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隧道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

更新时间:2024-06-09 05: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嘉峪关隧道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施工》,TZ210-2005; 2、《铁路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二、编制范围及原因

因嘉峪关隧道兰端洞门拆模后,发现洞门混凝土局部有蜂窝、麻面、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匀等缺陷,另因隧道主体框构正在施工,可能还会出现露筋、砂线、孔洞、烂根、裂缝等缺陷,所以专项编制嘉峪关隧道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

三、概述

3.1工程概况

嘉峪关隧道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境内,起讫里程为DK715+750—DK716+093,隧道全长为343m,为双线隧道,隧道洞身位于直线段,最大埋深约6.7m。隧道在DK715+798处下穿天下第一墩旅游景区专用公路,在DK715+868.38~DK715+872.76下穿嘉峪关延伸的明代长城,在DK715+991处下穿酒钢专用铁路。隧道与长城斜交角度为76度,隧道与专用线斜交角度为59度。 3.2气候特点

全线跨中温带亚干旱区,其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沙尘频发;夏季短促而温热、昼热夜凉;秋季较短;冬季漫长、寒冷而干燥。全年降水量小,且多集中在7~9月份,蒸发量大,霜冻期长。最冷月平均气温-8.8℃,最热月平均气温22℃,年平均降水量86.2mm,年平均蒸发量2004.9mm。最大土壤冻结深度为177cm。 3.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人工填土(Q4ml6,Q4ml3):主要分布于铁路专用线路及嘉峪关城墙,稍湿、中密-密实,Ⅱ级普通土。

1

细圆砾土(Q3):广泛分布于该区域,成分以花岗岩及石英岩为主,密实,稍湿,Ⅲ级硬土,σ0=500kPa。

隧道位于祁连山北麓冲洪积平原区,属戈壁滩,干旱缺水。隧道所在区域地表无径流,同时也无泉水出露。 3.4特殊岩土、不良地质、

工点范围内无特殊岩土,本隧道工点范围内无不良地质作用。 3.5沿线风景名胜

本工点附近有“万里长城-嘉峪关”文物保护区,线路自保护区边缘通过,对保护区基本无影响。为保护长城,线路以门式框架下穿通过长城。

pl6

四、混凝土缺陷

4.1混凝土缺陷的分类及产生缺陷的原因 4.1.1 麻面

麻面是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缺浆粗糙或有小凹坑、麻点、气泡等,形成粗糙面,但混凝土表面无钢筋外露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硬水泥浆垢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板隔离刑涂刷不均匀,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6)混凝土和易性差,含气量过大,含有大量气泡;脱模剂材料不当,有些材质的脱模剂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会将气泡吸附在模板壁上形成混凝土的表面气泡。 4.1.2 蜂窝

蜂窝就是混凝土结构局部疏松,骨料集中而无砂浆,骨料间形成蜂窝状的孔穴。

2

其主要原因是:(1)混凝土拌和不均,骨料与砂浆分离;(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3)卸料高度偏大,料堆周边骨料集中而少砂浆,未作好平仓;(4)模板破损或模板缝隙未堵严,造成漏浆;(5)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充分,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未达到返浆的程度;(6)混凝土的和易性差,含气量过大等。 4.1.3 露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其主要原因是:(1)浇注混凝土时,钢筋垫块位移,或垫块漏放,致使钢筋下坠或外移紧贴模板面外露;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露浆;(3)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4)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5)骨料粒径偏大,振捣不充分,混凝土于钢筋处架空造成钢筋与模板间无混凝土。;(6)钢筋位臵定位不牢固,在浇筑混凝土时,造成钢筋位臵变化。 4.1.4 孔洞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有较大的孔洞,或蜂窝较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其主要原因是:(1)振捣不充分或未振捣而使混凝土架空,特别是在仓面的边角和拉模筋、架立筋较多的部位容易发生;(2)混凝土中包有水或泥土:(3)混凝土产生离析后,造成粗骨料堆积。 4.1.5 裂缝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包括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和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缝。 其主要原因是:(1)混凝土温控措施不力;(2)所浇混凝土养护不善;(3)有外力作用于混凝土结构,如所浇混凝土过早承荷或受到爆破震动,混凝土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陷等;(4)外界环境的因素,如太阳光中紫外线过强、风大、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等原因。

