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讲义:第八章(2)

更新时间:2023-10-01 01: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http://edu.21cn.com/kcnet2580/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本质与模式

第三节 教学原则

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原则的涵义,明确各个教学原则的内涵及要求,理解各个教学原则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各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教学难点:教学原则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进程: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对教学原则的涵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基本已达成共识,一般认为教学原则就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表明教学应当遵循何样的教育目的,教学要求;表明怎样依照教学规律而合理、有序、有效地组织教学。 (二)教学原则的涵义 1、合目的性

教学原则要与教育教学目的一致。不同类型的学校性质不同,学校教育的目的、任务也不同,这会对教学原则有不同的要求。 2、合规律性

教学原则要符合教学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我们办好事情的前提,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学规律的指导,只有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实践才能取得成功,也只有以规律为前提才能提出正确的教学原则。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教学原则对于全面完成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等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经过不断的总结与归纳,逐渐形成了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育原则,主要有: (一)直观性原则

1、含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感性经验,获得生动、清晰的表象,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从而为学生正确而深刻的理性、抽象认识能力的发展打直基础。这一原则既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也主要地反映了教学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

贯彻这一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地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具体的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2、贯彻要求: ①要恰当选择直观手段

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特点加以选择,要注意它的代表性,典型性。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http://edu.21cn.com/kcnet2580/

②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教师的讲解可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

上《鱼》一课时,教师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教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了;他又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了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③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直观教具往往受到时间,地点,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时时使用,大部分要靠语言直观。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深奥,抽象的知识描述出来,让学生如入其境,一下子就能形成表象。

一位教平面几何的教师在讲授“圆形”的概念时,学生感到抽象,不好理解,老师就让学生想象生活中“毛驴拉辗子”的具体形象,来理解“一个点围绕另一个固定点的等距运动的轨迹就是圆形”这一抽象概念。

教师:这里有一个辗子,现在牵来一头毛驴,把它套在辗子的木杆上,开始让它拉辗子,驴走的路径是什么图形? 学生:是圆形。

教师:驴所经过的任何一点距辗子的中心有多长? 学生:都是木杆那么长。 教师:驴能跑到圆的外面去吗? 学生:不能。

就这样,学生借助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上教师的通俗讲解,很容易地理解了“圆形”的概念。

④ 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要注意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直观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概念,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不能为直观而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1、含义:“启”是指教师的引导,诱导,开导;“发”是指学生在教师“启”的作用下生动活泼地学习。

这条原则是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一直受到中外教育家的重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施而弗抑,开而弗达”。它的贯彻对我们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教师正确地认识他所担负的主导作用,也有助于学生主体发挥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教学的顺利有效地开展,取得好的效果。但是这一原则虽然提出的很早,却难于实现,所以在贯彻上还需要下功夫。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http://edu.21cn.com/kcnet2580/

某小学一年级教师帮助儿童形成动物、植物的初级概念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 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

教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是它也是动物啊! 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教师:鱼可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 学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 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

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 2、贯彻要求:

①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运用启发式教学。“启”靠教师,但能不能“发”则在学生,启而不发不是启发,只有当学生具学习愿望、兴趣时,能与教师主动配合,启发作用才能发挥。

②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思维方法。

③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看到教与学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发扬教学民主,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④采取灵活多样的启发方式进行教学,如激疑启发,情境启发,比喻启发,类推启发,讨论启发,描述启发,等等。 ⑤掌握好启发时机。

(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1、含义: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反映了学生认识的规律和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是科学知识本身结构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的一种反映。

贯彻这一原则,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扎实的基础,逐步地而顺利地获得发展。 2、贯彻要求

①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进行教学。要按各门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和顺序进行教学。 ②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了解“序”,这是使教学保持一定的速度与难度的前提。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扎扎实实的学习习惯。循序渐进不等于循序慢进,而是为了打下牢固基础,加快学习速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系统连贯,循序渐进。

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四)巩固性原则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http://edu.21cn.com/kcnet2580/

1、含义: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作用。

巩固掌握知识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顺利进行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熟练地运用知识的条件。没有知识的巩固就没有知识的积累,就无法进行复杂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2、贯彻要求:

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第二,保证巩固的科学。

第三,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第四,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1、含义: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重视这一原则就为教学的时机与程度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只有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才能被他们理解,顺利地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 2、贯彻要求:

