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村研修21

更新时间:2024-06-05 19:07: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卢氏县杜关镇赵家村小学 研读《给教师的建议》

第21期简报

第一块

研读《兴趣的秘密何在》心得体会情况登记表 姓名 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韩建华 邹 鸽 范爱锋 樊苏方 李学英 荆雪林 车继平 研读《兴趣的秘密何在》体会很深 ,我在上科学课时把节约用水当成了重点,领着学生热火朝天的举例子,仅派了几个代表发言;另一位老师把重点放在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中,带领着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实施计划的过程较长,老师不怕耽误时间,学生的也饶有兴致的观察讨论记录,真正融入到探究实验当中。该实验是小学段第一个探究实验,该节课的目的应该非常明确。第一位老师的课堂看似气氛非常活跃,实则教学目标没落到实处。正如苏氏所言:“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第二位老师真正做到了“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的确,“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这是兴趣的源泉所在。 (赵家村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韩建华)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最近研读《兴趣的秘密何在》使我感触颇深,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学生学习起这门课来事半功倍,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中的捷径。作为一名教师,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如

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如何把课上的有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兴趣并不是我们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兴趣的源泉需要我们去攀登、挖掘,但是我们教师更要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样他们才会可能对这个感兴趣。我们许多老师一味的给学生去灌输,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所以学生就对学习不感兴趣,觉得那是一项苦闷的事情,学习效率当然也就不会高了。我在备课或者讲课的时候总是会把课文中的一些知识和学生现实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事情结合起来,这样他们听课来也就会认真很多,讲课的效率也就提高很多了。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我们要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赵家村小学三年级 语文教师邹鸽)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说到:所谓课上的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2、创设情景激起学习的兴趣。3、注重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兴趣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有多大,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正是我读完此节的收获之一。

(赵家村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范爱锋)

其中《兴趣的秘密何在》给了我很深的启示。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班了越来越多的学困生,他们逐渐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尽管自己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想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唱英语歌曲,用简笔画,做教具,然而这些努力在学困生身上并未起到明显的作用。对于这个问题自己很是困惑。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一节中讲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地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而骄傲。 (赵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樊苏方)

“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终于有了明确的说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的第一条给语文课程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建国后的六十多年里,“语文”到底如何定义,一直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语文课的名称就不一样,小学称“国语”,中学称“国文”。1950年,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提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就是“语文”。语文由此产生。新中国成立不久的五十年代,中学语文课被分解为汉语和文学两门功课,导致人们把语文理解成了语言和文学,这在当时引起了争论,六十年代的语文教材就把两本书合成一本,继续叫语文。其后学术界就语文的内含争论不休: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文化,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每位专家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专业偏好去强调语文是什么,把语文教学引领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方面去。 (赵家村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李学英)

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因时机不成熟,也都一直回避这个问题,没有给语文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说法。多年来的争论不休,给语文教学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这不利于对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认识,也不利于语文教学。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有了一个权威的明确说法,这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要成果。定义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短语,说明语文首先是“语言文字”,它包含语言文字的知

识,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侧重点是放在了运用上,语文课就是要教学生学会运用本国的语言文字,包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适用性运用,还包括搞文学创作的艺术化运用,用它交流,读书,写作,这就把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听说读写都包含进去了。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这就是语文,它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赵家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荆雪林)

“每一个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的有趣呢?是不是所有的课都能上的有趣呢?兴趣的源泉何在呢?”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一文中提出的。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说到:所谓课上的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我们要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赵家村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车继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1h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