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鉴赏(公开课)

更新时间:2023-05-17 10: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千古兴亡多少事——高考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教学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内涵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分类 3、主要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知识回顾内容分类思想感情 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 理性反思 1、国家- 国运衰微、忧国伤时

2、统治者-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 奢侈 3、古地- 昔盛今衰的伤感,感慨盛衰 无常,物是人非的沧桑

4、古人-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表现手法 结构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结 合、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鉴赏方法:1、了解史实 2、体悟意图

3、探讨技巧和情感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人怀人伤己,借歌颂诸葛亮的丰 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抒发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

用典、以乐景衬哀情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注释(1)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 ,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2)朱雀桥:在金陵城外, 乌衣巷在桥边。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诗人表达了昔盛今衰之情。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后二句藉 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 叹。

对比、融情于景

(2011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 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 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

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 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

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 方。 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 阁。③韦庄:晚唐诗人。

(1

)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吊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2)这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韦庄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阴雨、江 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 令人伤感的画面。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华, 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 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07年湖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 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 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 手法。 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 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 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 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 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 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 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挖掘二者连接点人物角度

诸葛亮

杜 战争不断

甫 安史之乱

时代 才情 理想 付出 结果 不同

战争频仍 动荡不安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 六出取西蜀,定南蛮, 东和北拒,中军帐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许身稷契,志在匡国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仕途屡遭贬谪, 失意难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uz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