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大学物理习题集(下)解答

更新时间:2023-10-25 19: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单元一 简谐振动

选择题

1. 对一个作简谐振动的物体,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C ] (A) 物体处在运动正方向的端点时,速度和加速度都达到最大值; (B) 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负方向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 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正方向运动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D) 物体处在负方向的端点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2. 一沿X轴作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振幅为A,周期为T,振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如果该振子

4?3的初相为,则t=0时,质点的位置在: [ D ]

11x?Ax?A2处,向负方向运动; (B) 过2处,向正方向运动; 过

11x??Ax??A2处,向负方向运动;(D) 过2处,向正方向运动。 (C) 过

3.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幅为A,在起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A/2,且向x轴的正方向运动,代表此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为 [ B ] (A) ???A x o x A/2 ??(B) o ?A x A/2 x ??x ?A (C) -A/2x o x 题(3)(D) -A/2 o ??x ?A

4. 图(a)、(b)、(c)为三个不同的谐振动系统,组成各系统的各弹簧的倔强系数及重物质量如图所示,(a)、(b)、(c)三个振动系统的? (?为固有圆频率)值之比为: [ B ] (A) 2:1:1; (B) 1:2:4; (C) 4:2:1; (D) 1:1:2

题(4)题(5)5. 一弹簧振子,当把它水平放置时,它可以作简谐振动,若把它竖直放置或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如图,试判断下面哪种情况是正确的: [ C ] 竖直放置可作简谐振动,放在光滑斜面上不能作简谐振动; 竖直放置不能作简谐振动,放在光滑斜面上可作简谐振动; 两种情况都可作简谐振动; 两种情况都不能作简谐振动。 6. 一谐振子作振幅为A的谐振动,它的动能与势能相等时,它的相位和坐标分别为: [ C ]

?21,or??;?A;332?32(C)?,or??;?A;442(A)??53,??;?A;662?23(D)?,??; ?A332 (B)?1x?0.04cos(2?t??)3(SI)7. 一质点沿x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从t = 0时刻起,到质点

位置在x = -0.02 m处,且向x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 D ]

1111ssss8642(A) ; (B) ; (C) ; (D)

8. 图中所画的是两个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这两个简谐振动叠加后合成的余弦振动的初相为 [ C ] x x1 x2 题(8)O t

3?1?(A) 2; (B) ?; (C) 2 ; (D) 0

填空题

9. 一简谐振动用余弦函数表示,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此简谐振动的三个特征量为: A=10cm , ???/6rad/s,

???/3

10. 用40N的力拉一轻弹簧,可使其伸长20 cm。此弹簧下应挂__2.0__kg的物体,才能使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的周期T = 。

题9.图11.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周期为T,质点由平衡位置到二分之一最大位移处所需要的时间为T/12;由最大位移到二分之一最大位移处所需要的时间为T/6。

12. 两个弹簧振子的周期都是0.4 s,设开始时第一个振子从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经过0.5 s 后,第二个振子才从正方向的端点开始运动,则这两振动的相位差为 。 13.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其振动表达式分别为:

x1?6?10?2cos5t(?1?)?2x?2?10cos?(?5t) (SI) 2 (SI) , 2它们的合振动的初相为 0.60? 。

判断题

14. 物体做简谐振动时,其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始终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 [ √ ] 15. 简谐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都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且变化频率与位移变化频率相同。 [ × ] 16. 同方向同频率的两简谐振动合成后的合振动的振幅不随时间变化。 [ √ ]

计算题

17. 作简谐运动的小球,速度最大值为

vm?3cm/s,振幅A?2cm,若从速度为正的最大值的某时

刻开始计算时间。(1)求振动的周期;(2)求加速度的最大值;(3)写出振动表达式。

(t?? )解:(1)振动表达式为 x?Acos?vm??A?0.03m/s振幅A?0.02m,

??,得

vm0.03??1.5rad/sA0.02

T?周期

2???2??4.19s1.5

2am??2A?1.5?0.02?(2)加速度的最大值

0.0m45s2

/v??A?sin(?t??)?A?cos(?t???)2 (3)速度表达式

???由旋转矢量图知,

?2?0, 得初相

????2

x?0.02cos(1.5t?)2 (SI) 振动表达式

18. 已知某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位移的单位为厘米,时间单位为秒。求此简谐振动的振动方程。

