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学案-历史-全一册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20 06: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张娜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01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内容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及灭亡的原因;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及评价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隋朝建立及统一全国(2)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及表现(3)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及意义。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隋朝的建立
1、 年,北周外戚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 ,定都 , 就是 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 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 ,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①国家 ,社会 。②隋文帝 ,改革 ,发展 ,注重 ,人民 。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 ,巩固隋王朝 。
2、大运河的概况:从 年起, 下令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 为
中心,北达 ,南至 ,全长 公里。它分为 、 、 和 四段。是古代世界 的运河,成为我国 的大动脉。
3、作用:大运河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 的交流,对我国以后 有重大意义。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南北重归统一
材料一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 人口 垦田 粮仓 隋初 3000多万人 1900多万倾 长安太仓 隋盛时 4600多万人 5500多万顷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结论 材料三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A级)
2、材料二体现了隋朝社会经济的什么特征?导致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B级)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填一填: (A级)
(1)图中为隋朝大运河的三点:① ② ③
(2)写出大运河的四段:A、 B、 C、 D、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就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还。 ——胡曾《汴水》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汴河怀古》 请回答:
(1)诗中的“千里长河”“此河”是指什么?(A级)
(2)诗中的“千里长河”是谁在位开凿的?其目的是什么?(A级)
(3)诗中的“锦帆未落干戈起”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B级)
(4)比较胡曾、皮日休观点的异同,简要评析二者的观点。(C级)
【知识延伸】
1、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请谈谈你的看法。
【巩固练习】
1、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2、假如你生活在隋朝,要和家人一同畅游刚开通的大运河,请你设计你们从北到南所经过的路线,下列正确的方案应该是( )
A.涿郡——江都——洛阳——余杭 B.洛阳——涿郡——江都——余杭 C.涿郡——洛阳——江都——余杭 D.余杭——江都——洛阳——涿郡 3、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张娜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02
第2课 “贞观之治”
内容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史实(2)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措施,治世局面的形成(3)武则天的统治、措施和影响。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①原因:隋炀帝统治后期, 无道,终于导致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 陷于 。②灭亡情况:隋 帝在 被 杀死, 灭亡。 2、唐朝的建立: 年,反隋的贵族 ,进入 ,建立 。 就是唐 。 3、唐太宗即位: 为李渊次子,曾被封为 ,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就是 ,年号 。 (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贞观之治的原因):① 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②政府要 ,发展 ;③皇帝要 ,善听 ;④大臣要 ,统治 。
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①经济:重视 ,减轻 ,同时注意“ ”。②政治:下令 ,革除“ ”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③注意 和 。 治世局面的形成:①政治 ,②经济 ,③国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 (三)女皇武则天
1、从皇后到皇帝: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 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 ,晚年称 ,改国号为 。
2、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的 、 的政策。
3、统治的影响:统治时,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 。人称她的统治“ , 。”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识图题
(1)图一的历史人物是唐朝的皇帝 。
(2)他曾经在早年帮助自己的父亲 起兵太原,稳定 新王朝,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出现了“ ”的盛世局面。
(3)图二中的人物是 ,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图一 ,人称她的统治 。 (4)这两位统治者有什么共同特点?(B级)
图二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看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材料三:(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1)请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和隋朝灭亡的原因。以此为鉴,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有哪些?
(2)材料二“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反映了唐初贞观政策的哪一内容?试举例说明。 (3)“以人为镜,可以得明失”启示我们需要( )
A、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B、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己 C、通过他人来了解自己 D、完全听从他人的态度与评价
(4)材料三反映的盛世景象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三之间的关系。
【知识延伸】
1、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2、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武则天?
【巩固练习】
1.下列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是 ( )
A、合并州县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役,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 3.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隋朝 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4.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开国皇帝 B、重视发展生产 C、提倡节俭 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 5.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6.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是因为 ( )
A、她的年号叫贞观 B、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
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 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张娜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03
第3课 “开元盛世”
内容标准:知道“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开元盛世”和盛世经济的繁荣 学习难点:农业工具的改进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开元之治”出现的时间和原因(2)盛世经济的繁荣表现(3)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瓦解和灭亡。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开元之治”
1、唐玄宗的改革措施:①重用 ,“ ”。②重视 ;③提倡 。 2、“开元之治”:唐玄宗采取的一系列改革,使 年间的 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⑴唐玄宗时期,共修建了 处大型水利工程。⑵农耕技术的发展:南方 广泛采用 ,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 , 耕作已经出现。
⑶ 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 传入的。⑷ 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全国范围盛行。⑸唐朝农民改进 的构造,制成 ,还创制了新的 工具 。⑹人们积极 ,治理 ,抗拒 的能力 。
2、手工业方面:⑴丝织业: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 。⑵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 、 和 最为著名。
3、商业方面:⑴唐朝的大城市: 、 、 和 。⑵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 和 , 是居住宅区, 为繁华的商业区。 既是当时各 的 ,又是一座 的大都市。
4、唐 统治前期, ,经济 ,仓库 ,人口明显 唐朝进入 时期,历史上称为“ ”。 (三)“唐朝的衰亡”
1、唐朝日趋衰亡的原因:①唐玄宗后期,渐渐 ,宠爱 ,不理 。②唐玄宗还任用 ,造成 ,导致以边将 和 为首的叛乱。历史上称为 “ ”。③公元 世纪后期,爆发了 大起义。
2、唐朝灭亡:公元 世纪后期,唐朝瓦解, 年, 灭亡。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为了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公元728年,日本东部沿海某港口,18岁的虎仓大介正在忙着往海船上搬运物品,他今天将随遣唐使团出使大唐帝国。
农村篇
1虎仓大介使团一行在东南沿海港口登陆稍事休息后,便沿着大运河向北进发了,一路上他们为江南水乡的旖旎秀色所陶醉,更为所路过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所吸引。 【探究思考】(1)如果你是使团的一名向导,请你从水利工程农耕技术和蔬菜三个角度给虎仓大介使团介绍一下此时期农业发展繁荣的具体表现。
(2)使团对大唐的茶道很感兴趣,那么饮茶之风从何时开始盛行,当时出现的第一部茶叶专著是什么?
