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终稿)

更新时间:2024-01-05 01: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系 ( 所 ) 金融系 系 (所) 主任 李成 批 准 日 期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经济与金融学 院 金融 系 61 班 学生 王创发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 2009 年 12 月 30 日起至 2010 年 6 月 20 日止

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 西安交通大学财经校区

课题的背景、意义及培养目标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商业银行则是金融业的核心。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与否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商业银行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其中,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率风险无疑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本选题旨在研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并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体系。选择本题需要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对利率的预测、利率风险度量、利率风险控制与经营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它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通过一些案例的分析,理论联系

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计(论文)的原始数据与资料

数据资料来源:1.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

2.权威报刊、杂志 3.各商业银行网站。 4.中国统计年鉴。 5.期刊网数据库。

课题的主要任务

1学习金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等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为课题作好理论铺垫。

I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 明确研究课题的内容,确定思路与框架。 3. 按照确定的大纲,逐步完成论文写作。 A.对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管理做文献综述 。

B.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以及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 。 C.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D.对如何完善我国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课题的基本要求(工程设计类题应有技术经济分析要求)

论点明确,论据充实,数据资料及引用别人观点要加以批注,说明出处,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思路清晰,文章结构合理,表述通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并有一定的创新。

完成任务后提交的书面材料要求(图纸规格、数量,论文字数,外文翻译字数等)

1. 毕业论文,严格按照《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完成,整篇论文字数不少于

15000字 。按规范格式排版。 2.要附有外文原文与翻译,要求译文流畅、概念准确、与原文内容相符、字数2000~3000。

主要参考文献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

解川波、尹志超主编,《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李江主编,《金融发展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指导教师 接受设计(论文)任务日期 2009 12

(注:由指导教师填写) 学生签名:

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评议书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评议书

院 系(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对学生 所完成的课题为 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的情况,完成的质量及评分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意见书

评审意见:

评阅人 职称 年 月 日

I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结果

系(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组对学生 所完成的课题为

的毕业设计(论文)经过答辩,其意见为

并确定成绩为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组负责人

答辩组成员 年 月 日

摘 要

摘 要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商业银行则是金融业的核心。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与否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商业银行安全性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率风险无疑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商业银行该如何应对日益增强的利率风险?本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本文写作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结合最新的商业银行经营资料,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从利率预测、利率风险衡量、利率风险控制与经营三个方面,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并就如何巩固和完善该体系提出具体建议,力图对本论题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实践均有所裨益。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选题背景、意义,引出本论题,并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第二章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背景,主要是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简要的回顾和评价,并进一步分析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状况。第三章构建了一个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利率预测、利率风险衡量、利率风险控制与经营三个方面。第四章是结论和展望,总结前文,并就如何实现和完善前述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I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ABSTRACT

Finance is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 and commercial banks are the core of finance. The safety of commercial banks’ management affects the hole national econom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afety are credit risk、market risk and operating risk.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interest rate risk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important kind of market risk that commercial banks are facing. How to deal with the interest rake risk?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demestic commencial banks’ risk management during this present period, and combining the latest inform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builded a some full framework for interest rate management, which was comprised of interest rate forecast、rate risk measure and rate risk control. To turn this framework ture, this paper also gave some proposals. I hope that this article will benefit to the theory rese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is paper has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 foreword, introduing the background and the significance, leading out the research topic, and introducing the democra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and my research methods and framework.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ckgound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In this chapter, I will give a retrospect and a remark on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In this chapter, I will give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ate risk management, too. In the third chapter, I will build a some full framework for interest rate management, which was comprised of interest rate forecast、rate risk measure and rate risk control. The forth chapter are conclusions and proposals .

KEY WORDS: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Commercial banks; Rate risk management.

III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IV

目 录

目 录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1.2 文献综述 ....................................................................................................................... 1 1.2.1利率市场化综述 ..................................................................................................... 1 1.2.2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综述 ................................................................................. 2 1.3本文研究方法与框架 .................................................................................................... 4 2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 ....................................................................................... 5 2.1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 ........................................................................................... 5 2.2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状况 ............................................................... 6 2.2.1利率风险管理动力不足 ......................................................................................... 7 2.2.2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 9 3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 12 3.1利率预测 ...................................................................................................................... 12 3.2利率风险衡量 .............................................................................................................. 14 3.2.1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 ........................................................................................... 14 3.2.2持续期缺口模型 ................................................................................................... 16 3.2.3 VaR模型 ............................................................................................................... 18 3.2.4 压力测试 .............................................................................................................. 19 3.2.5各种方法的比较 ................................................................................................... 19 3.3利率风险控制与经营 .................................................................................................. 20 3.3.1表内管理 ............................................................................................................... 21 3.3.2表外管理 ............................................................................................................... 22 3.2.3其它方法 ............................................................................................................... 24 4 结论与展望 ........................................................................................................................ 26 参考文献 ................................................................................................................................ 30 附录1本文回归分析的详细过程 ........................................................................................ 32 附录2外文文献翻译 ............................................................................................................ 36 致 谢 .................................................................................................................................... 41

V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VI

绪 论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商业银行则是金融业的核心。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与否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商业银行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率风险无疑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主要是贷款和存款,从而具有较大的刚性。因此,它在面临利率风险时很难采取表内管理手段进行应对。这一特点决定了对它的研究与对其它金融机构应当有所区别。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渐进式改革。相应地,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尽管目前金融学界及金融实践界对本论题已有大量的研究,其中的不少成果还具有比较良好的预见性。然而,过去的研究成果还是很难适应不断深入的市场化改革的要求。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求学术界和实践界对本论题进行长期不懈的探索和研究。

本文写作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结合最新的商业银行经营资料,针对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状况,从利率预测、利率风险度量、利率风险控制与经营三个方面,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并就如何实现和完善该体系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力图对本论题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实践均有所裨益。

1.2 文献综述

1.2.1利率市场化综述

利率市场化的最根本的理论依据是古典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其代表作是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其核心观点是看似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其实一种理想的自我调整机制,借助价格信号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战后,随着发展经济学的兴起,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发展中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经济状况及严格的金融管制,二人于1973年分别先后发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及《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部著作,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标志着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金融发展理论正式形成。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以利率管制为代表的金融管制,降低了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通过对这种金融抑制的解除,可以增加内部积累并实现合理放贷,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良性循环【1】。因此,金融发展理论的主要主张是

1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金融自由化,其中利率市场化是核心。

相关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利率市场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钱水土、于广文对我国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状况所作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利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加快0.29个百分点【2】。由于管制利率一般低于市场利率,因此,每提高1个百分点也就意味着更加趋近市场利率水平。可见,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确实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宋飞对前人所作的各种代表性实证研究进行详细分析,认为“自由化改革的确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地区)长期性的高效率的经济增长,而管制政策则带来相反的效果”,而某些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这些国家没有配套其他的相关措施:“??金融改革与利率市场化必须在其他有效措施的配

【3】合下发挥作用”。

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证都认为,利率市场化确实有利于一国经济发展,但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应当配套其他方面的改革。

1.2.2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综述

(a)利率风险的划分

至于利率风险的种类,主要有三种划分:巴塞尔委员会在《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中按风险来源把利率风险划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4】;黄金老则按持续时间把利率风险分成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5】;邵伏军则按作用范围把利率风险划分成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6】。一般认为,黄金老是站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立场而来划分,巴塞尔资本协议是站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的商业银行的角度来划分,而邵伏军则站在全国的角度来进行划分。即利率风险包括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微观风险包括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恒久性风险包括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b)主要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学派认为,投资与储蓄都只与利率相关,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当投资与储蓄相等时,利率就得以决定。凯恩斯否定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决定的。货币的供给量一般由国家加以控制,是一个

【7】外生变量。而货币的需求由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所带来的需求决定。俄林

和罗宾逊认为,单纯考虑实质因素或单纯考虑货币因素都是片面的,他们提出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对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8】。希克斯在继承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IS-LM模型,认为IS、LM曲线相交时,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利率得以决定。蒙代尔和弗莱明对IS—LM模型进行修正,引入BP曲线从而

【9】解释开放经济下的利率形成。

上述理论固然有它自身的局限性,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对商业银行的指导意义不大。对商业银行而言,理解利率决定理论是为了利率预测。一方面,尽管上述理论给出了计算方程,但是由于我们并不知道过去和现在的哪一个时点处于均衡状态(从而满足该方程),因此无法通过历史数据来求出方程中的参数以确定具体方程。另一方

