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更新时间:2023-12-02 04: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2、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3、话语蕴藉: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

4、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5、创作动机:简单地说,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6、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7、即兴与推敲: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8、艺术概括:所谓“艺术概括”,简括地说,就是作家依旧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9、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10、文学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语言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12、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所谓“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13、本文时间、故事时间:所谓“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而所谓的“文本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前者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

1

件之间的前后关系,而后者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14、隐含的读者:所谓“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15、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题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示,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二、简答题:

1、简述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生活真实的区别。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景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凡是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实中存在的一切事物与现象,都是生活真实。生活真实虽然为文学 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 它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作为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假定性情景之中。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就揭示和表现客体世界内蕴(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价值追求而言,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是相通的;然而文学反映客体世界的审美特征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这就使它与科学真实区别开来。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2、简述文学形象的特点。

主观与客观,假定与真实,个别与一般,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3、如何看待文学作品显现出的与现实的差异?

作品显现出的与现实的差异,有其短处也有其长处。短处在于,艺术描写不能达到丝毫不差,原原本本地再现真实,所谓“画饼不能充饥”;但是也由于这一差异,显现出文学独特长处,超越事物本真的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更深层的意蕴。 4、简述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样性 5、简述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①文学本质的问题: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应,表现论则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②文学批评问题:模仿论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

③文学创作问题: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2

6、关于文学活动的发生主要有几种学说?试简述其基本内涵。

①巫术发生说: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提出:接触律与相似律。 “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模仿某物并达到某种结果,可以使被模仿的事物达到预想中的变化。 “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操纵某物可对接触过该物的人施与影响。

②宗教发生说:评价:文明时代的更多的是一种无实用目的的精神,这一点与宗教精神却又共同之处,但他却不能完全将文学与它联系到一起。文学活动是从人类的超自然的宗教活动中产生的。代表人物:赫尔德,格罗塞。

③ 游戏发生说;(席勒-斯宾塞理论)文学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和对闲适生活的需要,人将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最早是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德国生物学家谷鲁斯提出“内模仿说”

评价:艺术和游戏确有联系,游戏接近于艺术,游戏中产生的娱乐也接近于美感享受,但游戏缺乏艺术的深刻社会内容,它给人的娱乐也是粗浅的、暂时的。因而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的命题,离开了人类的社会实践,离开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也是不科学的。 ④劳动发生说:文学活动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劳动。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即劳动是文学发展的基础、源泉。

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7、如何理解物质生产发展与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8、简述人的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

集中表现在:人类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产生的前提。第一,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第二,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合目的性{内在尺度}、合规律性 {外在尺度})第三,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

9、举简例说明文学接受中期待视野的层次、类型。

意蕴层次(作品意义期待)、形象期待(作品内容、叙述层期待)、文体期待(作品表层期待)。 个人期待视野、集体期待视野

10、简要举例说明三种文学类型及其特点。

11、结合文学实例说明叙事性作品中“事件”的分类及作用。

12、结合文学实例说明叙事性作品中“人物”的二重性。

3

13、结合作品简要阐述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13、简析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异变现象的表现及其成因。

15、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16、为什么说劳动是文学发生的根本动因?

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

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

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各民族最早的文学体裁是诗,而诗在当时是必须吟唱的,而且它以载歌载舞的方式来传达。因此早期的文艺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这种早期文艺的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 17、简述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第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第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第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三、材料分析题:

1、试分析郭沫若的如下论述:“我承认一切艺术,虽然貌似无用,然而有大用焉。” 2、试分析别林斯基的如下论述:“人们只看到,艺术和科学不是同一件东西,都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根本不在内容,而在处理一定内容时所用的方法。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所说的都是同一件事。”

3、试分析鲁迅的如下论述:“我以为根本问题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

4

的都是血。”

3、试分析苏珊·朗格的如下论述:“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正在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4、结合所学“接受论”原理分析如下现象及成因:

现象1:“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罢,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的心目中的林黛玉。”(鲁迅《看书琐记》)

现象2:英加登曾这样断言: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会产生一部全新的作品。(如一个人在不同年龄读《红楼梦》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现象3: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 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绛洞花主>小引》〕 5、结合所学原理分析下面这段话。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6、分析下面这段叙述性文字中的时序和时距。

母亲着人拿来一块点心,是那种又矮又胖名叫“小玛德莱娜”的点心,看来像是用扇贝壳那样的点心模子做的。那天天色阴沉,而且第二天也不见得睛朗,我的心情很压抑,无意中舀了一勺茶送到嘴边。起先我已掰了一块“小玛德莱娜”放进茶水准备泡软后食用。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碰到我的上腭,顿时使我浑身一震??

(节选自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第1卷)

7、阅读下面的诗词选句,用王国维对境界(意境)的分类加以归类和说明。(5分)

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冯延巳《鹊踏枝》) ②“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元好问《颍亭留别》) ③“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 8、结合下面的文字,说明文学语言的特点。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②“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③“他仿佛从一个苦闷的梦中醒来,抬起了头,看见自己头顶上的黑色的天空和太阳的、耀眼的黑色圆盘。”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tv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