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黄鳝的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更新时间:2024-05-20 16: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2019黄鳝是什么意思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黄鳝的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黄鳝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补血,补气等功效;可治疗风湿,虚劳咳嗽,中耳炎等疾病的功效。
一 黄鳝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要掌握黄鳝的养殖技术,先要了解黄鳝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1.生活习性:黄鳝是营底栖生活的鱼类,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所以在各种淡水水域几乎都能生存。喜栖于腐植质多的水底淤泥中,甚至在水质偏酸的环境中也能很好生活,常钻入泥底、田埂、堤岸和乱石缝中洞里穴居。洞穴很深(洞长约为鱼体全长的2.5—3.5倍),结构较复杂,有一个甚至多个洞口。黄鳝昼伏夜出,白天静卧于洞内,夜出活动;温暖季节的夜间活动频繁,出穴觅食或守候在洞口捕食。炎热季节的白天也出洞呼吸与觅食。黄鳝的活动与水温有关,有春出冬眠的习性。冬季水温较低,达10℃左右时,摄食明显下降并开始潜土,低于5℃时停止取食,在北方潜入泥土深达30厘米,越冬达数月之久。春季水温10℃左右时,迁居地皮、洞穴,开始活动觅食;水温15—30℃是摄食、生长的温度,18-28℃为适宜生长温度,28℃以上摄食量减少,36℃为临界温度。
2.食性与摄食特点:黄鳝是一种以动物食物为主的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各种水、陆生昆虫及幼虫(如摇蚊幼虫,飞蛾,水、陆生蚯蚓等),也捕食蝌蚪、幼蛙、螺、蚌肉及小型鱼、虾类。此外,兼食有机碎屑与藻类。饥饿缺食时,残食比自身小的黄鳝甚至鳝卵,也食部分麸皮、熟麦粒、蔬菜等植物。鳝苗前期以摄食水中红虫为主,后期则以较大的虫为主。幼鳝与成鳝的食谱基本相同。
黄鳝对植物性饵料大都是迫食性的,效果不好。但鱼苗取食某种饵料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饲育黄鳝的开始阶段,必须做好各种饵料的驯养工作,为人工饲养打好基础。
黄鳝对食物的选择很严,喜食鲜活动物。但在自然条件下食物有被迫性的变化,与自然环境中同季节饵料生物多少有关。春季饵料生物少,黄鳝摄入的饵料中泥沙和腐屑的比例较大;夏秋季饵料生物丰富,摄入的饵料中饵料生物比例较大。
黄鳝的摄食强度随季节温度变化而变化,据观察发现,每年4—10月幼鳝及成鳝均持续摄食,成鳝在繁殖季节也不例外。全年中5—8月摄食量最大;4、9、10月次之;11月至翌年3月很少摄食或基本不摄食。黄鳝耐饥饿,长期不摄食不死,但体重明显减轻。
黄鳝吃食方式为吞食,食物不经咀嚼就咽下,遇大型食物时先咬住,并以旋转身体的办法将所捕食物一一咬断,然后吞食,摄食动作迅速,摄食后即以尾部迅速缩回原洞中。黄鳝比较贪食,在夏季活动旺盛时,吃食量大,曾测定日食量约占体重的七分之一左右(一般鱼类为5%—8%。)
3.生长与年龄:黄鳝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较缓慢,年增重为1倍左右;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黄鳝的年增重可达3倍左右,网箱生态养鳝的年增重可达4—5倍。
黄鳝的生长与年龄密切相关,其生长指标和生长常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生长指标和生长常数不同。黄鳝在2龄前生长较慢,3龄后生长显著加快,4龄生长最快,5龄后相应减慢,往后逐步递减。所以,农民朋友饲养黄鳝最好挑2龄种,养两个年头即上市。