3

4.1.6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匀

施工中想要混凝土表面颜色完全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许多因素都会引起混凝土表面颜色发生变化,比如原材料的种类、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养护条件、混凝土的振捣情况、脱模剂的使用情况、模板的表面结构、模板的吸附性能、拆模时人为造成的颜色变化等等。 4.1.7烂根

主要表现在根部混凝土漏浆,造成蜂窝麻面,甚至出现露筋、孔洞等。混凝土外部的这些缺陷,在施工过程中非常普遍,不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也往往是从这些缺陷开始的。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其主要原因是:(1)骨科的级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佳。骨科级配,要用不同粒径的石子和砂配合使用,相互填充空隙,使混凝土中空隙率最小。它对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良好的和易性等均有很大关系。最佳混凝土配合比应具有良好的密实性、和易性。 (2)浇筑离析。已搅拌均匀的混凝土由于各固体粒子大小比重不同,引起它们之间发生不同的运动,由于位移不同就会出现离析现象。但是适当的配合比和合理的操作,可以将其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否则混凝土不易振实。

(3)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有一定的侧压力,当对此侧压力考虑不周时,如侧模固定不牢、走形,就会振捣不密实;在安装和绑扎钢筋过程中,现场上常有木屑、木块、塑料、水泥袋以及碎砖、垃圾土等杂物掉入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前必须认真清理,去除杂物;模板表面不平,粘带水泥浆灰,拆模时混凝土浆呈现麻面;模板拼装不严密,混凝土表面也会产生麻面、蜂窝;模板不浇水湿润,将导致混凝土拆模后缺棱掉角。此外,钢筋过密,混凝土中粗骨料难以进入产生分离,不易振捣也会产生蜂窝、孔洞;钢筋位移紧贴模板往往容易产生露筋现象。 4.1.8砂线

所谓“砂线”就是墩身表面混凝土缺少水泥,好像砂子堆积起来似的。其主要原因

4

是:(1)模板间接缝不严。由于混凝土墩模板间的接缝或模板法兰盘和面板间的接缝不严,混凝土振捣后水泥浆从缝隙处漏出,致使墩身的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浆而形成“砂线”; (2)机制碎石中的粉尘量过大。由于混凝土中参入了含粉尘量较大的碎石,结果浇筑出来的墩身就会出现更多的“砂线”; (3)脱模剂不合格。由于使用了不合格的脱模剂,在拆除时墩身表面的水泥浆会附在模板上,致使墩身混凝土表面出现“砂线”; (4)雨天施工墩身。雨天浇筑墩身混凝土时很难防止雨水不进入墩模内,大量水进入墩模后致使水泥浆变稀,出现溺水现象,被稀释的水泥浆沿墩身模板内侧向下流,带走了混凝土表面的水泥,不可避免的形成了“砂线”; (5)混凝土振捣过度。墩身施工时捣固人员惟恐振捣不到位而出现蜂窝、狗洞现场,故反复振捣混凝土,致使混凝土振捣过度。混凝土振捣过度后会产生离析现象,而离析产生的水从模板内侧流下会带走水泥浆,因而造成“砂线”。 4.2混凝土缺陷处理措施 4.2.1 麻面的处理措施

先将麻面处凿除到密实处,用清水清理干净,再用喷壶向混凝土表面喷水直至吸水饱和,将配臵好的水泥干灰均匀涂抹在表面,此过程应反复进行,直至有缺陷的地方全部被水泥灰覆盖。待24 h凝固后用镘刀将凸出于衬砌面的水泥灰清除,然后按照涂抹水泥灰方法进行细部的修复,保证混凝土表面平顺、密实。

用水泥灰修复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首先是调配水泥灰。一般情况下,黑、白水泥的配比采用5:2的比例,可掺入石粉或双飞粉。用喷壶对调制好配比的水泥灰进行层层洒水,保证握在手里成团,放手后能松散开。②用水把需要修补的部分充分湿润,待两个小时后即可修复。戴好橡胶手套,将水泥灰握于掌心,对着麻面进行涂抹填充。填充时要保证一定的力度,先是顺时针方向,后转换为逆时针方向对同一处麻面进行揉搓,反复进行,直至麻面内填充密实。密实的概念是用手指对着缺陷处按压时,不出现深度的凹陷。③处理完一处面积后,用手背(不能用手指)对修复过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拂扫,

