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解说词写作实践

更新时间:2023-11-17 14: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视解说词写作实践》实验指导

课程介绍:《电视解说词写作实践》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门课程介绍了电视解说词写作的基本要求与内容,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视听语言,结合各类节目特色撰写解说词。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解说词的写作,并能独立采访、撰稿、制作电视节目。

本门课程实验共九项:分析解说词和画面及其他表现元素的关系;解说词的作用;解说词的语言特点;解说词的修辞手法;解说词与细节;解说词的构思与布局;写实类电视片解说词的特点;写意类电视片解说词的特点;解说词快速写作。

实验一 分析解说词和画面及其他表现元素的关系

[实验目的]

1.了解解说词的写作要求; 2.了解画面及其他元素的特点; 3.掌握解说词与画面等元素结合的方法;

[实验学时]

2学时

[原理与基础知识]

解说词是非事件空间的创作者对事件空间所发生的事件的评价或解释。解说词多用于非叙述形式的作品中,如纪录片、新闻片、教学片、科教片、政论性电影等,它可以延伸画面内容,增加画面信息,丰富画面的表现力。新闻片的画面只有配了适当的解说词才能清晰明确地传达意思,而专题片就更需要解说词来阐述深层思想内涵,因为画面提供的往往是一种表面的肤浅的感性印象,通过解说词的引导和启发,观众可以由表及里地得到更趋理性的看法。在专题片的制作中,画面常常是一些场景,其意义是不明确的,具有多义性。画面只有跟解说词同时出现才具有明确的意义,浙江电视台制作的《风雅钱塘》就是这样。由于解说词具有主观性,因此,同样的视听素材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的解说词而改变其性质。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拍了大量的纪录片和新闻片宣传法西斯主义,1965年苏联电影导演罗姆利用这些素材,重新剪辑,重新配音,制作了反法西斯影片《普通的法西斯》,这里,蒙太奇的剪辑固然重要,解说词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实验器材]

电脑、U盘、影碟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教师讲解画面的局限

1、画面具有“多释性”的特征。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韦伯·施拉姆认为,画面是一种“模糊语言”,比较抽象的语言符号有更

1

丰富的信息含量。它可以突破语言符号逻辑思维的限定,使人们可以获得难以名状的直接感受。由于画面本身的含混性,因而就具有多种解释,多种指向的可能。这就是画面的所谓“多释性”。相比之下,解说则具有表意确凿的特点。语言文字意义的明确性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画面,尤其是那些容易引起误会的画面的含义,保证编导的主观意图明白无误地传达给观众。

2、画面难以表现心理情绪、抽象概念、逻辑思维等内容。

画面的最大特点是其物质现实性,而这同时也构成了它的最大不足,那就是在表现那些不具备感性形象的主观心绪、抽象观念时非常吃力。在电视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很难像故事片那样通过表演来表现,更不可能像故事片那样直接让观众“看”见人物内心想起的某个人、某个场景,或者让观众“听”到人物的内心语言或想起的某段旋律、某个声音。至于那些抽象的术语、名词、概念,根本就不具备形象化的可能。

画面无力胜任表现主观、抽象内容,而它自身也很难侪身那个长期为精神和灵魂统治的王国。画面和实在过于密切的联系妨碍了想象的腾飞、精神的超越,画面因此很难拥有抽象的内涵和精神性的品格,很难上升到灵魂的高度。

3、画面在表现具体时空方面存在不足。

画面能复原时间中的物质现实,却不能显示时间本身。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融和淡等特技、自然景象、岁月在人和物身上留下的烙印、以及某些时间的化石(衣物用具及其它人类制品)来暗示时间,但这种方式并不能满足电视片对于精确时间的要求,因为电视片往往需要我们指出具体的年份、月份、日期,甚至更精确的时间。