2

绪 论

面,在上述理论中,决定利率的变量跟利率本身几乎是同步变化的,因此要预测利率(因变量)变化就得先预测利率影响变量(自变量)的变化,而对这些变量的预测依然非常困难。

(c)利率风险度量理论

常用的利率风险度量模型有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持续期缺口模型、VaR模型以及压力测试(情景模拟)等。不少学者对以上度量方法进行研究并加以比较。解川波和尹志超在《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一书中全面介绍了以上模型。他们认为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具有计算简便、清晰易懂等优点,目前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它只是一种初级的、粗略的测量方法。对于持续期缺口模型,他们认为当利率发生较小变化时,该模型比较准确,当利率变动较大时,误差较大。对于VaR模型,他们认为蒙特卡洛模拟法是VaR模拟方法中功能最强、应用最灵活的计算方法,但它的计算量非常庞大,更为重要的是它依赖于所确定的随机过程或所选用的历史数据来估测投资组合的最终价值和风险价值。对于压力测试,他们认为该方法尽管能够测量在极端情况下

【10】

商业银行的应变能力,但是不够体系化、主观性较强且计算量非常庞大。任远主编

的《商业银行经营学》则重点介绍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和持续期缺口模型,他认为,有效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能够测量一家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利率敏感性,鉴定银行的利率风险,能够找出造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各个项目,但由于该模型不能标示出缺口所处的利率水平,因此不能表明市场利率变动能够引起盈利水平和市场价值的变动状况。而持续期缺口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衡量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度,并且有可能使商业银行的净资产对利率波动具有免疫性,但它仍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假设不存在长短期利率的差异,二是没考虑利率变化时借款者提前还贷或存款者

【11】加速取款之类的情况,三是利率变化较大时误差也较大。Oliver·Entrop、

Marco·Wilkens和Alexander·Zeisler在《量化银行利率风险:假设至关重要》一文中,认为基于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时段划分的敏感性分析和持续期分析都过于粗糙,甚

【12】至经常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原因在于其假设过于苛刻。刘晓星在《基于VaR的商业

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对VaR模型做了较为全面分析。他认为,VaR模型虽然计算复杂,但其观念十分简单,它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VaR为银行提供了一种对不同风险因子、不同金融工具和资产种类风险的统一测度标准,便于理解和比较,非常符合银行管理可视化的发展方向;二是在可以帮助银行在各层次上整合风险;三

【13】是可以作为信息披露手段;四是可以作为度量银行及其内部员工绩效的工具。巴曙松和朱元倩在《压力测试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对压力测试的的定义、

国际实践规范、执行流程等角度对已有的文献和监管部门的调查研究报告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压力测试的优缺点——压力测试虽然能较好地估计由于尾部风险所带来的极端损失,但是无法描述压力事件的发生概率,而且难以与整体风险管

【14】

理系统衔接。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知,一般认为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和持续期缺口模型较为简便

3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但也较为粗略,VaR模型和压力测试虽然功能强大但并非万能而且运用起来极为复杂。

(d)利率风险控制理论

巴塞尔委员会在《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以及我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并没有就利率风险控制具体措施做过多的阐述,只在原则上和程序上对商业银行进行指导【15】。Kyriaki·Kosmidou和Constantin·Zopounidis在《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的利率场景形成》一文中,在敏感性缺口模型和持续期缺口模型的基础上,借助运筹学的思想提出目标规划模型,以便银行更好地对利率风险进行表内管理【16】。温红梅等人在《金融风险管理》一书中把利率风险控制方法分成传统方法和创新工具两类,其中传统方法包括选择有利的利率形式、订立特别条款以及根据利率敏感性缺口或持续期缺口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三种;而创新工具包括远期利率协议、利

【17】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利率上下限五种。解川波和尹志超在《利率市场化

与利率风险管理》一书中则强调了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即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18】。艾洪德等人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一书中,全面介绍了各种利率风险管理工具,除了常见的基本金融衍生工具及

【19】利率上下限外,还介绍了附加双限的FRNs,逆向FRNs两种较为复杂的工具。王伟在

《利率波动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一文中指出,管理利率风险最主要的措施是资

【20】产负债定价及其结构管理。韩军在《现代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

中,不仅介绍了四种利率风险管理工具,还提出了四种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回避策

【21】略、分散策略、转嫁策略、对冲策略,并强调了风险管理文化的重要性。。此外,许

多硕博士论文也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四川大学的陈娜在其硕士论文《我国商业银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利率风险》中对四种基本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作了详细介绍【22】。西南财经大学的樊胜在其博士论文《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

【23】 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侧重于对贷款定价及价差期权的研究。

从以上的介绍可见,学界对利率风险控制的研究偏重金融衍生品,尤其是四种基本金融衍生工具。对各种控制方法进行归纳并做系统介绍的文献并不多见。

1.3本文研究方法与框架

本文采用规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相结合、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选题背景、意义,引出本论题,并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第二章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背景,主要是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简要的回顾和评价。第三章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第四章构建了一个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利率预测、利率风险衡量、利率风险控制与经营三个方面。第五章是结语,对本文进行扼要的总结。

4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

2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

2.1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

在论述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前,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商业银行所处的背景。 利率市场化是指改变过去由中央银行统一决定利率的模式,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利率的利率形成机制的推进过程,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逐步推进的。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同年12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初步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构想:“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

【24】

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完善【25】货币市场??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在 2002 年十六大

报告里面,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利率市场化这个概念。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

【26】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而同年3月人民银行公布的《2002年中

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则明确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基本上是遵循上述思路,朝着上述目标推进的。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正式开始。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同年10月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1999年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2002年又进一步

5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扩大试点。同时,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善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体系。 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2004年1月,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规模大小分别制定。2004年10月,基本取消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仅对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实行基准利率2.3倍的上限管理。与此同时,存款利率也实现了上限管理。同年11月,1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全部放开。截至2008年,放开的本外币管制利率累计达123个品种,管制利率减少到24个品种【27】。与此同时,人民银行业还很注意培育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另外,我国在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方面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人民银行推出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CHIBOR);2007年1月,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正式上线运行,并在今后三年多的运行中充分体现了其对我国市场利率的代表性。随着利率在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中央银行对信贷资金的调控也逐渐从规模调控转变为价格调控。

我国历时十几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其范围涵盖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改革、债券市场利率改革、存贷款利率改革、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商业银行定价能力培育以及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转型等多个方面,可谓成就斐然。然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主要的浅层问题还有:存贷款利率尚未彻底放开、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将由于高昂的风险溢价导致资金不可得等。主要的深层问题还有:垄断的打破和所有制的多元化、产权的清晰界定、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约束和道德风险的防范等。

2.2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状况

在展开本节的论述之前,需要先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一个阶段划分,以便明确“现阶段”是什么样的一个阶段。

笔者认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呈“两步走”的态势:第一步,主要实现人民币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管下限;第二步,彻底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管制,并解决其他相关问题,最终形成并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之所以主要考察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是因为该利率是我国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利率品种。1996年6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已经走完了第一步。2004年10月以后,虽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并未停下来,然而始终未触及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或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因此,第二步尚未迈出。

由此,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6年6月至2004年10月,主要成就是实现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和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下限管理;

6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

第二阶段即为目前所处阶段,从2004年10月至日后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和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之一放开之时,这是走第二步之前的必要酝酿,是第一步和第二步的过渡阶段;第三阶段从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和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之一放开之时至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完成之日,这是利率市场化进程所走的第二步。

在现阶段(第二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状况如下:

2.2.1利率风险管理动力不足

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走完第一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已有一定的利率风险管理动力。但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尤其是第二步尚未迈出,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动力还远远不够。

首先,存款利率上限管理和贷款利率下限管理所营造的利差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巨额的利息收入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即便未能很好地管理利率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仍然能轻松盈利。

下表是笔者根据8家大中型商业银行最近四年利润表整理的利息收入占比(利息净收入/营业收入)一览:

表2-1:部分商业银行近年利息收入占比

时间

银行名称 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招商银行 民生银行 浦发银行 深发展银行

2009年 79.63% 73.97% 80.07% 83.38% 79.78% 76.61% 91.07% 85.91%

2008年 85.00% 69.72% 84.85% 86.62% 84.42% 86.60% 91.24% 86.80%

2007年 88.60% 94.05% 87.84% 87.90% 82.77% 89.25% 93.45% 88.88%

2006年 90.84% 87.49% 93.45% 91.97% 86.83% 92.64% 93.94% 89.52%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它们的营业收入的绝大多数来自于利差收入。市场化改革固然迫使商业银行逐年降低利息收入占比,但利差收入在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的压倒性优势地位依然不可动摇。在中央银行的“照顾”下,巨额的利差收入每天都在稳定地流入,商业银行处于“开门就盈利”的状态,自然没必要为利率风险而“杞人忧天”。

第二,由于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调整存在较大的粘性,因此存贷款利率波动频率小;中央银行出于金融稳定和谨慎调控的考虑,每次调整的幅度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因此,利率波动幅度小。

下表是我国近20年来历次人民币存款利率调整一览(单位:年利率%;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表2-2:我国近20年来历次人民币存款利率调整

