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桂线隧道初步设计设计细则

更新时间:2024-07-09 21: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建铁路云桂线

隧道专业初步设计

设计细则

中铁二院土建一院隧道

2009年6月

1

一、一般规定 ........................................................ 3 二、洞口段设计 ...................................................... 4 三、衬砌设计 ........................................................ 7 四、支护参数与工法(针对一般工点,特殊工点由会审时确定) ............ 9 五、施工方法 ....................................................... 10 六、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 11 七、防、排水 ....................................................... 12 八、辅助坑道设计 ................................................... 13 九、建筑材料 ....................................................... 14 十、洞室 ........................................................... 16 十一、施工进度 ..................................................... 17 十二、运营通风 ..................................................... 17 十三、弃碴与环保 ................................................... 17 十四、风险评估 ..................................................... 18 十五、出图规定 ..................................................... 18 十六、其他规定 ..................................................... 19 十七、附件 ......................................................... 20

2

新建铁路云桂线 隧道初步设计设计细则

一、一般规定

1、本细则为设计原则的补充或细化;细则未明确的地方,由会审确定。 2、技术标准 正线:

(1)南宁(不含)至百色段为客货分线,仅运行客运,设计速度为250km/h,双线,不开行双层集装箱(但衬砌内净空自动满足双箱条件);

(2)百色至石林(不含)段为客货共线,设计速度为250km/h,双线,开行双层集装箱;

(3)石林至昆明(不含)段为客货分线,仅运行客运,设计速度为250km/h,双线,不开行双层集装箱(但衬砌内净空自动满足双箱条件);

两端枢纽及其相关联络线

(1)南宁枢纽设计速度为120km/h,单线,开行双层集装箱;

(2)百色站客车疏解线设计速度为120km/h,单线,局部存在合修而形成双线(具体根据线路开放的平面),不开行双层集装箱;

(3)百色站货车疏解线设计速度为120km/h,单线,局部存在合修而形成双线(具体根据线路开放的平面),开行双层集装箱;

(4)石林站货车疏解线(无隧道)设计速度为120km/h,单线,开行双层集装箱; (5)昆明枢纽云桂引入相关工程暂时未定。 3、轨道类型 正线:

(1)隧道长度≥6000m,采用板式无砟道床,轨道结构高度655mm; (2)隧道长度<6000m,采用碎石有砟道床,轨道结构高度766mm; (3)长段铺设无砟轨道的段落内各隧道均采用板式整体道床。

3

(4)在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之间需要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25m,其中有砟过渡段长25m,结构高度为781mm,无砟段结构高度为655m。

(5)过渡段在洞口的布置:

a、若洞口不在缓和曲线上且洞口段无道岔,过渡段起点为洞口里程(过渡段位于隧道内)。

b、若洞口位于缓和曲线以及洞口段落内布置有道岔时,过渡段位置应提请轨道专业注意,由其确定过渡段位置。

c、成段铺设无碴轨道段落的隧道不设置过渡段,具体段落参照轨道专业互提资料。 (6)钢轨类型:60kg/m钢轨。 两端枢纽及其相关联络线:

道床形式均采用碎石有砟道床,轨道结构高度766mm。

4、线路开放的纵断面标高均为内轨顶面标高;对于双线隧道均以左线拉通,路肩设计高度参见路基填挖表。

5、线间距:按线路开放的线间距表办理,表中直线段缺省线间距值均为4.6m。 6、竖曲线设置

时速250km线路相邻坡段代数差大于1‰时应以竖曲线连接,竖曲线半径按25000m设计;

时速120公里及以下线路相邻坡段代数差大于3‰时应以竖曲线连接,竖曲线半径按10000m设计。

竖曲线计算按《隧道设计手册》办理。 二、洞口段设计

(一)洞口位置

1、洞口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并结合洞外相关工程及施工条件、运营要求等,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确定;一般情况下,应充分贯彻“早进晚出、保护环境”的原则,尽量降低边、仰坡的刷方高度。

