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4-06-01 04: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与思考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分割。“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就是专门研究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化、时代化、民族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要全面把握,不能片面化和实用化。要在改革开放中,科学完整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F0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8)03―0021―05

自改革开放以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及其研究一直成为人们关注、讨论的一个热点,特别是近十多年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随着新时期、新形势的新发展,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越来越成为媒体、政府、社科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学、人们学习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术语,成为最为振奋神州大地,凝聚民族力的主导思想和指引人们奋进的一面旗帜。十七大报告更为明确的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怎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含义。内在联系是什么?在现阶段及其未来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如何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如何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如何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减少失误,降低改革成本。这是关系全党全民族的大事,我们务必认真对待,认真解决。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科学发展。这里就几个相关问题和认识谈一点思考性的意见,以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成和核心要素

1.关于马克思主义。列宁在1918年的《卡尔?马克思》

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的三种主要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同法国所有革命学说相联系的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十九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马克思认为经济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基础。所以他特别注意研究这个经济制度。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就是专门研究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的。”与此同时,列宁在对19世纪所产生的各种社会主义,特别是在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唯物史观的考察后指出:“阶级斗争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不是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间你死我活的斗争,??建立起来。”“马克思的天才就在于他最先从这里得出了全世界历史所提示的结论,并且彻底地贯彻了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阶级斗争学说。”因此,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恩格斯后来补充说明,原始公社的历史除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且,马克思在一系列历史著作

中,??提供了用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分析每个阶级以至一个阶级内部各个集团或阶级所处地位的光辉而深刻的范例,透明地指明为什么和怎么说“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对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列宁是这样说的:“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写道:‘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研究这个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衰落就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的内容。”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分别做了以上论述和分析后,予以简要概括:“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如何摆脱一切被压迫阶级至今深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在全世界,??无产阶级一面进行阶级斗争,一面受到启发和教育,??他们正在锻炼自己的力量并且在不可遏止地成长壮大。”

1959年2月14日,毛泽东在接见智利《最后一点钟》报社社长马特?阿里德里的谈话时指出:“马列主义应包含三个部分:一、马列主义的哲学,这是理论基础;二、马列主义的经济学,这是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考察经济现象的学说;三、马列主义的革命学说,比如关于阶级斗争、政党、

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这三部分不能分割,而应视为马列主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2.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在1956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列宁主义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哪些地方发展了呢?一、在世界观,就是唯物论和辩证法方面发展了它;二、在革命的理论、革命的策略方面,特别是在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问题上发展了它。列宁还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我们学的就是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基于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列宁主义学说的这种论述,就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提法,简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

经典作家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成的概括和表述虽略有不同,但其基本理论和核心思想是完全相同的,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和实践的指导意义是完全相同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

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其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这给我们一个结论性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化、时代化和民族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邓小 平理论;以市场经济新体制和党的建设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如果从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起始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创立的毛泽东思想,形成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创立的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创立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还是在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结合起来。 2.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言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形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指导思想;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基本制度和基本道路,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价值理念;三是中国特色,它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要与中国的民族特点、现时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探索和发展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主体结构中,邓小平理论着重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重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着重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化,它将与时俱进,不断添加新的内容,不断丰富其内涵,它将指引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创新和深化。实践――创新――丰富和发展――再实践――再创新、深化――再发展,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运动过程,不断地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关于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

坚持改革开放,是以坚持解放思想为前提的,是坚持解放思想的必然要求。解放思想又必然推进改革开放。我们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自守到走向世界??无不是解放思想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先后告别了个人崇拜、计划崇拜、所有制崇拜、GDP崇拜、经济增长崇拜??靠的都是解放思想。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历史,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时代

在变化,新事物、新东西总在前面等待人们去解决,求新、创新、立新是人类前进的阶梯、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在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不断创新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只有在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不断创新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或误区

1.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容结构的理解不应失之偏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主体结构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这三部分不能分割,而应视为马列主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似乎是一个理论常识,对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者,对担任一定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从有关媒体和部分的信息中分析,在我党的高级领导于部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者保守估计在60%以上)来说无须做普及性的解释。但在我们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在相关的学习研究宣传和某些部门的工作安排中为了抓重点、抓中心工作,却往往是将这三大有机组成部分有意无意地割裂开来,或者只讲其一,不讲其二、其三;或者重其一、次其二、略其三,直接导致广大群众、基层干部不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只有跟着喊了。下级服从上级的信条、顺大流

