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考试内容解读

更新时间:2024-03-08 17: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试大纲”条文解读

(一)基本知识

1.怎样理解“考试大纲”中的考核要求关键词:“了解”、“理解”、“运用”?

“考试大纲”中对每部分知识点都列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含义是什么,在NTET考试中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在出题方面有何不同呢?了解这些,对于我们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会有很好的帮助。

这三个层次的分类来自“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该理论是以布卢姆(B.s.B1oom)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了解/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六个层次从认知的复杂性和难度上来看是依次提高的。鉴于初级考试的特点,“考试大纲”中只涉及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认知领域的前三个层次的考核要求。

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层次关键词的具体含义和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考试准备。 (1)了解: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记忆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如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2)理解: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理解: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3)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了解”和“理解”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由此可知,对于“考试大纲”中要求“了解”类的知识,重点需要记忆教材上的内容和材料,可能的试题类型是填空题、选择题等。

对于“理解”类的知识,要求在记忆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做到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能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或结合已有的数据资料进行解释,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它们的未来发展。可能的试题类型是选择题、匹配题等。

对于“应用”类的知识,要求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或者给定的教学情境中,运用这项知识解决问题。可能出现的试题类型是选择题、操作题等。 2.教育技术的定义是什么?

在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教育技术和相关的术语有不同的定义。“考试大纲”中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能力标准”附录中规定的术语与定义作为标准。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指导思想是现代教育理论和观念,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研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优化教学,各种技术和方法是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工具。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曾经出现了电影教育、视听教育、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等不同的名称,这些名称虽然不同,但基本实质是一致的,只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教育理念。

大纲要求:了解教育技术的含义

3.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有时候容易被人们混淆,因为这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教育技术,有时候人们也称现代教育技术,它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

区别: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与呈现。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顾名思义,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即教育技术关注的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或作为教学资源的技术。

具体说来,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而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大纲要求:了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是什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即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和资源融人到具体学科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最终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划分成三种形式: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

大纲要求: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更多阅读

如果想详细地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以下几篇文献可以为读者提供帮助: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2)

2.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教授访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9)

唐文和,刘向永,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J].中国远程教育,2003,(5)

例题

1.(单选题)关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恰当作用,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应当争取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使用 B.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C.信息技术的功能强大,将代替黑板、图片、实物、演示实验仪器等传统媒体 D.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答案:B。

分析:信息技术虽然功能强大,集合了多种媒体的功能,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使用。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恰当地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同时,传统媒体一样有其优势,如真实感、方便动手实践等,应当与信息技术结合使用。另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能否有效运用,并非只要运用信息技术就会对学习有积极作用。

5.什么是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根据教学目的、教师特点、学生认知方式、教学环境等的不同,研究者总结了多种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这些模式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基本要素是相似的,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要素,它们之间相互关联,构成动态循环的过程。

在学习教学设计概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学设计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为目的;是一个系统规划的过程,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其具体产物可以是课程、教学方案、教学软件或教学资源等。

大纲要求: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含义 更多阅读

以下两本经典的教学设计方面的著作,可供读者参考:

1.[美]Walter Dick,Lou Carey & James O. Carey 著,汪琼译.教学系统化设计(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6.主要的学习理论流派包括哪三种?它们的主要观点有何不同?

学习理论的流派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三种。 行为主义认为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行为主义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在教学中把学习材料分解成能按顺序掌握的若干小步骤,并在每一步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完成最终的学习目标。主要代表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等。

认知主义把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主义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事物及其特性,使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与行为主义相比,认知主义重点放在引发行为的思维过程上,而不是行为本身。认知主义强调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主要代表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者既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反映论,同时对认知主义的客观经验主义不满。认为个体的知识既不是预先生成的,也不是完全来自经验,而是来自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活动中。建构主义强调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

大纲要求: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的主要不同之处

7.为什么要重视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这有何意义和作用?

在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每一项新的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都给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教育技术一直发挥着丰富学习资源、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作用。

当前,推广教育技术对于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1)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

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这些特点都依赖于教育技术的技术优势来实现。 教育技术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中都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一方面,教育技术可以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包括丰富的资源、仿真的环境以及多种教学和学习工具等;另一方面,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教学观念,带动教学活动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2)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教师专业素质主要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三方面组成。教育技术素质是指具有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技术的意义和原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实施现代教育和教学,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技术素质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密切相关,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将教育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采用多种媒体方式呈现学习材料、优化教学设计,有助于促进学习的保持和速度,改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教育技术的理论特征和实践活动都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因而教育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还将促进创新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大纲要求:了解推广教育技术的意义与作用

8.教师如何学习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教育技术的相关重要概念、理论基础,以及教育技术对于教学的意义。教师在学习时,应注意以多种方式促进对理论的理解,如:认真阅读教材,对重点、难点知识作出标记;适当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加强对知识背景、现状的了解;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通过搜索解决学习中的疑问,扩大知识面,通过在线互动与专家、同行进行交流,促进对内容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与同伴的充分交流,在共同讨论中促进学习。另外,最重要的是,应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思考,如自己的已有认识与学习到的知识有何不同、教学实际中所遇到的哪些问题可以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等。 9.NTET如何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基本知识?

在NTET中,教育技术基本知识部分的考查主要关注教师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的了解、理解。考题形式多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匹配题,通常是将目前在教师中可能普遍存在的对教育技术的错误认识作为题项的干扰项。需要注意,死记硬背绝不是正确的备考方法。

(二)教案设计

1.在设计教案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学习者进行分析?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具有的特征会对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教案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适应是衡量一个教案设计是否恰当的重要指标。对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教学起点。

对学习者的分析可以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等。了解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新概念、新知识的教学起点及适用的教学策略。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在设计教案时,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维持学习的动力。非智力因素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但其对教学实施的成败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教案设计的实践中不可能考虑所有的学习者特征,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特征都具有设计意义,比较重要的有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考虑哪些因素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并体现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

大纲要求:根据自己所处的学科、学段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

2.目前常用的辅助教学硬件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教学支持功能?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会使用到各种辅助教学的硬件设备。常用的辅助教学硬件有DVD播放机、电视机、计算机、卫星教学收视设备、计算机网络、视频投影机、学科教学设备、学科实验仪器、互动白板等。这些辅助教学硬件具有不同的教学支持功能(见表2一1),教师在教学的实施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选择。

表2—1 辅助教学硬件的教学支持功能

辅助教学硬件 教学支持功能

学科教具或仪器(模型、实物、实呈现教学内容;进行学科实验 验仪器等) DVD播放器 电视机 计算机 卫星教学收视设备 实物投影机 数码投影机 互动白板 播放以DVD光盘为介质的教学资源 呈现视频教学内容和节目 呈现电子教案;信息化教学资源;运行教学软件 通过卫星远程接受教学资源和节目 实物演示 计算机屏幕内容的同步显示 交互式演示计算机信息和手写信息 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下,教师需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几种辅助教学硬件的组合共同构成教学环境,以达到促进和优化教学的目的。比如黑板一DVD播放机一电视机一视频投影机的组合,计算机一网络一视频投影机的组合,等等。教师需对以上设备的用途有所了解,并能够在教学中正确使用。

大纲要求:

正确使用所处环境中可供使用的各种硬件设备 了解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及其功能 掌握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

例题

1.(单选题)上课时,你正用投影机播放演示文稿。突然,投影幕上出现蓝屏,计算机屏幕上还能看到图像。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A.电脑死机

B.计算机与投影机的视频连接线接触不良 C.投影机的灯泡因过热烧毁 D.PPT文件出错 解决方案是( )。

A.重新启动计算机 B.更换投影机灯泡

C.检查视频连接线 D.重新打开PowerPoint程序 答案:B、C。

分析:这是一道教学故障情境题,要求教师能判断故障的原因并正确解决。 3.常用的学科教学工具软件和平台有哪些基本功能?

教学工具软件分为通用型和学科型。通用型软件可以在教学实施的某个环节或多个环节使用,比如思维工具软件可以应用于知识点的讲解。而学科教学工具软件,例如几何画板、化学实验室等,在功能上往往更能针对学科特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工具软件利用多媒体优势,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学科教学平台集合了多种教学功能,既为教师提供了诸如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教的功能,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一些教学平台还为研究性学习、网络探究等某一类型的学习提供支持。

大纲要求: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软件平台及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功能 更多阅读

几何画板

几何画板是一款优秀的学科教学和学习的工具软件。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通用的

数学、物理教学环境。几何画板既可用于平面几何、平面解析几何、代数、三角、立体几何等课程的教学中,也可用于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课程教学中。 利用几何画板,教师可以动态地揭示几何图形的内在联系,演绎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还可以编写出自己所需的教学课件,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发现其中的原理。 相关网址:

http://www.keypress.com/index.html http://www.qiusir.com/ 4.教学目标有哪些分类?

