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献(3篇)

更新时间:2024-02-08 18:18: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数 学 开 放 题 参 考 文 献

数 学 开 放 题 参 考 文 献

专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ICMI.国际展望:九十年代的数学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79 NRC.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3. NCTM.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张奠宙 戴再平.中学数学问题集.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 戴再平.初中数学习题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 戴再平.数学习题理论(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张奠宙等.素质教育教案精编.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戴再平 倪明等.高中数学开放题集.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戴再平 龚雷等.初中数学开放题集.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戴再平 朱乐平等.小学数学开放题集(上).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戴再平 朱乐平等.小学数学开放题集(下).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总论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王慧斌.数学教学新方法:开智法简介.外国教育资料,1988(1). 王慧斌.开放性数学问题研究. 王建军.学生的认知发展与习题改革.教育研究,1988(10). 周学祁."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 数学通报,1990(6). 张世贤. 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开放性问题”.湖南教育,1991(12);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 忻再义.从上海市新编教材看开放性问题的编制与使用.数学教学,1992(3). 凌振吉.从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角度谈编制开放性问题. 数学教师,1993(6). 戴再平.数学开放题.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3(12). 张必华.试谈探索性题的分类.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3(12). 梁俊奇. "开放型题"的几个特点.中等数学,1993(1). 戴再平.一组开放型题的试验与分析.数学教育学报,Vol.2(2),1993(11). 北京开放型问题研讨组。对开放型问题的认识.数学通报,1994(3). 刘梅金等.开放探索型命题解法分析. 数学通报,1995(4). 龚 雷.数学开放题的分类.中学数学,1995(4). 赵雄辉.开放性问题教学初探.数学通报,1996(9). 李国安.浅谈初中数学中的开放型问题.中学生数学,1996(5). 伊 红.开放题的功能浅析.教学月刊(中学理科版),1997(9). 熊跃农.隐去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4). 曾 峰.做一点开放题,开拓你的思路.中学生数学,1997(10). 宋世良.一个综合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中学数学(苏),1998(3). 何龙泉.开放题在思维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湖南数学通讯,1998(3). 刘 萍.数学开放题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中学数学,1998(4). 范黎明.浅谈数学开放题与教学的课堂文化,数学教学,1998(5). 李永桃.数学开放题之我见.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1998(7-8). 戴再平.时代的呼唤—谈数学开放题.小学教学,1999(4).G35,1992(1).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组.开放题—数学教学的新模式. 小学教 俞求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开放题. 中学数学杂志,1999(1). 俞求是.中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开放题.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4). 戴再平.时代的呼唤—数学开放题研究进展综述.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4). 编辑部.“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4). 龚 雷.数学开放题的常见题型.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5). 戴再平. 数学开放题——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教学月刊(中学理科版),1999(7-8). 张奠宙.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工程大纲. 数学教学,1999(4). 孔企平 黄毅英.开放性问题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教学,1999(4). 钱从新.有关开放题的几点探讨. 数学通报,1999(11). 朱乐平.小学数学开放题的含义及分类. 小学教学,1999(4). 朱乐平.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育价值.. 小学教学,1999(6). 林敏鹤.浅谈数学开放性命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赵小平等.随机思想〃归纳推理〃问题开放——九年制义务教育“统计” 知识的学习 戴运恩.浅谈数学开放题.中小学数学(小学版).1999(6). 顾建华.谈“不附图”的几何题与开放性. 数学教学,1999(3). 胡挺员.关于一题多解的开放性的认识. 数学教学,1999(3). 曹始好.从另一侧面看应用题的教训. 数学教学,1999(4). 张远增等.对数学开放性问题的几点认识。数学教育学报,Vol.9(4),2000(4). 朱乐平.谈开放性应用题.小学数学教师,2000(3). 高军民.浅谈开放型题的思维价值。中学教研(数学),2000(8) 姚祥尹.应用开放题是数学教育的新趋势.数学教学通讯.2000(5). 任明中.现代数学教学呼唤开放题。数学教学通讯,2000(11). 张树兴.开放型问题的解题策略.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00(11). 陈国良.“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数学通讯,2001(1). 人大复印资料G35李兴贵.数学开放性问题探究. 数学教学通讯,2001(1). 中 研.数学开放题的解法.中学数学研究.2001(3). 郑毓信.开放题与开放式教学.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3). 学,1999(4).的比较研究之二, 数学教学,1999(2). 2001(8). 郑迪华.一类半开放性问题的解答策略.数学通讯,2001(7). 何光峰.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的研究综述. 数学通报,2001(5);人大复印资料G352001(9). 何龙泉.开发数学开放题 培养创造性能力.中学数学教学研究,2001(3). 何龙泉.数学开放题求解与创造性能力培养.中学数学研究,2001(6); 人大复印资料 G35,2001(10).