4

无特殊情况下,洞口处中心挖深不超过15m,边仰坡高度不超过15m。挡墙高度不超过10m。

2、本线局部隧道洞口地面纵坡陡峭,沟谷切割强烈,为桥隧相连地段,尽量避免桥台伸入洞内;若桥台靠近洞门或必须伸入洞内时,洞门位置应结合桥台设置情况及桥梁施工作业要求确定。尽量简化结构形式,避免工程相互干扰。桥隧相连的隧道应示意出暗坡稳定线,隧道基础应置于稳定线以下,若结构不允许,应由路基专业设计加固措施。

3、洞口分界里程:端墙式、柱式洞门分界里程距洞口里程一般取5m,距桥台较近或有其他特殊情况另行确定;设挡墙的洞门分界里程距洞口里程一般取10m;翼墙式洞门分界里程取翼墙终点外1m并取整。斜切式洞门的洞口里程即为分界里程。若洞口里程距桥台里程小于30m,原则上洞口至桥台台尾里程由隧道专业完成,若存在技术难度,会审时提出由设计负责人与路基专业协商解决。

(二)洞门型式的选择

1、线路中线与等高线基本正交时,优先考虑采用帽檐式斜切洞门。

2、线路中线与等高线斜交时,若地形横坡较陡,则考虑采用偏压式明洞门;若地形横坡较缓,亦可考虑采用帽檐式斜切洞门。

3、若隧道洞顶有沟渠跨越线路时,应结合沟渠位置及高度来确定洞口位置,必要时洞口位置可适当外延。

(三)过渡措施

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道床基础应有刚性过渡措施,过渡措施可参考以下几种情况执行:

1、路基道床为W2风化层且岩性为灰岩时,则不需设置过渡措施;

2、其余情况下,道床基础应采用C25砼(耐腐蚀砼)换填,换填厚度为2m。 (四)洞口防护及其它规定

1、洞口地段需要进行地表注浆加固的,需要在设计文件中明确加固后围岩应达到的力学指标并取样检验,达到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5

2、洞口路基开挖宽度: 120km/h及以下:3.5m; 250km/h:4.8m;

3、洞口分界断面应与路基断面设计一致。

4、高边坡洞口应对洞门及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检算,需要检算的工点应由会审确定。 5、洞门结构各部建筑材料: 工程部位 端 墙 顶 帽 挡墙、侧沟 天 沟 护 坡 C25混凝土(抗震或国防要求的应采用C30钢筋砼) C25混凝土 C25混凝土 M10浆砌片石 M10浆砌片石、锚网喷混凝土、骨架护坡等 材料种类 注:回填土石表面采用M10浆砌片石铺砌;检查梯台阶及基础用M10浆砌片石或C15混凝土块。

6、一般情况下,洞口边仰坡防护:

A、边坡岩性为易风化岩层,且为W3时,采用喷锚网防护,支护参数为:喷砼厚8cm,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灰岩中边坡可采用φ6钢筋),网格间距25cm*25cm,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锚杆长3.0m,间距1.0m*1.0m。

B、边坡岩性不易风化层,切破率不陡于1:1时,采用骨架护坡支护,具体参数及数量见参考图。

C、边坡较高,且破率缓于1:0.75时,可采用锚杆框架梁防护,具体参数及数量见参考图。

D、边坡为灰岩W2、W3时,采用M10浆砌片石嵌补。

E、洞口边坡存在边、仰坡顺层,可在洞口设置预加固桩,预加固桩的设置由会审时确定。

7、临时边坡采用喷锚网防护,防护措施可按以下几种情况考虑:

6

A、位于W2层中的临时边坡(按照地质提供的临时坡率)采用喷锚网防护,支护参数如下:喷砼厚8cm,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灰岩中边坡可采用φ6钢筋),网格间距25cm*25cm,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锚杆长2.5m,间距1.5m*1.5m。