x (cm) 题(18) 10 t (s) ?O 2 ?(t??) 由曲线可知: A = 10 cm 解:设振动方程为 x?Acos当t = 0,

x0??5?10cos?,

v0??10?sin??0-5 -10

??解上面两式,可得 初相

2π3

由图可知质点由位移为 x0 = -5 cm和v 0 < 0的状态到x = 0和 v > 0的状态所需时间t = 2 s,代入振

0?10cos(2??动方程得

2π)3

则有 2??2?/3?3?/2, ∴

??5π12

5π2πx?0.1cos(t?)123 (SI) 故所求振动方程为

19. 定滑轮半径为R,转动惯量为J,轻绳绕过滑轮,一端与固定的轻弹簧连接,弹簧的倔强系数为K;另一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如图。现将m从平衡位置向下拉一微小距离后放手,试证物体作简谐振动,并求其振动周期。(设绳与滑轮间无滑动,轴的摩擦及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解:以物体的平衡位置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

??物体的运动方程:mg?T1?mx

滑轮的转动方程:对于弹簧:

(T1?T2)R?J??xR

题(19)T2?k(x?x0),

kx0?mg???x由以上四个方程得到:

k(J?m)R2x?0

?2?(令

kJ?m)2R

2??x??x?0 物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m?T?2?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周期为:

JR2

k

20. 如图,有一水平弹簧振子,弹簧的劲度系数k = 24 N/m,重物的质量m = 6 kg,重物静止在平衡

位置上。设以一水平恒力F = 10 N 向左作用于物体(不计摩擦),使之由平衡位置向左运动了0.05 m时撤去力F。当重物运动到左方最远位置时开始计时,求物体的运动方程。

m O F x

题(20)

?(t??) 解:设物体的运动方程为 x?Acos恒外力所做的功即为弹簧振子的能量: F×0.05 = 0.5 J

当物体运动到左方最远位置时,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0.5 J,即:

12kA?0.52 J, ∴ A = 0.204 m

?2?

k?4m,

= 2 rad/s

按题目所述时刻计时,初相为

2(t??) (SI) ∴ 物体运动方程为 x?0.204cos

单元二 简谐波 波动方程

一、选择题

1. 频率为100 Hz,传播速度为300 m/s的平面简谐波,波线上距离小于波长的两点振动的相位差为

1?3,则此两点相距 [ C ]

(A) 2.86 m (B) 2.19 m

(C) 0.5 m (D) 0.25 m 2 . 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y?Acos2?(?t?x/?).在

时刻,

二点处质元速度之比是 [ A ]

1(A) -1 (B) 3 (C) 1 (D) 3

题(3)3. 一平面简谐波,其振幅为A,频率为刻波形[ B ]

x=0

,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设处

时:

?(A)y?Acos[2?v(t?t0)?]2?(B)y?Acos[2?v(t?t0)?]2?(C)y?Acos[2?v(t?t0)?]2(D)y?Acos[2?v(t?t0)??]

4. 某平面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曲线和原点(x=0处)的振动曲线如图 (a)(b)所示,则该简谐波的波动方程(SI)为: [ C ]

??x?);22??(C)y?2cos(?t?x?);22(A)y?2cos(?t??x?2?(D)y?2cos(?t?x?2(B)y?2cos(?t?3?)2?)2

题(4)5. 在简谐波传播过程中,沿传播方向相距为?/2,(?为波长)的两点的振动速度必定: [ A ] (A) 大小相同,而方向相反; (B) 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C) 大小不同,方向相同; (D) 大小不同,而方向相反 。 6. 当机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一媒质质元的最大变形量发生在(A是振动振幅): [ C ] (A) 媒质质元离开其平衡位置最大位移处; 2A(B) 媒质质元离开其平衡位置(2)处;

(C) 媒质质元在其平衡位置处; y 题(7)B O A x

A(D) 媒质质元离开其平衡位置2处。

7. 图示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t时刻的波形曲线.若此时A点处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在增大,则 [ B ]

(A) A点处质元的弹性势能在减小 (B) 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C) B点处质元的振动动能在减小 (D) 各点的波的能量密度都不随时间变化

8.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在传播方向上媒质中某质元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它的能量是: [ B ]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二、填空题

9. 如图所示, 一平面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图,则O点的振动方程波的波动方程y?0.04cos(0.4?t?5?x?0.5?)

