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10 16:44:01 阅读量: 论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美学小论文

题目:

什么事是美学?基于你已经形成的理解,加以必要的思考和梳理,尽可能充分地描述一下自己沉思的过程和业已形成的结论。

答:

以我之拙见,我认为要回答什么是美学。首先,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美。美的范围非常广泛,小到花鸟鱼虫之美,大到日月星空之美。更有广义上的社会、人性之美。美食人类周围世界重要的构成。,“美”本身是人的一种感觉,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感受。所以,美是一种人类对感官的感受。

人类自脱离动物以来就开始有了这样的审美感受。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用石珠、兽牙、海蚶壳等染上红、黄、绿等各种不同的颜色佩带在身上。不仅原始人的装饰品能见出人类这种早期的审美活动,尤其原始艺术更是集中反映了人类早期审美活动。

如今,对于美的渴望,现代人更是乐此不疲地追求着属于自己的个性和时尚。然而对于一个领域的探究,人们总是先有了某种生活、某种现象,尔后才开始思考、探讨,并在思考、探讨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学科。美学就是这样一个由古至今都在不断探索发现的科学领域。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事物的审视,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是人类对实现对世界感性直观的领悟和本体把握的现实载体,审美是一种最具普遍价值和意义的基本人类形态。人类对美的感性直观与反思萌发了人类最初的求知寄托与心灵表达。

学习美学,可以让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从原来对事物区分的空洞无知、肤浅乏味,到后来对事物内在深层涵义的提炼和领悟,有很大的帮助。

篇二:美学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天人合一”思想

摘要:“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在社会中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这一点深刻影响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本文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影响,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天人合一”,希望可以为当代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天人合一 美学 和谐 统一

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古代建筑中得到了很好体现,这既是中国古代建筑融于自然、体现自然之美的例证,也表现中国古代人们尊重自然、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一,古代建筑思想渊源。

古代先民由游猎采摘过渡到定居耕种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居无定所的居住状态,也开始意识到构建筑住所的重要性。但是面对纷乱交错的自然,怎样保全自己、避免野兽的袭击依然是古代先民面临的重要问题。起初人们居住在树上和洞穴里,借助自然环境可以很好的隐藏自己、避免野兽的袭击,随着人们思维意识的提高和社会形态的变化,人们有能力保护自己,这时人们才开始独立构建住所。

《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明了人与自然的共同根源。天时变化,四季交替,仰仗季节耕种的古代先民,在得到自然恩惠的同时,逐渐认识到自然的不可抗拒性,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生存。“在世界古代文化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那样亲和的关系”,这与我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是分不开的,也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中国古代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建筑,它的选址、构建、材料等无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老子章句》曰:“天道与人道间,天人相通,精气相贯”,即认为天和人是相通的,人和自然拥有相同的根源。《庄子.齐物论》又曰:“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是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他们两个也代表了道家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理念:天和人原本就是合一的,“究天人之秘,合天人为一。”《礼记.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只要发扬“诚”的德行,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亦云:“天人之际,合二为一”,成为两千年来儒家的重要观点。

由此可见,“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也渗透至中国文化的各个

方面,如建筑、中医、政治。

三,“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在古代建筑“模拟自然”的构建方面。以江南园林为例,在师法自然的指导下,造园家门自然为本源创造出无数园林,形成了“模拟自然,又超越自然”的造园风格。这种园林排斥规则,力避人为做作,讲究浑然天成,它的美学神韵在于它所营造出的那种审美意境,这西方园林建筑突出的是人工之美、技术之美形成鲜明对比。即使对于及其讲究对称的故宫来说,它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讲究“左青龙、右白虎”,这一风水模式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体现。

“天人合一”的思想还体现为古代建筑对自然的尊重,从建筑的非对称自由布局方式里可以看出践行之以理念的积极变现。依旧以江南园林为例,它的中轴线多偏离直线的规定,根据所处地势的不同选择灵活多变的应对方略,单体建筑可大可小、且方且圆,顺势而为;道路曲曲折折,看似毫无章法,又纯真自然;将人工的迹象隐于自然而不露声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了那么多园林,却毫无雷同之感。

