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与植物保护

更新时间:2023-11-26 02: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要:粮食安全现已成为世人关注热点。本文概述了粮食安全概念的发展,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论述了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最后对实施可持续植物保护促进粮食安全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粮食安全;植物保护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食是人类和畜禽赖以生存、繁衍的基础,其安全性关系到人类以粮食为直接食品原料的安全和以畜禽肉类为食品的食用安全。粮食安全问题作为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早在1974联合国粮农组织就通过((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粮食安全内涵也在不断变化。我国党的十六大对粮食安全提出新的要求,粮食安全的内涵必须向优质、高产、卫生、安全、营 养方向发展。现阶段粮食安全包括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受制于诸多因素,粮食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均存在被污染的可能,从生产源头上确保粮食安全则是重中之重。植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科学和经济的方法,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提高生产投人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随着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而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关系密切。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对于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实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困。二次世界粮食

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又对“粮食安全”做出第三次的表述“: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这一概念将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直接联系起来,把营养品质安全作为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粮食日”的活动主题是“粮食安全与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的提出,再次深化了人类对粮食安全的认识,明确了粮食安全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阎。因此,粮食安全问题所面临的不仅是数量安全问题,还涉及质量安全与生态全问题等。 1粮食安全的概念

1974年n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大会上首次提出“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的食品”。1983年4月,粮农组织又对该概念进行了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一论述使粮食安全的概念涵盖了生产、储备供给和农民收人等范畴,且强调粮食的市场安全问题。19%年n月,

第2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粮食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保证了我国粮食的数量安全,但是粮食数量安全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并且粮食的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形势不

容乐观。

2.1粮食的数t安全存在隐患

就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而言,应该说粮食数量安全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川。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很大。从2(X)0年开始,我国就出现了当年新产粮食不能满足需求。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6亿,所需粮食达到6.5亿t左右,比现在要增加2亿 t。其次,有限的耕地资源、耕地资源量逐年减少限制了我国粮食生产规模的扩大。再次,粮食种植的低收益率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需求不断增加,而粮食生产却不能有效扩大,这势将严重威胁我国粮食未来的数量安全。 2.2粮食的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贯穿于粮食种植业科学与技术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涉及粮食的生产、加工、储藏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粮食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及农药、化肥的非常规使用;加工环节中添加剂的滥用;储藏过程中熏蒸剂和微生物污染;流通环节的立次污染等等。这些直接威胁粮食的质量与安全。近年来,粮食质量安全间题屡屡出现如大米中农药残留与黄曲霉素超标、面粉中超量使用漂白剂、粉丝中非法使用“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等等,这些问题的频频发生更说明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2.3粮食的生态安全形势严峻

环保意识淡薄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导致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农业资源的超负荷利用以及乱开滥采矿产资源加剧了我国土

地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因水土流失丢失的氮、磷、钾养分约400万t,相当于10个年产40万t的化肥厂的产量。我国耕地的大面积 退化,盐渍化、沼泽化、土壤肥力衰减和土壤污染及酸化造成的土壤质量下降使得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能力匾乏,粮食生态安全保障受到很大挑战川。

3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有害生物对粮食作物生产的产量和品质构成很大的威胁,严重阻碍了粮食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制约了粮食安全。人类为防控有害生物对粮食安全的危害,采取了种种植物保护措施。植物保护成了农业耕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具体说来,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3.1植物保护为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3.1.1以化学农药为主要防治手段的植物保护为粮食安全做出的重大贡献近年来中国每年病虫草鼠的发生防治面积约4亿hmZ次,通过开展有效防治,挽回粮食损失60(X】万t,植物保护工作功不可没,有害生物防治中,化学防治面积占全部防治面积的90%多,农药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以化学农药为主的防治措施在植物保护中仍将具有重要的地位。

3.1.2转基因作物的贡献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对有害生物具有抗性的基因进行转基因育种,已成为植物保护的重要高新技术,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20世纪90年代以来,种植转基因

作物的国家不断增多,种植面积日益扩大。选择种植通过生物技术改良的作物在于它们有效益,体现在作物产量和食品安全性得以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同时降低了农药使用量[’]。 3.1.3其他植物保护技术的贡献植物保护技术不仅

包括化学防治和抗性转基因作物育种,也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综合防治等。这些植物保护技术在中国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3.2以化学农药为主要防治手段的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有负面影响 随着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施用技术不当、环境健康意识不强,也产生了许多的负面效应,如3R问题(Resiaue、Resistanee、Resurgence)、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污染等,直接影响了粮食的质量安全与生态安全。 3.3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风险可能制约粮食安全