题10.图题9.图

10. 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u=100m/s ,t=0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简谐波的波长??0.8m,振幅A?0.2m, 频率??125Hz 。

11. 如图所示, 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

y0?0.04cos(0.4?t?0.5?),该

?u题11.图,若P1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1?Acos(2?vt??),则

L?L2y2?Acos(2??t?2?1)??]?P2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与P1点处质点振动状态相同的那些点的位置是x?k??L1, k??1,?2,?3, 。

??n12. 一列强度为I(J/sm2)的平面简谐波通过一面积为S的平面,波速u与该平面的法线0的夹角

,则通过该平面的能流是

(J/s)。

xy?Acos?(t?)c在介质中传播,介质密度为13. . 余弦波

,波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传

?播过程,不同位相的波阵面所携带的能量也不同,若在某一时刻去观察位相为2处的波阵面,能量密度

?A2?20为;波阵面位相为处的能量密度为 0 。

三、判断题

14. 从动力学的角度看,波是各质元受到相邻质元的作用而产生的。 [ √ ]

?t??x/u) 其中x / u表示波从坐标15. 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y?Acos?(t?x/u)?Acos(原点传至x处所需时间。 [ √ ]

16. 当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增大时,其弹性势能减小,总机械能守恒。 [ × ]

四、计算题

xy?Acos[2?(vt?)??]?17. 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传播 ,波动方程为 ,求: P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该质点的速度表达式与加速度表达式。

Ly?Acos[2?(vt?)??]?解:(1)P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x??L, P处质点的振动位相超前)

题(17)L???2A?vsin[2?(vt?)??]v?y?(2)P处质点的速度: L???4A?2v2cos[2?(vt?)??]a??y?P处质点的加速度:

18. 某质点作简谐振动,周期为2s ,振幅为0.06m ,开始计时( t=0 ),质点恰好处在负向最大位移处,求:

该质点的振动方程;

此振动以速度u=2 m/s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形成的一维筒谐波的波动方程(以该质点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 该波的波长。

解: (1)该质点的初相位 ???

2?ty0?0.06cos(??)?0.06cos(?t??) (SI) 2振动方程

(2) 波动表达式 y?0.06cos[?(t?x/u)??]

?0.06cos?[(t? (3) 波长

1x)??]2 (SI)

??uT?4 m

19. 图示一平面余弦波在t = 0 时刻与t = 2 s时刻的波形图.波长??160米, 求 : (1) 波速和周期; y (m) (2) 坐标原点处介质质点的振动方程; (3) 该波的波动表达式.

t=0 A

80 解:(1) 比较t = 0 时刻波形图与t = 2 s时刻波形图,

O 可知此波向左传播.

u = 20 /2 m/s = 10 m/s t=2 s 题(19)x (m) 160 T?

?u20 ?16s

?, s, 0?v0??A?sin(2) 在t = 0时刻,O处质点 0?Aco?????故

12

1y0?Acos(?t/8??)2 (SI) 振动方程为

tx1y?Acos[2?(?)??]161602 (SI) (3) 波动表达式

20. 如图所示,一简谐波向x轴正向传播,波速u = 500 m/s,

y (m) u P O x0 题20.图x (m)

1y?0.03cos(500?t??)x0 = 1 m, P点的振动方程为 2(SI).

(1) 按图所示坐标系,写出相应的波的表达式; (2) 在图上画出t = 0时刻的波形曲线. 解:(1)

??u/??(500/250)m?2 m (2分)

波的表达式 y(x,t)?0.03cos[500?t?12??(x?1)2?/?]

