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3第一环节专题突破 - - 串点成线专题十五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

更新时间:2023-09-25 00: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突破训练(十五)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慈溪联合周练)《苏联兴亡史》:“1955年5月,巴黎协定批准生效,苏联等八国在华沙举行第二次会议,缔结了条约,以与北约相抗衡。”苏联等国“条约”的缔结说明( )

A.欧洲不再有矛盾冲突 B.苏联力图称霸全球 C.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冷战”开始

解析:选C。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55年”及“与北约相抗衡”,由此判断苏联等八国缔结的是《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了华沙条约组织,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故选C。 2.(2017·浙江金华联合期中)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己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解析:选A。题干中“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表明美国与苏联的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是区分二者的关键。故A项正确。

3.(2017·河南洛阳满分检测)《全球通史》写道:“因此,在战 (二战)后头几年中出现欧洲死亡的讣告并不令人奇怪……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其中“欧洲已灭亡”的确切含义是( ) A.战争严重损害了欧洲的发展 B.欧洲失去了世界的领先地位 C.欧洲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D.经济危机使欧洲一体化受挫

解析:选C。题干中提到的时间是“二战后头几年”,这一时期欧洲已在美苏两个大国的帮助下恢复了发展,所以战争严重损害了欧洲的发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故A项错误;二战后的欧洲虽然失去了世界的领导地位,其社会发展依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故B项错误;二战后,欧洲被美苏两国控制,所以欧洲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的说法正确,故C项正确;二战后头几年并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

4.(2017·河南商丘学情调研)1946年,丘吉尔在瑞士苏黎世发表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提出了“三环外交”的基本构想:一个英美联盟,一个联合的欧洲,一个英联邦,构成了英国外交的三环,而英国在每一环中均占据重要地位。丘吉尔“三环外交”的构想主要是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基于( )

A.英国国际地位的衰落 B.西方与苏联矛盾的激化 C.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 D.反抗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解析:选A。英国在二战中遭到极大地破坏,已经沦落为一个二流国家,二战后更加重视与美国的关系,重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重视与英联邦成员国的关系,故A项正确;英国的外交立足点是英国的实际状况,与苏联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是其中一环“英联邦”的原因,但不足以概括“三环外交”,故C项错误;反抗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是其中一环“联合的欧洲”的原因,也不足以概括“三环外交”,故D项错误。

5.(2017·山西太原联考)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爆发后,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希望美国保持中立。可美国决定“应设法将苏联的意图尽早通知中国”。这一事件表明( )

A.美国放弃抵制中国的政策 B.美国旨在维护世界和平 C.美国慑于中国强大而示好 D.美国把苏联当作主要威胁

解析:选D。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1972年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1969年还没有“放弃抵制中国”,故A项错误;美国是出于与苏联争霸的需要,不是“旨在维护世界和平”,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但未达到“慑于中国强大”的程度,故C项错误;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故D项正确。 6.(2017·山西大同摸底)下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解析:选A。漫画中的八位人物反映俄国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故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A项正确;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时期是资本主义社会,故B项错误;列宁时期,苏俄还没有与美国两极对抗,故C项错误;高度集中的体制是在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故D项错误。

7.(2017·浙江宁波检测)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世界市场体系的完善 B.世界经济霸主的更替 C.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 D.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

解析:选B。题中反映的是货币体系并不是市场体系,故A项错误;“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体现了世界经济的霸主从英国到美国的更替,故B项正确;题干主要讲述货币体系的演变,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故D项错误。 8.(2017·山东烟台质检)1948年,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值的比重为54.6%,英、法、日、联邦德国则占19.6%,到1970年,美国比重为37.8%,其他四国则为31.5%,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各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不平衡 B.欧、美、日工业生产二战后持续发展 C.欧、美、日三足鼎立局面长期存在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解析:选D。材料比较的是各国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所占比重,A项与问题中“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不符,故错误;B项是英、法、日、联邦德国工业产值比重上升的原因,没有说明美国比重下降的原因,故错误;1948年,美国工业总值领先,“三足鼎立局面长期存在”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从1948年美国工业产值比重和1970年美国工业产值比重的变化,可知英、法、日、联邦德国四国经济实力增强,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故D项正确。

9.(2017·陕西西安联考)史学家甲:“美国企图保障其在全球的贸易利益,是冷战最主要的起因”;史学家乙:“冷战应归咎于美苏双方的误解与反应,两方都应对冷战负责”。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 A.史学家甲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历史 B.史学家乙应用整体史观诠释历史 C.两位史学家分别代表不同国家的利益 D.两位史学家分析视角有较大不同

解析:选D。史学家甲认为冷战最主要的起因是美国企图保障其在全球的贸易利益,是从自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身利益角度出发分析历史,故A项错误;史学家乙是从美苏两国角度诠释历史,不是从整体的角度,故B项错误;从甲乙的主张可以看出两人持中立立场,故C项错误;史学家甲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分析历史,史学家乙是从双方的责任出发分析冷战,故D项正确。

10.(2017·河北张家口调研)有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休止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可能是( ) A.经济区域一体化 B.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C.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D.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形成

解析:选C。材料中“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说明美苏争霸的格局结束,即两极格局解体,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是经济视角,没有涉及意识形态斗争,故错误。 11.(2017·陕西咸阳质检)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 ) 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 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 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

解析:选A。题干强调的是冷战结束后,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文化的区别,而不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错误。 12.(2017·安徽合肥联考)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该观点( ) A.论证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强大 B.认为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C.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的态度 D.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

解析:选B。材料并不是在论证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作用,故A项错误;该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会伴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矛盾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13.(2017·山西晋城联考) 大国关系的变化深深地影响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被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三 2016年3月原属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以后,美、欧各国家扩大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双方关系日益恶化;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却日益密切,双方在多个领域展开了深入的合作(如图)

(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

(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

(3)请你分析中国对俄外交政策转变的原因。

(4)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中俄则是对当今)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时间二战结束后结合史实可知是美苏两极对峙时期,故两大核心国家是指美国和苏联;第二小问回答两国关系的变化,结合史实回答,即二战后同盟关系破裂,由合作走向对峙;举出两国关系变化后的例子,根据所学可知有冷战的开始,北约组织、华约组织成立,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欧洲最大的两个国家,宿怨深厚的邻居容易分析出两国是指法国和德国;第二小问回答两国关系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两国由千年之敌转变为合作关系;第三小问举出两国关系变化后的例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zk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