B、临时边坡(按照地质提供的临时边坡坡率)位于W3中时,采用喷锚网防护,支护参数如下:喷砼厚10cm,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网格间距25cm*25cm,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锚杆长3.0m,间距1.2m*1.2m。

C、临时边坡(按照地质提供的临时边坡坡率)一半在W4中,一半在W3中时,喷锚网支护参数如下:喷砼厚10cm,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网格间距25cm*25cm,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锚杆长3.5m,间距1.2m*1.0m。

D、临时边坡(按照地质提供的临时边坡坡率)在W4中时,喷锚网支护参数如下:喷砼厚12cm,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网格间距20cm*20cm,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锚杆长4.5m,间距1.0m*1.0m。 三、衬砌设计

1、全线隧道明洞段采用相应的明洞衬砌,暗洞段均采用复合式衬砌:

设计速度250km/h、双线隧道衬砌按“通隧(2008)0201图(线间距D=460cm)”及“云桂初隧参03 ~06图办理(线间距大于460cm);

设计速度120km/h及其以下,单线隧道衬砌按“云桂初隧参10(开行双层集装箱)”及“云桂初隧参12(不开行双层集装箱)”图办理;

设计速度120km/h及其以下,双线隧道衬砌分别按“云桂初隧参11(开行双层集装箱)”及“云桂初隧参13(不开行双层集装箱)”图办理;

2、下锚衬砌设置

时速250km/h隧道内,下锚区段衬砌及隔离开关段衬砌按接触网专业要求进行加高或加宽,下锚区段布置按接触网专业的相关规定办理。

时速120km/h及以下段落隧道内,一般锚段及下锚段衬砌可参照“贰隧参(04)DMFP图”办理。

3、衬砌类型的选定

7

(1)单线隧道

IV级浅埋:埋深小于20m, V级浅埋:埋深小于20m,

浅埋埋深指拱顶全部覆盖层厚度(包括土层及W4全风化层)

偏压段的确定,当地面横坡为1:1.5时,t≤16m时,采用偏压衬衬砌; 当地面横坡为1:1.25时,t≤18m时,采用偏压衬砌; (t值应扣除土层及W4风化层厚度)。 (2)双线隧道

IV级浅埋:埋深小于25m; V级浅埋:埋深小于35m。

浅埋埋深指拱顶全部覆盖层厚度(包括土层及W4全风化层)

偏压段的确定,当地面横坡为1:1.5时,t≤25m时,采用偏压衬衬砌; 当地面横坡为1:1.25时,t≤28m时,采用偏压衬砌; (t值应扣除土层及W4风化层厚度)。 4、隧道加宽及偏移

正线双线隧道衬砌应根据线路开放的线间距采取相应的加宽。正线始终保持左线线路中线距衬砌沟槽边为2.2m,距隧道中线为2.3m+半个衬砌加宽值(例如采用加宽20cm衬砌时为2.4m),右线线路中线距隧道中线距离精确到毫米,不同线间距值的变换里程应为整数米。

枢纽及疏解线双线隧道加宽时应将多余的部分留到曲线内侧,单线隧道则根据参考图上不同的半径选取相应的全加宽及半加宽。单线隧道加宽按120km/h单线隧道加宽表办理。

5、围岩具膨胀性地段隧道,根据其膨胀特性和膨胀率对衬砌结构予以加强,强膨胀地段预留一定的补强空间。

6、特殊地段衬砌会审确定。

8

四、支护参数与工法(针对一般工点,特殊工点由会审时确定)

(一)支护参数

1、系统支护案参考图办理。

2、洞口均设置超前大管棚注浆加强支护,大管棚采用φ108钢花管,管棚长度原则上按30m设置,若存在异议由会审确定。

3、洞口大管棚与超前锚管或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为5m(若大管棚长30m,则从25m后开始设置超前小导管)。

