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改革方案
更新时间:2024-01-27 08: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改大学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改革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推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先行先试,率先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事业发展,以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契机,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平台,紧密契合珠三角地区和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按照“追求‘好’、力争‘快’、坚持‘特’、突出‘新’、立足‘干’”的总体原则,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系统推进学校综合改革,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作出新的探索和示范。
改革目标:以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为导向,深化“官校企行四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的办学模式,强化德业俱进、学思并举、脑手并用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力推进教学、科研、人事、后勤四项改革,突出学生工作模式和社会服务模式两项创新,实施管理、国际化、大学文化和基础保障四大工程,力争用五至十年时间,率先建立起中国特色、国际接轨的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运行体制和机制,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办学模式的示范、内涵发展的示范、管理机制的示范、特色创新的示范,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达到国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打造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大学。 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坚持开放办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学习主体地位;深化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
(一)创新“官校企行四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办学模式。以校企合作为重点,建立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多方合作、有效联动的运行模式。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构建产业、教学、创新研究、应用服务立体推进的实施机制,改变传统办学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与科研脱节、科技研发与应用推广脱节等 “两张皮”的痼疾,使办学目标和办学功能得到最大化和最有效的实现。
(二)探索建立中国职业教育专业学位体系。在全国率先探索四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经验,按照《国务院学位办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多层次办学的途径与方法,健全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层次和链条。探索、研究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路径与方法。
(三)优化专业,实施明星专业工程。按照《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和《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09—2015年)》对区域产业升级调整的要求,紧贴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和新能源、互联网、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科学、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优化技术应用类、管理服务类、创意设计类、应用外语类、医学技术类等专业布局。以国家示范专业为主,选择若干专业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建成一批在国内领先、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明星专业,带动整体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创设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专业标准。
(四)建立高职特色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建立学分银行,鼓励工学交替,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在教师、课程、专业、学习方式等方面扩大学生学习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加强总学分和周学时的控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时间。鼓励创新实践,完善学分奖励办法,学生通
过参加竞赛、参展和发表作品、考证、创新与创业等活动,可获取相关课程学分。积极推行双专业管理。完善与学分制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完善选修、免修、学分互认与替换等相关规定。
(五)重构教学组织体系。建立以“公共课程(组)+专业群(大类)平台课程(组)+专业课程(组)+专业方向(专门化方向)课程(组)+任意选修课程(组)”为框架的开放、动态的课程结构,按照专业群重构基层教学行政组织,突出课程组作用。
(六)深化公共课程改革。以强化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为目标,推进公共课程改革。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改变授课方式,优化授课内容,改革考核办法,注重实际效果,构建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创新和深化“职业外语”教学改革,改革以英语过级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模式,强化能力培养,构建充分反映职业需要的公共外语教学体系。以“快乐体育”为理念,推行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以应用为核心,采取“1门计算机基础课程+X门专门计算机课程”的模式,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积极探讨高职特色的人文素质课程、公共数学等课程的改革。
(七)推进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工学结合,优化实践教学过程,建立和完善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加工工艺方案、专题策划方案、商业计划书、产品实物制作等毕业作品取代毕业论文(设计),完善毕业顶岗实习相关规范和标准。按学校、学院及专业群(大类)三个层级统一建设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实习基地的跨学院、跨专业共享使用。健全学校开放办学、对外协调联系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的统一协调与管理。
(八)健全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机制。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鼓励二级学院根据学校政策细化符合专业教学特点的教学管理规定。设立校、院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制度,创新教学工作的评审与评估机制,完善
督导、学生、教学部门三方测评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体系。
(九)深化高职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实行按专业群(大类)招生。优化市内、市外招生专业分布,在充分考虑本市户籍生源升学需求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市外招生比例。逐步完善单独招生考试方式,扩大单独招生指标和对有工作经历人员的招生名额,招收具有特殊技艺才能的人才。探索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体制和方法。
