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课堂笔记

更新时间:2023-08-29 05: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词解释 简答题

1、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文学流派。这派诗人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代表,相互喝和.诗集称《西昆酬唱集》,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称此派为“昆体”,因他们形成共同的创作特色: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长用典。又称此种特色为昆体功夫。 2、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他的散文所具有的“风神”的特点是: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各而婉血有致,诗昧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3、王荆公体《半山诗》:“半山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晚年豹诗歌风格,王安石晚年居住在江宁的半山,号半山。以早年诗歌风格的奇险劲峭,晚年化奇峭于寻常之中,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主要体裁是绝句。 4、东坡体:东坡体是人们对苏轼诗歌的风格范式的称谓。苏轼是东坡居士,他的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吐语清丽精美。古气格雄健豪放,尤见才气横溢,苏轼诗歌基本风格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刚健含苊娜的清丽雄健,体现出苏轼坡仙的旷达品格,一种超越世俗主虐羁绊的风神韵致的审美境界。

5、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北走出现的一个诗人群体,代表人物为黄庭坚,是洪州分宁人,分属江西,而吕奉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等二十五人,主要为黄庭坚的追随者和与吕本中有较为密切关系的人。此诗派为观念性社集,主要以风格、师承为根据,而非地域之分。 6、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是宋代诗火黄庭坚提倡的一种诗歌创作主张。所谤“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九其意面形容之,渭夺胎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点铁成金”的具体化,就是在诗歌刨作用典的问题,使古人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目的在于“以故为新”,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从陈熟的意象中翻新出奇。

8、活法:宋代吕本中提倡的诗歌主张,所谓活法,“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主要目的在于要将山谷体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有意予文者之法”,和东坡体的“无意于文者之法”辩证地统一起来。

9、辛派词人,指的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拟或相近的作家,包括张元斡、张孝祥、陈亮和刘过等人,他们在南渡后的创作,表现出浓郁的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风格。

1O、诚斋体:诚斋体是对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歌的概括.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他创作的“诚斋体,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以师法自然的臼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其形式体裁又以绝句最为出色。 ll、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指南宋后期的四位诗人,徐玑,号灵渊,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四位作家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义都有是永嘉人,诗风极为相似,而且由于叶适鼓吹而闻名于世。

12、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冈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派诗人,多是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持生活。诗歌多效四灵体,崇尚晚唐体的清巧,属意苦吟,多用白描,以不用事为贵。

13,易安体: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所谓“易安体”,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第二,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第三, 倜傥的丈夫气。李清照作词,既有女性的温柔和明慧,又有一般女子缺乏的俊爽和开朗。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而是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

14. 朱希真体:朱敦儒承苏轼词风而走向放旷自适,形成了看破红尘的隐逸风调,有“朱希真体” 15. 后山体:陈师道作诗全凭学历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是典型的宋诗

16. 简斋体:陈与义主张“不可有意于用事”,并以直致、浅语入诗,重意境,重自描,并不株守宋江西派成规,而能参透各家,融会贯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避免江西诗风流行带来的弊端。虽然他前期诗歌也深受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但却能突破黄庭坚、陈师道瘦硬诗风的局限,取材和诗境都较恢弘,形成雄浑、沉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被人称为“简斋体”。

17.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倡导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18.稼轩体:(1)辛弃疾的词风。 (2)稼轩体的基调,以抒发英雄失志的悲愤为主,形成了豪放悲壮的主导风格。(3)既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藉之长,这种相反又相成的现象,是稼轩词最值得注意的特色。

1、借才异代:它妊是对金初文学起因及其性质’融二一种说法。金初文坛的作家,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由辽入金的文臣,再就是睁宋入金的文士,而占据金初诗坛的,几乎全是由宋入金的作家。他们的创作,使金代文学的发展得以启动。

2、国朝文派:一.指真正属于金代的作家金太定、明早年间,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一起成长的作家,如蔡圭、党怀英,:王庭筠等人,金诗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时期述些人的创作风格与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元好问闻《中州集》将他们归;“国朝文派”。 3、诸宫调:蛰取同一宫调的若子曲牌联成首尾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晦说唱文学形式。它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4、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一本元杂剧由“匹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用宾白。

5、元曲四大家 :指元曲四位著名的杂剧作家,他们是元前期的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元后期的郑光祖。在《中原音韵》中,四人并列,后人称之为“元曲四丸家”。 6、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新撰,主要是一部研究当时汉语音韵的著作,同时也兼有曲韵、论、曲谱、曲选四种作用,是古代曲学的开山之作在书中,从文字的音韵和;选语符合曲律声腔的角度,阐述了写作北曲曲词的一般要求和创作方法,不仅对时的元杂剧创作具有指导意义,对后世的曲学理论和戏曲创作也有深远的影响。 7、散曲:是元代流行的一种雅俗共赏的新诗体,是用来清唱的。曲文。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小令是单之的曲子,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官调曲,牌的曲子联缀而成,,结尾时有“煞调”或“尾声”。散曲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

8、元诗四家:是元中期的四位著名诗人:虞集、杨载、范椁、揭溪斯。其中虞集在文坛名言最大。他们在诗歌创作土有较为一致的追求,提倡写诗学汉魏、盛唐,主张以唐人为法,要使元诗不同于宋诗。 9、宋元话本小说:话本小说是经过文人编纂整理的小说话本。所谓“话本”,是“说话人”以故事敷衍说唱时所依据的底本。宋元话本主要有“小说”和“讲史”两家,话本小说题材内容主要有“烟粉类”,“灵怪类”,“传奇类”,“公案类”,具有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

10、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由演唱的民间小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后来又在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上受到北杂剧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 1l、四大传奇:指元后期出现的四个著名南戏:《荆钗把》、《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传奇原指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后来被借作戏剧的名称

1、童心说:晚明思想家李贽提供的主张,所谓“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就是强调文学的自然表现,表达人的真个性、真情感,反对刻意求工。

2、公安派:明代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作家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他们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主张诗歌创作要脱离“理”的束缚两种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的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诗人艺术独创特征,文学应随时代而变化,不能墨守成规。

3、竟陵派:明代文学流派,以其代表人物惺,谭元春是湖北竟陵人而得名。竟陵派继承公安派抒写性灵的主张,但强调性灵来自古人篇什,不是诗人自己的“胸臆”,提倡“深孤峭”的风格。

4、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他们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的“文道合一”传统。

5、小品:小品一词为佛教用语,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是区别于以往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是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

6、拟话本:拟话本是明代出现的一种短篇小说,主要是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形式上还保留了宋元话本中说话人讲述故事的痕迹。但拟话本也有独自的特点:①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说话艺人提供讲故事的底本,而是向社会普通读者提供阅读使用的书面文学:③宋元话本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拟话本则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③拟话本除去了早期话本中一些低级庸俗的成分。 7、“三言二拍”:明代拟话本小说的代表著作,是指冯梦龙所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所编撰的《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8、吴江派:吴江派是明末出现的一个戏剧流派,代表人物沈臻是江苏吴江人,著有《南词全谱》,其主张有两方面:①格律至上:③推崇语言本色。

9、临川派:临川派是明代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戏剧流派。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他的戏剧创作主张是,强调“曲意”、“兼顾”意趣神色。 10、明代传奇:明代传奇是指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形戒的戏剧形式。主要特点在由文人进行了雅化,体制更加宏伟,艺术上趋于精美,兼用北曲,在结构、演唱方式、角色行当上都有独自的特点。 11、“临川四梦”:“临川四梦”是明代作家汤显祖所创作的四部传奇作品,因为汤显祖是江西临川入,四部作品都有梦的睛节,它们包括《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

l、桐城派: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有人物方芭、刘大槐、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苦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韵散文理论。

2、神韵说:清初王士禛所倡导的诗歌理论,强调诗必须尤神情韵味,写诗只取“兴会神到”,诗的内容要朦胧含蓄,似有寄托,又难于实指,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为此,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作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但缺乏真情实感是其主要毛病。 3. 格调说:以清中叶沈德潜为代表的一种诗歌理论,强调学诗必学古,尤重唐音。偏重模拟古人声调、音律和体式,

推崇“格高”、“调响”。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认为“诗不学古谓之野体”,但又只强调古人的声调、音律和体式。在诗的内容和功能方面,强调“理性情、善伦物、惑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要求诗合于“温柔敦厚”的诗歌 4.、肌理说:清代作家翁方纲提出“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5、性灵说: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即是上承明公安派独抒性灵的诗歌主张,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直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 6南施北宋:清初入世诗人施闰章与宋琬的并称。二人一南一北,他们的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所以在诗歌上俱主张温柔敦厚的诗风,故称南施北宋。