(二)钢架及超前支护 1、设计速度250km/h,双线段 (1)III级围岩

当隧道穿越地层岩性倾角接近或接近水平时,可在III级围岩段设置拱部格栅加强支护,并调整系统锚杆的布置,需要设置拱部格栅钢架的工点由会审时确定。

(2)IV级围岩

一般情况下,IV级围岩段设置格栅钢架及φ4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锚管长4.5m,特殊情况加强支护由会审确定:

A、IV级围岩一般深埋段:设置拱墙格栅钢架及φ4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钢架间距1.0m,锚管纵向间距3.0m,环向间距0.5m,每环31根,注浆量按每延米0.2m3。

B、IV级围岩一般浅埋段:设置拱墙格栅钢架及φ4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钢架间距1.0m,锚管纵向间距3.0m,环向间距0.5m,每环31根,注浆量按每延米0.2m3。

C、IV级围岩偏压段,设置全环格栅钢架(或拱墙工字钢架)及φ42超前锚管加强支护,钢架间距0.8m,锚管纵向间距3.2m,环向间距0.5m,每环31根,注浆量按每延米0.2m3。

(3)V级围岩

V级围岩段设置格栅钢架或工字钢架及超前φ42小导管加强支护,锚管长4.5m特殊情况加强支护由会审确定:

9

A、V级围岩一般地段采用全环工字钢架及超前φ42小导管加强支护,钢架间距0.8m,小导管纵向间距3.2m,环向间距0.4m,每环38根,注浆量按每延米1.5m3计列。

B、V级围岩浅埋段或硬质岩或较硬岩强风化层(W3)地段、洞身断层破碎带设置全环工字钢架及超前φ42小导管加强支护,钢架间距0.8m,小导管纵向间距3.2m,环向间距0.4m,每环38根,注浆量按每延米1.5m3计列。

C、V级围岩偏压、顺层段或覆盖层或全风化层(W4)地段、软质岩(泥岩、炭质页岩)设置全环工字钢架及超前φ42小导管加强支护,钢架间距0.6m,小导管纵向间距3.0m,环向间距0.4m,每环38根,注浆量按每延米1.5m3计列。

2、设计速度120km/h及其以下,双线段

(1)IV级围岩段设置拱墙格栅钢架及超前锚管加强支护,钢架间距0.8m,超前锚管纵向间距2.4m,环向间距0.5m,每环30根,注浆量按每延米0.2 m3计列。

(2)V级围岩段设置全环工字钢架及超前φ42小导管加强支护,钢架间距0.8m或0.6m(会审时确定),超前小导管纵向间距2.4m一环,环向间距0.4m,每环30根,注浆量按每延米1.5m3计列。

3、设计速度120km及以下,单线段

V级围岩段设置拱墙(全环)格栅钢架及超前φ42小导管,钢架间距1.0m或0.8m(会审确定),超前小导管纵向间距2.0(2.4)m,环向间距0.4m,每环20根,注浆量按每延米1.0 m3计列。 五、施工方法

本次设计所采用的辅助施工措施及施工方法详见“云桂初隧参08”中相关设计图。 1、本段隧道采用斜切洞门段和明洞段施工均采用明挖法,隧道洞身穿过覆盖层较薄(一般小于5m)的地表冲沟沟底时,一般拱部可采用明挖法施工,必要时可根据会审意见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2、本线隧道洞身暗挖段施工方法一般情况下按如下办理:

10

双线

(1)II、III级围岩:台阶法或全断面法; (2)IV级围岩

IV级硬质岩(如通过灰岩、白云岩及砂岩为主的地层)采用台阶法;IV级软质岩(如通过页岩、炭质页岩、泥灰岩为主的地层)及通过断层破碎带地段采用台阶法加临时横撑。 (3)V级围岩

处于覆盖层或全风化层(W4)中的浅埋地段段可采用CRD法(其中双侧壁导坑法一般用于地下水较高地段或下穿既有构筑物地段);