?0.03cos[500?t?12??(x?1)2?/2]

?0.03cos(500?t?12???x) (SI) (2) t = 0时刻的波形方程 y(x,0)?0.03cos(12???x)?0.03sin?x (SI)

t = 0时刻的波形曲线

y (m)0.03u1-2-1OP2x (m)-0.03

(3分)

(3分) (2分)

单元三 波的干涉 驻波 多普勒效应

选择、填空题

题(1)1. 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 S1点

题(2)的初位相是?1,S1到P点的距离是r1, S2点的初位相是?2,S2到P点的距离是r2,以k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P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 [ D ] (A)r2?r1?k?;(B)?2??1?2k?;2?(r2?r1)?2k?;?2?(r1?r2)(D)?2??1??2k?? (C)?2??1?2. 如图所示, S1,S2为两相干波源,其振幅皆为0.5m,频率皆为100Hz,但当S1为波峰时,S2点适为波谷,设在媒质中的波速为10ms,则两波抵达P点的相位差和P点的合振幅为: [ C ] (A)200?,1m;(B)201?,0.5m;(C)201?,0;(D)200?,0;(E)201?,1m

列哪个

?13. 惠更斯原理涉及了下概念?

[ C ]

(A) 波长 (B) 振幅 (C) 次波假设 (D) 位相

x4?y1?2.0?102cos[100?(t?)?]203(SI)为了在此弦线上形成驻波,4. 在弦线上有一简谐波,其表达式为

并在x=0处为一波腹,此弦线上还应有一简谐波,其表达式为: [ D ]

x?)?](SI)203x4(B)y2?2.0?102cos[100?(t?)??](SI)203x?(C)y2?2.0?102cos[100?(t?)?](SI)203x4(D)y2?2.0?102cos[100?(t?)??](SI)203 (A)y2?2.0?102cos[100?(t?

5. 如图所示,为一向右传播的简谐波在t时刻的波形图,BC为波密介质的反射面,波由P点反射,则反射波在t时刻的波形图为 [ B ] 6. 如图所示,S1和S2为两相干波源,它们的振动方向均

题(5)

垂直图面,发出波长为的简谐波。P点是两列波相遇区域一点,已知S1P=2?,

S2P=2.2?,两列波在P点发生的相消干涉,若S1的振动方程为y1?Acos(2?t??/2),则S2的振动方程为: [ D ]

?(A)y(2t?);2?Acos?2(B)y(2t??);2?Acos? S1 ?P (C)y?Acos?(2t?);2S 22题(6)?(2t??0.1)2?2Acos (D)y

7. 在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间各质点的振动 [ B ] (A) 振幅相同,相位相同 (B) 振幅不同,相位相同 (C) 振幅相同,相位不同 (D) 振幅不同,相位不同

8. 设声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为u ,声源频率为νs,若声源s不动,而接收器R相对于媒质以速度vR沿着s、R的连线向着声源s运动,则接收器R的振动频率为 [ A ] (A) νs

u(B) u?vRνs

u(C) u?vRνs

u?vR(D) uνs

二、填空题

9. 两相干波源S1和S2的振动方程分别是y1?Acos(?t??)和y2?Acos(?t????).S1距P点3个波长,S2距P点 4.5个波长.设波传播过程中振幅不变,则两波同时传到P点时的合振幅是 2A 。 10. 一驻波表达式为y?Acos2?xcos100?t (SI).位于x1 = (1 /8) m处的质元P1与位于x2 = (3 /8) m处的质元P2的振动相位差为 。

11. 如图所示,S1和S2为两相干波源,它们的振动方向均垂直于图面, S 1发出波长为的简谐波,P点是两列波相遇区域中的一点,已知

r1 P 10S2P??S1P?3?,3,P点的合振幅总是极大值,则两波源的振动频

率 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

S2 r2 题11.图

12. 在绳上传播的入射波波动方程

y1?Acos(?t?2?x)?,入射波在x=0处绳端反射,反射端为自由端,

设反射波不衰减,则反射波波动方程

y2?Acos?(t?2?x?),形成驻波波动方程

2?xy?2Acos?co?st?。

,(

为波长),S1的相位比S2的

P S1 ?/4 S2 13. 两相干波源S1和S2相距

1?2相位超前,在S1,S2的连线上,S1外侧各点(例如P点)两波引起

题13.图的两谐振动的相位差是 。

三、判断题

14. 当波从波疏媒质(?u较小)向波密媒质(?u较大)传播,在界面上反射时,反射波中产生半波损失,其实质是位相突变?。 [ √ ] 15. 机械波相干加强与减弱的条件是:加强 ???2k?;???(2k?1)?。 [ √ ] 16. 惠更斯原理:任何时刻波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作为次波的波源,各自发出球面次波;在以后的任何时刻,所有这些次波面的包络面形成整个波在该时刻的新波面。 [ √ ] 四、计算题 题(17)P 40 cm A 30 cm B