(3)虎仓大介使团在路上看到了一种随水流运转的工具,你知道这种工具叫什么吗?它有何作用?
城市篇
2、虎仓大介使团一行沿着运河北上,一路经过扬州、洛阳等城市,日夜兼程,两个月后终于达到唐帝国的首都长安,长安城恢弘的气势让他们如在梦中。 【探究思考】
(1) 当时人们穿的衣服主要是什么料子做的?虎仓大介想穿一件有各色花纹图案的衣服,他可以
在
长安的什么地方购买?
(2)虎仓大介很喜欢中国的瓷器,他打算买一些回国的时候带回去,猜想他能买到哪些种类不同的瓷器?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长安城有哪些特点?
反思篇
3、虎仓大介使团一行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游览了唐帝国的很多地方,不禁被唐帝国的繁荣富庶所折服,并私下思考唐帝国空前繁荣的原因,日本应该从哪些方面向唐帝国学习。 【探究思考】(1)当时的皇帝是谁?在他统治前期出现了一种什么局面?
(2)虎仓大介很想知道该时期唐帝国繁荣的原因,你能帮助他吗?
(3)虎仓大介在长安呆久了,也就知道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他想比较一下唐玄宗与唐太宗有哪些相似之处,好总结出来回国后为日本振兴提供参考。
(4)756年虎仓大介第二次出使大唐,看到的却是一片凋敝景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延伸】
毛泽东说:“唐玄宗前期会做皇帝,后期不会做皇帝。”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为什么这样评价唐玄宗。
【巩固练习】
中国的封建社会多次出现治世或盛世局面,请填写下列朝代的治世及其统治者: ①西汉: ( 、 ) ②东汉——光武中兴(光武帝) ③隋朝:开皇之治(隋文帝) ④唐代: ( )、 ( )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张娜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04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内容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过程 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及评价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时间、科目、相关人物及作用(2)科举制完善的时间、科目及相关人物(3)科举制的影响。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㈠科举制的诞生
1、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 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 的人,却不能到 和 担任高官。
2、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的过程:① 帝开始用 的方法来 官员。他令各州 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② 帝时正式设置 ,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 选拔人才。我国 正式诞生。 3、科举制度的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 做官;选拔 的 ,也从 到 。 ㈡科举制的完善
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 、 两科最重要________、 、 、 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2、① 时重视人才的 和 。② 时大力提倡 ,开创_________ 和 。③ 时 成为 主要的考试内容,亲自面试 。 ㈢科举制度的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 ,使得有 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 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 ,士人用功读书的 。
3、科举制也促进了 ,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 ,大大有利于 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 社会延续了 年,直到 才被废除。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唐朝时,由于应举者多,录取名额少,50岁能考中进士的人,还算年轻,被看作“少进士”,
终身不第的居大多数。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形象地刻画出进士登第的难 度。
材料二:唐太宗常到国子学、太学视察,关心学校教学。在他支持下,增筑校舍1200间,增加生
员至326.0人。于是, 国学之内八千余人, “国学之盛,近古未有”,长安由此成了国内教育中心和文化传播基地。
请回答:(1)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想一想科举制的最大受益者是谁?
(2)结合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者有什么作用?
(3)通过材料二可以知道,唐太宗是如何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
(4)你认为唐太宗的做法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有哪些弊端应该克服?料 2、(难点突破)科举制通过哪些皇帝的努力逐渐完善,科举制的出现,带来了哪些影响?
【知识延伸】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你对现在的考试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巩固练习】
1、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始于( )
A、 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 D、武则天时 2 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3、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4、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6、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及其发挥的作用。 开始用 创立 隋 帝 的方法来选拔 。 隋朝 隋 帝 正式设立 ,科举制正式诞生。 完 善 唐朝(以 和 时 两科最重 要) 时 时 重视人才的 和 。 大力提倡 ,开创 和 。 成为 主要的考试内容,亲自面试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张娜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05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内容标准: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学习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学习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天可汗”;唐朝对西域的管辖。(2)吐蕃概况及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3)回纥、靺鞨、南诏概况及唐玄宗对其首领的册封。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唐朝与突厥
(1)唐太宗奉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被北方各少数民族尊奉为“ ”。 (2)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 ,给予适当安置; 和 先后在今 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唐朝与吐蕃)
1、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吐蕃人是 的祖先,很早生活在 一带。有的以 为业,有的以 为生。他们的 和 水平也很高。
2、吐蕃的统一: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 统一 ,定都 。
3、唐朝与吐蕃的关系:①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经过:年轻的 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 求
婚。 把 嫁给他。意义: 入吐蕃,密切了 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 之间的友好关系。②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世纪初, 接受了吐蕃 的请求,把 嫁到吐蕃。③“和同为一家”: 文化的进一步 , 关系更加密切。 (三)回纥的勃兴(唐与回纥) 1、回纥的社会发展:回纥是 的祖先,游牧于 流域,逐渐向南发展。他们崇尚 ,民风 。 世纪中期,回纥建立 ,回纥改名为 。
2、回纥与唐朝的关系:① 封其首领为 。② 与 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③双方在 上相互交流。
3、回纥的西迁:840年 政权瓦解后,部众大部分西迁到今 、 等地。 (四)车书本一家(唐与靺鞨) 1、靺鞨的社会生活: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 、 流域,生活着 族。他们 , 。 世纪末, 族的一支 统一各部,建立起 。
2、靺鞨与唐朝的关系: 在粟末设州,以其首领为 ,封 。从此, 政权以“ ”为号。 (五)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1、南诏的统一:隋唐之际, 一带分布着 。 居民是 和 的祖先。在 朝的支持下,最 边的 统一了 。 封其首领为 。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识图材料分析题:
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请写出图中A、B、C、D四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A: B: C:
D: ,他们的祖先分别是: 。 (2)唐政府为了加强同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实行了“和亲”政策。期间,先后有哪两位公主嫁入吐蕃?
(3)唐朝与边疆各族进行往来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册封首领。请你举出唐玄宗时曾对哪些少数民族的首领进行了册封?是如何册封的?
