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烨 货币银行学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5:13:5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1. 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物?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劳动的私人性质决定了产品归私人所有,可是产品又不是或主要不是供生产者本人消费,而是供其他社会成员消费。所以私人的产品必须纳入社会总产品中进行分配。 2)私人劳动顺利转化为社会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实现

3)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只有在两种商品相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这样,商品交换中价值必然要求价值表现,必须有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价值形式。

3.典型的金本位制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1、可以自由熔化,自由铸造,保持流通稳定;

2、辅币和银行券可以与金币自己兑换,按名义价值流通; 3、金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作用:金本位制是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使货币的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相一致,外汇行市相对稳定,不会产生货币贬值,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纸币本位制的特点:

? 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 ? 由国家法律强制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 与黄金的联系逐渐削弱,并最后取消。 ? 货币通过银行用渠道注入流通。 ? 非现金流通构成货币流通的主要部分 5.为什么说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具有商品的两个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其次,货币不是普通商品,是特殊商品。

最后,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过程中,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6.货币有哪些职能?

(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7.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1、可以自由熔化,自由铸造,保持流通稳定;

2、辅币和银行券可以与金币自己兑换,按名义价值流通; 3、金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作用:金本位制是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使货币的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相一致,外汇行市相对稳定,不会产生货币贬值,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8.什么是纸币本位制?有何特点?应如何理解目前我国的“一国四币”制度?

纸币本位制:定义: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和流通的不能兑换金银的货币符号。纸币是因流通才有价值,它不能退出流通,不能兑现,一般也不能超越国界流通。 纸币本位制是以纸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特点:1)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

2)由国家法律强制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3)与黄金的联系逐渐削弱,并最后取消。 4)货币通过银行用渠道注入流通。

5)非现金流通构成货币流通的主要部分。

一国四币 1)一国两制下的地区货币制度

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继续维持原来的货币金融体系,而台湾则用台币,从而出现了人民币、港币、澳元、台币 “一国四币”的的特有历史现象。

2)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的开端。人民币采取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从未规定过含金量,不与任何外币确定正式联系,不依从于任何外国货币制度。除人民币外,任何外币、金、银一律禁止在我国内地流通。人民币主币是元,“元”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法定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人民币辅币的货币单位有“角”“分”两种,分角元均为10进制,由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第二章

1.什么是信用?信用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高利贷信用 ? 资本主义信用 ? 社会主义信用 2. .借贷资本的特点

第一,借贷资本是作为商品的资本。 第二,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 第三,借贷资本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第四,借贷资本最富有拜物教的性质。

3.商业本票与商业汇票的区别

? 汇票是一项付款的委托命令,而本票是一项付款承诺

? 汇票涉及三方当事人,即发票人,收款人和付款人,发票人不负责付款责任,而本票只

有两方当事人,即发票人和收款人,发票人承担付款责任是主要负责人

? 汇票有承兑制度,持票人应根据所持汇票的承兑期限向付款人承兑,本票务承兑制度。 4.什么是信用工具?有何特点 信用工具又称为金融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它是资金或资本的载体,借助这个运载工具实现资金或资本由供给者手中转移到需求者手中。信用工具是重要的金融资产,是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交易对象。

信用工具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

第一,返还性。即债权人或投资人可按信用凭证上所记载的应偿还债务的时间,到时收回债权金额。

第二,流动性。流动性是指信用工具迅速变为货币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第三,收益性。即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给持有者带来收益。

第四,风险性。风险性是指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损失的可能性。

5.优先股和普通股的含义及特点

优先股票是一种股东有优先于普通股分红和优先于普通股资产求偿权的股票。此种股票的股息收益一般是事先确定的。但在一般情况下,优先股股东不能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没有像普通股股东那样的认股权,尤其是不能分享公司获得的高额利润。同时由于股息固定,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对优先股票持有人十分不利 普通股票是股票中最普遍和最主要的形式。普通股股东,其获得的股息随着股份公司利润的变动而变动。

6.高利贷信用的利息率为什么会特别高?