“天人合一”的思想还体现在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的应用上特别钟情于木材,这主要是因为作为自然万物中的有机生命,树木在不同的季节以不同的生命状态与人发生关系:春天万物复苏,树芽初发代表童年;夏天万物兴盛,树木枝叶繁茂代表青年;秋天万物掉落,硕果累累代表人的中年;冬天万物凋敝,树木突兀代表老年,这无不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此外,在木材的选择方面,多选择那些拥有优越物理特性和易于加工的材料,这体现着“中庸”之道,也体现着自然对人的要求。

“天人合一”的思想还体现为古代建筑讲究风水。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风水学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造园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风水学实际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的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其实,风水学讲究的也是建筑要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也是为什么风水宝地一定得有山有水,讲究“左青龙、右白虎”,这是在寻找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一体之美。

四,“天人合一”思想的美学意义。

美学讲究“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也就是建筑的整体性和个体性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天人合一,这不仅体现在建筑的整体布局、构建上,还体现为建筑整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体上:中国古代建筑在整体上讲究依形就势、顺势而为,散点式布局,不以方位为准绳(这点有的例外,因为中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这一点也体现在建筑的方位上),而是无拘无束融进自然环境中,以求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建筑单体虽然也具有体积

感,但它不是独立的,只是作为建筑群的一部分而存在。建筑群的组织单位是虚空的庭院,这样一个空间是向着天空打开的,即使在水平方向,它也随时可以通过空廊、檐廊、亭子、门窗渗透出去,这些在江南园林中得到了很好体现。

中国传统美学观从文化性格来说,是内向、含蓄的,建筑美学也不例外,以表现含蓄、幽曲的特征为主。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天人合一”,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张扬、不暴露的中庸之道。如风水学讲究的“山环水抱”和“曲径通幽”,山要有蜿蜒起伏之曲,水要有流连忘返之曲,路要有柳喑花明之曲,桥要有拱券之曲,廊要有回肠之曲。这实在体现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不追求刻意的安排,一切顺势而为,只有如此才不显得做作,不会让人觉得张扬,才有内敛、含蓄之美。

“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它所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置于人类社会而言则追求人至善、至美的境界,它对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设计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从建筑的时空关系来看,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组群规划,重视序列设计,重视游赏路线,大到一座城市,小至四合院住宅,无不体现了这种序列结构,即追求美的极致,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五,结束语

建筑是古代先民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历史与文明的见证,是文化与思想的依托。中国古代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逐渐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也成就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形式语言。面对当今中国千篇一律、渐渐西化的城市建筑,“怎样体现中国特色、成就中国艺术”摆在了我们眼前,希望本文可以为此提供些许经验。

参考文献:

1,戴菲.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神韵[J].大众文艺.2009(17)

2,庄馨雨.论中国传统风水学与建筑美学[J].四川建筑.第29卷4期

3,李峰.中国传统建筑时空意向的本源追溯[N].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27(3)

4,曾坚 尹海林.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美学体系的思考[N].建筑学报.2003(1)

5,傅文裕.中国建筑的“美”[J].四川建筑.第32卷1期

6,张浩.中国城市化建设必须思考的建筑美学——以浙江为例的考察[J].新美

术.2011.32(2)

篇三:美学论文

浅论自然美和艺术美

摘 要: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其主要美感对象是自然美和艺术美,本文将从美的概念出发,对自然美和艺术美进行系统的理解和区分,同时从实践角度进而提出审美价值反思。

关键词:美 自然美 艺术美 价值反思

一.美的概念

什么叫做美呢?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比如一朵鲜花、一尊雕塑、一眼清泉,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美的,然而认定这些美的标准是什么呢?又如一幅毕加索的绘画,有人认为很有深度、值得回味,而有的人却觉得杂乱无章、毫无美感,这虽然与个人艺术修养有关,但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同一个对象,有的人说美,有的人说丑。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指任何能够引起我们感官或五官快乐的事物和属性。

美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审美活动是人类精神的自然需求,所以美是人对事物主观情感的感知和表露。美的主要美感对象是自然美和艺术美,前者是自然造化的形成,而后者则是人类的创造。