17. 图中A、B是两个相干的点波源,它们的振动相位差为(反相).B相距 30 cm,观察点P和B点相距 40 cm,且PB?AB.若发自A、B的两波在P点处最大限度地互相削弱,求波长最长能是 多少.

解:由图 AP?50 cm.

????A??B?2π?(50?40)??(2k?1)?

2π∴ ?(50?40)??2k?

???∴

10cmk当k?1时,??10cm

1?218. 相干波源S1和S1,相距11 m,S1的相位比S2超前.这两个相干波在S1 、S2连线和延

长线上传播时可看成两等幅的平面余弦波,它们的频率都等于100 Hz, 波速都等于400 m/s.试求

在S1、S2的连线中间因干涉而静止不动的各点位置. O P′ S2 x (m) S1 l

解:取P′点如图.从S1、S2分别传播来的两波在P′点的相位差为

?1??2??10?2??x?[?20?2??(l?x)]??10??20?4??x?2???10??20?2?2??11??x??l???x?u?22

?

l由干涉静止的条件可得

?11???x??(2k?1)?22 ( k = 0,±1,±2,…)

∴ x = 5-2k ( -3≤k≤2 )

txy1?A cos2?(?)T?,在x=0发生反射,反射点为一固定端,求: 19. 设入射波的表达式为

反射波的表达式;(2) 驻波的表达式;(3)波腹、波节的位置。 ?

解:(1)入射波:

y1?A cos2?(tx?)T?,反射点x=0为固定点,说明反射波存在半波损失。

tx?)??]T? y?2Acos(2?x+反射波的波动方程:

y2?A cos[2?(?2??12(2) 根据波的叠加原理, 驻波方程:

?)cos(2?t??)T

将?1?0和?2??代入得到:驻波方程:

y?2Asin2?x?cos(2??t??2

)A合?2Asin2?驻波的振幅:

x?

2?(3)波幅的位置:

x??(2k?1)?2,

x?(2k?1)?3? 4,k?0,1,2,2?波节的位置:

x??k?,

x?k?3? 2,k?0,1,2,(因为波只在x>0的空间,k取正整数)

20. 一个观测者在铁路边,看到一列火车从远处开来,他测得远处传来的火车汽笛声的频率为650 Hz,当列车从身旁驶过而远离他时,他测得汽笛声频率降低为540 Hz,求火车行驶的速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30 m/s。

解:根据多普勒效应, 列车接近观察者时,测得汽笛的频率:

?'?(u)?0u?vs(观察者静止,波源朝着观察者运动) u)?0u?vs(观察者静止,波源背离观察者运动)

列车离开观察者时,测得汽笛的频率:

?''?(由上面两式得到:

?'u?vs??''u?vs,

列车行驶的速度:

vs?

?'??''uv?30.5m/s?'??'', s。

单元四 杨氏双缝实验

一、选择题 1. 有三种装置

完全相同的两盏钠光灯, 发出相同波长的光,照射到屏上;

同一盏钠光灯,用黑纸盖住其中部将钠光灯分成上下两部分同时照射到屏上;

用一盏钠光灯照亮一狭缝,此亮缝再照亮与它平行间距很小的两条狭缝,此二亮缝的光照射到屏上;以上三种装置,能在屏上形成稳定干涉花样的是: 【 A 】 (A) 装置(3) (B) 装置(2) (C) 装置(1)(3) (D) 装置(2)(3)

2.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 C 】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3. 如图,如果S1、S2 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点的距离 分别为r1和r2,路径S1P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1,折射率 为n1的介质板,路径S2P垂直穿过厚度为t2,折射率为n2 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 差等于: 【 B 】

题3. 图(A) (C)

(r2?n2t2)?(r1?n1t1);(r2?n2t2)?(r1?n1t1); (B) (D)

