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10 20:13:01 阅读量: 论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教学论文总结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许多弊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新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儿童学习英语的特点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技巧来组织和改进课堂教学。英语教学中,出色的课堂提问对提高课堂效益的作用不可低估,可称之“英语教学催化剂”之美名。它是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并指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从设问精要,启发诱导及发问巧妙三方面入手。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英语水平和英语接受能力。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平时的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而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这样才能使问题的难易面向全体,适当兼顾“两头”和某些特殊学生的个性特点。此外,英语课堂提问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现出的心理状态来把握学生。本文还特别强调了教师要千方百计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使小学英语课堂充满趣味,从而有效的实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出色的课堂提问 催化剂 激励 启发 诱导 因材而问 因人而异 活泼 技巧

英语课堂教学技巧及其应用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许多弊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新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技巧来组织和改进课堂教学。英语教学中,出色的课堂提问对提高课堂效益的作用不可低估,可称之“英语教学催化剂”之美名。它是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并指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从设问精要,启发诱导及发问巧妙三方面入手。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英语水平和英语接受能力。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平时的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而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这样才能使问题的难易面向全体,适当兼顾“两头”和某些特殊学生的个性特点。此外,英语课堂提问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现出的心理状态来把握学生。本文还特别强调了教师要千方百计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使小学英语课堂充满趣味,从而有效的实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和天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与生俱来对世界就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观察的角度。他们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对一切充满幻想;他们富有创造力??这些独特的本性在他们的学习中经常被无意识或有意识地运用,并成为他们掌握本族语的保障之一。在外语教学中,只有当我们充分地了解他们学习外语的特点和天性,我们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来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外语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具有丰富的想象力(Children are imaginative)(2)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Children use language creatively)(3)在做事情中学会语言(Children learn by doing)(4)容易习得语言(Children pick up chunks easily)。以上这些特点,对我们的教学大有帮助,我们可以运用各种符合儿童学习外语特点的教学技巧来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多创设有意义的真实环境,并把它们灵活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英语常用教学提问技巧的应用

英语教学技巧种类繁多,在英语课堂上常用的技巧主要有这些:讲故事、游戏、表演技巧等。尽管每种技巧的作用、特点、使用范围和选用原则不同,但它们都与儿童学习外语的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技巧来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 可见,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出色的课堂提问可起到引起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实现教学目标等功能。换言之即提高课堂效益。出色的课堂提问可以使“一脸疑团”的学生“豁然开朗”,也可能把“一潭死水,波澜不惊”的被动局面转化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闹场面。而出色的课堂提问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提问技巧

1.新颖性

提问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所以提问时,首先应考虑的是每个问题的趣味性和触发性,产生一种如焊枪接触,一触即发的效应来。正如福爱多丽所说:“好奇心为注意力之母,犹注意力之为记忆力之母。故教师之第一任务,在于研究之问题上唤起普通之好奇心,且在问题特别之处,亦宜唤起特别之好奇心也。”而初中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又特别强。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就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根据初中英语教学的需要,课堂提问的题型可灵活变换。如选择型、判断型、改错型、配伍型、填空型等。必要时可借助于讲义,小黑板,幻灯机,多媒体及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问的内容也可随时变换,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或铺垫性,铺桥架路,顺藤摸瓜,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内容;或迁移性,把所学的新内容与已学相关的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可起到以旧带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此外,课堂提问的方式也要变换训练,不要总是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可指答,学生可以整体回答,也可轮流答,重复答,小组代表回答或自由抢答等。也就是说尽可

能地使全体学生的脑子都转起来,动起来,以培养和训练其思维能力。让他们处于学习情绪高,注意力集中和思维活跃的状态。

2.针对性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针对性是指针对初中生和初中英语教材两层涵义。暂且把他们称为“因人施问”和“因材施问”。在提问时,英语教师必须要明确向“谁”提,从“哪”提,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英语水平和英语接受能力。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平时的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而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这样才能使问题的难易面向全体,适当兼顾“两头”和某些特殊学生的个性特点。此外,英语课堂提问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现出的心理状态来加以把握。譬如:当学生思维囿于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疑惑不解,一筹莫展时;当学生胡思乱想,精力分散时;当学生有所感悟,心情振奋,跃跃欲试时。把握住这些关键时机,课堂提问的催化作用就体现了出来。与此同时, 提问应服从英语教学目标,结合英语教学内容,考虑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形成何种能力,紧紧抓住教材的关键。以便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该把教学重点当成统管数十盏电灯的“总开关”,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也就是所谓的提问要“有的放矢”,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因而课堂提问的时机一旦迎合了英语教学的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则选准了“最佳时机”,课堂提问的促进作用就愈发显而易见了。