7阳羡派:阳羡派词宗陈维崧,字其平,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宜兴古称阳羡,故他所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他的词师法苏、辛,受辛词的影响尤深。他的作品内容广泛,注重反映重大社会问题和民生疾苦,词风豪放,气魄雄伟,取景壮阔,语言率直俊爽。他在唐宋之后异军突起,成为清词的一面旗帜,集结万树、蒋景祈、史唯园、陈维崧等大批阳羡派词人,为词的振兴作出重要贡献。

8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要求词有古雅峭拔的格调,疏淡清远的意境,严谨和谐的音律。他的词论主张和词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9阳湖派:清代散文流派,属桐城派的支流。由恽敬、张惠言所创导,恽敬,阳湖人(今江苏常州人),后继者亦多阳湖人,故得名。阳湖派虽出身桐城派,但有自己的特色:它受六朝文的影响,文风恣肆,时夹骈语,较有生气。恽、张和后来的李兆洛,并称“阳湖三家”。

他们专志以治古文,但又不愿受桐城文论束缚,兼收子史百家,六朝辞赋,以博雅放纵取胜。恽敬《游庐山记》《游庐山后记》张惠言《书山东河工序》《吏难》。

10南洪北孔:是对清初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的合称。洪昇是钱塘人,有著名历史剧《长生殿》传世;孔尚任是曲阜人,有著名历史剧《桃花扇》传世。这两部著作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并代表了清初感伤审美思潮的重要实绩。

11《闲情偶寄》,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清代李鱼撰。康熙十年刊刻,后收入《笠翁一家言全集》,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撰,种植,等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而涉及戏曲理论的只有《词曲部》《声容部》《演习部》,全面广泛的论述了戏曲理论的只有《词曲部》其中对结构,语言,题材等论述尤精辟,为中国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做出贡献。

1、宋诗派:所谓“宋”与宋涛,,概指以苏轼、黄庭坚为主的宋人诗风,同时上溯开 启宋代诗取的杜甫及韩愈。“学宋”粗略地讲,大体上是提倡以学问补充性情之不足,以文法入诗,同时以宋诗开疆拓土的精神去扩大表现范围。晚清宋诗派或称宋诗运动) 可分为三期。道、咸之际为第一期,咸、同之际为第二期,同、光时为第三期:分别以何绍基、郑子尹、曾国藩、陈三立等八为代表。 2、新学之诗:又称新诗,源于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戊戌前数军间,一批积极投身维新变法的人士,处于接受,宣传新学和革新诗风的双重需要,在诗歌创作中加进一些表现新思想、新学理的新名词。称为新学之诗。代表作家是谭嗣同、夏僧佑。

3、诗界革命:戊戌变法失败后,为启发民众觉悟,提倡和发动文学界的全面革命,粱启超首次提出“诗界革命”。他在批评了千年古典诗歌传统,尖锐指出传统诗的终结性命运后,对新学之诗作了检讨,提出诗界革命应以“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者具备的衡量标准。其后他又修改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遂成为诗界革命的纲领。“新意境”或“新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即粱氏所谓“欧洲之意境”,要求在诗中通过表现近代西方文明的新观点、新知识、新文物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审美境界。黄遵宪为这运动的先行者,此外,康有为、丘逢甲、蒋智由等人旨为其著名诗人。 4、南社:清末明初与革命诗潮留不可分的一个文学团体。以高旭、陈去病、柳亚子为主要创始人与领导核心。“南社”之称,谓“操南音不忘本”,实寓反对北庭即清廷之意,其宗旨是“反抗满清”。虽为文人之结盟,却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南社是第一个有明显近代性质的文学社团,成员广泛,辛亥革命前后主要革命报刊和文学刊物的主持均在其中。其文学思想是以振兴国魂,保存国粹为共同宗旨。

5、同光体:是晚清宋诗发展的第三期。指同光以来不墨守盛唐的诗人,以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这一派诗人创作多始于光绪中叶以后,同光体即指称光绪,宣统至民国后的宋诗派。这派诗人多为倾向戊戌维新而后又身经列强辱国,革命兴起,变故相寻的士大夫。代表作家为陈三立、陈宝箴、酶衍、沈曾植等人。

6、中晚唐诗派:清末民初诗坛另有著名诗人樊增祥,易顺鼎两位才子,其诗风格近于晚唐温柔一派,因此虽末特

名词解释 简答题

别宣称专宗中晚唐诗,却为人冠以此称号。

7、汉魏六朝诗派:与宋诗派称盛的同时,湘人王国运别树一帜,推尊汉魏六朝,史称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湖湘诗派。

8、湘乡派:曾国藩使桐城派中兴,既表现于他本人的创作中,也体现于曾门弟子对其古文理论的实践。桐城派衰而复振,园曾氏文自成一家而籍列湘乡,至此乃有“湘乡派”之称。代表人物认为曾国藩及其四弟子: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和吴汝纶。

9、新文体:从语体上说,是一种文白夹杂,或者说介乎文自之间的语体;从文体上说是打破各种文体的界限,将议论与叙述、抒情相结合,富于逻辑性、鼓动性的长篇新体散文:从写作上说是打破文学各派家法,采用一切能用的、有用的古文、骈文、辞赋、佛典、语录、八股文、西学译文、日本文的词汇、句式、体制、形成兼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的写作方法。“新文体”集龚自珍以来近代文章革新如经世文风,湘乡派洋务文章、报章文体、域外游记诸种经验之大成。它的产生可以说是粱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的最大收获。“新文体”是良古文向自话文过渡的一个中介.它比当时的白话文更接近“五四”文学革命的方向。

10.姚门四杰:桐城派创始人之一姚鼐的弟子中,梅曾亮、管同、姚莹、方东树被世人称之为“姚门四杰”。 11.域外游记:同治年间、作者或出使或旅居或考察而目睹了域外风光、人情、物产、制度等新世界和新事物后为文以记之的新文体,体现了转变观念后的新文风

12.狭邪小说:清代道光年间到光绪年间的小说流派之一。狭邪,小街曲巷,指娼妓的居处,这里用作娼妓的代称。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先用此名称,指以优伶、妓女为创作题材的小说。其代表作有陈森的《品花宝鉴》、魏子安的《花月痕》《九尾龟》等

13.侠义公案小说:清中叶以后、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结合,“虽意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而必以一名臣大吏为中枢、以总领一切豪俊”,代表作《儿女英雄传》与《三侠五义》、特点是“绘声状物、甚有平话习气”。

14.谴责小说:鲁迅治小说史时与《儒林外史》比较提出的小说类型概念,其命意与讽刺小说相似、都在于对社会时政和风俗之弊恶的揭露与纠弹,但其“度量技术”不如讽刺小说、“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代表作《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三、思考题

l、为什么说杨亿是宋初珏昆涛派的代表作家? 答:杨亿是宋初著名文臣,他作诗宗唐李商隐,讲究辞采,作枯瘠语,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功力。他主张作诗:“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成为西昆诗派共同的创作体现,从而形成西昆诗派的共同创作特色,学牵商稳的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 2、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运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他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创作主张,撰写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占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又利用政治予。段,排抑险恶奇涩的“太学体”,擢拔文章晓畅的二苏,曾现等英才,将建立流畅自然、平易婉转的风恪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基本目标。由此歼了一代文风,使宋代古文创作在克服浮靡文风的同时,又避免了宗经复古的弊端,形成一种平易自然、流畅条达的成熟风格,扭转了古文复兴之后脱离社会现实的倾向,这就确立了散体文的正宗地位。从宋诗发展的角度看,不少诗人团结在欧阳修周围,像梅尧臣、苏舜钦、王诗的时代。

3、梅尧臣诗歌风格有何特色?

答:梅尧臣诗歌风格的主要特色是“平淡”,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 4、苏舜钦诗的风格有何特色?

答:苏舜钦早期诗歌创作重视反映现实,揭露社会黑暗时敢于大胆直言,如《庆州败》。他作诗充满激情,感激顿挫而发其郁结,语言明快豪迈:因而形成豪犷雄放而超迈横绝的风格,后期诗歌,寄情山水自然景物的诗作多了起来,不乏情景交融,精炼含蓄的佳作,如《淮中晚泊渡头》。 5、王安石的剂公体诗有何特点?

答:王安石的“荆公体”诗的主要特点是:重炼意、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晚期的雅丽精绝的绝句。 6、苏轼的散文有何艺术特色?

