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 说课设计

更新时间:2023-11-02 05: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说课设计

蕉城实验小学 黄垂武

一、教材简析

《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八册的一个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初步学习了一个物体的行程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教材在安排上是这样的:例题通过提供两个小朋友分别从家出发去同一所学校上学的有关信息,包括各人行走的速度和从家到学校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学生求出他们两家相距的米数。教材启发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采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再比较两种算法,找出它们的联系。随后的“试一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问题情境中数量关系的特点,让学生采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又为今后继续学习教材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打下良好基础。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解决相遇的行程问题以及类似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整理,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解决这一类应用题。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这同时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教具。

二、教法

1、《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初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同时还提出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鉴于此我在这节课的教法上选择“尝试教学法”。本节课在教学生

整理信息,掌握解决问题策略这一环节上我让学生通过“整理”、“试一试”、“思考”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尝试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尝试成功,获得成功的感受和体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同时,在本节课教法选择上我还辅之以“情境教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本节课在上课伊始,我通过创设“小明和小芳在两地相向而行最后相遇”这一情境,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探索,发现问题,从而引发寻求问题答案的欲望。

三、学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掌握解决行程问题的两种策略和正确解决行程问题环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掌握画图和列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两种策略,并运用策略进行解题。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交往能力。

2、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深化。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的最彻底原则是巩固性原则。对于课文的知识及时进行反馈,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学以致用。本节课在巩固练习的环节除了让学生完成书本中的习题外,还设计了一道发展性练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多媒体课件播放例题的情境。

提问:题目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哪两们同学到前边来演示一下小明和小芳是怎样从家出发在学校相遇的?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进行整理?(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

这样的设计通过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信息的多而繁,从而产生整理信息的需要,自觉地用合适的方法去整理信息。)

(二)、整理信息,掌握策略 1、教学例题。

(1)同学们想一想应该怎样地整理例题的信息,引导尝试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来整理信息,从而实现尝试的成功,体验学习的乐趣。

(2)小组合作探究:我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对例题的信息进行整理。

(3)小组展示整理信息的方法。老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学生汇报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根据你整理的信息,想想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应该先算什么?想好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5)学生独立解答。进行汇报。 教师板书:

70×4+60×4 (70+60)×4 =280+240 =130×4 =520(千米) =520(千米)

(6)归纳,提问: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并通过算式想一想解答这类应用题应该怎么做?

引导学生归纳出通过画图或列表等方法来整理题目中的信息,然后根据整理的信息,通过两种物体的路程和或速度和乘以时间来求相遇应用题的总路程。

2、教学“试一试”部分,

(1)通过提问:同学们是怎样学习例题的?让学生先回忆学习例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自学。 (3)自学后小组进行汇报。

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通过先让学生尝试,然后小组讨论,最后进行归纳,充分体现“尝试教学法”的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让学生各自读题,指名说出题意,并进行解答。 2、发展性练习:货车和客车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客车从甲地出发1小时后,货车从乙地出发,经过3小时后相遇,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这样的练习设计,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反馈,得到巩固深化,同时通过发展性练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总结、评价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因此课堂总结评价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在此对所学的知识与学习的方法进行评价; 第二:你对这节课有什么建议和看法?这一方面可以说对自己、对同学、对教师的建议或看法,以取得教学相长的效果。

六、板书说明:

这个板书设计简明,突出体现学生尝试探究的过程,使课文的重点突出,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更容易发现解决行程应用题的策略,进而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这样的板书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能正确地运用策略。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运用新课程的理念。设计上环环相扣,重点突出,难点得以突破,通过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使得学习目标得以实现。在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探究发现、尝试创新、感受体验、参于过程、激励为主、多元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交往能力,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品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0t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