通过断层破碎带地段或土质深埋地段一般采用弧形导坑法;

V级硬质岩(如通过灰岩、白云岩及砂岩为主的地层)地段一般采用台阶法加临时横撑;

V级软质岩(如通过页岩、炭质页岩、泥灰岩为主的地层)地段一般采用拱脚扩大台阶法。

单线

(1)II、III级围岩:全断面法; (2)IV、V级围岩:台阶法。

3、各工法的转换长度不得小于100m,否则,转换工序难度较大。 六、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1、非可溶岩隧道

1)煤层瓦斯隧道采用的探测手段为:地质调查法、超前钻孔法及物探法(地质雷达及TSP202(或203))。当存在煤层采空区时,应增加红外探水,超前钻孔每断面设置3孔,每孔长30m,搭接长度为5m,每25m一循环。地质雷达及TSP203要求影响段均设置,按米计量。

2)长度≤1000m的一般隧道采用的探测手段为:地质调查法;断层破碎带及岩层

11

接触带局部采用超前钻孔法,断层破碎带前后50m,接触带前后10m设置超前钻孔,超前钻孔每断面设置3孔,每孔长30m,搭接长度为5m,每25m一循环。

3)长度为1000m~3000m的隧道采用的探测手段为:地质调查法及物探法(TSP202(或203));断层破碎带及岩层接触带局部采用超前钻孔法。全隧采用TSP203超前探测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全隧计列工程量,断层破碎带前后50m,接触带前后10m设置超前钻孔,超前钻孔每断面设置3孔,每孔长30m,搭接长度为5m,每25m一循环。

4)长度≥3000m的隧道采用的探测手段为:地质调查法、超前钻孔法及物探法(TSP202(或203)),超前钻孔全隧拉通设置1孔,断层破碎带及岩层接触带设置3孔。每孔长30m,搭接长度为5m,每25m一循环。

2、可溶岩隧道

1)长度<500m的隧道采用的探测手段为:地质调查法;断层破碎带及岩层接触带局部采用超前钻孔法。超前钻孔每断面设置3孔,每孔长30m,搭接长度为5m,每25m一循环。

2)长度≥500m的隧道采用的探测手段为:地质调查法、超前钻孔法及物探法(TSP202(或203)),超前钻孔全隧拉通设置3孔,断层破碎带及岩层接触带设置5孔。超前钻孔每断面设置3孔,每孔长30m,搭接长度为5m,每25m一循环。

3、平行导坑、横洞及斜井等辅助导坑的超前探测参照正洞设置,超前探测孔数量根据不同的辅助坑道断面适当减少,具体会审时确定。 七、防、排水

1、正线500m以下且地下水不发育的隧道(非灰岩地区)原则上不设中心水沟;其余隧道均设置双侧水沟加中心沟。

2、全线隧道衬砌拱墙设置防水板加无纺布,防水板及无纺布延米数量计算,不考虑任何搭接及损耗。

3、拱墙环向施工缝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仰拱环向施工缝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纵向施工缝设置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膨胀止水胶;环向施工缝按10m一环计列数量,纵向施工缝数量按2道计列。中埋式止水带按衬砌厚度的中

12

心线长度计算。

4、全隧二次衬砌背后设φ50环向透水管盲沟,每10m一环;两侧边墙脚设φ100纵向透水盲沟,每隔5~10m设边墙泄水孔将地下水引入洞内侧沟,其中环向透水盲管直接弯入侧沟,纵盲管、横向进水管采用二通连接牢固。