教学目标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又按高低分为不同的层级。

国家新课程标准采用了三维教学目标的分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知识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技能指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

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互相联系,融为一体。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在描述这三类教学目标时会采用不同的术语。表2-2列出了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可以看到新课程教学目标思路的变化。

表2-2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

学习 水平 行为动词 举例 语文 数学 读、写、会用、认识、说出、识别、了解、1.了解:说出、背诵、 辨认、回忆、选出、 举例、列举、复会写、读准、认识、学述、 描述、识别、再认等 辨认、描述 习、学会、把握、了解、知道、表示、会画、2.理解:解释、说明、 阐明、写下、熟记 确定、找出、获得、比较、分类、 归纳、概述、概理解、展示、扩展、使读懂 知识 括、 判断、区别、提供、 猜测、用、分析、区分、判断、分类、选择、比较、预测、估计、 推断、检索、收获得、表现、扩大、拓排列、理解、解释、集、 整理等 3.应用:运用、展 判断、预测、推断、使用、 质疑、辩护、设计、 解评价、掌握、运用、懂估计、设计、检验、决、撰写、拟定、 检验、计划、得、联系上下文 运用、掌握、处理、总结、 推广、证明、评 价等 推导、证明 l_技能:模拟、重复、 再现、讲述、表达、阅读、复例证、临摹、 扩展、缩写等 述、朗诵、写出、倾听、2.独立操作:完成、表 现、制观察、朗读、推想、揣口算、计算、测量、技能 定、解决、拟 定、安装、绘制、摩、想象、转述、讲述、观察、操作、实验、测 量、尝试、试验等 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 选择、扩写、续写、改调查、笔算 提取、收集、修改 3.迁移:联系、转换、 灵活运写、发现、借助、捕捉、过程与方法 感受、尝试、体会、参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加、发表意见、提出问体验、感受、交流、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题、讨论、积累、体验、解决问题、经历、探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策划、分享、合作、探索、感知、交换意见 等 讨、沟通、组织 1.反映: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喜欢、讨厌、感兴喜欢、有……愿望、体会、乐于、敢于、抵制、情感态度有兴趣、欣赏、感受、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体会、欣赏、感受 愿意、体味、尊重、理与价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养成、树立 解(某人)、辨别、品值观 拥护、帮助等 位、关心 2.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养成、领悟 爱、树立、坚持、建立、保持、确立、追求等 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大纲要求: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5.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者分析结果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两方面进行分析。对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教什么”,而对学习者分析的目的则是确定“如何教”。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对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际操作时,教师需要将课程标准分解、转化为每堂课的教学目标。

对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掌握教学对象的信息,帮助教师计划教学。这些信息包括学生已掌握的技能、学习动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学习能力水平、学习偏好等。

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共性要求,而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目标应具有针对性。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能结合这两方面的因素。

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现状确定教学目标

6.在教案设计时,如何提炼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部分,它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有核心地位。 教学重点的提炼:教学重点通常集中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是指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

教学难点的提炼:教学难点有时和教学重点一致,有时也不尽然,并不是每节课都有教学难点。由于教学难点一般是学生学习中感到阻力较大的内容,因此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确定教学难点。

大纲要求: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7.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序列,以达到教学效果?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后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序的安排,也就是教学实施的序列。

对于一个教学单元,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块。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就要对列出的目标逐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将教学目标分解成教学内容块,并将内容块和目标相对应起来。分析方法可采用逆向设问法,即反复提问并回答:学生要掌握这一水平的技能,需要预先获得哪些更简单的技能?一直分析到学生的原有起点为止。

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分块后,就能从总体上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常用的组织方式有: (1)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排列。知识点的教授往往是由浅入深的,学生对复杂、抽象知识的理解需要以简单、具体的知识为基础。因此,教学序列也可以按照这一规律安排。把简单、单一的知识点安排在复杂、综合的知识点内容之前。如果是为了掌握某个复杂的知识点,学生必须先从较简单的问题着手,逐步深人,循序渐进。通过对问题序列的层层推进,学习者的能力也就在不断提高,最终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

(2)先概念后规则的顺序排列。按照加涅的学习理论,学习可分为不同的层级。高层级学习以低层级学习为基础,因此,教师可以按辨别、概念、规则到高级规则的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排列。

同一个教学单元可以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序列,教师选择时除了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及自己的教学风格。

大纲要求:对教学序列进行合理安排

8.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应用教学策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的注意,强化或调整学生的行为反应。教学策略的选择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教学理念的贯彻往往可以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上。

不同的教学策略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比如,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建立新旧知识之问的联系,可以采用“先行组织者”的策略。

一堂课往往是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例如,在一堂物理课上,教师在开始阶段可以播放一段蕴含物理规律的录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运用演示软件来突破教学重点;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或使用实验仪器来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教师要能够针对知识点和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根据教学要求选择教学策略,可以在备课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预设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需要根据当时教学情境的变化,运用自己的教

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灵活地动态生成适合处理当时教学情境的教学策略,而不要拘泥于预设的教学策略。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NTET会要求教师根据试题情境在给定的几种教学策略中选择适合的策略。

大纲要求:根据给定的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9.不同的教学媒体各有什么特点?

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设备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

常见的教学媒体有: ·教科书、文献资料; ·挂图、标本、模型、实验仪器; ·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影片、幻灯和投影; ·光盘(CD、VCD、DVD)、硬盘; ·计算机和网络。

每一种教学媒体都有其特性,教师需要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使用范围进行选择。

教科书、文献资料等属于印刷材料,其优点为:使用方便,制作成本较低,容易获得,易于保存和分发;并且,教科书等印刷材料的出版通常都经过审定,一般具有权威性,信息比较可靠。但印刷材料的出版周期较长,而且主要用文字表达,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挂图等图示类材料包括图表、图解、绘画、漫画、照片等。其优点是可以把抽象的事物或原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图示类材料使用简便、易于获得、应用广泛,可用于各层次的教学中。

标本、实物模型和实验仪器是提供给学生一种与直接的、有目的的学习经验联系最密切的视觉媒体,几乎对所有的感官都有所刺激。

幻灯和投影属于投影视觉媒体。幻灯由幻灯机和幻灯片两部分组成。幻灯片价格便宜,便于大量复制、分发。但要注意幻灯片的保存,防止发生污损和霉变。投影由投影机和投影片两部分组成。可被投影的材料很多,教师可自制投影片。放映环境的光线条件会影响幻灯和投影的放映效果。

唱片、录音带属于听觉媒体。唱片和录音带易于获得、使用方便,但如果单纯听录音而没有提供视觉材料,学生较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录像带、影片、电视等属于视听觉媒体,它将视听相结合,同时作用于两种感觉器官,富有感染力,更有效地促进学习。相比静止的图示类材料,视听觉媒体可展示连续的动作过程,压缩或扩展时空,重现过去所发生的事物。

光盘(CD、VCD、DVD)、硬盘是不同的介质,用于数据、资料的存储。

计算机和网络被称为综合媒体,它不仅具备视听媒体的各项优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人机交互作用。使用计算机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网络,学生和教师可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并与他人交互。通过软件的编制,计算机和网络可以提供个别化教学。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购置费用比较贵,需要维护和保养。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纲要求:

了解常用教学媒体的特点

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范围和优势

10.选择教学媒体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教学媒体的选择思路:对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策略、媒体的教学特性和功能、经济性与适用性进行整体考虑,在现有条件下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有: (1)教学目标。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来传递教学信息。 (2)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运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

(3)学习者特征。不同年龄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对教学媒体的喜好程度不同,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特点。

(4)教学条件。教学媒体种类繁多,在选择时还要考虑到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比如学校的经济条件、师生的使用技能、使用环境等因素。

(5)教学媒体本身的特性。各种教学媒体都具有自身的特性,对应于某些教学活动特别有效。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需要考虑,如可获得性、使用的便利性、学生的偏爱等。有时还需要考虑教学媒体的使用成本。教学媒体的选择是一个决策过程。 大纲要求: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更多阅读

选择教学媒体的经验方法主要有:问题表、矩阵选择表、流程图、经验之塔模型。

问题表方法是列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可以清楚地发现适用于某一教学目标(或某一教学情境)的媒体。

矩阵选择表是将教学媒体的种类作为一维,以它们的教学功能作为另一维,进行列表,再用一种评价尺度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评价尺度可用“很有利”、“较有利”、“困难”和“不利”等几种层次。

流程图是将选择过程分解成一套按序列排列的步骤,每一步骤都没有一个相应的并标有“是”与“否”的问题,在使用者选择回答“是”或“否”后,根据问题逻辑被引入不同的分支步骤,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就会至少有一种或一组媒体被确认为是最适合的教学媒体。

“经验之塔”由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E.Dale)于1946年提出,它将媒体提供的学习经验进行排列,形成塔状,有下而上分为11中层次。“塔”的最底层提供的学习经验最直观、具体,随着层级的上升,抽象的程度也相应提高。

11.相比传统教案,电子教案有哪些特点?

传统教案采用笔和纸进行书写,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讲解和板书的形式呈现。

传统教案的特点是对书写工具没有特别的要求,以教案文本的形式存在,内容通常是线性顺序。

电子教案以数字文件存在。它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制作,以多媒体方式呈现,内容以超链接方式组织。与传统教案相比,电子教案具有以下特点。

(1)电子教案具有多媒体效果。电子教案可以借助软件工具编辑制作成图、文、声并茂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超文本方式组织信息。传统教案以线性方式组织信息,而电子教案可以利用超链接灵活地组织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

(3)提高授课的效率。电子教案通过大屏幕投影将教学内容直接展示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分析和讲解教学内容。 (4)便于教案的修订。教师常常需要根据授课对象的情况调整教案内容,甚至重写教案。电子教案可直接在计算机中对内容进行插入、删除、修改,十分方便快捷。 (5)便于携带、复制、交流。以数字形式存在的电子教案可以很方便地存储在移动硬盘(包括u盘)、光盘中,便于教师携带。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 大纲要求:了解电子教案的特点

12.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样的?

电子教案是数字化的教案,以文件形式存储。在结构上,电子教案也应包含传统教案的各个要素。如下是一个电子教案的模板。 课题名称 科目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年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教学活动2 …… 教学活动N 教学评价 重点 难点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设计、修改教案模板,也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教案与他人共享,异地研讨,完成教学的再设计。例如,教师在完成公开课的教案设计后,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群发给教研组的所有教师,其他教师在电子教案的基础上使用“批注”、“修订”等方式进行修改,再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还给作者。这样就可以异地完成教案研讨,提高效率。

在考试中,教师要能够在给定的模板内完成电子教案,并具备修改电子教案模板的能力。

大纲要求:理解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

13.常见的电子教案制作工具有哪些?