高利贷的利息率高,原因有两个:一是借款人的借款大多不是用于追加资本、获取利润,而是为了取得一般的、必需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如果是用于追加资本,借款者考虑到高额利息会使他无利可图,就不愿意借了。二是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不容易获得货币,而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又很大,为高利贷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7.银行信用为什么会取代商业信用,成为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的债务人是厂商、政府、家庭和其他机构,而债权人则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这克服了商业信用方向上的局限性。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这一特点使银行信用能较好地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一方面,银行信用能有效地集聚社会上的各种游资,它可集聚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另一方面,银行信用是以单一的货币资本形态提供的,可以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能向任何企业及任何机构、个人提供银行信用,从而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提供方向上的局限性。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银行信用是一种独立的借贷资本的运动,它有可能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一致。

8.简述信用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信用与生产①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②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

③信用促进了股份制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规模扩大

2)信用与消费①调剂消费 ②推迟消费 ③刺激消费

3)信用与经济调节:一方面,由于信用的发展,出现了多种银行和信用机构。 另一方面,由于信用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信用工具。

利用信用调节经济,各国调节的重点均放在总供给和总需求上。主要是通过信用紧缩或放松银根,达到控制生产规模和产品总量及结构,以调节市场商品和劳务供给。 4)信用与危机

第三章

1.可贷资金理论

?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利率不是简单地由投资和储蓄或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来决定

的,而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与可贷资金的需求来决定的。可贷资金的供给既来自于中央银行,也来自于人们的储蓄以及人们的货币反窖藏,还有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可贷资金的需求则来自投资和人们的货币窖藏。如果考虑到投资和窖藏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和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以及人们的反窖藏则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这些因素。

2.利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 (一)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

? (二)利率变动对信贷规模和结构的影响

? (三)利率变动对稳定物价的作用 (四)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有重要影响

3.怎样理解我国目前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 一国的利率体制即一国对利率的管理制度总和,包括利率政策、利率决定机制及利

率变动幅度的有关规定。

从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将利率提高到接近市场均衡状态的水平,保持经济、金融运行稳定;第二阶段的目标是通过扩大利率浮动范围,下放利率浮动权,以完善利率浮动机制;第三阶段的目标是通过增加金融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形成金融资产多样化,先在非存贷款金融交易中实现利率自由化,然后通过这些金融交易与银行存、贷款业务的竞争,促使银行先放开贷款利率,再放开存款利率,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

第四章

1.金融体系的构成 ? 金融制度 ? 金融机构 ? 金融市场 ? 金融工具 ? 金融调控机制 2.金融体系的功能

? 1、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的功能 ? 2、清算和支付结算的功能 ? 3、聚集和分配资源的功能

? 4、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功能 ? 5、提供信息的功能 ? 6、解决激励问题的功能

3.当代金融体系变革的原因,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原因:

? 1、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金融一体化潮流。

? 2、发展中国家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经济和金融开放。 趋势:

? (一)金融体系市场主导化 ? (二)金融机构国际化、集团化

? (三)金融工具创新化、金融业务多元化 ? (四)金融服务现代化、信息化 ? (五)金融市场一体化 ? (六)金融监管的国际化

第五章

1.商业银行的职能

? 1.信用中介 ? 2.支付中介 ? 3.信用创造 ? 4.金融服务

5.调控经济

2.单一银行制与总分行制的优缺点 单一银行制:是指银行业务完全由一个银行机构(总行)经营,不设立任何分支机构的制度。 优点:(1)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兼并和垄断

(2)机构精简、管理少、灵活性大、央行的控制和意向传导速度和快。

缺点:限制了大银行的竞争力,人为地形成了资金的迂回运动,降低了效率,进而限制了自身的业务创新和规模的扩大

分行制:是指在中心城市设立总行,在国内外广泛设立分支机构的一种组织形式。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这种形式。 优点:(1)经营规模大,抵御风险能力强。

