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4-30 11: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被帮扶教师:蔡李骊 影子教师:孙东霞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思考、教学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我的教学思考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我对教材的理解

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上册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是对有余数的除法利用摆一摆(平均分成几份)得出结果进行教学。教材通过一个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例3通过对余数和除数的比较,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我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认为,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

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了“分糖果”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新知。其次,就是对教材深挖重组。我认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利用平均分概念,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并根据这一过程写出有余数的横式,重点掌握余数的含义。这里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例题重点指导如何分糖果,并且通过糖果直观得出结论。 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能够正确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说教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二)、教学设计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操作体验”两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环节。上课伊始,我请同学说动物我来猜数字的游戏方式,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12个糖果你怎么分给6个小朋友?以此复习刚好分完的情况。假如又增加

了1个小朋友,你该如何将12粒糖果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呢?用小棒摆摆。观察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接着,进入到第二环节“操作体验”让学生们利用小棒把11根2支为一双的分,可以分成多少双?还剩多少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这一理念,并遵照低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 1、引发问题,感知新知

首先,我创设了“分糖果”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巩固“平均分”这一概念,再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问题“12粒糖果平均分给6人”,引出除法算式“12÷6”,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进行计算,明确商是2,再结合刚才学生“分一分”的活动,复习刚好分完的这种情况。 2、操作演示,建立表象

在感知了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正好分完”这一情况后,我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平均分物品时是不是每次都正好分完呢?通过反问,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随即,我抛出问题“让学生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呢?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人几个,还剩几个,只是通过直观的方法看到剩余的部分。

接着让学生用11根小棒代替11根筷子,摆一摆、分一分。可以

分成几双还剩几根?交流各自不同的分法,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白是因为不够分,所以这些筷子不能正好分完,这个剩下的“1”就叫余数。如此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接着指导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体会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经历实践到认识这一过程。并且会列算式、读算式,适时进行练习。

众所周知,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让学生动脑想、亲自摆和说,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余数”的表象,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余数”的含义,整个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

3、观察比较,强化表象

观察余数和除数的大小,通过观察、比较,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揭示余数和除数两者之间的联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4、深入练习,正确计算

利用“分羽毛球”这样的大数字来让学生脱离小棒,建立竖式的方式进行计算。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回忆、引导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总的强调“商、乘、减”三部曲的计算要领以及余数书写的正确位置。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

2016年5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2n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