3.顺序性

即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地设计阶梯式的问题,从而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也就是说先提几个回忆性的检查知识的问题,再抛出一些理解、运用、分析性的创造知识的问题,从而达到从低级认知问题向高级认知问题的过渡。初中英语教学往往先从 Yes-no questions 入手,提出一两个可供讨论和争议的Discussion或Debating。这样,不仅使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当堂能积极思考,而且给他们指出攀登的途径,激励了他们攀登的勇气。

(二)启发诱导是关键。

《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提问的内容是否有启发性,这是提问能否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维果斯基认为,只有设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由潜在水平转化到新的现有水平。同样道理,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也不可过浅,学生无须动脑; 不可过深,学生无从动脑; 也不可过淡,学生无意动脑;切忌提不经思考就能随口回答的是非对错的问题。那些置学生于被动地位的提问,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开发学生智能的素质教育是不相适应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发展思维为主线,规划教学中的提问,有效地促进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问的内容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总之,只要是启发学生用英语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促进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问题,都是英语教学中启发式的好问题。从更长远看,启发诱导得好,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了思维的方法,最终形成质疑,提问的能力和习惯,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二:撰写教学论文(讲座稿)

如何撰写教学论文

(新教师培训)

一、关于“教学论文”(为什么和是什么)

开展教科研目的:1、功利性(评职称的加分,竞技比赛和荣誉称号的评比不定因素太多,唯有把握的是论文,可以学做笨鸟先飞,早几年做准备,多写几篇,如能在权威的期刊上发表,学科评审组不得不对你另眼相看了。)

2、真正的教学论文写作不仅有助于改进教学实践,而且有助于将我们对教学的思考引向深刻,提高教学的水平和层次。

3、是对我们平凡教学生涯的充实,无形中能帮我们完成从教书匠到有智慧的教学工作者的转变,能留下我们教学生命的痕迹。(蒋传一老师的《杏坛絮语》)

教学论文是对教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和描述学科研究成果的文章。

范畴:研究的对象是师生教和学的具体活动,着眼于知识的获取、积累、传播等操作环节,侧重于认知过程中具体的师生互动。

体裁:议论文(要有观点和论证)(日志是记叙文,案例是叙事性的散文。) ...

侧重点:基本解决3个问题——是什么、怎样做和为什么。

通俗地说,教学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是什么”,而是“怎样做”和“为什么”,对于“怎样做”的文章,最好要有“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内容。青年教师初写论文往往只是叙述一堂课的做法,议论不出什么道理,或者参考别人的文章随便写点看法感想,或者把一些较为时尚的观点方法介绍介绍,没有自己的思想。只写出了“是什么”,没有解决“怎样做”与“为什么”。如果以“是什么”、“怎样做”、“为什么”来衡量论文,那么就可以粗浅地分出文章的低、中、高三个层次。只要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将成功的做法加以总结,大多数人的论文都可以达到中档水平。要达到更高层次,一定要写出“为什么”,议论的中心就在这里,依据就是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原理。因此建议大家在工作之余,多读点书,学一点理论,将教育心理学的原理用于教学实践。

有的老师很容易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特别是上了某堂实验课后的总结性文章,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这样写很顺利,因为自己做的事,过程很清楚,用不着费劲就可以说明白,这样的文章深度不够。教育教学论文不应是工作总结,也不是说明文。

二、教学论文写作的选题(写什么)

提出问题是研究的第一步,是研究的出发点,但在现实中,的确存在着教师找不到研究问题,或即使找到问题也是“伪问题”。产生的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教师忘记了从事教学研究的最根本目的——改进实践。

(一)选题方向:

1、从教学的疑难和困惑中寻找问题。

例1:如何将文言文课堂教学动态化?

