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芝-潘景林-调查报告-关于北京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的调查报告(1)

更新时间:2023-11-16 00: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北京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的调查报告

1

引言

农村信息化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农村信息化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村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党和政府对农村信息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深,农村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国家首都,北京地区的农村信息化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由于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呈现出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公共服务内容逐步丰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北京地区的农村信息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地区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的教育宣传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对于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高起到制约作用,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因而研究北京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发展过程中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对于不断完善北京农村信息化工作、推进北京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目的

为充分认识国情国事,了解社会基层,参与新农村建设,了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北京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为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此次调研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地理位置的差异,既包括北京北部地区的农村(沙峪沟、新农村、东升乡等),也包括南部地区的农村(南宫村、南岗洼、鲁村、南刘庄村等);根据农村性质的差异,既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东升乡、南宫村),也包括传统农村(沙峪沟、鲁村等);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既包括富裕农村(东升乡、南宫村),也包括中等富裕的农村(南岗洼、南刘庄村等),也包括相对贫穷的农村(沙峪沟、鲁村等);根 1

本课题指导教师陈凤芝(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题组组长潘景林((国贸091班);课题组成

员:何珺、吕骜(国贸091)、康晓彤(国贸092)、曲丹阳(金融095)、 白浩(财政09)、尹灵勇、睢素萍 (金融095)、田钰、谢照明 (经贸102)

据被调查者的差异,既包括农民、非农村民,也包括村委会干部。

三、调查方式

(一)文献法

调查过程中,我们阅读了关于北京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方面的文章, 明确了基本概念,查阅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有了初步的计划和研究基础。

(二)问卷法

本研究所设计的问卷内容比较全面,调查采取随机方式,符合社会学与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对象构成情况详见表1)。

表1 “北京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差异性调查”问卷研究对象构成情况 (单位:人) 类别 人数 区域构成 160 155 315 117 富裕程度 99 31% 99 315 80 从业构成 200 64% 35 11% 315 100% 南部 北部 合计 富裕 中等 贫穷 合计 农民 非农村民 村干部 合计 49% 100% 38% 31% 100% 25% 百分比 51%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小组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28份,回收率为93.7%,有效问卷315份,有效率为90.2%。其中,南部农村受调查者占51%,北部农村受调查者占49%;富裕农村被调查者占38%,中等富裕及相对贫穷的受调查者各占31%;农民占25%,非农村民占64%,村干部占11%。

(三)走访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的情况,小组成员分头走访被调查农村的村委会,并与村干部进行较为深入、具体的交谈和讨论。座谈的内容主要是村里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四、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2011年7月15日——2011年7月31日 报告撰写:2011年8月1日——2011年8月25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北京部分地区农村信息化的基本情况,村民对信息化的了解程度,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出现的问题以及村民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建议。问卷共向受调查者提出了23个问题。(见附录)

六、调查结果

(一)北京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作为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信息化对现代农业、农村公共服务和村务管理的支持能力显著增强,并且逐步深入人心,对于首都北京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由于经济基础好,政府的支持力度大,北京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见下表)

表2基础信息设备的拥有率 (单位:人) 信息设备 人数 百分比 广播 113 35.8% 电视机 311 98.7% 电话 278 88.3% 手机 303 96.2% 电脑 210 66.7% 北京地区农村家庭的信息设备比较完善。调查数据显示,98.7%的村民家中拥有电视机,而电视媒体作为当前主流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这对于信息在农村中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手机作为人们日常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数据显示农村家庭的手机拥有率达到96.2%,这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之间的交流。由于手机的逐步普及,固定电话的拥有率为88.3%,低于手机拥有率,但由于固定电话在通讯费用方面的优势,其在信息的交互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信息时代”典型代表的电脑,其在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着领军作用。在315名被调查者中,有66.7%的村民家中已经配备了电脑,这对于村民了解最新的信息动态,把握时代风尚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现代传媒的不断更新发展,调查数据显示仅有35.8%村民家中还利用广播接受信息,这说明广播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已经下降。但是由于广播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等特点,它在人们的信息生活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老年人的信息获取和村务宣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广播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退出历史的舞台。