即使在复原时间中的物质现实方面,画面也存在种种不足。画面所记载的,必然是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诚如巴赞所言,画面是可爱的木乃伊,它使人类得以抵抗时间的流逝、岁月的侵蚀。然而,如果那些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没有影像记载呢?面对周口店的人头盖、马王堆的汉女尸、古罗马斗兽场的遗迹和南美丛林中的大金字塔,我们除了用语言来接近和描绘之外没有别的方式来复原千万年前的物质现实。毕竟,摄影术和电影的诞生不过一百来年,相对于人类漫长的历史而言,这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更何况,就是在这一百多年中,能够有影像记载的也是少之又少。

未来对于画面而言更是可望不可及。画面是现实而具体的,而未来只能以可能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以具体的画面来把握不确定的未来,这对于以真实为灵魂的电视片而言显然是不合适的。

画面难以表现具体的时间,也难以表现具体的空间。尽管画面的空间特征要比它的时间特征鲜明的多,但任何一个画面都不能告诉我们它的具体地点,除非画面中的空间是众所周知的,如天安门、故宫、东方明珠塔、外滩、西湖等。因此,当需要交待清楚具体的地点时,解说词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用文字命名过的空间才能给观众真正深刻的印象。

总而言之,正如任何一种艺术手段一样,画面也是有局限的。我们之所以需要文字解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有些作用是不能替代的。

2

二、让学生任选一段电视片的解说词分析解说词是如何补充画面局限性的?

实验二 解说词的作用

[实验目的]

1.分析解说词的作用;

2.根据解说词的作用撰写解说词;

[实验学时]

2学时

[原理与基础知识]

电视片的有声语言中,解说占据了最显著的地位。解说词不仅能够补足画面,还能提高画面、升华画面;它在大多数时候以画面为基础,但也能成为信息和思想最主要的来源和载体。解说词在电视片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因此,随着电视艺术的发展成熟,解说词的创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解说词,和一大批优秀的解说词作者。

[实验器材]

电脑、U盘、影碟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播放影像资料《最后的山神》、《远在北京的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说词的作用。 1、 叙事作用。

(1)叙述事件的基本要素。

叙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主要事实,这是解说词最基本的功能,也是画面难以完成或不必用画面来表现的。因为构成事实的除直观具体的因素外,还有时间、地点、人物属性等不可感的抽象因素。图像无论多么生动,都难以将这些抽象因素表达出来。如荣获1993年四川国际电视节纪录片大奖和1993年中国电视奖社教类金奖的《远在北京的家》开头的一段解说:

画面 (宇幕)1992年冬黎明时分,村庄全景。 张菊芳祖母走向镜头。 农村田野。 解 说 1992年2月19日,是农历正月十六。新年的气氛仍笼罩着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喜庆的鞭炮硝烟仍然没有散尽。这天清晨,当许多人还在睡梦里的时候,在安徽省无为县赫店乡岗埠村,有一户人家起得特别早,全家人要为第一次离家去北京做保姆的张菊芳送行。

简单的语言交待了时间(1992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六)、地点(安徽省无为县赫店乡岗埠村)、人物(张菊芳)以及事件(起得特别早)、原因(为第一次离家去北京做保姆的张菊芳送行),简短的描写(新年的气氛仍笼罩着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喜庆的鞭炮硝烟仍然没有散尽)则为画面增添了一种特殊的酸楚气氛:佳节刚刚到期,伊人就将远行,等待她的是未知的人生。

(2)叙述历史事实。

在历史文献纪录片中,由于只有一些资料镜头,零零碎碎的图像难以叙述一个完整的事实,因此解说词成了信息的主要承担者,基本的事实都要依靠语言来表达。许多时候,图像只是

3

起配合声音、给解说增加一些直观因素的作用。如《让历史告诉未来》中的一段:

图 像 飞机轰炸 硝烟四起 美军入村 烈火燃烧整个村庄 孩子哭泣,尸横遍野 解 说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战争。两天后,美国海、空军武装入侵朝鲜。第七舰队逼近台湾海峡。7月2日,第一批端着卡宾枪的美国士兵就踏上了朝鲜故土。三千里江山陷入浓烟烈火之中。 (3)交待背景。