例2:大班额班级合作学习的开展?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和困境。如果你有反思的意识,这些困惑点将成为论文选题的来源。

2、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去捕捉问题。

例1:《“于渔”必先“于鱼”》的选题来自一堂历史活动课后的反思。反思现阶段教学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的观点,认为“于渔”当先“于鱼”,通过教授学生如何“识鱼”,改变“于鱼”的教授方式,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真正让“于渔”有成效。

3、从阅读交流中去发现问题。

这就是从实践角度去思考前沿理论或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研究成果的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理论研究成果五花八门,占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研读学习相关的理论论述,对一个教师十分重要。关键教师在阅读这些成果时,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要主义把理论的论述转化为对自己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解读和说明,要注意自身已有的经验和阅读材料的分析相联系。

例:研究性学习理论如何运用于本学科教学

(二)选题的最佳考虑

现实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论文研究的课题。有些问题的指向非常广泛,带有很大的普遍性,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对于普通的研究者来说,限于自身的素养和客观的研究条件,并无能力来承担。有的又太过具体,缺乏普遍价值。所以,我们必须兼顾各种条件,发现那些既是必要,有新意,又有可能研究的问题。 课题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要有创意。

是否有创新,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是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创新有原创和集成创新两种。原始创新一般比较少,大多是提出一些新方法、新问题,或是以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集成创新。这也是可取的。

寻找学科研究领域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

目前,教育科研的内容非常丰富,对热点问题的研究也很多。善于寻找学科研究某一领域的空白点

和薄弱点。(例:研究初中作文教学的太多,转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

可利用学科交叉(“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的常用方法,初中英语组的教师将这一方法运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

2、选择要有利于自身的发挥

选择自己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题目。对研究课题有浓厚的兴趣,会表现出更大的毅力和主观能动性。兴趣会产生热情,使人克服困难,集中精力去研究。

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题目。研究者应从个人的条件、能力出发来选择和确立论题。有些题目值得写,但自己能否写好却是另一回事。在选题时,自己要考虑一下,你对本专业领域中的哪一部分最熟悉,最有把握,出成果最快,你就选择哪个论题。(“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开放式教学”;“化学教研博客平台建设研究”)

选择自己占有资料较为充分的的题目。从外因方面来说,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要充分掌握在题目限定范围内的材料,尽可能搜集必要的、新鲜的、典型的材料。因此,选择自己已占有较为充分资料的论题,会使工作的难度降低一些。

3、选择学科

(三)选题的失当

选择课题的恰当与否,常常关系到整个研究的成功与否。在广大教研人员和教师的来稿中,常常会碰到一些论文由于选题的失当而无法发表。选题的失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选题过大。

题目过大,是普通作者在选题时常常出现的问题。例如:有个中学政治教师写一篇论文,题目是《论中学政治教学的客观规律》,有个小学语文教师写的一篇教学总结,题目是《论全面贯彻小学语文的基本教学原则》,这些题目的“吨位”颇大,有点吓人。

2、选题过难。

选题太难,矢完成题目的可能性不大,或者是题目含混不清、多重化等。例如:"音乐教学与开发儿童的智力",这样的论题使人无从下手,最后演变成,有多少资料就用多少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可能,研究到哪里是那里。

3、选题陈旧。

选题陈旧,老生常谈,没有创见,没有新意,论文写的再多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有些题目,别人写了多次,如自己又提不出新观点、新见解,就没有必要再写了。

总之,选题选材要从实际出发,选题的大小,题材的深度、广度要恰当,并一定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或方法。一个好的选题的确定,往往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思考、孕育过程,这是诞生一篇好教科研论文的关键。初学写作而缺乏经验的人,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在选题选材上多下功夫。

三、论文写作的准备

选题确定之后,论文有了中心思想,在写作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要写好一篇论文,作者还必须占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从中研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些材料必须是有根有据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它们或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研究的出的,或是他人以前研究总结的可靠成果。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查阅有关的理论资料。

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理解掌握。

注意多阅读教育书刊、报纸,收集有关研究信息,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开阔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设想。

建议:做好摘记和建立专项电子文件夹。

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

论文的中心思想确定后,作者明确了所要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要着手拟订调查提纲。列出调查研究从何入手,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每个方面包括哪些项目和具体内容,需要哪些典型的材料和数据,取材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四、教学论文的写作(怎样写)

