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年高中地理上海高二高考模拟测试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

更新时间:2023-04-12 05:2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年高中地理上海高二高考模拟测试试题【2】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某生态调查小组对某区域进行了生态调查,其地表植被状况如右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A.滥采矿产B.滥伐森林

C.过度放牧D.滥垦耕地

2.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

【答案】

1.C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在草原区主要的人类活动是放牧,水井周围出现沙地,只能是牧业发展导致过度放牧,大量牲畜在水井处饮水,将草地踏坏,导致草地沙化。这种状况也称斑点状荒漠化。C 对。采矿受矿产分布的影响,不会形成以水井为中心的圆形沙地,A错。图示区为草地,没有森林,B错。图示区是草地,不是耕地分布区,D错。

2.云贵高原地表崎岖,降水较多,水井设施少,多溶洞、地下河等,不可能在牧区打水井,A 错。江南丘陵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不需要水井设施,B错。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后易发生水土流失,不会以水井为中心形成沙地,D错。只有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是我国主要牧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可以会过度放牧,导致图示情况发生。C对。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生态环境问题。

3.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A.日本海B.渤海C.黄海D.东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与日本隔东海相望。中日在东海海洋权益上存在明显争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疆域。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无图考图型试题,并结合时政热点,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主要边

缘海的分布位置即可判断。

4.作为一个旅游者,个人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B.有快捷的交通工具

C.有旅游动机、时间和金钱D.有拍照的技能和旅行经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健康的身体在旅游活动中更自由,但是即使身体并非十分健康也可以参

与旅游。健康的身体并非个人必须具备的条件。A项错误。快捷的交通工具是旅游者实现旅

游的必备工具,但交通工具并非个人必须具备的条件。B项错误。没有拍照的技能和旅行经

验也可以参加旅游。D项错误。作为一个旅游者,在有旅游动机、时间和金钱的前提下才能

参与旅游活动。故C项正确。

考点:个体旅游者应该具备的条件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个体旅游者应该具备条件的认知

能力。

5.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A.9月24日2时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D.12月22日12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说明晨昏线过南北两极,时间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又有题干信息可知,本初子午线0o经线对应的地方时为18:00,即0时区的区时为18:00,东八区比零时区快八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知北京时间(东八区)为3月22日2

时或9月24日2时。

考点: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解答本题需注意:(1)明确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

过南北两极。(2)北京时间指东八区区时。(3)区时计算要找参考时间,遵循“东加西减”

原则。

读所给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年降水量减蒸发量)分布图,回答问题问题:

6.从图中可以判断

A.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B.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C.降水越少,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D.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

7.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加快南扩的现象,“南扩”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6.A

7.C

【解析】

试题分析:

6.直接根据图示判断即可,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地区为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略低,故对流较弱,降水量较少,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A正确。图示从气温越高的低纬地区,水平衡数值不是最小的,B错误;图示回归线附近的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相似,但水平衡数值不同,C错误。图示热带草原地区的水平衡也出现负值,D错误。

7.注意“自然原因”要求,影响荒漠化的扩展的自然原因主要受风力作用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用世界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内容。

8.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等级越高的城市,城市

A.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B.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C.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大D.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答案】A

【解析】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等级越低相反。正确的是A项。

9.导致黄淮海地区水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地形

C.气候和地形D.人为因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黄淮海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水旱灾害多发。

10.欧亚两洲的分界是

A.乌拉尔山、乌苏里河、乌拉尔河

B.乌苏里河、乌拉尔河、高加索山

C.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

D.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伏尔加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亚欧两洲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为界。

11.巴黎的古建筑多沿塞纳河两岸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交通运输便利,利于获得建筑材料

②沿河建设古建筑,欣赏价值高

③使人文景观临河分布达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④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交通运输主要是水运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古建筑的分布。巴黎的古建筑多沿塞纳河两岸分布,一是由于当时历

史条件下,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二是利用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运进各种建筑材料。

12.下列物质属于天体的是()

①卫星

②吉林1号陨石

③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

④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天体是指宇宙中的物质存在形式。②陨石是已经降落到地面上的流行体,属于地球的一部分,故不属于天体。③④同样是属于地球的组成部分,不属于天体。

二、双选题

13.城市中大面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A.净化城市空气B.减轻酸雨危害C.防止水土流失D.减轻“热岛效应”强度

【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减轻酸雨危害,防止水土流失是绿色植物的功能,但不是城市绿化带的功能,所以BC选项错误。净化空气,减轻“热岛效应”强度是城市中的绿化带功能。所以本题选择AD选项。

14.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A.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B.有利于减少我国的环境污染

C.加快城市化进程

D.带动工业商业文化与相关行业的发展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业发展的意义。满足人类需求:休息生息、弥补消耗、恢复体力、脑力;积累文化知识;丰富文化生活,锻炼身体。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稳定市场;扩大就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扩大交流。故选AD。

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高度关联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5.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正确的是

A.a点纬度比b点高

B.b点纬度比c点高

C.c点纬度比d点低

D.d点纬度比a点低

16.关于地球陆地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样

B.同一经线地区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

D.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答案】

15.BD

16.C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读图分析能力。

15.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受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两因素的影响。海拔高度相同纬度位置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同一纬度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故BD正确。

16.同上题分析。

17.珠穆朗玛峰峰顶比同纬度海平面

A.白昼略长B.黑夜略长C.自转角速度略小D.自转线速度略大【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大小比较及地理意义,地球形状对白昼长度的影响。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面,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的不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因为珠穆朗玛峰海拔比同纬度海平面高,所以比同纬度地区先看到日出,而日落比同纬度较迟。所以比同纬度地区白昼时间长。因为珠穆朗玛峰顶距离地心的距离远,所以自转的线速度比同纬度海平面大。所以本题选择AD选项。

18.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叙述正确的是

A.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B.莫霍界面以下为地核

C.地壳和地幔合称岩石圈D.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是地幔

【答案】AD

【解析】地球内部圈层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是地幔。选AD正确。

三、填空题

19.年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年月,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年月人类第一次踏上了地球以外的土地—月球。

【答案】1957 10 1961 4 1969 7

【解析】试题分析: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现属于哈萨克斯坦)发射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被送入轨道,人类从此进入了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空间的新时代。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太空飞行。作为人类征服太空新纪元的标志,4月12日连同加加林的名字已被永远载入航天史册。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考点:探索宇宙历程

点评:该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性题目,考查同学们对探索宇宙历程的认知水平。

20.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效益、社会效益和效益的各种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答案】吸引力经济环境事物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定义。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具有一定的经济、文化、社会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是旅游资源。

21.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07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