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以来的进展情况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

更新时间:2023-10-12 15: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开题以来的进展情况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往往表现为作业量过多,作业形式单一;教师对作业批改后情况缺少有效反馈和利用。本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作业的有效上,具体指向:1、教师作业设计针对性不强,未能很好起到巩固旧知、复习新知的作用;2、课内外作业系统性不够完善,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全面掌握知识;3、学生作业缺少趣味性、选择性和良好习惯,造成心理上负担过重;4、学生作业反馈不够科学,教师往往通过布置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不是指导课堂教学。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小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本课题于2009年4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11年6月结题,历时两年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有序开展

《以校为本实施新课程的策略改进研究》是徐汇区“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我校子课题于2009年4-6月启动。课题工作组专门召开了教研组组长以及教学人员课题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方案,拟订了语文、数学、英语组的三个子课题,分别由教导处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大组长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各学科备课组长全员参与。本课题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一子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及时总结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2009年5月,我校举行了开题仪式。 二、调研分析,排查问题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本校学生作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

1.学校分管教学的人员深入课堂进行广泛听课,调阅学生作业,发现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作业形式单调,要求雷同。

2.组织教师广泛讨论,排查学生作业低效或无效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在相互讨论及共同研讨中,排找出以下原因:①教师对新课程课标的研读不够深入,只从课程标准中获得关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基本理念等,而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的学习研究较少。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不透彻,作业设计中不能体现学生差异性。②对教学“六认真”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如对作业的设计只是限于对教学内容的巩固与熟练。③对学生研究不够。不同学生对同

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不同;同一学生对不同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不同。不能有效地挖掘学生潜能。一句话,不能“以学定教”。④缺乏锐意改革的精神。一些教师担心运用分层作业,会打击部分学困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越学越差。固守传统教学方式,一味求实。因而使课改走进“穿新鞋,走老路”,学生思维得不到活跃,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制约了学生素质的提高。3.对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分班级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从各个环节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对教师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上满意度不高。 三、强化学习,更新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这些基本理念,我们以为: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展现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补充,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甚至无视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与反馈。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无论从作业设计、布置、批改与反馈,都是对“教”的反馈,是对“学”的检验。好的作业,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作业的新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讲究作业策略,优化作业方法,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我们认为,作业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或干预下,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批阅)、反馈(反思)等环节,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也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通过作业教学,学生能体验、理解、巩固、反思所学知识技能,产生新的学习欲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教学应坚持主体参与的开放性、形式的趣味性、内容的综合性、作业评价的丰富性的原则,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因此,我们开展的实验研究,更主要的还是得先更新我们教师的观念。我们认为我们的教师首先就必须得具备

与现代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育观、学生观、管理观、质量观、人才观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教师平时应该厚积,即不断地学习。学习怎么开展课题研究,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一切有利于课题开展、学生发展的知识??为此,每学期前的假期教师校本培训都安排各学科《课程标准》内容的学习以及对课程标准解读的一些文献的学习,帮助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每周的业务学习组织教师进行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利用集体备课进行深入的研讨,让教师学习运用新理念进行作业设计的技艺。经常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区级的教研活动、本市及大市级的教研活动,我们都力争参听观摩的名额,让更多的教师能够走出见世面、取真经。这些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要及时回报学习收获。此外还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育书籍及报刊杂志,并做好学习笔记,定期进行交流评比。鼓励教师参加大专、本科函授,以及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专题培训。各种学习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更使他们逐步具备一个学者的气质。

四、 开展实践,探索方法 研究的途径:

我们提出“提升作业环节实效的实践与研究”为主题的校本培训,旨在以训促教,以教促学,以“作”促学,通过对作业教学这个课题的探索尝试,提高教师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作业反馈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在其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形成成果,并加以推广,使之产生效益。

①查漏补缺式学习培训。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水平与课题研究的需要,针对个人知识的缺陷、不足进行学习、培训。以自学和个别辅导为主进行。

②知识系性统学习培训。主要是针对改革实验理论的学习培训。一方面,学校力所能及地购买相关的专著,另一方面,学习者主动通过网络查询下载,从杂志报刊中选择,收集形成学习资料。通过自学,做笔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集中讨论的形式完成学习、培训任务。

③问题式学习培训。针对课题改革实验中个人、班级或集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集中集体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达到学习、培训的目的。

④专题式学习培训。对我们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或需要进行新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我们采用以专题的形式,请专家到校或外出学习、培训。

⑤行动研究式学习培训。行动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师专业成长和在职培训模式。主要解决我们在作业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或学习培训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有关教育研究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或方案,并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如果评估的结果不佳或出现新的问题,则再进行诊断、分析、研究,进一步制定新的方案,进行实施、评估,如此循环,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提高,使作业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和提高。

⑥写作式学习、培训。要求每一个成员分阶段、分专题或具体问题写研究心得、体会或者研究论文,便于个人的总结、提炼与反思。 研究的内容:

①作业设计:依据、遵循的原则、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安排等; ②作业布置:作业的选择、作业的分层、作业的要求等; ③作业批改:批改方式、作业评价、总结、分析与评讲等;

④作业反馈:反馈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学习质量、反馈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等。

研究成果展示:

①总结自己作业教学各环节的经验:各子课题负责人组织本课题成员,总结自己的经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提炼出本学科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与反馈的思路,进行实验、修正。

②借鉴他人作业教学各环节的经验:他人在作业教学中的经验,进行分析、讨论、提炼。

③完善各学科作业教学的设计、布置、批改与反馈的操作思路、经验:根据学科性质,通过总结、收集、分析、讨论、提炼、实践,形成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有关作业设计的依据、原则、形式、内容;作业布置的要求、技巧;作业批改的方法、形式;作业反馈信息的处理等系统的操作办法或程序。 五、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整体能力与素质不是太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3.少数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4.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少数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六、下一步研究计划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引领我校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3.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4.注意边研究边推广,让课题研究和实施新课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课题概述

对教师来说,布置作业就是检查教学效果和获得信息反馈、指导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学生来说,完成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

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优化化学作业,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现在初中生的化学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评价单一,作业量与质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它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作业”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个忽视的环节,多数教师对这一环节重视得不够,研究得不深。在新一轮的”减负”活动中,市教研室建议,教师要精选课堂训练及作业,保证训练与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训练、社会实践等。

基于此,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我们提出了《优化初中化学作业,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从最基本的作业入手,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化学作业“高耗低效”现象,提高作业质量,实现“减负提质”。 研究目标:

1、通过对初中化学作业内容的研究,加强作业设计内容的应用性开发,促使作业贴近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校所学知识的价值。

2、通过对初中化学作业形式的研究,减轻学生学习上过重的负担,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封闭走向开放,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

3、通过对初中化学作业评价的研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就感,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在评价方式上,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发挥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4、通过研究,为学校的化学教学、优化化学作业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研究内容:

1、优化作业形式的研究。尝试改变作业的形式,注重灵活多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包括:优化初中化学基础性作业设计的研究;优化拓展性作业设计的研究;优化开放性作业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vq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