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管理和库存控制
更新时间:2023-05-22 16: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供应链管理(上)
在引入了供应链的概念并简述了物料需求管理对供应链的影响之后,我们来看看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也叫价值链管理(Value added Chain Management)或需求链管理(Demand Chain Management),是美国管理学会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日趋复杂化的需要,从生产实践中抽象出来并提炼而成的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
1.供应链的基本含义
现代供应链管理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供求上下游的资源,实现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效益。具体地可以将其理解为: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达到最低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物流服务商到最终用户结成网链(一体化)来组织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并把正确数量的正确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管理方法。
2.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的差别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企业管理在管理范围和管理目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为:
范围不同。传统企业管理将管理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管理及部门之间的集成管理,而供应链管理则需要分析研究在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对成本有影响的所有机构,包括供应商、制造商、仓库、运输、零售商及供应商的供应商和顾客。
目的不同。传统企业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本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而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性,使系统总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库存成本、运输配送成本、销售成本等)达到最小,即整体绩效最大化。
(二)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首先需要具备基本的思路和观念,以下两个策略就是这些思路和观念的集中体现。
1.要用系统的观点来进行供应链管理 在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要处理好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必须把具体问题放到其所处的系统整体中去考虑,才能找到根本性的解决方法。对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而言,系统的观点体现在对“外部”和“内部”两个视角的兼顾上:
所谓“外部”是相对企业本身而言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其整个上游供应商的管理,目标是形成强大的供应能力。
而从企业的内部来看,也有很多环节与外部的供应链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关系归纳起来可以集中体现在企业研发部门的工作方面。这是由于制造企业的研发是对其产品系列及结构的设计,会从源头上对物料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产品设计的复杂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物料清单的复杂程度,最终通过企业的物料库存反映出具体问题。
【案例】
某民营空调企业外包业务的实践
该企业所处的位臵比较偏僻,因此在其刚建立的发展初期,就很自然地遇到了“配套能力弱”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相当普遍的,因为当某一个工业诞生的时候,它一定会形成一定的配套能力;而配套能力的强弱,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工业的发展速度。然而在工业配套能力方面,是不存在形成顺序的,“先有配套,后有系统”还是“先有系统,后有配套”完全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由于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该企业一开始决定自己来生产与其产品相关的所有零部件,包括钣金件、注塑件及散热器等,甚至包括了这些部件的包装材料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企业的生产周期。
这种策略在企业规模还不足以引发供应链环节中效率与效益问题的时候,是比较有效的;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提升,很快就出现了基于内部供求关系的零部件价格比市场平均价格要高出许多的问题。经过计算发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零部件生产的规模还太小,产量消化不了已经具备的产能,加上固定资产投资及管理成本,自己生产零部件的单价就很自然高于了市场平均价格,只能通过将最终产品——空调的价格抬高,来缓解由此而形成的压力。而一旦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那么很自然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面对这种情况,该企业决定将部分零部件的生产任务外包,从而化解效益与效率相抵触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到,今天的企业完全孤立起来做一个产品的机会是不多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推波助澜,供应链这种管理模式,肯定是未来企业的一个基本的经营模式。