(一)拟订写作提纲。

拟订写作提纲是论文写作的开始。提纲是论文的雏形,通过它把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构用文字固定、明确下来,使论文构思更完善,起到组织材料、思考缜密、防止遗漏的作用。在提纲的拟订的过程中,要完成下面几项工作。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也叫总论点。它是作者将要在文章中阐述的核心观点。文章里的全部材料都是为它服务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就像血脉一样贯通全篇。但是,要想把中心论点阐述得具体、切实,就得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分解中心论点的根据一定要明确、统一,前后一致。分解出的分论点,既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又要有外在的序列形式。每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构成部分,几个分论点的综合就是中心论点。全文就是根据分论点的序列展开的。

2、安排分论点的的序列。

明确了有几个分论点以后,要把它们排列起来。安排时,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和分论点的内在关系作全面分析。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一一论述,也可以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轻到重地论述。这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两种情况,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

安排好论文的结构

3、材料对号入座。

把将要写到文章里的材料,根据分论点的需要分组,属于同一分论点的材料放在一组。有几个分论点,就有几组材料。到撰写时,写到哪个分论点,就自然用到哪个材料。

(二)论文的结构安排

1、题目。题目是论文的眼睛,它应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一个好的题目能吸引读者阅读文中的内容,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好的题目应是用精辟的语言来阐明作者打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要明确、精练、易懂,要能正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地反映此研究的范围的所达到的深度。同时要使内行人看得明白,外行人也能有所理解。例如,"浅谈应用题教学中学习的激发"和"问题意识与数学教学"。前一个题目明确的反映了论文的中心内容和研究范围,即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一个题目明确而精练,读者一看便知研究的中心内容,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题目用语要确切、简洁、精炼、通俗和新颖。确定题目时,题目要专一,开掘要透,道理要深,立意要新。

例:“于渔”必先“于鱼”——一堂历史活动课后的反思

让我们的课堂更为丰富广阔——关于新课程下思想品德活动课开放性的探究

语文课堂的开胃酒——试论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教学效应

“二石一鸟”也是不错的选择——在立体几何(9A版本)复习中适当补充向量知识

还语文课堂以原滋原味

“ 戏 说 ” 历 史——浅谈课堂剧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由内而外 推陈出新 ------初中数学“课外合作作业”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2、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限4000字以上文章;确切记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问题和论点、结论等;不要写成提纲或评论形式;字数一般控制在2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内容摘要”就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地概括出来,使读者了解论文概貌,以确定其有无阅读价值。摘要应客观叙述,尽量避免主观评价,以二百字左右为宜,不要过长。一般较短的论文(三千字以下)可不写提要。

如一篇论文摘要:“新课程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篇三:有效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来凤县实验中学 杨必启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尊重人(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效教学就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和教师得到更多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下面从三方面简要谈谈如何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的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备课要以人为本,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有专家建议备课必须做到“十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本身、备教学方法、备学习方法、备涉及问题、备关键词、备板书、备作业设计、备教具准备以及备估计的反馈信息。

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层面:知识,技能和情感。 我们尤其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即教师在目标确定上要更新观念,重视情感培养、态度转变和价值观教育。具体做法就是激发学习内驱力,增长学生的见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 培养对学习的持久热情,培养健康的人格。

2、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及其他课程资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详细的解读教材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保证。一节课的目标要把它放在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甚至整个学科中去定位,让学生明确这一知识点在学个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其他的资源(如远程资源)我们要细细解读,弄清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图片、每一个活动的作用,并且还要弄清他们之间的联系。这样我们才能构建有效的知识体系。

3、注重教学的生活化。

解读课程资源固然重要,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也很重要,回归生活化的教学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呈现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如提问多涉及学生的生活体验,多组织实践活动,多涉及有关生活体验的练习题试题。

二、有效的教学

现代课堂倡导生成。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变化,及时接纳弹性、灵性的成分。打破了传统教学的预设性、计划性地执行教案的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推动更高层面的互动,让课堂充满生活的真情,焕发生命的活力。应做到:

1、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应贯穿“三讲三不讲”原则,即所谓“三讲”就是重点、难点、疑点,这三个点我们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讲;“三不讲”就是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永远也不会的不讲。