答: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①“辞达”、“通脱”,有圆语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②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③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7、苏轼在宋代诗歌发展中有何种地位?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苏轼在宋诗以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在开拓诗境和诗的表现手法方面与唐人争胜,开辟出宋诗的新园地,造就宋诗的新生命。苏轼的诗也被称为“东坡体”,成为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苏轼诗歌的显著特色之一是“以文为诗”,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丰富的比喻,生动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创出新意。苏诗又一特色是以才学为诗,善于使事用典,好发议论,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其三,兼备各体,而以七言擅长,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加平质的清旷闲逸,又有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体现“坡仙”的旷达品格。

8、苏轼以诗为词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作诗的本领用于作词,以词为诗之一体,凡可以入诗就都可以入词。词可以咏史,吊古,说理、谈禅,可以用象征寄托幽妙思,可以借音节述悲壮或怨抑之怀,诸如人生感慨,仕途升沉,亲友聚散,自然景物的欣赏,这是词的一大解放,以题材内容方面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把词引向正统诗文的道路,向“士大夫化”发展。②以诗为词也是对词体革新的一大贡献,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作词寓以诗人句法,还引议论入词,大量引用经、子典故,从创作形式上改造了词体的各个方面。⑤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既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了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样式,同时又在革新词体的同时,维护与保持词的特点,也就是说,苏轼既“以诗为词”,正其本源;又以词还词,实其本色,创造了他的古近体诗所未能有的独特的词境。

9、黄庭坚“山谷体”诗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山谷体诗,是对黄庭坚诗歌风格的概括,其特征是求生避熟和求雅脱俗,主要艺术特点有三:①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②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③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拔,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10 陈师道与陈与义的诗歌创作各有什么特色?

答:陈师道与陈与义虽被尊为江西诗派的宗主,但二人的创作特色都有自己的特点:陈师道作诗全凭学历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常与“山谷体”并称,是典型的宋诗;而陈与义主张“不可有意于用事”,并以直致、浅语入诗,重意境,重自描,并不株守宋江西派成规,而能参透各家,融会贯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避免江西诗风流行带来的弊端。虽然他前期诗歌也深受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但却能突破黄庭坚、陈师道瘦硬诗风的局限,取材和诗境都较恢弘,形成雄浑、沉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被人称为“简斋华”。

11、柳永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柳永采教坊新声和里巷谣歌俚曲制作慢词长调,使歌词复与民众接近.并且变旧声为新声;篇幅增长,使词体恢弘,可开阖变化,便有了驰骋才情的余地.这就为苏轼革新词体和“以诗为词”创造了前提条件,士大夫可籍词抒写浩气逸怀,其性情抱负能充分表现于“曲子词”中。自柳永出来后,行于士大夫杯酒交欢之际的令词,渐为悦于俗耳而流传四方的慢曲压倒,而有与传统五、七言诗争胜之势。

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的特殊贡献,他大量填写慢词,奠定了长调的形式和体制,在这一点上,他是对词体制的开创者。同时,他又有创体之功,宋词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个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的体制至柳永始备。

在词的创作手法上,柳永将赋体的铺叙手法运用到体式开拓的长调慢词上,音律谐婉.叙事详尽,而且雅俗并陈,敢用俚俗的语句直露地表现艳情。总之,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

12、秦观和晏几道的婉约词各有什么特色?

答:秦观词以抒情为主,较少叙事,能化景物为情思,避免了质实,显得空灵婉转而富有情致,具有情辞兼胜的艺术特色。它清丽典雅,婉曲蕴藉,但于自约含蓄里有凄苦的缠绵,轻描淡写中蕴涵凄厉的情感。秦词的深婉,在于能掌握词体要眇宜修的特质,能言其所言,将身世之感寓于艳情中,表达幽微丰美的意蕴,在前人陈旧的题材中,创出新意,以情韵取胜。

晏几道的婉约词,其特色首‘先表现在用词抒发生活中切身体验到的真正哀愁,有一种出于不能目己的真实情感,一洗晏殊<珠玉词>的雍容典雅,而形成极度凄楚哀怨的感伤调。其次,工于言情是《小山词》的特色,善于运用不同构思表现相同题材,多用情景互衬的手法,曲折深婉,浅处皆深,但题材内容狭窄,大多不离恋情相思与别恨离愁。再次.晏几道善于吸取慢词的艺术经验运用于令词创作、言情委婉细腻而清新俊逸,有丰富的层次感和清刚顿挫之美。

13、李清照的“易安体”有什么艺术特色 答: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词称为易安体,主要特点有三:①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②“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③“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词中具有一般女子所缺乏的俊爽和开朗.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

14、辛弃疾的爱国精神在词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辛弃疾的爱国精神在词中主要表现在:①对中原山河和人民的系念;②念念不忘驱除外侮,统一祖国,始终以恢复中原为己任;③为国建功的理想不能实现,就会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而对投降苟安主义者的极度鄙视和愤慨。

15、辛弃疾词对词境开拓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辛词对词境的开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辛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以诗为词”对词体的解放和词境的开拓,用词抒情、咏物,铺陈事实,或讲说道理,以文为词,使词与乐分离后,仍然作为新体格律诗独立存在;②辛词又发展了苏轼的文人词,而成英雄词,引向比东坡词更广阔、更激荡的天地。③辛词中描写乡村景致的作品也较多,对词境也是一种开拓。 16、“稼轩体”的风格特色是什么? 答:“稼轩体”是人们对辛弃疾词风的概括,其特色主要表现在:①辛词多以豪放格调出之,又不失温婉的本色,合此二者方为辛词特色;②辛弃疾既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藉之长。③辛词既有英雄词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又有作为文人情感丰富细腻的一面,故豪放风格与旖旎情韵,亦各极其能事。这种相反又相成的现象,是稼轩词最值得注意的特色。

17、辛派词人包括哪些作家?他们的词各有什么特点? 答:辛派词人是指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包括张元干,张孝祥、陈亮和刘过等人.他们共同的风格与辛弃疾相近,但也有备自的特点,张孝祥以悲歇慷歌为基础,张孝祥词风豪迈飘逸,又有清隽之作,陈亮词豪放雄奇,昂扬激宕,而刘过词多写得气势贯注,流畅自然,但横放处往往不可收拾,流于平直和率意,启叫嚣粗豪之风。

18、谈谈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①陆游的诗歌创作是我国占代爱国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在他近万首诗中贯穿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对国家命运的无限关怀。对祖国,土地、人民和历里文化传统的热爱,始终占据着创作的主要地位。爱国热情至死不减,形成最显著的特色;②陆游诗歌诸体皆备,不论古体诗,还是律诗,绝向都取得很大成就;③艺术风格多样,陆游诗歌最显著的特征是善为悲壮,陆游有意学杜诗的精炼流丽和雄浑腾踔.表现阔大和沉雄的情感,写得神气完厚,豪荡丰腴,陆游于律诗致力最勤,至有一占今律诗第一之誉”。晚年陆游写了大量清淡秀逸的闲适诗,他的绝句以七言为主,善于咀嚼出日常生活里的隽永滋味,写得清淡细腻,简炼自然,明白如话;④陆游诗歌也赞挥宋人好议论的特点,带有散言语化特征。 19、杨万里的“诫斋体”有何特色?为什么被称为“活法诗?。

答:杨万里的“诚斋体”的主要特色是:①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②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吾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③“诚斋体”诗以绝句最为出色。杨万里的诗歌又被称为“活法诗”,主要在于改变了宋人以人文意象为主的作诗习惯,变成以自然意象为主,恢复诗人感官的天真自然状态。“活法”本是吕本中提出的主张,要求作诗不破坏规矩,叉能变化不测,达到艺术规律和创作自由的统一,给人以圆转自然的印象。而杨万里的诗做到这一点,除具备新奇、灵活、风趣和流转圆美外,又层次曲折、变化无穷,追求诗歌语言的浅近和口语化。 20、范成大的田园诗有何特点?

答:范成大的田园诗堪称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其代表作即为《四时田园杂兴》将田园诗的两大类型集中在一起,一类面是:“田园牧歌”式的,如陶渊明、王维等人,表现农村恬淡的自然景物和生活图画;另一类是如唐代新乐府式的田家词”,“悯农诗”,专门反映农民生活的辛苦,艰难和被剥削压迫的惨痛,因而赋于田园诗更深刻、更广阔的内容。 21、“永嘉四灵”诗歌创作有何特点?

答:永嘉四灵的诗歌多冲淡平和、轻灵清寒的境界,常流露出山几名士的出世情怀,多选择自然山水,,写萧散野逸之趣,七绝新颖灵巧,圆美自然。个人感触为表现对象;在艺术形式上,专攻五律,多咏景物。

22、为什么说刘克庄是江湖诗派中的大诗人?

答:刘克庄早年诗歌也是从晚唐体,四灵、体入手,刻琢精丽,风格靖轻简淡¥.年以后逐渐摒弃四灵诗风,转而尚古体,尊韩诗,学陆游、杨万里,还受杜甫、釜贺等影响,融会众作而自为一家,还学习王建、张籍的乐府,多方面吸收唐诗的艺术营养,并熔铸哦了宋诗的时代内容,因而成为江湖诗人中成就最大的诗人。 23、严羽的“妙悟”, 方而是指学习欣赏诗歌,着重于对诗歌作品”妙处”的把握,这需要通过对前人优秀作品反复吟咏,靠的是“渐修”;另一方面。指诗歌创作;只要“渐修”到家,就可以在对自然和社会的直观中顿悟,产生创作的灵感。严羽的“妙怪”虽包括“渐修”,但重点还是直观顿悟,相当于诗歌创作”的艺术直觉、灵感. l、金代文学的发展分几个阶段?