电子教案的制作工具有文字处理类软件、多媒体类软件和网页制作类软件。

目前常用的WPS Office、Microsoft Office以及Windows系统自带的记事本、写字板等,都属于文字处理类软件。这类软件适合于制作以文字、表格等为主的电子教案。 多媒体类软件所制作的电子教案适合图片、动画、声音等的呈现。常用的有Authorware、Director等。

网页制作软件也可用来编制电子教案。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超文本的优势,在教案中加入大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完成后,电子教案可放置在校园网上,形成一个微型主题学习网FrontPage、Dreamweaver等是常用的网络版电子教案制作工具。

大纲要求:了解电子教案的常用制作工具

14.编辑电子教案涉及哪些常见的操作?

教师通常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电子教案。NTET要求教师掌握以下几个操作: ·文字、段落格式的设置; ·图像和页码的插入; ·公式与特殊符号的插入; ·表格的插入与编辑; ·查找与替换。

这些操作通常以操作题的形式出现,要求教师针对某个电子教案完成教学中常见的操作。

大纲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或WPS Office)在给定的模板中完成电子教案 更多阅读

在制作电子教案或日常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这时,最好的

老师就是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以Word为例,在“帮助”菜单下选择“Microsoft Office Word帮助”就可以以关键字的方式搜索遇到的问题。

另一种方式是登录软件厂家提供的网址。比如,在微软的Office Online 网站

(http://office.microsoft.com)提供了所有Office系列软件的资源,包括模板、使用帮助、使用技巧等。

例题

(操作题)按如下要求对教学文档“样题.doc”进行编辑修改: 1.打开试题指定位置的“样题.doc”文件;

2.在文档中插入一个8行4列的表格,使用默认的行高和列宽,并使表格中的文字全部居中对齐:

组别 一 二 黄球次数 白球次数 总次数 三 四 五 六 合计 3.在页面底部插入格式为“l,2,……”的页码,置于底部居中; 4.将文档更名为“游戏数据汇总.doc”,另存到试题指定的位置。 分析:这道操作题要求教师能根据所述步骤完成相应的操作。 15.教师如何学习和掌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妻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相对于传统的教师备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更加广泛。教学设计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和方案为目的。教学中的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 刚刚人职的新教师,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通过听课、备课进行实践和反思。作为一项专业技能,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提高的。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即教学设计不是在教学之前一次完成的。好的教学设计需要针对教学中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和扩充,具体的教学策略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校本研修、教研活动中多与其他教师沟通,在同伴互助中进行教学再设计,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对于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则应注重教学反思,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方式使教学设计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6.NTET如何考查教师的教案设计基本技能?

NTET主要通过情境题和操作题的方式考查教师的教案设计技能。

在情境题中,试题通常内嵌于一份教案中,以单选题、多选题的形式出现,分别考查教师对教学的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评价方案的制定。 在操作题中,NTET要求教师按照给定的步骤编辑修改教学文档或课件。在考试中,会提供一份电子教案的文档,用文字或实际效果图的方式列出操作要求,教师按顺序对文档进行操作并保存即可。

(三)资源准备

1.什么是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指能够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人力和物质条件,主要包括信息、资料、设备、人员、场所等。广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学习伙伴等人的资源和教学材料、教学环境所组成的物的资源。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资源是狭义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学科主题网站等。

大纲要求:

了解教学资源的含义

了解教学资源的类型及来源

更多阅读 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我国目前可建设的信息化资源主要包括9类,分别是:

媒体素材、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

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

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

试卷是用于进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案例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 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常见问题解答是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资源目录索引是指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相关网址:

中国基础教育网:http://www.cbe21.com/ 中国教育网址大全:http://www.haoole.com/ 博石基础教育搜索引擎:http://202.119.101.50/ 2.常用数字教学资源的格式有哪些?如何使用?

教师在教学中会接触到多种类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是以某种文件格式存储在计算机上的。文件的名字包括两部分:“文件名.扩展名”,其中后面的扩展名表示文件的格式,如“.doc”、“.wav”等。文件格式可以告知计算机应该用何种程序打开这个文件。 教师在制作和操作课件时,需要了解哪种软件可以打开相应的文件。熟悉教育资源的格式也有利于管理资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教师通过平时的反复使用就可以熟悉,无需死记硬背。

表2-3 文件扩展名与其对应的软件

扩展名 .exe .doc .txt .rtf .wps .ppt .pps .wav .mid .mp3 .wma .avi .mepg .wmv .dat 文件类型 可执行文件 Word 文件 纯文本文件 Rich Text Format格式 WPS文件 PowerPoint演示文稿 PowerPoint放映文件 Windows音频标准声音文件 乐器数字接口的音乐文件 MPEG Layer-3声音文件 Windows 音频格式文件 Windows 视频文件 MPEG 视频文件 流媒体视频文件 VCD视频文件 Windows Media Player WPS Office PowerPoint Word 典型软件 直接双击打开

网页文件 .html,.htm .swf .txt Flash动画文件(IE中需装有Flash播放插件) 纯文本文件 IE 大纲要求: 区别常用数字教学资源的格式

掌握常见数字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 3.如何获取有用的数字教学资源?

数字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教师需掌握获取数字教学资源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三种:从计算机屏幕上截取所需的教学图像,利用录音软件录制教学音频素材,查询和收集网络上的数字教学资源。

图像素材在教学中应用广泛。从计算机屏幕上截取教学图像可以使用计算机键盘上的PrintScreen功能键,或使用现成的截屏软件。

对于教学中所需的音频素材,有多种方法可以获得。比如,教师可以使用音频线连接录音机的输出端和声卡的线路输入端,打开录音软件和录音机,将录音带上的音频转换成数字音频素材;用类似的方法,教师还可以从CD光盘中获取音频素材。

除了自己动手制作数字教学资源,网络是获取有用资源的主要途径。NTET主要考查教师是否能运用分类查询和关键词查询的方法获得有用的资源。基本的网络资源检索技巧是: ·明确搜索对象,进行分类; ·选用准确的关键词,构造恰当的检索表达式; ·选择合适的搜索途径; ·充分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的高级检索功能。

网络上可获得数字教学资源的途径有学科教学资源网站、多媒体资源库、网络期刊等。

大纲要求:

了解教学资源可用的获取方法

掌握获取数字教学资源的基本方法

更多阅读

使用目录搜索和搜索引擎查找网上资源

1.使用目录搜索

如果要查找某一大类中的内容,可以使用web目录搜索。目录搜索通常按照主题分类,一般还包括返回顶级目录的超级链接。

常用的目录搜索的中文网站有:雅虎中国(http://en.yahoo.com)、搜狐(http://www.sohu.com)等。 2.使用搜索引擎

在大多数情况下,搜索引擎是用来查找明确信息的最佳手段,用户只需输入需要查找的关键字就可以获得所需的信息。常用的搜索引擎有谷歌(www.google.com)、百度(www.baidu.com)等。

在搜索时,先使用含义较广的词开始搜索,然后再逐步缩小范围。使用逻辑运算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一些搜索引擎支持使用或(OR)、与(AND)、非(NOT)以及“+”,“一”符号来精确搜索结果。

例题

1.(单选题)在本部分附录所提供的。游戏窥则的公平性”课例中,教师希望运用F1ash动画来进行演示,则可使用( )工具进行制作。

A. PowerPoint B. flash C. Word D.FrontPage:

2.(单选题)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是否有用Flash,制作的转盘游戏课件时,下列比较恰当的关键词是( )。

A.游戏F1ash B.转盘游戏 C.游戏的公平性 D.转盘游戏Flash

3.(单选题)教师将Flash课件拷贝在教室的计算机上,然后打开,却发现计算机屏幕上提示:无法打开该类型的文件。可能的原因是( )。 A.文件损坏

B.教室的计算机上没有安装Flash播放插件 C.Flash文件带病毒

D.教室的计算机与教师备课用计算机不兼容 答案:B、D、B。

分析:这是一道有关教学资源的综合题,考查教师对常用演示课件制作软件的了解、搜索网上教学资源的方法及教学故障排除的能力。 4.在获取教学资源时,应怎样注意版权问题?

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人类在时间、地域上的限制,使得信息可以及时、快速地传递。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使得简单地键入关键词,就能找到大量的信息资源,人们可以更为方便地获取信息资源。同时,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资源在传输、下载和复制上都非常容易,成本也更加低廉。这往往使人们忽略了对网络资源知识产权的保护。

教师在制作电子教案、课件时会使用到大量的多媒体素材,或引用他人的教学软件和课件。在撰写科研论文时,会引用他人在网站、论坛、Blog中发表的文章,这时就需要教师在使用中自觉注明所引用的网络资源,尊重版权人的知识产权。 大纲要求:获取数字教学资源时记录出处,引用时自觉注明 更多阅读

网络资源的引用格式

对于大多数印刷文献而言,引用时需要注明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姓名、文章或作品题目、出版地点、出

版者名称、出版日期、引文出处、页码等。网络资源的引用和印刷媒体不尽相同。对于网络资源,引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作者姓名;

文献在网时间或最新版本在网时间(如果网页上未显示,略去); 参考文献名称(文章题目或书名); 文献全称(如果确定);

文献版本或文献编号(如果确定,用斜体);

协议、网址、进入路径或登录方法(可以略去); 浏览使用日期

对于多媒体资源,比如课件、电子教案,比较重要的引用信息是作者信息、下载网址、下载时间等。 相关网址:

中国国家版权局:http://www.ncac.gov.cn/index.jsp 5.存储数字教学资源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在浏览网上信息资源时,如果发现自己教学所需的资源,就需要进行保存。常见的数字资源主要有:网页、网址、网页上的压缩文件、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件。

对于网页,可以使用IE浏览器中“文件”菜单下的“另存为”命令保存成网页格式文件。 对于有用的网址,可以使用IE浏览器中“收藏”菜单下的“添加到收藏夹”命令进行存储。以后再要使用,只需直接点击“收藏夹”中的网址就可以了。

对于网页上的压缩文件、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件等,都可以在这些资源的链接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点击“目标另存为”按钮。

在存储所下载的数字教学资源时,应该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命名,便于今后的查找,并放置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在使用所下载的教学资源时,要注意标注出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大纲要求:掌握存储数字教学资源的基本方法

更多阅读

在存储数字教学资源时注意不要改变文件的扩展名。文件扩展名说明了文件的类型,比如:图形图象的扩展名有gif、jpg等;视频文件的扩展名有avi、wmv等。如果改变了文件的扩展名,将导致操作系统无法辨认文件类型。 在下载数字教学资源时还可以使用一些下载工具,比较优秀的下载工具有FlashGet等。 6.个人数字教学资源越来越多,应该如何管理?

