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光学、原子物理学百题判断(修订版)

更新时间:2023-11-11 06: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光学和原子物理百题判断题

第一部分 几何光学

1.阳光在树林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光的衍射现象

2.两口大小和深度相同的井,一口是枯井,一口是水井(水面在井口之下),两井底都各有一只青蛙,则两只青蛙觉得井口一样大,水井中青蛙看到井外的范围比较大。 3.光导纤维丝的内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小

A B 屏i?C 4题图 5题图 8题图 10题图 4.如图所示某三棱镜顶角?=41.30°,一束白光以较大的入射角i通过棱镜后,在光屏上形形成红到紫的彩色光带,当入射角i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屏上彩色光带会发生变化 (已知几种色光的临界角C红=41.37°,C橙=41.34°,C黄=41.24°,C绿=41.17°,C紫=40.74°)则当入射角i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屏上红光最先消失,紫光最后消失

5.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自空气射向玻璃,经折射形成复合光束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在玻璃中,A光的光速小于B光的光速

6.两细束平行光a、b的间距为Δx1,斜射到一块矩形玻璃砖的同一表面上.已知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va>vb,设经玻璃砖两次折射后的出射光线间距为Δx2,则Δx2不可能小于Δx1

7.在做完化学实验后清洗试管时,我们会发现,当空试管插入水中时,从水槽侧上方看水中的试管,试管壁有些部位会显得特别亮,这是因为空试管的外壁处发生了全反射。

8.如图所示,海面上的空气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远处的景物发出的或反射的光线由于不断折射,越来越偏离原来的方向,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出现了蜃楼。这是由于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的折射率大造成的。 9.天上的彩虹是干涉现象

10.如图所示,光从A点射入圆形玻璃,经折射从B点射出.若射出玻璃与射入玻璃的光线夹角为30o,AB弧所对的圆心角为120o,则:玻璃的折射率为2

11.水的折射率为4/3,在水面下有一点光源,在水面上看到一个圆形透光面,若看到透光面圆心位置不变而半径不断减少,则说明光源在下沉。

12.如果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同时看到甲的眼睛。

13.观察者看见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时,则太阳已经位于地平线上方了。

14.在水中的潜水员斜向看岸边的物体时,看到的物体将比物体所处的实际位置高。 15.删

16.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率为n=2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如图所示,i代表入射角,则无论入射角i是多大,折射角r都不会超过45°

顺时针 c i 玻璃

逆时针 空气

a b a b

16题图 17题图 18题图 19题图 17.如图所示,ab两束不同的单色光平行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如图示的折射,则光束a的频率较大

18.一束红色自然光从空气射到厚度均匀的平行玻璃砖上,如图所示,则光线在1,2两表面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19.abc为全反射棱镜,它的主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一束白光垂直入射到ac面上,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若光线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线的入射方向(不考虑自bc面反射的光线)使入射光按图中所示顺时针方向逐渐偏转,如果有色光射出ab面,则红光将首先射出

20.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出发的一细束白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ab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则在真空中a侧光的波长小于b侧光的波长

21.单色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光的波长不变

22.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是水

23.如图所示,自行车的尾灯采用了全反射棱镜的原理。它虽然本身不发光,但在夜间骑行时,从后面开来的汽车发出的强光照到尾灯后,会有较强的光被反射回去,使汽车司机注意到前面有自行车。尾灯的原理如图所示,则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

24.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是400,在界面上光的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折射,则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在1000与1400之间。

25.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如果传播速度减小,则光的波长一定减小。

第二部分 物理光学

26.光的干涉的条件是有相干波源,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是相干波源。 27.利用激光(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可以形成相干波源。

28.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则该点是亮纹。

29.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由于白光内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干涉条纹间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出现彩色条纹。

30.用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呈现出绿、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绿条纹间的距离为Δx。.如果增大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31.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明显衍射。

32.小孔衍射的衍射图样中亮、暗条纹间的间距是均匀的,泊松亮斑图样中亮、暗条纹间的间距是不均匀的

33.麦克斯韦根据电磁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提出光在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这就是光的电磁说,

34.电磁波谱。波长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各种电磁波中,除可见光以外,相邻两个波段间都有重叠。

35.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γ射线是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36.选择红外线进行遥感,主要是因为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红外线光子波长较大,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37.右图是伦琴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电源E给灯丝K加热,从而发射出热电子,热电子在K、A间的强电场作用

K A 下高速向对阴极A飞去。电子流打到A极表面,激发出高E 频电磁波,这就是X射线。P、Q间应接高压直流电,且

P Q Q接正极

38.光的偏振也证明了光是一种波,而且是横波。

39.各种电磁波中电场E的方向、磁场B的方向和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之间,两两互相平行。

40.光波的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主要是由电场强度E引起的,因此将E的振动称为光振动。

41.在医疗中用伦琴射线进行透视是应用光的干涉原理 42.只有横波能发生偏振,纵波不能发生偏振

43.自然界不存在偏振光,自然光只有通过偏振片才能变为偏振光

44.除了从光源直接发出的光以外,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 45.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46.删

47.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48.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①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②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

膜厚度差恒定

49.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衍射 50.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是光的干涉

51.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和光电效应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52.有些金属可以没有极限频率,用任何色光照射均发生光电效应。

5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54.只要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同一种金属,那么从金属中逸出的所有光电子都具有同样的初动能EK