2.要加强对需求的管理 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应该明确实际上管理的重点就是在于需求。这里所指的需求不仅是企业生产产品的市场需求,而且还包括了对物料的需求,它对于企业控制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当然,做好了对产品市场需求的管理和预测,也能对企业未来生产数量、生产能力及原材料的需求管理给予很大的支持。
企业供应链基本知识(下)
上面提到,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对需求的管理。其中,管理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是针对产品的未来市场需求数量和变化进行估计,其结果可以转换成为企业对物料需求的量化预期,从而为制定生产计划奠定基础。
(一)“牛鞭效应”
然而,在对需求的管理过程中,制造业企业通常都会遇到一种加速器效应,也就是所谓的“牛鞭效应”的问题,并随之面临由其所导致的总库存增加、生产无序和失衡、业务流程阻塞、资源浪费、市场混乱和风险增大等一系列的危机。
1.“牛鞭效应”的概念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方差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如图2-1所示。
图2-1 “牛鞭效应”(Bull Whip Effect)示意图
【图解】
从这组图中可以看到,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的零售商相当于鞭子的根部,而最上游的供应商相当于鞭子的梢部,在根部的一端只要有一个轻微的抖动,传递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在供应链上,这种效应越往上游,变化就越大,距离终端客户越远,影响就越大。这种信息扭曲如果和企业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叠加在一起,将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
2.“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
产生“牛鞭效应”的原因其实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供应链中各个环节所共同关心的两个因素:
需求的波动
面对需求的随即波动,供应链上的成员会采用不同的需求预测模型各自进行预测,并且所采用的数据仅限于下游客户的直接定单,对未来的掌握程度是比较低的,因而他们都会在预测值上加上一个修正增量作为订货数量,从而产生了需求的虚增。
采购周期(提前期)的变化
需求的变动随提前期的增长而增大,且提前期越长,需求变动引起的订货量就越大,企业由于对交货的准确时间心中无数,往往希望对交货日期留有一定的余地,因而持有较长的提前期,因此逐级的提前期拉长也造成了牛鞭效应。
【自检2-1】
请根据您对本讲内容的理解及自身的体会,分析除了“需求的波动”及“采购周期的变化”这两个主要因素之外,导致“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还有哪些,并作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
2-1
第三讲 物料控制和经营模式(上)
在供应链的各个成员中,除了零售商之外,其他成员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牛鞭效应”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除了应用理论界不断创新的需求预测模型来提高对于需求把握的程度之外,还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强化对于供应链的管理:
了解产品的生命周期和需求特性
了解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特点和需求特性,应该成为企业制定整个物料管理策略的出发点,不同类型产品的生命周期和需求特性如图2-2所示:
图2-2 产品生命周期和需求特性示意图
了解企业供应链的优势与劣势
在前述内容中提到过企业的内外部供应链:
① 外部供应链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涵盖了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不同经营主体;
② 而从内部供求关系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有内部供应链,即由企业内部不同车间、部门甚至工序所构成的链状结构。
为了规避“牛鞭效应”带来的风险,做好供应链管理,就有必要对企业在内外部供应链方面的强弱状况进行评估,明确自己在供应链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具体可以用到如图2-3所示的矩阵工具。
图2-3 企业供应链优势与劣势评估矩阵示意图
【图解】
在这个图中,可以通过对企业在“供应链能力”及“物料需求程度”两个方面的象限定位来评估其内外部供应链的优劣势,进而决定相应的策略:
① 在第一象限,企业的物料需求程度高且供应链能力也高,外部供应链管理的风险较小,可以采取外包策略;
② 在第二象限,企业的物料需求程度低但是供应链能力高,这样的供应链状况是没有问题的;
③ 在第三象限,企业的物料需求程度低且供应链能力也低,那么在自己生产及外包策略的选择上就应该充分权衡效益与效率的关系再作出决策;
④ 在第四象限,企业的物料需求程度高但是供应链能力较低,选择自己生产的方式则风险较小。
了解竞争策略对于物流策略的影响 企业以怎样的策略参与行业的竞争,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其所选择的供应链模式产生影响,进而决定其可能采用的具体策略。在竞争过程中,对相应能力和生产效率的选择所导致的供应链能力的差异如图2-4所示。
优化企业外部供应链和内部供应链
前面已经提到企业的研发会对其供应链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企业的产能。对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或者物流而言,其产能的不平衡或不匹配会直接导致在制品半成品的高库存或者生产线停工待料的情况,而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又是由其外部的供应链所带动的;因此,就非常有必要基于对企业内外部供应链优劣势的分析对它们进行优化,以均衡它们的协调发展。