(4)材料二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他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此人因此被尊称为什么?
(5)结合以上问题,从民族关系来看,你认为唐朝是一个怎样的封建国家?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知识延伸】
1、盛唐时期为什么能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巩固练习】 名称 吐蕃 民族 祖先 地区 自身发展及其与唐朝关系 1. 统一,定都 2. 把 嫁给松赞干布(作用:密切了 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 之间的友好关系。3.8世纪初,唐朝又将 嫁到吐蕃。 封其首领为 。 1._____ ____统一各部;2._________ 封其首领为_____________。 1._________统一六诏;2.___ ______ 封其首领为_____________。 回纥 靺鞨 六诏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张娜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06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内容标准: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学习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学习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它与当今的开放的区别。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总体概况(2)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概况及影响(3)新罗与唐交往的方式及带来的影响。(4)玄奘西游的概况及影响。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隋唐对外交往的概况(特点: )
1、隋唐交往范围:与 以至 、 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交往表现:唐政府鼓励 到 ,允许他们长期 。 、 、 、 扬州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3、对外交往的影响: 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
二、唐朝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1)概况: 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目的:吸取 文化。 3、遣唐使的影响和作用:①政治:以 为模式,进行 改革。②文化:他们参照 创制了 。 ③社会生活:至今还保留着 的某些风尚。 2、鉴真东渡: (1)、概况: 时,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2)、贡献:①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 的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②精心设计的 ,被 视为 。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派遣 和大批 来唐学习中囯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中囯经商。 2、影响:(1)政治: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 选拔官吏。(2)经济:新罗物产居 进口 。(3)文化: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等科技成就。 传入中国。
四、唐朝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1、概况:1、时间: 。 2、出发及到达地点: —— ( ) 2、贡献:①携带大量 回到 。②写成《 》,成为研究 、 以及我国 历史和 的重要典籍。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唐朝与日本的关系
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中人物是谁?他是唐朝与哪个国家友好交往的杰出使者?有何突出的历史贡献?
(2)图二这尊坐像中的人物是唐朝时期的哪位高僧?请结合所学知识简单介绍他的主要事迹。
(3)结合上述图片中的两人的事迹,谈谈我国外交有何优良传统?
二、唐朝对外交往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 (1) 写出材料一中A点人物的名称以及从左到右写出与唐朝交往的国家名称。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对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巩固练习】
1、唐朝时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是( )
①中国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②中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④唐朝疆域比过去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 )
①都是唐朝僧人 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时天竺佛学最高的学府是( )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大昭寺 D、千寻塔 4、“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不畏艰难的精神 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5、下列内容是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 ) A、鉴真东渡日本 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 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张娜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07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内容标准:以赵州桥为例,体会古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闻名发展的贡献;以唐诗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学习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学习难点:理解赵州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隋唐时期建筑的特点及代表(2)印刷术的地位及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代表作品(3)唐诗的整体概况,唐朝著名诗人的作品及其特点等内容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1、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2、代表:(1)隋朝 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都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 气势宏伟。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医学成就 1、雕版印刷术
发明: 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 代表作品:唐朝印制的《 》,是世界上现存 的、标有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医学成就 唐朝杰出医学家 ,认为“ , ”。写成《 》,这部书在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尊称其为“ ”。他故乡的一座山也被称为“ ”。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1、 是我国诗歌创作的 时代。 2、完成填表 诗人 后人尊称 生活时代 代 表 作 作 品 特点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唐朝的建筑及雕版印刷术
1、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图片内容设计一张名片。
知识卡片
名称:: 设计建造者:
建造时间: 特点:
地位:
(2)该桥的设计巧妙在什么地方?欧洲出现类似的桥比它晚了多少年?
(3)图二这部经卷的名称是什么?从图中文字记载中得知其雕印于868年,应是公元几世纪?推算一下它是哪个朝代?
(4)图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方面的科技成就?这一成就有什么历史意义?
(5)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说明隋唐文化在中国封建文化史上的地位如何?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是什么样的地位?
二、唐诗 2、(重点突出)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什么特点?
(2)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盛世景象?是谁的统治时期?
(3)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景象?
(4)从两个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什么特殊时代?人们怎样称誉他?他有哪些代表作?
(5)综上所述,说明文学创作的源头是什么?
【知识延伸】
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诗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色?你能说出产生不同特点的时代原因吗?
【巩固练习】
1、以下关于赵州桥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桥 B、这座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C、由隋朝的李春设计 D、七百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2、唐朝时,长安城内最宏伟富丽的建筑是 ( ) A、大雁塔 B、含元殿 C、玄武门 D、大明宫 3、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
A、唐朝 B、元朝 C、隋朝 D、北宋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张娜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08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内容标准:列举隋唐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习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学习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隋唐书法家颜真卿与柳公权的成就(2)隋唐绘画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成就。(3)敦煌莫高窟所在地点、开凿时间、窟内文物及其地位等。(4)隋唐时期乐舞的特点、成因及其代表作品。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1、特点:隋朝书法融合南朝的 和北朝的 。 2、概况:
(1)书法:①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 ”,是继 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 》 。 ②柳公权:博采众方,别出心意,自成“ ”,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 (2)绘画:①特点: 画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厚, 画、山水画、 画大量出现。 ②代表 人物 朝代 代表作 特点(地位) 展子虔 山水画 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卷轴画 阎立本 人物故事画 笔力刚健,人物神形兼备 吴道子 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后世称他为“ ” 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1、地点:在今 西部,有名千佛洞。 2时间:大部分是 时期开凿的。 3、文物:精美的壁画,形象生动的 、大量 和文书等。 4、地位:堪称 的艺术宝库之一。 三、 盛大欢腾的乐舞
1.特点: 、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
2、成因:大量吸收了 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 。 3、代表作:(1)著名的歌舞大曲:歌颂唐太宗的《 》、 参与编创的《 》。 (2)舞蹈:唐玄宗时流行的《 》及西域传来的《胡旋舞》。著名的舞蹈家: 。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1、(重点突破)材料一:“顔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材料二:“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⑴材料一 “顔公”指的是谁?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他有什么代表作?