表3现代化通讯设施覆盖率 (单位:人) 通讯设施 人数 百分比 移动信号 167 53% 无线网络 107 34% 宽带 271 86% 有线电视 288 91.4% 数字电视 76 24.1% 信息化配套措施是否完善对于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完备的信息配套措施对于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表3调查结果显示,有86%的被调查者居住地配备了宽带,91.4%的被调查者居住地覆盖了有线电视信号。高覆盖率的宽带对电脑的普及起到推动作用,而有线电视线号则使得电视传媒更好地发挥信息传播的作用。

数字电视信号作为新兴事物,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并不高,在被调查者中仅有24.1%的居民所在地区覆盖了数字电视信号。相比与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更加稳定、抗干扰性强,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在信息的传播方面更具优势,在未来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表3中的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的无线网络覆盖率以及移动信号的覆盖率并不高,然而以前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移动公司在北京郊区的移动信号覆盖率为99.95%,造成这个差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许多村民对信息的认识不够全面,利用信息的能力不足。这也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将在下面的部分详细论述。

2.信息化在农村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2.1村民生活的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村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生活。

表4获取信息的方式 (单位:人)

获取信息 人数 百分比 聊天交流 131 41.6% 新闻广播 264 83.8% 网上浏览 171 54.3% 报纸杂志 166 52.7% 其他 74 23.5% 农村经济的落后很大程度上与农村信息的闭塞有关。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打破了农村的封闭现状。在获取信息的方式中,新闻广播、网上浏览分别占到了83.8%和54.3%,已经成为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这对于打破农村地区的封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网购交易学习教育娱乐交流了解新闻时事把握市场动态02040406080100120196288106图1信息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除了拓宽村民的认识渠道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村民们对信息化认识的提高,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他们可以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及时了解新闻时事,把握市场的动态,也可以通过信息的流通进行娱乐交流和学习教育。不仅如此,网上的交易活动也随着信息化的普及逐渐的开展开来。

由于信息化极大的丰富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在调查中有超过90%的村民认为信息化有利于生活的改善,其中71%的村民认为信息化对生活的改善帮助很大。只有3%的被调查者认为信息化对生活改善没有影响,6%的被调查者认为无所谓。由于在运用信息能力上的差异,年轻者更容易接受信息化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对此的反应也更为积极,而年长者对此的反应则相对要冷淡。

图2信息化对生活改善的影响

2.2农村生产的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必要选择和十分重要的推动力量,也是促进农村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村民们对信息化的了解不断加深,在运用信息的能力方面不断增强,并且不断将其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

表5信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单位:人)

信息应用 人数 百分比 经常运用 114 36% 一般不用 104 33% 想运用,但没技术 90 29% 不想运用 7 2% 71 %3%6%帮助很大帮助一般没有帮助无所谓在问及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是否运用高科技信息设备(计算机)时,有超过60%的被调查者会将信息设备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其中36%的村民会经常运用;同时还有接近30%的村民想运用但没有掌握相应的技术,仅有2%的被调查者不想将信息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在被调查的80位农民中,有大约70%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运用了信息化设备,并且认为信息化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除了农业生产以外,信息化在生产经营、交易服务等方面也给村民带来了便利。在调查中(见图1),有超过15%的村民利用网络收集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动态,从而更好的规划生产和经营;而网上的交易服务也成为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热点。

2.3农村管理的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村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的发展方便了村务公开,办公网络的形成提高了村务管理的效率,同时安全监控设施的使用为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农村的和谐与稳定。

村报电子屏幕32322240254186205050100150200250300 网站 短信宣传栏 传单横幅 广播图3村务公开的方式

由于村民利用信息的能力不足,尽管信息化发展很快,但农村的村务公开依然采用广播、宣传栏以及传单横幅等传统方式。手机短信、网站、电子屏幕以及村报等新形式在农村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