解说词的叙事作用也体现在为画面补充一些必要的背景资料和信息,介绍相关知识,概括性地交待事件背后的文化、社会、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和背景,因为具体的事件只有放到一定的背景上才能显示出它的意义和深刻性。这些内容往往是难以形象化的具体数据和抽象观念,而且牵涉广泛,不可能用画面逐一交待,而只能用语言抽象和概括式地展现。在这里,解说词增加了画面的信息量,扩大了画面的表现空间,让观众事件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同样是《远在北京的家》,在介绍完人物、时间和地点后,紧接的一段解说词是: 天下保姆出安徽,安徽保姆出无为。”无为以大量的劳务输出,更准确地说是以出保姆而闻名全国,尽管无为的粮食、棉花、油料、水产的产量都列在全国百强县之内,但由于地少人多,加上乡镇工业不发达,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民外出做工。 这段话从无为的经济环境分析了少女张菊芳出外打工的深层次原因,使我们认识到张菊芳虽是一个个案,却有着十分普遍的意义。由具体的、特殊的上升到普遍的、一般的,这正是交待背景的一个重要目的。

2、表现作用。

画面长于再现物质表象世界,文字长于表现主观情感、思想。从抒发情感、表现人物内心,到表达编导对人生社会的理解和评价,这都需要解说词的参与。解说词的主观表现作用在表现性的电视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纪录片的本性也并不相违背。首先,所谓真实不仅有客观真实,还有主观真实,完整地纪录世界本来就包含表现人类的心灵世界和生存感受。其次,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作者和材料高度融和的结果,它必然渗透着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和主体意识。电视片亦不例外,从选择题材到挖掘自然、社会、人生表象之下的本质和内涵,无不深深打上了创作者的才情趣味、思想境界等方面的主观烙印。

(1)抒发创作者的主观情感。

解说词常常用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情感。我国早期的不少电视片都十分重视解说词的抒情作用。在中日合拍的《丝绸之路》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解说: “我来了,我来了啊,我来到戈壁母亲的怀抱”;“风沙扑面迎向我,天穹低垂轻拂我的身影。到楼兰去啊,到楼兰去,开始了我的行程!心急切哟,车轮滚,心随车轮往前奔”;“谁曾见过这样美丽而奇妙的盐碱滩呢?远远望去,它像微风抖动着丝绢,荡漾多姿,轻柔细腻。多么有趣儿,却又值得玩味!” (2)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除了表现自我,解说词也能够深入人物内心,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灵世界。诗人里尔克曾说,人类的内心世界比广袤的宇宙还要广阔。然而,正如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所言,电影只能接近人类的内心生活,而文学则能直接描写人类的内心生活。确实,面对人类复杂的心灵,

4

画面总是显得有劲使不出,而作为思维直接现实的语言则能直接描写它。在《雕塑家刘焕章》中,陈汉元对电视片的文学性作了大胆的探索,试图使之更深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直接模拟人物的口吻写作解说词,使解说具有鲜明的主观抒情性,创造了一种“独白”式的解说词风格。在这部片子中,解说的内容和形式都成了人物内心的直接外化。

即使在以客观纪实为美学追求的电视片中,也少不了需要让观众了解人物的心情和思想。因此,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全知型解说:“菊芳本人很想去北京,总想见见‘世面’”、“她第一次出远门,她妈妈心里多少有点伤心”(《远在北京的家》),“每次打到猎物,他都认为是山神的赐予”、“(孟金福)感到山神正在远去,感到一种无可依托的孤独”(《最后的山神》)、“虽然来到了上海,但她心中真正的家还是南京”(《我想回家》)。

