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更新时间:2024-01-28 01: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江泽民主席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21世纪至关重要,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21世纪的人才,已经是世界各国为了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战略目标。

知识经济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知识经济要求教育不仅要把着眼点放到提高专业人才的全面素质上,也必须使未来人才学会终身学习。因此,每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人都必须认真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怎样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

知识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是信息技术革命,而培养高质量的信息技术人才,数学是基础,知识经济呼唤数学教学的改革,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 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条件,没有学习兴趣就谈不上培养创造思维,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渴望学习,有学习的主动精神,是掌握知识的基础,而基础知识是否丰富又决定了创造思维的强弱,因此,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成功的一半。

在初中数学 “全等三角形”一章的学习中,我选择了一道人们熟悉

的需要证明两次全等的例题:如图,已知AB=AC,BD=CE, BE和CD相交于O,求证:BO=CO.

如果采取先复习所学定理,然后指导学生用分析 法解题,这种教法也能达到系统复习知识,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但我把这节课定在

了培养创造思维的标高上,这节课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从培养创造性和创新意识的目标出发,把功夫放在挖掘习题的功能上,只给出题目的条件,而把结论藏起来,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结论。学生对本题共发现了20个结论,其中有10对角相等,4对线段相等,5对全等三角形,1组垂直位置关系,大大扩展了题目的功能 ,一个题目相当于20个题。不仅如此,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分类讨论思想得到了训练,钻研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也在解题中得到发扬,同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这在过去的习题课中是体现不出来的。

在日常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并且精心安排课堂上可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点,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在尝试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成功。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一种极好的方法。

二、 夯实基础知识,开拓知识领域。

我们常说,兴趣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但是,有了学习的兴趣,

不等于就有了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还要求学生具有丰富而扎实的知识作基础。

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有利于学生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进而形成新的观点,达到认识上的飞跃。

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立足“双基”教学和训练,力求做到教师启发,学生学有发展,讲要精,练要巧,用要活。

例如:在讲完分式方程后,出示如下题目:解方程:

x?2x?15??x?1x?22 请学生口头分析:

学生分析1:此方程是分式方程,可采用去分母即乘最简公分母的方法。

学生分析2:仔细观察分式方程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

x?2x?1与互为倒数,可用换元法。x?1x?2学生分析3:观察

x?2x?15x?2x?1与的和为,而与互为倒数,它们之积为1x?1x?22x?1x?21, 可利用根与系数关系定律来解。

在此过程中,既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又需要学生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能把这些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融会贯通,

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 综合多种思维,培养求异思维。

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但是,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不等于具备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知识转化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常常需要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而求异思维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求异思维是相对求同思维而言的,这两种思维方式常常统一于创造思维过程中,相互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常用求同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中如果没有求同思维,就不利于学生迅速继承前人的经验。求异思维指的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甚至是相反的方面,去探索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创造性思维重要的思维方法,任何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首先是建立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的,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

例如: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后,可给出题目:

已知:x,y的二次方程2x2-2x-k2=0和2y2-2y-k2=0,且x-y=2,求实数k

此题的条件与结论有明显联系,学生极易按常规方法从已知条件中分别求出x与y,再采取代入的方法求k值,动笔以后,发现运算很繁,不敢再往下算,那么有没有巧妙的方法?学生跃跃欲试,但苦于没有玄机良策,此时,我做了提示,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已知条件,分析系

数关系,便能发现x与y是方程:

122z2-2z-k2=0的两根,于是有:x+y=1; xy??k2而 ,解得: k??x?y?(x?y)2?4xy?1?2k2?2162显然,后一种解法比常规方法有了一个 飞跃,既新颖,又简捷,因此,对于一些数学问题,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特征,寻求简捷,巧妙的解题方法,让学生置身于求新,求异,求巧的思维情景之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有帮助的。

四、 巧设定势障碍,打破思维定势。

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的理解,以及习惯性的思维方法,常常产生一种定势心理,它严重的防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克服这种不良的定势心理,思维就不会活跃,创新的意识也不容易产生。没有创新意识,也就无法进入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境地。

欲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就要有意识的经常给学生新的题目,用来打破老框框的束缚,激发学生独立、有主见的去思考问题,当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知识广博了,联想丰富了,思维也会活跃起来了,只有打破思维定势,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分式方程后,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练习: 当k为何值时方程:

x?1xx?k???0xx?1x?x?1?只有一个实数根?并求出实数根。

当把原方程变形为:2x2-x+1+k=0后,一些学生取b2-4ac=0,得: k??7,从而x??1.84

至此,便终止解题,殊不知此举正中陷井,而此题的玄机与奥妙之处,就是设计了极其隐蔽的陷井——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很快完成了其他两种情况,

即:x=0时,k=–1可知

x?1212x=1时,k=–2可知: x??对于此种题目,教师有意识的设置“陷井”,不仅不会给教学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能有效的矫正学生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时代,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每个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启发诱导,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创新,让每一节课都充满创造活力,使数学教学更好的为培养人才做出贡献。

只有一个实数根?并求出实数根。

当把原方程变形为:2x2-x+1+k=0后,一些学生取b2-4ac=0,得: k??7,从而x??1.84

至此,便终止解题,殊不知此举正中陷井,而此题的玄机与奥妙之处,就是设计了极其隐蔽的陷井——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很快完成了其他两种情况,

即:x=0时,k=–1可知

x?1212x=1时,k=–2可知: x??对于此种题目,教师有意识的设置“陷井”,不仅不会给教学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能有效的矫正学生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时代,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每个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启发诱导,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创新,让每一节课都充满创造活力,使数学教学更好的为培养人才做出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vn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