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关系实证研究

更新时间:2024-06-30 02: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关系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公司盈余状况会影响审计收费。真实盈余管理作为一种盈余状况的调节手段是否影响审计收费?依据Roychowdhury提出的研究真实盈余管理的模型度量方法,本文对上述问题做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操控行为越多,其支付给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费用也就越高;异常生产成本越高,异常经营现金流量及异常酌量性费用越低,审计费用越高;“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与所支付的审计费用显著性要高于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本文为进一步理解影响审计收费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审计费用 真实盈余管理 代理问题 引言

上市公司所有权和管理权的两权分离,造成了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就为管理者在公司经营活动之中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由于其更加隐蔽且不易被审计人员发现,将会得到上市公司高管的青睐。关于真实盈余管理的最初定义,Schipper(1989)将真实盈余管理定义为一种主要由经营活动产生的,通过适时的投资或筹资决策来改变公司盈余的行为,主要是影响公司当期的

现金流量。国外早期关于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些机会主义行为,主要表现在企业减少费用和研究开发支出上。提到审计费用模型的建立,Simunic(1980)最早建立了研究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模型,他首先明确了审计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客户规模大小、公司财务风险大小和所处行业、审计意见类型、盈余状况等十种影响因素。 尽管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且还构建了计算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相关模型,但这些研究没有很好地考虑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都是基于应计制的盈余管理,对于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属空白,未能从真实活动的角度来研究审计费用的实质。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会计准则的完善以及监督机制的加强,由于应计制的盈余管理具有固有的易识别的风险,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更有隐蔽性的利用真实经济交易活动来操控盈余。真实盈余管理的活动因为其特殊性更易模糊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明晰性,从而对公司的各方利益相关者造成投资决策和其他损失。为了能够保护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相关利益,能够察觉到公司存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就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这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外部监督手段,而审计费用是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

计质量保证的一个直接标准。Craswell(1995)发现审计专家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Griffin(2009)认为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给出公司持续经营的审计意见,上市公司在进行了盈余操控行为以后,达到了审计意见购买的目的,则会计师事务所最后收取的审计费用就会发生变化。我国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很多还与关联性交易有关,它很容易被公司管理层操控却很难审计,只有具有一定执业水平并且拥有专业审计技能的注册会计师才能识别其中的风险,所需的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也会更多,会计师事务所相应地就会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所以会计师事务所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因此,本文提出:

H1:若其他条件不变,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强,审计费用越高。

为了能够进一步从真实盈余活动操控的具体方面来研究其对审计费用的实质影响程度,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衡量真实盈余管理的强度。首先是销售操控,公司管理层利用打折促销、信用销售等方式来刺激潜在消费者的预期购买量,只要边际利润大于零,销售量就会持续增长,但是这种销售的持续增长反而会导致现金净流量的持续走低;其次是过度生产,如果公司的管理层为了使本期的盈余增加,可以采取扩大生产量的方法,因为固定制造费用是一定的,如果本期突然扩大生产产量,会使得本来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制造

费用降低,因而只要单位固定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就会使得利润一直走高,且营业成本和库存成本也一直增大;最后是削减酌量性费用,主要包括研发支出,广告费用和公司的维修费用,但是在实际衡量中就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所代替,这些都是公司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发生的支出,如果将这些费用进行削减,将会导致本期利润的激增。因此,如果公司当期会计期间是为了进行增大利润的正向真实活动盈余操控,也就是为了使真实盈余管理的总体强度增大,那么因为真实盈余管理总体强度与审计费用正相关,根据假设一,为了达到增大利润的盈余操控目的,真实盈余管理总体强度的方向应该与异常产品成本变化的方向一致,与异常经营现金流量和异常费用变化的方向正好相反,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本文提出:

H2:若其他条件不变,异常产品成本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异常费用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

在我国的审计市场中,“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其市场份额较大,而且品牌影响力和客户信任度较高,如果因为审计报告造成诉讼失败,将会造成会计师事务所的形象受到很大损失。而且“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审计质量制定了较高的标准,为了能够更好地发现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操控行为,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同时

还要弥补因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所造成的潜在诉讼风险,因而提高审计费用是必须的。相较于“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很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状态不佳,客户量少,而且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有待于提高。与“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相比,他们的业务收入主要就来自于审计收费,对于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可能会不予揭露,这样就可以保存自己的客户量,同时因为真实盈余操控活动比较隐蔽而复杂,审计质量不高的事务所可能因为执业水平的有限,可能对于真实操控行为无法察觉。所以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相对来说审计费用较低。因此,本文提出:

H3:若其他条件不变,由“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与所支付的审计费用显著性要高于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 模型与变量设计

(一)模型与变量度量

1.被解释变量。审计费用(LnFEEt)。用来代表上市公司向客户所收取的审计费用数目,为上市公司第t年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

2.解释变量。第一,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REM_CFO),代表销售操控程度。利用报表中收集的实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去计算出来的正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可以得出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REM_CFO)。根据Roychowdhury(2006)

开发的模型,正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可以用如下模型计算得出: (1)

其中,CFOt代表当年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At-1代表第t-1年的总资产,St代表第t年的销售额,△St=St-St-1是上年和上上年销售收入的变化额。