5

抚平应按从上而下的方向进行,其目的一是清除粘在混凝土表面多余的水泥灰,二是可以消除因涂抹形成的不均匀的痕迹,使颜色和线条一致。④另外,对于局部凸出混凝土面的湿润水泥灰应该用镘刀铲平。 4.2.2 蜂窝的处理措施

(1)对于小蜂窝:先将蜂窝处用清水清理干净,再用喷壶向混凝土表面喷水直至吸水饱和,在用镘刀将调好的砂浆压入蜂窝面,同时刮掉多余的砂浆;注意养护,待修补的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使用角磨机打磨一遍;对于要求较高的地方可用砂纸进行打磨。

(2)对于大一点的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用钢丝刷洗刷干净后,将蜂窝处用清水清理干净,再用喷壶向混凝土表面喷水直至吸水饱和后支模,再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粒径l0~20 mm)仔细强力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对较深的蜂窝,影响承载力而又难于清除时,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注混凝土封闭后,再放水泥砂浆,把蜂窝的石子包裹起来,填满缝隙结成整体,必要

时可进行水泥灌浆处理。 4.2.3 露筋的处理措施

避免表面露筋的有效措施是使用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操作工人,提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监控力度,保证钢筋布位准确、绑扎牢靠,保护层垫块安臵稳固,在混凝土振捣中操作细致。 如果出现表面露筋,首先应分析露筋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再考虑修补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修补后不得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正常使用。 露筋的修补一般都是先用锯切槽,划定需要处理的范围,形成整齐而规则的边缘,再用冲击工具对处理范围内的疏松混凝土进行清除。

(1) 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采用专用的碳纤维混凝土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

(2)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

6

度等级的碳纤维混凝土填塞压实,施工完毕后必须保证外观色调一致,并认真养护。 4.2.4 孔洞的处理措施

孔洞修补办法:(1)先将孔洞凿去松散部分,使其形成规则形状;(2)用钢丝刷将破损处的尘土、碎屑清除;(3)用压缩空气吹干净修补面;(4)用水冲洗修补面,使修补面周边混凝土充分湿润;(5)填上所选择的修补材料,振捣、压实、抹平。推荐可选择的材料有: H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HGM100无收缩环氧灌浆料等;(5)按所用材料的要求进行养护。 4.2.5混凝土表面裂缝

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大都是因为收缩而产生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刚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变干而引起,另一类是因为混凝土硬化时水化热使混凝土产生内外温差而引起。

刚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往往因为外界气温较高,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小,表面蒸发变干,而其内部仍是塑性体,因塑性收缩产生裂缝。这类裂缝通常不连续,且很少发展到边缘,一般呈对角斜线状,长度不超过30cm,但较严重时,裂缝之间也会相互贯通。对这类裂缝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在混凝土浇筑时保护好混凝土浇筑面,避免风吹日晒,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立即将表面加以覆盖,并及时洒水养生。另外,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引气剂也有助于减少收缩裂缝。

对于较深层的混凝土,在上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会在自重作用下不断沉降。当混凝土开始初凝但未终凝前,如果遇到钢筋或者模板的连接螺栓等东西时,这种沉降受到阻挠会立即产生裂缝。特别是当模板表面不平整,或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时,模板的摩擦力阻止这种沉降,会在混凝土的垂直表面产生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振捣是避免出现这种缺陷的最好方法。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混凝土表面与内部之间形成温度差。表层混凝土收缩时受到阻碍,混凝土将受拉,一旦超过

7

混凝土的应变能力,将产生裂缝。为了尽可能减少收缩约束以使混凝土能有足够强度抵抗所引起的应力,就必须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升温速率。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矿粉煤灰,能使水化热释放速度减缓;控制原材料的温度,在混凝土结构内部采用冷却管通以循环水也能及时释放水化热能。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不同品牌水泥的混用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不同品牌的水泥,其细度、强度、初终凝时间、安定性、化学成分等不尽相同,且还存在相容性问题。在混凝土施工时,应该严禁不同品牌、不同标号的水泥混在一起使用。