图2-4 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和效率示意图
(二)生产方式与供应链模式
企业竞争策略的选择对于其供应链和物流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基于不同的竞争策略选择,理论界总结出“推动式”和“拉动式”两种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1.推动式供应链 概念
这种供应链模式是以中长期预测来决定生产和库存的,与之对应的是所谓MRP的库存型生产方式。RMR(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即物料需求计划,是从产品的结构或物料清单出发,实现物料信息集成的系统,它能够决定生产各种最终物料项所需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数量;在它之后又随之出现了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
计划)并发展成为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特点
推动式供应链的特点与缺陷如表2-1所示:
2.拉动式供应链 概念
这种供应链模式下的生产是由市场需求来拉动的,与之对应的是所谓JIT的订单型生产方式。JIT(Just in time),即准时生产制,是一种兼备单件生产和大量生产二者优点又能克服两者缺点的高质量、低成本并富有柔性的生产方式,由于首先是在日本丰田制造业中脱颖而出的,所以又被称为丰田生产方式。
特点
拉动式供应链的特点与缺陷如表2-2所示。
第四讲 物料控制和经营模式(下)
优化企业外部供应链和内部供应链
3.两种模式的范例 在IT行业中,有两家非常知名的企业——康柏和戴尔基于其各自竞争策略选择的不同,分别采用了以上两种供应链模式。
供应链周期的分类
为了更清晰地介绍和对比这两家企业供应链模式的异同,有必要先区别一下供应链中不同的周期分类。供应链周期主要可以分为采购周期、生产周期、补给周期以及客户订单周期,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其发生在不同的供应链成员之间,详见图2-5所示。
图2-5 供应链周期分类示意图
康柏电脑公司的供应链模式
康柏电脑公司采用的是渠道销售模式,即在全世界建立强大的销售网络,经过渠道的经销批发一直到面向最终客户的零售。如此周期较长的供应链,决定了康柏主要采用MRP的库存型生产方式,以产定销、用高库存来对市场的需求作出反应。其供应链模式详见图2-6所示。
图2-6 康柏电脑公司的供应链模式示意图
【图解】
从这个图可以分析出,康柏公司供应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形成生产的经济规模; ② 较高的生产效率;
③ 配送可以形成经济规模; ④ 高产成品库存;
⑤ 难以平衡需求(需求不确定性高); ⑥ 从生产到销售周期较长。
这种模式需要对采购周期和生产周期进行严密的规划。
戴尔电脑公司的供应链模式 而相比之下,戴尔电脑公司则缺乏强大的营销网络,它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经销方式——直销,即直接面对最终客户来进行销售。这种销售方式就决定了戴尔必须根据需求来进行生产,采取JIT的订单型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压低自身的库存占用资金和成本,并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和供给。其供应链模式详见图2-7所示。
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戴尔并不是不做MRP,只是其MRP没有形成具体执行的计划,而只是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将MRP的结论用于对供应链进行整体的规划;换而言之,康柏将实施MRP,并将其结果转变为了库存,而戴尔只在供应链整体规划和管理上实施MRP,并未下达生产计划,其库存由后台的供应链予以支撑。
图2-7 戴尔电脑公司供应链模式示意图
【图解】
从这个图可以分析出,戴尔公司供应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较高的生产成本(生产效率相对低); ② 生产过程灵活; ③ 较高的配送成本;
④ 消除补给周期造成的高库存成本; ⑤ 容易平衡需求;
⑥ 从生产到销售提前期较短。
这种模式的管理重点在于对内外部供应链良好的整合,形成强大的供应能力。
4.MRP与JIT结合的供应链
实际上,以上两种供应链模式都过于极端,在现实中,单纯采用其中某一种供应链模式或者生产模式的企业是很少的,绝大多数都是两种模式兼而有之,MRP与JIT相结合的供应链如图2-8所示。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将成为市场的主流,那么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考虑尽可能发挥JIT模式的作用。
图2-8 MRP和JIT结合的供应链示意图
【图解】 在这个图中,“客户订单确定”这个环节是有必要特别进行强调的,因为由于需求的模糊性,准确的需求只有在这个时间段内才能确定下来。将MRP与JIT相结合的思路应用于供应链,无论体现在任何一个采用何种策略的企业中都只是一种比例关系,不管它们二者谁的比重更大一些,都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供应链。
第五讲 物料需求和库存控制理论与实践
物料清单——企业物料管理和规划的源头(上)
对于企业整个的物料管理甚至物流管理而言,物料清单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虽然它是一个技术要求很高的表单工具,但实际上则是企业物流管理的源头。
(一)以物料清单为管理的切入点
1.制造业的通用公式
首先,从比较宏观的层面上来探讨物料清单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制造企业进行生产运营有五个基本问题需要回答(详见表3-1所示),这五个问题所揭示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制造企业的一个通用公式。
2.物料的定义
从以上通用公式中可以看到,物料清单在其中位列第二,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要全面地认识并理解物料清单,就需要从物料的定义入手。在这里,就“物料”做如下的定义:
“物料”一词在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含义,它和英语 item 一词对应。它不仅代表具体的物料,也代表和物料相对应的其他和生产过程相关的费用、服务等。
在本讲义中,如果没有具体的说明,“物料”特指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零部件、外购件、辅料和包装材料等。
3.物料清单的含义
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s,BOM)是企业物料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文件,它不仅列出了制造最终产品所需的原材料、零件和组件,还列出了产品生产的顺序。物料清单的具体要求如下:
物料清单上的每一种物料有唯一的编码,即物料号;
物料清单中的零件、部件的层次关系要反映生产的工艺装配过程,包括材料的消耗定额(标准用量、工艺用量和非工艺用量)和不同的工艺状态;
物料清单应包括包装材料、标签和说明书等项,一些专门工具也应该包括在物料清单里;
物料清单有单层物料清单和多层物料清单之分,其关系按照产品与组件、组件与零件、零件和毛坯或原材料之间的工艺加工过程决定,分为父项和子项。
4.物料清单的重要性
之所以将物料清单视为企业物料管理和规划的源头,是因为它所包含和体现的是制造企业进行生产运营最基本的内容,具体分析其重要性可以体现在:
物料清单是MRP系统的三个主要输入之一,其他两个是主生产计划和库存记录文件,它的正确性对于企业各类物料的采购有着直接影响,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原材料的积压;
物料清单的错误还会导致生产环节出现问题,进而使半成品和在制品的报废率提高; 真正的物料清单还包括了生产过程中所要使用到的一系列辅料,如工装、夹具及其他的简单工具,这些工具必须清楚地罗列出来,即便它们只用于某一个工段之中;
物料清单中需要对物料进行编码,如果编码无法确实地保证唯一性,就极有可能造成生产过程的混乱。
(二)物料清单的具体内容和功能
1.产品结构树
从以上的内容已经知道,物料清单必须包括并且提供原材料、零件和组件等产品构成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从最终产品开始逐步分解来得到的,这个分解的过程就形成了一个树状结构。因此,物料清单又可以称为产品结构树,如图3-4所示。
图3-4 以时间为坐标的产品结构树示意图
【图解】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各种物料不是同时需要的,各种物料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使用,有的先用有的后用,这就是物料在产品中的层次,根据这个层次形成了时间坐标上的产品结构。这个图不仅反映了最终产品的构成,还从制造周期和工艺路线两个方面反映了制造最终产品的顺序及所占用的时间。所谓的工艺路线,就是原材料、零件和组件加工成为最终成品的过程,是最终产品分解为原材料、零件和组件的逆过程。“物料在时间坐标上的产品结构”概念是任何制造厂家(不论是否上MRP系统)都必须树立的。用这种概念来管理生产,即使没有信息系统,也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差错和混乱。
如果将MRP以及JIT的模式纳入到这个图中的话,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它们二者的区别:
① 在MRP模式下,在图中的工艺路线上会不断地形成库存,然后再流向下一道工序,也就是说根据物料清单来加工库存;
② 在JIT模式下,当某一个工艺过程开始的时候,供应链环节中的供应商(无论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才会提供所需要的零部件或者原材料,这样就不会存在库存。
与产品结构树密切联系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时间概念,即各种原材料、零件和组件的加工周期,我们称之为“提前期”。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生产方式选择的不同,提前期有两个含义:
如果选择企业自己内部生产,提前期就是指的是具体物料的生产周期;
而如果选择外包生产的话,则提前期指的是采购具体物料的采购周期。 提前期与产品结构树的关系如图3-5所示。
图3-5 产品结构树和提前期示意图
【图解】
从这个图中可以发现,形成库存的关键点就在于具体物料的提前期结束和投入下一道工序进行生产之间,如果二者衔接得非常紧密,就会得到最为理想的状况——没有库存。因此,控制好提前期及需求量,就控制好了库存。
2.物料清单的功能
通过总结以上有关物料清单的内容,可以发现其作用和功能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很多环节,如图3-6所示。
图3-6 物料清单的功能示意图
从以上这些涉及的方面延伸出来,物料清单具有两个最主要的管理功能,如图3-7所示。
图3-7 物料清单的管理功能示意图
【自检3-1】
下图显示了产品L两种不同的层次结构A和B,请根据本讲的内容以及您个人的管理实践经验,阐述两种结构的区别。
见参考答案3-1
物料清单——企业物料管理和规划的源头(下)
(一)物料清单、工艺过程及物流之间的关系 从物料清单的内容和功能可以看出物料清单、工艺过程以及企业物流间相互关系的一些端倪,下面将展开详细的阐述。
1.物料的主要分类 在谈到物料清单、工艺过程及企业物流间相互关系之前,需要首先明确一下企业物料的主要分类。正是基于这种分类,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才如此紧密。企业物料依据取得的来源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采购物料
这种物料定义为直接从供应商获取的原材料或零部件、毛坯、铸件、辅助材料等。 制造物料
这种物料定义为把从供应商获取的原材料,通过加工成为半成品、零部件、成品。 外协物料
这种物料定义为在工艺过程中,需要委托外单位加工的物料或者半成品、零部件等。
2.物料清单的管理体系
基于物料清单的重要性,企业应该加强对其的管理,但又由于BOM涉及的方面很多,所以这种管理应该是考虑全面的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工艺过程是物料清单的管理功能涉及的内容之一,而物料清单的正确性又会对采购库存及生产出的半成品和成品库存产生重大影响,企业物流的核心内容就是库存管理。正是这样一条思路,将它们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这种联系最显著且重要的表征就是有关设计和工艺变更的管理。
BOM的类型
在谈到设计和工艺变更的管理时,就不得不先提到BOM的两种类型: ① 工程BOM