随着从教时间的增加,教师所积累、制作的数字教学资源会越来越多。大量不同类型、类别的资源迅速吞噬着硬盘空间,并且给日后的查找、使用带来不便。因此,需要确立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

使用文件夹对数字教学资源进行管理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在windows系统的资源管理器中,为了有效地组织文件存放,文件夹采用了树形的层次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就是层次清晰,便于归类。

如图2-1所示,文件夹里可以包括多个子文件夹,子文件夹中可以包含多个文件。教师应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和需要建立文件目录结构。例如,一名教师可能同时教授几门课程,就可以将课程名作为一级目录。每门课程都可能由电子教案、素材、课件等栏目组成,那么这些栏目就可以作为二级目录,以此类推。

图 2-1

建立文件夹没有一种固定的原则。能做到每个数字教学资源都有适合存放的位置,并且文件夹结构的逻辑关系清楚就可以了。

大纲要求:使用文件夹对数字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 更多阅读

文件夹管理小技巧

使用文件夹能使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管理,而真正发挥它的管理作用还有一些小技巧。 1.控制每个文件夹中的资源数。一般而言,一个文件夹里面有50个以内的文件数是比较容易浏览和检索的。文件数过大会影响浏览和打开的速度,也不便于查找;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立一些子文件夹存放资源。

2.控制目录结构的级数。文件夹的级数越多,检索和浏览的效率就会越低,建议整个结构最好控制在二或三级。越常用的文件夹,级别应越高。

3.注意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要为电脑中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使用统一的命名规则,并使这些名称具有实际意义。这样在查找的时候,就会非常方便。此外,文件名力求简短,长文件名会给我们的识别、浏览带来混乱。

向教师们推荐两个好用的计算机文件管理搜索工具 Baidu硬盘搜索:

Baidu硬盘搜索可以帮你快速找到电脑中的文档、影音、图片、邮件及附件、网页历史、聊天记录、文本文件、源代码等。 网址:http://disk.http://www.wodefanwen.com//

Google picasa

Google picasa ,可在计算机上立即找到、修改和共享所有图片的软件。每次打开Picasa时,它都会自动查找所有图片,并将它们按日期顺序放在可见的相册中。Picasa还提供了一些简单、好用的修改功能,方便用户在管理照片的同时进行照片的美化处理。 网址:http://picasa.google.com

7.在教学中,演示型课件可以有哪些应用?

演示型课件是指以图解、动画等形式为主进行教学内容演示的课件。演示课件在教学中使用广泛,例如:在课程的导人阶段,可以使用演示课件营造气氛;在知识点的讲授中,可以使用演示课件表述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在总结阶段,可以使用演示课件列出课程的要点。

演示型课件比较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展示教学内容。

(2)讲解知识的原理和规律。

(3)提示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大纲要求:了解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更多阅读

在制作和使用演示课件时,往往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把演示课件看成是板书的替代品,凡是以往写在黑板上的,现在都制作成课件通过投影演示。二是过分注重技术,演示课件成了教师多媒体技术水平的成果展览,认为越花哨越好。这都是不正确的。

演示课件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在制作和使用演示课件时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合理安排和使用课件,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此外,还要考虑教学效率。制作教学演示课件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因此,教师需要考虑使用课件的必要性。如果传统的教学方式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课件。

8.目前有哪些软件可以用来制作教学演示课件?

目前常用的演示型课件制作软件有WPS Office、PowerPoint、Authorware、F1ash等。

WPS Office的演示软件和微软的PowerPoint可以制作幻灯片类教学演示课件。它们使用方便,技术门槛低,在课件中可以插入和引用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特点是以展示作用为主,缺点是交互性较弱。

Authorware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多媒体开发工具。由于具备强大的创作能力和良好的可扩展性,所以为许多教师喜爱。Authorware的特点是基于流程进行创作,具有丰富的交互方式及大量的系统函数,可制作出具有很好交互功能的教学演示课件;但用其制作动画比较困难。

Flash也是Macromedia公司的产品。用它做成的课件生动、交互性好、文件体积小,有利于通过网络传播。它能很好地把音乐、动画、声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制作出赏心悦目的演示课件。

教师在制作教学演示课件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个人的喜好进行选择。 大纲要求:知道可用于制作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

更多阅读

目前有一些屏幕录制软件可以将教师在屏幕上的操作录制下来,生成swf、exe类型的文件,也非常适合教师在课堂演示中使用。特别针对一些复杂的计算机操作,学生可以一步步观看教师的操作步骤。

这类软件有Macromedia Captivate 、Flash Cam等。 9.制作教学演示课件所涉及的基本操作有哪些?

NTET对教学演示课件操作的考查以PowerPoint为主。“考试大纲”按照制作过程遴选了教师经常进行的操作,包括: ·选用模板;

·应用幻灯片的版式; ·输入和编辑文本; ·插入图形、图像; ·插入和设置文本框、艺术字; ·幻灯片中的动画与幻灯片问切换方式的设置。

教师需能够按照试题要求,对给定的样张文件进行操作。

大纲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利用常用软件(如 PowerPoint或WPS Office)制作教学演示课件

更多阅读

设计教学演示课件的步骤:

1.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演示课件可以解决哪些教学问题,哪些教学内容适合用多媒体方式加深语言的表达。 2.列出演示的大纲。

3.列出所需要的素材:搜集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包括录制声音素材或扫描图片。 4.编写故事板:设计每幅屏幕内容,以流程图的方式表示。 5.制作:使用演示软件进行制作。

6.测试:在使用前预演,测试超文本的链接。 10.教师如何利用好教育教学资源?

要想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首先需要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在平日的工作中收集、甄别、整合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

“收集”是指教师对资源要有敏感性。在网上看到适合的或将来可能用于教学的资源,要及时保存下来,并做好分类管理的工作。

“甄别”是指教师必须能在茫茫信息海洋中去伪存真,对教学资源作出正确评价。

“整合”是指教师要有组合、加工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所收集的往往是单一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的,需要将相应的材料组合起来。此外,教师也可以自行制作素材,与其他材料结合形成可用的教学资源。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教学资源。虽然网络上大部分内容并不是专为教学而设计的,但实际上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资源。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健康地使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

11.NTET如何考查教师使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NTET主要通过基础知识题、情境题和操作题的方式考查教师使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对于教学资源的概念、常用教学媒体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常用数字教学资源格式、分类查询、关键词搜索、资源引用的版权问题等,主要以基础知识题和情境题的方式进行考查。常见的题型为选择题(单选、多选)、匹配题等。这些题型或单独出现,或置于一个完整的教案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案所提供的情境进行答题。

对于获取数字教学资源的基本方法,如截图、录音、下载和保存资源(网页、文字、图像)、演示型课件的操作等,则通过操作题的方式考查。在考试中将提供一份电子教案或演示型课件,用文字或实际效果图的方式列出操作要求,教师按顺序对文档进行操作并保存即可。

(四)教学实施

1.教育技术对新课改有什么支持作用?

教育技术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顺利实施有密切关系,其支持作用表现为: (1)教育技术为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提供新的观念、方法和技术。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下,有效利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设计和开发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和更新课程内容结构;同时,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有效的学习环境,在课程实施中支持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育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

将技术与教育紧密结合,一方面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工具,另一方面也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改变着教育的观念和形态,从而为新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如利用

教育技术可以动态记录、追踪和评价教学过程,提供即时反馈,从而改变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单一评价功能,实现以评价促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大纲要求:理解教育技术对于新课改的支持作用

更多阅读

如果希望了解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和内容要求,可以阅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相应的解读。

如: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

http://www.jyb.com.cn/gb/jybzt/today/kcgg.htm(2006-07-14)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课程改革专栏,http://www.edu.cn/(2006-07-14) 2.教学过程由哪几个基本环节组成?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支持学生学习。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准备、开展教学活动、评价反思三个基本环节。教学准备和评价反思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是师生交互的过程。

(1)教学准备。这是教学过程的基础,发生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包括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加工、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等。教学准备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习者。教师要了解、明确教学任务和学习者的特征;学习者的任务是明确学习目的,为学习活动作好物质和心理的准备。

(2)开展教学活动。这是教学过程实施的阶段。师生围绕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开展有意义的交互活动,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复杂、关键的环节。

(3)评价反思。这既是教学过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同时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之中,目的是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教学和学习效果。教师通过评价学习者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来判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活动的恰

当性。学习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具体说来,开展教学活动环节由一系列教学事件组成。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教学由一组支持学生内部学习加工过程的九个教学事件组成,包括: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激发回忆、呈现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习行为、提供反馈、评估学习行为以及促进保持和迁移。这九个教学事件就组成了教学活动的基本序列,具体的顺序和作用见表2-4。