第一,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第二,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最近发展区) (六)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1、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既要保持保证教给学生正确、准确和科学的知识,也要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方面的影响。这一原则反映和要求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提高思想的关系,是根据我国教育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规律制定的。

科学性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的知识、所使用的方法及手段都是正确、科学的。思想性,确切地讲应该是思想教育性,是指在教学中,在思想上对学生的影响。世界上不存在无思想的科学知识,科学性与思想性是不可分的。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在教学中摆正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关系,是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书与育人关系的保证。 2、贯彻要求:

第一,坚持正确的方向。 第二,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第三,实事求是。

第四,讲求教学艺术。,做到寓教于智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讯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一次,他在讲授中国小说史第四篇《今所见汉人小说》,讲到《西南荒经》上说的一种“讹兽”,指出人吃了要说谎话时,鲁讯很自然地插了一段“问路”的故事。故事说:“在十里说场的旧上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http://edu.21cn.com/kcnet2580/

海,有人走到三岔路口问路,结果甲说向东,乙说向南,丙说向西,三个人回答了三个方向,实在叫人啼笑皆非,无所适从。”他引完故事后,幽默地说:“在约他们(指路者)是食了‘论兽’吧!”一句话,引得哄堂大笑。鲁讯对旧上海恶劣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抨击,学生在掌声中对“论兽”有了广义的理解,同时受到了生动具体的思想教育。 (七)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含义:是指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学用结合。这在原则是源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的,它反映和要求正确处理教学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由教学过程是学生特殊认识过程这一规律所决定的,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关系。

贯彻这一原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理论认识与感性认识、学与用、知与行的关系。

2、贯彻要求:

第一,要求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以理论为主导,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第二,教师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时要注意适宜性,并尽量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着想。

(八)因材施教原则

1、含义: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是保证全体学生都获得符合各自特点的发展的前提,它的实现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有利于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 一节新加坡某中学的语文课。

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讲,然后要当堂作文。而一个不爱写作的学生却在兴致勃勃地玩一只褚色的硬壳虫。善于观察的老师一边讲课,一边想:“他为什么会对这只硬壳虫发生兴趣呢?”于是,教师只是轻轻地示意,让学生把硬壳虫放进文具盒里,收了起来。 下课了,学生来到讲台边,低着头不做声地准备接受教师的批评。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教师并没有批评他,只是温和地问他:“你是从哪儿弄来这个玩意儿的?它有什么用途?”学生告诉老师,这种虫很少见,他是在植物园的一簇树丛中找到的。他正在观察它的生活习性。教师因势利导,要求他写一篇有关怎样捕捉、怎样饲养硬壳虫的记叙文。结果,他写得很有情趣。

奥地利的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少学校都规定任课教师必须研修过心理学,或具备“心理医生”的资格。瓦格纳是维也纳一所中学的女教师,她班上有位学生被校方认为属于“智力迟钝”,孤僻寡言,功课常不及格。瓦格纳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这个学生特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http://edu.21cn.com/kcnet2580/

别喜欢绘画,就经常和他探讨绘画的问题,并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美术大赛,该生与瓦格纳从此有了共同语言,终于向老师倾吐了他积郁已久的心思。他从小父母离异,心里极度自卑,感到别人都在嘲笑他。找到症结后,瓦格纳便对症下药,让他当上了绘画小组的组长,这位学生因此信心大增,渐渐地变得合群了,不但赢得了国际中学生绘画比赛的银牌,而且各科学习成绩都上来了 2、贯彻要求: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

第二,尊重学生差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第三,面向每一个学生。

以上分别介绍了中小学常用的八大教学原则,当我们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运用这些原则时,还要注意以下两下问题: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各教学原则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应注意发挥教学原则体系的整体作用;二是在教学中必须加以灵活应用,不可教条地使用。

实际上,在一个成功的教学事例中,这些原则总是被有意或无意地运用着的。我们本不能说这一教学事例用了哪条原则,只能说主要地运用了某一原则。因为有些原则本就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如,科学性与思想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中是两条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它们是贯彻在整个教学中的。我们也只是为了分析和学习的便利,而划分出一条条的原则,在实际中它们并不具有明确的可分性,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彼此之间具有相关性。

总之,对于教学原则的应用应以教学的目的、规律及相关的知识与原理,加以全面分析,选择最适于教学的原则或原则的组合,而不要简单地、教条地套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x2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