7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定 期 存 款 调整时间 活期存款 1990.04.15 1990.08.21 1991.04.21 1993.05.15 1993.07.11 1996.05.01 1996.08.23 1997.10.23 1998.03.25 1998.07.01 1998.12.07 1999.06.10 2002.02.21 2004.10.29 2006.08.19 2007.03.18

三个月 2.88 6.30 2.16 4.32 1.80 3.24 2.16 4.86 3.15 6.66 2.97 4.86 1.98 3.33 1.71 2.88 1.71 2.88 1.44 2.79 1.44 2.79 0.99 1.98 0.72 1.71 0.72 1.71 0.72 1.80 0.72 1.98 半年 一年 7.74 10.08 6.48 8.64 5.40 7.56 7.20 9.18 9.00 10.98 7.20 9.18 5.40 7.47 4.14 5.67 4.14 5.22 3.96 4.77 3.33 3.78 2.16 2.25 1.89 1.98 2.07 2.25 2.25 2.52 2.43 2.79 二年 三年 10.911.88 8 10.09.36 8 7.92 8.28 10.89.90 0 11.712.20 4 10.89.90 0 7.92 8.28 5.94 6.21 5.58 6.21 4.86 4.95 3.96 4.14 2.43 2.70 2.25 2.52 2.70 3.24 3.06 3.69 3.33 3.96 五年 13.68 11.52 9.00 12.06 13.86 12.06 9.00 6.66 6.66 5.22 4.50 2.88 2.79 3.60 4.14 4.41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

8 2007.05.19 2007.07.21 2007.08.22 2007.09.15 2007.12.21 2008.10.09 2008.10.30.72 2.88 0 2008.11.27 2008.12.20.36 1.71 3 1.98 2.25 2.79 3.33 3.60 0.36 1.98 2.25 2.52 3.06 3.60 3.87 3.24 3.60 4.14 4.77 5.13 0.72 3.15 3.51 3.87 4.41 5.13 5.58 0.81 2.88 3.42 3.87 4.50 5.22 5.76 0.81 2.34 2.88 3.33 3.96 4.68 5.22 0.72 2.07 2.61 3.06 3.69 4.41 4.95 0.81 2.61 3.15 3.60 4.23 4.95 5.49 0.72 3.33 3.78 4.14 4.68 5.40 5.85 自1990年4月至2010年4月,这20年时间里人民银行共调整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25次,平均9.6个月才调整一次,即便是调整最频繁的2007年,总共也只调整了6次,平均2个月调整一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次调整的幅度一般为一两个百分点,随后调整幅度逐渐缩小,到最近几年,每次调整幅度仅为0.27个百分点。其它基准利率的情况与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的情况基本相同。

总之,由于管制利率仍然占主导地位,市场化利率仅在边缘领域发挥作用(目前,我国银行金融资产业务管制利率比重为51%,负债业务管制利率比重为74%),因此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利润所带来的影响有限,从而导致商业银行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金钱用于利率风险管理。如果再考虑商业银行管理层观念的滞后性,即利率风险管理观念的变化跟不上市场化的进展,那其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动力就更小了。

【28】

2.2.2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持续十几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例如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从而抗风险(抗损失)能力大为增强。然而现有的能力还远远不足以应对未来的挑战,这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9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一是利率预测能力偏低。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均实行管制利率,因此,各种宏观经济变量要作用于利率,都必须通过中央银行。因此,商业银行往往只须盯住中央银行便可准确预测利率。然而,在市场化条件下,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另外,国家发布的经济数据比较匮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对市场利率的预测。

二是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衡量模型。国际上常用的利率风险测量模型主要有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持续期缺口模型、VaR模型和压力测试等。这些模型,没有一种能够充分地准确地度量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后两种模型虽然已经比较完善,但其应用成本高昂,且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讲尚属新事物,需要时间去了解、接受和应用。另外,这两个模型的核心技术均为国外顶级金融机构所垄断,并不向购买者开放,即便采用,也不过是东施效颦,不得其神韵,从而无法根据自身状况而调整其相关设定,其应用效果将大打折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运用的利率风险测量是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和敏感性分析,例如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就只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和敏感性分析来度量它所面临的利率风险【29】,我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直到2008年第二季度才开始采用VaR模型,并且仅应用于交易账户【30】。其他小型商业银行,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的利率风险衡量模型就更加简陋了。

三是资产负债管理(又称表内管理)比较落后。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尽管逐年下降,但依然过重,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能力;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是贷款,负债主要是存款,而存贷款基本上是被动的,而且基本上是以短期存款支持中长期贷款,期限结构不匹配。这两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很难通过资产负债的调整来管理利率风险。

四是市场上可用于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产品比较匮乏。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利率管制扼杀了金融机构的定价权,从而从根本上扼杀了金融创新的空间;二是金融衍生品尤其是复杂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模型为国外顶级金融机构所垄断,国内金融机构并未掌握核心定价技术;三是国债产品的种类不齐全(例如缺乏一年期以下的国债品种),导致无风险收益率曲线不完整,金融机构难以合理定价。虽然目前已有大量央行票据,但由于其一直面临高成本、税收、超额利润和影响长期利率等诸多问题,因此,只能看作一种过渡性工具。

五是风险管理组织不健全。利率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一套科学严密的权威性组织体系和决策机制,以利于准确、及时的进行科学决策。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设有类似于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的机构,但是在多数商业银行中,该机构的职能十分不明确,通常只是一个议事性机构,且其成员均由其它部门职员兼任,甚至没有专门的资产负债管理经理人员执行利率风险管理职能,从而

【31】

商业银行很难对利率风险及时做出反应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以管理利率风险。

六是人才匮乏。利率风险防范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熟悉国内外市场、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反应能力、掌握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熟练运用各类市场工具的专业人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管理部门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还无法适应利率市场

10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

【32】

化改革和满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这方面,我国高等院校也有责任。要为

我国商业银行培养优秀的人才,必须从根本上遏止日益甚嚣尘上的学术浮躁之风。

11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3.1利率预测

对利率走势进行预测是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前提。由于商业银行进行定价时一般都采用名义利率进行定价,因此,商业银行所要预测的利率主要是名义利率。要预测名义利率,首先要了解其影响因素。

笔者认为,从技术层面看,名义利率的影响变量有以下几个:

一是实际货币供应量。一般认为,实际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成负相关关系,即实际货币供应量越多,利率越低。我国货币共划分成四个层次:M0、M1、M2、M3,一般的研究多采用M2来代表名义货币供应量。在计算实际货币供应量时,还应除以历年的累积通胀率。例如如果某时间序列数据的范围是从1995年到2009年,那么2009年的实际货币供应量就应该是2009年的M2除以自1995年以来的各年累积通胀率,即

2009M22009/

?(1?第i年通胀率),以便把M2还原至1995年的价格水平下。其它各年的数据

i?1995也应作类似的还原。

二是对资金的实际需求。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其决定具有一般价格决定的共性,即由供给和需求同时决定。显然,货币供应量只反映供给,未反映需求。因此,需要引入一个新的变量来反映资金需求。笔者认为,对资金的实际需求可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来衡量。在支出法下,GDP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构成。其中,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不论是采用现金还是转账的支付方式,都会形成对货币的需求:如果采用现金支付,就会形成对M0的需求;如果采用转账支付,就会形成对M2的需求。而净出口获得的外汇并不能在国内流通,因此出口企业需要把它换成人民币。出口企业把外汇换成人民币的过程,一方面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对人民币的需求。在计算实际GDP时,应该在名义GDP的基础上除以历年的累积通胀率。

三是通货彭胀率。以上两个因素形成对货币的实际利率,而名义利率还受通胀率的影响。一般认为,在实际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胀率越高,名义利率越高。根据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然而,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普遍不存在完全的费雪效应【33】(这种现象称为“费雪悖论”)。因此,我们只能认为利率跟通胀率之间存在正相关,至于何种形式何种程度上的正相关尚难确定。通胀率一般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化(ΔCPI)来表示。

以上三个指标基本上可以吸收各种影响利率的经济因素。例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将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来作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平均利润率被吸收在实际GDP的时

12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间序列数据中,而经济周期也已经在实际GDP和ΔCPI的时间序列数据中被反映出来。

综上所述,名义利率由M2/累积通胀率、GDP/累积通胀率、ΔCPI三个指标来表示。考虑到影响实际利率的只是货币供求的相对关系而非绝对数额,且各年累积通胀率计算比较复杂,因此可把前两个指标合成为一个指标:货币化比率。其推导是比较简单的:(M2/累积通胀率)/(GDP/累积通胀率)=M2/GDP。这样,在进行计量分析时,就只剩两个变量:M2/GDP、ΔCPI,从而获得了简化计算外的又一个好处:增加一个自由度,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名义利率一般采用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来表示。 人民银行自1994年第三季度才开始公布货币供应量数据。