碱骨料反应也会使混凝土产生开裂。由于硅酸盐水泥中含有碱性金属成份(钠和钾),因此,混凝土内孔隙的液体中氢氧根离子的含量较高,这种高碱溶液能和某些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碱硅胶,碱硅胶吸水水分膨胀后产生的膨胀力使混凝土开裂。

对于浅层裂缝的修补,通常是涂刷水泥浆或低粘度聚合物封堵,以防止水份侵入;对于较深或较宽的裂缝,就必须采用压力灌浆技术进行修补。 4.2.6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匀处理措施

所浇筑混泥土拆模后表面颜色不均匀,可以通过人工抹面使其颜色变得均匀。多数修补工作的失败是由于未能使用同周围混凝土表面相同配合比的材料而造成的。既使是使用了与原混凝土相同的配合比,也很难保证修整部分的颜色与原混凝土颜色一致。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通常修补所用的混合料有以下几种配比(具体最优的配比只有通过现场调试得出) : ①白色波特兰水泥+ 粉煤灰+ 水;②白色波特兰水泥+ 粉煤灰+ 沙+ 水;③白色波特兰水泥+ 普通水泥+ 沙+ 水;④白色波特兰水泥+ 沙+ 水;⑤普通水泥+ 沙+ 水。以上五种配合比为保证修补材料和原混凝土的结合都可以考虑加胶。 4.2.7“烂根”的处理措施

“烂根”的处理方法:(1)、敲除蜂窝处的疏松部至钢筋周围,清除钢筋表面砼 (2)、以清水清理残渣与砂粉 (3)、刷涂砼专用黏着剂(EPOXY)

8

(4)、填灌干硬性水泥砂浆(锚固支座螺栓灌浆料),干硬型水泥砂浆是由生产厂家直接加工好的一种产品(本产品强度最低可达到C50),购臵后按照厂家配比加入饮用水即可填罐,由于这种料颜色与刚浇筑完成的砼颜色接近,为了处理后的混凝土与墩周围混凝土表面颜色一致,可适当加入白水泥配色,用摸子在挖井基础护臂上涂抹配色,确定加入白水泥数量,确保处理表面颜色与周围混凝土颜色相近或一致。(5)、养护:修补完后按照冬季保温养护的措施进行养护:先贴养护薄膜,然后覆盖土工布,最后在最外侧覆盖保温被。(6)、填灌过程中留臵砂浆试块,留臵在装修面周围,用同样的方法保温养护,待28天后送中心实验室检测,强度合格后邀请监理工程师旁站分层碾压回填。 4.2.8“砂线”的处理及措施

“砂线”的处理方法:将河砂过筛,选出其中的细砂,在细砂中加入白水泥和黑水泥(白水泥和黑水泥的加入量分别为细砂重量的70%和20%左右)。加水拌合均匀后,在讲拌好的砂浆用刮铲涂抹于“砂线”处,然后用细砂布磨光。再用不加水的白水泥。黑水泥和细砂抹擦一遍,最后用塑料薄膜将其覆盖养护28d。

“砂线”的防止措施:(1)、认真处理模板间的缝隙及模板法兰盘和面板间的缝隙。对于钢模板的面板和法兰盘间的缝隙,采用AD高级原子灰和AD原子灰固化剂进行堵缝。模板与模板间的接缝,采取在模板间夹高级双面胶,在拧紧连接螺栓,最后用小砂轮机将伸入模板内面的双面胶磨掉。(2)、严格控制机制碎石中的粉尘量。(3)、使用质量好的脱模剂。(4)、避免雨天施工或混凝土拌合站拌出的砼有溺水现象。混凝土施工应尽量避免雨天施工。若施工中遇到大雨应停止施工,遇到小雨要将强防雨措施。拌合站拌的砼出现溺水现象后,将混凝土退回,并即使要求拌合站整改,合格后在发送砼。(5)、掌握熟练的砼的振捣技术,避免在振捣中出现错误。 4.3混凝土缺陷的预防措施 4.3.1通过控制钢筋施工质量预防