(十)加强高职教育理论探索。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教学理论体系,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提供前沿和有益的理论支撑。加大力度支持申报国家、省部、市等各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完善经费配套机制。加强校级重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行课题分级分类管理,在符合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扩大二级学院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管理自主权,提高研究绩效。 三、推进科研改革
突出应用研发特色,创新科研模式,提升科研绩效。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共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等形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一)健全科研工作体系,优化科研布局。建立健全以高地项目为点、应用研发项目为面,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科研工作体系。重点扶持已经具有一定优势的技术应用研究领域,扶植和支持与未来深圳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或深圳新经济增长点相关的研究领域,使之迅速成为科研高地。以应用为导向,加大社科人文研究,借鉴中外文化成果。加大高水平研究课题申报力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与省级基金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二)拓展应用研发领域,突出高职科研特色。重点突出学校在技术咨询、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服务企业的优势和特色。加强与各级政府部
门、行业协会和其他相关社会机构与团体的联系。积极争取各类政府资助课题,做大企业、行业等投入的横向课题。以面向应用性研究和技术、产品开发为主,组织跨专业、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形成综合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力争到2020年,年科研经费总量超过1亿元,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等横向项目占到科研项目总数的80%,承担起政府决策智囊、企业技术摇篮的重要角色。
(三)创新科研模式,立体推进产学创用。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的思路指导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将科研工作与生产性实训、核心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将项目研究与应用推广、社会服务等工作密切结合,把科技研发中的创新理念、经验、成果、案例,融入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形成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的高职科研新模式,发挥最大办学效益。逐步增大参与科研项目的学生数,将创新型项目课程纳入必修学分体系,在科技研发中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工学结合。
(四)完善科研管理,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坚持立项与结题并重、项目实施和成果转化并举,加强科研工作的全过程管理。以绩效目标为指归,完善“项目责任制”和“绩效追踪制”,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措施,建立以学校评价为指导、以学院(部门)评价为重点、企业和行业参与评价的开放性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科研服务,完善项目信息库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决策咨询、科技信息、设施设备、成果应用与推广平台。探索成果鉴定、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融资、成果推广等服务新机制。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体系,从严治理学术不端行为。 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淡化官本位,推行职员制;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公平竞争;明确岗位目标,强化岗位责任,实施绩效管理;奖优罚劣,健全绩效工资体系和发放办法。加强管理队伍和专业队伍建设,引进
与培养并重,建设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一)分类管理:优化结构,开放流动。建立和完善以长聘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短聘辅助人员为补充、专兼职相结合的多种用人模式,灵活配置人力资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人事改革要求,合理配置资源,规范用工方式,明确各类员工适用范围、准入标准及其职业发展通道。建立管理人员定期轮岗交流机制,实现“人事相宜、人尽其才”。
(二)岗位管理:定岗定编,竞聘上岗,合约管理。明确岗位分类,设专业技术、管理和工勤技能三类岗位,依据学校专业发展需要,增设一定的特设岗位,合理控制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向一线专任教师倾斜;管理岗位推行职员职级制,淡化官本位;工勤技能岗位只设技术工岗位,根据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逐步减少工勤岗位比例。改革职务聘任办法,依据岗位职数竞聘上岗,可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学校与受聘人员依法签订聘用合约,确立双方责权利关系。
(三)绩效管理:薪随岗变,绩约考核。进一步扩大高校分配自主权,探索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分配制度。依据合约与工作绩效开展聘任考核和年度考核。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工资薪酬由全国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特区津贴、基础津贴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组成。其中,岗位工资与聘期考核挂钩,体现“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绩效工资与学年度考核结果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健全校、院(部门)两级考核分配机制,完善经费切块、动态包干办法,完善工作量考核办法,统筹教学、科研、学生、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认定,科学界定绩效。完善考核聘任机制。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
(四)加强名师和优秀团队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推进“双师工程”,明确双师素质资格及培养方式,完善专业教师下企业的管理办法。推进“名
师工程”,出台学校名师评选办法,发挥优秀教师教学示范和科研模范的作用。推进师资建设“国际化工程”,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推进“可持续发展工程”,实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计划,着眼于更新和拓展知识结构、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重点加强在职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和新教师的入职指导。建立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引进一批技术和工艺大师。力争到2020年,正高级职称教师占到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5%,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到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95%,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双师”比例达到85%。 五、推进后勤改革
