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体会

更新时间:2023-05-05 10: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党的九大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内容占据较大篇幅。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的需求也是当前人民群众所急需的精神需求,文化的兴盛离不开每个艺术家和演员的付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城市,离不开一些有文化担当的演出场所。

首先,要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需要有眼光、有担当的文化工作者。演出“引进来”少不了艺术把关人,应该避免演出唯“洋”是崇的现象。例如,俄罗斯的院团和《天鹅湖》往往能吸引不少观众,而这些院团水平却是参差不齐,有些与国内院团的水准也相去甚远。如果不加筛选地引入,即便能有一时票房,放之长远也会拉低水平。剧场演出的主体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倘若泥沙俱下、观众缺乏必要的鉴别力,就容易导致演出市场“劣币驱逐良币”。因此挑选一批能够把艺术的美完整表现出来的演员和工作者是前提,这会直接决定公众对其的第一印象。

其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最有效途径是构建覆盖全社会、惠及全体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等属性。公益性,就是

第 1 页共 9 页

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是免费服务,或是低于成本、收费很少的服务;基本性,就是政府提供的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服务,而不是所有文化服务;均等性,就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城市乡村、不分富人穷人,不分地域民族,都平等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就是公共文化设施网点化,做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必须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方便群众就近参与文化活动。

最后,要与群众对接,理解群众的切实需要,要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一些地区意识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脱节是其中症结,要聆听老百姓的需求,将选择权交给民众,才能真正盘活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在满足文化需求的同时不忘引导群众,提升群众的自身修养,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等,让更多的“送文化下乡”、“送书下乡”、“送科技下乡”活动真正走入到群众身边、家中。也通过各种积极向上的活动影响基层群众,形成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精神,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增强基层群众向心力和凝聚力。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体会几年来,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

第 2 页共 9 页

上实现新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巩固,为人民创作的导向更加鲜明,文化文艺创作生产质量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

-《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发时代之先声,即为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艺术领域百家齐放,繁荣昌盛,创新创造空间开阔无比。在如此自由的交流空间,我们要坚定本国的文化自信,把握当前的发展脉搏,聆听身边的时代声音,面对时代的发展、我们责无旁贷的要肩负起记载新时代、描绘新时代、传颂新时代的使命,深入刻画出我们新时代的改革变化,厚植我们新时代的文化精神,作时代指引、为时代传承、立时代德韵。

紧紧依靠人民,即为书中语:“庙廊之材,非一木之枝;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历史的推进者。中国想要时代发展更快、更好、更强,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创作来源于人民生活,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才能观察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千万个人有千万种思想,我们要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手群众需要答疑解惑,用心用情把学问写进人民心里。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汇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体会

第 3 页共 9 页

xx年第8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指导我们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虽然我不是文艺工作者,也不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是一名奋战在基层的人防工作者,但我仍受益良多。根据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结合日常工作,谈谈我的认识和想法。

一是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要坚定文化自信。当前,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互联网的普及,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和学习上的便利,也让不良文化和负面情绪侵蚀我们的内心,容易造成理想信念缺失,滋生享乐主义、虚荣心理和拜金思想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孕育了优秀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中华民族的延绵发展,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我们要以史为鉴,同历史对话,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前,面向未来。

二是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九大报告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命题的丰富内涵作了深入阐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

第 4 页共 9 页

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切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人民的磅礴力量。新时代,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初心和使命,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想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依靠群众,把工作做细做实。

三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习总书记提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国家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这句话对于我们每个人亦是如此,人生而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我价值是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紧迫感,无论身在何方,无论处于何岗位,我们都有一份小小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中指出:“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组工干部更不能没有灵魂。

第 5 页共 9 页

组工干部灵魂是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是工作能力突出,专注执着;是干净廉洁,敢于担当。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就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牢记“四个意思”、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清醒的政治头脑,在各种思想、观念、思潮、文化中经得起碰撞,在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要看大势、识大体,和上级标准及要求保持一致;要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党员干部群众,从实事小事做起,保持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真正把组织工作与服务发展、服务基层联系起来。

组工干部的业务能力决定着组织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组工干部要做复合型人才,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及识才能力。组工干部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老组工干部学,积极参与“讲台锻炼、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在实践中提高业务能力。从事干部工作的干部要熟悉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精通《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相关文件法规;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干部,要熟悉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并能灵活运用。同时,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全之又全、严之又严、细之又细、慎之又慎,

第 6 页共 9 页

确保程序不错、环节不少、步骤不缺、秩序不乱,始终保持一门心思、二分的投入,将组织工作干好。

组织部门肩负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任,因此,组工干部要始终把“廉洁自律”作为第一要求,把“九条禁令”作为铁律,不逾越、不触碰,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严守好作风;要踏踏实实工作,清清白白做人,不打个人利益的小算盘,多谋干事创业的大格局,锤炼“打铁自身硬”的过硬作风;要做好廉洁自律的表率,树立良好的组工形象,成为让“组织放心、干部信任、群众满意、社会认同”的新时代组工干部。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体会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习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文化犹如生命体,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民族精神的支撑和推动,新时代呼唤民族精神,作为文艺工作者就要紧跟新时代,用“脚力”丈量大地、用“眼力”观察时势、用“脑力”萃取精华、用“笔力”记录时代,所以“四力”是民族灵魂的“源头活水”。

第 7 页共 9 页

用“脚力”丈量大地。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文艺工作者就要练好“脚力”,做“泥腿子”干部,挽起裤脚走基层,既要腿脚要勤,又要步代要快、脚印要深,亲近群众、走进群众,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做到心中有信仰,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聆听群众声音,捕捉创新灵感,在思想上亲近群众、工作中服务群众,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精准谱出时代好声音。

用“眼力”观察时势。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与时代同步,善于把握大势,树立政治敏感力、善于观察、分析、辩别,眼光要敏锐、眼界要开阔、眼神要好使,善于发现真善美,把活跃在基层的优秀文化挖掘出来,细节既要感人,又要真实,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用“脑力”萃取精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用“脑力”萃取精华,脑子既要动起来、学起来、活起来,又要有新时代的新思想,要多思善谋,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要练就去伪存真的本领,取其精华,要始终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本质,找到症结所在,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工作。

第 8 页共 9 页

用“笔力”记录时代。对文艺工作者来说,练就笔杆子更是基本功,提升“笔力”,就是能写会说。提升文字功底,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多积累,勤学习,广捕捉,下苦功,创作的文艺作品既要生动、鲜活,又要让群众喜闻乐见,既要明大德、立大德,又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要树立家国情怀,坚守职业道德,抵制低俗,多出精品,用精品记录时代、奉献人民。

第 9 页共 9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zm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