所谓工程BOM,就是以产品设计的参数为依据的BOM,它为制定采购的物料规格和质量标准提供数据,是采购管理中重要的数据资源之一。
② 生产BOM
所谓生产BOM,就是应用到实际生产领域的BOM,它对具体的生产环节起指导作用。 设计和工艺变更对两种BOM的影响
在制造企业中,设计变更和工艺变更是会经常发生的。由于客户的的需要,在产品结构中撤掉某个零部件或者调整了某个零部件的局部参数,这样就形成了设计变更;而一旦设计发生变更,由于新的产品结构需要用新的工艺方法来进行生产,所以势必就会形成工艺上的变更。
① 原有物料形成库存或者被废弃 发生设计和工艺变更后,按照原有产品设计和工艺要求采购进来的或已经进入生产程序
的物料随即会作废,形成相应的库存;原有的物料清单也会失去意义。
② 应该避免工程失效的BOM对生产BOM产生即时的影响 为了避免以上状况出现,应该对设计和工艺的变更进行必要的评估,看看新变更所影响到的原有物料是否还有其他用途,如果有,则可以将含有新的工程BOM中的变更在生产BOM中生效;如果没有,则还可以选择按照原有设计继续生产,直到将所影响到的物料消耗殆尽,再将工程BOM中的变更纳入到生产BOM中。
简而言之,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保证工程BOM只有通过适当的程序,才能生成为生产BOM。这样,工程BOM失效才不会马上影响生产BOM的有效性,直到其所对应的物料退出生产系统为止。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物料清单、工艺过程以及企业物流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通过图4-1~图4-3所展示的例子来体现。
图4-1 产品结构树和工艺过程举例示意图
图4-2 工艺过程和物流的关系示意图
图4-3 物控点和工艺点示意图
(二)物料清单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在阐述了上述有关物料清单的内容之后,其重要性已经非常明显了,但是在制造企业的实际操作中,有关物料清单的管理和维护还是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分析其根源,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技术层面的原因
这个层次的原因表现在企业内部物料管理或者物流管理人员对于BOM的结构理解不深,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会在BOM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产生失误。这种原因而导致的BOM问题是比较表层的,可以通过系统的培训来予以规范和解决。
2.管理层面的原因
相比之下,对于BOM管理问题而言,更为重要和深刻的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缺乏专门的BOM管理体制。以BOM中的编码管理为例,企业应该设置专门且唯一的部门来编制物料序号,其他部门只能申请这个编号而无权擅自确立其有效性;另外,对于编码字段的增减也必须设立相应的管理程序,这样才能避免可能导致的混乱。
物料管理
在做了若干的铺垫之后,下面进入到企业物料管理的实质内容。
(一)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MRP)是在企业生产和库存领域沿用已久的一种理论和技术,如果说物料清单是企业物料管理和规划的源头,那么MRP就是物料管理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1.定义
MRP观念
MRP作为一种观念,是由经济批量(EOQ)发展而来,其中引入相关需求、独立需求和时间分段的概念将传统的、分散的、静态的库存管理变为各项目间具有紧密联系的、动态的库存管理系统。它追求的境界是,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在需求的时间提供需要数量的物料。
MRP技术方法
MRP作为一种技术式方法,包括MRP和MRPⅡ。MRPⅡ是MRP的扩展,它将市场信息、财务信息、工程数据与生产和库存信息有效地集成,以便更好发挥其作为信息系统的功能。
MRP的基本思想 MRP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反应预测需求和顾客订单信息的主生产计划(MPS),以及产品结构(物料清单)信息、库存记录信息,按照各过程的预定提前期(lead time)由交货期向前倒排,从而得到详细的订货指令发送的时间排程表,用于生产车间的生产和采购控制。
【自检4-1】
当物料需求计划(MRP)系统从它的输出模块取得反馈信息之后,该系统就叫做“闭环(Closed-loop)MRP”。所谓闭环意味着问题和输出数据将反馈到系统并进行验证,必要时进行修改。这种反馈使计划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保持正确。
请您根据本讲的内容以及您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尝试用直观的形式阐述闭环MRP系统的反馈流程。
见参考答案4-1
2.物料需求的分类
20世纪60年代,IBM公司提出了把对物料的需求分为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的概念。产品结构中物料的需求量是相关的。
独立需求
所谓的独立需求是指任一物料之间的需求是互不相关的,如公司的产成品和生产过程中
的辅料;这种需求与供应链中上下游的关系密切联系,在客户或下游生产商方面受市场的影响,并且它永远是模糊的,需要通过预测来对其进行把握。
相关需求
所谓的相关需求是指任一物料的需求是对其他物料需求的直接结果,受上游物料需求的影响,例如汽车的轮胎相对于汽车而言是相关需求。
两种需求之间的关系
这两种需求在制造企业中通常都是同时存在的,独立需求通过与物料清单的关联性引导出了相关需求,一旦独立需求被确定,相关需求随即也能够被确定。独立需求与MRP是密切联系的,依据独立需求对产品结构进行分解就可以得到物料清单;而相关需求又是由独立需求所引导的,因此,相关需求是MRP的管理对象。应用MRP可以解决模糊需求的不确定性问题,它作为一个规划工具对任何企业都是很适用的;但是,应用MRP进行规划的结果不应该立刻被转化为执行计划,而是用来规划企业内外部供应链的供应能力。
(二)物料控制
为了避免需求不确定性对企业生产运作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对物料实施控制。
1.约束理论应用于物料控制
TOC(theory of constraints)即约束理论,是由以色列生产与库存管理学者Dr.Eliyahu Goldratt提出的一种生产管理哲理。
TOC的基本原理