1.艺术美的内涵。艺术是人类了解和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世界并深化人类生存的涵义,认识生活和创造生活的方式。什么是艺术美,艺术美就是艺术家通过自然,通过个人主观意识的表达所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所蕴含的美。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精髓,是反映世界,认识世界的高度概括的人的感受。因此艺术美是人认识世界时主观对事物提炼概括进行再创造并符合人的审美情趣的一种感觉。艺术美使人的审美能力不断的提高,对美的要求不断的深入和变化,而审美能力的提高又促使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向更高级和更多面去扩展,正是在这种相互促进中,艺术不断向前发展艺术美也不断的提高。

2.自然美的内涵。自然美是造化的杰作,是自然界天然形成,是符合了人的审美情趣被人感知的美。它显示着自然伟大的生命力量,蕴含着强大的生命活力。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就是对自然生命的崇尚。自然美不是人的创造,自然美是自身活力展现出来的生命美。当我们远离人迹,投身到大自然时,高山雄健,小溪的缠绵,湖面的粼光,小树的妖娆,自然中无尽的美感让我们目不暇接。人与自然几乎无任何隔膜,因为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善于在自然中寻找美丽,也善于在自然中寻找自己精神的乐园,自然美只有被人欣赏后,它的美才被赋予更深刻的含义。在人类看来自然美就是自然创造出来的伟大的艺术作品。

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联系

在西方哲学大师黑格尔的美学观点中,艺术美是绝对高于自然美的,而中国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诠释了道家的美学观是自然美绝对高与艺术美的。事实上不论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只要是能使人心灵受到净化,品德得到提升,人生充满幸福的美都是至高的美。所以不论自然美还是艺术美都是平等的,无关乎谁高于谁,而关键在于它们体现的美是否蕴含了美的真谛。

艺术美与自然美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美的产生和创造是以自然为源泉的,所以自然美启发了艺术美的创造,自然美是艺术美的基础,同时艺术美里面也隐含了自然美,是自然美的一部分。学习过美术的人都知道,初学者开始学习美术时必须要通过临摹和写生事物并掌握造型和色彩的基本规律,然后才能搜尽自然万物来扩展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通过研究自然界的景、物,逐渐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这个过程就是充分学习自然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很难

进行艺术创作。所以说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通过学习自然表现自然的再创造活动。反之没有学习和感受自然,你就不会有真实的情感和切身的体验,也就没有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艺术感觉,那创造出来的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更不能打动观众。西方艺术大师塞尚在自己的书信中曾说“我必须作画,理论只有在与自然的联系中加以运用和发展才有价值,艺术领域尤其是这样。”可见对于艺术而言自然是多么重要。

三.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区分

区分艺术美与自然美,对后来美学的意义影响重大,有了这一区分,在美学解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区分自然美与艺术美,首先,是承认审美生活中的基本事实, 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就有自然美与艺术美。其次,也是为了建立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联系,为文明的自由理解开路。第三,是为了美的更丰富的理解,为人的审美创造确立合法性地位。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区分,以人作为分界,人的审美创造属于艺术的活动,而自然事物本有的审美情调则优先于人的生活存在,这里,一定要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或者人类至上的观点。必须认识到,人类只是自然事物的一部分,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不过,也要承认,人类在自然生活中是最高的智慧生物,人的活动对自然世界产生了直接影响。在现代文化语境中,承认自然美或自然生活的优先地位,极为重要,人们已经认识到,越是符合自然的生活,越是美的生活,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类不从事任何建设工作呢?在自然世界中,有限地建立人类栖居的世界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要以破坏自然的生活为前提,那么,就是美学的反动。在自然世界中,人的建筑艺术,越是与自然和谐一致,越具有美的意义, 因为纯粹自然的美, 往往脱离了人类生活存在。自然美,一旦经历人类生活的改造, 就会显示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欧洲文明所显示出来的美丽生活景象, 就在于,它们在保护自然美的前提下,创造了优美的建筑艺术的美或园艺艺术的美,更创造了诗歌绘画音乐等纯粹艺术的美。人类艺术的审美创造, 总要受到各种局限, 而且,由于艺术品的价值与交换价值,只能为少数人所拥有;自然美则不同,它既为民族国家所拥有,为全人类所共有;只要我们到达这个特定的时空中, 就会自由地享受自然美的生活。“自然美”永远是艺术家的伟大导师,自然美的巧夺天工,往往是艺术美所无法企及的美丽世界;人类正是想把自然美永远保留下来才创造出了艺术的美,当然,艺术美更能让艺术家自由地表达他们对世界与生命的自由想像与自由理解。