金代文学的发展分为初期.繁荣时期和后期三个阶段。金开国后不久,“汉化”的程度超过了辽,利用辽东降臣和初拘留于金的宋朝使臣,建立典章制度,推行文治措施,不仅加快了女真民族的文明进程,也使金代文学的发展得以启动,是为金代文学的初期。到金大定、明昌年间,金代文坛出现了“国朝文派”,金诗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时期,在民间则产生了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这是金代文学发展的一个繁荣阶段。自贞祜南渡以至亡国,是金代文学发展的后期。时危世乱.诗人作品里多感慨悲壮之音,但诗学颇盛,出现了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元好问,其论诗诗以及一样顿挫的词作,标志着金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和独特价值。。

2、为什么说元好问是金代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答: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在他身上兼备北方民族的豪健英杰的气质和深厚的汉民族文化底蕴,堪称金代文学史上的一代伟人。他是一位有着明确创作追求和理论自觉的诗人,其《论诗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他的诗,在金代诗人里不仅数量最多,艺术成就也最高。尤其是他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字字血,声声泪,具有情调悲凉而骨力苍劲的独特风格。他擅长各种诗体,而以七律七绝成就最为突出。弛的词以豪放为主,是苏、辛之后作词极为豪健疏快的高手,是金代词坛最多产的一代巨擘。 3、《梧桐雨》有何特色?

《梧桐雨》把李隆基、杨玉环故事放到“安史之乱”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同时,《梧桐雨》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马做远瓣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4、《汉宫戡》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汉宫秋》把。和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亡的感慨,将王昭君的悲剧命运越到汉王朝受匈奴军事威胁的背景下,着重写其怨恨之情,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

5、王实甫《西厢记》的剧情和体制有何特色?

作者从两条线索来展开剧情,一一条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另一条是莺篱、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前者是戏剧冲突的主线,后者是副线,这两条缎索又互相制约,交错推动剧情的发展,层层深入地揭示了崔、张自由恋爱与封建也家大族观念不可调和的矛

名词解释 简答题

盾和较量,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体制上,为了能更好地展示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月五古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来叙写崔、张的恋爱故事。又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若干折里采用了由未、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6、《西厢记》在人物塑造上有何特色?

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西厢记》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张牟在剧中布过是一介书生,却不顾门第的悬殊,勇敢地追求相国小姐,执迷不悟,百折不挠,敛到了一般读书人能做而不敢做的事。崔莺莺是个性复杂的人物,虽出生名门,可她的风情和作派并不像淑女型的佳人。剧作家将风情万种的品行赋予本应端庄如淑的相国小姐崔莺莺,造成了这个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和丰富性。甘愿为人作嫁衣的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她有主见、机智、泼辣,又急人所难,富有正义感,在民闻她的名字成了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 7、《西厢记》词章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西厢记》是一靓情、采并茂的诗剧。7在关目的设置、语言运用的技巧等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其人物语言是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刷中的许多唱词,表现了特定的场景中人物的真情实感,有如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唱词就是这样的例证。其语言风格是既明白通畅,又清丽华美。

8、试比较神话剧《柳毅传书》和《张生煮海》。

《柳毅传书》写书生柳毅同情龙女的不幸遭遇,答应为她传送家书,后来二人终于结为夫妻,男才女貌共享荣华富贵。《张生煮海》也是演述书生与龙女的婚恋关汉卿是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他亲身参加戏剧演出实践,并以毕生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写出了大量符合戏剧艺术特征的典范作品,不仅在一剧四折、一人主唱等方面进行了可贵探索,而且在戏剧的布置结构、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方面意匠经营,在草创阶段为杂剧体制的完备做出了极大贡献。他的剧作题材广泛,按所写题材分为历史剧、爱情风月剧和社会公案剧,塑造了一批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戏剧人特形象,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叙述和表现功能。

10、谈谈关汉卿的历史剧。 关汉卿的历史戏有《哭存孝》、《单刀会》、《西蜀梦》和《陈母教子》等,其中《单刀会》和《西蜀梦》是较早出现的三国戏,而且都是写关羽的。《单刀会》关羽单刀赴东吴之会,及时平息了一起纷争,捍卫了“汉家”基业。关羽充满英雄豪气,剧的风格也沉雄壮烈。《西蜀梦》则写刘备当皇帝后,为“刘汉”基业出生入死、战功赫赫的关羽、张飞相继被害,于是托梦于诸葛亮和刘各,表达要为他们报仇雪恨的愿望。这是一出令英雄气短的剧作。 11、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有何特色?

答:关汉卿擅长于写女性题材,在他们现有的十八种杂剧作品中,“旦本”戏多达十二种,《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以及《拜月亭》等,均属于爱情风月剧。前三种以妓女为主角。风尘女子相对于良家妇女而言,在与异性交往方面,享有一定的自由,然而却是以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为代价的。她们往往色艺俱佳,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改变不了她们做为玩物的悲惨命运。在 《救风尘》等三出正面描写妓女生活的剧作中,关汉卿真实地展示了风尘女子争取从良的曲折过程,写出了她们在与不幸命运抗争时的无知沉沦或大智大勇,软弱动摇或心高气傲.塑造出赵盼儿、宋引章、谢天香、杜蕊娘等性格各异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堪称风尘女子的知音。 12、为什么说《窦娥冤》是优秀的悲剧作品?

《窦娥冤》是一出描写好人蒙冤受难的苦难戏,具有催人泪下的悲剧效果。剧中主人公窦娥是封建社会里“孝女”和“节妇”的典型,但在豪强横行、地痞无赖逗凶、地方官吏贪脏枉法的黑暗现实中,窦娥安分守已、逆来顺受和事事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品格,竞成为她不得不含冤受屈的主观因素。到她带着枷锁

被押赴刑场时,叱天骂地,蕴含着强烈的反抗精神,是对暗无天日的社会制度的怀疑批判。《窦娥冤》最后一折是“鬼戏”。面对残酷的现实,窦娥的冤屈竟只能以非人间的力量来解决。由于鬼魂的力争,才使窦娥的冤案得以昭雪,这正说明了现实的荒谬,也深化了该剧的悲剧效果。 13、郑光祖的爱情剧有什么特点? 答:郑光祖的爱情剧是《倩女离魂》、《zhou梅香》。前者写张倩女热恋书生王文举而魂不附体的爱情故事。离魂是剧中的主要情节。通过倩女的灵魂与躯体分开后,一方面可以细致真切地表现她魂魄无拘无束时的大胆与执著,写出其不愿受封建道德伦理束缚而追求婚姻的真性情,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病体所受的折磨,反映现实中多情女子相恋的痛苦。但作者是在“指腹为亲”的前提下,才用同情的笔调写倩女离魂私奔的痴情之举。后者则更多地带有较浓的道德说教气息。

14、简述乔吉的爱情婚姻剧。 答:乔吉今有杂剧《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都是以才子佳人的爱情婚姻为题材。《两世姻缘》写洛阳名妓韩玉箫与书生韦皋相恋的故事,经历若干曲折,转世了的玉箫终经皇帝做媒,与韦皋成亲。《扬州梦》写杜牧与歌妓张好

15、钟嗣成《录鬼簿》的贡献何在? 答:钟嗣成所作《录鬼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书中记录了元代戏曲作家一百五十二人,剧目名称四百四十余种,保存了元代戏曲的许多第一手的珍贵历史资料。他将元代重要的散曲和杂剧作家分为七类来加以介绍,大致可归结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和“方今才人”两大樊。许多元杂剧作家由于有此书著录,才为后世所知。

16、为什么说马致远是元前期散曲的大家?

马致远的散曲作品,带有更多的恋世与愤世交织的旷远意气,擅长于将超旷情怀、人生感情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尤其是与关汉卿即等人的作品相比,马致远的散曲少了尝市井气,多了砦文人品味,或叹世、或言情、或写景,雅俗兼备而具文采。所作不重韵,无树字,放逸豪爽;提高了散曲的艺术境界,并扩大了其表现领域。 17、乔吉和张可久的散曲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乔吉是元后期重要的散曲作家,他的散曲写得清新自然,飘逸脱俗,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宗师。张可久的散曲大部分是写对归隐山林远害全身的清闲生活的向往。曲词多善于熔铸前人诗词名句和典故,艺术上注重含蓄蕴藉,意境构成显示出某些与诗词相近的特点:炼字句时讲究曲律和音韵,对仗工整,文字胡清通中求雅丽。这些是元代后期清丽派散曲的特点。

18、张养浩、睢景臣、刘时中各有什么散曲代表作品? 答:张养浩的散曲代表作品有《潼关怀古》、[折桂令] 《过金山寺》。睢显臣的散曲代表作品有[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刘时中的散曲代袭作品有两篇[正宫·端正好] 《上高监司》。睢的《高祖还乡》被称为“新奇”之作。刘的《上高监司》,前套由十五支曲组成,后套有三十四支曲,是元代散曲中少见的长套。 19、萨都刺的诗歌创作有何风格特征?