表2-4教学事件及它们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教学事件 引起注意 告知学习目标 激发回忆 呈现材料 提供学习指导 引发学习行为 提供反馈 评估学习行为 促进保持和迁移 学习发生过程 学习准备 作用 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接受一定的神经冲动形式 激活执行控制过程 将先前的学习提取至工作记忆 突出有关的特征以利于知觉 进行语义编码,提供提取的线索 激起反应的组织 建立强化 激活提取,使强化有可能实现 提供提取的线索和有关的策略 (1)引起注意。用以唤起和控制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最常用的方法是唤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引起注意的方式分为四种:①改变呈现的刺激,如教师突然提高音量等;②引起学习者兴趣,如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呈现某些物理事件意想不到的变化;③用体态语(手势、表情等)引起学生注意;④用指令性语言,如“请看……”、“请注意……”等。

(2)告知学习目标。对于学生不了解的学习目标,教师有责任明确地告诉学生,如课堂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以及达到目标后,他们将学会做什么,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的期望,

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应以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来陈述目标,对于年龄小的学生最好以范例的方式

向学生陈述目标。如“给定两个名词,(学生)能够将这两个名词组成句子”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明晰地告知学生:“假设有两个词:?男孩?和?足球?,你们的任务就是造一个句子,并包含这两个词。”另外,当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较多时,教师应使学生明确目标之间的关系。 (3)激发回忆。通过提出再认或回忆类型的问题,激活学生先前获得的能力,刺激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有助于避免机械学习。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等知识。

(4)呈现材料。教师呈现新知识材料时应注意几个方面要求:呈现的材料必须与学习目标相适应,如学习目标是培养口语能力,就不应当只给学生呈现书面材料;呈现的材料应当具有鲜明的特征,帮助学生形成选择性知觉,如字体的属性(黑体、斜体)、声音或动画等;呈现新材料时的顺序安排;每次呈现知识内容的多少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

(5)提供学习指导。目的在于促进学习的内部过程,启发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进行组合和关联,包括提供有意义的组织结构、提问等。教师提供学习指导的数量、内容和方法随不同学习任务、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不同。例如,概念的名称或定义,可直接告知答案;但在复杂规则的学习中,仅需提供指导,让学生通过发现答案而获得智慧技能。过多的指导会使理解快的学生厌烦,而指导过少则又可能使领会慢的学生失去信心,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一次只提供一点指导,在学生有需要时再适当增加。

(6)引发学习行为。这是学生学习行为发生的阶段,学生会对所呈现的信息以各种方式作出积极的反应。通过参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保持所呈现的信息,这时,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说出他们将如何做,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同时引导他们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有关的知识。

(7)提供反馈。在学生作出反应、表现出正确的学习行为之后,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结果的反馈。反馈可通过各种形式来传递,如教师观察行为时的点头、微笑或言语,提供答案等。反馈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学生能肯定自己的理解与行为是否正确,知道以后遇到同类的任务该怎样做;另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积极性,建立信心。 (8)评估学习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回忆并巩固学习结果,也是教师获得教学效果的手段。测试是评估行为的主要方式。与评定行为有关的测试一般可分为三种:①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练习式的小测验,能及时了解学习状况,并提高学习积极性;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得到教师或教材的反馈,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③单元测试。测试形式与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常常成为决定下一阶段学习的依据。

(9)促进保持和迁移。其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新问题的迁移能力。就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而言,教师可提供有意义的知识结构,供学生回忆知识时使用;就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而言,教师应安排各种练习机会,进行定期的系统复习。提供给学生的练习内容最好与学习时的情境不同,以保证迁移的发生。 大纲要求: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例题

(单选题)在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课例(参见本部分附录)的教学中,教师希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你

认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最为恰当?( )。

A.学生观看电脑上的演示软件,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B.由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取球的结果

C.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尝试取球,并记录每种颜色球的出现次数 D.让学生分成黄、白两组进行取球,取到自己组颜色的球多就赢 答案:D。

分析:针对教学内容的主题“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方面,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和乐于尝试动手操作的,另一方面,“是否公平”需要在学生的实际参与中更好地感受。因此,鉴于游戏的特点,采取学生实际动手参与的竞赛形式更有利于提高兴趣。 3.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到按照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环节?

以上提到的三个基本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依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特征等灵活运用,不必严格遵循固定的教学活动顺序,同时对应于不同的学习结果,要求相应调整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和活动的选择,以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

如在学习指导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内容可能不同:当学习内容是规则和概念时,教师需要用言语进行说明和指导;而当学习内容是技能时,教师则需要动手操作、演示,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因此,实际教学活动往往是预设和生成的互动。教师一方面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同时,也不必一味拘泥方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应重视支持学生意义建构的课堂学习环境、资源、工具,以及学习活动的设计,在教学实施中创造、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大纲要求:根据教学现场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环节及其相关内容 4.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哪些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考试大纲”根据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组织形式分为以下三种。 (1)集体讲授。一般以班级形式进行,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教师通过讲解、对话、板书、演示等方法向整个班级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2)自主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自主学习,即通过阅读、观看或收听等多种方式从各种教学资源中获得教学信息;教师提供个别指导。

(3)协作学习。两人以上的学生编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学生以分组形式开展师生和生生问的交流、讨论、问答等学习活动。

三种形式各有所长:集体讲授强调系统性、程序性,有一定的规模效益,教学效率高,有助于在群体活动中形成学生的健康品质;自主学习强调个性、个别化发展,适合于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内容,同时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协作学习强调多样性和丰富性,可弥补集体教学的一些不足,提供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并有助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将三种组织形式有机地组合使用。 大纲要求:了解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

5.在呈现教学信息时需要把握哪些要点?

表达信息的媒体主要有文字、图形、动威、图像、音频、视频等。在呈现教学信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意义地呈现信息。尽可能地使呈现的信息与学习目标相一致,使学习材料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产生意义学习。可以采取的具体方法包括:提供概念的正例和反例、展示程序之间的递进关系、尽量直观形象、提供与信息有关的实例等。

(2)突出关键特性。在教学呈现的开始阶段应有选择地突出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信息,以促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种做法有利于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与任务相关的信息中。常用的方法有:删去非主要部分,如画面复杂的背景、过多的无关信息等;增加基本部分,如明确的实例、足够多的正例和反例等;有选择地强调基本部分,如放大、着色、运动、划线、对比、讨论;将重点内容放在版面的左面、上面,字体不应过小,注意颜色的对比;注意多媒体的合理搭配,不要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声音与图表的合理搭配、文字与图表的合理搭配等。

(3)提供不同的展示方式。为了帮助学习者有意义地自主思考,在教学呈现的过程中,应逐渐对教学内容采取多种表征手段和展示方式,帮助学习者从多种视角认识问题,尤其是对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和非重复性的技能更应如此。比如,在社会课中针对“爱国”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展示具体的事例或列举不同人的观点。

(4)适当的重复。对教学内容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多种形式改变刺激模式,使学生多次重复与之交互作用,能提高学习效果。而重复和教学内容的意义性是相互补充的,即意义性愈多,所需重复愈少。

大纲要求:了解教学信息呈现的要素

更多阅读

美国著名的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梅里尔(M.David Merrill)在其提出的“首要教学原

理”中指出,有效教学包括四个阶段,其中在教学展示阶段有效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原理3——充分展示(demonstration or show hie):当教学展示论证了要学习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告知相关的信息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推论——匹配一致(demonstration consistency):当教学展示论证与学习目标相一致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具体包括:①提供概念的正例和反例;②展示程序的递进逻辑;③尽量直观形象地提示出“过程”;④示范行为样式。

推论——提供指导(1earner guidance):当向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具体包括:①引导正确方向;②采用多种呈现表征的手段;③对不同的展示论证过程给予明确比较。

推论——善用媒体(relevant media):当媒体起到一种恰当的教学角色,并且没有使学习者眼花缭乱、干扰分心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节选自:[美]M.David Merrill,盛群力、马兰译,首要教学原理[J].远程教育杂志,2003(4)

6.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媒体呈现教学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合理、有效地呈现教学信息,其基本原则为:选用与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活动和方法等相匹配的媒体,其中媒体与教学内容的匹配是核心要求。需要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恰当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媒体混合运用。

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可分为文本、静态图像/图表、视频/动画等多种类别。针对不同的呈现方式,合理、有效地呈现教学信息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文本的呈现:字号大小适中;文字不宜过满,应适当留空以突出教学内容;同一版面上,字体不宜超过三种等。

(2)图像的呈现: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正确表达教学内容;图像本身清晰、背景无干扰符号;图像的位置应靠近相关的文本内容等。

(3)图表的呈现:文本内容搭配图表,比单纯的文本表达效果好。呈现时的注意事项与图像的呈现相近。

(4)视频/动画的呈现:在屏幕上出现的位置要保持基本一致;底色最好设成白色或浅色。 (5)颜色的选择:同一版面的颜色不宜超过三种;不同层次的信息可选用不同颜色,有利于区分;选择对比明显的文字和背景颜色;选择淡色的背景有利于达到整体和谐;若背景颜色与图片的颜色难以区分,可给图片加上边框等。

大纲要求:利用技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呈现教学信息 7.为什么应当在教学中重视互动和交流?

教学中的互动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同学或其他人之间的互相交流。互动和交流能力是现代人素质结构的一部分,作为教师,其合作与交流能力对其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学中良好的互动可以在人机、师生和生生间建立及时的反馈,使教学信息得以顺利沟通:一方面是教师了解学生,实施有针对性地教学及开展有效教学评价的手段;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进程,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总之,注重教学交流与互动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维持注意力的持久性和培养交流能力。

大纲要求:认识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能根据特定内容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 8.有哪些教学互动的方式?