(2)能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金融服务。 (3)节省现金准备,提高收入水平。

缺点:(1)容易造成垄断

(2)机构过多,管理和控制不便,易失效。

3.商业银行的最基本业务是什么?它有哪些部分组成? 商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是负债业务 组成:1)自有资本

2)存款业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3)其他负债业务: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再贷款);同业拆借(银行同业拆借,抵押借款,转贴现借款,回购协议);发行资本债券;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4.什么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具体有哪些?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白己的资财,以中间人的身份代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传统的中间业务包括汇兑结算、票据承兑、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信托租赁以及国际业务中的信用证、代客买卖外汇等

主要业务:结算业务;委托代理业务;银行卡业务(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智能卡);信用证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其他新的中间业务(咨询和信息服务,代理通融,基金托管,表外业务)

5.试诉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原理。如何修正存款的派生系数。 存款创造原理:原始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贷放出去形成贷款,在贷款中提取一部分现金后剩余的形成新存款,再将这部分新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贷放出去形成新贷款,这部分新贷款不立即或部分提取从而变成新的存款,再从这部分新存款中扣除法定准备金后贷放出去形成新贷款,如此循环的进行下去,从而进行存款创造 派生倍数的修正:1、现金漏损

2、超额准备金

3、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

6.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一.资产管理

3、证券投资管理

证券投资应面向不同种类的证券,实现证券最佳组合, 证券投资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实现资产的最优组合。 (二)负债管理 1、资本管理 2、存款管理

(1)对吸收存款方式的管理 (2)存款利率管理 (3)存款保险管理 3、借入款管理

其总的管理内容是:严格控制借入款的使用,分散借入款的偿还期和偿还金额,借入款应控制适当的规模和比例等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其基本方法是:将资产与负债各科目按期限对称或利率对称的原则加以安排,规定控制指标,以谋求经营上的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第六章

1.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 1)银行卷统一发行的需要; 2)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需要; 3)充当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4)对金融业实施监督与管理的需要; 5)满足政府融资的需要。

2.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性质: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职能:按照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可以划分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三大职能。

3.简述中央银行的作用

1)调节货币流通,稳定金融; 2)调节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3)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

4)促进国际金融联合,推动国际经济发展 4.简述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原因。

①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应具有连贯性,只有不受政治的干扰,才能收到效果。 ②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币值,如果受政府完全控制,就可能成为政府推行通货膨胀的工具;

③中央银行的业务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其操作方式不应受任何干扰;

④中央银行与政府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在考虑一些经济政策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⑤中央银行不仅对政府服务,还要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因此,中央银行不能完全受政府控制。

5.试述如何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①正确处理中央银行与财政部之间的关系;

②正确处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 ③银监会的成立有利于提高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6.简述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原则。

中央银行一般奉行非营利性、流动性、主动性、公开性四个原则。 7.简述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①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 ②依法监管原则;

③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④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⑤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8.简述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⑴市场准入的监管;

⑵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①资本充足性监管;

②流动性监管; ③业务范围的监管; ④贷款风险的控制; ⑤准备金管理; ⑥存款保险管理。

⑶市场退出的监管

9.简述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主要方法。

①非现场监控; ②现场稽核检查; ③加强监管对象的内部控制; ④内外部审计相结合法;⑤事后处理法

第七章

1.解释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

构成要素:1)市场参与者(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个人、中央银行)

2)金融工具; 3)交易价格; 4)组织形式; 5)市场管理。

功能:1)调剂资金; 2)增加社会资金积累的功能; 3)降低信息成本;

4)分散与转移风险; 5)发现价格 2.什么是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有哪些特征?

金融工具是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 特征: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

3.什么是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有哪些部分组成?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实现短期资金的市场,主要从事1年以内的短期资金的借贷活动。

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和国库券市场.