以“公益性、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为总体目标,完善后勤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构建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推进“一性三化”后勤改革。突出公益性,以办师生员工满意的后勤为工作目标。坚持市场化,稳步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提高后勤工作社会化水平;坚持专业化,助推企业提高后勤服务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重点加强食堂标准化建设,实现食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坚持集约化,强化后勤资产管理与配置,提高后勤物资保障能力,建立可靠平衡的供需机制、合理浮动的价格机制、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多位一体的监管机制。
(二)完善后勤服务监管。严格契约管理,明确学校与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严格奖惩,确保服务质量与安全。加强食品卫生监管,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饮食健康。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师生参与的高素质监管队伍,不断强化专业培训,实现对后勤服务的有效监管。 (三)稳妥推进校属企业改革与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市文件要求,规范整合校属企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和要求,以“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校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目标,理顺校属企业产权关系,完善公司法人治理
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积极、妥善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
(四)加快校医院建设。统筹规划、优化医护学院及卫生所资源,加快师生医疗服务机构的硬件与软件建设,为师生健康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为专业教学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和更有力的保障。 六、创新学生工作模式
强化以生为本、全人教育、服务至上的学生工作理念,探索学生工作新模式,丰富学生工作新内涵,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和参与学校管理。 (一)创新学生服务方式。整合学生服务内容,设置学生事务服务大厅,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载体,拓展学生工作服务方式。完善资助、关爱、教育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和医院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安全防护网络,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监控、导医和应急干预工作,推进新生心理健康服务前移化。 (二)推进学生自主管理。以校级学生组织为试点,民主直选学生干部。重点扶持学生领袖训练营、精英训练营、雏鹰训练营等学生干部训练项目,为学生自治提供干部基础。以班风学风建设为核心,推进“示范班级(团支部)”建设。以生活社区为载体,探索建立“书院制”管理模式。完善校、院两级学生社团管理,强化社团导师制。完善学生党员示范制度和助理辅导员制度,使其成为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力量。尊重学生权利,鼓励和推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三)创新学生素质教育。设立素质拓展学分,重视和统筹规划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科技创新与创业、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文化艺术、国防教育和安全教育等工作。加大对“科技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努力打造文化精品,创立文化品牌。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培育服务社会意识。继续深化“区校共建”社会实践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与综合素质。
(四)深化创新、创业服务。加大对学生创新基金和竞赛基金的投入,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活动。设立学生创业基金,鼓励、引导和扶持学生创业。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创新、创业导师辅导机制,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探索多种投融资渠道,规划建设创意创业大厦,推动学生创意创业园区发展。
(五)加强学生就业服务。建立全程就业指导机制,完善“领导主抓、全员参与”的校内就业工作体系。推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和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快开发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体系。建立第三方参与的就业反馈机制。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促进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完善。
(六)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专职辅导员试行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双证书制,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设立辅导员培训专项基金。建立健全辅导员的考核体系,畅通辅导员晋级晋职渠道。改革班主任制度,推行导师制,探索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双肩挑”的工作模式。加大学生助理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 七、创新社会服务模式
积极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打造南方重要的职业培训中心。积极开展成人学历教育、教育帮扶、终身教育等服务项目,探索有中国高职教育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
(一)构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多维体系。通过业余大学、函授、现代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等多种类型的教育教学形式,构建学校成人高等教育高升专、高升本、专升本、本升硕的多维培养体系。大力发展高职自考主考专业,率先推进我校国家示范专业面向全国开展自学考试试点。探索开展现代远程
高职教育的新路,以业余大学为依托开展网络教学实验,面向全国开展现代远程高职教育。
(二)打造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中心。强化农村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转移就业能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劳务工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示范点。着力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养,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建设全国一流的职业技能开发评价示范中心。率先开展珠三角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资源共享、实习实训学分跨校互认试点,探索有利于珠三角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力争到2020年,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年均开展培训、鉴定3.5万人次。
(三)发挥国家示范校辐射作用,带动高职院校发展。依托“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试办技术师范专业,面向全国开展职教师资与干部培训,打造高职教育师资培训的“黄埔军校”。以提高软实力为重点,加强对口支援院校的帮扶工作,体现示范校建设的辐射作用和拉动效应。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院校学生的联合培养工作。
(四)继续拓宽社会服务领域。继续推动大学生党、团员街道社区挂职工作,共建和谐文明社区。进一步加强优秀毕业生赴甘肃、贵州等地开展“三支一扶”活动的组织与服务工作。提高学校义工联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开辟文化义工、食品安全义工、知识产权保护义工等服务项目。举全校之力,在场馆建设、志愿者组织、活动策划以及人才资源等方面为深圳大运会提供支持和服务。继续支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拓展与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合作办学,提高残疾人士的就业技能。 八、打造管理工程