教学设计与教学记实

[69] 戴再平.钟面数字问题.备课资料集粹.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王利明等.探索隐含条件,激发学习兴趣.浙江教学研究,1993(5). 单庆国.“正方体的截面形状”教学记实.数学通报,1994(12). 戴再平 林 霄.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数学教师,1994(6). 戴再平 丁沛华等.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中学数学,1994(9). 赵仁安等.运用开放型问题进行教学的一次尝试. 数学教学,1995(1). 高向斌.发现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一个教学设计.数学通报,1996(6). 汤伯禹等.一堂强化参与意识的好课---寻找数组规律. 数学通报,1996(6). 赵雄辉.开放性问题教学初探. 数学通报,1996(9). 时承权.一道课本习题的挖掘.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7). 贝跃敏.滚珠有多少颗——开放题教学设计一例. 数学通报.1998(9). 王吉林.一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复习课.数学教学,1998(6). 彭雅雅.开放--引导式教学的实践与认识.福建中学数学,1998(1). 罗绮薇.“充要条件”的“开放性”教学模式设计. 数学教学,1998(3). 王世忠等.“答案开放型”问题教学初探.中学数学月刊.1998(1). 邬云德等.关于数学开放题能否进课堂的研究.中学教研(数学),1998(9). 龚 雷.数学开放题的设问方式. 数学教学,1998(5). 毛淑丽.格点三角形. 数学教学,1998(5). 刘 萍.用开放题引入“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设想. 中学数学,1999(3). 刘 萍.建构观下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探索. 数学通讯,1999(4). 孙联荣等.“简单邮路问题”的设计和实践. 小学教学,1999(4). 上海市金汇学校课题组.简单邮路问题与对称. 数学教学,1999(2). 王朝明.初中数学开放题研究与实践. 中学教研(数学),1999(8). 张雪霖.“问题解决——可以发展的问题”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数学教学,1999(5). 王邴图.一堂开放式习题教学课的尝试.福建中学数学,1999(6). 王井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例习题之我见。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8). 张嘉瑾.解析几何中的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 中学数学月刊,1999(3). 王思俭.数学开放题教学思考。中学数学杂志,2000(2). 赵雄辉 戴再平 朱.乐平等.让开放性问题进入课堂.湖南教育,2000(10). 孔企平、黄毅英.开放性问题对教育评估改革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2000(6). 吴玉兰等。设计租车方案。小学数学教师,2000(7,8).

[100] 郭瑾芳等.游乐园中的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2000(7,8).

[101] 罗永军等.可能性的大小.小学数学教师,2000(7,8).

[102] 张钰平等.方向和路线.小学数学教师,2000(7,8).

[103] 项海刚等.长方体物体的包装.小学数学教师,2000(7,8).

[104] 徐伟荣等。大数量的估算.小学数学教师,2000(7,8).

[105] 郑建等.用立方体拼摆立体图形。小学数学教师,2000(7,8).

[106] 张浩强等。购物问题.小学数学教师,2000(7,8).

[107] 徐伟国等.收集数据.小学数学教师,2000(7,8).

[108] 朱乐平.主动参与,迎接数学教学的变革。小学数学教师,2000(7,8).

[109] 唐绍友.论数学开放式教学及其数学教育功能。数学通报,2000(8).

[110] 任升录、张远增.对数学开放性问题的认识及其教学尝试.数学教学,2000(6).

[111] 徐国胜.例谈众数、中位数的开放型教学。中学数学,2000(7).

