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专题42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案

更新时间:2023-12-07 06: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K12学习教育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专题42 选修5 自

然灾害与防治教学案(

【变式精练】

1.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同一次地震中,东、西两坡相比,受灾体易损程度较大的是 ,原因是 。 (2)该城镇利用地下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是 ,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是 。 (3)若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引起地下水的变化是 ,河水的变化是 。 (4)图示地区“缩小”灾情的措施有:______。

国一直洪灾不断,1944年的特大洪水,造成300万人伤亡;1988年再次发生骇人洪水,致使3000万人无家可归。洪灾使该国成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欲对该国洪灾的成因做专题探究,请你帮助其完成探究过程: 考点二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归纳总结】 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我国有些地区,于常常出现的自然灾害而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区。于自然灾害之间有相互联系的特点,因此,某一地区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引发了其他的自然灾害,从而使得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因此,抓住该地区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再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地

K12学习教育

K12学习教育

势、海陆位置、气候等特点,就能分析出该地区易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原因是什么。

下面,分析一下我国几个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1)华北地区

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

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于夏季风的强弱不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频发,再加上距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春季节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灾害主要以气象灾害为主。 (2)西南地区

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害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再加上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就造成了这里多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 (3)东南沿海地区

多发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风暴潮等,这主要是于气象灾害——台风引起的。 2.滑坡的形成条件

结合滑坡发生区的剖面图分析如下: (1)滑坡发生的条件

第一是自然因素:①地形条件,地势起伏大的山地丘陵地区;②物质条件,物质破碎,多断裂构造;③植被条件,

K12学习教育

K12学习教育

植被条件差,多荒山秃岭。

第二是人为因素:①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结构,增加了地势的起伏;②人类活动堆放了大量的碎屑物质;③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 (2)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 3.干旱之年多蝗灾的原因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于水位下降。

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 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方法技巧】气象灾害成因的分析

K12学习教育

K12学习教育

方法

(1)台风的成因要结合气温、降雨的条件及类型、气压带、风带的有关知识来综合分析。 (2)暴雨洪水灾害的成因要结合降雨类型、季风、降雨的时空分布、河流、地形、植被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3)干旱的形成则与天气系统、气压带、风带、太阳辐射和人类活动有关。

(4)寒潮的形成及影响涉及季风、农业生产等知识。例如,我国的气象灾害分析如下: ①分析气象灾害要结合我国气候的形成原因及气候的变化特点和规律。

②我国不同地区受海陆分布、距海远近、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气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东部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而且降水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加上平原地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因此东部地区既有洪涝灾害,也有干旱灾害。 ③我国非季风区距海遥远,加上地形阻挡,因此降水少,干旱灾害多。 (5)沙尘暴的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大风;二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地面沙质沉积物;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每年的3~4月,华北地区受西伯利亚冷空气进退的影响,大风天气较多(具有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此时草木初生,许多农田开耕,地表比较裸露(地面缺少植被保护,

K12学习教育

K12学习教育

具有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此时地表已经解冻,春季加速升温使地表干旱加速,干燥疏松的地面物质极易被大风扬起,形成沙尘暴天气(满足了形成沙尘暴的热力条件)。防治沙尘暴,应该从克服沙尘暴发生条件入手,因地因时制宜地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因为造林种草一是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和粗糙度,减小风速,减少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条件;二是能够增加空气湿度,调整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三是可以减轻沙化,减少沙尘暴的物质。 【典题探究】 【例3】(20XX·山东潍坊一模)冬春季节,频繁南下的冷气团造成有些地区近地面的气温低于0℃,而上层气温仍然高于0℃,使得上层云中的水滴一直保持液态。当雨滴落入近地面空气层后冷却,并在较冷的地表物体上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气象学上称为“冻雨”。下图是“20XX年1月2~3日我国冻雨区预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省是我国出现冻雨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危害程度最重的省份。从天气系统和地形两方面分析其自然原因。 (2)冻雨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变式精练】 3.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略图”,完成(1)~(3)题。 4.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0XX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专题42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纲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2.人类活动对自然

K12学习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y7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