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中考历史试题分册分考点汇编(7下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3-04-14 20: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7年级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七下P4 识记理解

7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七下P8—9 识记

●武则天的政绩七下P9 识记

7年级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七下P12—15 识记

7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七下P17—19 识记

7年级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

●文成公主入藏七下P23—24 识记

7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七下P29—31 识记理解

●评价唐太宗识记理解应用

7年级下册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赵州桥七下P33 识记

7年级下册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雕版印刷术七下P34 识记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七下P35—36 识记

7年级下册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七下P38 识记

●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七下P39—40 识记

●敦煌莫高窟七下P40 识记

7年级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七下P50—53 识记7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七下P56 识记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七下P56—59 识记

7年级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宋代的衣食住行七下P61—63 识记

●宋代的娱乐活动和民俗七下P63—64 识记

7年级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七下P66 识记

●忽必烈建立元朝七下P67 识记

●元朝的民族融合七下P69 识记理解应用

7年级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活字印刷术七下P72 识记理解

●指南针和火药七下P73—74 识记理解

7年级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七下P77 识记

●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七下P78—79 识记

1

●《清明上河图》七下P80 识记

7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七下P88—91 识记

7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

●郑和下西洋七下P93—95 识记理解

●戚继光抗倭七下P96 识记

7年级下册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清朝强化君权的措施七下P101 识记

7年级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郑成功收复台湾七下P103—104 识记

●清朝设立台湾府七下P104—105 识记

●雅克萨之战七下P105—106 识记

7年级下册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册封“达赖”、“班禅”和设置驻藏大臣七下P109—110 识记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七下P111 识记

●清朝前期疆域七下P112 识记

7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七下P118 识记理解

7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北京故宫和明长城七下P121—122 识记

●明清古典科技巨著及作者七下P122—124 识记

7年级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四大文学名著及作者七下P127—128 识记

2

7年级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试验稿)比较表

2011课标课程内容●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001课标内容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011课标删除

2011课标增加隋朝的统一

2011课标修改表述科举制度→科举取士制度

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使中国重新进入统一时期的朝代相继是

A.隋、唐

B.宋、元

C.明、清

D.秦、汉

[参考答案] A [12年湖南娄底中考]第4题

隋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社会繁荣景象被史学界称为

A.开皇之治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参考答案] A[09成都中考]第3题

●考点1: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七下P4 能力要求:识记理解

2012年大运河(右图)保护和申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于3月29日在江苏开幕。会议指出:目前,大运河申遗已进入关键阶段,国家文物局也将其作为近期中心任务。这里的大运河

A.以天津市为最北端

B.与隋朝大运河完全相同

C.在唐朝时开凿贯通

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参考答案] D [12年山东临沂中考]第12题

长城和大运河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回答1-2题:

右图中从涿郡到余杭的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开通于

3

4

A .战国

B .隋朝

C .元朝

D .明朝

[参考答案] B [12年天津中考]第2题

右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下列关于它的表述错误的是

A .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

B .开凿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C .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D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参考答案] A [11年山东济宁中考]第4题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参考答案] A[09汕头中考]第4题

淮北市博物馆陈列了许多今年发觉出来的大运河文物。右图中隋朝大运河流经今安徽省境内的一段是

5

[参考答案] B[09安徽中考2]第2题

小刚在收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右图,与该图信息密切相关的是

A 、长城

B 、都江堰

C 、赵州桥

D 、隋朝太运河

[参考答案]D[09福州中考]第2题

如图2,大运河在古代中国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大运

河连接淮河与长江的一段是

A 通济渠

B 永济渠

C 江南河

D 邗沟

[参考答案]D [10年广东深圳中考]第13题

右图中流经扬州的一段大运河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参考答案]C [10年江苏扬州中考]第27题

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参考答案] D [12年江苏扬州中考]第25题

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

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民族融合

[参考答案] C [12年山东泰安中考]第9题

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B.开凿了大运河

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

[参考答案] C [12年陕西中考]第13题

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A.大运河

B.赵州桥

C.长城

D.故宫

[参考答案] A [12年重庆中考]第1题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琢郡,南至余杭的古代工程是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大运河

[参考答案] D [12年福建福州中考]第3题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在赞颂隋朝大运河,它的中心是