[112] 罗秋佳.一道平面几何问题的开放性教学. 中学数学,2001(2).

[113] 张维忠 周晓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简析. 中学数学教学参 考,2001(4).

[114] 张绪琼.让学生在探索中创新. 数学教学通讯,2001(4).

[115] 陶兴模等.一道开放性例题的教学实录.中学数学,2001(6).

[116] 杨海燕.一堂开放性应用题教学实录. 数学通报,2001(7).

开放式教学

[117] 王 凝.中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法评介. 课程〃教材〃教法,1988(2).中国人大复 印资料G35,1988(4)

[118] 施仿范.数学复习课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3(9).

[119] 凌国华 孙联荣.挖掘现有问题,引用开放性设计.数学教学,1998(4).

[120] 李学军.例谈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型设计.数学教学,1996(5).

[121] 胡志发.一堂开放式的数学课的尝试.中学数学杂志,1998(3),中学数学月刊,1998(7〃8).

[122] 张缙红.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谈平面几何教学中的开放性思维训练。教学月刊(中学理科版),1998(11).

[123] 张奠宙.数学教育的开放性趋势.数学教学,1998(5).

[124] 彭建平.思维品质素养与“开放型题” .中学数学研究,1999(2).

[125] 胡同祥.开放型——数学教学的新模式.数学教学通讯,1999(3).

[126] 王立军.提高数学教学开放度的探索和思考. 中学教研(数学),1999(4).

[127] 姚祥尹.应用,探索,开放.中学数学教学,1999(5).

[128] 陈锡龙.设计开放性的数学教学初探.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10).

[129] 汤德祥.开放型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评估.数学教学,2000(3).

[130] 邵 琼.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认识。载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开创 21世纪数学教育新局面。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407-414

[131] 叶建国.关于当前数学问题开放化的几点思考. 中学教研(数学),2000(4).

[132] 张明龙.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 数学通报.2000(5).

[133] 王智庆.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小学教学,2000(4).

[134] 张天孝.开放式教学与《现代小学数学》的修订。小学数学教学教师,2000(7-8).

[135] 张梅玲.开放式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教师,2000(7-8).

[136] 商祝泉.初中几何“无结论”练习实验研究.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01(1).

[137] 童仕贤.运用课本进行开放式教学. 数学教学通讯,2001(2).

[138] 徐广华.加强开放性问题的教学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通讯,2001(7).

[139] 佚 名.一种开放式的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K12),2001-05-05.

[140] 崔世明.挖掘例题要具有开放性——两圆位置关系练习课. 中学教研(数学),2001(5).

[141] 吴信昌.让学生学会交流——谈开放性教学.福建中学数学,2001(3).

[142] 郑冰俏.数学开放式教学尝试——一堂数学习题课教学. 中学教研(数学),2001(7).

[143] 石恩文.中学数学与开放式教学.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1).

研究性课题

[144] 哈家定."探索研究题"的教学功能及其编制. 福建中学数学,1991(3).

[145] 刘冀生等.改变学习模式 激发学习潜能——向明中学“自创性研究课程”的构想与实践.中学教育,1999(10).

[146] 孟召平等.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认识.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1999(11).

[147] 耿立顺.表面展开图为三角形的四面体.中学数学月刊,2000(2).

[148] 冯 华.表面展开图为四边形的四面体.中学数学,2001(1).

[149] 姚志敏.让学生在“做”中学习——一堂教学研究课的简介与评析.中学数学杂志(高中),2000(6).

[150] 许文生.例说“研究性学习”——从2000年一道高考数学题谈起.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0(11).

[151] 游家来.研究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一例.中学数学,2001(1).

[152] 赵力红等.开展课题研究(实验类)的实践与思考.教学月刊(中学理科版),2001(1).

[153] 王秀彩.一个游戏引起的思考.数学通报,2001(1).

[154] 韩 予等.怎样烧开水最快最省煤气.中学生数学,2001(2下).

[155] 杨 丽.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变学者.钱江晚报,2001-02-04.

[156] 陈仁彪.电梯运行方法引发的思考.中学数学教学.2000(4);中国人大复印资料G35, 2001(2).

[157] 郭立昌等.初中数学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设计.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2).