2、合理安排课堂流程。

教学流程有许多环节组成,各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各环节可以预设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有生成性,因而往往会出现一些变化的情景。所以我们在精心预设教学流程时,也要考虑到可能变化的突发情况。课堂千变万化,有着强烈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学生一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就要及时采取巧妙的应急措施,调控课堂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

3、 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教学方法可以预设但不一定要格守,随着课堂教学流程推进,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只有教师明

察课堂,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的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学法主要有三种形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而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去选择学法指导,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 分类分层作业。

学生层次的不同决定了巩固练习的不同。现在提倡的精心设计板演作业、基础训练作业、拓展提高作业等这样几种作业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在作业的选择上一定要有分类。批改作业中要仔细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如是共性问题,就要集中讲评;如是个别问题,就要个别当面辅导。当前很多教师缺乏作业选择,往往通过资料、电脑照搬别人的资料。不选择作业就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负担,课堂的有效性就无法实施。

三、有效的反思

反思三年成名师。新课程把教学反思提高到了教学行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或一个单元后要及时地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记录在案。这样不断积累,克服不足发扬优点,教师的教学经验就会越来丰富。课堂的有效性就会越来越提高。

1、成功经验的总结。

新颖的课堂设计,巧妙的课堂引言,直观形象的演示,热情激昂的讲解, 适时巧妙的设问, 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等,这些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课后将这些课上发生的点滴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归纳,经验就会越积累越多,教法会越来越灵活,驾驶课堂的能力也会有很大提高。

2、失败教训的反思。

不合理的教学设计,处理不妥的教学重点,没有突破的教学难点, 链接语言的不准确,总结言语的不精炼, 解答问题的不严谨,言语中伤了学生等等,后教学应吸 。这些鲜活的实例积累以后会不断的鞭策自己以后的教学。这样就会克服以后在教学中的不足。

3、 课后学习升发。

课后,教师反思的同时要不断学习。查找相关的课后反思和相关的课堂实录,通过比较借鉴,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积累。另外,也可以查找相关的资料,从理论上进一步提升。这样就达到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总之,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只有师生心灵的不断撞击,才会产生激情的火花;只有师生情感的不断交流,才会激发人性的快乐。课堂教学只有回归到人性、回归到生活才会真正达到时效。教无定法,学无止尽。只有通过我们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尊重教育的发展规律,转变观念提升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刍议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他的注意和关注的中心就是课,在开展构建有效课堂的活动中,校长如何关注课堂,实施课堂教学精细化管理,带领教师走进有效的课堂,这是减负提质的关键所在,只有做到注重细节、立足专业、科学量化这三点,才能使课堂精细化管理落实到位: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1.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二.正确定位

教案:是形式还是实质

一位教师曾经不无感慨地说:“在学校中,我写教案的时间每天要花1-2个小时,但大多只是抄抄看看,因为学校教案检查的要求中有硬性规定,格式、字迹、篇幅……,而教案内容的优劣难以评价厘清,所以写教案就成了应付检查的常规工作。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陈旧的教案书写只注重形式,而漠视备学生、析教材、选方法、精练习等备课的实质,并且囿于字迹篇幅等形式,耗费大量精力,却于生于师皆无益。如此粗放式管理,带来的只是高耗低效。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轻形式,对于教师写教案的格式不拘一格,可详可略,一来可以将教师有限的时间解放出来;二来是对于每篇教案的关键之处加强要求,如教材的分析、新授时教学方法的预设、课堂练习的精心设计等。逐渐引导教师将宝贵的时间运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等关键之处,并不断探索、反思,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唯有此,教师才能得到长足的专业发展。课堂:是授予还是自主

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但无论这个过程如何特殊,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在他们的头脑里进行,旁人是无法代劳也不必代劳的。但事实上很多教师为了实施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往往会不厌其烦地进行叙述与讲解,以期能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如此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余,而学生主体作用明显不足。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泯灭,使得我们的课堂走向低效甚至无效。

美国一个教育学者通过大量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当人们学习时,他能大约记住阅读的10%、听到的20%、看见的30%、说的70%、做的90%。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必要地讲解传授外,必须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思考、练习,特别是其中的有效训练,因为学生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接受一定的训练才能够理解所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3z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