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高三政治复习

更新时间:2024-05-10 20: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高三政治复习

一、2010年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

●特点一:注重基础主干知识——基础性+综合性 ●特点二:依托热点——生活性+现实性

●特点三:自然、科技、传统文化——科学性+人文性 ●特点四:设问明确,切入点小——针对性+层次性 ●不可忽视:“冷点”与“小字”——有用性

二、复习备考应把握的几个关系及关注的“热词”热词一:通胀压力 热词二:分配改革 热词三:制度优势 热词四:企业主体 热词五:产业升级 热词六:区域规划 热词七:尊严论与体面观 热词八:“真实中国论” 热词九:“包容性增长” 热词十:自然灾害 热词十一:“嫦娥二号” 热词十二:十二五规划

第 1 页 共 34 页

附:新旧课程知识的衔接情况

主讲人 河北乐亭教育局 沈洪满

hmshen1965@yahoo.com.cn

电话:(0315)4626657 (办) 13832932218

2010年10月24日

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高三政治复习

一、2010年高考(全国卷)试题的特点

题号 24 经济常识 材料 计算题 哲学常识 政治常识 材料 考点 英国议会选举制度与政选举 体 政府工作国家职能与政报告(尊府施政理念 严论) 十七届四党的制度建设 中全会 和谐宗教宗教的作用与理念 宗教政策 考点 题号 材料 考点 题号 商品价值量、大陆漂移28 认识的特点 31 货币流通规律 说 认识的根本宏观调控、企太空引力任务、实践29 32 业经营 波 与认识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与秋叶与陶我国的对外贸30 价值的内涵 33 罐 易 影响家庭消费十一五规社会意识与的因素、企业38(3) 划、节能价值观的导34 经营 减排 向作用 三农问联系的观发展农业的途39(6) 题、粮食点、人与自35 径 安全 然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 27 28 29 25、26 金融危机 全 国 卷 十一五规38(2) 划、节能减I 排 三农问题、39(5) 粮食安全 24 全 国 卷 II 27 海外并购 计算题 25 26 新能源汽企业经营、消车、加油站 费与生产 就业问题 就业的措施 和平、开我国的外交政放、合作、策 和谐理论 十一五规国家职能与国 38(1) 划、节能家机构的活动减排 原则 真理的属全国人代小行星撞人大代表的权性、实践与31 会、总理击地球 利 认识 典型语句 某市政府巴西龟入联系与规律 32 决策程序依法行政 侵 规定 物质世界的全国人大庄周梦蝶 客观性、实33 修改选举公民权利 践标准 法 金融危机、提高经济效益38(1) 尊重劳动 的措施 中国——中39(4) 亚天然气管道开通 对外贸易 30 二氧化碳发展、人与回收 自然 34 35 第二届世宗教信仰自由界佛教论政策 坛 某市政协政协的性质与专题调研 职能 金融危内外因辩证38(2) 机、尊重关系 劳动 中国——金融危历史唯物主中亚天然国际关系的影38(3) 机、尊重39(4) 义 气管道开响因素 劳动 通 特点一:注重基础主干知识——基础性+综合性 ★基础知识、主干知识

★计算题——经济理论+生活实际+数学思维

经济理论+时政热点+数学思维

主要考查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货币流通规律

新课标文综:12题,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为背景,考查商品的价值量与汇率计算,其中还引入了关税的变化。

涉及计算的知识点主要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股票价格、经济效益与利润、国民收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银行利息、恩格尔系数、汇率等。 应关注:物价上涨(通胀与货币流通)、人民币升值(汇率换算)、分配方式、股票的计算等。

特点二:依托热点——生活性+现实性(凸显党和政府的施政理念)

国家意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实现包容性增长。

复习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热点问题:

一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如经济增长问题、贫困问题、战争问题、国际反恐活动、资源环境能源问题、人口老龄化等。

二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费、投资与出口,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灾后重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开放、发展和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就业、普及社会保障、推进教育公平、确保公民安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三是与社会成员尤其是与青少年学生密切相关的,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如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事迹、志愿者服务、倡导社会责任感、网络文明、低碳消费等。

四是反映时代特征和国家意志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如尊严论与体面观、“真实中国论”、“包容性增长”、“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十二五规划等。

五是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言论和做法。如温家宝:中国穷时铮铮铁骨 发达时永不称霸;主权领土问题绝不退让妥协;商务部:人民币升值由中国自主选择等。