根据走访了解,许多农村已经开通了村民网站交流平台,但是由于许多村民不习惯上网,网站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村报的编辑与发行成本较高,也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在到村委会的走访中,东升乡、南刘庄村、南宫村等许多村委会已经开通了办公网络平台,办公网络的开通提高了村务管理的效率,但是由于系统仅限于村委会内部使用,村民对其了解并不深刻。

表6安全监控设施状况 (单位:人)

安全监控 人数 百分比 很完善 57 18% 不够完善 131 42% 很不完善 55 17% 没有 47 15% 没注意 25 8%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安全监控设施逐渐走入农村,进入村民的视线。完善的安全监控设施对于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具有中作用。但是在农村周边安全监控设施的调查中,仅有18%的村民认为周边安全监控设施很完善,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周边安全监控设施不够完善或很不完善,另有接近10%的村民没有注意到周边是否安装了安全监控设施。

根据走访的调查,发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村里缺少对安全监控设施的保护与维修。许多农村的摄像头或是被破坏,或是年久失修,已经成为摆设无法正常使用;还有

的则是由于运营成本太高,设而不用。由于这些原因,安全监控设施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村民对其满意度也很低。

3.村民对信息化的认识逐渐增强

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完善固然重要,但村民对信息化认识的也不能忽视。农村信息化的目的在于服务村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而村民的态度对于信息化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信息交流并不畅通的农村地区,村民对信息的概念比较含糊,对信息的作用也不太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不过随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村民们对信息化的认识逐渐加深,主动开始了解信息化的有关知识,将信息化成果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在此过程中,农村信息化也逐步深入人心。

图4村民获取信息的态度

图4数据显示,65%的村民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是采取主动的态度,只有35%的村民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是被动接受。而在主动获取信息的被调查者中有60%以上的村民是出于兴趣爱好才主动获取信息的,有大约20%的村民认为主动获取信息可以更好的做生意,还有大约20%的村民怎是出于跟风或是其他原因。(见下表7)

表7村民主动获取信息的原因 (单位:人)

原因 人数 百分比 技术培训 人数 百分比 兴趣 134 61% 接受过 99 31.50% 生意 40 18% 跟风 23 10% 以后想接受 119 38% 其他 24 11% 不想接受 97 30.50% 主动获取65%被动接受35%表8村民接受信息技术培训情况 (单位:人) 由于认识到信息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村民们顺应信息化的趋势,开始逐渐培养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受调查的315名村民中,有接近70%的村民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或以后想接

受这方面的培训,只有掌握了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利用信息的能力,才能最终在信息化过程中受益。

以上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随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村民们对信息化的认识在逐渐加深。出于兴趣爱好以及生意的需要,村民们开始主动的获取相关信息,并且接受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需求促进市场的形成,随着农村信息化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农村的信息化市场也在逐渐形成;而村民们对信息化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北京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北京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很快,其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1.地区发展不平衡

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必须以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同时又会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北京地区的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信息化程度也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其信息化发展程度也较低。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升乡、南宫村等地,其信息化程度较高;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鲁村、沙峪沟等地,其信息化程度也较低。例如,无线网络和数字电视信号覆盖率是衡量当前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在关于农村无线网络和数字电视信号覆盖率的调研中,可以明显看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其覆盖率也不相同。(见下表9、10)

表9不同地区之间的无线网络覆盖率 (单位:人)

地区类型 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地区类型 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已覆盖 18 40 63 已覆盖 10 18 48 百分比 15.4% 40.4% 63.6% 百分比 8.5% 18.2% 48.5% 没有覆盖 99 59 35 没有覆盖 107 81 51 百分比 84.6% 59.6% 36.4% 百分比 91.5% 81.8% 51.5% 合计 117 99 99 合计 117 99 99 表10不同地区间数字电视信号覆盖率 (单位:人) 除去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上的差异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对农村信息化的支持力度也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会更多的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当地的信息化水平,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采取的相应措施则较少。