第二,异常生成成本(REM_PROD),代表生产操控程度。生产成本就是销售产品成本加上当年存货的变动额。销售成本可以用(2)中的模型进行计算得出,而存货的金额可以用(3)的模型计算得出。 (2) (3)

根据 (2)和(3)的模型,用(4)中的模型来计算公司的正常产品成本,用公司实际的产品成本减去正常的产品成本就是异常的产品成本(REM_PROD) 。 (4)

其中,PRODt=COGSt+△INVt (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当年存货的变动额)。

第三,异常酌量性费用(REM_DISE),代表费用操控程度。这里的计算还是跟上面一致,实际的费用减去正常费用,得出异常费用(REM_DISE) 。利用(5)中的模型来估计出公司的正常费用。

(5)

其中DISEt就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相加得出的。 第四,要根据前三个模型得出的结果来计算真实盈余管理的总体水平,本文主要利用李增福(2011)、程小可等(2013)的研究方法,利用上述销售操控模型、生产成本模型以及酌量性费用模型来计算得出残差值,以“生产成本模型残差-销售操控模型残差-酌量性费用残差”来计算相应的总体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残差,记为REM_TOTAL,这就是衡量总体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值,在这里REM_TOTAL不取绝对值,可以包含正向操控和负向操控。真实盈余管理总体程度表示为:REM_TOTAL= REM_PROD- REM_CFO- REM_DISE。显然,当上市公司采用真实盈余管理向上做大利润时,该指标为正,反之为负。

表1中各个变量所代表的含义如下:被解释变量:LnFEEt 代表审计费用 ;解释变量:REM_CFO代表异常经营现金流量,REM_PROD代表异常生产成本,REM_DISE代表异常酌量性费用,REM_TOTAL代表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控制变量:BIG10代表是否为十大会计师事务所,SIZE指公司规模,LEV是资产负债率,ROA是资产收益率,ABSDA是操纵性应计利润,GROWTH是销售增长率,TURN是资产周转率,INV是存货占资产的比率,REV是应收账款占资产的比率,LOSS代表是否亏损。

3.统计模型。为了验证假设1,所建立的模型如下: 为了验证假设2,所建立的模型如下: 为了验证假设3,所建立的模型如下: (二)样本选择

本文试图选用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使用的财务数据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统计的深沪上市公司的数据和巨潮资讯网各公司年报公开数据。本文在样本选择时进行了如下剔除:剔除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剔除经营状况明显恶化、连续亏损、财务指标异常、不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如ST公司;剔除在2008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期间上市和退市的公司;剔除同时发行B股或H股的公司;剔除有财务数据观察值缺失的公司。经过筛选,最终共收集到1995个有效数据。 (三)描述性统计

首先,对文章中所使用的变量做一个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对于样本是否存在真实盈余管理的情况,要通过对REM_CFO、REM_PROD、REM_DISE这三个变量的计算,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分别计算出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模型一、二、三这三个变量的回归系数β,将回归系数β代入到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模型一、二、三中,利用软件计算出每个公司样本的正常值,然后利用公司样本的实际值减去正常值,得出

的差值即为所求的数据结果。而REM_TOTAL = REM_PROD- REM_CFO - REM_DISE。对于反映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的变量而言,异常经营现金流量(REM_CFO)的均值为0.0000;REM_PROD的均值为-0.0032,REM_DISE的均值为-0.3028,REM_TOTAL的平均值为0.2996。

通过以上的描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公司中确实存在对销售进行操控、过度生产以及对费用进行操控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四)相关性检验

对于各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进行分析(限于篇幅,未报告),从以上对各变量之间皮尔森相关性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REM_TOTAL与审计费用LnFEEt之间显著正相关,这就说明了通过对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操纵,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力度加大,因而审计费用就会相应提高。而异常经营现金流量和异常酌量性费用与审计费用LnFEEt显著负相关,说明当存在作大利润时,需要加大审计力度,同时相应的审计费用会提高,而异常生产成本与审计费用正相关,也说明了作大利润时审计力度的加大,控制变量与审计费用之间都存在相关性,例如资产规模以及应计项目盈余管理都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实证检验结果 (一)基本检验

本文使用了Excel和SPSS19.0软件对文章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对于模型一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作为解释变量真实盈余管理总体强度与被解释变量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这就意味着,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操纵程度越大,对其审计难度也就越大,且更容易被操纵,有更高的审计风险,所以审计师就需要投入更大的代价去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增加更多的审计程序,以此来弥补相关的审计风险带来的成本,所以审计师要求更高的审计收费。同时作为控制变量的BIG10和公司规模也与审计费用正相关,说明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因为审计专业化水平程度高,因而会加大审计力度,同时因为声誉高,所以会有较高的审计费用;而规模大的公司因为要保持较高的财务信息透明度,其也会加大审计的力度,所以相应的审计费用也会提高。同时模型一调整后R方为0.1923,这代表模型一的因变量变动的19.23%部分可以由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加以解释。F统计量是对多元回归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水平的检验,模型一的F值为18.0965,且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方程通过F检验,模型整体显著性水平很好,D-W值为1.8567,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问题。

在模型二中,将真实盈余管理整体强度这一变量剔出,将影响真实盈余管理整体强度的三个变量加入其中,作为整个模型的解释变量,其余的控制变量不变,表4给出了模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43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