[r2?(n2?1)t2]?[r1?(n1?1)t1];

n2t2?n1t1

4. 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波长为?,用玻璃纸遮住其中一缝,若玻璃纸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大2.5?,则屏上原0级明纹中心处 【 B 】

(A) 仍为明纹中心 (B) 变为暗纹中心 (C) 不是最明,也不是最暗 (D) 无法确定

5. 用白光(波长为400nm~760nm)垂直照射间距为a=0.25mm的双缝,距缝50cm处放屏幕,则观察到的第一级彩色条纹和第五级彩色条纹的宽度分别是: 【 B 】 (A) 3.6×10?4m,3.6×10?4m (B) 7.2×10?4m,3.6×10?3m (C) 7.2×10?4m,7.2×10?4m (D) 3.6×10?4m,1.8×10?4m 6. 如图所示,用波长??600nm的单色光做杨氏双缝实验,在光

PS1屏P处产生第五级明纹极大,现将折射率n=1.5的薄透明玻璃片盖

O在其中一条缝上,此时P处变成中央明纹极大的位置,则此玻璃片S2厚度为: 【 B 】

题6. 图 (A) 5.0×10-4cm (B) 6.0×10-4cm (C) 7.0×10-4cm (D) 8.0×10-4cm

7.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单缝宽度为t, 双缝间距离d,双缝与屏距离为d’,下列四组数据中哪一组在屏上可观察到清晰干涉条纹: 【 D 】 (A) t=1cm, d=0.1cm, d’=1m (B) t=1mm, d=0.1mm, d’=10cm (C) t=1mm, d=1cm, d’=100cm (D) t=1mm, d=0.1mm, d’=100cm

二、填空题

8.相干光满足的条件是1)频率相同;2)位相差恒定;3)光矢量振动方向平行,有两束相干光, 频

率为?,初相相同,在空气中传播,若在相遇点它们几何路程差为 则相位差

???2??(r2?r1)c。

4I0,可能

9. 光强均为I0的两束相干光相遇而发生干涉时,在相遇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光强是

出现的最小光强是 0 。

10. 薄钢片上有两条紧靠着的平行细缝,用双缝干涉方法来测量两缝间距。如果用波长

?9??546.1nm(1nm?10m)的单色光照射,双缝与屏的距离D?300mm。测得中央明条纹两侧的

两个第五级明条纹的间距为12.2mm,则两缝间距离为 0.134 mm。

11. 试分析在双缝实验中,当作如下调节时, 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

(A)双缝间距变小: 条纹变宽 ; (B)屏幕移近: 条纹变窄 ;

题11. 图(C)波长变长: 条纹变宽 ;

(D)如图所示,把双缝中的一条狭缝挡住,并在两缝垂直平分线

上放一块平面反射镜:看到的明条纹亮度暗一些,与杨氏双缝干涉相比较,明暗条纹相反; (E)将光源S向下移动到S'位置: 条纹上移 。 12. 若将双缝干涉实验从空气移入水面之下进行,则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将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白光照射时,明纹会出现彩色条纹,明纹内侧呈 紫 色;如果用纯红色滤光片和纯蓝色滤光片分别盖住两缝,则 不能 产生干涉条纹。(填能或不能)

三、判断题

14. 洛埃德镜和双镜等光的干涉实验都是用波阵面分割的方法来实现的。 答案:对。

15. 获得相干光源只能用波阵面分割和振幅分割这两种方法来实现。 答案:错(激光光源)。

16.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 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 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 则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答案:对。

17. 光在真空中和介质中传播时,波长不变,介质中的波速减小。 答案:错。

18. 真空中波长为500nm绿光在折射率为1.5的介质中从A点传播到B点时,相位改变了5π,则光从A点传到B点经过的实际路程为1250nm。 答案:错(833nm)。

四、计算题

19. 用一束??632.8nm激光垂直照射一双缝, 在缝后2.0m处的墙上观察到中央明纹和第一级明纹的间隔为14cm。求(1)两缝的间距;(2)在中央明纹以上还能看到几条明纹?

d?2.0?632.8?10?9d????9.0?10?6m?x0.14解: (1)