4.股票于债券的区别有哪些? 他们都是融资的重要手段,

区别:①股票是公司所有权的象征,债券不代表公司所有权,只是领取债息的权利;

②股票是无期限的永久证劵,债券为有期限的证卷; ③股票股息以公司的经营业绩而定,债券债息一般发行时就已确定,浮息债券有区别; ④股票价格波动大风险大,债券反之;

⑤公司破产时,债权偿还比股权清偿权更优先;

⑥股票股息是公司利润的一部分(可分配利润),债息是公司固定支出,计入公司成本,为股本费用。

第八章

1.简述我国现阶段货币供应量的的层次划分。

我国现阶段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即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即广义货币供应量。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2.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的因素有哪些?

(1)财政收支状况。当财政出现赤字并且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借款弥补时,基础货币投放增加;若财政出现节余,则基础货币减少。 (2)向金融机构贷款和公开市场业务。

(3)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的变动会引起中央银行黄金和外汇储备的变动。如果中央银行在本国国际收支顺差时增加黄金和外汇储备,则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反之,基础货币投放减少。

3.试述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一般内容及评价。 内容:按照马克思对货币必要量的论述,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售商品价格总

额所需的货币量。用公式表示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对货币的需要量,可以写成: 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若以M 表示货币必要量,Q 表示待售商品数量,P 表示商品平均价格,V 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则有:M =P·Q/V

评价: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

个基本原理。货币是为适应商品交换的需求而产生的,因商品的交换进入流通,并因交换的需求改变数量。

4.试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般内容及评价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总需求等于交易性需求与投机需求之和,货币需求的变动主要受国民收入与利率水平的影响,其最大的创新是认为投机性需求和利率呈反比关系,在货币需求分析中引入并强调资产性的货币需求,进而强调了利率在货币需求中的重大作用。所以,在社会总需求不足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通过利率的降低刺激投资,进而增加就业,增加产出。

5.简述货币学派关于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关键因素

决定货币需求量大小有四个关键因素1、恒久性收入:表示一个人在一个较长时期的平均收

入水平而不是当前的收入水平

2、财富在人力与非人力之间的划分 3、持有货币的收益率与机会成本

4、其他因素,包括主观偏好与风险以及客观技术与制度因素的综合变数。比如人们的兴趣、爱好、习惯等

6.简述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关系。

1、社会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社会总供给,具体体现为商品供给,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任何商品都需要用货币来衡量其价值,并通过与货币的交换来实现其价值

2、货币供给决定社会总需求,社会总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只有通过货币的支付,需求才得以实现。

7.实属实现货币供求均衡的机制。

政府对货币失衡的调整主要有四种方式: (1)供给型调整 (2)需求型调整 (3)混合型调整 (4)逆向型调整

第九章

1.如何正确理解听货膨胀的含义?

把握五个要点:(一)通货膨胀只发生在纸币流通情况下;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经济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所引起的物价上涨; (三)流通中的货币量应包括纸币、活期存款乃至全部存款;

(四)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个别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上涨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五)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季节性、暂时性的物价上涨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2.简要评价衡量通货膨胀的量化指标。 用物价上涨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是通过物价指数来衡量的。常用的物价指数有如下三种:(一)消费物价指数 该指数又称为零售物价指数。它是根据家庭消费的有代表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状况而编制的。 (二)批发物价指数 该指数是反映包括原材料、中间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的批发价格的变动状况的物价指数。 (三)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该指数是指按现行价格计算的GNP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NP的比率。

3.通货膨胀的类型有哪些?

(一)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分类:1、爬行式通货膨胀,

2、步行式通货膨胀, 3、小跑式通货膨胀 4、奔腾式通货膨胀

(二)按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分类:1、公开型通货膨胀 2、隐蔽型通货膨胀

(三)按照通货膨胀是否可预期分类:1、预期型通货膨胀 2、非预期型通货膨胀

(四)按照通货膨胀的成因分类: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3、混合型通货膨胀 4、结构型通货膨胀

4.试述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的需要量。在众多的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中,较为流行的有四种,即需求拉上说、成本推动说、供求混合推动说、结构型通货膨胀说。 5.简述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危害。 (一)对流通领域的危害

