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中试卷1014-03
更新时间:2023-11-24 09: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人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中试卷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 下列那些情况不属于发展(ABCD)
A.智力提升 B.身高增长 C.习得不良行为 D.掌握第二语言
2.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的智力理论,(C)随着个体的发展持续逐渐稳定地增长,直
到60岁以后才开始下降;(A)则在成年初期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 A.流体智力 B.智商 C.晶体智力 D.情绪智力 3.下列不属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要素的是(BD)
A.物理环境 B.世界环境 C.成熟 D.平衡E、社会环境
4.青少年在以下哪个阶段不仅要考虑清楚“我是怎样的人”,还要考虑“我将成为怎样的
人”,(B)
A.勤奋对自卑 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亲密对孤独 D.繁殖对停滞
5.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权威人物的单方面要求,是大家共同约定的,只要大家同意,
规则也可以修改,这意味着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开始进入(C)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6.皮亚杰认为,守恒是(C)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7.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包括( ABD )
A.练习律 B.准备律 C.接近律 D.效果律 8.一般说来,态度包括以下几个成分:(ACD)
A.认知成分 B.道德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 9.社会学习理论将学习分为(AC)
A.亲历学习 B.自主学习 C.观察学习 D.合作学习 10. 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处于以下哪个阶段?(B)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8分)
1. 研究道德发展的常用方法有 两难事故法、对偶故事法。
2. 马西亚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包括: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混乱、同一性延缓和同一性获得和同一性获得四个部分。
3.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来源有:亲身获得的成就、替代经验或模仿 、言语劝说和生理状态。 4.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自我(心理)、行为和、环境互动的结果。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认知的起源是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其次,认知的结构有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最后,影响认知的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自我调节的平衡过程。 2.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答:1.逻辑数学智力:包括运算和推理等科学或者数学的一般能力,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辨别逻辑或者数字模式的特殊能力、处理较长推理的能力。2.语言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下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声音、韵律、单词的意义和语言不同功用的敏感能力。3.音乐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谱写歌曲和器乐演奏的能力,包括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欣赏。 4.空间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准确感受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包括感受、辨别、记忆、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控制自己身体运动和技术性地处理目标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
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6.人际关系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气质、意图和需求的能力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7.内省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8.自然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 3. 增强自我效能感的常用策略有哪些? 答(1)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机会 (2)为学生树立合适的学习榜样 (3)言语说服
(4)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适当的归因反馈 4. 友谊对青少年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友谊对青少年的发展影响如下: (1)朋友提供更多关于他人和世界的信息;
(2)朋友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帮助同伴应对紧张和压力; (3)朋友帮助青少年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 (4)朋友促进青少年学习与他人交流; (5)朋友促进智力的增长; (6)朋友促进人际交往技能 5. 简述关怀道德发展的阶段。
1.前习俗水平(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 这以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 (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习俗水平(小学中年级以上)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一下两个阶段: (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
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平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3.后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计32分)
1. 结合所学的心理学原理,具体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一、加强认识方法的教学。重知识讲述,轻方法传授,是我们现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教学要有助于学生发展,就要加强方法论的教学。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还应结合自己的教学把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程序、思考问题的策略也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通过教学获得知识,也获得认识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学习。布鲁纳提出要“教会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的观点是非常富有想象力的,其实质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研究、学会思考。 第二、正确鼓励学生,不滥用惩罚教学。惩罚是通过给学生带来令人苦恼的内心体验,从而约束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刺激方式,这与奖励通过给人带来愉快、兴奋的感受,从而激励学生的行为是很不相同的。如果惩罚使用不当,它就可能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因此,运用惩罚要更加讲究教育的艺术,对学习上的中差生适用惩罚要特别注意防止过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用惩罚学生做作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例如,有的教师用惩罚学生写5篇作文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语文,用惩罚学生抄10遍英语单词的办法来促进学生学英语,以错1道数学题就罚学生做20道题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中的错误,等等,这些作法是十分有害的。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厌烦感、单调感、自卑感,使学生饱尝学习的痛苦,从而损害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这种惩罚方式也使学生“学会”了厌学,“学会”了对知识的冷落和麻木。教学中由于惩罚不当给学生心理与个性发展带来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 根据操作行为主义的四种强化模式,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举例说明如何有效地塑造学生的行为。
答: 一、正强化,所谓正强化就是给予一个好刺激。如学生上课积极发言,老师给他一个微笑,表扬他,起到了好的刺激作用。第一次布置作业让做的最好的学生出任课代表。学生考试成绩好,给家长报喜,在家长面前多夸夸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认可。这些好的反应可以使学生保持前面这些优秀的行为,给予一个好刺激。
二、负强化,负强化与正强化正相反,是指去掉一个坏刺激。这种坏刺激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 学生考试成绩好,可以少做家庭作业;学生为班级挣得荣誉,可以少做一次清洁。这样,学生为了少做作业或少做清洁,就必须先努力完成老师所希望看到的结果,表现出老师希望的行为。
三、正惩罚,是指施加一个坏刺激。就是当不适应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往往是给对方一种使之感到不快的刺激,如严厉的批评、罚款等。如要想使一个经常说谎的孩子慢慢来改正他的这一行为,就要在其说谎时给予严厉的惩罚。使他对说谎这一行为望而生畏,渐渐降低说谎行为的频率,直到消失。另外对于随地吐痰的人,立即罚款也是正惩罚的一个生动例子。但是这种惩罚必须注意,惩罚的是什么,意义要明确,时间要适当,强度要合适,要记得过犹不及的道理。
四、负惩罚,是指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正惩罚更为常用。所谓去掉一个好刺激,就是指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其原有的奖励。如班上的学生经常会要求晚自习看电影,经常不完成作业。怎么来改正呢?就是告诉他:只有在完成作业后才允许看电影,否则就不允许他看。这样他就会为看电影,而自觉的来完成作业。
正在阅读:
《软件工程与UML》期末试题及答案11-08
英语听课记录(完整版)10-03
2015年同等学力英语写作指南(3)12-29
医院感染监测记录本04-11
掰手腕作文600字06-12
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05-22
脊椎动物学章节练习题(学生复习用)01-05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教育心理学
- 期中
- 试卷
- 发展
- 1014
- 03
- 《走进法律》说课稿
- 金钱追求和道德追求可以统一
- 资产评估第二章习题
- 2018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策划书
- 2015年数模国赛论文B题 - 2
- 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几何专题(平面几何解析几何)
- TWI课程职责知识之职责知识手册
- 淄博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文件
- 探析《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课中路面轮胎痕迹的实训与应用(篇二)
- 玉米秸秆青贮中NDF与ADF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71)
- (0807)《园艺作物无公害生产》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 15年高考真题 - 理科数学(上海卷)
- 软件工程仓库管理系统软件测试
-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文翻译
- (南师大期末考试整理)现代自然地理学 - 图文
- 申报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汇报材料
- 希望杯五年级培资料
- 关于成立共青团湖南省委驻湖北省工作委员会的请示
- VC++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