A.江都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参考答案] D [12年黑龙江鸡西中考]第8题

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的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都出现了盛世 B.都曾制订了有利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参考答案] B [11年广东深圳中考]第13题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参考答案] A [11年福建泉州中考]第4题

6

位于咱们桂林兴安县境内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2007年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请说出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参考答案] D [11年广西桂林中考]第2题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此河”是指

A.黄河 B.大运河 C.淮河 D.长江

[参考答案] B [11年江苏泰州中考]第2题

“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A. 郑国渠

B. 白渠

C. 大运河

D. 都江堰

[参考答案] C [11年湖南衡阳中考]第5题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

A 杨坚

B 李世民

C 武则天

D 朱元璋

[参考答案]A [08重庆毕业]第1题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

A.灵渠 B.大运河 C.会通河 D.通惠河

[参考答案]B[06年曲靖中考]第4题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其中连接今天淮河与长江的一段叫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参考答案]C[2007年扬州中考] 第23题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

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郑国渠

[参考答案] C[09日照中考]第9题;[09德州中考]第3题

“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A.郑国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参考答案]C [10年江苏宿迁中考]第20题

“北通琢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沟通了涿郡和余杭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有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参考答案]C [10年湖南永州中考]第6题

7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进民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参考答案]A [10年江苏连云港中考]第30题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参考答案] C[09黄石中考]第2题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A.北京

B.杭州

C.洛阳

D.南京

[参考答案]C [08连云港中考]第28题

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A.灌溉B.泄洪C.运输D.饮水

[参考答案]C[08盐城中考]第5题

中国古代的建筑、水利工程和科技发明,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至今仍发挥巨大实际效用的是

A.故宫B.大运河C.长城D.地动仪

[参考答案]B[2007年淄博中考] 第11题

据华夏经纬网报道:2006年5月25日,由全国政协组织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研讨会在杭州圆满落幕。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最南端,隋朝时杭州称

A.涿郡B.洛阳C.余杭D.临安

[参考答案]C[2007年威海中考] 第6题

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的出行方式应是A.乘汽车 B.坐轿子 C.乘船 D.坐火车

[参考答案]C[06年福州质量检查]第4题

古代有一位商人,他经常把货物通过大运河从杭州运到北京去。请你仔细想想,这位商人应该是生活在下列哪个朝代?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隋朝

[参考答案]D[06年茂名中考]第3题

2006年5月,我国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正式启动。京杭大运河在古代的重要作用是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方便帝王游玩

[参考答案]A[06年宜昌中考]第6题

8

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而开通

B.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C.大运河的开通使隋文帝的政绩

D.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参考答案]C[06年通州中考]第4题

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古运河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一段“运河版、江南水弄堂”,堪称古运河听精华绝品。“水弄堂”两岸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码头石埠,错落有致,构画出江南“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让无数中外游客如痴如醉,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谁统治时期开凿的?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参考答案]B [10年江苏无锡中考]第3题

9

10 7年级 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试验稿)比较表

2011课标课程内容 ●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2001课标内容标准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2011课标删除

2011课标增加 唐玄宗;唐朝兴盛的原因

2011课标修改表述

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唐朝创新中央官制

D.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 C [12年山东聊城中考]第4题

当今日本一些政府部门仍沿用“省”的名称,如“外务省”、“通产省”等,其实这源于我国隋唐时期创设的三省六部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的职权是 。在我国元朝时,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其职权 。

A .起草政令 发生改变

B .行政实施 未发生改变

C .负责审核 发生改变

D .掌管军事 为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 A [12年湖北孝感中考]第17题

●考点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七下P8—9 能力要求:识记

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参考答案] C [11年湖北黄冈中考]第8题

秦国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汉、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朝代。下列帝王图像前的执政思想,属于他本人提出来的是

[参考答案]B[2007年丽水中考] 第13题

唐太宗统治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那时候,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

[参考答案] A [12年辽宁营口中考]第3题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善于用人

B.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C.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D.唐太宗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参考答案] C [12年江苏扬州中考]第6题