(3)升华画面。

最后,解说词的表现作用突出地体现在提高和升华画面,赋予它诗性品格和哲理内涵。

画面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现实的,但太直观太具体的画面也很容易让人觉得肤浅,很容易限制人们的想象。而解说词是营造意境,对画面作诗意的延伸,使之暂时脱离现实的物质时空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来看《望长城》中的一段解说: 画 面 呼伦贝尔草原全景 字幕:呼伦贝尔草原 月光笼罩着呼伦贝尔大草原。牧民牵着一匹马过冰河,马一步一滑,最终通过了,眼前是白茫茫一片大雪覆盖的大草原。 望不到边的大草原上散落着一顶帐篷,羊圈和一驾马车,依稀可见一个小黑点在跳动,大概是牧羊犬。 栅栏旁的积雪在阳光的反射下闪烁。 蒙古族的妇女用马驮着孩子,在井台上打水。 打上来的水先饮马。 两只骆驼一东一西站在冰原上。 草原上的山像凝固的云,守候着这寂静的大草原。从高处看去,草原向玉雕一样。 马群闲散地散放在草场的远处。 母羊舔吃着刚刚生下的羊羔的胎衣。 融化的冰河。 母羊试图使小羊羔站稳,但小羊羔尚未站稳又摔倒了。 奔流的解冻的冰河。 终于站起来的羊羔紧紧依偎在母亲身边,跟着它慢步向前走,前面是一大群羊。 牧羊人捡起刚刚生下来的羊羔策马向前,消失在沙坡后面。 牧羊人将羊羔集中放在羊羔圈里。 一群小羊羔奔向新生的羔羊。

解 说 呼伦贝尔,银色的呼伦贝尔。人们说草原上人逐水而居,像白云一样在草原上飘荡,但它也有这样沉寂的时候。在这皑皑白雪下边,在这凝固似的封冻中,积蓄着万马奔腾的力量。 长城北面的冬天,是奔腾跳跃的冬天,在这封冻之冬,世世代代延续5

1、解说词结构的特点

解说只有电视艺术语言的一个成分,只有和其他手段一起才能形成完整结构的电视片。因此,解说词的写作不能追求独立的完整性,而必须服从电视整体结构的安排。因此,解说词的写作往往是片段性的、不完整的,就如陈汉元先生所说的经常“前言不搭后语”。下面是《藏北人家》三段连续的画面和解说: 画 面 一面旗帜在晨风中飘扬。 挪佳从帐篷后走出,来到帐篷的一角。俯下身去往香炉上添加东西。 简易的香炉(一只杯子)。 挪隹将糌粑面撒在香炉中。 已经被点燃的香炉。 前景是烟雾袅袅的香炉,后景是挪隹家的帐篷。 香炉与帐篷。 白玛在草地上抛撒牛粪。 白玛将一团儿牛粪拾起又抛出。 白玛用手把牛粪团起来。 晨光中,白玛一边走着一边抛撒牛粪的身影。 一匹白色的马静静地在溪水边吃草。 白玛站在帐篷门口弯腰洗脸。 从白玛美丽的裙子摇到正在梳头的人物近景。 白玛细心地将前额的头发梳理成刘海儿。 白玛把刘海儿分别梳理到额头两侧,并低下头出画。 解 说 天边出现曙色。挪隹来到帐篷的一角,这里是他们每天祭神的地方。在一个简易的香炉上,放上几块牛粪火,盖上松枝,再撒上一点儿糌粑面,一股淡淡的香味便弥漫在草原清晨的空气中。这是藏北牧民特有的一种祭神方式,他们用这种方式来祭奠自然和神,祈求这一天平平安安地过去。 帐篷外,白玛忙碌着。她把新鲜的牛粪抛撒在周围的草地上,以便白天晒干后作为燃料,牧人们并不认为牛粪脏,晒干后的牛粪烧起来没有怪味。 姑娘有爱美的天性。虽然环境严酷,女人们还是很注意修饰自己,她们追求一种自然的、纯净的美。

三段解说内容各不相同,也没有逻辑上的联系,跳跃感强,跨度大,行文之间也没有传统的起承转合。只有将解说和画面结合起来看,才觉得片子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连接流畅。

一般而言,解说词不存在独立结构的问题,但解说词对于电视片的组织结构却十分重要。电视片的结构主要有时间型(线性)、空间型(板块型)和逻辑结构三种,但无论哪种结构都离不开解说词的串联作用,时间的省略、空间的转换和抽象的逻辑关系都或多或少依赖解说。如果在拍摄之前就需要写好解说,则更需要有结构意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解说词本身就是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它的结构基本上就是电视片的结构。许多非纪实性的电视片,如果将画面拿掉,往往还可以留下一篇优美的文章。

