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题

更新时间:2024-06-27 17: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新区农村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课题之子课题——

农村中学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探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大量民工纷纷外出务工,农村中小学生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常年外出打工,已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其子女就寄托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朋友家,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隔代教育”或“寄养教育”的现象。导致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和偏差,有些孩子因此变得任性、自私、性格孤僻、厌学逃学、辍学、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看黄碟成网迷,甚至违法犯罪。残酷的现实令人心焦,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留守学生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而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又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而又决不能被忽视的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一棘手难题,是摆在社会、学校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使他们心理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是当前社会的一个沉重的话题。

我们思考如何针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进行教育对策研究,怎样从学校教育入手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尝试通过系列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和分层实施的心理干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有的。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正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有关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人格,对于小学生来讲,健康人格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换

- 1 -

句话说,要通过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来。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向教育提出了面向全体的要求,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特殊的背景,成为木桶理论中最短的一块板,尤其要受到重视和关爱。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指出: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纲要中还要求“重视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逐步在大中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儿童心理咨询和矫正服务机构。” (三)、构建和谐社会理论

建设和谐社会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就是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平等,而儿童的可塑性为这一目标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教育家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而留守儿童作为我们教师工作中特殊对象,他们既有一般学生心理特征中的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研究教育方法,改进教学。引导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我们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便于正确地把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导我们根据学生的生理、安全等需要来关爱他们。

四、课题的界定

(一)、心理健康的界定:

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二)、本课题主要研究问题的界定:

农村留守儿童:在我们农村,一些学生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但大多数的子女都留在了农村家里,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一起生活,成为儿童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 2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温暖、管理,他们大多数成绩下降,出入游戏厅、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走上犯罪的道路。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对他们心理健康的教育,给他们温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寻找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因素;探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心理健康问题分析等。

五、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农村留守学生心理特点,探寻、优化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的方法、途径。

2、通过研究,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留守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培养留守学生的创造能力、生存能力,为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研究,切实减轻家长负担,让外出人员安心务工,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力量。

4、通过研究,抚平留守学生残缺的家庭感、亲情感,还留守学生一片美丽的天空,创建和谐校园、温馨家园。

六、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监管人的基本状况和生存现状。

3、监管人的现状与留守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关系。 4、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5、建立符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 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

六、研究方法与途径

1、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了解本校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现状及其心理特点:了解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了解留守学生家长对留守学生当前教育现状的评价及期待。 2、原因分析研究

(1)分析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

- 3 -

(2)分析留守学生良好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 (3)分析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 (4)分析当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认识及所采用的方法。

(5)分析教师自身师德及业务水平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6)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7)分析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3、个案研究

(1)对品学都存在问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2)对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3)通过对比以上两种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对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记录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及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断总结,为今后的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参考。

(1)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掌握其个人情况,尤其是心理现状。 (2)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真情关爱,活动上优先安排,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实施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4) 设立亲情热线,班主任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5)优化“家长学校”管理,定期对留守学生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指导。

七、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10——2012-2)

1、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借助各种途径,宣传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得到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2、努力创设适合课题的支撑和保障。建立资料库,积极积极搜寻有关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成功的信息。

3、收集先行学校的资料、实验方案、评价材料等,创造性地开展适合班情

- 4 -

的课题研究,作好经验的积累。 (二)、实施阶段(2012-2——2013-2)

1、 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及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制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案。

2、分析搜集的留守儿童的相关资料,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以提高课题研究的效能度,提高留守儿童面对各种环境的承受力。

3、调查研究,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环境特点进行研究,反复改进研究方案,提高研究效能。

4、交流留守儿童的研究方案,共同探讨,反复改进。 (三)、总结阶段(2013-2——2013-6)

1、对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的结果进行测评,掌握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变化。 2、把本次活动的研究成果以书面形式写出来进行交流,使教师与学生共享交流。

八、可行性分析

1、社会的关爱有助于完成课题。国家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教育部门给予一定的帮助扶持。

2、学校关心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德育处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3、我校是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数量很多,有很多案例提供研究。

4、作为教科室主任和班主任,有多年的理论积累和工作经验,有利于和留守学生沟通,有利于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5、有市、区教科室的直接指导和学校财力的大力支持。

九、成果形式

1、阶段小结2、调查报告3、活动方案4、个案集编5、论文撰写

十、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1、课题第一负责人:

王其堂(临港三中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 2、课题第二负责人:

王洪忠(临沂市家庭教育讲师,中学一级教师,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3、课题成员:

- 5 -

左仁林(优秀班主任,中学一级教师,负责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 王洛芳(市教研室中心组成员,中学高级教师,个案的整理与论文的撰写) 鲁伟(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学一级教师,心理咨询与个案研究)

- 6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zr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