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08-27 06: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信息:信息是经过人们加工处理后的数据;信息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反映着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是可以借助某种载体加以传递的有用的知识。信息的价值性最能体现信息与数据的区别。

2、 数据:数据是由原始事实所组成,可以是表示数量、行动和目标的非随机的可

鉴别符号。数据的主要形式包括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数据有两方面的含义:客观性(准确性)、可识别性。(财一、旅)

3、 系统五个基本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财一、旅)

输入:给出处理所需要的内容和条件,一般来说输入受输出控制

处理:根据条件对输入的内容进行各种加工和转换等

输出:处理后得到的结果

反馈:将输出的一部分返回到输入,供控制用

控制:监督和指挥以上四个基本要素的正常工作

4、 系统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功能、机构、目标(旅)

5、 系统的特性:具有目标、边界,可以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具有模块结构、不断

运动的、具有整体性。其中具有整体性是其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旅)

6、 系统的主要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最优化原理、木桶原理(旅)

7、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

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财一、旅)

8、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面向管理决策、综合性、人机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和

手段相结合的系统。(旅)

9、 信息系统发展趋势:P21 图1-14(旅)

10、管理层次的基本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和锥形组织 P31 (旅)

11、准时生产制(just in time JIT):也称即时管理理论,其实质是保持物流与信息

流在生产中的同步,实现以恰当数量的物料,在恰当的时候进入恰当的地方,生产出恰当质量的产品。(旅)

12、企业流程再造(BPR):也称企业流程重组,是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并彻底重新

设计业务流程,以实现在关键业绩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响应速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财一、旅)

13、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P60(旅)

14、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的优缺点:P69(旅)

15、OSI模型 P73 图3-3 TCP/IP协议 P76 (旅)

16、当今世界平分市场的两种网络结构:P78-79 (财一)

客户/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r,C/S结构):完全的分布式处理系统,基于局域网。客户机是一合独立的机器,联入网络层后又能实现数据共享。优点:负荷轻,客户机端可实现个性化表示,有较强的事物处理能力,实现复杂的业务流程。缺点:高昂的维护成本和投资成本,兼容性差。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rowse/Database,B/S结构):基于广域网。优点:维护成本低,升级非常简单,业务扩展简单方便,成本很小共享性强;缺点:服务器负荷太重,服务器发生问题,网络瘫痪,个性化明显降低。

17、根据取得信息的方向不同,条形码分为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常见的一维条形码EAN码,其标准版由13位数字构成,缩小版由8位数字构成;EAN码是国际通用的符号体系,是一种长度固定、无含义的条码,所表达的信息全部为数字,主要应用于商品标识。一维条形码计算。(财一、旅)

18、EDI(电子数据交换)与E-Mail运作区别:

1、EDI技术传输的是标准化、数据化、结构化的数据文件;E-Mail传输的是非标准化的文本文件。

2、EDI技术在两个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可无人工参与;E-Mail必须有人为的控制信息传输,其所接收的信息需要人工进一步加工。

3、EDI技术遵循全球EDI标准,E-Mail遵循ASCII码格式。

4、EDI机构到机构的数据传输;E-Mail则强调个人到个人的信息传输。

19、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包括空间部分、地面部分、用户设备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空间部分:24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

地面部分:一个主控站、五个监测站、三个数据输入库

用户设备:接收卫星信号、进行卫星跟踪、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接收机 (旅)

20、射频识别技术(RFID):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非接触识别。 P89 (财一)

21、数据库的历史、发展阶段 P95(旅)

22、数据存储方式:在系统中,数据是按一定层次组织数据的。首先是位组成字节,字节组成字段,向上依次组成记录、文件和数据库。 P98 (旅)

23、数据库管理模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P99 (财一、旅)

24、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定义数据库的功能、管理数据库、维护数据库、数据通信的功能。 P100(旅)

25、DBMS主要依靠其建立在三层模式结构上的二级映射;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主要包括外模式、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P101(财一、旅)