钢筋必须进行质量复检,选择有经验的施工人员进行制作加工,控制浪费现象,钢

9

筋表面必须除锈、清洁,钢筋下料准确,安装正确,保护层厚度适宜,固定牢靠,浇筑时安排护筋人员随时检查。保证垫块的数量和质量,以防露筋。 4.3.2通过控制模板制作安装质量预防

混凝土结构施工能否达到整体美观的要求,首先取决于模板,模板的制作安装质量是关键,混凝土的平整度、光洁度、色差度都与模板直接相关。若模板不平顺,板缝不严密,发生渗水、漏浆,甚至支架松动,模板跑模、变形等,都将引起混凝土质量不良或外观粗糙现象。对使用的模板进行精密加工,可进行粗磨、中磨、细磨、精磨、微磨、抛光等六道工序的镜面加工,同时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模板在安装前,应均匀涂刷脱模剂。模板支撑应牢固,接缝严密、尺寸准确。对模板从设计到安装,必须严密策划、细化实施。做到这些,可以大量减少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缺陷。 4.3.3通过控制混凝土工艺质量预防

混凝土搅拌运输与浇筑 原材料必须合格,随时测定材料含水量,按配合比称料准确,准确控制水灰比、坍落度、搅拌时间。混凝土运输与浇筑的间歇时间应合适,必须在初凝时间以内保证连续施工、分层浇筑。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小于2m,正确掌握振捣间距、时间,防止离析现象。由混凝土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表面裂缝在拆模24d内必须修复完成。

1、混凝土配合比

(1)水泥用量。延长混凝土的模内养护期或加大水泥用量,有利于混凝土表面的自然光洁度。若混凝土浇筑完毕24小时左右或3天后,或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的短时内就要拆除侧模,可考虑采用比通常情况略为加大或维持一定的水泥用量,对无外加剂的混凝土也可略微降低水灰比来考虑,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宜以增大用水量(加大坍落度)来增大水泥用量。

(2)含砂率。砂石骨料含砂百分率除与级配、孔隙率相关外,还与砂的粗细程度相关。最佳含砂率是指在砂石骨料级配的规定条件下,选择能同时满足混凝土质量和工作

10

和易性要求的砂最佳含量。

(3)坍落度。对有外观质量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较通常略减少1~2厘米,使混凝土拌和物粘稠一点,振捣效果好一些,有利于混凝土外观质量。 2、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必须达到3个基本要求:计量准确、搅拌透彻、坍落度稳定。否则混凝土拌和物中必然出现水泥砂浆分布不匀现象,给混凝土带来先天性不足,会在混凝土表面留下“胎记”色差,或出现混凝土振捣容易离析、泌水等不良现象。 3、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1)分段分层,限时接茬。混凝土浇筑,无论是按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或从中部开始向两端对称,呈斜面层次全断面而推进,还是按从下向上一层层呈水平层次,都必须分段、分层地进行浇筑作业。

(2)浇前振后,切莫早振。混凝土振实过程,是混凝土拌和物在所浇部位上进行:一是液化,二是振动,三是捣实。

为使混凝土浇筑均匀密实,采取前面浇后面振捣的步骤配合,切忌早振。早振有两种情况:一是本层混凝土厚度未铺足,或本层浇筑不到位(横向未到边,纵向不连贯);二是对本层混凝土浇筑段前沿临空部分,不等下段混凝土浇衔接,就过早振捣。 (3)快插慢提,控制振速。振捣棒的棒头直径和振动频率一定,施加于混凝土拌和物的振实力度,由插棒位臵的振捣时间和上提速度来确定。看得见的混凝土,是否振捣密实,通过现象观察来确定,混凝土振捣密实特征表现为:混凝土已无显著沉落、表面呈现平坦,混凝土已不再冒气泡转而开始泛浆;对能见度低或阴角部分,以快插慢提的速度为准,一般塑性混凝土采用通常的插入式振捣棒,即按本层混凝土厚度做振捣动作。

4、养护

根据环境温度选择养护方法,正确控制养护时间、次数、养护用水,特别是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

