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桥畔九年制学校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3-09-21 21:38: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杨桥畔九年制学校发展规划

(2011年-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的 “三个面向” 和可持续发展为办学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和谐充分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培养现代、开放、人文、学习化的中小学生为特征,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生全面素质、提升学校内涵品质、凸现学校教育特色为办学重点,以科研、教改、创新为办学手段,扎实有效的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奋斗目标

以提供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与人的发展相适应的优质教育为目的,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理念超前,管理科学规范,课程体系灵活,教师队伍精良,学生发展主动,学习氛围浓厚,校园和谐,环境优美,人文气息厚重,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

(三)目标内涵

1、坚持依法办学、以德治校,确立先进、科学的办学理念,以质量立校,以发展文化的思路发展学校。

2、坚持人本与规范的融合,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生命价值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理念先进、严谨高雅、务实创新、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3、坚持自主与合作的统一,建立起民主和谐、不断创新的学生管理体系,促使学生自主发展,人文见长,从而形成我校鲜明的育人特色。

4、坚持人本理念,积极营造具有亲和力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发现管理、尊重管理和自主管理,逐步形成以“重视人的尊严,开发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为管理目标的文化型管理模式。

5、坚持科研促质量、学习促发展,积极构建终身学习框架,建立开放灵活的学习机制,形成多样化的组织学习方式,大力营造共同学习、信任理解的学习氛围,努

1

力创建学习型学校文化。

二、具体规划 (一)文化建设: 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人本、校本”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校内涵品质为重点,围绕学校总体规划,全面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着力提升学校文化的“内隐”素质,营造优良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人与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体目标:

以构建“学习型、特色化”,并具有精神感召力的杨桥畔学校文化为目标,继承积淀杨桥畔学校文化底蕴,发展提升杨桥畔学校办学特色,积极创建一个具有内涵丰富的环境文化、人文创新的制度文化、充满个性的活动文化、健康进取的精神文化的现代校园,真正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提高,促进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的提升。

实施办法:

1、重视以“学习、自主”为特征的学校文化设施的建设。优化校园学习环境,开放学校部分教学设施,浓厚学习型学校文化氛围;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条件。

2、开拓以“信任、创新”为特征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充分发挥网络等媒体的辐射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

3、加强以“合作、个性”为特征的杨桥畔学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以校团委为龙头,精心组织活动,有效加强引导,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4、注重以“和谐、严谨、进取”为特征的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将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合,将专业技能、师德修养和审美品位融合。努力形成良好的“内隐概念”和“内隐规则”,不断提升师生的学识、人格、修养等内在品质,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形成“严谨求实、开拓进取、民主人文”的杨桥畔学校精神,并自觉的将自己的行为与学校文化特色融为一体,主动地、创造

2

性地参与学校文化的建设,真正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思想:以新课改要求为指针,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为重点,以学习、行动、反思、再行动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切实提高队伍的质量。

总体目标:建设一支理念先进、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科研型师资队伍。

具体目标:

1、专任教师的学历不低于专科,中高级教师职称比例不低于20%,其中中级职称不低于50%。

2、要求专任教师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及网络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除拥有现有的校级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以外,五年内力求培养更多的在县有影响的优秀教师,使这些教师比例占专任教师5%—8%,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师资保障。

4、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化程度高、教学理念新、且有各自教学风格及特长的教师队伍。使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实施办法:

1、实施“青蓝”工程,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重视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在现有师徒制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导师制。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发挥好青年教师作用,使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使青年教师三年成师、六年成熟、九年成才。

2、采取培养、引进、优化、调整的办法,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强学校学科把关人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确保每位教师每年都有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3、探索和完善师资培养的管理机制,完善考评机制。在健全教师的方向管理、师德管理、业务管理、教科研管理、激励管理、民主管理的基础上,重视人本管理和发展管理,创设情感凝聚人、事业留住人、机制激励人的管理氛围,努力构建人文、民主、和谐、互动的师资管理体系。

3

4、重视继续教育,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普通话、教育理论、课改理论、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学习和培训。鼓励教师扬个性、提能力,形成自已的教学风格。

(三)课程建设

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人的终身发展要求为宗旨,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实践创造、活动与情感交流中成长发展,同时促进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总体目标:根据社会、教育和学生发展的要求,着重体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互串联,相互渗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整体协调的课程体系。

具体目标:

1、形成学科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的课程实施模式,进一步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络。

4、形成以人文教育为主的特色课程。

5、形成人文、开放、发展的课程实施评价体系。 实施办法: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加强对课程改革与实施的领导。强化课改理论培训,采取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共同学习的方法,切实转变教职工的教育思想,为课改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探索学科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课程实施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

3、重视教法与学法的研讨,积极推进分层教学。鼓励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发展有个性特长的教学内涵。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做到既兼顾优秀学生又兼顾学困学生,推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自己学力水平的发展。

4、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学校实际把计算机、综合实践、体艺、音乐美术等作为学生的毕业标准之一,以凸显学校和学生个性特点。

5、革原有的单一性评价方式,逐步完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坚持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坚持书面评价和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坚持共性评价和

4

个性评价相结合;坚持他评和自评相结合;坚持统一规定性评价和学校自主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成为学生综合发展的指南,促进评价从甄别功能向导向功能的转变。

6、加强对课程与教学实施的管理,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反馈等机制,发挥教研组和年级组的自主管理作用。

(四)教育科研:

指导思想:以教育科研要为学校教育改革服务,为学校教育科学的发展服务为指针,注重科研和教研相结合、科研和教师培训相结合、科研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科研和完善学校管理相结合,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

总体目标:树立“以研带教、以研立校”的办学意识和教学意识,建立起符合学校实际,有本校特色的教育科研体系。

具体目标:

1、使教师普遍掌握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与过程,具备小组合作进行相关教育教学问题的实践研究能力,并能把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拓展和深化。

2、在实践中提高教师反思水平,掌握在反思中改进实践工作的能力,养成在实践中研究和研究中实践的工作习惯。

3、教师的专业论文质量逐年稳中求高,省级论文数逐年提高。论文大量入围市等级奖。

实施办法:

1、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学习,组织引导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每年至少聘请一次专家讲学(座)或指导,帮助教师理清教育科研的思路,落实教育科研的课题。

2、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小课题研究,改变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两张皮现象,把教育科研的落脚点定在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提升办学品位上,帮助师生发展上。

3、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科研中的合作研究,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善于借鸡生蛋。

6、完善学校教育科研制度建设。即完善学校教育科研岗位责任制、学校课题管理制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5

(五)德育建设:

指导思想:以中央《加强和改进中学政治思想工作建设》为指针,以培养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评价及自我教育发展为要求,以”五爱教育”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满足学生成长为需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学生为本、着眼整体、注重实效”为工作原则,切实加强德育建设。突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全面性、生活性、时效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未来性和社会性。

总体目标: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构学生、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多渠道、立体式教育网络,开创全员、全科、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注重实效,建构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模式,将学生的道德、法律、国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统一在行为规范教育上,形成以“道德教育”为重点的与时俱进的德育工作新体系。

具体目标:

1、发展学生的九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选择能力、是非辨别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身体运动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科学创造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综合应变能力。

2、养成学生的八种意识:爱国意识、劳动意识、守法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质量意识、环境意识、发展意识。

3、使学生学会七种能力: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尊重、学会健康、学会创新。

4、培育学生六自风格:自尊、自爱、自律、自强、自教、自重。 5、形成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评价体系。 实施办法:

1、拟定学校德育工作原则,坚持德育工作的“五性”原则。即坚持德育方向性,使德育工作富有向心力;坚持德育针对性,使德育工作富有说服力;坚持德育情感性,使德育工作富有感染力;坚持德育生活性,使德育工作富有吸引力;坚持德育工作激励性,使德育工作富有内驱力。

2、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促进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在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的基础上,以创建优秀班集体为抓手,促使班主任工作制

6

度化。要加强德育工作研究,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激励和引导班主任做好工作。

3、加大对师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力度,本着“说一个,做一个,”“要求一个,落实一个”的方针,制定远、中、近期学生约束目标。从细微处着手,进一步完善对学生学习、生活、礼仪、纪律、操行等方面的要求。重视传统美德教育,感恩教育,体现我校独有的特色。

(六)信息建设:

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分层推进;整合发展,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

总体目标:加强资源的整合利用,完善现有的设施和网络,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人员负责,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信息的共享和运用水平。

具体目标:

1、着手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研究,利用学校网站着手发展远程教育功能,拓展学习空间,实现资源共享。

2、建设一支现代化教育意识强、教育思想和观念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师资队伍。

具体办法:

1、成立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提高对学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指导思想。

2、完善学校信息化环境,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努力形成学校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强势学科。

3、加强对信息技术设施的开放和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作用。 (七)制度建设:

指导思想:以规范学校办学为目标,以提高学校全面质量为宗旨,以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手段,以体现人本化、人文化为重点。

总体目标:融现化管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逐步建立人本化的现代管理思想、人性化的现代管理模式、人文化的现代管理制度和人格化的现代管理评价,实现管理内容目标化,管理过程程序化、管理风格特色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确保学校的可持续

7

发展。

具体目标:

1、健全管理机制。贯彻“三全”思想,即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健全规章制度。做到学校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力求做到规章制度人文和条文的统一。在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重视修订汇编学校制度文体,体现治校的严谨性与规范性。

3、完善管理系统。使之人文、和谐、高效。 实施办法:

1、统一认识,明确制度要有利于促进师生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学校全面质量,有利于学校建立学习型组织。反思、修订、完善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力争使制度做到科学、规范、人文、现代、发展性,强化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制度管理的有机统一。

2、加强现代管理理论的学习,加强现代化技术与管理的融合,全面推进制度管理的现代化,提升学校管理的品位。

3、按照创建学习型学校的要求,从学校发展的要求,逐步扩大基层组织的自主管理权,下移学校的管理重心。

(八)后勤管理:

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思想,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保证服务质量,规范后勤管理,为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实现学校发展新跨越作出贡献。

总体目标:强化后勤服务意识,形成完善的后勤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学校教育教学、师生生活和学校财物专业管理提供后勤保障。

具体目标:

1、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意识、配角意识,师生及社会对后勤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

2、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后勤职工岗位考核评价体系。

8

3、确实做好寄宿部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4、加强校产管理,规范从采购、入帐、保管、使用到报损的系列校产管理制度。实施阳光工程,公开财务收支情况。

5、严格收费管理,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实施办法:

1、开展后勤职工凝聚力建设,鼓励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对学生的教育,真正体现服务育人的功能。

2、加强校产管理,完善学校总务后勤制度。

3、严格收费管理,做到持证、亮证收费,杜绝一切形式的乱收费现象发生。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0u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