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寻找时传祥 课文精讲 语文版

更新时间:2024-03-01 08: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寻找时传祥》

这篇通讯以叙述的方式,介绍了劳动模范时传祥的感人事迹,表现了他敬业、实在、正直、本分的性格特点。号召人们学习时传祥勤奋劳动、正直为人的精神,学习时传祥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时传祥”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劳动模范、掏粪工人。他曾以正直、敬业、实在的精神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本文的题目“寻找时传祥”的含义是呼唤时传祥那种“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的精神。 一、基础知识 1.给红色的字注音

偌大( ) 老茧( ) 诚挚( ) 黯然( 薯干( ) 瑞 ( ) 倪 ( ) 聊天( 2、形近字

┏沧:沧桑 ┏崇:崇高 ┏蔑:污蔑 ┗苍:苍茫 ┗祟:鬼祟 ┗篾:蔑匠 ┏薯:薯干 ┏颠:颠倒 ┏黯:黯淡 ┗署:行署 ┗巅:山巅 ┗谙:谙熟 3、词语解释

【偌(ruò)大】 这么大;那么大。

【人海茫茫】 形容人群数量庞大,像汪洋大海一样。

【人事沧桑】 指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经历了很多的变化。 【诚挚】 诚恳、真挚。 【淳朴】 淳厚,质朴。

【记忆犹新】 保持在脑子里的过去的事物的印象依然新鲜。 【黯(àn)然】 情绪低落的样子。 4、文学(文体)常识

用心 爱心 专心

- 1 -

) ) 《寻找时传祥》是一篇________,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________”系列报道中的一篇。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________。三十六年前,一个北京掏粪工人( )与共和国的主席( )握了一次手。作者写作本文是希望人们像时传祥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偌大(ruò) 老茧(jiǎn) 诚挚(zhì) 黯然(àn) 薯干(shǔgān) 瑞(ruì) 倪(ní) 聊天(liáo) 4、通讯 重访精神高原 一等奖 时传祥 刘少奇 正直 敬业 实在 二、课文学习

1、第一部分只有短短的5句话,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请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一个掏粪工人,一个国家主席,地位悬殊之大,却将他们相提并论,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在读者心中会产生很多疑问:他们为什么同死于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互相握了手,等等。激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这些悬念在下文都一一得到解答。

2、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下面标红色字体的词语的含义。

(1)今天,循着那渐被淡忘了的历史,记者重访时传祥的足迹,探寻他的生前身后。 (2)问起时传祥,一些中学生便摇头,几位大学生也双眼漠然。 (3)很快,一张国家主席与掏粪工诚挚握手交谈的照片传遍了大江南北。

(4)一听到要写时传祥,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明确】

(1)探求;寻找。

(2)从眼睛中透露出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 (3)诚恳真挚。

(4)形容情绪低落的样子。

用心 爱心 专心 - 2 -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根据语境来思考归纳词语的能力。做这样的题,一要联系句子,有时还要联系语段等来整体感知全句的含义,并初步体会标红色字体词语的意思,二要了解解释词语的常见方法。如:利用形声字来理解字词的含义的方法;分合法;比喻形容法等。例句中的“探寻”和“诚挚”可利用分合法,而“双眼漠然”和“黯然”可结合利用形声字及比喻形容法来解释即可。这类题实属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题。做好这类题,一方面应平时多积累语言,特别是应弄清词语的含义;另一方面还应学会运用词语、用好词语。 3、作者为什么要寻找时传祥?时传祥是什么人?

【明确】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公德的沦落,寻找时传祥实际上是寻找一种精神——正直、敬业、本分、实在的一种起码的做人品格。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的人。时传祥是北京掏粪工人;是全国劳动模范,曾出席过“全国群英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革中被遣送回乡;1975年去世。

【解析】写一个人物的根本出发点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呼唤。第二问要点为职业、荣誉。

4、“问起时传祥,一些中学生便摇头,几位大学生也双眼漠然。在崇文门路边,遇到几位老师傅。‘时传祥?!’惊讶中便有些激动,接着,就像是述说自己的光荣一样,‘知道吗,那时咱们这北京也有一种‘热’,那叫‘义务掏粪热’!”提到时传祥,大中学生和几位老师傅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中学生“摇头”、大学生“双眼漠然”,几位老师傅先“惊讶”,后“激动”。说明年轻人对时传祥已相当陌生,上了年纪的人对他则相当熟悉,对那个时代相当怀念。人们对劳模(实际是一种精神的象征)的漠然,引发一个深邃而重大的主题,即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说明了写作本文的必要性。