4.性别与性逆转:黄鳝不像其它动物那样终生属于一个性别,它是前半生为雌性,后半生为雄性,中间转变阶段叫雌雄间体。这种由雌到雄的转变叫性逆转现象。在达到性成熟的黄鳝群体中,较小的个体是雌性,较大的个体主要是雄性。一般情况是体长在24厘米以下的个体均为雌性;24-30厘米个体雌性仍占90%以上;30-36厘米的个体雌性占60%左右;36-38厘米的个体雌性占50%左右;38-42厘米的个体雄性占90%左右;42厘米以上个体几乎100%为雄 二 苗种投放 1 苗种选择
(1)好苗:身体呈黄色,且伴有较大黑褐色斑点或条纹。 (2)中苗:身体呈浅黄色,杂斑较少
(3)劣苗:身体呈灰色或青灰色,杂斑不明显。
2苗种分级:黄鳝有大吃小的习性,放养时可按20条/千克以下;21-40条/千克和40条/千克
以上三个档次分级。
3苗种消毒:带病虫害的黄鳝苗种不能进场(进池),进池的苗种放养前必须先浸泡消毒:将苗种放入3%-5%食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或10ppm-20ppm高锰酸钾5-10分钟,消毒时间长短应据苗种忍受程度灵活掌握。另外也可用硫酸铜、漂白粉等药物浸泡消毒,浸泡后的药液切莫倒人养殖池。 4苗种投放:农家养鳝可根据池子大小、饲料来源、鳝种情况,决定合理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养规格20-25克鳝苗2.5千克左右为宜,规格大可稍多放,小则少放。或每平方米50条为好,大则适当少放,小则稍多放。 三 饲养管理技术 1.饲养做好“四定”
(1)定质:黄鳝以荤食为主,饲料必须鲜活,切忌投喂腐败食物;喂的配合饲料,也切忌变质发霉;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一定要有保证。因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主要饵料要以动物肉为主。人工配给部分植物饵料,如麸皮、米糠、饼粕及瓜菜之类。黄鳝对饵料选择性较强,一经长期摄食某种饵料,就很难改变其食性,故在饲养初期,必须不断驯饲,投喂一些来源广、价格低、增肉率高的混合饵料。并要求动、植物饵料合理搭配,使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达35%—40%。
(2)定量:饲料投喂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在11月至翌年4月每日投饵一次,每次的投饲量约占黄鳝体重的3%-4%;5、9、10三个月,每日投饵两次;投饵量为5%-8%。6、7、8三个月摄食量最大,日投两次,可投喂8%—10%。
(3)定时:黄鳝习惯于夜间觅食,放养初期投饲应在下午4点到5点进行,待其逐渐适应后,提早投饲,最后改在白天投饲。在生长旺季每天上、下午各投1次。
(4)定位:鳝池中应有固定食台。食台用木框加聚乙烯网布做成,固定在一定位置上,饲料投于其上。若没有固定食台,则选择固定投饲的地点。 2.管理做好“五防”
(1)防水质恶化:养鳝池要求水质“肥、活、嫩、爽”。鳝池的水很浅,只保持在10-15厘米左右,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又高,水质容易败坏变质,不利于鳝摄食生长。因此,发现这种情况,当水质严重恶化时,鳝前半身直立水中,口露出水面呼吸空气,俗称“打椿”。必须及时加注新水解救。为了防止水质恶化,一般每5—7天换水一次。夏季高温时,要每天捞掉残饵,增加换水次数,4—5天换水一次;注入池中的水温差不能超过5℃,否则黄鳝会因温度骤降而引起死亡;水位要比春秋季高,保持在25—30厘米。
(2)防温度过高或过低:在炎热的酷暑季节,应注意遮荫、降温,方法是在池中种植一些遮荫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或水浮莲,或在池边搭棚种藤蔓植物,并经常加注新水,以降低水温。冬季鳝种越冬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将池水排干,但要保持一定水分,上面覆盖少量稻草或草包,使土温保持0℃以上,以免鳝体冻伤或死亡,确保安全过冬。
(3)防黄鳝逃跑:黄鳝善逃,逃跑的主要途径有:一是连续下雨,池水上涨,随溢水外逃;二是排水孔拦鱼设备损坏,从中潜逃;三是从池壁、池底裂缝中逃遁。因此要经常检查水位、池底裂缝及排水孔的拦鱼设备,及时修好池壁,堵塞黄鳝逃跑的途径。