⑵材料二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这句话?这件事使他留下什么美名?
⑶材料二的作者的书法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代表作?
⑷后人把“顔公”和材料二的作者合称为什么? 2、(难点突破)阅读唐诗后请回答: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
——白居易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李白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杜甫
(1)以上三首诗共同反映了唐文化中哪一方面的盛况?
(2)“胡旋”和“海东”这些词说明什么?
(3)杜甫诗中“公孙氏”指的是谁?她最擅长什么?
【知识延伸】
我国的封建文化艺术在隋唐时期如此辉煌的原因?
【巩固练习】
1、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 A、欧阳询 B、顔真卿 C、苏轼 D、柳公权 2、对隋唐乐舞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隋艺术家将中原乐舞与各族乐舞融为一体
B、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玄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 C、盛唐时流行的《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参与创编的 D、唐朝时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善于剑器舞 3、敦煌壁画的内容是( )
①表现佛教故事②塑像姿态各异 ③塑像富于艺术魅力④描绘社会繁荣景象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4、他是一位风骨独具的君子,在封建社会里敢于冒杀头之罪,向皇上笔谏。在书史上留下“笔谏”的笔名,“他”是( )
A、颜真卿 B、苏轼 C、柳公权 D.、黄庭坚
5、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一体,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这位书法家是( ) A、 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苏轼
6、他是由隋入唐的书法家,先学王羲之的书法,后学北朝碑刻,融会贯通,笔法方圆兼济,结构严谨匀称。这位书法家是(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吴道子 7、《游春图》生动描绘了人们游春的情景,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山水轴画。你知道《游春图》的作者是谁吗( )
A、阎立本 B、吴道子 C、黄公望 D、展子虔
8、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出盛世特色。其中歌颂唐太宗武功的是( ) A、《胡旋舞》 B、《秦王破阵乐》 C、《霓裳羽衣曲》 D、《高山流水》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王晓研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09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内容标准:列举隋唐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习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学习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辽和宋的建立(2)宋辽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影响,西夏的建立及宋夏之间的战与和(3)金的建立、金灭辽与北宋、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及宋金和议的内容及影响等。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契丹兴起:
(1)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 都城在 ,建国后势力不断发展。(2)辽太宗时占领了 ,与中原政权冲突加剧。 2、北宋建立
(1)五代十国:唐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政权统治,它们是梁、 、 、 和 ,合称为五代。那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总称五代十国。 (2)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 在 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 ,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 。(典故: ) (3)局部统一:北宋建立后,结束了分裂局面。 二、辽、宋、夏的和战 1、宋与辽——澶渊之盟
(1)背景: 统治时,澶州之战, 力劝皇帝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撤军,宋给辽 。 (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 局面。 2、宋与夏和战:
(1)西夏建立: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 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 (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统治区域在今天 、 一带。 (2)宋夏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12世纪初,女真族首领 建立,定都 ,他就是金太祖。 2、 金灭辽与北宋:先灭辽。又于 年灭北宋。
3、 南宋建立:1127年, 建立,定都 (近浙江杭州)。 4、 岳飞抗金:
(1)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2)岳飞率军收复建康,取得 。(3)后被 陷害而死。 5、宋金和议:
(1)内容: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钱,以 至 一线为分界线。 (2)影响:宋金 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 (今北京)。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右图是小明 在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时所绘制的图示,
辽 B 西夏 请你结合此图进行相关的探究。 ① ② ④ (1)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填充下列问题:北宋结束A ③ 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西夏之间 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处于对峙局面。 A 北宋 南宋 后B 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1127年,北宋皇帝的弟弟 登基称帝,定都 , 史称南宋。
(2)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时战时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①辽朝的哪位统治者从A手中夺取了幽云十六州,从此,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②说出辽河北宋之间在宋真宗在位期间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这次战役后双方签订的盟约是什么?
③北宋和西夏之间后来议和的内容是什么?
④说出南宋抗击B政权的一位英雄人物并说出相关战役一例。后来宋与B政权之间议和,其内容是什么?
(3)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一座岳王庙,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殿内有岳飞彩像,上面有岳飞亲书“还我山河”的巨匾。(右图)
材料二 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宋史》卷365 【探究思考】
(1)材料一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2)材料一中的“还我山河”指的从哪一政权收复失地?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
(3)岳飞受人尊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宋高宗和秦桧为什么一日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飞班师?
(5)从人们对岳飞和秦桧的不同态度中,你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思维拓展】
1、北宋在澶州打退了辽军,为什么却与辽讲和并签订屈辱的澶渊之盟?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2、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王晓研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10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内容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经济重心南移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表现(3)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原因
1、社会环境: 南方 ,相对稳定。
2、自然环境: 优越,更适合农业发展。
3、劳动力与技术: 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4、统治政策:重视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引进占城稻)。
二、过程 从 正式开始,到 最后完成。 三、表现
1、农业的发展:
(1)北宋从越南引进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2)太湖领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流传着“ ”的谚语。 (3)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 流域。
(4) 的栽培也有很大的发展,江南丘陵新辟了许多茶园。 2、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和棉织业:蜀地丝织业“ ”; 丝绸产量高;兴起于海南岛的 ,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 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宋朝造船业居 ,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海船已装有 。 3、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城市是 ,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 ,而且还出现了早市、 。
(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①港口: 和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到达范围:近至 和 ,远达阿拉伯半岛和 东海岸。 ③政策:政府 海外贸易。
④管理机构:在主要港口设 管理海外贸易。 (3)纸币:
①概况: 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②作用: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天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
(2)材料二、三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耕获图》 哥窑冰裂纹碗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请回答: 宋代海外贸易 (1)材料一中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宋代哪一经济部门的发展?