答:作为南北文化交融孕育出来的抒情诗人,萨都刺的情感既有热烈豪放的一面,也有清婉细腻的 面,两方面的融合,使他的诗歌作品形成清新俊逸的风格特征。他的宫词,以流丽清婉取胜;艳情乐府旖旎轻艳而又有天然逸致。如代表作《芙蓉曲》,写得情致清婉,用语和格调可见出晚唐诗的影响。

20、杨维桢的“铁岸体”诗有何特点?

答:杨维桢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世称“铁岸体”。其宫词较清爽流丽,但内容与宫词相近的香奁诗则十分香艳。其竹枝词吸收了吴地民歌的语调和表现手法,情致清新,语言浅近活泼。其古乐府反映了在创作上追求,多数题目是新创,实际上是带有乐府民歌情致的古体诗。这样,铁岸体诗的香艳缔靡,也就演变为思丽奇崛而更显奇特了。 2l、宋元话本小说:是反映一般市民生活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市民文学。首先,话本小说的体制形式是结合市民听众的要求而创造出来的,一般由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和篇尾六个部分组成。其次,叙述方式符合一般大众的欣赏习惯,即连贯叙述,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带有悬念和巧合。再次,话本小说是语体文,使用大众能理解的白话进行演说,具有通俗易懂、生动明快的特点。 22、与北曲杂剧相比,南戏在体制结构上有何特点? 答:北曲杂剧的体制结构是“四折一楔子”,每折用一宫调的一套曲,曲词须一韵到底;四折用四种不同宫调的套曲。南曲戏文的体制结构要灵活自由得多。有轮唱和合唱、各类角色都能歌唱,谁上场就由谁唱。 23、“四大传奇”,在题材内容方面有何共同点?。 答:“四大传奇”是指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四大传奇以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为故事内容,有宣扬道德教化的的创作倾向。如《荆叙记》写王十朋中状元后不忘旧妻

《刘知远白兔记》写刘知远不负糟糠之妻,有情有义。《杀狗记》写的是义弟贤妻,宣扬的是封建伦理道德。 24、简析《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琵琶记》反映了作者提倡风化、宣扬贤孝的戏剧创作主张。剧中写主人公蔡伯喈形象,作者精心设计成不教不义。竟是为了全忠全孝的典型,.他的矛盾性格、精神痛苦以及他求取功名的忏悔,不但反映出当时读书人身上存在的软弱和动摇,也反映出士人被科举制度扭曲了的双重人格。女主人公赵五艰则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吃苦耐劳、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体现了敬养体贴老人!患难与共,决不半途抛弃的高尚情操。

在艺术上,首先《琵琶记》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费;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罄、糟糠自食,剪发买葬。一环套一,环j然后再汇到一起,在剧情安排、主旨揭示和人物塑造上发挥蚕很好的作用。其次,’《琵琶记》曲词也写得很出色。作者体贴人性,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词来。如牛小姐的唱词比较文雅华丽,而赵五娘的曲子则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 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诗歌到明代会出现衰微的趋势?

明代诗歌数量并不少,但很难找到李白、杜甫、苏轼那样的巨匠,缺乏唐宋诗文作家的创新精神,手法上多模仿古人,没有或很少艺术观念、方法的创新,加之政治高压,正统文人多局限在八股取试的樊笼里,八股体制根本不利于自由抒写文人的思想情感。 2、为什么明代正统文人喜好民歌?

民歌来自民间,感情淳真、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尤其是其中的情歌,体现了明代中期后注重个人情欲的新思潮,在艺上将生动的口语,新鲜的比喻和想象融入其中,显示出新鲜活泼的本色,所以也深得正统文人的喜好。

3、唐宋派内部散文风格和追求是否一致? 答:在唐宋派内部,虽然基本观点都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台一”传统,但他们的风格和追求也并不完全一致。王慎中和唐顺之是地道的宗宋派.以推崇宋代理学为鹄的,将理学作为评价文学的标准;茅坤在理论上与王唐大致相同,但取舍有些松,在宗宋的同时,也不排斥唐代散文;而归有光除了注重“道统”与王唐、茅一致外,其他许多方面表现出相当离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重“情”的倾向。 4、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在散文领域中有何体现?

答: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在散文领域中的运用比在诗歌领域成就更突出,体现了他们的文学主张,独抒情灵,随意书写,清新洁净,写景,情与景会,颇具神韵,文笔自然明快、清丽秀美,;作家个性呼之欲出,尤其是传记散文,则寄托了他们的个性抒张的向往和追求,是显示晚明主文,主情文学规念取得胜利的标志。

5、章回小说经历了几个阶段,它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回小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雏形时期,范本是唐宋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开始采用分卷分目形式:第二阶段是初起期,范本为创作于元末明初,一刊刻于明代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等,比以往讲史话本更长,由主要供说话人作为说话底本变为供读者阅读,已分为若干卷,若干节前有简单目录;第三阶段为成熟期,范本为《西游记》、《金瓶梅》等,情节更复杂,描写更细腻,虽尚保存讲史叙述痕迹,但已明确分为若干回,回目由单句发展为参差不齐的双旬,最后为工整的地旬。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是:①艺术特征,在艺术上严格的可叙述性,情节连贯、故事完整、意向明确,基本上是第三人称叙述角度:②形式特征,采用韵散相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③叙事特征,注意说与听的关系,一般前面有一个入话,有明显的讲说痕迹;有“卖关于”等手法:吸引读者兴趣。 6、《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二者之间关系的? 答:《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创作典范,基本条件是正确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古人曾评为“七分实事,三分虚构”。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则是指在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断,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 7、《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范本,创造了一系列永古不朽的典型,共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单 性;稳定性:和谐性。 8、《三国演义》的叙事特征是什么?

《三国演义》在叙事方式上是以全知全能为主,但又适当地转换视角,作为必要的补充手段,具体技巧有“笙箫夹鼓”法,“横云断岭”法;在视角转换的基础上,《三国演义》也开始出现了限知限事的萌芽。 9《水浒传》的绿林文化特征是什么? 答:《水浒传》所表现的是一种绿林豪杰事业和绿林文化精神,从政治特征来看,主要表现在:(1)“逼上梁山”是多数粱山好汉上山聚义的共同原斟;(2)“替大行道”是粱山好汉的政治行动纲领;(3)“以贤为能、纪律严明”是梁山好汉的组织是绿林豪杰凝聚的重要原因,也是《水浒传》的绿林文化精神的表现。就《水浒传》而言,这种以“义”为核心的好汉人格崇拜,主要是接受了市民和小生产者的道德人格观念,同时又受到政统文化观念的浸染,形成以俗熨化为核心,以雅文化为氛围的多极“义”的人格观念,1主要表现在: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②仗义疏财;③“勇武阳刚”、之气,三者共同的构成“义”为串心的好汉人格崇拜系统,打抱不平和仗义疏财是好汉人格的外在之形,勇武豪爽的阳刚之气是好汉人格的内在之神。 10、《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比《三国演义》有何进展? 答: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它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一方面,作品中绿林豪侠继承古代英雄的特征,作为“勇”和“力”的化身,具有类型化倾向: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下层特别是市民阶层的道德理想和生活情趣,具有比较突出的个性特征,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典型的倾向,具体表现在:①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②惊奇与逼真的结合:③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的结合:④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 11、《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有哪些纷争?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众说纷纭,有多种多样的观点,有认为是谈禅之作,也有的认为是阐发《大学》意旨的的劝学之书,还有人认为是修道之书。“五四”咀后,胡适主张“滑稽”的“玩世主义”.鲁迅则主张“游戏说”,认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建国以后,人们从阶级斗争角度理解,提出了“农民起义说”、“人民斗争说”、“叛逆投降说”、“歌颂市民说”、“诛奸尚贤说”、“安天医国说”及“主题转化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又有人提出“反映人生说”、“追求真理说”、“表现理想说”。还有人认为,《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题材的小说,在哪些生动有趣的动物神话背后.都隐含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以不自觉的方式缓慢形成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一一原型精神。 12、《西游记》两大原型精神之间是什么关系?

《西游记》前后两个部分,正好构成具有人类普遍精神的两大问题: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两者的关系,在《西游记》中不是矛盾和生硬的拼凑,而是具有深刻内在意义的有机神话精神体系。对个性而言,它既肯定了个性自由的尊严和价值,又指出了个性自由得以升华的价值和途径:对社会而言,它既指出了社会限制和规范过分的个性自由的必要性,又提出了对这些过分的个性自由应当如何因势利导,使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达到世界大同和人人解放的高远境界。 13、《西游记》的人物造型有何特点?

《西游记》的人物造型的特点在于,集动物性、神性和人性于一身,也就是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三者的和谐统一,便产生了形貌各异,个性独特而又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14、《西游记》的结构与《水浒传》有何异同?

