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课堂的讨论策略

更新时间:2023-07-24 06:2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教学课堂的讨论策略

作者:庄贤祥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年第02期

一、讨论法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要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讨论法教学正是一种能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相互探讨切磋,取长补短,从而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单纯的教师讲课的教学方法不同,讨论法注重“合作、自主、探究”,学生们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进一步拓展知识,对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大有益处,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往常死板沉寂的语文教学可能由于运用了讨论法而显得活力四射,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语文课堂讨论法现状存在的问题

虽然讨论法受到了众多教师的好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就语文课堂来说,在相当多的课堂上,讨论往往流于形式,真正参与进来的学生不多,得到锻炼的也只是平时就比较活跃的几个学生。另外,由于缺少经验的积累,有些讨论法在施行时往往出现课堂讨论看起来很热闹的情况,但实际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往往“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讨论,缺少适时适当的点拨,学生无法更加深入地触及到更深层次的意义中去。缺少点拨的讨论让学生远离了文本的目标价值,浮于表面,甚至因为教师的解答而令人啼笑皆非。这些无效的讨论法让语文课堂陷入了误区。

三、提高语文课堂讨论策略

首先,讨论法必须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如上文所说,如果偏离了讨论目标,那么再多的讨论都是无用的。课堂讨论的目标就是一定要围绕预定目标不断深入核心意义。讨论法一定要首先明确讨论的目的是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效果。如果事先不制定好目标就让学生天马行空的讲话,就会出现目标概念不明确的情况,讨论的再多,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其讨论大多数是浮于表面的,例如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教师提问“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同学们讨论一下。”有学生大声说:“回家找妈妈!”全班都哄笑起来。学生稚气的思维需要教师不断深入引导,当然,这就要让教师对讨论具有宏观和精准的把握。另外,要想达到讨论目标,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讨论法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新课程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不在是被动接受已有的知识,而是要不断发挥创造才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充分

释放个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不断积累阅历和人文素养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性、批判性的见解,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往更深层次思考。例如,在讲授《画杨桃》一课时,笔者将以下段落提炼出来:“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进而,引出平常与目前所见杨桃形态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之处能够引起学生的深层次思考,让其理解得更深刻,思维更深化。语文课堂讨论正符合拓展学生个性化思维的目标,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主题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也不要将学生拘谨在小范围内的前人定论,学生若有符合逻辑的、可寻依据的独到见解,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只有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能达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

第三,讨论法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讨论法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合作意识是学生在学习阶段必须要锻炼培养的优秀品质,语文课堂讨论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大有裨益。语文课堂上,学生们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成员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最后达成共识,形成自己的见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弥补思维的漏洞,相较于教师单纯的讲授来说,讨论得出的结论更容易被接受和记忆,最终成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在讨论中轮流充当不同的角色,或领导,或组员,学生们相互倾听,不再一味局限在自我思维里,对于培养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有极大的好处。讨论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吸收别人的长处,在交流中不断成长提高,发展他们必需的社会交往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wk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