约束理论认为系统的产出是由其约束确定的。它认为一个企业的最高目标是创造利润,为此它重新定义了衡量生产系统效能的三个指标:产出(throughput),被定义为通过销售而获得利润的速率;库存(inventory),被定义为企业为销售目的而投入的资金;生产成本(operating expense),被定义为企业为将库存转化为产出的消耗。它追求的是:通过不断地认识、利用和消除约束,使得产出最大化同时减少库存和生产成本。
在物料控制中应用的实际意义 由上可知,约束理论是研究运作流程中所出现的瓶颈现象。由于企业中物料的属性是有区别的(在BOM中也有体现),特别存在一些所谓的“瓶颈物料”,即物料需求度高但是供应能力却很低的物料(参见第二讲);因此,约束理论可以用于物料对生产运作影响的分析。
具体做法
将约束理论应用于企业的物料控制,首先就应该对物料的属性进行梳理,将可能对会给企业生产带来巨大问题和隐患的物料筛选出来,并对其实施专项管理;然后,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对于可能成为“瓶颈”的物料要制定合适的库存策略。瓶颈物料产生的原因在于以上提到的供应能力,具体可能有以下的表现:
① 企业内部生产工艺不成熟,上下游之间的生产存在缺口; ② 物料需求批量小,外部供应商不愿意接收订单;
③ 社会对于这种物料的供给量有限,如果事先缺乏规划,就无法实现及时采购。
第六讲 物料控制的要点
2.物料控制的要点
对以上内容进行归纳,可以得到企业物料控制的要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对物料控制形成冲击的物料; 工艺过程中的物流控制环节; 柏拉图原理。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有关柏拉图原理的内容。所谓柏拉图原理,在企业物料需求管理和库存控制中就是指可能造成问题的物料所占比例通常不会太高,一般不会超过20%。在这种原理的指导下,利用柏拉图统计(详见图4-4)的结果可以展开对不同属性物料的分类管理。
图4-4 物控要素柏拉图统计示意图
3.物料控制的难点及其原因 在以上的基础上,企业还应该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来寻找形成物料管理及库存问题的原因,这样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盲目状况,如图4-5所示。
图4-5 形成物料管理难点的原因分析示意图
4.基于不同控制重点的物控分类
在前边的内容中已经提到,有两个时间会形成所谓的提前期:采购周期和生产周期。以这两个周期为控制对象,企业的物料控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以加工过程(提前期)为特征的物控
这指的是制造业企业内部加工过程,以能力平衡和控制提前期为特征的物料需求管理。对应于这种物控模式,准时化(JIT)看板生产是主要的库存控制技术。因为JIT模式能够最有效地控制内部的在制品和半成品,通过设计所谓的“拉动系统”,保证了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库存始终处于平衡的最低限度状态。但这种模式,需要有很强的供应商来提供足够的供应能力保障,否则是无法运转起来的。
以控制采购周期为特征的物控 这指的是制造业企业采购原材料,零配件等以控制采购周期和采购数量为特征的物料控制。在这种物控模式下,供应链效率和物料需求的模式将决定库存控制所采取的技术,而MRP和JIT的结合则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第七讲 物料清单(BOM)
物料清单的含义
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s,BOM)是企业物料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文件,它不仅列出了制造最终产品所需的原材料、零件和组件,还列出了产品生产的顺序。物料清单的具体要求如下:
物料清单上的每一种物料有唯一的编码,即物料号;
物料清单中的零件、部件的层次关系要反映生产的工艺装配过程,包括材料的消耗定额(标准用量、工艺用量和非工艺用量)和不同的工艺状态;
物料清单应包括包装材料、标签和说明书等项,一些专门工具也应该包括在物料清
单里;
物料清单有单层物料清单和多层物料清单之分,其关系按照产品与组件、组件与零件、零件和毛坯或原材料之间的工艺加工过程决定,分为父项和子项。
物料清单的重要性
之所以将物料清单视为企业物料管理和规划的源头,是因为它所包含和体现的是制造企业进行生产运营最基本的内容,具体分析其重要性可以体现在:
物料清单是MRP系统的三个主要输入之一,其他两个是主生产计划和库存记录文件,它的正确性对于企业各类物料的采购有着直接影响,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原材料的积压;
物料清单的错误还会导致生产环节出现问题,进而使半成品和在制品的报废率提高; 真正的物料清单还包括了生产过程中所要使用到的一系列辅料,如工装、夹具及其他的简单工具,这些工具必须清楚地罗列出来,即便它们只用于某一个工段之中;
物料清单中需要对物料进行编码,如果编码无法确实地保证唯一性,就极有可能造成生产过程的混乱。
(二)物料清单的具体内容和功能
1.产品结构树
从以上的内容已经知道,物料清单必须包括并且提供原材料、零件和组件等产品构成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从最终产品开始逐步分解来得到的,这个分解的过程就形成了一个树状结构。因此,物料清单又可以称为产品结构树,如图3-4所示。
图3-4 以时间为坐标的产品结构树示意图
【图解】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各种物料不是同时需要的,各种物料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使用,有的先用有的后用,这就是物料在产品中的层次,根据这个层次形成了时间坐标上的产品结构。这个图不仅反映了最终产品的构成,还从制造周期和工艺路线两个方面反映了制造最终产品的顺序及所占用的时间。所谓的工艺路线,就是原材料、零件和组件加工成为最终成品的过程,是最终产品分解为原材料、零件和组件的逆过程。“物料在时间坐标上的产品结构”概念是任何制造厂家(不论是否上MRP系统)都必须树立的。用这种概念来管理生产,即使没有信息系统,也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差错和混乱。
如果将MRP以及JIT的模式纳入到这个图中的话,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它们二者的区别:
① 在MRP模式下,在图中的工艺路线上会不断地形成库存,然后再流向下一道工序,也就是说根据物料清单来加工库存;
② 在JIT模式下,当某一个工艺过程开始的时候,供应链环节中的供应商(无论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才会提供所需要的零部件或者原材料,这样就不会存在库存。