四.本源的信念: 自然美永远高于艺术美

黑格尔指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而且再生的,心灵及其产品比自然及其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全,完善的形态。”应该承认,在美学中,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自然美只是粗糙的美,不值得讨论”这一观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支配了我们对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说,这种错误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美学的真正理解。自然美是独一无二的,虽然不能体现主体性意志,但是,自然美是人们可以共同享受的。更重要的是,自然美随着季节变化,永远是鲜活的,具有直接的生命推动力。必须承认,自然美永远高于艺术美,在自然美中存在着无限让人惊叹的东西人类的经验局限使我们无法全面地理解自然美。自然美,使人类一切丑的生活与艺术变得毫无意义,它也使人类的一切丑的模仿与创造变得如此缺乏价值。自然美, 超越了人的想像力,你不亲历它,就无法想像,而当人类亲历自然美时,发现它是如此美艳绝伦,无可比拟。真正伟大的诗人和画家以及电影艺术家,都在伟大的自然美中,找到“无限的

美感”,同时,面对艺术的局限,也在自然美面前生出“无限的喟叹”。当我们知道把自然美当作对象之后,就要善于欣赏自然美;虽然许多民族国家的自然美被日益工业化的生活所破坏,但是,人们还是知道保存自然美, 发现自然美,欣赏自然美。自然美,是以自然的天光和气象来构成的,所以,日出日落,清风明月山川,雨雪云雾风霜,这是自然的美;与此同时,山川地理和风土人情,草木花卉杨柳,竹林藤萝林荫,人工盆景和工艺美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尽力保持自然的美丽。人们从环境美学或价值论美学的角度,已经确认:自然美,就是要保留自然的原始意味,而不是按照人类的自我意志赋予自然以许多人为的东西。在这些自然美丽生活的理解中要强调,“自然美永远高于艺术美”,但是,也应看到,“自然美不能代替艺术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必须同等发展历史正在缓慢前进,其中,具有无限美丽的精神。自然美是自然的伟大创造,它永远是活的,显示出神秘的生命力量。自然美是永远欣赏不尽的,它常看常新,具有自由的力量。在自然的生命运动中显示美, 在自然的生命和谐中创造美感,“自然美与自然美的艺术发现”,就是价值论美学的伟大探索任务,也是价值论美学的自由尊严表达与思想确证方式。

五.审美价值反思:保护自然美与创造艺术美

自然美与现代科技生活,自然资源和我们的生命索取之间,越来越显出巨大的矛盾。从当代生活体验意义上说,现实与理想之间已经有了尖锐的冲突,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生命存在困境。美的生活,仅仅依靠美本身是保证不了的;美的自然的保护,只能通过严格的律法来保证,美的理想要靠法律来保证。保护自然美,就不能一任人的自然欲望要求,所以,保护美就涉及政治生活的设计,政治生活必须最大限度地追求政治正义理想,永远遵守政治生活的自由民主平等法则。我们相信传统习俗的力量,就是不要真正的法律,就是不愿意遵守公平的法律,就是回避束缚,但是,没有严明的法律,人的欲望就会随意的表达,审美的理想就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社会只有解决好了政治正义问题,才有可能保证审美生活的理想。有了公共自由价值准则,审美自由的生活才有可能,保护自然的美丽才有可能。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创造艺术美,因为美的生活的价值,通过艺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艺术美有无限的创造形式,这是美的未来景观。在美的文明的创建中,保护自然美和创造艺术美,是最重要的工作。艺术美更具独特性,我们强调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但是,如果强调艺术处处模仿自然,一定是自然的翻版,我们可以更自由地理解艺术的创造。对于审美创造而言,就是要把自然美全部发掘出来,与此同时, 我们要通过感知自然美和生活的美来创造艺术的美。文明就这样有了自己的意义。

六.结语:

美学最大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在于美育。这不仅塑造了人的个性和品质,而且给人以快意的情感和健康积极的心理态度。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我们都应该去主动的观察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创造能力,艺术欣赏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xz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