的习惯思维告诉他们,只要按“上面”说的去做,就是在干马克思主义,就是在搞社会主义。凡上面没有说或一时没有强调的,虽是马克思主义有机整体的部分却被忽略或置之于旁。而“上面”说的,或宣传强调的又此一时彼一时,在马克思主义的口号下可以随时随地、随部门、单位,按其需要或改变其原著或拓展其内容。这种机会主义的理解和运用实则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标签,为自己贴金,或者掩盖其偏行。这种情况严重误导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严重误导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推进。

当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势下,围绕其阶段性工作及其中心任务有针对性的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研究其直接的指导意义以提高民族的凝聚力。振奋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由此而将马克思主义断章取义地形式化、口号化,更不能以“活学活用”为名,把马克思主义泛化、庸俗化,或者僵化、教条化。如此反反复复就有人大唱其“过时论”,打出“中国化”的招牌,“创造性”地发展唯 我正确、为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能混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化、时代化和民族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和建设的

过程。这一过程所产生的最新成果,即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根据中国实际和特点,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积淀,立足中国实践和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开拓创新、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同于资本主义道路,也不同于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和市场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既相联系,又绝不等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像西方哲学在中国不等于西方哲学中国化,西方伦理在中国不等于西方伦理中国化一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传播介绍即可。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介绍之外,还要对其消化吸收,加工制作,综合创新,实践运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显然,这个任务比前者要困难得多,深远得多。

3.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能只“化”在指导思想层面和政治建设。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必然包括哲学思想、经济理论与建设、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

设的整个理论体系和主导思想,而不能只侧重于哪个方面和某个层面。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但在计划经济时代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统帅一切,主导于社会的各个层面,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对立起来,似乎谁搞经济谁就是搞修正主义;谁抓生产谁就是走资本主义;谁搞文化建设谁就是“封、资、修”,不是“黑帮”就是反动。改革开放,党的重心工作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但在一些意识形态领域和政治思想工作者那里,依然习惯于“宁左勿右”,工作重心还是“政治压倒一切”,其他只能排其次,让其道。政府部门和一些领导者们开大会,做报告,下文件,总是以公式化的政治目标开头,政治思想为重心,以政治措施为结尾,其中虽也讲一些经济建设、发展生产之类,但要服从于政治目标,其直接目标是追求GDP的政绩,谋取个人升迁的最大化。至于社会失衡,差距扩大,民本民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那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市场经济难以避免的,把效率与公平对立起来,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对立起来。如此种种,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形式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形式化,任加修改、割裂,随意摘引。如不能直接为其所用,便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便在“化”字上下功夫,要进行一番

“改造”和“创新”了。

4.要科学完整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当代形态的社会主义,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这一命题和基本思想,首先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精典理论、主体结构和核心思想全面、完整、科学地去理解和把握,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用其所需,舍之其他。重要的是要端正学风和态度,要有科学的态度,老老实实地学,认认真真地用。切不可不学无术、不懂装懂;或者挂在嘴边,摘引一言半句吓其人,掩其行。

第二,在马克思主义工程建设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中,要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形态,从政治民主建设,经济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法治建设等全面推进,却不可重此薄彼或顾此失彼,削弱甚至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完整的科学体系。

第三,高校是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阵地,从事社科研究和教学的教师队伍是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的一个主要队伍和一支有生力量。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但现在的学科建设、课程安排、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中只侧重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内容,而淡化、弱化对

马克思主义精典理论的讲授和学习。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么减少其课时量,甚至取消相关课程的教学。在院系建制中,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或邓小平理论教研室??;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中,只有政治建设、指导思想层面的内容,而很少有经济建设、经济运行、协调发展、文化建设、民生民本、和谐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更没有管理机制、企业创新等较为微观层面的论述和思想。在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学和专业设置中,往往只有思想政治教育或者不包括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在有些经济院校的经济学专业的教学中,弱化或取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精典论著《资本论》,或者把《资本论》从原有的专业必修课降为选修课,无论课时还是教学工作量都大为减少。

列宁早在一百九十年前的《卡尔?马克思》中给我们精典性的指出:“使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也写道:“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社会主义是在和资本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在现时代的国际条件下,在全球化的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然在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对立、斗争中,在相互的吸收和发展中得到丰富与发展。可以说,学习、了解、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就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更不能以西方经济的教学、研究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然,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必须是开放的:向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实践开放,向现代文化开放,充分吸收当代人类文明成果,包括西方经济积极可借鉴的成果。

责任编辑:孙立冰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就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更不能以西方经济的教学、研究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然,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必须是开放的:向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实践开放,向现代文化开放,充分吸收当代人类文明成果,包括西方经济积极可借鉴的成果。

责任编辑:孙立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zk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