表11不同地区间为提高信息化水平而采取措施的情况 (单位:人) 地区类型 采取措施 百分比 没有采取措施 百分比 合计 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21 31 70 17.9% 45.6% 70.7% 96 68 29 82.1% 54.4% 29.3% 117 99 99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以及走访的实践,发现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往往会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当地的信息化水平,比如定期举办统一的科技下乡专题讲座,有定期的信息化指导,或是设有专门的信息咨询机构等等。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带动信息化的进步,信息化的进步有推动经济的发展。由于受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结果是“信息化好的地区越好,信息化差的地区越差”,导致农村信息化的整体推进能力不强,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状况。

2.信息化对村民的服务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在走访的15个农村中,根据村委会的反映,村中已经配备了覆盖全村的安全监控设施。但是根据村民在调查问卷中的回答,仅有18%的村民认为周边安全监控设施很完善,有超过50%的被调查者认为周边安全监控设施不够完善或很不完善,另有接近10%的村民尚不知道周边是否安装了安全监控设施。由此可见,安全监控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村民的认可,其维护农村和谐与稳定的服务功能也未得到真正发挥。

根据北京市的“221行动计划”,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务专网光纤网络“村村通”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在走访过程中,确实发现村委会已开通办公网络,许多农村也办有村民网站。然而根据对村民的调研发现,办公网络只针对村委会内部使用,与普通村民关系不大;而村民网站的更新周期也很长,时效性不强。因而,信息化在村务管理上没有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另外,有关部门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将提高信息化水平的举措落到实处,使原本应该发挥效果的措施变成了“形象工程”,失去了它应有的实际意义。在此次调研中,当问及“村民对政府的信息化举措是否满意”时,仅有大约四分之一的村民对政府的信息化举措表示满意,而有大约50%的村民表示不满意,他们认为政府在农村所采取的提高信息化水平的举措大都被执行人员搞了形式,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另有28%的村民不了解政府在农村采取的信息化举措,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北京市农村信息化工作机制尚未形成,乡镇缺乏信息化主管人员的编制和专门人员,在信息化的宣传以及整个工作的推进方面做的不到位。

3.信息化培训力度不够

根据调查可知,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村民对信息化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但是由于农村信息化培训力度不够,村民们对信息化的掌控能力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在315名接受调查的村民中,只有31.5%的村民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还有绝大多数村民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正是由于绝大多数村民没有接受信息技术培训,所以才出现许多问卷调查中与走访调查不一致的问题。

没有困难13%不知从哪儿获取32%缺乏设备设备23%不会运用设备32%图5个人在获取信息方面存在的困难

由于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当向村民问及在获取信息方面的困难时,有超过60%的村民不会运用信息设备或是不知道从哪些渠道可以获得准确有用的信息;大约30%的村民由于没有掌握技术而不能将高科技的信息设备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同时也没有真正发挥出基础设施的作用。

信息技术培训的组织者应该是上级有关部门,在走访的15个村庄中,有农村信息服务站5个,数字家园2个,村自建信息服务室6个,其他服务站5个,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村有1.2个信息服务站。然而在调查中仅有21.6%的村民参加过由村里组织的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绝大多数村民不知道有定期的信息化指导;有超过80%村民不知道村庄中的信息咨询服务站。由此可见,政府在农村信息化的宣传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

4.信息匮乏依然是制约村民增收的问题

目前,大约有31%的村民在生产、生活中不会使用信息设备来收集信息,大约33%的村民从哪些途径可以获得准确的信息。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在为信息发愁。当前村民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手段,信息来源渠道较窄,而且时效性较差,这已经不足以满足当今村民对信息的需求了。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形式,信息面广且时效性强,对于满足村民日益高涨的信息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调查中大部分村民网络化水平不高,信息意识不强;另有大

约60%的村民认为上网费用过高,不利于信息在网上的流通。

总的来说,信息匮乏依然是制约村民增收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也应该是农村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的方向。

(三)影响北京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推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政府的单一投资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因而信息化必须要以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借助市场的运作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用于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是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前提。

2.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力度

北京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迅速,已有的农村信息化成果在发布农业信息、提供科技服务、引导生产经营等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总体来看由于北京农村信息体系的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农村信息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应由政府承担。政府作为事实上的主要投入主体,在中国大多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占绝对比重。因而政府的支持力度对于信息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3.村民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