使得商品流向价格上涨较快的领域,扰乱了商品正常的流通秩序;人们不愿意积蓄货币,出现提前消费、抢购商品的倾向。 (二)对生产领域的危害

生产者容易错误地做出生产决策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导致经济结构失调;大量资金流向流通领域,造成生产资金短缺而导致生产萎缩;企业不愿意或没有能力进行技术改造。 (三)对消费领域的危害

相同数量的货币不能买到与原来同等的生活资料。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消费水平下降。 (四)对分配领域的危害

在通货膨胀时期,虽然人们的名义货币收入可能提高,但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不同,有的人实际收入会提高,有的人实际收入会下降。通货膨胀最大的受害者是固定收入者与低收入者,比如依靠固定的工资、固定的退休金和福利救济金生活的人。这种不公正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易引起社会不稳定。 6.试述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主要治理措施有如下几种:(一)紧缩性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一般采取下列措施:

1、公开市场业务。 2、提高再贴现率。

3、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4、直接提高利率,紧缩信贷。

(二)紧缩性财政政策: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就是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 (三)收入政策:收入政策就是政府为了降低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幅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收入政策一般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1、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 2、工资管制。 3、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膨胀率

(四)价格政策:通过反托拉斯法限制价格垄断,这是价格政策的基本内容。

(五)供给政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成本,增加有效供给。

(六)指数化方案:通常含义是指收入指数化。是按物价变动情况自动调整收入的一种分配方案。

7.通货紧缩的含义及类型。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减少而引起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的现象。 通货紧缩的类型(一)按照通货紧缩的持续时间分类:1、长期通货紧缩。 2、中长期通货紧缩。 3、短期通货紧缩。

(二)按照通货紧缩的程度分类:1、轻度通货紧缩。 2、中度通货紧缩。

3、严重通货紧缩。

(三)按照通货紧缩的生成机理分类:1、需求不足型。

2、供给过剩型。

(四)按通货紧缩的成因分类:可分为需求拉下型、成本压低型、结构型、产业周期型、政

策紧缩型、外部冲击型通货紧缩。 8.简述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通货紧缩一旦形成,如果不能采取及时处理措施,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1)通货紧缩可能形成经济衰退 2)通货紧缩会加重债务人的负担 3)通货紧缩使消费总量趋于下降

4)通货紧缩对银行,容易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 9.试述通货紧缩的治理措施。 1)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鼓励消费

3)改革汇率制度或实施汇率调节,采取灵活的汇率制度,使汇率自由浮动或者扩大浮动范围,减轻外部冲击对通货紧缩的压力。 4)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5)引导预期行为

10.试述我国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通货紧缩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我国通货紧缩的形成和发展,既有深远的全球经济形势背景,又有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1、亚洲金融危机是通货紧缩的外部原因

2、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是造成通货紧缩的直接原因

3、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通货紧缩的内在原因 4、货币供应量减少是通货紧缩的货币原因

具体措施如下:1、积极的财政政策。

2、积极的货币政策。

3、改善消费环境,刺激消费需求。

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5、深化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策紧缩型、外部冲击型通货紧缩。 8.简述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通货紧缩一旦形成,如果不能采取及时处理措施,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1)通货紧缩可能形成经济衰退 2)通货紧缩会加重债务人的负担 3)通货紧缩使消费总量趋于下降

4)通货紧缩对银行,容易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 9.试述通货紧缩的治理措施。 1)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鼓励消费

3)改革汇率制度或实施汇率调节,采取灵活的汇率制度,使汇率自由浮动或者扩大浮动范围,减轻外部冲击对通货紧缩的压力。 4)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5)引导预期行为

10.试述我国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通货紧缩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我国通货紧缩的形成和发展,既有深远的全球经济形势背景,又有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1、亚洲金融危机是通货紧缩的外部原因

2、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是造成通货紧缩的直接原因

3、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通货紧缩的内在原因 4、货币供应量减少是通货紧缩的货币原因

具体措施如下:1、积极的财政政策。

2、积极的货币政策。

3、改善消费环境,刺激消费需求。

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5、深化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3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