26

2、 解说词的开头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对于电视片同样意义重大。古人曾说结构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所谓“凤头”是说头应该开得漂亮、醒目。电视片的开头同样应该是漂亮、醒目的。开头的好坏不仅意味着能否让观众感到新奇、醒目,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更意味着创作思路是否顺畅、情绪是否饱满,接下来的写作是否能够顺势成章、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展开全片。开头,事实就是寻找一个好的切入点,使之既能吸引人,又能在思路上、情绪上引发全片。

3、解说词的结尾

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整体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好坏同样关系到电视片结构的成败。“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若前边大张旗鼓,后面则鼓衰力竭、草草收场,往往会导致全片尽弃。古人如此重视结尾,大抵在于虎头蛇尾、画蛇添足者比比皆是,结尾不仅容易为人忽视,而且在事实上比开头更难,因而也更能体现结构的艺术性。“文章精神全在结尾”,结尾对于作品的内涵和主旨同样非常重要。一个好结尾还能强化作品主题,升华作品境界,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眼前一亮,成为全片最大的亮点。清代戏曲大家李渔的一番论述足以说明结尾的重要性:“宁为处女(未嫁少女,其性文静。本文笔者注)于前,勿作强弩之末。大约选词之家,于前工而后拙者,欲收不能。有前不甚佳,而能善其后者,即释手不得。闱(试院。本文笔者注)中阅卷亦然。盖主司之取舍,全定于终篇之一刻,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销魂欲绝者也。”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每到结尾总是会不同程度地懈怠,恨不能早点结束,于是喊几句漂亮的口号,道几声廉价的祝福,权当全片收束,制造一个貌似结尾的假象骗人骗己。究其原因,不外以下情况:或者是没有足够地重视,总以为结尾是一条可有可无的尾巴,于大局无关紧要,因此不加推敲;或者是才力不济,在前面就艰难为文,到结尾更是筋疲力尽,于是草草收场,正所谓“前路经营,费几许大力,区区收束,不过令人知其终局而已”;或者是整体构思不清晰,开头便茫然失措,结尾更加不知如何收场。

我们要写好结尾,首先应该重视结尾,掌握结尾的一般艺术要求:首先,结尾应该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也就是说结尾应该是全片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结尾应该简单有力,不要拖泥带水。“凤头、猪肚、豹尾”,豹尾指的就是结尾精神有力,收得拢、煞得住,这就是精神。再次,结尾虽然是具体内容的结束,却应该留下无穷的回味和思考。因此,结尾应该词结而意不结,言有尽而意无穷。简练有力而韵味深长,这也许就是结尾的最高境界了。 二、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当堂完成一段解说词的快速写作。

27

剧体应该符合人物身份、性别、年龄等。如《朝阳与夕阳的对话》中父亲和女儿的独白:

雷振邦(父亲):有人把人生比作四季人生,我却把人生比作太阳人生。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我聊以快慰的是,我的太阳人生选择的是歌唱。

雷蕾(女儿):我是听着爸爸的音乐乳汁长大的。如果说,滋养我生命的是妈妈的乳汁,那爸爸的音乐,就是我最直接的精神乳汁了,但这音乐的乳汁,可不象妈妈的乳汁那样甘甜。??

有的时候,戏剧体的使用则可以增加解说的戏剧性,使解说更加生动、形象。请看陈建军为《中华文明》第二集《青铜的光辉》写的一段解说词:

“看,他发现了什么?”

“噢,那是一根金杖,是属于我们国王的。”

“你害怕吗?”

“不,我不害怕。”

“你的身体在发抖?”