笔者根据1995年至2010年的数据作了一个实证分析。其中,历年ΔCPI数据来源

【34】于《中国经济导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利率(R)、M2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GDP

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M2/GDP用Excel 软件计算获得。另外,由于本模型主要用于进行利率预测,因此,利率采用次年3月1日时点的数据。例如R1995表示1996年3月1日时的利率,2010年3月1日的利率表示为R2009。这样,商业银行在每年1月中下旬获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去年的经济数据后,就能运用本模型对未来一个月左右的利率进行预测。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用来预测其它时间段的利率,例如如果需要对未来半年的利率进行预测,只需把利率数据改为次年8月1日时的利率即可。可见,本模型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

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详细过程参见附录1): 方程:R=5.96+0.99*ln(ΔCPI)-9.35ln(M2/GDP)

(8.1581)(3.7392) (-5.8168) r2=0.9135 F=42.2622 df=12

括号中的数据是t统计值。

另外,DW统计值为2.2687。查表可知,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15个样本容量、2个解释变量下,dU=1.252。dU

从上述方程来看,ln(ΔCPI)、ln(M2/GDP)跟利率呈简单线性相关关系,其中ln(ΔCPI)的相关系数为0.99,ln(M2/GDP)的相关系数为-9.35。且整个方程的可决系数高达91.35%,说明当年ln(ΔCPI)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次年3月1日时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就要上升0.99个百分点;ln(M2/GDP)每上升0.01,次年3月1日时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就要下降0.0935%(注意两组时间序列数据单位不同)。

商业银行在每年1月中下旬获得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去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后,可以根据上述方程定量预测未来一两个月的利率变动。

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用上述方法来构建一个预测未来三个月、半年或一年利率变动的方程,以便更好地把握利率变动趋势,从而更科学地进行利率风险管理。

13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2利率风险衡量

从理论上讲,如果每一种利率在每一个时期的波动能够被准确地预测,那么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将被彻底消除,利率风险将不再是风险。然而,要对各种利率进行准确的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笔者在前文中所提出来的利率预测模型,也远不是一种百分百精确的模型。因此,商业银行在对利率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大致的预测后,虽然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有所降低,但仍然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可能是纯粹风险,也可能是投机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还必须采取除利率预测外的其他措施来管理利率风险。从逻辑上讲,这包括利率风险测量和利率风险控制与经营两个环节。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包括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36】,而重新定价风险是最重要最常见的利率风险。

目前最常用的利率风险测量工具有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持续期缺口模型、VaR模型和压力测试等。

3.2.1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

根据资产负债受利率波动的影响程度来进行划分,可分成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与利率非敏感性资产负债两类。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利率敏感性资产(IRSA)与利率敏感性负债(IRSL)的差额。

利率敏感性缺口主要测量利率波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因此它衡量的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新定价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型没有给出固定的考察期。商业银行根据自身需要设定各种不同的考察期。考察期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可能也不同。常用的考察期有一个月、三个月、一年及五年等。

利率敏感性缺口主要有两种计算口径,一种是绝对指标,即利率敏感性绝对缺口: 绝对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IRSA) — 利率敏感性负债(IRSL)

一般而言,如果利率上升,存在正缺口的商业银行将因此而获利;如果利率下降,存在正缺口的商业银行将因此而蒙受损失。负缺口的情况与之相反。总结如下:

表3-1:敏感性缺口、利率变动及净利息收入的关系

利率敏感性缺口

>0 >0 <0 <0 =0 =0

利率变动情况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净利息收入变动情况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不变 不变

利率敏感性绝对缺口能够衡量某一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敞口规模,但由于

14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不同商业银行的在不同时期的总资产负债规模不同,如果仅用绝对缺口,无法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为此,人们引入了相对缺口:

相对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IRSA) / 利率敏感性负债(IRSL)

除了上述两种指标外,(绝对缺口 / 总资产)、(绝对缺口 / 资本)等指标也得到一定的应用。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最常用的利率风险测量方法,各商业银行一般会在其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把一定考察期内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状况予以列示。以下是我国部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一览(数据来源:各银行2009年财务报表附注;时点:2009年12月31日;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表3-2:部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敏感性缺口

考察期 银行名称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招商银行 民生银行 兴业银行 华夏银行 深发展行 -1,963,426 423,158 1,599,174 1,777,737 562,853 266,920 -55,462 205,661 227,788 127,871 122,002 93,415 125,301 60,474 35,001 69,240 -12,414 2,818 155,932 642,828 138,188 63,847 23,104 752 27,397 6,364 一个月以内 一个月到 三个月 三个月到 一年 一年到五年 五年以上 -2,051,374 -683,026 -8,076 -304,375 76,513 -228,081 -202,905 114,340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银行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利率风险,并且呈现两个特点:纵向看,银行越小,绝对缺口也越小;横向看,短期缺口普遍为负值(主要原因是活期存款比重较大),而中长期缺口普遍为正值。

利率敏感性缺口(Rate Sensitive Gap,RSG)可以进一步用来度量一定利率变化对净利息收入(Net Interest Income, NII)的影响,这种方法叫利率敏感性分析。基于以下三个假设:

(i)所有在一年内重新定价或到期的资产和负债均假设在有关期间开始时重新定

15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价或到期;

(ii)收益率曲线随利率变化而平行移动; (iii)资产和负债组合并无其他变化。 有以下公式: ΔNII = RSG*ΔR

各商业银行一般都在其财务报表附注中对利率每变动100个基点所带来的净利息收入的变化予以披露。

对上述公式作一个简单的变形,得: ΔNII / ΔR = RSG 或dNII / dR = RSG

可见利率敏感性缺口本质上是净利息收入对利率的导数。

3.2.2持续期缺口模型

持续期(Duration)也称久期,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麦克莱(Frederick Macaulay)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因此又叫麦克莱久期。持续期最初用于衡量债券的平均有效期限,后来这一概念扩展到所有资产和负债项目,并被广泛用于西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从经济涵义上讲,持续期是金融工具现金流的加权平均时间,也可以理解为金融工具各期现金流抵补最初投入的平均时间,用公式表示为:

nD(持续期)??(1?i)t?1Pt?tnt/?t?1Pt(1?i) (3-1)

tPt为在时间t利息收入(或利息支出)和本金偿还的预期现金流,t为某笔现金流量发生时刻距期初的时间,i为利息率或收益率,n为现金流量次数。

一般而言,对于固定利率的资产或负债,持续期越长,其市值受一定利率波动的影响就越大。商业银行的持续期缺口(Duration Gap,DG)等于其资产组合的持续期DA减去其负债组合的持续期DL和资产负债率的乘积,即:

DG=DA-(L/A)*DL (3-2) 其中,DA 、DL 由各项资产负债的持续期加权计算获得。

另外,(L/A)*DL又称为经过调整的总负债持续期。之所以要进行调整,是因为资产跟负债的规模不一样,即便持续期相同,利率变动相同,其对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两个持续期不能直接运算。(L/A)实际上是要把两个持续期转化成平等状态,以便二者进行相减运算。

如果一家商业银行处于正缺口,那么在利率上升时,其资产市值的下降多于负债市值的下降,银行的总价值减少,银行蒙受损失;利率下降时,其资产市值的上升多于负债市值的上升,银行的总价值增加,银行获利。负缺口的情况与正缺口的情况相反。可见,缺口越大,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越大。对此,总结如下:

表3-3:持续期缺口、利率变动及净利息收入的关系

持续期缺口

16

利率变动情况 银行市值变动情况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0 >0 <0 <0 =0 =0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不变 不变

持续期缺口可以用来进一步计算一定的利率波动对净资产价值的影响,推导如下:

n PV= ?t?1P(1?i)tnt (3-3)

对i求导,得

dPVdiP=-t??(1?i)tt?1t?1?tP=-?(1?i)ntt?1t?1?tP=-?1?i(1?i)1ntt?1t

把di移到左边,两边再同除以PV,得

dPVPV?-

11?in(?t?1P?t(1?i)tt /PV)?di (3-4)

把(3)式、(1)式代入(4)式,得

dPVPV?-11?i?D?di

由微分常识,当Δi很小时,有

ΔPVPV??11?i?D?Δi (3-5)

把(5)式应用于资产负债价值计算,并假定各项资产负债贴现率相同,并且其利率作同等变动,得

ΔA=ΔL=

?DA1?i?DL1?i?A?Δi, ?L?Δi

以E表示净资产价值,由E=A-L,得 ΔE=ΔA-ΔL =

?DA1?i?A?Δi-LA?DL?DL1?i?L?Δi

=-(DA-

)?A?Δi1?i (3-6)

17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把(2)式代入(6)式,得 ΔE=-DG?A?Δi1?i (3-7)

显然,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持续期缺口越大,商业银行的市值受利率波动的影响也越大,即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越大。