【解析】这里使用了对比的方法,意在强调重提时传祥的必要,如果人们都熟悉他,就不必再说了。

5、本文是“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请你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说说“重访精神高原”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时代改变,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做人的道理不该变。时代需要寻找时传祥精神,时代需要呼唤时传祥精神。

【解析】“高原”在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精神高原”当指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重”有第二次的意思。“重访精神高原”含有一种再次追寻当年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的意思,在这里指时传祥精神。

6、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课文是通过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时传祥的正直、敬业、实在、本分的?

【明确】本题旨在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用心 爱心 专心 - 3 -

写他敬业、实在:一是通过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来写的;二是通过运粪改用汽车后,他带领工友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事例。 写他正直、本分:一是通过时传祥家人的话;二是通过“有身份人士”的话以及时传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写的。

7、劳动模范时传祥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这篇通讯却以“寻找时传祥”为题,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话,谈谈“寻找”的深刻含义。

【明确】“寻找”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真、敬业、实在、本分地做人;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人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8、时传祥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你从周围人的身上能找到时传祥精神吗?试举例说明。 【解析】这是一道既联系课文理解思想内容,又从课内走向课外的开放性题。做好这道题,可分二步,一步是深入理解课文,找出时传祥的人格魅力;二步是关注现实社会,寻觅像时传祥式的人物即可。这类开放性题目,已成为平时各类考试及中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做这类题,一应关注课文,二应联系现实。结合课内外答准答全。

【明确】时传祥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他敬业、实在、正直、本分,他坚持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在现实生活中仍存在着具有时传祥精神的人,如徐虎、李素丽、李国友、叶景林等。

9、这篇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明确】首先,这篇通讯开掘了一个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题,即今天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个性特征鲜明。全文透露出一种十分平实、十分朴素的风格,但字里行间,又体现出热烈而鲜明的情感。这篇报道十分重视用事实说话。另外,作品的谋篇布局和细节处理、语言运用等,也都比较讲究,可读性强。

【解析】这是文章的写作特点,也是我们学习本文的目的。这样的题应从主题的挖掘、语言风格,文章结构等几方面考虑。 10.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明确】 (1)文章结构图 (2)段落分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交待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了环境背景。

用心 爱心 专心

- 4 -

作者在这一部分向读者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

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一种复杂的心情即:在“重访精神高原”中深感主题是激烈的、思考是痛苦的,倍感“重访精神高原”是必要的、重要的。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先总写“面”上的情况,每天每年怎样干活: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得有五吨;十七八年,没有节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再选写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了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益的例子。

第三部分侧重写时传祥的正直、本分,并通过时传祥家人及“挺有身份的人士”的话,说明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这一部分主要写了时传祥在文革动荡年月里正直为人、待人的事,其中还以插叙的形式写了五六十年代时传祥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扫村里大道的事,突现了时传祥做人一贯的本分、正直。文章最后写作者采访时传祥老伴及与几位“有身份的人士”的对话,写中央首长关心时传祥一家及善良正直的人们从内心深处赞美时传祥精神。意在点题:时代需要寻找时传祥精神,时代需要呼唤时传祥精神。 三、深入探究

1、对本文写作特点的理解 【明确】

(1)平实、朴素的风格中蕴含着热烈而鲜明的感情。通篇文章都十分注意“用事实说话”,几乎没有形容词,更没有记者的主观议论。而读者通过作品所受到的启发却是强烈而深刻的,原因在于,记者将自己激动的情感和理性的思索都隐藏在一种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客观叙述之中了。

(2)文章结尾含蓄,耐人寻味。表面看,“写时传祥”遭人嗤笑,但事实是,正是这“笑中”的“一个人后来单独”对记者表示了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与向往——这是一种更深刻、更耐人寻味的对主题的深化,是对今天人们内心仍存美好的一种肯定。

(3)细致的细节描写。如为耿大爷清厕,作者用“卷起”、“一块块捞出来”“冲”、“垒”等词语来表现时传祥的实在、敬业。又如写时传祥右肩上的老茧,写其大小、质地,充分表出了时传祥的敬业、勤劳。 2、本通讯有何现实意义?

【明确】本文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通讯开掘了一个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题,即今天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文章的答案是:时代变是应该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做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们那样正直、敬业,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vi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