5、地形平坦,无明显地表径流的隧道洞口,应该在1:2000及1:500的平面图上标注洞口排水系统,同时要求附排水沟断面图。

6、存在车站及喇叭口隧道时,要求设计喇叭口段水沟及电缆槽布置图。 八、辅助坑道设计

(一)总 则

1、辅助坑道洞口、井口高程应高出洪水频率1/100水位至少0.5m。 2、两种围岩变化地段,按地质划分的围岩级别为准,围岩较差的地段不再向围岩较好地段延伸。

3、辅助坑道的洞口均设置洞门及排水系统。 (二)横洞

1、若横洞无需穿越正洞,横洞坑底和线路中线相交处的高程与该处路基面高程一致,若横洞需下穿正洞,则其坑底高程需详细进行检算,以满足结构高度要求;纵坡应设计成向洞外不小于3‰的下坡,以利于施工排水及出碴运输。

2、横洞一般情况下采用无轨运输单车道断面,一般每250m设置25m长错车道一处;若横洞同时承担2个正洞工作面施工,且横洞长度小于700m时,可考虑采用双车道断面,具体由会审确定。

3、横洞位置原则上按定测期间选定的位置办理,若选择的位置不尽合理,设计者在综合研究时提出,会审确定横洞位置及其相关参数。

(三)平行导坑

1、平行导坑设于线路左或右侧30m处,作为施工期间超前地质探测,施工通风、排水及运营期间排水和防灾救援通道等多功能坑道,平导原则上设置侧向为地下水来

13

源侧。

2、平行导坑采用有轨运输单或双车道断面时,每间隔500~600m设置错车道一处,错车道长度一般为50~60m。

3、平行导坑采用无轨单车道运输时,每间隔250m设置25m长错车道一处; 4、正洞与平行导坑之间设横通道。横通道通常设计为正向.但为了利用已成正洞的运输条件加快洞内运输及施工通风,可适当设置反向横通道。横通道的间距一般为300~480m,反向横通道可隔900~1440m设置一个。横通道应结合隧道大避车洞位置设置,并尽量避免通过断层、岩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地段。横通道与隧道中线的平面交角为45°。

(四)、斜井

1、斜井一般尽可能采用无轨运输,其中线与隧道中线的平面交角宜采用40°~90°,坡度一般不大于10%;斜井采用有轨运输时,平面交角一般采用40-45度,井身倾角不大于7°。

2、为防止洞外地表水流入井内,井口场地一般设计为向洞外呈3%的下坡。 3、当无轨运输斜井和横洞较长(大于400m)时,应设置错车道,错车道长25m。每250m设置一处。 九、建筑材料

1、根据《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铁建设【2007】88号)文及铁建设【2007】140号文关于发布《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等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衬砌结构(拱墙、仰拱)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最低为C30,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最低为C35,具体根据各工点的环境作用等级确定,沟槽身混凝土可采用C25。车站隧道等特殊地段根据需要可采用C35或C40钢筋混凝土。

2、仰拱填充采用C20砼。

3、地下水有侵蚀性时,复合衬砌初期支护之喷砼应具有耐腐蚀性。衬砌拱墙、仰拱(底板)、沟槽身均采用耐腐蚀混凝土,仰拱填充仍采用C20砼。不同侵蚀等级掺加

14

外加剂情况如下

(1)H1环境

喷砼普硅水泥用量400kg/m3;砼普硅水泥最小用量300kg/m3,最大水胶比0.50;耐腐蚀剂为水泥用量的6%;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P8。

衬砌结构采用混凝土等级同参考图 (2)H2:

喷砼普硅水泥用量400kg/m3

砼普硅水泥最小用量320kg/m3,最大水胶比0.45 耐腐剂为水泥用量的8% 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P8。

衬砌结构采用混凝土等级按140号文执行 (3)H3:

喷砼普硅水泥用量400kg/m3

砼普硅水泥最小用量340kg/m3,最大水胶比0.40 耐腐剂为水泥用量的10% 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P10。

衬砌结构采用混凝土等级按140号文执行 (4)H4 :

喷砼普硅水泥用量400kg/m3

砼普硅水泥最小用量360kg/m3,最大水胶比0.36 耐腐剂为水泥用量的10% 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P12。