尽管持续期缺口模型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但笔者目前尚未看到我国有商业银行采用此方法测量利率风险。

3.2.3 VaR模型

VaR (Value at Risk) 模型是G—30集团在1993年发表的题为《衍生产品的实践和规则》的报告中首次提出的。VaR,意为风险价值或在险价值,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和给定的置信度内,某一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例如,一种资产组合持有一个月,置信水平95%,VaR为100元。它意味着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如果没出现极端特殊情况,该资产组合损失超过100元的概率只有5%,或者说该组合损失小于等于100元的可能性为95%。

VaR模型的特点在于,使用金融理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将不同市场因子、不同市场风险集成为一个数字,较准确地测量由不同的风险来源及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潜在损失。它不仅能用以衡量利率风险,还能衡量外汇风险、组合分散风险等其它市场风险。近年来,对它的应用还延伸到信用风险的衡量。

VaR的概念是比较简单的,然而其计算却十分复杂。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参数正态法。该方法假设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然而该假设却不太符合现实情况——实践中往往存在尖峰和厚尾的特点。对于尖峰的情况,如果仍使用正态分布的假设,就会导致低估VaR的值。对于厚尾的情况,如果仍用正态分布,则会导致低估损失超过VaR值的概率,或者说实际置信水平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历史模拟法。该方法对收益率本身服从何种分布不做先验假定,而通过对历史观测值进行归纳而生成一个经验分布,然后再假设未来跟过去保持同样的分布。然而实际上未来跟过去却未必保持同样的分布。另外,该方法在历史区间的选择上也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蒙特·卡罗模拟法。该方法的基本做法是,重复模拟金融变量的随机过程,涵盖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形,从而再现组合价值的整个分布。蒙特·卡罗模拟法是功能最强的VaR计算方法,它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反映最细微的风险。然而其海量的计算(需要计算出成千上万个不同的情景作为分析的基础)妨碍了它的应用和推广。

VaR值的准确性以及模型的有效性还能通过事后检验进行测定。

我国银监会于2004年底发布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第十九条规定:“银监会鼓励业务复杂程度和市场风险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逐步开发和使用内部模型计量

【37】

风险价值,对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进行量化估计。”截止2009年12月31日,我

国已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运用VaR模型,并且都

18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采用历史模拟法,置信水平均设定为99%,观察期多为250个交易日,持有期限多为1天(由于一年里有许多个“1天”,因此,上述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都会列示过去一年里最大VaR值、最小VaR值以及平均VaR值),主要应用于交易账户的风险测算。另外尚有一些银行正在尝试运用该模型,但具体方法的有效性尚处于校验之中,

【38】 例如交通银行、民生银行。

3.2.4 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是情景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最初是为了响应1996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新资本协定的修正而被正式提出并开始运用的。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和1998年秋季俄罗斯债务危机以来,压力测试因其与VaR分析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07年底,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迅速席卷全球,并对我国金融业造成较大冲击。这一事件迫使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开始采用压力测试来衡量其利率风险。

VaR模型是衡量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损失,而压力测试则是衡量在极端不利条件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损失。因此,压力测试是VaR模型的必要补充。

压力测试同样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

【39】

当建立全面、严密的压力测试程序”,因此,压力测试在我国已经得到比较普遍的应

用。采用VaR模型的商业银行一般都会采用压力测试,例如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一些未采用VaR模型的商业银行也采用了压力测试,例如民生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

【40】

3.2.5各种方法的比较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因其计算简便,清晰易懂,目前仍被广泛使用。但是缺口分析至少存在以下四个不足:

一是假定考察期内的各项资产负债对利率波动具有相同的敏感性,从而只考虑敏感性资产负债的总额,而忽略了其内部结构。

二是只考虑重新定价风险。重新定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利率风险形式,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不断深化发展,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以及期权性风险也日趋重要,然而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却未能把这三种风险纳入其计算。

三是只考虑利率波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非利息收入在银行业的收入来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利率波动对非利息收入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例如利率上升,人们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投资,则会导致商业银行证券代理业务收入减少,而商业银行所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也会缩水。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并没有考虑这些影响。

四是只衡量利率波动对商业银行当期损益的影响,忽视资金时间价值,未考虑利率波动对商业银行经济价值的影响,所以只能反映利率波动的短期影响。

19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五是考察期的划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持续期缺口模型具有许多优点,例如能够反映利率波动对商业银行经济价值的影响、无须主观地划分考察期等,然而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只考虑固定利率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

二是只考虑利率发生微小变动的情况(参见(3-5)式的推导过程)。因此,当利率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动时,其误差过大。

三是假定收益率曲线平坦,以便对期限长短不一的各项资产负债采用同样的贴现率(参见(3-6)式的推导过程)。然而实际的收益率曲线一般是向上倾斜的。

VaR模型最大的优点是能用一个简洁的数字综合反映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而其涵盖的范围还能根据管理层的需要而进行选择,从而能针对各种风险、各个层级进行分解,原理简单并且应用灵活。但是,VaR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计算复杂,应用成本高昂。

二是只衡量正常是市场条件下的可能损失,未考虑极端情况。 三是假定资产负债头寸能够即时交易,未考虑相应的流动性风险。

四是我国商业银行多采用历史模拟法,然而所采用的历史观察期具有主观性。 压力测试能够衡量市场发生极端不利情况时,商业银行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能补VaR模型的不足,对于考察商业银行的应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压力测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计算复杂,应用成本高昂。

二是无法估测极端不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三是压力事件属小概率事件,管理层不太可能针对压力测试的结果进行日常决策。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及持续期缺口模型属传统方法,而VaR模型和压力测试属现代方法,二者区别如下:

一是传统方法应用简便但过于粗略,现代方法计算复杂但结果较为可靠。 二是传统方法具有双重功能——不仅能用来衡量利率风险,还能用来控制和经营利率风险。而现代方法只具有一项功能——衡量功能。

三是传统方法所衡量的利率风险既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也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收益。而现代方法仅立足于损失,不考虑风险事件是否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收益。也就是说,即便某一风险是投机风险(而非纯粹风险),现代方法也把它当作纯粹风险来考虑。

3.3利率风险控制与经营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也日益复杂而危险。然而,对商业银行而言承担风险往往是其获得利润的前提,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地主动地控制和经营利率风险,而非单纯地回避它。

借用保险学的概念,利率风险可以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两种。对于纯粹风险,

20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应该予以控制和消除;对于投机风险,则需要商业银行去经营。

控制和经营利率风险的方法有经济方法和非经济方法两大类。经济方法包括表内管理和表外管理两种,非经济方法包括完善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加强人才吸收和培养等。

3.3.1表内管理

表内管理又称资产负债管理,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持续期缺口管理和提高资本充足率三种途径。其中前两种是事前管理途径,最后一种是事后管理途径。

如前所述,敏感性缺口模型和持续期缺口模型具有衡量利率风险和控制与经营利率风险双重功能,因此,这两个模型不光可以用来测量利率风险,还可以直接用来管理利率风险。

这两种途径的基本管理策略有三种:正缺口策略、负缺口策略以及零缺口策略。 以敏感性缺口管理为例,当预期利率上升时则采用正缺口策略,具体可通过增加利率敏感性资产、减少利率敏感性负债或二者同时实施来实现;当预期利率下降时则采用负缺口策略,具体可以通过减少利率敏感性资产、增加利率敏感性负债或二者同时实施来实现。这样,当管理层自信能准确把握利率走势时,可以主动地营造敏感性缺口,积极经营利率风险,以便在利率如期变动后能够获取投机利润。但是,准确预测利率走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管理层无法比较准确地预测利率走势时,则采取零缺口策略——让自身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处于基本相等的状态。这样,不论今后利率作何种变动,商业银行总能处于波动免疫状态,从而规避了利率风险。这是一种保守策略。

持续期缺口管理的策略选择原理与敏感性缺口管理相似,但操作方向则与之相反。 这里必须解释的一个问题是两种模型导致的操作方向为何相反,这是主动地正确地进行表内管理的前提。敏感性缺口考虑利率波动对未来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影响。本金或曰现值是固定的,未来现金流(流入或流出)是不固定的。未来现金流是利率的正向函数,计算时对利率用乘法。而持续期缺口考虑利率波动对资产负债现值的影响。未来现金流是固定的,现值是不固定的。利率越高意味着折现率越高,因此现值是利率的反向函数,计算时对利率用除法。由此可见,两种模型并不矛盾,关键是弄清楚不变的是什么,变的又是什么。