[158] 游余祥.研究性课题“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教学漫谈.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2).

[159] 方维华.“课题研究”的实施. 教学月刊(中学理科版),2001(2).

[160] 吴振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几个貌视荒唐的数学故事.中等数学,2001(2,3).

[161] 游余祥.研究性课题——抛物线的有关性质.中学数学,2001(4).

[162] 周根龙.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4).

[163] 吴振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几个貌似荒唐的数学故事.中等数学,2001(2).

[164] 张征海.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数学教学,2001(4).

[165] 张 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教育发展研究,2001(5);人大复印资料G352001(9).

[166] 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和要求. 教育发展研究,2001(5);人大复印资料G352001(9).

[167] 周微微.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中学教研(数学),2001(5).

[168] 张惠良.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中学数学,2001(5).

[169] 金 良等.也谈“抽签有先后,对各人公平吗?”中学数学,2001(5).

[170] 孙立群.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内容的构建与实践.数学通讯,2001(11).

[171] 金 良等.从两道习题看数学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中学数学研究,2001(6).

篇二: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教学的难点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难点的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克服确定教学难点中的盲目性和固定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难点。本研究采用调查法、访谈和思辨分析有效结合的方法,主要以小学数学在职教师和小学生为对象,从目前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难点入手,总结归纳出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几个主要成因,并由此提出相应的策略,更好地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难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Abstract:The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 is generally more difficult to make clear for teachers, mo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for students or prone to make mistakes that part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oroughly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which can help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determining teaching blindness and fixity, and thus contributing to determine the difficulty of teaching correctly.In this study,the methods including investigate,interviews and speculative analysis are combined effectively, the object is mainl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service teachers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is start from the teaching difficulties in current practice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 several major difficulties causes are summarized in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 Thus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to better improve the health of school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difficulties; teachers’ teaching; students’

studying

目 录

一、 引言

二、 国内外学者的理论回顾

三、 研究方法

(一) 调查方法、对象及内容

四、 调查与分析

(一) 内因方面

1.“双基”不牢固、不全面

2.习惯定向和思维定势引起的负迁移

3.思维品质差,思维能力弱

4.非认知因素欠佳

(二) 外因方面

1.知识结构的复杂性

2.知识本质的隐含性

3.思维过程的抽象性

4.教学要求的随意性

5.教学方法的刻板性

6.教材体系的局限性

五、 数学教学难点的处置

六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4 4 5 5 6 6 6 6 6 6 7 7 7 7 7 8 8 8 11 13 14

一、引 言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则是对教学难点的解决来实现的。教学的难点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难点的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克服确定教学难点中的盲目性和固定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难点。

研究表明,大部分难点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同知识要求之间存在差距而造成的。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一般包括抽象的概念、法则、公式以及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对于难点的教学,首先,教师应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难点难在何处,难点形成的原因。针对学生学习中困难所在,灵活选用各种恰当的教法,对症下药,突破难点。

近期,笔者在学术期刊网上对“数学教学难点”的研究类文章进行了搜索,发现关于这类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多,而关于“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成因分析”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可见,教育界对于这类研究还相当的薄弱。而相反的,正是由于教学难点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笔者才觉得对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成因,进从而发现相应的解决方案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大方面对其成因进行讨论和研究,并通过总结来对其的解决策略进行探讨。

二、国内外学者的理论回顾 1

数学教材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性质的教学难点,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突破难点,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对于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研究。经过研读,我主要对几个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论述。在游秀钦的《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途径》这篇文章中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①即复习旧知识,突破难点 ②用启发式突破难点③动手操作,突破难点④重视求证,突破难点。可以看出,上述的几个观点在整节的教学课中可以步步推进,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相似的,在傅建霞的《突破数学教学难点的四大策略》一文中,作者也提出了四个步骤,从瞻前顾后,提前渗透到再现生活,由景触思再到巧打比方,借事说理最后构建数模,架桥飞跃。这1〔3〕〔4〕 董公冏. 怎么样教学数学重难点内容 《安徽教育》 1980年11期