建立和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健全校务公开、督察机制;推行问责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构建中国特色高职院校的管理运行体制和机制。大力提升师生员工幸福水平,加快和谐校园建设
的战略性推进。
(一)构建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根据市委市政府《深圳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和《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实施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制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章程》,确定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模式,健全理事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配套机制和制度保障,构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科学和谐的运行机制,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的有效制衡。
(二)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发挥教代会、工代会、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组织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作用,加快内部管理的“去行政化”进程。坚持校务公开,完善师生交流会制度、校领导接待日制度等,多途径、多渠道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调动师生参与校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性。
(三)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内部管理运行风险防范和监督机制, 严格资金运作和招标采购的控制与监管机制,强化内部审计和法律审查制度。加强风险管理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和相关人员培训,发挥纪检与监察、财务与审计等多种监督机制的作用,加强校务督导工作,落实教代会、工代会对学校重大事务的监督和审查权,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廉政水平。强化校务督察,健全督导简报、事故通报制度。
(四)建立高效协调的运行机制。整合内设机构,构建精简、高效、合理、权责分明的科学运作架构。简化办事流程,大力推行“网上办事”,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建立行政部门服务评价机制,强化行政部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全面清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学校发言人制度。
(五)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管理队伍选拔任用制度,构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健全培训机制,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打造学习型队伍。创新
考核方式,构建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推行问责制,探索实施服务承诺制、首办(首问)责任制、道歉制等制度,提高执行力。 九、打造国际化工程
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探索具有中国高职特色的国际化办学模式、机制、路径和方法;结合深圳外向型产业特点和产业升级要求,引用国际标准,培养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需求的国际化人才;深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发等领域国际合作的内涵和水平,提升学校办学的先进性、开放性和核心竞争力。
(一)借鉴先进理念,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运行机制。契合学校在中国高职教育版图中的位置,结合深圳毗邻港澳的地理区位和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以国际化为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新增长点,吸纳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中体西用,构建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运行机制。
(二)引入国际标准,建立先进的内涵指标体系。在人才培养标准、专业建设标准、职业(行业)资质标准等方面,引入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国情,特别是结合珠三角、深圳市产业升级优化对人才的需求,率先创设高职院校国际化内涵指标体系。
(三)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做强国际化发展与合作平台。善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中心、孔子学院、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APEC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等重要平台,创设高职教育国际论坛,发起成立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园区。设立国际交流专项发展基金和奖励基金。高标准建设学校国际交流中心,创设中国高职院校首个国际交流学院,扩大留学生规模。开拓境外师资和技术培训,探索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设立境外分校,力争实现规模化的教育输出。
(四)加大学生国际交流的支持力度。通过互办冬令营、夏令营、语言
研修班,以及开展学生国际技能竞赛、学术论坛和成果展等国际性的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办好两岸青年大学生论坛和海峡两岸应用性(技职)高等院校学生论坛专题网站。
(五)突出与港澳台合作的比较优势。以《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扩大粤港职业教育培训合作空间,重点加强动漫、物流、酒店、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职业培训项目合作。共同推进粤港澳地区专业资格互认和职业培训资格互认,共建职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完善区域性职业培训体系,携手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职业教育中心。以海峡两岸应用性(技术与职业)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为平台,继续加强与台湾地区高职院校的合作。
十、打造大学文化工程
注重传承与创新,以德立人,以用立业,以特立校,打造健康向上、充满生机的大学文化。立足深圳开放窗口、移民城市的土壤,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吸纳世界大学文化的优质元素,凝聚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构建富有特色的大学文化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凝聚大学文化核心价值。高扬公平正义,崇尚开拓创新,彰显敬业奉献,倡导务实求真。提炼校训内涵,升华创业传统,构筑核心价值,培植健康向上、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大学文化根基。
(二)锻造大学文化个性特色。注重经世济用,强调服务社会;注重开放兼容,强调整合升华;注重革新批判,强调敢为人先。
(三)推进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和标识建设。科学规划、精心建设有特色、有品位的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建设高水准的学校形象标识体系。 (四)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和平台。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学校文化活动,打造“人文大讲堂”、《职业人文》、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各类文化活
动和平台,出特色、出精品。充分发挥校报(刊)、广播、校园网络等各种文化载体和平台的功能。