计算机和刚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教学互动的发展,教学互动主要有三种方式: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学中学生操作教学软件、搜索和利用网络资源等活动都属于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形式和内容有多种:按照交流的人数分为全体讨论、小组讨论和一对一的讨论;按照时空分布,分为同步讨论(如课堂讨论、电话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等)和异步讨论(网络讨论组、电子邮件等);按照交流的性质分为头脑风暴、辩论、合作性讨论等。在教学中可利用的工具有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BBs)、网络聊天工具、文件共享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用不同形式的交流方式。 大纲要求:认识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能根据特定内容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 9.如何根据特定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

NTET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来满足教学需要。如,大家针对某一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讨论活动,在信息化环境下可以利用电子公告牌

(BBS)、聊天工具等技术手段;教师向学生群体发布通知,可以利用电子邮件进行群发;利用邮件,师生、生生之间还可以开展个别交流和谈心。

为了掌握这部分知识,教帅需要在了解多种交互方式和工具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大纲要求:认识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能根据特定内容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 例题

阅读下面的课堂实录,回答问题。

游戏规则:口袋里有4个黄球和4个白球,小组成员每人轮流取球,共取20次,每次任意取一个,取后放回。取到白球的次数多算女生赢,取到黄球的次数多算男生赢,比一比看谁能赢。(各小组组长将数据收集好后输入电脑。教师将各小组数据汇总,形成条形统计表)

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黄球次数 白球次数 总次数 师:观察数据,每一组谁赢了? 生:……

师:从合计的结果看,谁赢了? 生:……

师:白球黄球一样多,可能性怎样? 生:可能性相等。

师:如果继续往下取,男生(或女生)还一样能赢吗?为什么? 生:不一定。……

师:从这个游戏中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将板书中的课题补充完整: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多选题)你认为这部分教学中采用的互动方式是( )。 A.师生互动 B.小组讨论 C.人机互动 D.生生互动 E.全体讨论 F.同步讨论 G.一对一的讨论 H.异步讨论 答案:A、E、F。

(多选题)对于此处教学中所运用的图表,在呈现方式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 A.教师利用文本工具,事先画好空白表格,边与学生互动,边输入各项信息

B.教师将得到的各组汇总数据输入到表格中,并整理计算后,呈现给学生进行讨论 C.教师将讨论得到的结论呈现出来,列在图表旁

D.教师将重要的数据加重或用其他颜色表示,以示强调 E.图表中“总次数”一项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可以去掉 答案:A、C、D。

分析:由于在此教学中,图表的来源是学生活动数据的记录,因此采用边与学生互动,边输入图表中各项数据的方式,更能体现活动的过程性。C、D两项都有助于突出重点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10.怎样运用文字处理软件对电子文档进行批注和修订?

可以用文字处理软件的批注和修订功能来批改学生的作业,如作文等。NTET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操作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批注和修订,通常会以操作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具体的操作步骤请读者参考有关教材或参考书。

大纲要求:掌握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 或WPS Office)进行批注与修订

11.批注和修订能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交流方式吗?

在文档中进行批注和修订可以作为教学过程的一种交流方式。批注指的是对文档的某个部分进行评论,相当于“加评语”;修订指的是修改文档的内容,相当于“改错”。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两种功能,在学生的作业或作品中加入自己希望与其沟通和对话的内容,如建议、鼓励、提问、意见等。然后将文档发给学生阅读。同样,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评论,进行交流。

由于一篇文档可以由多人多次加入批注和修订,因此学生也可以利用批注和修订功能,对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批注和修订进行回答、评价。

由此可见,批注和修订是一种灵活的书面交流方式,可以用于师生、生生之间针对文档形式的学习成果进行评论和交流。

大纲要求:掌握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 或WPS Office)进行批注与修订 12.怎样收发和管理电子邮件?怎样给邮件添加附件?

首先需要注册邮箱,这是在浏览器页面中进行操作的。以网易邮箱为例,在IE浏览器地址栏输入http://mail.163.com,打开网易邮箱首页。单击“注册免费邮箱”,打开邮箱注册界面。如果已经申请过163网站的免费邮箱,就可以直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接下来根据页面的提示填写用户名、密码和个人资料等。完成个人信息的设置后,单击“完成”按钮,会出现申请成功的提示。

收发和管理电子邮件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浏览器方式:大多数的邮箱都支持以浏览器方式收发信件,并且都提供一个友好的管理界面,只要打开提供免费邮箱的网站登录界面,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收发和管理邮件。

在通过浏览器登录邮箱后,会进入邮箱的管理界面,可以看到“收件箱”、“发件箱”、“草稿箱”、“垃圾箱”等进行邮件管理的功能以及“收邮件”、“发邮件”等邮件收发、编写功能。点击“发邮件”按钮,可以编写邮件的各栏目相关内容,例如收件人、主题、附件、内容等。 如果需要给邮件添加附件,可以在写邮件的页面中点“添加附件”,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所要添加的文件,点击“确定”后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免费邮箱网站的操作可能有一些细节上的不同。

(2)专业邮箱工具:采用邮件收发管理软件来收发和管理邮件,如0utlook、Foxmail等。

大纲要求: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学生、教师或其他人讨论与交流

13.怎样将电子邮件作为一种与学生、同事或其他人互动交流的手段?

电子邮件是一种异步交流方式,其优点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流更为灵活和方便,适用于不要求立即获得反馈信息的交流形式。教师可以将电子邮件作为与学生、同事或其他人进行交流的手段。主要方法是:

(1)一对一交流:发邮件给一个收件人。这是进行个别交流的方式,如教师可以与学生通过邮件单独谈心、向同事询问和讨论问题、向领域里其他研究者或专家请教和提出疑问等。 (2)群组交流:发邮件给一组收件人。这种方式可以用于教师向学生发布通知,或者与学生、同事等开展小组讨论时发表自己的观点。

大纲要求: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学生、教师或其他人讨论与交流 14.NTET如何考查教师的教学实施的能力? NTET考查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以及在给定的教学环境下,利用教学设施(硬件、软件)实施教学、利用工具进行交流的能力。试题主要在特定情境下,以“任务导向”的方式展开,即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和技术情境,要求教师选择教学解决方案、解决常见技术问题、应用技术操作等。NTET中的新题型如下。 (1)情境题。

针对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课堂教学情境,试题为考生呈现一个教学活动情境,呈现的方式可以采用文本描述、课堂教学实况录像、照片、数字故事等;要求考生根据情境的特点和要求解决问题、作出评价等。答题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考生根据考题提供的多项选择答案中选择自己认为最优的答案; ·考生将试题提供的多项教学情境与对应的教育技术理论描述连线; ·考生对考题呈现的教学情境中的指定关键词(段落)进行分析(分析的方式可以是在考题提供的多项选择中划勾); ·考生对考题呈现的教学情境中的指定部分进行反思,回忆自己过去是如何处理类似教学情境的[反思的方式可以在考题提供的反思校验表(关键词)中划勾]。 (2)任务题。

针对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活动,试题为考生提出一个教学任务,或呈现一个需要教师解决的教学问题,或要求考生对某一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考生根据试题指定的要求设计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方案、对策、办法等。答题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考生根据考题提供的多项选择答案中选择自己认为最优的答案; ·考生根据考题要求的教学任务,从试题提供的多种解决方案中选择自己认为恰当的选项; ·考生对考题呈现的教学任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的方式可以是在考题提供的多项选择中划勾); ·考生对考题呈现的教学任务中的指定部分进行反思。回忆自己过去是如何处理类似问题的[反思的方式可以是在考题提供的反思校验表(关键词)中划勾]。 (3)内嵌于教学方案中的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操作题。

将试题内嵌于一份完整或局部的教案设计中,要求考生阅读教案,根据教案提供的教学情境回答问题。

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积累实践体会和经验;同时,注重在平时的听课和研讨中与其他教师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答题时,务必认真阅渎题项开始部分的教学环境介绍,以便在回答问题时更有针对性并且符合题目给定情境的要求。

15.题项开始部分的教学环境介绍有何作用,考生如何根据试题给定的教学环境来完成自己的回答?

由于我国各地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技术环境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让不同地区的教师在答题时有一个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基准,在题项开始部分都会对该教学方案的教学环境加以介绍,如DVD播放机、多媒体设备、上网条件等,以便教师能够针对试题给定的教学环境选择和确定教学活动、确定教学评价等。

因此在考试时,考生一定要首先认真阅读教学环境介绍部分,再根据试题规定的教学环境及其技术条件来答题。

(五)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在促进教学方面有哪些功能?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以改进教育服务的过程。

教学评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和导向功能。

(1)诊断功能:根据评价标准对被评价者作出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或改进指明方向。 (2)激励功能:一般情况下,被评对象都有获得较高评价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良好的评价会使被评价者更加努力,产生获取更大成功的动力;不好的评价对被评价者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在适当的情况下能使被评价者产生奋发努力的动力。

(3)调控功能:教学评价有调节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者可根据被评价者的情况调整学习进程,使之符合被评价者的实际;二是被评价者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

(4)教学功能:评价本身是一种教学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是伴随教学活动同步进行的,其目的是促进学习者进一步回忆并巩固学习结果。

(5)导向功能:如果在进行教学评价前,将评价的依据公布给被评价者,将对被评价者下一步的教学或学习目标起到导向作用。通过这一作用,我们可以引导某项教学活动朝正确方向发展。

大纲要求: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

2.教学评价有哪些不同的分类?分别有何特点?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教学评价作不同的划分,如表2—5所示。

表2—5教学评价的分类

分类标准 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类 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分类 评价类型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按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分类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1)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即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成绩的相对优劣。为相对评价进行的测验一般被称为“常模参照测验”。

利用相对评价可以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反映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不足之处是,不同群体的基准不同,相对评价不宜作为判断个体与教学目标距离的依据。

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通常是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这一基准),再把该群体中每一成员某方面的知识或能力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优劣。为绝对评价进行的测验一般被称为“标准参照测验”。