六是政史地三科结合的知识。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能源与资源问题、“城市化”与“城市病”(北京的交通恶堵,上海的人口爆炸)、

农业问题、工业化和信息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自主创新、人口流动、重点工程建设、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十一五规划成就等。

特点三:自然、科技、传统文化——人文性(知识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体现新科技成果,倡导创新精神,培养科学素养 ★渗透新课程理念

内容:来自新课标教材 例1:(2010·全国卷I,28)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例2:(2010·全国卷II,27)2008年10月6日,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布,格林尼治时间10月7日2时46分,一颗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将由苏丹北部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发生燃烧。后来的观测表明,2008TC3如期而至,时间误差只有15秒,对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如此精确的预测,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表明

①预测所依据的理论和数据的正确性得到观测实践的检验 ②预测被证实佐证了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 ③预测所依据的理论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预测被证实证明了有用性在真理属性中的基础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附新课标内容: ☆认识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 2、认识具有无限性

原因:A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 B人是时代延续的 C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 2、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1)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使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形式:体现探究性特点

例1:2010年全国卷I第38题(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家庭购买和使用节能灯的主要因素。如果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例2:2010年全国卷II第39题(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开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指出中国和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时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渗透文化生活

民族精神、传统哲学、先进文化、文化产业

例:材料一:前一个时期,文化界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渐盛,“伪娘”、“拜金女”等被热炒,“恶搞”、“戏说”等文化产品受追捧。现今,大部分公众对“三俗”之风已深恶痛绝、口诛笔伐,有关部门也开始加大整治“三俗”的力度。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要“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材料二: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的多样化难以避免;文化产品良莠不齐,大众文化需求在多样化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难以避免。出现了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其原因一是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二是法制不够健全,三是管理不到位,四是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三俗”之风流行,提醒我们如何更好地用先进文化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值得深思,反“三俗”已刻不容缓。

(1)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的作用。(10分)

(3)结合材料,运用因果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必要性。(10分) 答案:(1)(12分)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逐年稳步增长,在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不合理现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长率,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行业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4分)。

②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增速(2分);财政可以在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支出方面,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的扶持力度(3分)。政府通过对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调整对垄断行业的税收政策,从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3分)。 (2)(10分)①国家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1分)。国家履行经济职能,增加“三农”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分);国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轻城乡居民负担(2分);国家履行文化职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2分)。

②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1分)。国家履行职能,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以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有利于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人民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2分)。 (3)(10)①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3分)。我国存在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和合理现象是必须改革的原因,只有寻因究果,才能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2分) 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2分)。增强收入分配中的预见性,通过改革,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才能把社会财富分好(3分)。

热词三:制度优势

★宏观调控——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十一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地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表示,中国今年以来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且房地产投资需求得到明显遏制。

★真金白银——打造国际盛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届“无可伦比”的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为世博会事业树立了新标杆”,创造了参展方数量最多、参观者人数最多等诸多纪录。广州亚运会——“史上最花钱”的运动会。

这些规模宏大、用真金白银打造出来的国际盛会是综合国力的支撑,举国上下的努力。

★体制优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十一五期间,中国遭遇突如其来的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和国际金融危机。但是,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险隘,国民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政治制度的体制优势:大灾大难面前,中国共产党发挥着主心骨和民族脊梁的作用;社会主义的一大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团结、大协作的互助友爱。

材料:8月7日23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救人,组织群众避险,确保生命安全,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的生活,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各级干部、广大党员和社会各界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向灾区人民以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心。

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从全军和武警部队的紧急集结,到相关部委的快速反应;从全国大范围的物资调配,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民参与,这一切来自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支撑。

问题:(1)“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2)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答案:(1)①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在救灾中作出重要批示,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体现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②集体主义价值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各级干部、广大党员和社会各界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向灾区人民以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心,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的生活,全力以赴,抢险救灾,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2)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国家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②国家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在全国大范围内进行物资调配,体现了 财政具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热词四:企业主体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7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企业的生命在于创新。9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的大会上讲话中总结深圳30年来的主要经验时,其中有一条就是“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创造了?深圳速度?”。

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有一个口号在全国叫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今深圳人又喊出了一个新的口号:“创意就是金钱,创新就是生命”。

企业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现状:目前我国企业研发、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差,我国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都很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差。

(2)途径: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向集约型转变。

练习:

1.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一批依托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呈现逆市上扬的态势,新产品不断问世,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利润也随之上升。这是因为 ①产品创新增强了企业竞争优势 ②产研联合实现了双方优势互补 ③新产品的新功能增大了其价值 ④科技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利润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政府各种政策的推动下,长三角地区企业的“低碳”意识大大增强,“低碳经济”正在一些企业中被真正践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低碳经济”带来的实惠。这表明

①企业是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在我国,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是一致的 ③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④企业经营的最主要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

3.2010年9月13日,温家宝在第四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开幕式上指出,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中国制造”的阶段,这是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科技创新的转变,是人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是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一转变,企业应该

①降低劳动力成本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感的主体 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和谐社会呼唤责任企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不仅要对赢利负责,更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履行好社会责任,塑造负责任的企业公

民形象,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问题: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谈谈你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认识。 ①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②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

③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④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热词五:产业升级

★现状:A目前我国的三大产业关系还不协调,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薄弱,第二产业的素质还不高,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

B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通过投资与外贸出口来实现的,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内需的贡献度一直比较小。

C去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环境、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透支性消耗基础上的。中国能源资源消耗大且利用效率低。

★措施: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B变式:要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第二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我国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能源结构,抑制二氧化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目标:

“十二五”规划定调未来发展:一是改变增长模式,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二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推动产业升级,加快西部和内陆区域的发展;三是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四是促进农村发展,继续推动城镇化;五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角度:

1.在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经济学依据。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独立自主。②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③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才能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④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必将拓展我国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从而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注入强大的动力。

2.如何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①粮食生产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③稳定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④发展农业科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⑤国家要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⑥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粮食产品结

构。⑦引导农民对粮食进行深加工,实行产业化经营。

3.我国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①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②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与资源、经济与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⑤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材料:2010年9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这表明中国将进一步发展家庭服务业。目前,全国已有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50多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大致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涉及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物业管理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家庭服务业年营业额已达1600亿元,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主力军”。

4.结合材料,分析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义。

热词六:区域规划 ★多个区域规划获批

我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2009年以来,12个区域规划先后上升到国家层面;中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增速一举超过东部,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差距在缩小。多个区域政策密集出台,标志着区域板块正在国家加快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和政策,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材料体现的唯物论观点有

①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 ③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行政区划调整

6月18日,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6月20日,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厦门经济特区面积增加10倍多,实现行政区划、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三区合一”。7月1日,北京市撤销原来的东城、崇文、西城、宣武四区,成立两个新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和西城区,向南扩充版图。7月2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扩容,范围从原来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区扩大到全市,将宝安、龙岗纳入特区范围。

7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东城区;撤销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西城区。即“四合二”。回答1—3题。

1.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行行政区划对首都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行政区划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是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南城加快发展,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不仅能够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首都“四个服务”功能,而且能够推动公共资源的均等化配置,更好地改善南城群众的生活条件。材料说明科学发展观

①第一要义是发展 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③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④根本方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3.行政区划调整,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区域均衡。这蕴涵的哲理是 ①当部分以优化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会得到最大发挥 ②总体数量不变,内部结构调整也会引起质变

③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西部已成“政策高地”

2010年 7 月,中央召开了高规格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指出,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在西部大开发迎来10周年的时刻,中共中央召开了西部开发工作会议,为西部的下一个10年描绘了宏伟蓝图。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 2010年9月6日,《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

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热词七:尊严论与体面观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五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从温总理的“尊严论”到总书记”的“体面观”,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劳动创造价值的高度肯定。

①这是主人翁地位的尊重。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②这是国家主人的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政府的活动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③这是情为民所系的写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这是劳动最光荣的彰显。劳动创造文明,创造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五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回答1-2题。

1.总书记的“体面观”这一价值取向

①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③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 ④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③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④是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材料: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和以往的劳动力有这样几个差别,一是受教育文化程度比较高。二是这部分人的职业期望值比较高,这部分人大多数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三是他们对于精神和物质的享受要求比较高。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大约有1个亿,结合材料,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国家应如何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答案:①严格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②改革劳动就业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在住房、教育上,让新生代农民工享受到跟城市居民一样的福利,文化设施要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④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拓宽他们就业的渠道和范围,进而提高其工资水平,使他们能支付起在城市生活的成本。

热词八:“真实中国论”

★冷静看待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材料1: 今年二季度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在全球排在第105位左右。按照1300元的贫困标准线,全国还有4000多万人没有脱贫。我们仍然要清醒地看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人民富裕、民族振

兴的任务还很重。

制造大国≠制造强国 贸易大国≠贸易强国

教育资源大国≠教育强国 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强国 文化资源大国≠文化产业强国