农村信息化的目的在于服务广大村民,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村民对信息化的认识既包括对信息化本身的理解,也包括对信息化能力的掌握和运用。当前村民对信息的需求强烈,他们既是农村信息的主要接受者,又是农村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因而村民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将使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四)对策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有利环境中,北京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稳步健康地开展起来,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内容逐步丰富,村民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断加深,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信息化地区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培训不到位等问题。不仅北京地区,总的来说,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底子薄,缺乏建设的经验,要使农村信息化建设赶上信息化潮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同时结合国内实际,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在发达国家的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美国的信息化建设注重完善农村信息化相关立法,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保证资金投入;日本、德国的信息化建设则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和信

息系统;而法国和加拿大等国的信息化建设更加注重形成了多层次农业信息服务格局,服务主体多元化。

中国与印度的国情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而印度在农村信息化的过程中也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印度注重投资建设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制定农村信息服务优惠政策,重视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与国际合作。这些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借鉴。

1.加强农村信息化主体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协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

尽管北京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不断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面临着发展很不平衡的问题。因而在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健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支持力度,协调不同地区之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农村信息化建设要因地制宜,通过市场运作,实现资源整合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政府的单一投资难以满足现实需求,而且政府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原则,不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浪费严重。因此在投资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大力引导和利用民间力量服务于信息化建设,探索以龙头企业和农业中介组织为主体,政府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现代农技推广新体系和运营模式;同时针对北京地区农村特色,农村信息化应该分层进行,因地制宜,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要加快发展,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要加大支持力度,在经济较发达且村民素质较高的地区可以争创“农村信息化村”、“农村信息化镇”。

3.理顺农村信息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服务功能

由于乡镇缺乏信息化主管人员的编制和专门人员,在信息化的宣传以及整个工作的推进方面做的不到位,导致农村信息化工作机制混乱,信息化的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因此在接下来的建设中,建议区县一级设立统一的信息办,负责信息化的行政和执法工作。信息办整体协调乡镇和村庄两级的信息化整合,一方面要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法规,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要不断吸收信息化专门人才,加快对农村信息员的培训,带动周围的村民。理顺农村信息化工作机制,形成运作通畅的信息化工作体制,充分发挥农村信息化的服务功能。

4.加强对农村信息化的宣传,挖掘农村信息化潜在市场

农村信息化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但是由于村民对信息化缺乏准确的认识,这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市场的成长。只有通过不断地宣传,以鲜活的实例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网

络意识,树立数字化观念,村民才能自觉地在信息化方面加大投入,发掘潜在市场;同时建议政府以村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形成以农户、企业、政府等为主体的农村信息化产业链,挖掘农村信息化潜在市场。

5.加强对村民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村民运用信息的能力

由于广大村民缺乏信息技术培训,运用信息的能力不足,这严重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也使得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村民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村民运用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加强宣传,强调信息致富,转变村民的传统观念;其次要转变培训手段,可以利用寒暑假和网上的教育资源对村民进行培训;再次,形成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农村信息化考核体系,对于那些信息化水平高的农村给予奖励。

6.制定农村信息服务优惠政策,使信息化成果真正惠及全体村民

为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国家应该出台农村信息服务优惠政策,是信息化成果真正惠及全体村民。一方面政府要鼓励相关的企业、组织到农村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支持,降低信息获取费用;另一方面,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对于投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可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鼓励那些信息化专业人才到农村去。

七、调查体会

此次调研时间历时40天,期间小组成员查阅了相关资料、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实地走访,听取了广大村民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放映,对北京地区农村信息化的现状有了比较细致而深入地认识。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以及走访中村民的反应,我们对北京地区农村信息化的状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发现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同时,我们也在基层实践中锻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可谓获益匪浅。

当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调查问卷设计不够到位,没有过多地考虑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有些问题过于专业化,这致使村民在填写调查问卷时不知如何填写。

以后,我们会尽力避免这些疏漏,争取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喜才,秦向阳,李健楠.北京市农村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8.10:110-116