11

5、拆模和成品保护

控制拆模时间,合理安排拆模顺序,特别注意保护混凝土边、角部,严禁人为损坏。同时,在各工序施工中,要严格进行交接检查,主要是施工单位班组自检、互查。在专业质量检查人员检查的基础上,还应经监理人员对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按规范进行质量检查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五、质量保证措施

5.1质量目标

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定及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铁路实车最高检测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110%,开通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目标值。 5.1.1质量管理小组

质量管理小组组织机构表

机构设臵 负责人 组 长 尹小明 副组长 主要职责 负责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质量检查、奖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本工程质量管理的直接负责人 施。 刘树元 协助组长工作,组织落实洞门砼装修方案,各项质量控制措于宏举 1、质量控制方案、措施的编制、报审; 谢万成2、质量控制方案、措施的落实检查; 张凤才 3、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监督,物料调配、人员组织、李 峰 学习培训等。。 贠 磊 李立宏 组 员

5.3质量管理制度

5.3.1施工图复核及技术交底制度

12

加强施工图审核和现场核对优化。施工图经咨询审核合格并经公司盖章后,方可发放用于施工。同时,严格进行施工图现场核对优化,未经核对的工程不得开工。接到设计图纸后,由技术主管组织参建有关技术、质量管理人员认真熟悉审核图纸,并积极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施工技术交底,领会设计意图,确保施工设计图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编制周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送审确认后,由架子队长牵头、技术主管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并进行单项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的书面交底,找出质量重点监控部位和监控点,按照施工任务划分,各分管的主管工程师负责对所担负的工程任务,向班组分项进行书面交底,施工过程中全程实行技术指导,做到质量重点人人心中有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5.3.2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

加强地材质量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

用于工程主体的材料、设备除业主供应的以外,其余材料、设备由项目经理部统一组织招标采购。选择信誉度高、讲诚信、产品质量合格且稳定的生产厂家。项目经理部采购的材料、设备到场,由物资设备部人员会同监理进行检验和验收。

材料进场由物资管理人员进行验收,验收时检查材料外观质量及进场数量,外观质量合格后通知试验人员到现场,由试验人员按照规定批量、频率进行取样送检,经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同时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抽检工作。

材料进场后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库存,确保在现场库存期间不变质、不过期。水泥必须每次进场分块堆码,先到的先用、后到的后用,保证水泥的稳定期及有效期。所有材料统一采用定额发料的管理办法,保证工程成本测算有依据、内部工班承包严密。 5.3.3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

工艺流程设计时,注重科学、合理、实用、逻辑关系严谨,工艺流程由技术室技术人员负责设计,经技术主管审核批准后及时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确保每个工序开工前施工人员掌握其流程关系及施工要点。

13

特殊地段及复杂工艺,进行室内论证、设计、优化、再设计、审核批准几个阶段,确定其流程后进行室内、作业现场大型技术交底,确保让每一位施工人员掌握详细的工艺流程。

加强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案审查。对主体工程的施工工艺设计、施工质量控制方案加强审查,对关键或重要工程的质量技术保证措施进行咨询。编制高性能混凝土实施细则,指导施工现场作业。

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由项目经理部中心试验室,架子队试验员对各工点的常规试验进行检验。

安质环保人员根据施组、方案的要求,负责有关检验试验装臵的管理以及相关作业文件的制定和保持,并把动态掌握执行情况并形成相关记录。 5.3.4关键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

本工程我单位上岗人员经技术培训合格方可上岗。施工准备阶段我单位组织参加本工程施工的全体工作人员重新学习相关的施工规范、规则、规定和验标,尤其是关键部位要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培训后方可施工,要求所有参建员工理解工程特点,熟悉施工的程序和质量要求,了解并掌握易产生质量隐患的重要工序及重要环节,定期安排技术培训,并进行技术考核。特殊工种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执行持证上岗率100%的制度。就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材料、新工艺及时组织参战人员学习,保证工程质量。

5.3.5实施“三检”制度

施工中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坚决不转入下道工序,坚持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提供质量保证。 5.3.6施工资料记录整理和追溯制度

对各方关于工程质量的文件、资料、包括电话、传真、和书面指示分类列入工程档案,对图片、录像按日期和地点分类入档,真实记录施工过程。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ux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