55.逸出功和极限频率ν0之间满足关系式W=hν0。

56.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若将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57.红、橙、黄、绿四种单色光中,光子能量最小的是绿光

58.已知铯的极限频率为4.545×1014Hz,钠的为6.000×1014Hz,银的为1.153×1015Hz,铂的为1.529×1015Hz,当用波长为0.375?m的光照射他们时,可发生光电效应的是银和铂

59.设?1和?2是两种单色可见光1、2在真空中的波长,若?1>?2,则这两种单色光相比,玻璃对单色光1的折射率较大

60.对光电效应的解释,金属内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多个光子,当它积累到动能足够大时就能逸出

61.某金属的逸出功为W,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波长λ是:λ> hc /W

62.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 63.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科学假说

64.用黄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强度更强的红光照射该种金属表面一定也能发生光电效应

65.关于光的本性的正确说法是牛顿主张微粒说,惠更斯提出波动说,麦克斯韦提出电磁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他们都能圆满的解释光电效应

66.用不同颜色的单色光通过同一双缝装置,条纹间距大的色光光子能量强 67.波长越长的电磁波波动性越明显,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粒子性越明显 68.紫外线光子能量大于任何可见光光子的能量

69.德布罗意认为任何运动物体都对应一定的波长,并且这个波长可以用λ=h/P来计算 70.用频率小于极限频率的光来照射金属,如果照射时间足够长,金属温度升高,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子脱离金属所需的功减少,逸出功减少,则也会发生光电效应

71.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当验电器指针张开一定角度后,使它与锌板脱离,然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它接触,则张角将会减小。

第三部分 原子物理学

72.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随后提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则像枣糕内的枣子一样镶嵌在球内。

73.1908年~1911年 卢瑟福通过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从而推翻了汤姆生的枣糕模型。

74.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α粒子通过金箔后,有极少数的α粒子基本上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绝大多数的α粒子沿原路返回。

75.根据麦克斯韦的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核高速旋转的同时应该向外辐射能量,绕核半径应该越来越小,最后摆脱原子核,此所谓“原子塌缩”矛盾。

76.丹麦科学家玻尔认为: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1)跃迁到另一种状态(设能量为E2)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 = E2 – E1

77.原子可以从一个能级向另一个能级跃迁,在从n=6向n=2跃迁时吸收光子

78.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能级较高的定态向能级较低的定态跃迁时辐射光子,放出能量 79.大量处于 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一共可以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80.玻尔理论成功的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完全摈弃了牛顿经典力学理论 81.氢原子的能级是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EK和电势能ε的

代数和。当我们选取无穷远处电势能为零,各定态的电势能均为负值,其绝对值总大于同一定态电子的动能,所以各定态的能量值均为负值。

82.上图中A是研究放射性元素放射现象的实验。

83.玻尔理论否定了卢瑟福的核式模型理论,是一个完美的理论。

84.处于基态的一群氢原子受某种单色光的照射只发射波长为λ1、λ2、λ3的三种单色光,且λ1>λ2>λ3,则照射光的波长为λ3

85.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后,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 86.1896年居里夫人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了原子是具有复杂的结构的。 87.α射线:氦核4,光速的1/10。电离本领最弱,贯穿本领最强。 2He88.γ射线是原子核内部一个质子衰变为中子时由于由质量亏损而伴随产生的。 89.衰变规律四守恒:电荷数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

M_44M′90.α衰变规律:Mβ衰变规律:M+_0→ZX→Z+1Y1e ZXZ_2Y+2He91.23892U衰变为23491Pa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 。

20892.23290Th衰变为82Pb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20893.放射性元素23290Th (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82Pb(铅).则铅核比

钍核少24个中子。

94.半衰期公式可以这样来表示:N?()N0 n:衰变次数;N:剩余个数;N0:初始个数。

95.半衰期是表示放射性元素大量的原子核衰变快慢的物理量,是一种统计规律。半衰期对个别原子核来说是无意义的,因为某个原子核什么时候发生衰变,会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支配。

96.放射性同位素2411Na的样品经过6h后还剩下

12n1没有衰变,它的半衰期是2h。 897.1919年卢瑟福首次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144171 →7N?2He8O?1H

98.右图中若D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若CB能结合成A,结合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99.当前核电站应用链式反应原理通过重核裂变获得核能。

100.重核裂变前的质量大于裂变后的质量;轻核聚变前的质量小于聚变后的质量。

参考答案 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2 × 12 √ 22√ 32 × 42 √ 52 × 62 √ 72 √ 82 × 92 √ 3 × 13 × 23 √ 33 √ 43 × 53 √ 63 √ 73 √ 83 × 93 × 4× 14 √ 24 √ 34 √ 44 √ 54 × 64 × 74 × 84 √ 94 × 5 × 15 25 √ 35 √ 45 √ 55 √ 65 × 75 × 85 × 95 √ 6 × 16 √ 26 √ 36 √ 46 56 × 66 × 76 √ 86 × 96 √ 7 √ 17 × 27 √ 37 √ 47 × 57 × 67 √ 77 × 87 × 97 √ 8 × 18 √ 28 × 38 √ 48 √ 58 × 68 √ 78 √ 88 × 98 √ 9 × 19 √ 29 √ 39 × 49 × 59 × 69 √ 79 × 89 × 99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1s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