(4)防病治病:黄鳝在天然水域中生病较少,随着人工饲养,密度加大,病害较多。常见的有饲养早期,鳝种因捕捉运输体表受伤,易感染生病;饲养中间,因水质恶化或养殖密度过大易发病;外购、外捕的鳝种体内大都有寄生虫或在养殖中感染寄生虫后而发病。因此,在鳝种放养和养殖过程中,应用药液浸泡或药液遍洒水体消毒,药饵驱虫等,主动采取措施,以防为主。
①防病措施。池泥的优劣直接影响黄鳝的生长、冬眠,对高密度的养鳝尤为重要。池泥一般可直接取河底、湖底的黑色淤泥,但这种淤泥含有机质丰富,细菌密度大,分解耗氧量大,易诱发鱼病,故不能直接作为养鳝池泥。要进行以下处理方可使用:将河底、湖底的淤泥摊开曝晒3-5天后入池;直接将墙泥踩碎后铺池底,或与曝晒后河底淤泥混合使用;在底泥中添加一些石块、树根等,做成人工洞穴;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处理,每平方米用150—200克均匀搅拌池泥中,等5—7天药性过后再放水,彻底杜绝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池泥除了从河底、湖底捞取外,还可从底质较肥的稻田内挖取。一
般以灰褐色土壤为好,如果土质太烂,要进行曝晒处理。作为池底质的淤泥软硬要适度,稍带粘性。可用木棍在泥中戳洞试验,洞孔不塌陷即可。池底质以偏酸性或中性为好,有机质含量不宜过多。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鳝种;或用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平方米用0.4克,半月用一次;或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挂篓于水中饵料台旁。
②治病措施。常见赤皮病、细菌性肠炎、腐皮病等细菌性病,用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平方米用0.4克,每周消毒一次;用磺胺噻唑拌料投喂,第一天按池内鳝鱼总量每50公斤用药5克,每2—6天用药减半,方法是把药拌在适量的面粉糊内,晒干投喂。常见毛细线虫、棘头虫等体内寄生虫病,药物消毒水质,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每平方米(水深20厘米)用2克药。每50公斤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5—7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常见的发烧病,鳝池内混养少量泥鳅,预防此病。黄鳝发病后更换新水,并用万分之六的硫酸铜溶液泼洒,每平方米洒40—50毫升。 四、黄鳝常见病的防治 1.水霉病
〔症状〕此病系因黄鳝受到机械损伤或相互咬伤及致害生物侵袭致伤,伤口被水霉菌感染所致。初期症状不明显,几天后患处长出长毛状菌丝,且肌肉糜烂,离穴独游,食欲不振,最终消瘦死亡。此外,鳝苗孵化过程中也易受水霉菌感染而患病。 [防治方法〕
(l)用生石灰消毒,可预防此病。 (2)操作过程中要避免碰伤黄鳝。
(3)发病期间可用5%碘酒或1%孔雀石绿软膏擦抹患处。也可用食盐水浸洗5分钟。 (4)可用0.04%的食盐水和0.04%的苏打水全池泼洒,效果明显。 2.赤皮病
〔症状]此病多为捕捞或运输造成外伤;细菌侵入皮肤而引起。其症状为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皮脱落尤以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
(1)用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均匀,使池水呈1克/立方米。
(2)2.5%一10%食盐水洗擦患部或把患病黄鳝放入2.5%食盐水浸洗15~20分钟。 3.细菌性肠炎
〔症状〕患病黄鳝行动迟缓,体色发黑尤以头部最明显,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脓血流出,肠内无食,局部或全部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池消毒,每平方米用生有灰20克。
(2)加强饲养管理,不投喂腐烂变质饲料,及时消除残饵,防止水质恶化。
(3)发病季节每5千克黄鳝用磺胺噻唑5克或呋喃唑酮1克拌饵投喂,连喂3一5天。