衬砌结构采用混凝土等级按140号文执行 5、其他材料:

初期支护喷砼:C25砼;

15

锚杆:系统拱部φ25中空锚杆、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并设置垫板。超前支护:φ42、φ76、φ89等钢管;

防水板:采用EVA防水板,其厚度≥1.5mm,且断裂拉伸强度≥18Mpa,断裂延伸率≥650%,撕裂强度≥100KN/m;不透水性为0.3Mpa,24h不透水;低温弯折性为-35℃无裂缝;加热处理延伸量≤2mm,收缩量≤6mm,刺破强度300N。

无纺布重量≥350g/m(2),厚度大于3mm。

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宽度不小于250mm,其硬度(邵尔A)为65±5度,拉伸强度≥12MPa,拉断伸长率不小于450%,压缩永久变形(70℃*24h)≤30%,撕裂强度≥25KN/m,脆性温度≤-45℃。

外贴止水带:宽度≥300mm,其硬度(邵尔A)为65±5度,拉伸强度≥12MPa,拉断伸长率不小于450%,压缩永久变形(70℃*24h)≤30%,撕裂强度≥25KN/m,脆性温度≤-45℃。

遇水膨胀止水胶:固化前固含量≥80%,下垂度(50±2℃)≤3mm,表干时间≤24h;固化后延长率≥400%,抗拉强度≥0.3Mpa;最终体积膨胀率(室温,蒸馏水)>220%,浸水7d的膨胀率占最终膨胀率的百分比<60%,比重1.2~1.55g/cm(3)。

环向盲沟:φ50软式透水盲管;纵向盲管:φ100双壁打孔波纹管(外裹无纺布)。 变形缝选用的嵌缝材料:最大拉伸强度不应小于0.2MPa,最大伸长率应大于300%,且拉、压循环性能为80oC时拉伸—压缩率不小于±20%。 十、洞室

1、正线隧道(时速250km/h,双线)均不设置避车洞,仅设置专用洞室; 2、枢纽隧道(时速120km/h,单线及双线)及联络线隧道设置避车洞; 3、综合洞室单侧间距500m,交错布置,避车洞按单侧30m(双线)和60m(单线)设置;

4、一般隧道长度L>3000m的隧道均需在洞内设置变压器洞室,变压器洞室不利用综合洞室,应单独设计,变压器洞室位置由电力专业互提资料确认。

16

5、隧道长度L>10000m的隧道洞内需设置分区所及AT所,分区所、AT所大小尺寸等要求及位置由电力专业互提资料确认。

6、隧道内需按接触网专业要求设置下锚区段以及隔离开关时,按接触网专业互提资料为准,按之前所述选用办理。

7、接触网安装方式采用滑槽,

8、综合接地按《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8)9301]图办理。 十一、施工进度

1、5000m以上的隧道及会审确定需要作施工组织的隧道,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进度指标按设计原则办理。

3、目标工期根据施预专业提供的工期办理,在作综合研究时,设计者应向设计负责人索取该资料,以决定隧道的辅助导坑设置。

4、施工组织设计工期不包括整体道床施工及铺轨工期。 十二、运营通风

全线大于10km的隧道预留风机安装条件,根据运营期间隧道内的空气情况,决定是否设置风机。风机设置隧道会审完整后,将辅助导坑设置及辅助导坑的断面尺寸交设计负责人,通风计算由专人统一计算,然后反馈给设计者。 十三、弃碴与环保

1、本线隧道弃碴量一律按紧方计列。弃碴场面积要求按松方量选取。计算碴场容量时,弃碴松散系数按下表采用:

围岩级别 V IV III II 松方系数 1.15 1.2 1.25 1.3 2、全线弃碴挡护工程均按永久工程设计。沿江、沿河弃碴场按1/50洪水位考虑。 3、弃碴防护工程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设置,弃碴挡墙抗震或加强挡墙,可参照云桂初隧参17图办理,挡墙高度一般不大于8m;位于平缓且覆土较厚地带时,弃碴