“我们是巫师,祖先的神灵会陪伴着我们。”

“可外面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这是一段介绍三星堆文物发掘情况的解说,然而作者避开了“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地介绍的俗套,虚构了一个戏剧化的场景,让出土文物充当其中的主角,把原本可能非常无趣的解说变得生动活泼。

《话说长江》的《三峡传奇》也是通过一对虚拟的父女的对话来介绍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1

实验八 写意类电视片解说词的特点

[实验目的]

1.分析写意类电视片的特色;

2.根据写意类电视片的特色撰写解说词;

[实验学时]

2学时

[原理与基础知识]

解说词的风格

歌德说:“风格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47]我们谈到艺术作品,一个较高的评价往往是,它有风格,或者说它风格鲜明。电视片的创作同样要追求风格。一般而言,在电视片的整体构思阶段,就应该筹划它的风格。

和其他艺术一样,电视片的风格都是在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比如说,同样是以西藏为题材,由于表现手段的区别,《藏北人家》和《西藏的诱惑》的风格就大不一样,前者以客观纪实为主,而后者则以主观表现为主。前者的风格建立在跟踪拍摄、自然光效、同期声等语言形式的基础之上,而后者的风格是建立在充满主观表现意味的画面造型的基础上的,为了让画面上的一切都成为“情感的形式”,创作者可以自由地让山呈红色岭呈绿色,让水时而泛蓝时而泛红时而泛绿,让披着轻纱的姑娘在水中翩翩起舞。

作为电视片立体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解说词也是电视片风格的基础之一。《藏北人家》的解说词平静客观,以陈述句为主,注重介绍事件背后的观念,和提炼画面的哲理内涵。《西藏的诱惑》的解说词则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大量采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语言手段,讲究文采和气势,以抒发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和体验为主。可见,解说词的风格应该和电视片的风格一致,服从电视片整体风格的创造。一般而言,新闻片、纪录片的解说词应该质朴自然,政论片的解说词应该庄重严肃,风光片的解说词应该清新舒展,文学片的解说词应该灵动而有诗意,历史文化片的解说词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总而言之,解说词的风格应该视电视片的风格和体裁而定。

相同类型的电视片对解说词的风格有相对统一的要求,同时,风格在统一中又有变化和区别。因为风格也是艺术家个性打在作品上的独特烙印,创作者的主观因素对于作品的风格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有的编导长于抒情,因此倾向于创作具有鲜明的表现色彩的电视片;有的编导长于思辨,因此倾向于创作政论片和历史文化片的理性色彩较浓的电视片;有的编导长于纪实,因此就倾向于创作纪录片。即使创作同类型的电视片,不同的作者也有不同的风格。譬如说同样长于主观表现,刘郎创作的《西藏的诱惑》和洪源创作的《井冈抒怀》就很不一样,前者雄浑厚重,后者轻灵飘逸。

然而题材和风格的过分狭隘是不利于在电视界发展的。正如布封所说:“一个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在不同作品中都盖同一印章,这就暴露出天才的缺点。”[48]在电视界,能够适应不同的题材和风格,虽非“天才”的证明,却是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一个优秀的解说词作者,应该不断发展自己的艺术个性,使自己具备同时适用多种风格的能力。如早年以浓郁的抒情性著称的刘郎,后来又创作了文化色彩长于抒情意味的电视片《江南》,从而使自

22

己迈上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而在著名电视人高峰的作品中,既有《闯江湖》这样具有浓郁表现色彩的纪录片,也有《万里海疆》这样的大型历史地理片,还有《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样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政论片。[实验器材]

电脑、U盘、影碟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分析写意累电视片的解说词文体。 诗体

诗歌是人类对语言最有创造性的运用,诗歌同时又是情感最强烈的表达。因此,我们将那些十分讲究形式、韵律、节奏,强调意境的创造,或具有强烈的情感的文体称为“诗体”。如下面两段解说:

像旭日诱惑晨曦,像星星诱惑黎明。西藏对人的诱惑,那样强烈,那样不可遏止。对具有献身精神的艺术家来说,像蓝天诱惑雄鹰。像山野诱惑春风,像草原诱惑骏马,西藏对人的诱惑,那样巨大,那样难以摆脱,对敢于追寻的艺术家来说,像大海诱惑江河。 (《西藏的诱惑》)

这是一幅宁静的画卷

画的是

“小桥流水人家”

这是一行彩色的诗句

写的是

“杏花春雨江南” 江南

是一年年可以开花的莲藕 江南

是一代代仍旧吐丝的春蚕 江南

是一组文化的瓦片

经历过新风细雨

23

江南,是一座历史的石桥

构筑在古今之间?? (《江南》)