??(2)由于

?2, 按

???2计算,则 k?dsin?/??d'/?x?14.3 应取14即看到14条明纹。

20. 在一双缝实验中,缝间距为5.0mm,缝离屏1.0m,在屏上可见到两个干涉花样。一个由??480nm的光产生,另一个由?'?600nm的光产生。问在屏上两个不同花样第三级干涉条纹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 对于??480nm的光,第三级条纹的位置:

x?D3?d

对于?'?600nm的光,第三级条纹的位置:

x'?D3?'d

?x?x'?x?那么:

D3(?'??)?5d,?x?7.2?10m。

21. 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D=120cm, 两缝之间的距离d=0.50mm, 用波长?=5000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1) 求原点O (零级明条纹所在处)上方的第五级明条纹的坐标。 (2) 如果用厚度e=1.0×10?2mm, 折射率n=1.58的透明薄膜覆盖在图中的s1缝后面, 求上述第五级明条纹的坐标x?。

d s1 s2 屏 D 题21. 图x O 解: (1)光程差

??r2?r1?xd?k?D

xk?k?Dd

x5?6mm

因k=5有

(2)光程差 ??r2?(r1?e?ne)

?r2?r1?(n?1)e?x'd?(n?1)e?k?D

x'?[k??(n?1)e]有 因k=5, 有

'x5?19.9mmDd

2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色光源S0到两缝S1、S2的距离分 别为l1、l2,并且

l1?l2?3?,?为入射光的波长,双缝之间

的距离为d,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D,如图,求: (1) 零级明纹到屏幕中央O点的距离;

(2) 相邻明条纹间的距离。

解: 两缝发出的光在相遇点的位相差:

????10??20?2??题22. 图?

根据给出的条件:

?10??20??2??2???3?

????6??所以,

?

?6??2??明条纹满足:???2k?,

??2k?,??(k?3)?

x?明条纹的位置:

DD?x?(k?3)?d,d

x0?3D?d,零级明条纹在O点上方。

令k?0,得到零级明条纹的位置:

?x?相邻明条纹间的距离:

D?d。

单元五 劈尖的干涉,牛顿环 一.选择题

1. 在照相机镜头的玻璃片上均匀镀有一层折射率n小于玻璃的介质薄膜,以增强某一波长? 的透射光能量。假设光线垂直入射,则介质膜的最小厚度应为: 【 D 】 (A)?/n (B)?/2n (C)?/3n (D)?/4n 2. 如图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厚度为e,而且

e 射率为n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位相差为:【 C 】 n 3 (A) (C)

n1 n2 n1?n2?n3,?1为入射光在折

? 题2. 图2?n2e/(n1?1); (B)

; (D)

4?n1e/(n1?1)??;

4?n2e/(n1?)??4?n2e/(n1?1)

3. 波长为500nm的单色光从空气中垂直地入射到镀在玻璃(折射率为1.50)上折射率为1.375、厚度为

1.0×10- 4cm 的薄膜上。入射光的一部分进入薄膜,并在下表面反射, 则这条光线在薄膜内的光程上有多少个波长?反射光线离开薄膜时与进入时的相位差是: 【 D 】 (A) 2.75,5.5π (B) 2.75,6.5π (C) 5.50,11π (D) 5.50,12π

4. 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尖,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慢慢地向上平移,则干涉条纹: 【 E 】 (A) 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小; (B) 向远离棱的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 (C) 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大;

(D) 向远离棱的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小; (E) 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

5. 如图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与待测工件B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500 n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 看到的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有些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相切。 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 【 B 】 (A)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500 nm; (B)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250 nm; (C)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500 nm;

(D)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250 nm

题5. 图6. 在图示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P处形成的圆斑为: 【 D 】 ? (A) 全明; (B) 全暗; 1.5P 1.61.6(C) 右半部明,左半部暗; (D) 右半部暗,左半部明。 1.71.57. 由两块玻璃片(n1 = 1.75)所形成的空气劈尖,其一端厚度为零,

题6. 图

另一端厚度为0.002cm,现用波长为7000 ?的单色平行光,从入射角

为30?角的方向射在劈尖的表面,则形成的干涉条纹数为: 【 A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20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