(4)治疗需采用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外用药物常用1一2克/立方米漂白粉或10克/立方米生石灰;也可用2~3克/立方米禽用红霉素溶液浸泡黄鳝10~15分钟。
(5)每50千克鳝用大蒜250克,捣烂溶解,拌饵投喂,连喂3~5天。 4.烂尾病
〔症状〕此病由产气单胞菌中的一种细菌引起。病鳝尾部发炎充血;继之肌肉坏死腐烂,以致尾柄或尾部肌肉烂掉,尾椎骨外露。此病在密集养殖池和运输途中容易发生,严重影响黄鳝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这种病一旦发生,治疗十分困难。因此,应切实注意以防为主。 〔防治方法]
(l)注意黄鳝池的水质与环境卫生,避免细菌大量繁殖,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及危害。 (2)用0.24克/立方米呋喃唑酮全池泼洒。
(3)用0.25单位/毫升的金霉素浸洗消毒患病黄鳝效果良好。 5. 发烧病
(症状)黄鳝发烧病主要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黄鳝体表分泌黏液过多,致使水中微生物加速分解。消耗水中溶氧,放出热量,使黄鳝因缺氧而焦躁不安,互相缠绕,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
(1)在池内放养500~1000克泥鳅,以减少鳝鱼缠绕。 (2)更换新水。
(3)每立方米水体泼洒0.7克硫酸铜水溶液。 6.棘头虫病
〔症状〕患病黄鳝的食欲严重减退或不进食,体色变青发黑,肛门红肿。经解剖后肉眼可见肠内有白色条状蠕虫,能收缩,体长8.4一28毫米,吻部牢固地钻进肠黏膜内,吸取其营养,以致引起肠道充血发炎,阻塞肠管,使部分组织增生或硬化,严重时可造成肠穿孔,引起黄鳝死亡。 〔防治方法〕
(l)药物清塘消毒,用0.05克/立方米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可预防此病。 (2)每50千克黄鳝用40~45克90%晶体敌百虫混于饲料中投喂;连喂6天。 (3)病鳝内脏要深理土中;切不要乱丢。 7.毛细线虫病
[症状〕患病黄鳝时常将头伸出水面,腹部向上。其他症状同棘头虫病。解剖后肉眼可见后肠内有乳白色细小如线的毛细线虫,体长为2~11毫米,其头部钻入肠壁黏膜层,破坏组织,导致肠中其他病菌侵入肠壁,引起发炎溃烂,如大量寄生可引起黄鳝死亡。 [防治方法〕
(1)药物清塘,用0.05克/立方米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可预防此病。 (2)每50千克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5一7.5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3)把兽用敌百虫片(0.5克/片)用水浸泡后碾碎按0.l%的量拌饲料使用,连喂6天。
(4)用贯众、荆芥、苏梗、苦楝树根皮等中草药合剂,按50千克黄鳝用药总量290克(比例16:5:3.5)加入相当于总药量3倍的水煎至原水量的1/2,倒出药汁再按上述方法加水煎第二次,将2次药汁拌入饲料投喂,连喂6天。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味道鲜美,肉质细,被称为“水中人参”。
泥鳅的养殖
泥鳅是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的鱼类。鳅科的鱼类相当多,我国有100多种,常见的有北方条鳅、北方泥鳅、黑龙江泥鳅、花鳅等,在外形上与泥鳅相近。泥鳅在我国的分布很广,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分布最广、最多。泥鳅的适应性强,能在多种水体中养殖;耐低氧,能够进行肠呼吸,病害少,食性杂,繁殖简单,运输方便,养殖成本低。
一、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泥鳅身体细长,前端较圆,后端侧扁、头尖、腹圆,喜生活于淤泥较厚的静水中,在湖泊、池塘、稻田等水域中均可生存,适宜生长在光线较差的淤泥中,眼睛退化,靠5对触须寻找食物。因为具有鳃呼吸、肠呼吸等多种呼吸方式,所以可生活在溶氧极小的水或淤泥中。泥鳅外表似无鳞,甚光滑,鳞片细小埋于皮下,表皮可分泌粘液,体表有黑色斑点。