【2】李习文,陶红,张玉梅.宁夏农村信息化现状调研问卷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7.11:212-215 【3】鲁淑艳.寻根溯源,探求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之路——从国外农村信息化发展中得到的启示[J].《中国农村科技》2010.7:52-55

【4】金京.北京农村信息化的建没对GDP的带动作用研究[J].《视点》2010.5:41-43

【5】贺文慧,杨秋林.国外农村信息化投资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6.4:18-20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0.7

北京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调研问卷

您好!我们正在做一份关于“北京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的不记名调查,希望您能如实帮我们填写问卷,我们将不胜感激。在此我们将郑重承诺,对于调查的所有信息,我们都将严格保密,不泄露或做其他用途。

填写方法:所有题目都在相应的选项前打钩,如未注明是多选题,则是单选题。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1.您的年龄

A.21-30 B.31—40 C.41—50 D.51—60 E.60岁以上 2.您的受教育程度

A.小学 B.初中 C.高中(中专/技校) D.大专 E.本科及以上 3.您现在是否还从事农业生产 A.是 B.否

4.请问您家中有以下哪些基础信息设备(可多选)

A.广播 B.电视机 C.电话 D.手机 E.电脑

5.请问您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主要是主动获取还是被动接收?(选B者跳过下一题) A.主要是主动获取 B.主要是被动接收 6.促使您主动获取信息的主要原因?

A.兴趣爱好 B.更好的做生意 C.很多人都这么做 D.其他 7.请问您是否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

A.接受过 B.没有接受过 C.没有接受过,以后想接受 D.没有接受过,以后也不想接受 8.请问您所生活的周边公共场所(休闲地、广场等)是否覆盖无线网络? A.是 B.没有

9.请问您生活的地方有无以下现代通讯设施?(可多选)

A.移动电话网络 B.电脑无线网络 C.宽带 D.有线电视信号 E.数字电视线号 10.请问您所居住的地区,村务公开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实现?(可多选)

A. 广播 B.传单、横幅 C.宣传栏 D.手机短信 E.村务网站 F.电子屏幕 G.村报 11.请问您生活的周边安全监控设施是否完善?

A.很完善 B.不够完善 C.很不完善 D.没有监控设施 E.没注意过

12.请问在您所生活的地区是否建立初具规模的网络平台,构建了办公网络平台,开通了农业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系统等?

A.是 B.否 C.不知道

13.请问您主要通过何种方式获取当前热点信息?(可多选) A.聊天交流 B.新闻广播 C.网上浏览 D.报纸杂志 E.其他

14.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您是否运用高科技的信息设备(如计算机),对您的生产、生活进行调配和指导吗?

A.经常运用 B.一般不用 C.想运用但没有掌握技术 D.不想运用 15.请问您认为信息设备对您的生活最突出的帮助是什么?

A.获取市场信息 B.了解新闻时事 C.娱乐消遣 D. 学习教育 E.网购交易

16.请问您认为信息化对您生活的改善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 B.帮助不大 C.没有帮助 D.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17.请问您认为影响本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A.经济发展水平 B.文化教育水平 C.地理位置因素 D.政府支持力度 E.信息化配套设施 F.产业基础影响 G.其他

18.请问您认为信息流动有何主要障碍?(可多选)

A.通信费用太贵 B.地理位置偏僻 C.科技发展水平不高 D.交通不便 19.就您个人而言,您在获取信息方面有哪些困难?

A.没有基础设施 B.不会运用信息设备 C.不知道该获取哪些信息 20.您对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举措(如农民信箱)是否满意?

A.满意,改善了我们信息封闭的现状,为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

B.不满意,政府一般都是搞搞形式,没有实际意义 C.不了解这些 21.请问您所在的地区采取了何种提高信息化水平的措施?(可多选)

A.定期举行统一的科技下乡讲座 B.有定期的信息化指导 C.有专门的信息咨询机构 D.没有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22.您希望国家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方式是什么?(可多选)

A. 加强资金投入,降低通讯费用 B.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 C. 建立和健全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D.加强对农民的信息化培训 23. 您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如何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北京工商大学农村信息化专题调研小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3i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