绝对评价可以直接鉴别各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使每个被评价者看到自己与教学目标要求之问的差距;缺点是不易分辨出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的差异。 (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一般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可以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而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形成性评价属于绝对评价,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比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如期末考试。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定,其重视的是结果。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评价材料作“质”的分析,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演绎、归纳等逻辑分析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分析结果主要是描述性资料。

定量评价是对评价材料作“量”的分析,运用数理统计、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复杂的评价数据中提取出规律性的结论。定量评价的方向和范围一般由定性评价来规定。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应当结合起来,互相补充。

大纲要求:了解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教学评价类型及其特点 例题

(操作题)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结束后,教师希望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于是进行了两次小测验,学生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请运用Excel软件对成绩进行分析,并将结果用电子邮件发给学生。

(1)在表格右侧增加一列,在该列的第一行输入列标题“平均分”,在该列中用公式计算每个学生两次测验的平均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2)在表格底部增加一行,在该行的第一列输入行标题“总均分”,在该行中计算每次测验的班级平均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3)将学生的“平均分”一列数据,用Excel的图表功能画出折线图。

(4)根据折线图反映的内容,分析和总结全班的学习情况。

(5)将图表和分析结果作为附件发送到班级邮箱,并抄送给教师自己。班级邮箱:classl@123.com,教师邮箱:teacherl@123.com。

学生两次测验成绩

学生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一次测验 82.00 78.00 82.00 75.00 81.00 72.00 81.00 85.00 75.00 83.00 81.00 74.00 78.00 81.00 83.00 82.00 82.00 76.00 78.00 75.00 第二次测验 85.00 80.00 83.00 79.00 84.00 81.00 87.00 83.00 80.00 80.00 86.00 83.00 79.00 82.00 82.00 84.00 81.00 85.00 83.00 86.00 3.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考试大纲”指出,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对教学资源的评价。 (1)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评价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反馈,帮助改进和优化教学。有多种评价教学效果的方法,有的关注过程,有的关注结果,具体说来,包括测验、调查、观察、量规、学习档案等。

(2)对教学资源的评价。

对教学资源的评价目的,一方面在于改进资源的设计,使之符合教学或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在于选择符合要求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或学习成效。对资源的评价标准包括:教育性(传递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科学性正确反映学科基础知识和先进水平)、技术性(传递的教学信息达到一定的技术质量)、艺术性(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和经济性(以较小代价获得较大效益)。通常可以通过量规来进行评价。 大纲要求:了解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更多阅读

针对学习者能力的评价,还有一些新的评价方式:

1.表现性评价:又称真实性评价或替代性评价,指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其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重视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性评价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1)评价时要求学生演示、创造、制作或动手做某事; 2)要求激发学生高水准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 3)使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任务; 4)唤起真实情境的运用;

5)人工评分、人工评判而不是机器评分; 6)要求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担任新的角色。

在表现性评价中,对过程和作品的观察、记录、评分常采用日常行为记录、行为检核表、评定量表和学习文件夹等方法。 2.评价量规:量规专家海蒂·古德瑞齐将它定义为“为一项工作列出标准的评分工具”。我国教育技术专家祝智庭教授则将它定义为“一种结构性的等级量化评价工具”。通常在表现性评价等非传统性评价中应用普遍。

3.电子档案袋: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是基于过程评价的一种手段,是以数字化的形式记录的学生学习档案。电子档案袋也被国内有的学者称为电子学档、电子作品集、电子相册等。电子档案袋收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包括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各种作业、考试、成长的反思、论文等,形成一个反映其成长足迹的档案袋。电子档案袋的建立过程体现了收集、选择和反思的过程:信息收集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信息选择的过程是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过程;反思过程是学生自我了解的过程。 相关网站及阅读材料:

新课程评价中的表现性评定,http://www.pep.

com.cn/200406/ca470400.htm(2006-07-15) 什么是表现性评价,

http://www.ncta.corn.cn/index.pl/kspj/ffgj?func=ViewSubmission&sid=506&wid =211l(2006-07-15)

评价量规基本知识,http://www.ewisdom.net.ru bric.asp(2006-07-15)

[美]Ellen Weber.有效的学生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

收集学生评价数据的方法有很多种,在NTET中需要教师掌握以下三类数据收集途径。 (1)平时作业,测验、考试结果。

如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阶段性测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这些主要是量化的资料,表征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通过收集一段时间内的学生成绩,可以用于分析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或者比较某一时间点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 (2)小组协作学习的各类文档及成果。

在开展小组合作/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讨论、完成任务。这类学习会产生多种过程性材料和学习成果,如分工记录表、量规、最终成果或作品等,这些大多是质性的资料。基于这些资料,教师可以开展真实性评价,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袋。 (3)调查问卷。

教师还可以采用调查问卷法收集所需的资料。即把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要,拟成简明易答的一系列问题,编制成标准化的问卷,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然后回收答案,进行分析。问卷法能够比较方便地收集有关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的资料。 大纲要求:选择合适的方式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 5.怎样选择合适的方式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

收集学生评价数据的方式有许多种,在教学实际中具体应该选择何种方式,取决于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选择。 (1)依据评价目的要求,确定收集何种数据。

不同的评价目的需要收集不同的学生数据,因此收集方法也不同。例如,研究学生学业成就的变化,需要获得学生学习成绩的数据;而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通常需要进行问卷调查来获取数据。研究目的是选择收集数据方法的重要依据。 (2)考虑数据易得性的要求,选择数据收集的工具和方法。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应该从实际条件出发,在多种数据类型和收集方式中,考虑选择有条件或者容易实施的方式,例如目前是否有现成的工具、数据收集是否方便、是否有能力分析所收集的该类数据等。

(3)遵循研究道德要求,合理收集数据。 在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时,要遵守研究道德的要求,不能够损害被研究者(如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在要求未成年学生回答涉及隐私的问题时,需要得到家长的同意。 (4)评价指标多元化。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会针对某个评价需要综合选择多种评价方法,以便全面考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习,即从多个角度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如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等。

大纲要求:选择合适的方式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

6.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初步处理所得到的学生的评价数据?

对于收集到的学生的评价数据,可以运用一些统计工具进行初步处理。在NTET中要求教师掌握Excel和WPS 0ffice工具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整理分析以及处理调查问卷数据的方法。教师需要掌握软件的相应功能,能够根据数据处理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这里以Excel为例:

(1)计算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和成绩排序。

计算总分、平均分:将学生成绩录入新建立的Excel表单中后,可利用函数SUM(),AVERAGE()分别计算学生成绩的总分和平均分。这两个函数的功能分别是求所定义的单元格的和、平均值。方法是选择某个单元格,在编辑区内输入公式,例如“=SUM(E2:H2)”表示求E2到H2的总和;“=AVERAGE(E2:E7)”表示求E2到E7的平均值。 将学生按照总分顺序排序:选中“总分”这一列,选择菜单栏“数据”一“排序”命令,选择“总分”关键字,按照递增或递减进行排序。 (2)处理调查问卷数据。

首先将问卷调查结果录入到新建立的Exeel表单中,录入的方法是每个被调查者的数据为一行,每一个题项为一列。

察看已录入的数据,去掉无效数据(填写错误、未完全填写等)。

接下来计算数据统计的结果。利用Excel的函数功能,可以计算总和(suM函数)、平均数(AVERAGE函数)、标准差(STDEV函数,表示数据之间的离散程度,数据越大表示学生之间的得分相差得越多)等。

还可以利用Excel中的图表功能,以图表形式展示数据分析结果。方法是:选中用于画图表的数据区域,按“图表向导”按钮,选择图表类型,设置标题和坐标轴等,即可得到最终的图表。

大纲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对评价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7.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它们有各自的优势,并相互补充。在目前的研究中都鼓励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运用。

(1)定性分析:对观察进行非数字化的考察和解释的过程,其目的是要发现内在的意义和关系模式。多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演绎、归纳等逻辑分析方法。

(2)定量分析:为了描述和解释观察所反映的现象而使用的数值表示和处理方法。一般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最常用的是计算百分比、平均数、标准差、频数(出现的次数)等。 大纲要求:了解数据分析的一般方法与内容

8.如何从数据的统计结果中分析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搜集的学生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关注的是如何根据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评语、表格和统计图表。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体现的信息不同:“评语”是从定性的角度,具体地描述学生的情况,适合对学生个别分析;“表格”和“统计图表”是从定量的角度,形象地展现学生群体在某个时问的状况或学生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

归纳起来,通过数据统计可以从四种类型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表2—6)。

表2—6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群体 现状 全体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 趋势 全体学生成绩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 个体 学生个体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 学生个体成绩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 例如,在考查全体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时,可将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画成图表,观察学生的成绩集中在哪些分数段内、学生之间的差距是否明显、是否有成绩极低或极高的学生,并思考这种分布反映出什么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种方式可增加数据的可视化,便于从大量数据中发现规律和问题。

图2—2中表示了A,B两班学生某次考试的成绩统计结果,由图中可见:A班与B班学生同一次考试的成绩分布不同,A班的整体成绩低于B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偏低,集中在25~45分之间;另外,B班的学生成绩分布比较分散,表明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图2-2 A,B两班学生成绩分布图

NTET考查教师通过阅读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应当了解几种评价结果表达方式中数据的含义。

大纲要求: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9.怎样利用教学过程评价表诊断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评价表是从教学目标出发,依据对教学/学习内容和步骤的具体要求,按照不同教学环节而建立的分项评价表,可以用于白评、互评,用于评价教师或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和比较各个分项的得分和评语,查看哪些环节和内容存在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支持。这种评价工具体现和实现了以评价促发展的理念。 下面是一个教学过程评价表的例子。

表2—7 清凉小学“绿色课堂”教学过程评价表

班级 评价项目 中去 学生的学习 2.勇于发现和探究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发展 3.富于想象,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4.乐于合作,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 5.善于倾听,自觉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 教师的指导 1.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投入与参与 教学活动,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25 50 学科 课程 执教者 日期 分值 得分 评价要点 1.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 2.关注学生“喜欢学、乐于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环境的构建 3.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 4.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 5.教师热情与宽容,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1.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了知识,能力得到培养,思维得到发展 学习效果 2.在实践和感悟中学习水平得到提升 3.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和维持,学生人格得到进一步完善 教学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的特色(如灵活的教学个性与特色 机制、教师的感召力、练习设计、教学方法和手10 段的运用艺术等) 综合评价 综合等级: 评价人: 说明: 1.“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每个要素l0分;“教师的指导与参与”及“学习效果”每个要素5分。 2.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3.“综合评价”一栏可记录评课者对本课教师绿色教学行为感受最深的一点.