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

A.统一铸造五铢钱

B.轻徭薄赋

C.废除丞相

D.闭关锁国

[参考答案] B [12年江苏南京中考]第6题

某剧组准备拍摄《大唐王朝》的纪录片,你认为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在片中出现

A.唐太宗和魏征在商讨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

B.一批日本遣唐使抵达长安,受到唐政府的热情接待

C.江南地区的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

D.李白用“交子”支付酒楼老板酒钱

[参考答案] D [12年湖南省衡阳中考]第2题

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普能覆舟。”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体现了A.道家的“自然无为”B.儒家的“仁政德治”

C.墨家的“兼爱非攻”D.法家的“以法治国”

[参考答案] B [11年湖北黄冈中考]第7题

11

开创了“贞观之治”社会局面的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参考答案] B [11年天津中考]第4题

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唐太宗的执行措施实质体现了

A 道家的“自然无为”

B 儒家的“仁政德治”

C 墨家的“兼爱非攻”D法家的“以法治国”

[参考答案] B [11年湖北鄂州中考]第7题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A.贞观之治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参考答案] A [11年黑龙江鸡西中考]第8题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唐玄宗

[参考答案] C [11年四川成都中考]第5题

“贞观之治”中的“贞观”是

A.国号 B.庙号 C.谥号 D.年号

[参考答案] D [11年湖南长沙中考]第14题

我国古代出现了很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下列的繁荣局面与唐太宗在位时期有关的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参考答案] B [11年青海西宁中考]第1题

年号夺取吉利吉祥、国泰民安的含义,或是显示皇权的神圣。“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其中用“贞观”作为年号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参考答案] B [11年福建莆田中考]第6题

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参考答案] D [11年浙江丽水中考]第14题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参考答案] B [11年福建南平中考]第4题

12

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

[参考答案] A [11年浙江嘉兴中考]第10题

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在这本书中,他可以查到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治世”史实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明太祖

[参考答案] B [11年广东中考]第4题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A.贞观之治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参考答案] A [11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第6题

与“贞观之治”有关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汉武帝

D.康熙帝

[参考答案]B[08福州中考]第4题

“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A.唐太宗 B.汉武帝 C.武则天 D.唐玄宗

[参考答案]A [10年湖南岳阳中考]第4题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绩突出,其统治被称为

A.康乾盛世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参考答案]D[06年山西中考]第4题

由于推行开明务实政策,唐初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局面?

A.开皇之治B.开元盛世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

[参考答案]C[2007年成都中考] 第4题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中唐太宗在位时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参考答案]B [10年重庆綦江中考]第1题

“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当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贞观年间在位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参考答案]A [10年重庆中考]第1题

“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参考答案]D [10年广东汕头中考]第3题

13

唐太宗有句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据此回答12-14题。

12.“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参考答案]A [10年浙江台州中考]第12题

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下列能“以人为镜”、采纳魏征忠言的帝王是

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参考答案]C [10年福建龙岩2中考]第3题

“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这是《资治通鉴》对唐朝哪一位最高统治者的评价?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参考答案]A [10年四川成都中考]第4题

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参考答案]B [10年四川成都中考]第6题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涂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参考答案]D [10年山东日照中考]第1题

从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位统治者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

[参考答案]C[2007年泰州中考] 第4题

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夭

D、唐玄宗

[参考答案]B[09福州中考]第3题

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征等贤臣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

[参考答案]D [08重庆中考]第1题

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①魏征直言②文成公主入藏③玄奘西游④任姚崇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参考答案]A[06年海南中考]第3题

吸取隋亡教训,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并"戒奢从简"的唐朝皇帝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参考答案]B[06年宜昌中考]第4题

唐太宗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思想源自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参考答案]A[08佛山中考]第3题

唐朝采取的治理国家的机构是:

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丞相制D.军机处

[参考答案]B [08成都学业]第4题

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参考答案]B [10年广东东莞中考]第7题

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三分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参考答案]C [10年浙江杭州中考]第5题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试验稿)比较表

2011课标课程内容

2001课标内容标准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011课标删除武则天

2011课标增加

2011课标修改表述

●考点2:武则天的政绩七下P9 能力要求:识记

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A.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

C.善于纳谏

D.重视农业生产

[参考答案] D [12年山东泰安中考]第10题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你会见到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人称她的统治是

A.贞观之治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开元盛世

15

D.康乾盛世

[参考答案] B [1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第4题[12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中考]第4题[12年黑龙江鸡西中考]第7题