(2)材料二中图一出现于哪一时期?图二通行于哪一时期?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南宋海外贸易的盛况。
【巩固练习】
1、宋代,我国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有( )
①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 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③政府提倡 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王晓研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11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内容标准: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学习重点: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表现。
学习难点:如何认识宋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和发展。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宋代衣食住行等习俗的表现(2)“瓦子”“勾栏”的含义及出现、盛行的原因(3)宋代欢乐的节日。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 (1)、北宋初年,崇尚 ,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 。后来,奢侈之 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 ,受 影响,劳动多穿 。 (2)、由于一些 的提议,妇女 的陋习逐渐传开。这反映 。 2、食: (1)、饮食相当丰富。东京城里的小吃有 种,夜市上有小吃、冷饮。肉食类中北宋多吃 南宋时多吃 。 (2)、宋代时,北方以 为主;南方以 为主。 (3)、宋代饮茶之风盛行。那时流行 的习俗;人们迁入新居,邻里之间要彼此“ ”。 3、住:
(1)农村:宋代百姓住房较简陋,多为低矮的 。稍富裕些的人家,以 和 相结合,构
成一组住房。
(2)城市:平民住房有 或 ,稍讲究些的住较好的为 。而贵族官僚
的宅第相当宏丽。 4、行:
宋朝却马,人们多用 ,也有 。达官贵人出门普遍 ,士大夫一般骑 交通比较发达,供住宿的 很多。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和“勾栏”:
(1)含义:东京城内有很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许多 在这里谋生,还有很多的 。 (2)出现及盛行的原因:城市的繁荣, 的壮大。 2、节日:
宋代传统节日有 和元宵节和 和中秋节等。
宋代称春节为 ,最受重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观察下列图片,完成相关的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1、从宋代的服饰上可以看出人的等级差别,图一和图二的服饰对比,统治者和劳动者的服饰有什么不
同?
2、图三体现了哪一陋习?
3、图4反映了宋代哪一方面的社会风貌?在这方面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4、图5和图6节选自《清明上河图》,该图真实地反映了宋代的民居和交通状况,请你总结宋代农村和城市居民的住房特点。从这两幅图中,找一找宋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
5、在宋朝如果你想听书、看杂技可以去 ;出门在外过夜可以往 。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丽同学为了解宋代的节日,收集了三组诗歌,请你填上节日的名称。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节分端午自谁言, 爆竹声中一岁除,
此事古难全。 万古传闻为屈原。 春风送暖入屠苏。 但愿人长久, 堪笑楚江空渺渺, 千门万户瞳瞳目, 千里共婵娟。 不能洗得直臣冤。 总把新桃换旧符。
(1)宋朝最受重视的节日是什么?请你以其中的一个节日为例,描述一下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欢度节日?
(2)从以上的活动中,可以得出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呈现以上特点的主要原因。(列出两点即可)
【思维拓展】
宋代的城市与唐代的城市相比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巩固练习】
1.我国古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宋朝时期都市文化生活蓬勃发展的原因是( )
A统治阶级的倡导 B 广大农民的需求 C 达官显贵的需求 D 城镇规模扩大和市民人口增加 3.宋诗里的“邸店如云屯”,形容的是( )
A交通业发达 B 旅游业发达 C 旅店业发达 D 商业发达
4.生活在北宋前期时东京时李某,热情接待来京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办到的是( ) A带着朋友去瓦子听唱曲 B 到城里去吃冷饮 C 在酒店用交子付帐 D 乘牛车去东京郊外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王晓研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12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内容标准: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 学习难点:行省制度。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铁木真统一蒙古,蒙古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意义(2)元朝的建立者、时间、都成,文天祥抗元(3)元朝的统治措施:农业、交通、商业方面的表现,中外交往的典型;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内容、意义。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蒙古的兴起
1、背景:12世纪时,各部落之间 ,受到金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 2、统一: (1)统一: 经过多年征战,统一蒙古。
(2)建国: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 为大汗,尊称他为 ,蒙古国建立。
(3)影响: 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二、元朝的建立
1、元朝建立: 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他就是元世祖。 2、南宋灭亡: 1276年,元军占领 ,南宋灭亡。
3、文天祥抗元: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最后被杀害。(抗元英雄)
名句: 三、元朝的统治 1、经济措施
(1)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 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 种植; 作用:北方农业获得恢复和发展。 (2)交通运输业:为了便利 。①开凿两段新运河,使粮船从 直通 ;②开辟规模空前的 ,粮食运输逐步以 为主。(起点: 终点: ) (3)商业繁荣——元朝的 ,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2、中外交往:意大利旅家 在元世祖时来华,在《 》中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3、政治措施——实行 制度
(1)目的: 。
(2)内容:①元世祖在中央设 ,地方设 ,简称“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朝。②加强对 的管辖:中央设宣政院, 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③设 管辖澎湖和 (今台湾)。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1、表现:(1) 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3)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同汉族融合。(4)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 2、意义: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 元朝的统治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以民为本,民衣食是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 元世祖 材料二:
图一隋朝运河图 图二元朝运河图
材料三: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
行中书省十有一?? 【探究思考】
(1)材料一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请你简要叙述能够体现他这种思想的具体做法。
(2)结合材料二说说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从图二可以看出元朝除运河外,还开辟了哪一运输路线?这两条运输路线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元朝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来实现对全国的有效管辖?
(4)指出元朝设立哪一专门机构管理西藏有关事务?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民族融合的发展
材料一: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材料二:“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 元末诗选 【探究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元末出现的什么现象?具体说明这一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元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归纳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思维拓展】
1、我们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进步性,是否意味着文天祥坚持抗元是不识务、逆潮流之举呢?为什么?
