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法律素质的现状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3-10-31 15: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村干部法律素质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要实现“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的目标,村干部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他们的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事业目标的实现。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村干部法律素质的现状,并对造成村干部法律素质偏低的原因进行剖析,最后探索出提升村干部法律素质的路径。

[关键词]村干部;法律素质;现状;提升路径 一、村干部法律素质的现状分析 (一)村干部的法律知识相对匮乏 法律知识作为法律素质的最基础部分,它的匮乏直接影响村干部守法、用法和监督法律的实施。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相对匮乏,有的甚至连“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这些基本的法律常识都不了解。这样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会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而无意识的触犯法律或者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村干部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心理和思想观点的总和,体现了人们对法律现象的认识和评价。村干部的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权利意识淡漠。特别是涉及到基本的权利问题上,很多村干部选择淡漠的态度,主观上对自己的拥有的权利没有清醒的认识,总是被动的接受,不会主动地争取;即使认识到自己的拥有的权利或者权利受到损害,碍于情面或者嫌麻烦等心理,客观上放弃维护自己权利的机会。二是依法执政的理念不足。某些村干部在管理日常事务中还存在一定的违法违规行为,没有树立坚定的公仆意识,在价值选择时容易把个人利益高于群众利益,依靠自身拥有的权利,超越职权做事。

(三)村干部的法律信仰相对缺失

法律信仰是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笔者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对法律仍然持半信半疑的态度,法律信仰程度较低。部分村干部习惯于服从权力,从内心难以接受、认同法律,对法的价值和功能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在广大农村,法制的环境和氛围还不够浓厚,执法队伍的素质相对较低,使得法律在基层的运行得不到老百姓认可,宁愿通过其它途径也不愿意诉诸法律。

(四)村干部用法能力相对不足

村干部运用法律的能力是村干部法律素质的直接体现,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村民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村,民主执政。但是就目前的调查显示,村干部的用法能力和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状况,特别是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和为贵”、“讼为凶”观念的影响,多数村干部对诉讼持一种消极态度,“能忍则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根深蒂固。因此在对待诉讼这一问题上持谨慎态度,会权衡利弊,再加上现代诉讼成本的加大、诉讼时间的不确定和基层司法状况的不乐观,使得村干部在遇到纠纷或者权益受侵害时不愿寻求司法救济。

二、村干部法律素质偏低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法律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vd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