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终极押密试卷(6)

更新时间:2023-11-05 13: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夸的研究方法。

2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沛西·能 C.达尔文 D.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心理起源说。

[名师详解]心理起源说的基本观点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为孟禄。他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教育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A。

3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考试焦虑症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单纯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远远不够。

4一个国家的人口( )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A.数量 B.增长率 C.质量 D.分布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与人口的关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迁移和分布等都与教育有着

密切的关系。其中,人口的数量是确定一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5我国现行的学制是( )。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综合学制 D.分支型学制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D【解析】我国现行的学制是分支型学制。

6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白的,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黑的。这体现了(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不变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B.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题干描述的是知觉的颜色恒常性。

7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参考答案:D

8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参考答案:A

9下列课程中不是活动课程的是( ) A.物理实验 B.手工制作 C.绘画 D.辩论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绘画、音乐、文学等属于学科课程。

10( ),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A.科学性和思想性统~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A【解析】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

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11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 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杜威的新“三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

12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没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参考答案:D

13认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 ) A.习惯 B.知识经验 C.认知结构 D.教材结构

参考答案:C我的答案:未作答

14当教师对工作与生活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精力充沛,富于幻想,说明他处在教师成长的( )阶段 A.情绪高涨 B.心理困惑

C.反思求解 D.心理愉悦 参考答案:A

1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充分的科学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的先驱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面研究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建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及其条件,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16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 A.心理官能的发展 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

D.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参考答案:C

17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等级性的学制是(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型 D.分权制 参考答案:A

18决定教育性质的最根本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文化传统 参考答案:B

19已有旧信息对新信息的学习的抑制作用叫做(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参考答案:A

20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 ) A.行为改变法 B.认知改变法 C.精神分析法 D.运动改变法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解析】A。强化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21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 A.惟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掌握知识是智能发展的主要基础。学生的智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离开或排斥掌握知识,智力发展无从生长。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智力、能力,是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巩固程度和运用程度。实践表明: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故选D。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社会的发展与人的成长都依赖于教育,所以教育是万能的。

参考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育也可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也是有条件的,教育要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人的身心发展除了受教育的影响之外,遗传、环境和个体主观能动性也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教育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只会给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23德育过程只能以知为开端,行为终结。 参考解析

错. 德育过程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24是不是一节好课就是看老师的课是否讲得精彩。

参考解析

答:错误。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上好课除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紧凑;积极性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5教育完全是一种消费性的事业。

参考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人口功能。教育还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而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则证明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所以,教育不是一项消费性事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如何加强群体的凝聚力?

参考解析

群体凝聚力就是群体所具有的使其成员愿意留在其中并积极活动的吸引力,是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加强群体凝聚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4)改进教师的领导方式。

(5)提高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27简要分析学习策略的概念。 参考解析

学习策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这一界定明确了学习策四个方面的特征:(1)学习策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28简述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参考解析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来实现的。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教育行动的指南。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而且还能对不符合教育目的的发展给予引导,使受教育者的发展与预定的方向相一致,并且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因此,教育目的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对受教育者来说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的期望,具有目标导向性和一定的理想性,它对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它一方面激励教育者通过各种方式把教育目的转化为学

生的学习目的;另一方面也激励受教育者积极参加教育活动,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可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评估或教育督导行为中。

29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解析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动机 正确引导归因,激励学生 利用反馈信息,科学奖惩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1984年4月,美国“全国质量教育委员会”在提交白宫发表的题为“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寻找教育问题的答案,必须致力于终身教育,开创一个以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教改运动。呼吁学习是终身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身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请回答: (1)该材料体现了学制改革趋势哪个方面的发展?这个理念最早由谁提出,其特点是什么? (2)当前学制改革还具有哪些趋势?

参考解析

体现了终身教育的趋势,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各国学制改革的共同目标。终身教育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多样性和生活化的特征,其目标是组织一个提供终身学习的完善体系,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学制改革趋势: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扩大义务教育范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以及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31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考焦虑的学生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李某是某中学高三年级的男生,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情绪不好,睡眠不好,饭量减少,每天萎靡不振,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尽管每天学习时间很长,但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他变得脾气暴躁,有时无故不去上学。

试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该学生的考试焦虑症进行指导。

参考解析

1.高考焦虑因素分析

高考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这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其他种类的考试焦虑相比较,高考焦虑有其特殊性,造成学生高考焦虑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客观因素

①学校及教师的压力。不少学校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围绕学生的分数转,大搞题海战术,按考试成绩排名次、排座位,依据考试分数布置和安排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教师以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由于缺乏成功的体验,学生逐渐对考试产生反感。单调的刺激、过严的要求,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势必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形成恐惧、紧张和焦虑。

②家长的高期望与压力。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与能力,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进重点学校,课余时间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补习班,不许孩子有自己的体闲娱乐时间,目的无非就是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家长的期望水平过高,以及不当的教育方式,只能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剧对高考的焦虑。

③社会舆论及媒体的不当宣传及做法。每当高考来临时,大众媒体就开始制造紧张气氛,如请专家讲解有关高考的注意事项,请历届高考状元讲成功的经验等。这无疑增加了紧张气氛和神秘感,会使学生更加紧张和焦虑。 (2)主观因素

高考对中学生来说是人生面临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关系到每个学生一生的前途与命运。面对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高考,学生必然会产生情绪的波动,甚至产生焦虑情绪。学生对高考重要性的认识、知识准备、以往经历和体验、人格特征等是考试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 2.高考焦虑的辅导策

高考焦虑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多方面共同努力,方能见效。

(1)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必须把“应试教育观”转变为“素质教育观”,学校应把学生德、智、体、美诸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检测教育与教学质量的标准,把课外活动和节假日还给学生。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考试焦虑,才能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高质量人才。 (2)寻求家庭、社会的支持。寻求家长及社会对学生的支持,为学生的高考减压。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为孩子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社会舆论及媒体应适当宣传与高考有关的内容并制定相关的政策,不要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和神秘感,也不要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宣扬高考状元,更不要过分报道与高考有关的内容,为减轻学生的高考焦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由于学生个体因素是高考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可以指导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学会对高考焦虑作出积极、主动的应对。第一,改变不正确的认知与评价;第二,调整期望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第三,改进学习方法,调整竞技状态;第四,学习必要的应试技巧,在高考中的应考技巧是:要稳定情绪,全身放松;在答题前要浏览试卷,统观全局;回答每题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列好答题顺序,贯彻先易后难原则;统筹兼顾各题,恰当分配答题时间;不忽视任何细节;注意克服定势的干扰;先求正确,再求速度,合理安排时间等。

(4)学会自我放松训练。当考试焦虑严重地影响学生目前的状态时,专门的放松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最正规、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是“紧张一松弛渐进放松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局部一组一组的肌肉群的放松,循序渐进地扩及全身。

总之,高考焦虑辅导应本着“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指导自我教育,又要重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寻求家庭、社会的积极支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高考焦虑症。

100G最新资料 2259114533或者chenhaojiejh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v8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