(五)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和保障。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建立校园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联络和建立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大学文化建设专家库,指导和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十一、打造基础保障工程
按照创建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的要求,科学规划,加强校园基本建设、资源投入和使用管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统筹兼顾,软硬并举,为学校综合改革提供物质保障和安全保障。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按照创建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的目标,依据在中国高职教育领域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科学规划学校发展,以高水平、出精品、有特色为要求,制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加强基本建设保障。构建有序、高效的基建管理体系,科学推进学校基本建设规划修编的立项与建设工作。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按照市有关要求由市建筑工程部门统一管理实施,实现学校基建工作的转型。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三)加强设备设施保障。建立资源投入与使用效益评价结果联动的管理体系。合理投入、配置实训教学资源。探索远程实训和开放实训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平台”。整合实训资源,组建跨学院的开放式校院二级公共实训平台与实训中心,整合与建设具有教学、生产、培训、考证、竞赛、技术研发与服务功能“多位一体”的实训中心。 (四)加强图书资源保障。创设环境优美的信息资源共享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将图书馆建成重要的资源中心、学习中心和文化中心。
优化馆藏结构,加大电子资源在资源建设中的比重,建设可视化多载体资源中心。完善专业服务馆员制度,推动精细化学科服务转型。加强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升学生信息检索与应用能力。
(五)加强教育信息保障。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集理论学习、虚拟实践训练、第二课堂、师生互动等于一体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探索网上虚拟仿真实训、实习教学,建设数字化工业中心。推行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建立网上虚拟社区,增进师生交流。
(六)加强计划财务保障。健全和完善多层次财务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科学性。加强中长期财务规划,提高年度财务预算水平,完善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控制,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经费预算执行管理,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健全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估机制,定期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评估,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与财务安全。 (七)加强安全维稳保障。组建应急指挥中心,完善安全维稳工作体系,落实安全责任管理机制和质量评估体系,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将安全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加强安全教育师资建设,组建安全教育实训室。人防、技防与物防相结合,加大安全工作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安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十二、组织实施
高度认识综合改革工作的意义,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稳步推进,狠抓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综合改革的领导和指导。各部门成立相关工作机构,在学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编制专项规划。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稳步推进实施。认真细化、分解学校综合改革任务,明确事项、
时间、目标和责任人,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确保各项改革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督促检查。行政督察与专家检查相结合,开展实施情况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与聘任、晋级、绩效奖励等挂钩。各部门应参照学校做法,加强对具体项目的检查督办。
(四)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期刊、著作、互联网等媒体,报道学校综合改革的亮点和成效,宣传学校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引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作出的贡献,为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新的历史节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为契机,开拓创新,抢抓机遇,踏实苦干,努力实现创建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的宏伟目标。
>>关闭
时间、目标和责任人,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确保各项改革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督促检查。行政督察与专家检查相结合,开展实施情况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与聘任、晋级、绩效奖励等挂钩。各部门应参照学校做法,加强对具体项目的检查督办。
(四)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期刊、著作、互联网等媒体,报道学校综合改革的亮点和成效,宣传学校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引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作出的贡献,为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新的历史节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为契机,开拓创新,抢抓机遇,踏实苦干,努力实现创建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的宏伟目标。
>>关闭
正在阅读: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改革方案01-27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试题10-09
高级英语第二册第七课学习辅导资料08-06
威尔逊旋回及大地构造演化09-19
时事评论怎么写02-17
高中化学 离子浓度的比较专题12-07
服装毕业设计(论文)09-01
考核标准(1)01-27
SQL基础试题10-1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术学院
- 深圳
- 改革
- 方案
- 职业
- 综合
- 席局长在全县教育质量分析会上的讲话
- 大学校园餐饮(食堂)调研报告
- 章动进动
- 专四高频词汇(单词和短语)
- 图形创意设计课程标准(96课时)
- 《做一个钟摆》《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练习
- 质检员继续教育
- 2017年申请国外博士个人简历(CV)模板 - 图文
- 《青铜葵花》导读课教学设计
- 金属烤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 图文
- 直流数字电压表试行检定规程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 Coulomb定律的成立条件,适用范围及理论地位
- Google收购Twitter商务谈判剧本台词
- 电能计量练习试题7
- 第二章 -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作业及答案 - (2)
- 医学影像试题
-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
- 和声学基础复习
- 2018重庆中考考纲必背古诗词理解背诵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