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文学理论》考试重点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04 16: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学理论整理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1.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2.资本主义发展给人类带来灾难 3.国际性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 4.各种社会思潮的形成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三,关于人学思想与文学理论(简答或论述)

第一,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学科的根本出发点 第二,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 第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

文学体现了作为活动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精神——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五,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

文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全部感官之丰富性的人”。 四,在美学史上,首先提出“美的规律”问题的是被称为“德国新文学之父”的莱辛 五,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史上,首次提出批评“尺度”即批评标准问题的是恩格斯,即

美学和历史的标准。

六,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内涵

第一,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确立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 第二,全面阐明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革命和社会主义文艺实践指明了道路

第三,深刻揭示了文艺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功用,回答了文艺与社会,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革命事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第四,深刻阐述了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的基本艺术规律,为文艺创作与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五,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的方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繁荣文艺创作和促进文艺发展的基本方针。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1956年提出的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七,文学的性质 社会意识形态: 认识性

倾向性:政治和思想倾向性 实践性

审美意识形态: 情感性 形象性 超越性 语言艺术: 间接性 精神性 韵律性

八、当代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两重性

文学生产的两重性

当代文学生产作为精神生产活动,创造着满足公众审美文化需求的精神产品,具有物质生产所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生产活动也具有产业属性,能够为文学产品的创作者、出版发行者带来商业利润。 文学消费的两重性

当代文学消费具有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的两重性。一方面,文学产品作为精神产品,能够使消费者受到精神感染和教育;另一方面,文学产品具有一般物质产品的特点,需要通过购买或其他方式拥有才能实现消费。这里的其他方式包括政府免费发放和社会赠予等。

文学消费出现“夸示性消费”现象

“夸示性消费”主要是指消费者为炫耀身份和地位而进行的文学消费。 九

1、传播媒介对文学发展的作用

首先,文学媒介是文学传播的物质载体,构成了文学存在的感性方式 其次,文学媒介对于文学的创作与欣赏、生产与消费有着重要的塑造与规范作用 第三,文学媒介是文学生产与传播能力的延伸 2、电子媒介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是广播文学、影视文学,特别是网络文学等新的文学形态和多媒体文艺样式的

兴起,改变着传统上以纸质印刷媒介为主要载体的文学存在形式,使文学的传播方式和存在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文学大家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二是文学与其他艺术载体,如电影、广播文艺、影视作品等的互动进一步增强,

如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改编成为广播文艺、影视作品等,使之以新的文学形态和文艺样式进行传播,产生了新的接受效果。

三是文学的社会功能逐渐向休闲娱乐方向偏移,传统社会中文学的雅、俗之分

以及现在社会中文学的审美取向与非审美取向之间的区分逐渐消解。

四是伴随着广播电影电视日渐成为当代的主导媒体,以这些媒体为依托的艺术

样式也在当代艺术生产与消费的总体格局中越来越占据有力的主导性的位置,而文学在艺术活动以及社会文化总体结构中的位置相对来说被边缘化了。

3、“世界文学”理念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歌德首次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概念并提。

名词解释

1、劳动说:

劳动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文学发生创造了客观条件,文学在劳动中发生的。

2、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是文学史上

出现最早的一种文学体裁。

3、小说:小说是一种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叙事性虚构作品。小说的基本特征:(1)叙事

性(最基本);(2)故事性(人物、情节、环境);(3)虚构中的现实;(4)文体的杂糅型。小说的类型:根据小说的语言特点可以分为白话小说、文言小说;根据结构体式可分为章回体、日记体、书信体和自传体小说等。根据小说的叙述范式和容量的差异划分为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4、艺术直觉:

艺术直觉是指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

5、小说革命潮:

这是指1902年由梁启超首倡而兴起的将小说提升为文学的最高体裁并赋予社会启蒙重任的文学思潮,代表作家有李宝嘉,刘鹗,曾朴等。

6、文学风格:

是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作家创作的个性,创作个性是作家的气质,人格,人生观,审美兴趣,艺术才华,语言敏感等个体素质在艺术表现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特征。要素:(1)风格的生成始于作家感知世界方式的独特性;(2)风格的确立,关键在于作家自觉去寻找一种与其创作个性相匹配的言语语调;(3)风格的成熟源于作家的认识力度。文学风格的功能:创造功能、历史功能。

7、文学思潮:是在情感态度,审美原则,创作理想及社会观念上有着共同倾向的文

学思想潮流。她的出现,一方面是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自身运动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与整个社会文化思潮的变革密切相关。

8、二度创造:

是指读者在阅读、欣赏文本过程中在心理-精神层面展开的、不同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

进行的艺术创造的再创造活动。

9、创作冲动:

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内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创作冲动的主要特征:(1)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2)是一种复杂的和升华了的情绪;(3)创作冲动总是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

10、文学消费:是指购买并阅读文学作品以满足精神需求的社会过程。 11、浪漫主义

定义:这是18世纪末兴起于西欧的一种崇尚想象,自然,象征和神话的文学思潮, 代表人物:施莱格尔兄弟,海涅,华兹华斯,骚塞,拜伦,雪莱,济慈,雨果。 特点:第一,崇尚想象。第二,主张回到自然。第三,倡导象征与神话。

12、文学接受:是读者对作品阅读,理解,欣赏的活动,是文学活动的最后一环。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以把握文本深层意蕴为目的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以读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进行主动选择、接纳或者扬弃的过程。

13、文学作品的意蕴:也称意。

是指由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黑格尔强调(1)意蕴不是直接呈现的语言,也不是文学作品的形象,而是指语言和形象所蕴含的更为深远、内在的东西;(2)这种“内在的东西”即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作品意蕴的层次:(1)审美情韵层;(2)历史内容层;(3)哲学意味层。

14、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运用艺术概括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是艺术概括(艺术综合、艺术简化、艺术变形)。

15、文学流派:是一种群体结构,是有着相近艺术追求和思想倾向、艺术风格的一

定数量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的组成,并以有影响的文学成果作为标志,一般要有代表人物,

有或紧密或松散的结构。

16、文学的教育功能:

是指文学作品具有影响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勇气和信心的功能。广义的讲具有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启蒙和教化的功能。

17、文学的审美功能 是指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

感需求,使人获得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实现审美理想,推动促进个性和才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功能。

18、文学的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19、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20、文学经典

文学经典是指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并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受考验而获得公认地位的伟大文本。

21、悲剧

多指冲突中正义的一方失败或毁灭而引起人们的悲痛或怜悯并由此产生崇高感的戏剧作品。

简答

1、诗歌、小说的艺术特征

诗歌的艺术特征,第一强烈的情感,第二,跳跃性的言语与结构,第三,富有音乐美的凝练的语言。小说的特征,第一,叙事性,第二,故事性,第三,虚构中的现实,第四,文体的杂糅性。

2、文学象征P165-169

3、为什么审美是文学独一无二的功能?P1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xb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