【巩固练习】
1、下列各项活动属于成吉思汗业绩的是①统一蒙古②建立蒙古政权③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④定国号为元(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下列历史人物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
A、赵匡胤 B、元昊 C、铁木真 D、忽必烈 3、元朝商业繁荣,其中国际性商业大都市是( )
A、长安 B、泉州 C、大都 D、杭州 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5、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是在( )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元朝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王晓研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 13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内容标准: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学习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特点、意义(2)指南针的发明、应用、传播、意义(3)火药的发明、应用、传播(4)四大发明的内容和地位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 时期。 的发明, 和 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发明:北宋时, 发明,用黏土做成 ,用来排版印刷。
2、特点:既 又 。3、意义:大大促进了 的传播。比欧洲早约 年 。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1)雏形:战国时,人们已发现磁石 的特性,制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发明: 时,制成了指南针。
(3)应用: 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4)传播:由 人传入 。
(5)意义: 的发明和应用为后来欧洲 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2、火药:
(1)发明: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 (2)记载: 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3)应用: 末年,火药开始用于 。 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 , 主要有 、 、 等。
(4)传播:13、14世纪, 和 传入 和 。
★四大发明: 、 、 、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 重大贡献。
三、沈括和郭守敬
1、沈 括: 时期科学家,著有《 》,他创制的 ,领先世界 多年;
这一名称由沈括开始使用
2、郭守敬: 时期科学家,他编成的 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 年,还主持开
凿了 。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科技是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图片,完成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1)图1至图4是西安交通大学有关四大发明的雕塑,请你判断图片反映的分别是哪项发明?图5、图6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图1的发明最早出现在何时?图5、图6中的哪位人物对此进行了改进?被命名为什么?
(3)图2发明出现于何时?何时在战争中广发使用?
(4)图3在战国时期叫什么?由其发展演变而来的指南针何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5)图4发明的出现与图5、图6中的哪位人物有关?
(6)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7)科技是创新的结果,面对着祖先的荣誉与激烈的科技竞争的现实,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2. 材料一:“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英国学者佛朗西斯·培根
你知道培根说的三种机械发明分别是什么?上述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突出,为什么说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思维拓展】
为什么宋元时期科技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巩固练习】
1、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 )
A、300年 B、400年 C、800年 D、1000年 2、我国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在( )
A、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北宋时期 3、推测一下谁最有可能使用突火枪( )
A、蒙恬 B、孙武 C、卫青 D、岳飞
4、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标志性的成就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王晓研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 14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内容标准: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列举宋元时期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资治通鉴》的作者、体例、内容、特点和地位(2)两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各自的词风,元曲的组成,著名的代表剧作家及作品。(3)宋元时期绘画、书法的特点,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生活在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
2、司马光编写的 ,是一部 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 顺序,叙述了从 到 的历史,将近 卷。 二、宋词和元曲 1、词是一种 ,句子 ,便于歌唱, 时已经出现,最初在 流行。经过 到 两宋的发展,词成为宋代主要的 。 2、著名词人: 、 、 等。 3、根据乐谱要求,每首词有一定格式,叫做 。
4、元曲:元朝 空前发达,出现了 。它由 和 组成。
5、元杂剧把音乐、 、 、 熔于一炉,是比较 的戏剧形式。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 ,代表作有 。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突出体现在 、 和 的创作中。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出现并日益增多,这是两宋绘画的一个特色。其中流传至今最为著名的代表是大画家 的 。这幅画主要描绘了 ,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2、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 ,他的画被人们称颂为“ ” 。
3、宋元时期在书法方面盛行随意挥洒的 。著名代表有人称“宋四家”的 、 、 和 。元朝有名的书法家是 。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1.填表:史学上的“两司马”比较 人物 司马迁 司马光 时代 著作 著作内容 著作体裁 著作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探究思考】
(1)材料一中的三位人物在哪一文学领域成就斐然?他们作品各有什么特色?
(2)材料二中的关汉卿推动力哪一文学形式的发展?图二的场景会出现在他哪部作品中?
(3)宋元时期,在绘画、书法领域涌现了许多大家。请列举出宋元时期的著名画家和书法家。
【思维拓展】
“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它的命名,反映出编书者怎样的编纂目的?你能从历史中找到一两件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例子吗?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资治通鉴》的叙述,不正确的一向是( )
A、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B、叙述了从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C、作者是北宋司马光 D、全书将近三百卷 2、生活在两宋之交,词风委婉的词人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李清照 D、关汉卿 3、戏剧空前发达的朝代是( )
A、北宋 B、南宋 C、金 D、元朝 4、宋朝词风豪放的两位词人是( )
A、苏轼和李清照 B、苏轼和辛弃疾 C、陆游和苏轼 D、辛弃疾和李清照 5、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术成熟,突出体现在( )
①山水画的创作中②花鸟画的创作中③风俗画的创作中④人物画的创作中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不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的是( )
A、苏轼 B、黄庭坚 C、米芾 D、赵孟頫 7、人称“宋画第一”的是( )
A、郭熙 B、李公麟 C、张择端 D、赵孟頫 8、把下列人物和作品对应连接起来:
苏 轼 《清明上河图》
李清照 《念奴娇?赤壁怀古》[来源:学科网] 辛弃疾 《如梦令》
关汉卿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张择端 《窦娥冤》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林亚玉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 15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内容标准: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八股取士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明朝建立的概况(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改革行政机构、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实行八股取士(3)靖难之役的背景、斗争双方、结果(4)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迁都北京、削藩、设立东厂。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明朝的建立
1、社会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引发大规农民起义。 2、明朝建立: 年初, 以应天为都城,改称 ,称皇帝,建立明朝,他就是 。 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 1、改革行政机构:(1)措施:①地方:废除 ,设立直属中央的 ,分管民政、邢狱和军政。②中央:废除 ,撤销 ,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 负责。 (2)作用:全国 ,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2、设立特务机构—— 。 (1)职责:兼管对臣民的 。(2)地位:由 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3、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
(1)目的: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命题:只在 范围内命题。 (3)答题:①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 。②答卷的文体必须使用“ ”。 三、靖难之役 1、背景:(1)明太祖分封的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2)建文帝下令削藩。 2、概况:燕王朱棣打出“ ”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 3、结果:燕王朱棣胜利后称帝,他就是 。 四、明成祖加强集权
(1)迁都 ,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继续执行 ,进一步强化君权。
(3)增设特务机构 ,由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的设置,是明朝 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明成祖 材料二
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探究思考】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明初采取的哪些措施?
(2)上述措施都与哪个皇帝有关?他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图三明成祖通过什么方式坐上了皇位?为了加强君权采取了哪些措施?特务机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4)针对材料二的科举制考试制度有以下观点:
观点一: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好办法。
观点二: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想一想,以上哪一种观点正确?你如何评价?