由于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将直接制约着粮食安全。转基因作物对粮食生态安全可能有风险,主要表现为基因漂移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同时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粮食的营养安全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一是可能含有毒素,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或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二是可能含有免疫或致敏物质,引起机体产生变态反应或过敏性反应;三是转基因产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微量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其营养结构失衡等。由此可见,在扩大转基因作物生产的同时,加强对其安全性管理尤为

必要。否则,转基因作物也存在制约着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风险。 4实施可持续植物保护促进粮食安全几点建议

植物保护是影响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物保护新理念〔’“〕,实施可持续植物保护策略,以全面促进粮食安全。可持续植物保护是1995年7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13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上提出的。 4.1建立可持续植保技术体系,保障粮食安全

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均要求有害生物的治理必须是可持续的。传统植物保护难以满足新的要求,建立粮食安全生产的可持续植物保护保障体系,实现粮食生产注重数量向质量的根本转变,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 4.1.1有害生物灾变预警技术可持续植物保护不仅

要求短期、中长期甚至超长期准确预报有害生物种群的生物数量,更要求对同一种群有害生物的分化、变异和致害能力作出评估。近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引人,以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和昆虫雷达监测网络等信息技术应用为平台,借助非线性科学工具等(如分形、神经网络、混沌理论、小波分析等)为技术手段,探索有害生物灾变规律,大大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

4.1.2有害生物的控制技术传统的植物保护是以化学防治为主,以其他防治为辅来达到保产目的。可持续植物保护技术则是以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生态、生物等控制为核心,辅以化学防治的治理技术。生态生物控制等技术包括生态防治(如抗性品种利用、合理区划、生物多

样性、合理轮作等)、生物防治(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物理防治(如干湿热处理种子及土壤,利用光、色诱杀害虫或驱虫等)。

4.1.3有害物质监控和治理技术有害物质监控和治理技术包括农田生态和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的检测和治理。采用单克隆抗体生物免疫检测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对粮食中有害物质包括内源性毒素和外源性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流动检测,同时发展有害物质残留降解技术,为粮食安全性、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和增加粮食附加值提供技术服务。 4.1.4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传统的植物保护是以牺牲人类健康、环境和自然生态平衡为代价来达到保产目的。而可持续植物保护要求任何一个植保活动都具有可持续性。衡量植物保护可持续程度的一个有力工具是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价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主要有AHP法等〔川。

4.2倡导EPM策略,发展可持续治理模式实现持续生产、持续健康的生态环境是生产安全粮食的基础,必须大力发展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模式。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eologiepestmanagement,EpM)强调的是植物生态系统群体健康、强调自然调控,重视物种多样性,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一定阑值之内。EPM既吸收了有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罗men,tIPM)的合理内核,也是21世纪食品安全战略下优化植保技术的重点所在。

4.3各级政府要加大植保科研和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促进粮食安全 可持续植保要求在进行有害生物治理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有机统一,作为公益性的植物保护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用政策导向与项目倾斜来加强有害生物成灾规律及其控制的基础性和技术性研究、加快建设国家基础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同时重点扶持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开发、特别是天敌昆虫商品化和产业化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只有政府加大投人,才能扩大植保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植保 成果的转化,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4.4加强可持续植保培训教育和粮食安全尽管可持续植物保护思想已被多数国家的植保工作者确认,但其理论体系、防治技术和实践还未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因此,要通过各种培训班和义务教育,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技术,提高植保水平,特别是生物防治技术的提高,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可持续植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利于全面促进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吕春蕾.粮食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分析.学习论坛 〔2〕成岩萍.浅析国家粮食质量安全存在的隐患与对策.粮油 仓储科技通讯

「3]赵然芬,车玉芬.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思考.邢台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高树成,董风山,周显光.新时期国家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及 对策探讨.粮食加工

〔5]张福山,徐学荣,林奇英,等.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

析.中国农学通报

〔6〕马苍江,郑卫锋.重视植物保护工作在粮食安全生产中的 作用.山西农业科学

〔7〕卢良恕.当前粮食安全问题的战略分析.作物杂志 【8〕李琳,温珍梁.土壤质量和国家粮食安全.农业考古 【9〕杨文雄.浅谈中国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安全

【10〕郑俊,王立阔,赵婉置.加深对“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 理解和认识.辽宁农业科学

「11]黄贵平,杨林.可持续植物保护—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科技支撑.贵州农业科学

【12]何敦春,王林萍,欧阳迪莎.植保技术与食品安全.中国农 业科技导报

〔13〕白义川,谷希树.植保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农 业科技管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yn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