26、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图结构-层次模型的扩展)、关系模型(最常用,运用最广泛) P105 (财一)

27、关系型数据库特点:1、关系模型提供单一的数据结构形式,具有高度的简明性和精确性。各类用户都能很容易地掌握和运用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使得数据库应用开发的生产率显著提高。

2、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和相应的操作完全独立于数据存储方式,具有高度的数据独立性。用户完全不必关心物理存储细节。

3、关系模型使数据库的研究建立在比较坚实的数学基础上。关系运算的完备性和设计规范化理论为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4、关系数据库语言与一阶谓词逻辑的固有内在联系,为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的推理系统和知识库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并成为新一代数据库技术不可缺少的基础。 (旅)

28、概念模型: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实体联系法(E-R),实体联系有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P116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逻辑模型:是着重用逻辑的过程或主要的业务来描述对象系统,描述系统要“做什么”,或者说具有哪些功能。

在数据仓库中,总的来说数据仓库的结构采用了三级数据模型的方式,即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其中,逻辑模型:用来构建数据仓库的数据库逻辑模型。根据分析系统的实际需求决策构建数据库逻辑关系模型,定义数据库物体结构及其关系。它关联着数据仓库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两方 (财 逻辑模型的概念与内容)

29、事物处理系统(TPS):有时也称交易处理系统,或直接称为业务处理系统,是应用面最广的业务操作层面的各类信息系统。(这一类系统的目的正是监督、搜集、储存、处理和传递所有常规的,关键性事务活动的信息和数据) (旅)

30、ERP(企业资源计划)与SCM(供应链管理系统)区别?

1、ERP是利己的,它优化的对象是实施企业的内部。实施范围涉及实施企业自身及部分周边单位;SCN则是利他的,它的理想是优化整个供应链的所有环节

2、SCM是规则制定者提出需求,与规则服从者一起实施的系统,SCM的目的在于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而ERP的目的在于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3、SCM的实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ERP的实施则是更接近项目工程

31、决策支持系统的三个特征?

1、未来导向。决策问题是决策者在现在思考未来所应采取的方案,因此,表现出决策者在其思考中需预测许多变数的未来趋势。

2、选择导向。决策问题必须包括方案的选择。若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则不存在决策问题。

3、对可能结果的认知。即对某一行动方案导致的结果的认知。 (旅)

32、ERP的内涵:ERP是一种管理思想,反映现代管理思想。ERP可以实现对企业业务流程上所有环节的有效管理,EPR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实现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有效管理。EPR同时也是一种软件产品,管理系统。它能实现在不同平台上的互操作。概括的讲,EPR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旅)

33、ERP的发展方向:未来的EPR系统将朝着集成化、网络化、模块化、智能化、快速高效和注重客户关系管理的方向发展。(旅)

34、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管理内容两方面:1、作为一种管理机制,客户关系,管理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相关的领域。2、作为一种解决方案、技术的管理,它集合了当今最新的信息技术,包括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呼叫中心等。 (财一、旅)

35、CRM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1、销售管理模块(SFA)。SFA是CRM的首选模块(其次为客户服务模块),但也是较难实施的模块。除了其动态性外,销售人员的观念转变至关重要。2、营销管理。3、客户服务与支持。4、客户分析与商务智能。完备的CRM系统不能缺少这个模块。(财一、旅) P200

36、电子商务:简称EC或E-commerce,通常指通过互联网等计算机网络,对产品、服务或者信息进行购买、销售、交换或者交易的过程。(财一)

37、电子商务模式: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B2B)、企业与消费者电子商务模式(B2C)、 消费者与消费者电子商务模式(C2C)、企业与政府的电子商务模式(B2G)、其他电子商务模式(eg:C2B)

38、电子商务系统结构:P218 图7-1 (旅)

39、电子商务系统特征:高效性、方便性、集成性、可扩展性、协作性 P222(旅)