【知识拓展】
材料一:唐太宗时,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大门前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
(1)我国科举制度是在哪一朝代形成的?唐朝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
(2)科举制度对唐朝的统治有什么作用?
(3)分析材料二,说说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巩固练习】
1、下列强化君主权力的措施中,不是明太祖采取的是( )
A、设殿阁大学士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 C、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D、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2、一个在明代被选为锦衣卫的人,他必须( )
A、是锦衣卫学校毕业的 B、由东厂直接指挥 C、受到法律的约束 D、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 3、小学生明明在一本课外读物上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姐姐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 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
C、考生答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4、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
A、逃避南方水灾 B、逃避南方战乱 C、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D、喜欢北京 5、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 )
A、唐太宗李世民 B、宋太祖赵匡胤 C、隋文帝杨坚 D、明太祖朱元璋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林亚玉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 16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内容标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远航的条件;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意义及地位。(2)倭寇的组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及概况,对戚继光的评价(3)葡萄牙对我国的侵略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明朝前期,国家强盛。
2、目的:为了加强同 的联系, 派遣郑和下西洋。 3、概况:(1)时间: 年,郑和舰队从 出发,开始第一次出使西洋。至 年,先后 次,到过亚非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 ,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 。
(2)交流:① 最受当地人的喜爱,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②许多国家的 随船对前来中国访问。 4、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 。 5、地位: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 。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 元末明初,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 、商人和海盗。 2、背景:(1)明朝中后期,倭寇侵害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破坏了我国主权。
(2) 被明政府派往浙东沿海抗倭。
3、概况:(1)戚继光组建“ ”。 (2)在 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3)进入福建、广东,平息了 的倭寇。
4、评价:戚继光是我国的 。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 的居住权。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郑和下西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可见课本P85《郑和下西 洋路线》图)
材料二: 我国当代专家吴晗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 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探究思考】
(1)结合课文及材料一,说出该地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航海的出发地点是哪里?此次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三指出郑和船队成功远航的条件有哪些?
(4)你如何评价郑和?
二、戚继光抗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倭寇之患由来已久。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倭寇的侵扰范围遍及东南沿海,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经过努力,东南沿海的倭寇都被平息。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戚继光 【探究思考】
(1)倭寇之患开始于何时?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说出明朝中期倭寇之患的危害。
(3材料二中的“海波”指的是什么?表达了戚继光什么样的志向?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戚继光抗寇胜利的原因。
【知识拓展】
请你联系明朝对外关系中的重要事件,分析一下明朝对外关系的走势是怎样的?
【巩固练习】
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D、戚继光抗击倭寇 2、葡萄牙占领澳门和中国收复澳门的时间分别是( )
A、1553年,1999年 B、1554年,2000年 C、1355年,1999年 D、1533年,1997年 3、我国古代许多的英雄人物多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林亚玉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 17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内容标准:了解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学习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与弊。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努尔哈赤、皇太极的主要事迹(2)设立军机处的原因、目的、皇帝、职责、影响(3)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危害。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后期,女真族杰出首领 统一了女真各部。(2)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 。(3)努尔哈赤起兵攻打明朝,迁都 ,改称盛京。 2、清朝的建立: (1)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 。(2) 年, 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 。 3、迁都北京:
(1) 年(顺治帝时),清军入关,迁都北京。(2)清朝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 (1)原因: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权力凌驾于皇帝之上。(2)目的:为了加强 。 (3)设立: 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 组成。(4)职责: 完全凭皇帝裁决, 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5)影响:标志着我国 的进一步强化。 2、大兴文字狱:
(1)目的:为加强君主专制,从 严密控制知识分子。(2)时期: 三朝最盛。 (3)危害:①造成了 ,摧残了人才。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议政王大臣会议亦称“国议”,是清初特设的权力机构,军国大政都需交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决定,诸王大臣会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材料二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该机构)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材料三 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写了一本记录明末历史的《南山集》。因为书中用南明年号??康熙帝十分震怒,下旨将戴名世凌迟处死,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岁以上者立斩,女子及十五岁以下男子,发给满清功臣家作奴仆。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初年怎样的君权统治状况?
(2)材料二中该机构的名称是什么?是哪一位皇帝设立的?依据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该项机构的职责是什么?
(3)该机构设立后,清朝中央政权机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三反映了清朝时期实行的什么政策?清朝统治者为什么实行这样的政策?这对后世造成怎样的影响?
(5)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你如何看待这种局面?
【知识拓展】
1、 有人认为,“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有人认为。“设立军机处,官员们神都得听
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都没有”。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2、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后来的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朝代 组织机构 明朝 A 清朝 B 作用 是特务机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查。 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皇帝集权发 展到顶峰。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又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在地方上设立什么机构标志着我国现行省级行政划区分制度的开始?
(3)请补充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B所代表的组织机构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林亚玉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 18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内容标准: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学习难点:中俄《尼布楚条约》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概况(2)台湾府的设置时间、隶属、意义(3)雅克萨之战的背景、组织者、结果。(4)《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间、性质、意义。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开辟荆榛逐荷夷” 1、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明朝后期, 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
(2)收复:①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进攻台湾。②郑成功先后在 和 大败荷兰殖民者。 年初,荷兰殖民者头目 走投无路,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3)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 。 2、清政府管辖台湾
(1)措施: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年,清朝设置 ,隶属 。 (2)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 。 二、雅克萨之战
1、背景: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 ,残害、虐待当地人民。 2、过程:为保卫祖国疆土, 两次组织 ,打败沙俄。 3、结果:签订了 。(1)签约: 年,中俄双方经过 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 和 包括 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开辟荆榛逐荷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成功 郑成功接受荷军投降图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在内外压力的逼迫下,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完全接收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降。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 【探究思考】
(1) 结合材料一指出郑成功的历史功绩。
(2)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3)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郑成功?我们应该学习郑成功什么精神品质?
(4)清朝又是如何管理台湾的?
二、雅克萨之战 读下图,请完成:
图1 图2《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
(1)图1是我国清代在保卫边境取得胜利时的一幅画面。这次战役是由哪位皇帝指挥的?最终结局怎样?
(2)请在图2中填出A、B两座城的名字。A B ,图1战役发生在 (填序号)。
(3)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其内容有哪些?