任何文体在本质上都是把握世界的方式,因此文体的诗化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思维、体验、感悟的方式。写作《西藏的诱惑》时,刘郎是心中有诗:充满了对西藏的激情、梦想和歌颂;写作《江南》时,刘郎是眼中有诗:江南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江南本身就是诗一般的。因此他都选择了诗化的文体。

政论体

政论体是一种富于思辨、哲理色彩的文体,文风犀利,内涵深沉。这种文体要求观点清晰,论证有力,考虑周全,因此常常语句长大,句式复杂。如《共产党宣言》的一段解说:

从19世纪末李提摩泰把马克思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中国到现在,已经一个世纪过去了。20世纪初,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那以后,中国历史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有了自己的伟大思想旗帜。那么有人会说,《共产党宣言》的写作时间和传入到中国的时间,那已经是一个遥远的历史了。是的,尽管时间遥远,但那却是珍贵的第一步。后来伟大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这第一步。

政论体常见于政论片中,故名。但事实上,需要思辨、论证的不仅仅是历史、政治,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需要理性的观照。因此,在其它类型的电视片中也存在政论体解说。

口语体

口语体是一种模拟日常说话方式写作的解说词,这种文体没有书卷气,没有朗诵腔,亲切自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湘西,昨天的回响》的一个片段:

新晃的牛市你去看过了吗?走,我陪你看看去!

怎么样,热闹不?

牛好多?这不算多,多的时候两三千头哩!

你问牛市的历史?你可说不准,也许从人类懂得用牛耕作不久就问世了吧!你别小看了这么个角落,买卖人天南地北的人都有。近的来自湘西各县,远的呢,四川、贵州、湖北,甚至河南都有人来。

24

山区嘛,桌子大一块土,巴掌大一丘田,拖拉机怎么来回?还是牛好使唤。再说,山里人祖祖辈辈靠牛作阳春,也惯了,叫他们改机器,还不大情愿哩。

口语体既可以是这种拉家常式的,也可以是讲故事式的。电视片《普救蝉声》模拟古代说书人的口吻写作民间传奇部分,使解说既亲切、通俗又十分别致、有趣:

山西永济,古称蒲坂,民风淳朴,名人辈出。

现在的蒲州镇里,有个普救寺。

电视机旁的诸位看官,且听小女我说说发生在这古寺里的两个传奇故事。 ??

语言既通俗易懂,又节奏鲜明、很具音乐性,读着上口,听来入耳,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实验九 解说词快速写作

[实验目的]

1.了解解说词快速写作要求; 2. 掌握解说词快速写作的方法;

[实验学时]

2学时

[原理与基础知识]

解说词常常象一根穿珍珠的线,将片段的画面串联起来。解说词应该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信息单一、鲜明的优势,通过联想、拈连、双关、谐音、对比、顶针、重复等方式,巧妙地将表面上联系不大的画面整合起来,使画面与画面的连接和转化变得流畅、顺滑。

在大多数时候,解说词的结构作用不是具体的转场或串连,而是无形的。在这种时候,解说词的结构作用主要不是体现为字面上的上下勾连、前后呼应,而体现为保证片子内在意义的流畅、贯通。古人作文推崇“不连之连”,也就是说内在生气、血脉的贯注贲通才是结构的根本,因此即使没有过多形式上的关联,只要内在气脉,文章就会显得前后连贯。因此,电视片解说词更要强调意连而非词连。为此,解说词就应该成为画面的灵魂,甚至成为统摄全片的灵魂,使片子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以此保证结构的完整统一。

解说词的开头和结尾在结构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头就如商店的门面,一望便知道它的规模和性质。开头关系到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能否顺利地展开全片、能否吸引观众往下看。而结尾同样不能忽视。结尾关系到全片结构的完整性,若结尾给人的印象拖沓,则可能全功尽弃。“文章精神全在结尾”,电视片能否让观众久久回味很大程度上也在于结尾的好坏。所以,开头和结尾在结构中特别重要。

[实验器材]

电脑、U盘、影碟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掌握解说词的结构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22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