举个例子,假定某银行刚开始处于利率免疫状态,即敏感性缺口和持续期缺口均为零。该银行认为未来短期利率会上升,并决定采取积极策略。这样,该银行就应该实施敏感性正缺口和持续期负缺口。假定该银行原本打算采用短期(期限小于考察期)存款来为它将要发放的长期贷款来融资。这时,该银行可以把筹资方式改为发行长期债券。这样,该银行减少了利率敏感性负债(短期存款),有利于营造敏感性正缺口,同时延长了负债(长期债券)持续期,有利于营造持续期负缺口。可见,二者并不矛盾。

如果利率风险控制或经营失败,商业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提高充足率

21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是增强商业银行抗损失能力,从而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的根本措施。新巴塞尔资本协

【41】

议要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至少为8%,核心资本充足率至少为4%。经过多年的努

力,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这两个指标大多比较理想,例如工商银行2009年末的资本充足率为12.36%,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9%;招商银行的这两个指标则分别为10.45%和6.63%;深圳发展银行为8.88%和5.52%,齐鲁银行为8.54%和11.66%【42】。

表内管理看似简单,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对于前两种管理方法,由于银行的资产负债普遍具有较大刚性,如果强行实施表内管理,其成本将十分高昂。以前述例子为例,吸收多少短期存款,主要取决于客户,商业银行并没有多少主动权;发行长期债券,其行政审批手续非常繁琐而漫长,等到手续处理完毕,利率早已升过了。对于最后一种方法,其毕竟只是事后措施,虽能增强商业银行的抗损失的能力,但损失本身并未因此而减轻或转移——损失还是一分不少地由该商业银行承受。因此,提高资本充足率只是控制和经营利率风险的补充措施。另外,资本充足率过高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杠杆比率,从而降低其净资产收益率。还有,资本充足率的提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只能作为长期的风险管理策略。可见,表内管理根本无法满足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借重其它方法。

3.3.2表外管理

表外管理的手段主要是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基础金融产品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远期利率、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及利率互换。

(a) 远期利率

远期利率协议(Forward Rate Agreement,FRA),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交换协议期间内一定名义本金基础上分别以合同利率和参考利率计算的利息的金融合约

【44】

【43】

。金融衍生

工具具有套期保值、价格发现、投机套利等功能。基本的利率风险表外管理工具包括

。合同利率是双方再合同中同意的固定利率,参考利率是合同结算日的市场

利率(通常为LIBOR或SHIBOR)。

从本质上看远期利率协议是以固定利率授予的一笔远期对远期贷款,但没有实际贷款义务,只是结算市场利率与协议利率协议的差额而形成的头寸。在远期利率协议条件下,撇开了本金流动的问题,所以它是一种资产负债表外管理工具。

当商业银行调整其敏感性缺口或持续期缺口非常困难或成本高昂时,可以采用远期利率协议来管理利率风险。

例如,某商业银行未能准确预测未来短期利率走势,现在其敏感性缺口为负缺口,于是应对其缺口从负缺口调整为零缺口。然而,由于其中的各项资产负债刚性较强,调整困难,因此,该银行只能放弃表内管理法。于是,该商业银行可以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买入一份名义本金为敏感性缺口金额的、合同利率跟现行利率一样的远期利率协议。假定参考利率为三个月后的SHIBOR,那么到利率确定日,不论SHIBOR怎样变动,

22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该银行总能处于免疫状态。例如,假定三个月后的SHIBOR上涨了0.5%,那意味着该银行的利息支出的增加将超过利息收入的增加,其损失,即净利息收入的变动为RSG*0.5%。但是在远期利率协议的结算日,该银行将从交易对手那里得到同样金额的补偿金(参考利率计算的利息与合同利率计算的利息的差额)。

传统的远期利率交易是场外交易,其协议是非标准化的合同,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场外交易及非标准化的特点,一方面使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却导致其难以形成成熟的市场价格,并且具有较大的违约风险。

人民银行已于2007年10月发布《远期利率协议业务管理规定》。

(b) 利率期货

为了弥补利率远期协议非标准化和场外交易的不足,人们开发出利率期货(Interest Rate Future,IRF)这一金融衍生工具。利率期货分两种:短期利率期货及债券期货。其中,短期利率期货类似于利率远期,所不同的只是它具有标准化和场内交易的特点。而债券期货跟短期利率期货相比,除了期限较长以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能实物交割。

由于利率期货实行场内交易,因此,每个投资者的交易对手都是期货交易所,因此,违约风险几乎为零。同时,由于利率期货合约是标准化合约,便于交易,因此,其价格更加可靠和灵敏。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利率期货来控制和经营其利率风险,其具体操作与远期利率协议类似。

(c) 利率期权

利率期权(Interest Rate Option,IRO)是指买方在支付了期权费后即取得在合约有效期内或到期时以一定的利率(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面额的利率工具的权利。分为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和利率上下限三种。

利率上限是商业银行与交易对手达成一项协议,双方确定一个利率上限,在此基础上,该交易对手向商业银行承诺:在规定的期限内,如果市场参考利率高于协定的利率上限,则他向该商业银行支付市场利率高于协定利率上限的差额部分;如果市场利率低于或等于协定的利率上限,他无任何支付义务。同时,商业银行由于获得了上述权利,必须向其交易对手支付一定数额的期权费。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它是一种看涨期权。利率下限的功能与利率上限一样,但操作方向与之相反。利率上下限则是二者的结合。

由于利率期权可以用很少的资金来锁定利率波动范围,因此,它是商业银行用来对利率风险进行表外管理的重要工具。例如,某商业银行预期利率上涨,但是其敏感性缺口为负缺口且难以调整。于是商业银行可买入一份利率上限协议,假定其利率上限水平即是现行利率水平,那么,不管今后利率怎么波动,该商业银行所遭受的利息净收入的损失总被锁定在一定范围内。

(d) 利率互换

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IRS)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

23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同种货币的名义本金交换利息额的金融合约。交换的只是不同特征的利息,没有实质本金的互换。利率互换可以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进行转换。目前我国应用的就是最简单的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的互换。

互换根据其应用对象分为资产相关互换、负债相关互换及非标准互换三种。通过互换,商业银行可以优化其资产负债结构,减轻或消除期限错配风险。下面以我国第一宗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为例来说明。

我国于2006年2月9日开始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的时点交易。当天光大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就达成了我国第一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光大银行希望发行固定利率的住房抵押贷款以满足普通购房者规避利率波动风险的需要,但是光大银行的负债主要是短期存款或活期存款,相对住房抵押贷款的期限而言是浮动利率负债。如果光大银行强行发行固定利率的住房抵押贷款,则会面临较大的期限错配风险。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仅次于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的发债主体)希望发行一笔债券来为部分政府项目融资。然而债券是固定利率,而向政府发放的贷款则是浮动利率。于是国家开发银行也同样面临期限错配风险。于是光大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各取所需,签订了一笔名义本金50亿元的、期限10年的人民币利率互换协议。根据该协议,光大银行向国家开发银行支付固定利率,而国家开发银行向光大银行支付浮动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这样,光大银行的资产负债利率结构从固定利率对浮动利率变为浮动利率对浮动利率,而国家开发银行的资产负债利率结构从浮动利率对固定利率变为固定利率对固定利率。双方都在不影响各自盈利的情况下成功规避了利率风险。

3.2.3其它方法

前述方法都是经济方法。然而,除了经济方法外,商业银行还应注重非经济方法的运用,例如强化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独立性,完善业绩评价体系,加强人才吸收和培养,建设居安思危的企业文化,加强同业交流等。这些方法,都不是能直接控制和经营利率风险的方法,它们最终都要通过经济方法来发挥作用。换句话说,经济方法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非经济方法的运用情况。

24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25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和分析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状况,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动力和能力均不足的结论。针对这种状况,本文提出应从利率预测、利率风险衡量、利率风险控制与经营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构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渐行渐近,利率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笔者认为商业银行要成功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完善其利率风险管理体系,需在渐进性和适度超前性两项原则的指导下,采取以下举措:

1.主观认识上,要居安思危,重视利率风险。

重视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能够顺利建立并不断完善的前提。只有商业银行清醒地认识到利率风险的重要性,它才会愿意花费较大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建立健全它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正如前文所述,管制利率在我国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商业银行可以轻松地获取巨额利差收入,从而管理利率风险的动力较低。这是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态度。渐进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它能为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提供一个比较充足的学习和适应时间。虽然现阶段市场利率作用的领域有限,从而利率风险管理即便成功也很难为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收益,但它的失败也不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额损失。因此,现阶段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学习和试验的失败成本是比较低的。商业银行应清醒认识今后利率改革的发展方向,充分重视利率风险,趁现在形势尚不严峻(从而失败成本较低),抓紧时间和机会学习利率风险管理理论,积累利率风险管理经验,为应对日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做好准备。

2.制度设置上,通过具体可行的规章和程序确定和落实各层级各相关风险管理部的权限和职责。

我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立足制度层面,认为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以下五个基本要素:①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②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③完善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④完善的内