材料2:近期西方舆论“捧杀”中国的势头甚嚣尘上,片面夸大中国的实力和影响,频频抛出“中国责任论” ——“顺差责任”“债权责任”“汇率责任”“储蓄责任”“能源消费责任”“碳排放责任”……旨在促使中国按照西方意图进行政策调整,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从而遏制中国的发展。

问题1:在强国的同时,如何才能实现“富民”的目标?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③完善收入分配改革,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问题2:从哲学的角度,如何定位中国的经济地位与国际责任?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材料:2010 年 9 月 23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联合国总部联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的讲话。温家宝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对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同时,我们也对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

论点1“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现代化走到今天,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温家宝在讲话中这样定位中国的基本国情。

温总理对我国国情的认识的理论依据是

论点2“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的精髓是什么?就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温总理对和平发展的精髓的阐述反映了

论点3“中国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温家宝在讲话中强调,“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

之所以不退让,决不妥协,是因为

热词九:“包容性增长” 9月 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他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就必须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般认为,“包容性增长”就其内涵而言,须强调两个方面,即“参与”和“共享”。换句话说,只有在所有社会成员能够“参与”和“共享”时,经济增长才具有积极意义,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包容性增长,从国际角度看,就是国与国之间互相关照,携手发展。从国内角度来讲,就是机会平等,公平合理的共同致富。

中国有句古话叫“有容乃大”,说的就是要统筹兼顾才能发展壮大。包容性增长”跟“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一脉相承,关注的重点转向财富公平分配。..胡锦涛主席提倡的包容性增长,十分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政府所倡导的对外构建和谐世界、对内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以贯之的发展道路和执政理念。

当前,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包容性发展”,需要着力把握和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不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三是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五是科学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六是着力完善基层民主管理。七是始终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问题1:运用国际社会和我国对外政策的知识,分析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倡导实现包容性增长?

两大主题、国际新秩序、外交政策

问题2:结合材料,说明“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体现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热词十:“国家核心利益”

温总理说,对于国家核心利益,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妥协。

界定中国的核心利益,必须明确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国家自主性不容外来干涉。这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其他一切权益的前提。如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西方国家领导人接见达赖以及容许甚至支助“藏独”、“疆独”势力活动,就是违背中国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权益的,因此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再如,钓鱼岛撞船事件,美韩黄海军演,南海主权问题领土争端,这些也都涉及国家的核心利益。

分析: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维护的原因: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

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义性和正当性。

(2)主要内容: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经济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

(3)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增强国家的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坚持和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等。

问题:结合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坚持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相统一的。

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的对外活动都是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凸显负责任大国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③主权国家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面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巨大的努力,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

④中国主张在联合国的框架范围内,在遵守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做到了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的统一。

热词十一:自然灾害

今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玉树大地震、舟曲泥石流,以及多次大的洪灾和旱灾。在自然灾害面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民动员,成功应对各次重大自然灾害,把灾区人民的损失减至最低。

问题1:自然灾害频发给我们的哪些启示?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

问题2:抗震救灾英雄人物的事迹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启示?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正确的价值观、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问题3: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要把灾区人民的损失减至最低?

党的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政府的知识: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切实履行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贯彻了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原则。

问题4: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法规及预警机制)、国家职能(履行经济、文化、公共服务、对外交往职能)

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②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③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提示:在复习时,要结合当前政府建设法制性政府要求,说明如何提高政府效能以及政府接受监督和制约的意义。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③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④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③它保证了国家协调高效运转;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提示:在复习时,要全面掌握:全国人大的职权、全国人大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人大代表权利和义务等基础知识,还要重点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的理由。要结合人代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两会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等。 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④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提示:在复习时,要结合民族地区发展的成就、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要结合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举措,理解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等。 (三)哲学生活部分 1.真理与认识

(1)真理的含义和属性

①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②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即任何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辩证的否定观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③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树立创新意识要求我们:①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③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④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3)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①唯物论依据:创新意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②辩证法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创新意识体现了包括人的认识在内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③认识论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4)创新的社会作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基本矛盾

(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①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相适应,但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些部分和环节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状况。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即改革实现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才能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社会所提供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等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提示:在复习哲学时,要结合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十一五成就、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说明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谢谢大家!请多指教!

河北乐亭教育局高中教研室 沈洪满 063600 联系方式 电话:(0315)4626657 (办) 13832932218

hmshen1965@yahoo.com.cn

2010年10月24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wp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