15 大纲要求:从教学过程评价表中分析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0.什么是教学反思?包括哪些内容?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作为思考对象,通过观察、回顾、诊断等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教学方法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思考教学活动中的成绩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对策,以便进一步调整教学。教学反思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

(1)对学习资源利用进行反思。不仅反思学习资源是否物尽其用,还应看通过学习资源的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提高、学习效果是否促进、知识的保持是否长久、新知识的掌握速度是否加快,等等,以此判断学习资源的利用效度。

(2)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主要思考“如何教”的问题,反思和评价教学过程是否优化、教学行为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恰当等。

(3)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对教学效果和效率进行反思,不断发现不足,及时查找原因,完善教学过程。 大纲要求:初步形成教学反思意识

11.为什么具备教学反思意识对于教师而言非常重要? (1)具备教学反思意识有利于教师工作绩效的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能够积累大量的教学经验,如果将这种经验的反思用于自己教学的改进,那么教师就获得了可以促进自己不断成长的源泉,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 (2)具备教学反思意识有利于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促动力。反思性行为有助于教师在教学理论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研究技能等方面的提高,帮助教师逐步成长为熟练的、研究型的教师。 (3)具备教学反思意识有利于教师培训理性化。

在传统的教师培训中,通常将知识的讲授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教师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较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采用理论的情境限制性,理性地对待培训内容。因此,反思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沟通教师所倡导的理论与所采用的理论的桥梁。

大纲要求:初步形成教学反思意识

12.有哪些开展教学反思的方法?

有许多开展教学反思的方法,NTET要求教师了解的主要有三种:撰写教学日志,观看教学录像和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1)撰写教学日志。

写日志进行反思是灵活多样的,日志可以包括:教学过程中的经历,教学活动的反思,对教学矛盾冲突及处理策略成功与失误的总结,深度的感触、隐喻和期望等。反思日志有以下组成部分:对教学事件的叙述,对教学生活的感受,从实践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等。教师还可以对日志中提到的专题性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真正促进自身的成长。 (2)观看教学录像。

在观看录像前,教师作自我分析和评价;教师和听课人员一起观看录像,之后教师重新进行自我分析,分析要详细;听课人员评课,并填写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教师对量表进行统计,考查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修改教案,以备重复实践;最后以简要的文字写教后感,评价自己的优劣得失,并写出改进计划。

教师可以利用录像分析软件来帮助自己对教学录像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3)教师问的交流讨论。

与同事就教学中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问题)进行交流,并从各自教学的角度彼此提供有效的改善建议;邀请同事去听课,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程录像,并就反思教师教学中的得失进行交流;将同事们的教学交流意见作认真地研究和分析,并写出书面的个人看法;带着自己实际教学的改良建议再次组织教学。 大纲要求:了解可用于教学反思的方法

13.如何利用评价数据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

教学评价的数据来源于多个方面,包括对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资源等的评价和反思,如学生成绩分析结果、电子学档的评价结果、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教学过程评价表、对教学资源的评价等,以及来自学生、同事等对自己的评价。这些都是反思和改进教学的依据。

教师一方面应掌握对各种评价数据的分析方法,理解评价结果反映出的情况,如存在的问题、表现出的进步等;另一方面则要具备教学反思的意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发现的问题思考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策略,如发现学生的成绩下降,或者通过练习题发现学生对某些知识掌握得不正确,教师需要反思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是否存在问题,应该怎样调整和改进教学。

在NTET中,将考查教师以上这两方面的能力,例如要求教师根据试题所提供的已知数据分析结果,提出自己对于教学情况的思考和改进意见。 大纲要求:通过评价数据反思自己的教学

14.NTEI如何考查教师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

NTET将考查教师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考查在给定的教学环境和情境下,对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教学媒体、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对学习资源利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及教学效果和效率的评价和反思,还包括根据具体情境要求收集和分析学生评价数据等。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始终伴随教学过程的进行。因此,NTET对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考查,采用在给定教学情境和方案中进行考核的方式,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任务导向”活动,题型以选择题、操作题、情境题为主。

在上机考试时,务必请认真阅读试题中的情境描述及教学活动内容安排,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并答题。

附录 教学课例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本部分内容中所出现的各种题型,特将与多数例题相关的教学课例呈现如下,供读者参考。 [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 教师内有多媒体演示台,包括DVD播放器、一台计算机(只有一台计算机,并已连入Internet,可供教师使用)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重点、难点,为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回答下表所提出的问题

课题名称 科目 数学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辨别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能修改不公平的游戏规则。 ·根据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原理设计简单的游戏。 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产生与他人合作的愿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资源 辅助教师讲课的PowerPoint演示型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l取球游戏 师:同学们,令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取球游戏”。 说明:口袋里有白、黄两种颜色的球共8个,两种不同颜色的球个数不等;要求学生想办法知道哪种球多。 教学时间 1课时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年级 小学三年级 (一)第一次取球 游戏方法:每次取出球后,记录颜色,然后放回口袋中,混合均匀。 (单选题)在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的教学中,教师希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你认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最为恰当?( )。 A.学生观看电脑上的演示软件,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B.由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取球的结果 教学活动2体 C.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尝试取球,并记录每种颜色球的验游戏规则的出现次数 公平性 D.让学生分成黄、白两组进行取球,取到自己组颜色的球多就赢 师:你觉得这样的游戏公平吗? 师把球倒出来,给学生看(6个黄球和2个白球) 师:如果再取下去,结果会怎样呢?为什么? 师:看看这些球,获胜的机会一样吗? (二)改进游戏规则 师:怎样调整规则就能够使游戏公平? (1)小组讨论:怎样改变口袋里白、黄球的个数,使得游戏变得公平呢? (2)观察:改变后的情况,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个数放的同样多,游戏才是公平的呢?(板书:赢的机会均等) (3)这样的方案公平了吗?用什么方法能验证? (三)第二次取球 游戏规则:口袋里有4个黄球和4个白球,小组成员每人轮流取球,共取20次,每次任意取一个,取后放回。取到白球的次数多为女生赢,取到黄球的次数多为男生赢。比一比看谁能赢。(各小组组长将数据收集好后输入电脑。教师将各小组数据汇总,形成条形统计表) 组别 黄球次数 白球次数 总次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师:观察数据,每一组谁赢了? 师:从合计的结果看,谁赢了? 师:白球黄球一样多,可能性怎样? 师:如果继续往下取,男生(或女生)还一样能赢吗?为什么? 师:从这个游戏中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多选题)你认为这部分教学中采用的互动方式是( ). A.师生互动 B.小组讨论 C.人机互动 D.生生互动 E.全体讨论 F.同步讨论 G.一对一的讨论 H.异步讨论 (多选题)对于此处教学中所运用的图表,在呈现方式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 A.教师利用文本工具,事先画好空白表格,一边与学生互动,一边输入各项信息 B.教师将得到的各组汇总数据输入到表格中,并整理计算后,呈现给学生进行讨论 C.教师将讨论得到的结论呈现出来,列在图表旁 D.教师将重要的数据加粗或用其他颜色表示,以示强调 E.图表中“总次数”一项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可以去掉 教学活动3拓展应用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公平处理? 2.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用自己手里现成的材料设计一个游戏,要求:游戏规则必须是公平的。

(1)小组讨论:怎样改变口袋里白、黄球的个数,使得游戏变得公平呢? (2)观察:改变后的情况,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个数放的同样多,游戏才是公平的呢?(板书:赢的机会均等) (3)这样的方案公平了吗?用什么方法能验证? (三)第二次取球 游戏规则:口袋里有4个黄球和4个白球,小组成员每人轮流取球,共取20次,每次任意取一个,取后放回。取到白球的次数多为女生赢,取到黄球的次数多为男生赢。比一比看谁能赢。(各小组组长将数据收集好后输入电脑。教师将各小组数据汇总,形成条形统计表) 组别 黄球次数 白球次数 总次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师:观察数据,每一组谁赢了? 师:从合计的结果看,谁赢了? 师:白球黄球一样多,可能性怎样? 师:如果继续往下取,男生(或女生)还一样能赢吗?为什么? 师:从这个游戏中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多选题)你认为这部分教学中采用的互动方式是( ). A.师生互动 B.小组讨论 C.人机互动 D.生生互动 E.全体讨论 F.同步讨论 G.一对一的讨论 H.异步讨论 (多选题)对于此处教学中所运用的图表,在呈现方式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 A.教师利用文本工具,事先画好空白表格,一边与学生互动,一边输入各项信息 B.教师将得到的各组汇总数据输入到表格中,并整理计算后,呈现给学生进行讨论 C.教师将讨论得到的结论呈现出来,列在图表旁 D.教师将重要的数据加粗或用其他颜色表示,以示强调 E.图表中“总次数”一项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可以去掉 教学活动3拓展应用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公平处理? 2.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用自己手里现成的材料设计一个游戏,要求:游戏规则必须是公平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16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