《西游记》躺结构形式与《水浒传》有些相似,都是采用单线发展的线形结构形式,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被一根贯穿的线串在一起,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差异。首

名词解释 简答题

先,西部小说的贯穿主线不同,《水浒传》的主线是梁山好汉的绿林起义事业,而《西游记》则是以孙悟空这个主要人物为中心,贯穿小说始终。其次,《水浒传》纯粹是由一个个英雄的传记故事连缀丽成,《西游记》则主要由两大部分“闹天空”和“西天取经”组成,两部分之间的思想也不尽一致,因而《西游记》可以说是一种“串”字型的结构。当然,两大部分中,又包含了许多相对独立的小说故事,在两部分内部,实际上也是一种珠串式结构形式。 15、《金瓶梅》词话本与说散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金瓶梅》的版本有许多种,可以分为两个系统,即“词话本”和“说散本”。“词话本,,和“谎散本”的主要区别是:第一、内容上的差异。“词话本“从武松打虎写起,“说散本’’则从西门庆热结十兄弟写起,词话本八十四回有吴月娘被王矮虎俘虏又被宋江义释的情节,说散本没有;第二、形式上的差异词话本罄目后有“诗日”或“词日’’及“且听下回分解”等说书痕迹,说散本不称“词话”,不用下回分,删去了不少诗词散文,词话本回目粗劣,不对仗,说散本则回目对仗工整。 16、西门庆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西门庆是《金瓶梅》中的中心人物,他的形象显示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车:攀尊过以西门庆这样一个兼富商、恶霸、官僚、淫棍等几重身份于一身的人物形象的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种种丑行和荒淫生活的描绘,为读者展示了一幅上自朝廷权贵,中有官僚劣绅,下至市井无赖,帮用篾片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反映在金钱与权力的交易,金钱对政治的侵蚀甚至是决定作用,以及书中主要人物肉欲横流,纵欲无度的生活态度,反映了明代后期“好货”和“好色”两种社会思潮的畸形特点。②西门庆作为一个亦官亦商的恶霸豪富,体现了明代后期由地主、恶霸、商人等构贼市侩势力的丑恶凶残本质。他们勾结官府,鱼肉乡民、贪婪狠毒:暴虐恣睢。③西门庆这样的商人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强大惯力,缺乏坠洲曼期资产阶级在商业方面的开拓和进取,财富不是用于扩大继续再生产,使资本继续升值,而是用于贿赂官府,谋取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势力,或是大肆挥霍,用于荒淫无度的生活消费,显示出。个十分丑恶和堕落的灵魂。④他们纵欲亡身正显示市井财富难以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17、《金瓶梅》对中国小说发展有什么贡献? 从小说艺术的角度看,《金瓶梅》开始逐渐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响,向近代小说的方向转变,为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是中国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具体表现在:①题材的转变为描写平常普通人生活的世情小说,全书侵透着“俗”的色彩,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或魔开始走向市人,走向普通人的生活,体现文学向人自身的靠拢和向文学本位的复归;②审美取向的趣味变异,把审美触角伸向人世间丑恶的一面,作者把生活中的丑进行挖掘提炼并加以概括而上升成为艺术的美作为艺术目标,“描绘了丑,却创造了美”。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人物塑造的转变;④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⑤121语化市井语言的运用,代表了白话小说发展的一个方面。 18、“三言”和“二拍”在拟话本体制上有什么不同? 答:“三言”,是从话本向拟话本过渡的产物,“三言”中尽管有些是冯梦龙本人的创作,但大部分是他对宋、元、明三代话本小说的改编,“二拍”绝大部分都是凌蒙初个人的独创,成为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二拍”,对拟话本小说体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r“二拍”中的头回在思想内容上与正文取得了统一,早期话本有些与正话之闻没有联系,“二拍”中成了小说有机组成部分;其次,在韵语使用上,“二拍”结束了以往多用套语的程式化窠臼,代之以自创的诗词韵语,使韵语与散文部分相互呼应。示出一种成熟的书面文体;③“二拍”对人物性格刻画的考究,对细节真实的追求,表现出文人个人创作的鲜明文学风格。 19、“三言’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答:首先,冯梦龙将李贽的“意心说”贯彻落实到文学领域,提出尚“真”主情的文学思想这在“三言”描写爱髓材韵作品,表现出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他明确将通俗文学归宿概括为“适俗”,认为说话艺术的魅力在不仅表现在“三言”以.普通市民生活为主要对象,而且表现在风格,硅俗共赏;冯梦龙从文学进化角度肯定通俗文学,认为文学应琵,强调小说的社会教化功能,提供通俗文学矫正世风时弊,这在“三言的立场和价值观念出发,对社会各种黑暗现象和不公正问题提出揭露和抨击”。 20,二拍对市民文学的题材作了哪些开拓?

答;二拍比“三言”更具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在对市民文学题材上有了在经商题材上,比重大,约占总数四-分之一,有的故事还反映了经原理,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爱的珍贵材料:②在爱情题材上有“三言,,同类题材有开拓,首先更加突出女性在择偶过程中的主动性并对他们的自主婚姻给予充分与肯定,表现了婚姻问题上的男女平等思想对传统贞节观念韵凌破具有比“三言”更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表现出超前的社会批判精神。 21、《牡丹亭》的题材来源是什么?汤显祖作了哪些改造? 答:汤显祖的《牡丹亭》,取自托名陶潜所著《搜神后记》卷四中晋武都守仲李促文女儿事,《异苑》卷八广州守冯孝将女儿的故事。还有干宝《搜神记》.卷.十六女儿的故事,三人女儿都是钟情男子,自由结合,争取还魂复生,还《杜丽娘记》等等,说明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依据话本的故事线索,小说的还魂故事改编而成。

但是,汤显祖在进行创作时,对题材进行了改造,对主题进行提炼,使得传统具各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突出了明代后期人性解放的旗帜,反映了当态领域情”与“理”的尖锐冲突。这具体表现在三方面的改造:①有双方门第的差异,以反列将门第作为婚姻筹码的封建意识,使得杜丽结合,含有了反抗刻建门第观念,争取自主婚姻的意义;③作者有意及其相互关系置于为爱情自由而行动的戏剧冲突中去,突出杜丽娘的与杜宝、陈最良的卫道士形象形成鲜明对照,强化反抗礼教歌颂爱情主旨:⑧作者有意营造和描绘自由爱情实现的艰难历程,不但写出了受到的种

种社会和家庭的严重压制,而且也充分表现出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精神。

1、清代遗民诗人的作品与清初文学感伤思潮有何联系? 清代遗民诗人诗歌的共同特点是能够坚持民族气节,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 寄托故国哀思。很多作品表现了民众在明清战乱中的流离之苦和失国之痛,使诗歌呈现出慷慨苍凉、激昂悲壮的艺术风格。对民族耻辱和个人情怀压抑的深深痛苦,又使他们的诗歌蒙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

2、清代宗唐派诗人有哪些代表人物?有何特点?

代表人物有吴伟业、王土祯、沈德潜。吴伟业诗歌在清人宗法唐入的诗路中。开导先路。王士祯提倡唐代王、孟、,韦、柳‘派的诗风。沈德潜提出用唐涛的警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恢复儒家诗歌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其落到实处。

3、清宗宋派诗人有哪些代表人物?有何特点?

代表人物有钱谦益、查慎行、厉鹗、翁方钢。钱谦益提倡束元诗歌,清代诗歌的宗宋倾向,从钱谦益开始。查慎行推崇宋诗,尤喜苏轼,为清初宗宋诗人中较为突出者。厉鹗以师奉宋人为主,为查慎行以后倡导宋诗的大家。翁方钢提出“肌理说”,要求以学问入学,以为这是宋诗的正宗,然他乎的不是宋诗的精华,而是其流弊。

4、性灵派诗人的主张与明代公安派文学思想有何关联? 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诗人的文学主张是晚明公安派思想的重振和延续。袁枚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认得真性情,郑夔主张诗人要“直抒血性”,与袁枚相近。赵翼主张诗应创新也与衷枚的性灵说比较接近。在创作实践方面,袁枚取得了比公安派更大的成就。公安派的创作实绩主要体现在小品散文方面,而以袁枚为首的性灵派的成就都主要为诗歌。

5、试比较清初与清中叶浙派词的异同。

答:清初浙派词以朱彝尊为首。朱氏论词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清中叶浙派词次历鹗为代表房甄继承了朱彝尊等清初浙派的主张,认为以周邦彦、差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赢匠过以辛弃疾、刘克庄为代表的慷慨豪放词风。其词风接近朱彝量二不及抒情则相对薄弱。他们从形式的角度强调词的质实,从而体现了清中叶的重实风习,从朱彝尊到厉鹗,都表现出这一特点。而浙派词人的术流更是一味模仿,词格也日益卑下。

6、试比较纳兰词与阳羡派、浙派词的不同。

答:纳兰性德的词具有感伤幽婉而又抒胸臆的词风,上承南唐后主李煜,旁自描手法抒情,自然流转,没有雕琢的痕迹。在清初词坛,扬羡派虽然不乏壮怀激烈,‘然而有失粗率;浙西词派长于工巧而短于挚情。相比之下,纳兰词则纠正了二者的偏颇。二者代表了清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7、清初“学人之文”和“文人之文”有何区别?二者对清代散文演变有何作用?