与产品结构树密切联系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时间概念,即各种原材料、零件和组件的加工周期,我们称之为“提前期”。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生产方式选择的不同,提前期有两个含义:
如果选择企业自己内部生产,提前期就是指的是具体物料的生产周期;
而如果选择外包生产的话,则提前期指的是采购具体物料的采购周期。 提前期与产品结构树的关系如图3-5所示。
图3-5 产品结构树和提前期示意图
【图解】
从这个图中可以发现,形成库存的关键点就在于具体物料的提前期结束和投入下一道工序进行生产之间,如果二者衔接得非常紧密,就会得到最为理想的状况——没有库存。因此,控制好提前期及需求量,就控制好了库存。
2.物料清单的功能
通过总结以上有关物料清单的内容,可以发现其作用和功能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很多环节,如图3-6所示。
图3-6 物料清单的功能示意图
从以上这些涉及的方面延伸出来,物料清单具有两个最主要的管理功能,如图3-7所示。
图3-7 物料清单的管理功能示意图
第八讲 物料需求管理(上)
在课程的一开始,就提到了需求是模糊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为了应对需求的这个特征,企业需要使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将需求的数量降到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对于企业内部供应链,或者更具体的业务需求管理而言,这方面的工作可以归结为客户需求管理。
(一)客户需求管理的内容 客户需求管理是协调、控制各种需求的来源,从而有效地规划和控制整个企业物流系统的管理过程,其核心内容就是对需求进行预测。
1.需求预测的重要性
企业对需求的预测实际上就是基于以往数据的一个整理和统计的过程,具体到企业物料管理的方面,它可以回答企业在将来某一个时段内,所需要的物料品种和这些物料所要达到的库存水平。尽管就目前而言,还没有非常完美的数学工具可以得到十分精确的预测结果,但是需求预测工作还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重要性体现在:
需求的发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客观上具有可预测性,企业对需求进行预测的依据就在于其基本的规律;
需求是企业制定长期生产计划的基础,生产部门利用预测的结果可制定周期性决策,例如工艺选择、生产能力计划/设施布局等,同时预测还可以用于生产计划、调度和库存等连续性决策活动;
对于金融和会计等职能性领域,预测可为制定预算和控制成本提供依据;
营销部门也可以依靠需求预测的数据来进行新产品开发设计、补充销售人员并作出其他关键决策。
2.需求预测的要点
企业进行需求预测,首先需要明确:预测的内容是未来计划时段内的总需求量,这个定义中间有以下两个要点。
总需求量
这里所指的总需求量,实际上就是企业的独立需求。在前边的内容中,已经提到只有确定了独立需求,才有可能确定相关需求。对总需求量进行预测的关键在于把握其规律性的变化趋势,而这种规律来源于通过企业的经销网络或客户群所收集到的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企业客户的采购模型。而对于客户的采购模型,企业需要掌握其中的三个内容:采购对象、采购数量及采购周期。例如,二八原则就是这些规律中最典型的一个,即企业80%的业务量来源于20%的客户。具体到企业物料管理的环节,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数据:
① 客户订单客户订单可以非常直接地反映出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从而决定企业对所需物料的需求。
② 库存库存可分为成品、半成品以及原材料等,这些数据的变动可以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对于以产定销的企业而言,成品则最能直接地体现出需求的变化情况。
时段
所谓时段是指进行预测的时间跨度。一般情况下,平均预测时段的改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预测的结果:
① 平均预测时段越短,则预测结果的波动性越大,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真实的需求变化情况,对于需求不确定的产品通常而言预测时段是越短越好;
② 平均预测时段越长,则预测结果越趋于一条平滑的直线,表现出的是一种平均的趋势。
(二)需求预测的操作
1.预测与计划的相互关系
预测与计划的层次和内容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预测的结果是为计划制定提供依据的。二者的比较详见表5-1所示
2.预测的基本原则
企业进行预测需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按物料分类的预测 在前边的内容中,已经提到过需要对物料进行分类管理。在对物料需求进行预测的过程中也是一样,并没有必要对所有的物料都付出同样的精力来进行预测;应该在既定预测策略的基础上,根据物料的属性区分其预测的优先度,集中投入人力和物力对位于高风险区的物料进行预测。
提供一个预测精确度的范围 所谓预测的精确度范围,就是指预测结果的偏差或误差范围,与企业对不同物料所能接
受的缺货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缩短计划跨度及预测跨度
这个问题反映的就是以上所提到的时段的内容,尽可能缩短计划跨度和预测跨度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
经常评审及更新预测
物料的属性是会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而改变的,同时预测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善,因此,就有必要通过评审的方式来对预测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审核,并根据需要及时地对预测结果进行更新。
便于相互交流和理解
3.客户需求预测的要素
大多数情况下,客户的需求包含以下六个要素,其相互关系详见图5-1所示。 平均需求
所谓平均需求,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需求的平均水平,如果反映在“时间-需求”图中就是一条平滑的水平直线。
需求趋势 所谓需求趋势,是指需求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出的走势,例如上扬或下滑的线性趋势就反映了需求量数据呈连续的直线关系,在图中表现为一条与横轴有一定斜率的直线。