【45】

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⑤适当的市场风险资本分配机制。这五个制度要素的作

用发挥决定了利率预测、利率风险衡量、利率风险控制和经营这三个实质环节的实施成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也在日趋规范和完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形式上都已具备上述五要素。然而要做到形神兼备,尚需时日。渐进性改革的大环境决定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建立起来。然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

26

4结论与展望

求商业银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度超前于宏观环境,不断充实和完善上述五要素。这是适度超前性的要求。

3.管理技术上,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努力掌握风险管理的核心技术

由于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复杂性,一家银行可靠的风险管理能力只能量身打造,无法通过简单的复制或购买来获取。一些国内商业银行曾尝试过直接购买国外公司开发的市场风险管理的现成系统,但由于其中的定价模型、风险计量方法等核心技术并不向购买者开放,实际上是一个“黑箱”,极大地制约了国内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竞争力的提升。【46】因此,要掌握核心风险管理技术,其基本出发点是自主研发。然而,单靠自主研发,成本过高,有时甚至是不可行的,因此,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通过国际竞争来发现问题,通过国际合作来辅助解决问题,再通过国际竞争来检验问题解决成效。在这方面,工商银行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工商银行深入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后发现“国内市场风险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缺乏深入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复杂衍生产品创新和自主定价的专业化交易人员,经验丰富的市场风险管理人员也普遍不足” 【47】。于是于2006年启动了跟高盛集团的战略合作,并始终坚持本行的主导地位。目前已初步攻克市场风险管理技术难关。

另外,宏观层面上,国家也应该完善相关配套:

首先,国家统计局、中央银行等部门应当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及数量,以便金融界及金融学界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有更充分的了解,以便进行更准确的利率预测、利率风险衡量以及相关实证研究。对照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BEA)发布的数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是非常贫乏的。例如,美国经济分析局把数据分成国际数据、国家数据、地区数据和产业数据四个板块,每个板块的数据都极其翔实。例如在国家数据中的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s,NIPA)中,经济分析局就给出了七组表格,其中的国内生产和收入表格(Domestic Product and Income, DPI)又包括57份表格,其中的国内生产总值表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又列示了从1947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一季度的季度GDP、年度GDP和相应的24个大小组成项目的数值,并且都分别按照当年物价水平(Current Dollar)及不变物价水平(Chained Dollar)予以列示,并提供多种下载格式。同时这些数据也都可以申请自动发送,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自然人法人均可)免费注册成为美国商务部的会员后,可以让经济分析局把所有他想要的数据实时地自动地无

【48】

限期地发送到他的电子邮箱。由此可见,我国的信息发布部门还应多加努力。

第二,财政部应该完善国债品种,尤其是形成短期国债的滚动发行态势并保持短期国债的存量规模,以便形成完整的无风险收益率曲线,从而为金融机构提供产品定价基准。正如前文所述,虽然目前已有大量央行票据,但由于其一直面临高成本、税收、超额利润和影响长期利率等诸多问题,因此,只能看作一种过渡性工具。因此,短期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归根结底还是得依靠短期国债。可喜的是,自2006年来,我国

27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采取国债余额管理制度(而非此前的发行额管理制度),从而为一年期以内的国债的发行打开方便之门(因为不会占用当年额度)。制度上的障碍既已排除,接下来的就是实际行动了。我国可望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形成较充足的短期国债规模。

第三,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将为金融市场更为丰富的基础工具,从而使商业银行得以完善其资产负债结构,更好地对利率风险进行表内管理。基础工具的丰富还能促进衍生工具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进行表外管理。

第四,组织高等院校研究利率风险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利率风险管理的相关成果往往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性,全部由商业银行独立承担未免不公。高等院校是一国的思想中心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理应承担这个重任。

总之,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风险管理日益重要。笔者相信,只要商业银行能及时正视利率风险管理问题,从制度上和技术上不断完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国家给予一定的合理配套,我国的银行体系就一定能经受住利率风险的考验,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

28

4结论与展望

29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李江主编,《金融发展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p71~p75。 [2] 钱水土、于广文,《从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载《浙

江学刊》,2004年1月。

[3] 参见宋飞的硕士论文《基于新金融发展观的利率市场化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 [5] 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载《经济研究》,2001年第一期。 [6] 邵伏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分析》,载《金融研究》,2006年第六期。 [7]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p483~p500。

[8] 丁孜山,《西方利率决定的可贷资金理论评述》,载《华南金融研究》,1996年6

月。

[9]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p505~p508,p669~p671。

[10]解川波、尹志超主编,《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p82,p97,p127,p136。

[11]任远主编,《商业银行经营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226~p233。 [12]Oliver·Entrop、Marco·Wilkens、Alexander·Zeisler,《量化银行利率风险,

假设至关重要》,载《欧洲金融管理》,2009年第五期。

[13]参见刘晓星的博士论文《基于VaR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南大学经济管

理学院,2005年。

[14]巴曙松、朱元倩,《压力测试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载《经济学家》,2010

年2月。

[15]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

员会,《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

[16]Kyriaki·Kosmidou、Constantin·Zopounidis,《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的利率

场景形成》,载《优化快报》,2008年第二期。

[17]温红梅、姚凤阁、王岩伟主编,《金融风险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p98~p114。

[18]解川波、尹志超主编,《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p141~p208。

[19]艾洪德等,《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p66~p86, [20]王伟,《利率波动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载《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6

月。

[21]韩军,《现代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p22~p24,p48~p57。

[22]参见陈娜的硕士论文《我国商业银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利率风险》,四川大

学经济学院,2007年。

30

参考文献

[23]参见樊胜的博士论文《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西南财经大

学,2007年。

[24]《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

14日。

[25]《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12月25日。 [26]《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10月14

日。

[27]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载《金融研究》,2009年1

月。

[28]《分论坛七:金融改革中的利率市场化》,载《上海金融报》,2008年5月13

日。

[29]《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财务报表》,p76~p77;《华夏银行

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财务报表》,p61。

[30]《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财务报表》,p114。

[31]参见聂国庆的硕士论文《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2006年。

[32]参见刘云超的硕士论文《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09年。

[33]袁申国,《中国经济费雪效应的实证研究::1987 – 2007——基于多个国家和

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载《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六期;刘康兵、申朴、李达,《利率与通货膨胀:一个费雪效应的经验分析》,载《财经研究》,2003年2月

[34]沈强,《走出一条理想的曲线——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年 CPI 以及相关数据

的分析》,载《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4月24日。

[35]庞皓主编,《计量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p112。 [36]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 [3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 [38]参见各银行2009年度财务报表附注。 [3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 [40]参见各银行2009年度财务报表附注。 [4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正框架》。 [42]参见各银行2009年年度报告摘要。 [43]中国证券业协会编,《证券市场基础知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p115。

[44]中国人民银行,《远期利率协议业务管理规定》。 [4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 [46]中国工商银行网站,《工商银行与高盛战略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攻克市场

风险管理技术难关》,2010年2月11日。

[47]中国工商银行网站,《工商银行与高盛战略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攻克市场

风险管理技术难关》,2010年2月11日。

[48]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网站(http://www.bea.gov/)。

31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附录1

本文回归分析的详细过程

【34】

历年ΔCPI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导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利率(R)、M2来源

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GDP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M2/GDP用Excel 软件计算获得。另外,由于本模型主要用于进行利率预测,因此,利率采用次年3月1日时点的数据。例如R1995表示1996年3月1日时的利率,2010年3月1日的利率表示为R2009。这样,商业银行在每年1月中下旬获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去年的经济数据后,就能运用本模型对未来一个月左右的利率进行预测。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用来预测其它时间段的利率,例如如果需要对未来半年的利率进行预测,只需把利率数据改为次年8月1日时的利率即可。可见,本模型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

所用数据如下:

表附-1:本文的回归分析所用数据

Year

R (年/%)

ΔCPI(年/%) M2(亿元)

GDP(亿元)

M2/GDP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9.18 7.47 5.67 3.78 2.25 2.25 1.98 1.98 1.98 2.25

17.1 8.3 2.8 -0.8 -1.4 0.4 0.7 -0.8 1.2 3.9

60750 76095 90995 104498 117638 132488 152889 183247 219227 253208

60793.7 71176.6 78973.0 84402.3 89677.1 99214.6 109655.2 120332.7 135822.8 159878.3

0.999281 1.069101 1.152229 1.238094 1.311795 1.335368 1.394270 1.522836 1.614066 1.583755

32

附录1本文回归分析的详细过程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25 2.52 4.14 2.25 2.25

1.8 1.5 4.8 5.9 -0.7

298755 345578 403401 475166 606225

183217.4 211923.5 249529.9 314045.0 335353.0

1.630604 1.630673 1.616644 1.513051 1.807722

对R进行单位根检验:

Null Hypothesis: R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None

Lag Length: 0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LAG=3)

t-Statistic -3.770203 -2.740613 -1.968430 -1.604392

Prob.* 0.0011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5% level 10% level

对ΔCPI(在Eviews中标记为CPI)进行单位根检验:

Null Hypothesis: CPI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None

Lag Length: 0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LAG=0)

t-Statistic -5.125281 -2.740613 -1.968430 -1.604392

Prob.* 0.0001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5% level 10% level

对M2/GDP(在Eviews中标记为MG)进行单位根检验:

Null Hypothesis: D(MG)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None

Lag Length: 0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LAG=3)

Prob.*

33

t-Statistic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5% level 10% level

-2.044198 -2.754993 -1.970978 -1.603693

0.0433

在95%的置信水平下,都通过了单位根检验(拒绝原假设),三个时间序列数据是单整的、平稳的。

再对CPI和M2/GDP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采用相关系数法,结果如下:

R CPI MG

R 1

0.827816272040686 -0.77077264975423

CPI

0.827816272040686

1

-0.521029130682266

MG

-0.77077264975423 -0.521029130682266

1

从上表可以发现,ΔCPI和M2/GDP的相关系数仅为-0.521,远不到绝对值0.8的经验临界值【35】,因此,ΔCPI和M2/GDP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虽然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相关的正负性是显然的,但具体是何种相关,尚不确定。常用的备选方程如下:

(1)R= a*CPI+b*MG+resid (2)R=C+a*CPI+b*MG+resid

(3)ln(R)=a*ln(CPI)+b*ln(MG) +resid (4)ln(R)= C+a*ln(CPI)+b*ln(MG) +resid (5)R= a*ln(CPI)+b*ln(MG) +resid (6)R= C+a*ln(CPI)+b*ln(MG) +resid

经回归,第五个方程最佳,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R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30/10 Time: 10:56 Sample (adjusted): 1995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11 after adjustments

Variable C LOG(CPI) LOG(MG)

34

Std. Error 0.730014 0.264573 1.607991

t-Statistic

8.158108 3.739213 -5.816803

Prob. 0.0000 0.0057 0.0004

Coefficient

5.955534 0.989293 -9.353367

附录1本文回归分析的详细过程

R-squared

Adjusted R-squared S.E. of regression Sum squared resid Log likelihood Durbin-Watson stat

0.913536 0.891920 0.831023 5.524794 -11.82075 2.268655 Mean dependent var S.D. dependent var Akaike info criterion Schwarz criterion F-statistic

Prob(F-statistic) 3.812727 2.527790 2.694682 2.803199 42.26215 0.000056

方程:R=5.96+0.99*ln(ΔCPI)-9.35ln(M2/GDP)

(8.1581)(3.7392) (-5.8168) r2=0.9135 F=42.2622 df=12

括号中的数据是t统计值。

另外,DW统计值为2.2687。查表可知,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15个样本容量、2个解释变量下,dU=1.252。dU

从上述方程来看,ln(ΔCPI)、ln(M2/GDP)跟利率呈简单线性相关关系,其中ln(ΔCPI)的相关系数为0.99,ln(M2/GDP)的相关系数为-9.35。且整个方程的可决系数高达91.35%,说明当年ln(ΔCPI)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次年3月1日时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就要上升0.99个百分点;ln(M2/GDP)每上升0.01,次年3月1日时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就要下降0.0935%(注意两组时间序列数据单位不同)。

35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附录2

外文文献翻译

原文(节选):

36

附录2外文文献翻译

37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8

附录2外文文献翻译

译文:

量化银行利率风险:假设至关重要

Oliver·Entrop、 Marco·Wilkens、 Alexander·Zeisler

1.引言

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都是银行所面临的最严峻风险。当银行充当资产转换的角色,即吸收短期资金来进行长期的放贷时,利率风险很自然地从银行的基本业务中出现在银行的账簿上。这很容易导致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期限错配跟重新定价风险是密切相关的,并由此产生持续期缺口。持续期缺口的存在,使得银行的经济价值对收

【1】

益率曲线的变动非常敏感(参见,例如,Bhattacharya和Thakor,1993)。美国于

上个世纪80年代爆发的导致总共大约4000家从事储蓄放贷业务的机构中的550家倒闭的储蓄和信贷危机,就是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在那次危机中,利率风险扮演了一个系统性的角色(参见,例如,联邦存款保险公司,1997)。

由于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所以利率风险对金融系统的稳定特别重要。为了加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巴塞尔Ⅱ,参见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4a)对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建立了细致入微的强制性的资本要求。然而,该协议并没有针对银行报表中的利率风险设置强制性的要求。作为替代,它是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支柱二(“监督审核过程”)中被监管的。关于这一点,巴塞尔委员会推出利率风险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的一些原则(参见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4b)。巴塞尔委员会建议各国银行监管当局特别注意那些“异常银行”——如果出现一次标准化的利率冲击,它们的跟监管资本有关的经济价值将下降超过20%【2】。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4b)强调,“银行的内部衡量系统应该,尽可能,构成银行监管当局对利率风险水平进行衡量和反应的基础”。鉴于不是所有的银行都能够通过先进的内部模型来量化它们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巴塞尔委员会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框架作为通过银行报表获取利率风险方面信息的可能的模型【3】。这个框架已经被很多国家在监管立法层面上予以贯彻落实,例如德国(联邦金融法,2007)

本文旨在评估用巴塞尔委员会的标准化的框架衡量银行的利率风险是否充分和可靠。尽管依据一个简单的模型所得出的结果总是不太精确的,但本论题对监管当局及商业银行依然意义重大。如果该标准化框架的假设被证明严重不足或把问题过于简单化,那么银行监管当局可能严重错判一家银行的利率风险并因此作出错误的反应。另外,这还可能引发糟糕的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决策,因为银行内部风险衡量系统往往是基于一些类似于巴塞尔委员会的建议的理念而构建的。因此,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去理解那些隐含的假设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该模型所表明的利率风险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据我们所知,本文是第一篇针对巴塞尔委员会的这种方法的粗糙性进行分析的论文。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开发并应用了一个巴塞尔委员会的模型的推广版本,来

39

【4】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分析在时段的数量和边界、同一时段内到期时点的分布、分期偿还的比率、息票和活期存款的经济期限等方面的不同的简化假设的影响。为了使我们的分析建立在一个切实可靠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德国的全能银行体系,也就是说,把整个德国的全能银行体系看作一家银行,一家代表德国银行平均水平的银行。我们所利用的来自德意志联邦银行(德国中央银行)的数据是不能从公开途径获得的。这包括关于德国银行资产

【5】

负债头寸的管制数据;然而,关于衍生品的细致的数据仍然不可得。

我们发现基于不同的假设,利率风险评估结果差别很大。许多银行,例如前述所构造的“德国平均银行”,既可以被认定为高风险的异常银行也可以被认定为低风险银行。我们发现假设对结果的影响超过了其它各种因素。不仅如此,假设的影响还取决于银行的经营模式。例如,一个假设认为活期存款的经济期限对某银行影响很大,那通常就意味着该假设对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的影响大于私人银行。总而言之,我们的分析强调了巴塞尔委员会的框架对模型假设的巨大依赖性。所以,如果目前这个标准化的框架被用于监管的或风险管理的目的的话,通过该框架所获得的结果应该小心看待。

本文的其余部分是按如下结构组织的。第二章介绍了巴塞尔委员会的标准化框架并通过放松一些假设来对它进行推广。第三章描述了我们分析所用数据的来源。第四章我们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建议来评估利率风险。第五章我们应用那个推广后的模型来分析在评估上的不同简化假设所产生的影响,以深入探究巴塞尔委员会的方法的可靠性。第六章概括我们的发现并给出结论。

注释:

[1] 其它的利率风险来源还包括嵌入式期权以及对资产负债头寸的不同的利率确定

方式(基准风险),即便不存在重新定价风险(参见巴塞尔委员会,2004b)。

[2] 详情参见本文第二章第一节。

[3] 巴塞尔Ⅱ对待银行报表中的利率风险的态度在对信用风险的规则设定的精神上

也有清晰的反映,标准化框架和内部评估法同样存在于信用风险的衡量之中。

[4] 类似的方法已经被许多监管当局使用了很多年,例如美联储(参见Houpt 和

Embersit,1991)

[5] 作为我们分析的一个副产品,通过加入这些数据我们还阐明了除了衍生品以外

的德国全能银行的利率风险结构。尽管还不清楚德国银行系统的利率风险水平,不过有证据表明德国银行的利率风险水平是比较高的(参见德意志联邦银行,2006a)。Entrop等(2008)分析了单个银行的利率风险的决定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分析中忽略衍生品并不会对我们的主要结果造成太大影响。加入衍生品的数据会影响评估出来的利率风险的具体水平,但评估结果对模型假设的敏感性是不变的。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z8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