(4)请你简要评价《尼布楚条约》。
【知识探究】
清朝前期在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上,做了哪些努力?
【巩固练习】
1、有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里称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渥巴锡 C、郑成功 D、林则徐 2、下列史实中最能批驳“台独”分子“两国论”的是( )
A、设置驻藏大臣 B、设置伊犁将军 C、设置台湾府 D、雅克萨之战 3、中国两次雅克萨之战的性质属于( )
A、正义的自卫反击战 B、争霸战争 C、侵略战争 D、反分裂国家战争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林亚玉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 19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内容标准: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了解清代疆域的四至。
学习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学习难点:本课涉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等较难掌握,同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也较难理解。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清朝初期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的措施(2)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和平定、伊犁将军的设置及意义(3)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原因及意义(4)清朝前期的疆域,民族、国家的巩固。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措施:(1)确定册封制度:①册封: 赐予达赖五世“ ”封号。 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 ”的封号。②制度: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 的册封。并且继承时必须报请 的批准。 (2)设置驻藏大臣:①设置: 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②职责:代表 与 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作用: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 的管辖。 二、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1、回部:指主要信仰 的维吾尔族等族人民居住的天山以南广大地区。
2、叛乱:乾隆时,回部上层贵族 与 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残害,奴役当地人民。
3、平定: 时下令调兵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4、管理:清朝设置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 ,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原因:蒙古族土尔扈特部明末西迁后,受到 的控制和压迫。
2、回归: 领导土尔扈特部众万里东归,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3、意义: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疆域辽阔:西跨 ,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 ,东临太平洋,东南到 及其附属岛屿 、赤尾岛等,南至 。清朝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2、民族众多: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 多个民族。
3、国家统一: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探究思考】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2)哪一朝代中央政府开始对这一民族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该地区属于哪一机构管辖。
(3)清朝是如何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的?
(4)以上这些史实说明什么问题?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材料一 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和事在历史长河中被后人传诵和铭记;而那些破坏统一的人和事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材料二 1757年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叛乱。1758年,乾隆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平叛。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终于粉碎了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材料三 从最早的历史记录着看,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18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的民族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粉碎沙俄追击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 【探究思考】
(1)清朝乾隆年间,在国家统一的问题上既有“被后人传诵和铭记”的事,也有“遭到人们唾弃”的事,结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两件事分别是什么,并阐明你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军为什么能取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
(3)参考下面的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详细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西域都护 伊犁将军 安西都护乾隆平叛
【拓展知识】
1、你能结合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史实,论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吗?
2、清朝前期,我国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请用图示表现出清朝的疆域。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林亚玉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 20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内容标准: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学习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学习难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较难理解,为本课的难点。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明清经济的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的表现(2)资本主义萌芽的前提、出现、表现、性质、发展(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特征、过程、影响。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推广的农作物有: 、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2)丝织业: 是明代的丝织业心; 后来居上。(3)制瓷业: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 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清时期, 空前活跃。 和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萌芽:
(1)前提:商品经济的活跃。
(2)出现: 以后,在苏州、松江等地的 中出现。
(3)表现:①出现了许多以 为目的的机户。②出现了“ ”的生产方式。
③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 的关系。
(4)性质:是一种 的生产关系。 (5)发展: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规模扩大。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1、原因:(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 ”政策。(2)清朝前 期 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 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 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特征: 对外贸易。
3、过程: 政策→四口通商→一口通商,由“ ”统一管理。 4、影响:(1)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 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2)消极: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 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 ,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资本主义的萌芽
图一:明代《南都繁会图》(局部) 图二: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请回答:
(1)图一是明代《南都繁会图》的局部,上边有“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招牌。这种景象反映了什么问题?(B级)
(2)图二反映的情景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的哪些地区?图中的施复夫妇的身份实质是什么?他们在开设机房时所雇佣的“机工”又是怎样的身份?这两种不同身份的人在表面上河实质上分别是一种怎样的关系?(A级)
(3)图一、图二反映的问题有何直接联系?(B级)
(4)图一、图二能说明我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吗?为什么?(A级) 二、“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世界的发展变化毫无认识,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外洋货物以通有无,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特殊的决斗中被打垮。
材料三: (清朝)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里,不与外界接触。 ——马克思
【探究思考】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三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
(3)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作物和清朝闭关锁国有什么不同后果?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巩固练习】
1、原产美洲的玉米和甘薯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 (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清朝在和西方各国交往中采取的是: ( )
A、开放政策 B、闭关锁国 C、积极通商 D、消极通商 3、下列经济现象中,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的是:
A、一些地方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B、各地出现较大的工商业城市 C、一些手工业部门规模很大 D、一些手工业行业技术分工很细 4、如果你是一位清朝的商人,政府限制对外贸易后你只能从哪个港口出海经商? (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连云港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 编制:林亚玉 定稿:林亚玉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编号: 21
正在阅读:
七年级下册-学案-历史-全一册 - 图文06-20
推荐下载 心得体会-强化四种意识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最新10-28
七年级音乐教案 乐音传情—我们在一起11-12
小学奥数练习题汇总1-1809-12
英语周报八年级下32-35期的答案11-10
网页制作(Flash 5.0平台)试题汇编6.2007-08
精编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爱心项链》教案设计三篇04-09
面料定型卷边及解决办法01-25
做人口诀02-2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下册
- 年级
- 图文
- 历史
-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川大文博考研真题
- 2016下半年江苏事业单位统考(事业编管理类)笔试真题+解析
- 大学物理(2刚体振动和波部分)
- 列车长怎样有效提高班组的应急处理能力
-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1.1指挥窗口|浙江摄影版
- 金属工艺学试题及答案(2)
- 02发展建设部岗位职责
- 转发性通知的写法
- 华西口腔历年真题回忆版
- 朱苏力法理学笔记(Word版)
- 第三章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练习题
-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英语 - 水电站与水轮机篇 - 图文
- 上海市各区2018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试题
- 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事迹材料事迹材料
-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 《建筑法规》课程标准
-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
- 教学的反思
- SVN使用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