泥鳅属典型杂食性鱼类,幼鱼时以水生昆虫、小型甲壳类、水蚯蚓等动物性饵料为食;成鱼时喜食植物性食物,如水生植物种子、嫩芽,藻类以及淤泥虫的腐殖质等。泥鳅最适生长温度是22~28℃,此时摄食最旺盛,摄食时间以夜间为主;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活动减弱;水温在6℃以
下或34℃以上时,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泥鳅能在溶氧0.16毫克/升的水中生活,而其他鱼类在溶氧1.0毫克/升的水中就会缺氧,出现浮头现象。
泥鳅白天大多潜伏在泥中,喜上半夜外出觅食。泥鳅一天中有两次摄食高峰:上午7~10时和下午4~6时,早晨5时左右是摄食低潮,人工养殖,白天投喂是完全可以的。
泥鳅2龄左右达到性成熟,1年可产卵2~3次,产卵期为4~9月,产卵盛期为5~6月,产卵常在雨后夜间进行。在产卵期,常可看到几尾雄鳅追逐一尾雌鳅,当在发情高潮,雄鱼压迫雌鱼腹部时,雌鱼因受到挤而产卵,雄鱼排精,卵子在水中受精后,落在水中的水草或石块等物体上,并粘附住。受精卵在水是20℃时,两天即可孵出鱼苗。
二、泥鳅的人工繁殖 1.亲鱼培育
培育池用水泥池或土池均可,面积一般在30~50平方米。池底要求有淤泥15厘米左右。水深50厘米,进出水口处用拦鱼网罩拦好,以防泥鳅逃逸。培育亲鱼的泥鳅可选择天然捕捞、市场购买或自己人工繁殖,无论哪种来源,都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池中要常充新水,保持水质良好。池中可常投入一些水草或旱草,以利遮阳、避光、肥水,增加水中的腐殖质。除使池水保持肥爽外,还要加强投喂人工饲料,如米糠、麸皮、豆饼、花生饼等,均需粉碎置于饲料盘中,供亲鱼摄食。投饵量一般为泥鳅总体重的5%左右。为了使泥鳅摄食均匀,最好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3时投喂2次,要将饲料盘中的残饵清除,换入新饲料。春季3月下旬以后,要进行亲鱼的强化培育。在上述植物性饲料中要多加入些含蛋白质较多的物质,如鱼粉、碎鱼虾、动物内脏及下脚料等,以促使亲鱼的性腺发育。在强化培育时期,更要注意水质,要经常换新水,以保持水质肥爽。
2.亲鳅的培育
(1)亲鳅的来源与选择
亲鳅的来源通常有三个:一是自己培育的已达性成熟的成鳅;二是从市场上购买的性成熟的泥鳅;三是从自然界中捕捉的野生鳅。三种来源是选择亲鳅时都应注意到的,自养鳅在数量上质量上都较好,无传染病危险;野生鳅的购买来的亲鳅,可以避免泥鳅的近亲繁殖。
无论是哪种来源的亲鳅,必须进行严格排选。凡选用作催产的亲鱼,都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各鳍完整,年龄在2~4龄之间,雌鳅体长10~15厘米,体重16~30克,雄鳅体长8~12厘米,体重10~15克。雌雄泥鳅的主要特征是:雌鳅胸鳍短而宽,末端钝圆,呈舌状,腹部丰满圆润,富有弹性,腹部有明显向外突出,将雌鳅腹部朝上,可看到明显的卵巢轮廓,生殖孔圆形外翻,呈粉红色。雄鳅胸鳍较狭长,末端较尖,呈镰刀状,最外侧2~3根鳍条末端略向上翻,生殖孔狭长凹陷,呈暗红色,轻挤腹部,有的可流出乳白色精液。雌雄比例掌握在1∶2左右。
(2)亲鳅培育池
亲鳅培育要求面积在50平方米左右,长方形水泥池,底铺20厘米厚粘土层,水深1.5米。进排水口分设池两端并安装防逃网。
(3)亲鳅放养
亲鳅放养密度不宜过大,以每平方米放10~20尾较好,雌雄比例1∶2。放养前15天要进行清塘消毒,每平方米施生石灰100~200克,全池泼洒。
(4)养殖技术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均要投喂,培育亲鳅,要多投动物性饲料。常用的动物性饲料有水蚤、蚯蚓、蚕蛹、鱼粉等;常用的植物性饲料有米糠、麦麸、豆饼、花生饼、玉米粉、豆渣、洒糟等。每天的投饵量依天气、水温和水质的变化而不同,每天投饵2~3次,每次投置以1小时吃完为度,池中设饲料盘,饵料放置盘上,沉入水底,任泥鳅自由采食。投饵要注意营养全面、平衡,动植物饲料搭配投喂。
3.人工催产
选择成熟度较好的雌雄泥鳅后,就可进行人工催产。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鱼剂量为每克体重20~4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注射方法为背鳍基部肌肉1次注射。雌雄比例一般