答:二清初散文作家分为两派,一是以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正和之黄代表,主要从文章内容上抨击晚明散文的空疏,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另一派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主要从文章风格上力戒晚明交章的纤佻,提出恢童唐宋散文的传统。前者被称为“学人之文”,后者被称为“人文之文?。,学人文之、:“人文之文”的努力,明代后期散文的放诞和华丽文风基本上被荡涤肃清随着清王朝政权的巩固,“学人之文”和“文人之文”具有过渡性质的历史使命也已完成。

8、汪中骈文特点及其意义是什么? 、

汪中骈文代表了清代骈文的最高成就。他的骈文虽然效法齐梁,但却能将腔热血注入其中,故而不但意度雍容,流丽生动,而且情致婉转,生动感人文学发展的眼光看,汪中的骈文风格与当时诗歌领域袁枚等人的“性灵说”遥呼应,是清代中期敢于重振主情和藻丽文学思潮、逆当时文学大潮而动的弄潮儿 的确难能可贵。

9、清代小说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首先,小说观念不断更新。与明代相比,清代文学思潮在总体上呈内能,更注重小说艺术上的写实精神,对人物塑造上也对典型八韧明强!雩。譬冀堡了较高的要求。其次,小说题材类型不断扩大。白话小说在明代的基础上衍孽才子佳人小说、才学小说、讽刺小说、公案小说等新的品种,文言小说粤登璺

若干系列,并产生了文言长篇小说《蝉史》、《燕外史》等。第三,说编创,式不断成熟,出现了大批文人独创的作品,不少小说还注意艺术形式革新。

10、清代《水浒传》续书的主旨有何差异?

清代主要有三种《水浒》续书。其一《水浒后传》重在表现民族的反抗精神。和民族意识,作者在描写粱山再次起义时,否定了招安结局。结尾虚构梁山英雄在海外立国的结局,这是作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绿林起义寻找的理想归宿其二,表现绿林起义不息不灭的顽强斗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其三,《结水浒传》(又名《荡寇志》),完全从反动的立场上来认识梁山起义的余绪,主旨是“尊王灭寇”,

维护封建统治。《后水浒传》实习南宋扬么的洞庭起义,巧妙地利用宗教色彩很浓的轮回学说

11、清代世情小说在题材类型上比明代有何发展?

明代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发展到清代,在题材类型上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有的不满于《金瓶梅》中露骨的肉欲描写,主张用封建礼教去克服像犬欲望,这就是明末清初以来才子佳人小说的用意;有的则继承了《金瓶梅》的肉欲描写,专以色情描写为能事,这是清初以来一批碾亵小说的产生动困:一还有的则继承《金瓶梅》的艺术精神,通过家庭琐事来反映社会面貌,寄托生理想,这就是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并代表了清代世情小说的正确方向和最高成就。 12、《镜花缘》的审美风格有何特殊之处? 首先,作者改造了传统的隐逸题材,将隐逸的归宿和解脱

从传统的山癣隐逸变化为海外游历和猎异追奇,为传统的隐逸思想注入了新鲜活力。其次,作者以充满赞美和向往的心态和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遭受不幸后的众莓神重新聚会时的欢乐和达观,对古代神话记载又赋予具有时代神话的点化和诠释,为读者描绘出令人向往的崭新境界。这种在人生自身中寻找生活乐趣和解脱的生活态度,对于《红楼梦》将整个人生视为悲剧的人生态度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冲击。

13、李渔的拟话本小说在艺术上有何创新?

清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大的是李渔的《无声戏》和《十二楼》。李渔小说的最大贡献是艺术观念和艺术追求的创新。他主张将戏曲艺术的创作手法运用于小说创作,其中突出的表现有两点,一是用戏曲创作上“脱窠臼”的观点进行小说创作,尽量采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吸引读者,故其小说故事新奇异常.引弧胜。二是本着戏曲创作“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的原则,将小说情节结构编织得简洁清晰、细密严谨。 14、《聊斋志异》的内容与清初文化思潮有何联系?

《聊斋志异》主要描写鬼狐怪异故事,但却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各种弊端、世俗风情以及人们的精穗理想,从而表现出清初社会上人们普遍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首先,是明末主情浪漫思潮的延续。《聊斋志异》中许多,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强调了男女爱情交往过程中“真情”的意义以及它可能产箜的巨大能量。这正是《聊斋志异》表现主情浪漫思潮的突出色块。其次,是清代经世致用思潮的反映。在生活的基本道理上,薄松龄认为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和幻想都是对生活有害的,应当坚决制止;在对待科举考试的态度上,他深感八股考试最大弊端不注重实效,考不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在政治方面表现为舞熙安思想。追求有公理、讲公道的公平政治。第三,从《聊斋志异》全书的总体风格的氛围主调上看,那些阴森森的鬼域世界和令人捉摸不透的妖狐精魅所构成的作品主旋律,显然是与清代文!思潮中感伤情调极为吻合的。 15、《聊斋志异》的写作笔法有何特色? 一首先》《聊斋志异》对志怪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传统志怪小说,多用虚幻代替现实‘,荒诞无稽。而《聊斋意异》在运用志怪题材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无论在内容的深菠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志怪、传奇,达到了新的高度,取得了新的成就。其次,用传奇手法表现志怪内容。所谓传奇手法,是说唐传奇在艺术特点上主要通过“尽设幻语”的虚构手法,完成了委婉曲折、优荚动人的故事,这比六朝志怪是写法生的变化和进步。《聊斋志异》大多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所以兼具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以至成为成熟的短篇小说杰作。第三,对传奇手法德超越,具体表现是一是故事提到人物体,既以唐诗体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以该U画人物为主;曼是环境描写,即加强、发展了环境描写,并。使之与刻画人物楣为表里;三是心理描写,唐传奇少见心理描写,《聊斋志异》姆 不乏见到,并较好地以心理描写的方法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 16、《儒林外史》的两组人物对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意图? 在人格意识方面,吴敬梓的心和魏晋人是相通的。正是出于对魏晋风度的仰慕和追崇,对文人群体人格复归的强烈愿望,才使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出与魏晋风度相似和对立的两组人物:一是以牺牲自我与令性为代价追求功名富贵的利禄之待;一是保持独立人格,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士人。前者意在次文九人格失落反思八股制艺的弊端,后者则表现出吴敬棒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17、《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的贡献是什么?

《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发展史讽刺文学的典范,其对讽刺艺术最大的贡献是从儒林群丑可笑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即透过喜剧性的形象,直接剖析到八骰制艺扭曲文人人格的悲剧性本质。在这一以喜写悲的主导倾向的规定下,作者将其讽刺艺术的天才发挥到淋漓尽致韵境地。其共中或以对比手法展示人物前后行为矛盾,给以辛辣嘲讽;或以自描手法精心刻画人物行动,借以暴露可笑可鄙的内心世界;或借用人物自己言行之间的矛盾,讽刺一些人口是心非的劣迹。总之,全书竭尽讽刺之能事,或明

嘲,或暗讽,或日引人发笑,或令人憎恶,从而将中国讽刺小说推向了巅峰。 18、《儒林外史》的结构有何特点?

《儒林外史》结构独特。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一些人物作陪衬,形成 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这是追求表现松散而内中见骨的符台中国人审美习惯的散点透视原则。它将那些松散的情节和人物全部统摄于八股制艺摧残人的心灵和人格这一小说主题上,因而达到了结构方式与内容表达的完美统一。结构上首尾呼应,中间分三个部分,正是为表现小说题旨服务的。 19、《红楼梦》的悲剧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20,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巅峰?