2曹平. 小学数学教学难点散论[J];教育导刊; 1991年02期

3游秀钦. 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途径[J]; 教育评论; 1997年03期

4游秀钦. 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途径[J]; 教育评论; 1997年03期

5傅建霞. 突破数学教学难点的四大策略《教学与管理》2007年1月15

些观点不仅可以单独进行突破,也可以环环相接来解决难点的教学。而在张中荣的《突破教学难点我之见》一文中,作者提出的几个观点就比较具有独立性。作者主要归纳了以下的三个观点:①抓本质属性,简要概括②抽象变形象,逐步深入③ 找内在规律,化难为易。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里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上面提出观点更加的具有概括性。除了上述几篇文章中提出的对于解决数学教学难点的观点以外,笔者还阅读了其他作者的一些观点如曹平的分散法、举例法、直观法、操作法??

提问、开放提问〔6〕〔2〕〔5〕吴静提出的孕伏提问、思维提问、深化32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经过研读这些文章,更好地为我接下去的文章的编写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我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将以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实际的案例以及结合问卷、访谈、实录等方法来加以突破,最终由实践的操作发展为理论的阐述,分析出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这些原因来提出解决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独到的想法。

三、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法、对象及内容

1、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即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将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实际学习中出现的相关的问题或困惑做成调查问卷,以当面作答的形式了解被试者对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辅之以访谈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以便能全面有效地收集资料。

2、调查对象

对小学学生的调查主要以余姚、慈溪、温州等地区为主,主要操作时间是在今年的一月份。共发放调查问卷372份,实际回收问卷354份,其中余姚地区发放202份,在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进行,对象为三年级的一个班级,四年级的两个班级以及五年级的一个班级,有效回收率为91.7%,慈溪地区发放86份,在慈溪第三小学进行,对象为六年级的两个班级,有效回收率为91.5%。温州地区发放84份,在茶山小学进行,对象为二年级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回收率为80%。

3、调查内容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涉及学生问卷。问卷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按个人基本情况、学校情况、,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的困难点等内容编制而成。问卷采用综合型编制形式,以封闭型为主,结合若干开放性问题。问卷对象为余姚、慈溪、温州三个地区不同年级的学生,具6吴静. 设“疑”拓“路”引导学生思维《教育评论》 1997年03期

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差异性。另外,本研究还涉及教师的访谈和课堂观察,根据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有计划地制定访谈问题,记录有效的信息。主要进行地点为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对象为各年级段的在职数学教师。另外,笔者还通过QQ等语音聊天软件对其他地区的一些数学老师进行了访谈,更好地充实了文章的广泛性和应用性。本论文将调查与访谈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选取与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紧密相关的内容进阐述,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提高了文章的可信度。

四、调查与分析

(一)内因方面

1、“双基”不牢固、不全面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首先反映在结构的严谨和前后的连惯上。数学的每一部分知识,往往既是已学知识的拓宽,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学生在学习某些知识时不求甚解或不能理解,未能形成较牢固的认识结构,头脑中只有糊涂的概念,那么必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造成障碍和困难。在收集到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情况选择了B,即绝大部分都掌握了,即还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C,即很大一部分还没掌握。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对于选择B特别是C的学生来说,由于以前的知识没有巩固,那么对于一些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奥苏伯尔指出:“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原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决定新的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内在因素。可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娴熟、巩固,是克服难点的前提。

2、习惯定向和思维定势引起的负迁移

学生长时间学习某种知识或运用某种方法解决问题,往往会形成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定势对学习同类知识或解决同类问题无疑是必要而有利的,但对学习异类知识或解决异类问题有时会产生负迁移,这是造成教学难点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实习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由于长时间学习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已习惯于把未知量与已知量看作相互对应的两方面,因而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不习惯把未知量暂时作为已知量去寻找等量关系,难以摆脱算术解应用题的思路,从而形成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大困难。

3、思维品质差,思维能力弱

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正确性、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思维品质差的学生思维能力就弱。学生思维混乱或错误,势必造成理解与应用上的毛病,思维狭窄,就无法广泛而积极地联想;思维肤浅,就无法接触问题的本质,思维迟钝或呆板,只能套用例题、公式、定律等,对其它变式题将束手无策,非难点也成了难点。当然,每个班级

