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

更新时间:2023-10-13 07: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确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是教育,教育即是生活。”我们的数学教育也是如此,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不够重视,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如果我们能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常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带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更新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长此以往,不断深化,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的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

想方式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重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为此,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情况,确立以《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为题,进行教学教改实验。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模式,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打好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老、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

发的。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数学教学,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 三、课题的实施

(一)、实验对象:我校一至五年级的学生。

(二)、实验方法:以自然实验法为主,辅以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

(三)、实验教材:使用统一教材,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四)、实验步骤: 1、形成阶段:

(1)、建立和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机构,确立人员分工。 (2)、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3)、进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工作。 (4)、制订实验方案,进行申报工作。 2、实施阶段:

(1)、继续进行理论学习和师资培训工作。

(2)、构建“(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3)、积累实验的相关资料:①优秀教学设计方案。②教学课件集。③学生数学日记汇编。④实验优秀论文集。 3、总结阶段:

实验分阶段进行总结,采用的形式有:①经验交流会。②开展研讨课和示范课。③总结实验研究成果。 4、实验措施:

(1)、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在实验的整个阶段,发动实验小组的成员通过上网查找、上图书馆查找等方式,阅读、理解、消化大量的有关生活数学的理论知识,与新课程改革理论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2)、认真编写实验所需的相关材料,如问卷调查表、数学日记汇编和有关建立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等等。

(3)、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设施,进行现代化教学,促进实验的顺利开展。 5、实验的目标:

(1)、构建“(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2)、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数学特有的数感、符号感和空间感等。

(3)、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能力。

(4)、通过研究,激发数学教师教学和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具体实验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我们的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数学,学生身边许多熟悉的事物就是数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但数学内容有时也是枯燥的,为了使用我们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一开课我们就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美。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内容时,利用电脑动画制作“小猴骑车比赛”,三辆自行车分别由正方形、椭圆形、圆形做车轮,三只小猴子在比赛。骑正方形轮子自行车的小猴子一路颠簸,得了第三名;骑椭圆形轮子自行车的小猴子忽高忽低,最终落得个第二名;只有骑圆形轮子自行车的小猴子又快又稳,拿了冠军。看着小猴子那滑稽的动作,学生们哈哈大笑,趁此机会,老师话峰一转:“为什么骑圆形轮子自行车的小猴子能拿到冠军呢?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学生们开开心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节课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z4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