“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

A.戒奢从简,虚心纳谏

B.增设殿试和武举

C.派文成公主人藏和亲

D.重视地方吏治

[参考答案] B [12年山东莱芜中考]第1题

武则天的统治,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其重要措施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创立行省制度

C.完善科举制度

D.修建大运河

[参考答案] C [12年山西中考]第2题

唐朝逐渐完善科举制,殿试、武举开始于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参考答案] C [12年四川南充中考]第4题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武则天

B.慈禧太后

C.西太后

D.宋庆龄

[参考答案] A[09耒阳中考]第5题

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参考答案]C[06年黄石中考]第7题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参考答案] B[09滨州中考]第4题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资冶通鉴》对她的评价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当时“亦竞为之用”的“英贤”有

A.房玄龄、杜如晦B.姚崇、宋璟C.卫青、霍去病D.宋濂、郑和

16

[参考答案] B[09黄冈中考]第15题

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奢侈腐化,心狠手毒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

[参考答案]B[2007年黄冈中考] 第4题

17

7年级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

●考点1:“开元盛世”七下P12—15 能力要求:识记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能反映唐朝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文物是:

A.司母戊鼎

B.“汉并天下”瓦当

C.筒车

D.《清明上河图》(局部)[参考答案] C [12年四川绵阳中考]第2题

中国是世界陶瓷大国。唐朝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工艺珍品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B [12年海南中考]第3题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2012年青岛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参考答案] D [12年山东青岛中考]第8题

小华同学对右图所示的水利工程、农业工具进行

了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出现

B.都江堰是防洪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D.看来中国只在这两朝代时能“以农为本”

[参考答案] C [11年陕西西安中考]第14题

18

19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是

A.骨耜

B.耦犁

C.翻车

D.曲辕犁

[参考答案] D [11年湖南衡阳中考]第6题

右图所示钱币出自我国古代哪个历史时期?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参考答案] C [11年江苏常州中考]第16题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参考答案] D [12年山东济宁中考]第3题

唐朝时发明的筒车,主要优势体现在

A.运用了自然力

B.可调节水的流量

C.可用于排涝

D.提高了耕作技术

[参考答案] A [12年浙江富阳中考]第5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诗中的“开元”指唐朝哪一位皇帝统治前期的年号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武则天

[参考答案] B [12年黑龙江龙东中考]第2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参考答案] D [12年湖南邵阳中考]第2题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这一局面史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参考答案] D [12年贵州黔东南中考]第4题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这一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B.兴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参考答案] D [11年山东泰安中考]第5题

“开元盛世”是我国唐朝的盛世之一,当时,社会此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达到鼎盛阶段。开元年间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参考答案] D [11年广东潮州中考]第2题

中国古代帝王除有姓名之外,还有庙号、谥号和年号。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谥号是帝王死后,朝廷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的名号。请你判断下列属于年号的是

A.太祖 B. 开元 C. 高宗 D.文帝

[参考答案] B [11年广西桂林中考]第1题

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参考答案]C[2007年龙岩中考] 第2题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参考答案]D[08宜昌毕业]第4题

唐朝一位皇帝在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这位皇帝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参考答案]D[06年湘潭中考]第5题

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参考答案] B[09兰州中考]第2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诗中的“开元”指唐朝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年号?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武则天

[参考答案] B[09成都中考]第4题

20

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一景象产生于谁统治时期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参考答案] D[09泰安中考]第3题

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

A.经济繁荣B.政治清明C.对外开放D.文化昌盛

[参考答案]A[2007年宜昌中考] 第5题

杜甫的诗句“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A.唐玄宗B.唐太宗C.隋文帝D.武则天

[参考答案]A[2007年成都中考] 第3题

唐朝户数从贞观末年的300万户到开元末年增加到841万户,这是:

A.贞观之治的成效B.农业发展的结果C.开元盛世的成效D.任用贤能的结果[参考答案]C [08成都学业]第5题

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留心理道”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参考答案]D [10年广东东莞中考]第8题

“开元初……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重用贤人 B.重视生产 C.提倡节俭 D.强化皇权

[参考答案]D [10年山东潍坊中考]第4题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靖难之役

[参考答案]C [10年山东聊城中考]第7题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10年广东汕头中考]第4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参考答案]D[2007年芜湖中考] 第3题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y9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