篇三: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蒋敏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曹市杨娣学校 蒋敏

[摘要]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许多专家与教育者关注的话题,也是许多老师一直关注和追求的目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字]小学数学启发式 兴趣 培养钻研习惯 了解 课堂效率 反思 练习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 充分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从抽象变成具体的模型并运用知识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多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及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避免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同时,了解学生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深入钻研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所以,充分了解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数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小学生来说,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他终身受益。7-12岁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的老师要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首先,教会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其次,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独立检查的习惯。最后,培养学生的书写工整整洁的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形成,我们每个教师都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耐心的培养。

三、 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课堂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我们要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坚持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引导式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积极的思考问题、探索真理,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1.老师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启发。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从学生思维水平的实际出发,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在《分数混合运算》一课时中,我们可以先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也许老师还没有教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学生已经会用整数混合运算的知识去解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们可以复习一下“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等。

2.抓住教材重难点进行启发,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学会抓住每节课的重难点。

如:在《商不变的性质》这一课题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的性质,难点是概括推理商不变的性质。启发学生:在除法里,要使商不变,除数与被除数可以怎样变化?

3.抓住学生易错的知识进行启发。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学生本身也比较抽象。因此,对于某些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会出现一些错误和混淆的问题。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进行启发和引导。如:如:在《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一课时中,学生往往会把圆面积计算和圆周长计算混淆,这就要求老师要启发学生,通过对比练习弄清概念,以明辨正误。

(二)善于灵活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灵活、适应、有趣。改变单一的情景创设,注重创设学习情景的有效性,并融于数学问题中,体现浓浓的数学问。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情景创设的精巧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自觉不自觉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渴望得到知识。学习就有了动力,学习也感到轻松自如。例如:在教《物体的容积与体积》时,可借助一个长方体盒子来讲。这样可以借助实物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易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对于容积与体积部分学生易搞混淆,如果借助于实物来讲的话,学生可以轻而易举的区别容积与体积。在讲解《可能性》时,可借助一些游戏如摸乒乓球等游戏,在游戏中学知识。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也能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老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以选择一些既符合教材内容题型又新颖的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一)自主性学习形式 :这种形式的教学主要用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

1.让学生有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的机会。

例如:我在教《通分》时,出示几组信息:面包的蛋白质含量是3/20、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是4/15、鸡蛋的蛋白质含量是7/30,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几种食物的蛋白质含量?有的学生用折纸的方法比较、有的学生化成小数后再比较、有的学生把分子化成一样后再比较、有的学生用了通分的办法。因为这个比较用以前学的知识可以解决,所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加工、去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动口、动手的机会,能有成功的体验。

2.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在教《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例举了很多百分数的实例,在学生已经有百分数的初步表象后,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数叫百分数?”当独立思考了几分钟后,发现大部分同学有自己的观点要阐述时,再提出新的要求:“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合作性学习形式 :这种形式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与同学协作的能力。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组内每个人得到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等优良品质。

1.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实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责。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放录像让学生统计1分钟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学生得到的数据各不相同。于是我再放一遍录像,学生的统计数据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时我提醒学生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的数据各不一样,能不能想想办法呢?学生在这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几个同学合作来完成任务。同学们开始自发结成小组,明确分工,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能尊重小组其他成员,虚心听

取别人意见。当放完录像后同学们胜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

2.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一课时,因为知道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圆锥的体积公式。同学们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和什么体积有联系?(圆柱)比一比,哪小组最先探索出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拿出材料袋,操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同学们经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顺利发现了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通过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层次的进行分析、比较,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记得一位学者说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不是圣人,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我们的每一节都有自己的遗憾之处。因此,我们在每一节课后进入深入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的状况、教师对课堂的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相信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很大提高。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充分了解学生;深入钻研教材;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提高教学课堂效率的方法;注重教学反思的有机整体组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不断学习研究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就一定能优化课堂教学,开创小学数学的

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刘彩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青少年日报:教育教学研究;2014(7)

[2]张卿忠.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2014(11)

[3]刘加霞.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邱学华《邱学华小学数学教学法探索》、《邱学华小学数学教育文集》、《尝试教 学法》。

[5]郑国民《数学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xz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