40、推动式供应链与拉动式供应链 P229 (旅)

41、原型法的特点:1、原型法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开发模式,相对应结构化方法,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易于被接受和掌握。2、原型法强调用户的参与。3、原型法强调开发工具的使用。4、原型法实际上是将传统的系统调查。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合而为一,使用户从一开始就能看到系统开发后的模样。P271 (旅)

42、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把管理信息系统看成对象的集合。UML(统一建模语言),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工具。其共分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两大类。静态模型:构造系统的框架结构:用例图、类图、对象图、组件图、配置图;动态模型:描述系统行为、表示模型执行时的时序状态或交互关系: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和协作图。 P277 (画图计算)

43、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内容:1、必要性分析:必要性分析是从管理角度

对信息系统的客观要求及当前系统的可满足性出发,分析新系统开发是否必要;2、可行性分析:A、经济可行性,进行开发成本和可能取得效益的比较分析,确定系统开发的经济性,同时也可以得出整个系统的投资回收期;B、技术可行性,主要从设备条件、技术力量等反面分析,确定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实现系统的技术风险多大,系统能否实现;C、社会(法律)可行性,从社会因素和人的因素来考虑对MIS项目的制约。P305(财一)

44、模块划分的四个功能:输入、处理过程、输出、本模块的内部数据和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模块应具备的四要素:输入和输出,逻辑功能,内部信息、运行环境 P337

45、数据库设计:第一阶段,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数据模型-实体关系模型);第二阶段,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按照一定的转换规则进行逻辑设计,设计和建立该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eg:二维表关系模型);第三阶段,数据库物流结构设计阶段 P347

46、E-R图设计原则:P348 (财)

47、测试的基本类型:按照测试过程中执行的先后顺序,软件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和系统测试。P386 (财一、旅)

48、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整体测试、专项审计、风险评估、数据检测、IS治理 P405

49、信息系统维护:有时也叫信息系统支持,是系统运行阶段的主要任务。主要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为了适应系统环境的变化,保证系统能够持续、正常运行而从事的各项管理活动。

50、信息系统硬件维护:1、定期预防性维护。2、突发性故障维护 P425

51、信息系统软件维护:1、正确性维护;2、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 P425

52、信息系统数据维护:主要指对数据库进行的管理维护,一般对数据记录进行增加、修改或者删除等操作都是由系统中专门的数据模块来完成,但对整个数据文件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一些并行控制性工作,则由专门的数据库管理人员负责。 P427

53、系统安全控制策略:共分一般性控制和应用性控制两类

一般性安全控制策略的基本内容:一般性安全控制策略包括硬件控制(物理控

制)、系统访问控制、软件控制、系统操作控制、数据安全控制、管理控制等。

硬件控制:包括物理上的安全防范措施,保护计算机硬件的安全及检查设备是

否有故障。物理控制是第一道屏障,也是相对较容易建设的。

系统访问控制:主要指限制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部分或整个计算机系统。这类

访问控制要求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用户身份标识,使用这个标识对要求访问计算机系统的用户的真实身份进行验证。

软件控制:系统设计的质量控制,监测系统软件的使用,并阻止对软件程序、

系统软件及计算机程序未经许可的读取和修改。

系统操作控制:时刻监控计算机部门的工作,以确保程序在存储和处理数据上

的一致性及正确性。包括监控计算机程序的安装及操作,以及针对系统异常中断的处理流程、数据的备份和复原。

数据安全控制:数据安全主要指保护数据不会被意外地或故意地泄露给未经授

权的人员,以及免遭未经授权的修改和破坏,确保在存储介质上的数据的正确性和完备性。

管理控制:与上述技术性的控制限制不同,管理控制更多地涉及颁布规定和监

督规定的执行。如制定规范的操作标准、规则和流程,确保安全策略的正常实施。

应用性安全控制策略:进一步分为三类: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 P432

54、计算机进制的转换/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当中的表示方法(浮点数表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wm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