季节因素 对于某些产品,客户需求的变化是随着季节的变迁而改变的。这种变化用曲线图表示出来通常会显示出的关系是:每相隔一段时间会有一个需求的高潮。
周期因素
对需求的周期性影响可能来自于政治、战争、经济条件或社会压力等,它是很难确定的,因为周期的时间跨度可能未知,或者引起周期性的原因难以被考虑到。
随机误差
随机偏差通常是由偶然事件而引起的。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当客户需求的所有已知成因(平均值、趋势性因素、季节性因素、周期性和自相关性)都从总需求中扣除后,剩下的就是需求的不可解释的部分。如果无法确定这些剩余部分的成因,就可以假定其为纯随机原因。
自相关性
自相关性表明了事件的连续性,即某一数据的期望值与其自身的历史值高度相关,如果存在高度自相关性,那么各个周期间的需求变化就不会太大。
图5-1 客户需求预测的要素
4.常用定性需求预测的方法
从客户需求预测技术的角度来看,有两种基本的预测方式,即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在定性预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基层预测
所谓的基层预测,是对来自低层的预测的连续累加,其假设前提是:那些离客户最近、
最了解产品最终用途的人员对产品未来的需求情况了解得也最清楚。尽管这一假设并不总是正确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假设,所以这种方法的使用还是比较普遍。
市场研究
所谓市场研究,是指企业经常聘请外部的、擅长于市场调研的公司进行这类预测,其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和上门访谈等。
销售和生产部门的预测会议
这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定性预测方法。在企业中,销售部门对市场需求的推测通常是乐观的,但是却面临着市场“牛鞭效应”的风险;而生产部门跟“牛鞭效应”完全没有关系,它面对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数据记录。因此,这两个部门分别进行预测的结果通常会有非常明显的落差,需要进行专门的评估,而预测会议就是这种评估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历史类比
所谓的历史类比,是指预测某种新产品的需求时,如果现有的产品或类似的产品可用来作为类比模型的话,这将是最理想的情况。历史类比法可以应用于很多产品类型——互补产品、替代产品、竞争性产品或随收入而变化的产品等。
德尔菲法(隐去参与者身份的问卷调查)
所谓德尔菲法,是指设定几个专题,再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去研究。对于同一个预测问题,不同的专家考虑的角度和观点不同,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对这些结果进行不断地筛选,最后的预测结果会与事实情况惊人的接近。但是在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强调隐去参与预测研究的各成员的身份,使得每个人的重要性都相同,这样才能保证每个成员都独立、完整地从自己的角度来提出看法和结果。
5.常用定量需求预测的数学模型 在企业中,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是最常用的定量需求预测数学模型,它力求以历史数据为基础来预测未来。时间序列分析有很多不同的数学模型,如简单移动平均、加权移动平均、指数平滑等。
6.建立客户需求预测系统的成功关键 在现实的操作中,之所以很多企业总是埋怨预测无效,是因为它们没有建立起一套健全的预测体系。对以上内容进行归纳,可以总结出建立客户需求预测系统的关键有以下四个方面:
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管理工作,配备专业人员; 数据的来源和正确性维护;
建立预测的评审制度和跟踪系统; 调整预测尽量和生产计划相一致。
第九讲 物料需求管理(中)
(二)需求预测的操作
1.预测与计划的相互关系
预测与计划的层次和内容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预测的结果是为计划制定提供依据的。二者的比较详见表5-1所示
正在阅读:
物料管理和库存控制05-22
个人驻村农技员扶贫工作总结范文09-07
茶厅隧道泄水洞出口进洞技术交底 - 图文01-19
操作系统 习题05-11
(整理)南大社保考研《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第九章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01-01
一棵树作文【精彩7篇】03-25
我们班的老师作文600字06-20
油瓶里的小老鼠作文600字06-23
七彩神仙鱼用药须知07-06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物料管
- 库存
- 控制
- 理和
- 高考64篇古诗文默写复习检查
- 谈谈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
- 某露天石材矿开采爆破震动测试与分析
- 2015年云南省导游考试经验交流:旅行社责任险不等于旅游意外险最新考试试题库
- 小学英语就划线部分提问的归纳
- PICC置管规范性管理
- 第一集:《复兴之路》解说词千年局变
- 水肥交互作用对问作玉米, 大豆产量的影响研究
- 崇岗寄宿制学校工作总结
- 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对比
- 集装箱班列编组计划相关因素分析
-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 初中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常用口诀
- 第10章消防及联动控制技术
- 铜精炼阳极炉除铅的生产实践
-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测试卷
- 2012思想汇报(雷锋日)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试卷2小学生数学报(全套)【2015~2016年新教材】
- 答案版2013春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学概论》课程(本)期末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