17

堆积高度不宜超过8m且坡脚可采用大石码砌、干砌片石垛等措施。

4、大型弃碴场设置拦碴坝时,应进行检算,拦碴坝底部设置泄水涵洞或泄水孔。 5、弃碴场应设置排水系统,在弃碴场坡面上方设置地表截水沟,大型碴场弃碴场底部铺设φ100塑料盲沟,盲沟间距20m。

6、弃碴场均予绿化,并按亩计列绿化面积。

7、所有开展工作面的隧道洞口及辅助坑道洞口各设置污水处理池一处。长度小于500m的隧道按独头掘进施工,全隧设一处污水处理池,环保有严格要求者另行设计。 十四、风险评估

1、各隧道应纳入风险评估设计,按《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办理》。 2、设计说明中对隧道分段确定风险因素或风险事件,针对风险因素或风险事件说明设计中采取的工程措施。

3、全线大于8km的隧道要求作风险评估报告。 十五、出图规定

1、图纸顺序

一般隧道(长度小于5km)每座按7张图安排,图名分别为: 第一张:DKXX+XXX XX隧道平面图

第二张:DKXX+XXX XX隧道地质说明(大于3000m隧道可多页,均A3大小) 注意:地质说明签署栏设计、复核改为编制、复核;其他均删去。 第三张:DKXX+XXX XX隧道设计说明(可多页,均A3大小) 第四张:DKXX+XXX XX隧道工程数量表

第五张:DKXX+XXX XX隧道洞身纵断面设计图(本图含地质图例,及洞身衬砌采用图号表;双(三)线曲线隧道的曲线要素不一致者还应含曲线要素表,线间距不一致者应含线间距表)

注意:① 地质概况栏:根据不同的地质岩性分段说明;

② 施工方法栏:根据不同的围岩级别分段写;说明要求简练;

18

II、III级全断面开挖,IV、V级台阶法开挖(车站中壁或双侧壁法开挖),洞口大管棚超前支护等。

③衬砌表跟建筑材料表合并说明。

④若存在平导,横洞标注按里程为准,角度示意即可。

第六张:DKXX+XXX XX隧道进口设计图 第七张:DKXX+XXX XX隧道出口设计图

有其它特殊设计的图纸根据在洞内采用的区域由进口往出口方向编排,衬砌设计图按Ⅱ级~Ⅴ级、单线~多线的顺序编图号。

4、进口方向为“南宁”,出口方向为“昆明”。

5、设计单位名称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字高7mm,宽度比例0.75)

6、工程名称栏:“新建铁路云桂线初步设计”(字高5mm,宽度比例0.75) 7、图名栏:“DK××+××× ××隧道××”(字高6mm,宽度比例0.7) 8、签字区(即职责)及图号区:(字高4.5mm,宽度比例0.7) 注:图号编写为:云桂初隧—○

n1,○为隧道编号;n1为图件序号,n2为该隧n2道图纸总数。

9、设计说明:字高4.5mm,宽度比例0.75

10、制图标准按《铁路工程制制图形符号标准》(TB/T10059-98)、《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T10058-98)及二设科技发[1998]594号关于执行(TB/T10058-98)《铁路工程制图标准》的补充规定及《铁路隧道工程制图基本规定》(1.0版)办理,其余按丽香线初步设计模板办理。 十六、其他规定

各工点均按ISO9000质量要求进行会审、设计、复核、各级审查。设计者负责设计文件的组卷工作,设计文件完成最终审查修改后,设计者交付成品腊底、设计文件

19

电子文件和组卷资料。 十七、附件

1、云桂初隧参01~17图详细的目录表(普通衬砌加宽为0时采用部颁参考图)。 2、120km/h及其以下速度目标值隧道加宽及偏移表。 3、设计文件的大致格式(电子文档)。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0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