答:曹雪芹及其家庭由盛而衰的经历’不仅使他亲身体验到个人荣辱变迁的巨大反差,而且使他从中感受到整个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于是,他的《红楼梦》就是向世人暗示一个人们的感情上难以承受都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无法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首先,社会悲剧。《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韵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庭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作者将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作为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又从生话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还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提示出封建家族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而在贾府后代中,贾宝玉作为社会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但他找不到自己的理想的生活道路,其爱情

名词解释 简答题

也是一场悲剧。

其次,道德文化悲剧。曹雪芹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出了大胆的质疑。我们不仅可以从《红楼梦》。中那些丧失廉耻的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而且就连那凿作者肯定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 第三,人生悲剧。《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它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的浅薄悲剧意识,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井以贾宝玉出家的方式提出了解决人生悲剧的方法。首先,写实题材的成熟认识。《红楼梦》对世情小说写实精神的重要贡献,就在于它认真总结了《金瓶梅》和后来猥亵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的失误教训,提出了超越男女肉欲描写的“竞淫”说和超越才子佳人公式化描写的“情理”说,使世情小说的写实精神达到了最高境界。这一写实,不仅努力按照生活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咀生活中可能有和实际有的方式去描写,不仅对重大事件,即使琐屑, 小事也是如此。

第二,典型化人物的最终完成。在《红楼梦》之前,《金瓶梅》完成了小说人物类型化向性格化人物的过渡,而《红楼梦》则达到了人物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的典型高度。这方面最成功的人物典型是王熙风。 第三,·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检验小说叙事艺术进步有两层因素,一是限知叙事在整个小说叙事中所占的比例及其所达到的深度,二是如何处理好全知叙事与限知叙事的关系。在这两个方面,《红楼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者最大可能地使用了限知叙事的方式,叉注意将精彩的局限的全知叙事与整体的限知叙事完美地统一起来。 第四,精美绝伦的结构艺术。《红楼梦》以贾府这样一个具有深刻典型性的封建家族为圆心,从纵横两个方面展开其网状结构:纵的方面,它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兴衰历史为轴线.与之相关的社会的上下左右联系则形成了一条条众多的经线;横的方面,它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轴线,而金陵十二钗及其他诸多女子的爱情婚姻悲剧和命运悲剧则构成一条条纬线。经纬交织,相互关联,推进故事的发展,揭示深刻的悲剧主题。

2I、以李玉作品为例,说明苏州派作家的特点。

苏州派作家的共同特点是:其一,在身份上,都是出身社会中下层,大多与科名和仕宦无缘,李玉即是如此。其二,在作品的题材内容上,反对“十都传奇九相思”的俗套,而是关注现实,写了许多政治剧和时事剧,如李玉写的《一棒雪》、《人兽关》、《永团圆》和《占花魁》,就涉及政治时事,代表作《清忠谱》写苏州人民反对魏忠贤党羽的斗争。其三,在作品形式上,由于他们既精通音律,又熟悉演艺优人,所以作品的情节排场、高调曲牌等适合表现,如《清忠谱》就充分考虑到舞台演出的实际。 22、李渔的剧作如何体现了他的戏剧理论?

李渔《闲情偶记》对戏剧创作和表演都提出了很有见地的主张。他强调剧本和表演适合场上演出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戏曲为市民阶层服务的娱乐消遣功能,这一点在他的莉作中得到了证实。出于这种目的,他的剧本充满了喜剧色彩。又太多情节曲折,关目新颖,引人入胜,很好地体现了他自己提出的理论主张。代表作《风筝误》就是如此,其他如《比目鱼》、《奈何天》也是如此。

第九章《长生殿》

23、《长生殿》创作过程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长生殿》创作过程中,曾三易其稿。第一稿是因为感慨李白身世,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李杨情缘不会占主要地位。第二稿删去了李白的情节,李杨情缘已占主要地位,但作者显然持否定态度,说明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己上升到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兴亡的思索。第三稿即最后定本,表明作者对这个故事的认识又升华为借李杨故事表达其人生“情缘总归虚幻”的哲理高度。 24、如何理解《长生殿》的思想蕴含?

《长生殿》一方面从爱情角度热情歌颂和赞美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生死不渝之恋,另一方面又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对其沉湎情欲而造成国家危难提出责难。作者充分看到人的情感生活与社会角色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这两个方面又是紧密关联、相反而相成的,并以此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得出“情缘终归虚幻”的结论。李杨“占了情场”与“驰了朝纲”的矛盾,是人生永恒的遗憾,解决的方法是用佛家出世的思想进行顿悟和超越。 25、《长生殿》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答:《长生殿》在艺术上的处理与情缘虚幻主题的表达完美地融为一体,这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各种创作素材进行大胆的剪裁和提炼“为表达情缘虚幻的主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为了表现主题,作者在剧本结构方面颇具匠心,剧本长达五十出,设计了爱情和政治两条线索,李杨爱情线索为主线,国家政治命运为副线,两条线索交叉映衬,融为一体,使剧情既丰富多彩,又屡次分明。又巧设富有象征意义的道具钗盒,对剧情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长生殿》主题的完成,又得力于其优美抒情、流畅细致的曲词。 26、《桃花扇》.的思想和社会意义是什么?

《桃花扇》的内容是以明末复社文人候方城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作者自称其写作目的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即将侯、李二人的爱情悲欢离台置于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社会环境中,从中提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息息相关,井由此抒发历史兴亡和人生空幻的感慨,为后人提供历史和人生的借鉴。 27、《桃花扇》的人物塑造有何特点?

《桃花扇》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艺人歌妓,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起陪衬作用的次要人物,都精心设计,细笔勾勒,性格鲜明。李香君是剧中光彩照人的正面形象,身为秦淮名妓,却出污棍而不染,注重气节,有政冶远见:她对侯方域爱情上的坚贞与其疾恶如仇的政治态度紧紧相联,因而她的经历中爱情的不幸遭遇与国家的覆亡命运也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这形象的成功塑造。才为剧本主题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其他次要人物也性格丰满。旦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维持有机的联系,有血有肉。 28、《桃花扇》的结构艺术有何特点? 首先,以主要人物侯、李的爱情悲欢作为铺演情节的基点,细针密线,环环相套。全剧能在纷繁的历史事件和错综复杂的头绪中将情节组织得完整、严谨。其次 以典型道具作为贯穿全剧的主线,即以侯方域赠给李香君的诗扇作为全剧的贯穿线索.足见其特独的艺术匠心。第三,以中介人物作为联结正邪双方的纽带。扬龙友的身份与性格的二

重性,在人物关系变化中恰到好处的起了粘着穿插的作用。 29、《桃花扇》的曲词宾白有何特点? 答:《桃花扇》的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其中两点比较突出。一一是作者对曲词与宾白的语言特征及在剧中承担任务的区别认识得十分清楚,因而对曲词宾向的安排匀称合度。二是能根据剧情和人物的币同,使用不同风格的曲词。 三、思考题

1、黄遵宪诗歌创作的特点及其在近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黄遵宪提出“我手写我口”的口号,成为了“诗界革命”的代表作家。其诗歌创作的特点是:首先显示其新派特色的,是那些写海外新事物的作品。如《今离别》四首分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与东西半球昼夜相反之事,可谓别开生,二多记时事”,故有“诗史”之誉,如《冯将军歌》记中法战争事,《悲旅顺》《哭威海》《东沟行》台湾行《降将军歌》等写中日甲午战争事。黄遵宪是近代“诗界革命”的先行者,在咸同时期一派拟古诗风中,人境庐诗足称独立中流,拓新了诗的的疆界。 2、概述龚自珍散文创作的成就。 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是鸦片战争前后以文章慷慨论天下事这一经世文风的当之无愧的开创者,其影响之深,在五十年后的清末仍有强烈反响。龚自珍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两类:其主要部分是政治与史论。这类文章通过典型现象的描绘,对社会现象给予整体性的揭露与抨击,并且在行文中一反成规,不避其至喜用诡异之笔,险怪之辞,锋芒犀利、针针见血。为《明良论》四篇。《乙丙之际著议第九》《平均篇》等。另一类为杂文,包括杂议、寓言、序跋、书信、赠言、碑状、记传等各类文字。这类文章吏显出龚自珍狂怪奇诡的特色。为《尊隐》《病梅馆记》 3、概述桐城派的中兴与终结。

(1)道咸时期的桐城派,思想方面对时事不震的感触与主张伦理道德的保守,文学方面墨守规范,缺乏宏大气象,已呈后继无人之势。(2)曾国藩对桐城派的改造。一是在桐城三要素之外,加上“经济”二字,二是肯定阴柔之美的同时,又推重阳刚雄奇之美,三是针对桐城之不足又拓展其自身的功能。这种承续和改造,适逢其时而又因势利导,故能别树一帜,取得了成功,使桐城派中兴但到了湘乡派时,特别是曾门四大弟子的吴汝纶推动湘乡派复归桐相城,遂使相城派终结。 4、概述“新文体”的特点

答:新文体,从语体上说,是一种文白夹杂,或者说介乎文自之间的语体;从文体上说是打破各种文体的界限,将议论与叙述、抒情相结合,富于逻辑性、鼓动性的长篇新体散文:从写作上说是打破文学各派家法,采用一切能用的、有用的古文、骈文、辞赋、佛典、语录、八股文、西学译文、日本文的词汇、句式、体制、形成兼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的写作方法。“新文体”集龚自珍以来近代文章革新如经世文风,湘乡派洋务文章、报章文体、域外游记诸种经验之大成。它的产生可以说是粱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的最大收获。“新文体”是良古文向自话文过渡的一个中介.它比当时的白话文更接近“五四”文学革命的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zf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