为1∶2或1∶3。注射时间一般选择在晚上7~8时。注射后的鱼放入挂有鱼巢(用水草制成)的孵化池或网箱中。在水温为25℃左右时,注射后12小时可发情,这时可进行人工采卵受精。首先将雄鱼的精液挤出,再将卵子挤入器皿中,并用羽毛轻轻搅拌,用水冲洗后将受精卵轻洒在鱼巢上,不要轻易搬动鱼巢。
4.孵化
将附有卵粒的鱼巢放在池中,密度要适宜。如果是静水池塘,需要充气,以保证孵化时所需的充足的溶氧。充气量大小与卵质密度有关,如鱼巢放置密度较稀,卵质好,则充气量小;反之,充气量要大。在水温25℃左右时,约30小时可以孵化出膜。在精心管理下,孵化率一般可达80%左右。仔鱼出膜后3天,需立即清洗鱼巢,将仔鱼移入水质良好的池中暂养。仔鱼暂养时要投喂熟蛋黄,每10万尾鱼苗投喂一个蛋黄,上下午各投1次,蛋黄要用手捏碎经120目筛绢过滤后再投喂,第二天投喂前要清除残渣,并加入新水再投喂。仔鱼高密度暂养的时间一般为5天,以后可转入池塘中饲养。
三、泥鳅的人工养殖 1.鳅苗培育
鳅苗培育是指把刚孵出的鳅苗养成3~4厘米,重1克的鳅种。 受精卵经两天左右孵出幼苗,出苗后,每10万尾鱼苗每日投喂煮熟研调成汁状的鸡蛋黄1~2个,每日换水2次。凡孵出5天后的幼苗,即可放入池中进行集中培育,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投养800~1000尾。鳅鱼投放后,可投入适量的尿素,一般每亩水面投放3~4千克,隔天1次,连续3~4次。有条件的最好添喂适量豆浆,每次每亩水面4~5千克,以促进幼苗加速成长。
2.鳅种培育
待鳅苗长至3厘米左右(约1个月),便应进行分池养殖,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0尾(即150克)左右,如有流水条件,放养量可适当增加。鳅种池可以是土池,也可以是水泥池,面积50~100平方米,水深40厘米。
鳅种放养前10天进行清池施肥,放养后每日投喂饲料3次,日投饵量按鱼体总重的3%~5%计,每次投饵要使鳅种在1小时内吃完。
3.成鳅饲养 (1)池塘养鳅
池塘选址应找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点即使在枯水季节也应能够满足鳅池的用水;土质应为中性或微酸性的粘质土壤。专养鳅池面积在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鳅种放养前15天生石灰清塘,10厘米水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通常鳅种下塘时间是每年的3月中下旬,水温10℃左右,选择晴朗的中午进行。放养规格为3厘米的鳅种,每平方米放养100~150克;体长6厘米鳅种,每平方米放养150~200克。
(2)庭院养殖
泥鳅除一般进行池塘养殖外,还可进行庭院养殖。庭院养鳅池可用水泥砂浆砖石砌成,面积可大可小,以50~60平方米为宜,水深保持在50厘米左右,池底铺以20厘米厚的肥泥,以保泥鳅钻泥栖息。池子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并施用粪肥,一般在生石灰毒性消失后,可投放鳅种,庭院养鳅最好投放规格较大的鳅种,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泡10分钟。放养时间一般为春季的晴朗天气。除在池中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还应补充一些人工饵料,如螺蚬、蚯蚓、动物内脏以及米糠、麸皮、豆饼、菜叶等,投饵量一般掌握在体重的5%~10%。庭院养鳅一般5个月可长到10厘米。
(3)网箱养殖泥鳅
网箱养鳅网箱用聚乙烯布做成,面积为10平方米左右,成鳅网箱用3×3米网片做成,网目为1厘米左右,面积一般为50平方米左右,网箱设在湖、河或池塘内。箱底着泥,箱内铺以15厘米厚的肥土。苗种网箱每平方米放养鳅苗2万尾,成鳅网箱放养2厘米的鳅种2000尾,投喂方法与池塘养殖法相同,网箱养鳅要加强日常管理,网衣要勤刷洗,保持水流畅通,溶氧丰富。有破洞时要及时修补好,以防逃鱼。
(4)稻田养鳅
稻田养泥鳅同一般的般田养鱼法。在稻田中首先要开挖\鱼沟\、\鱼溜\,以便稻田放水时鱼的栖息。稻田养泥鳅的关键是做好防逃工作。一是要将田埂筑好夯实,并用稀泥糊严缝隙;第二是用塑料薄膜将四周田埂围起来,以防逃鱼;第三是田埂要高出水面20厘米,并在进出水口处加设拦网。在稻田中养泥鳅一般是当年放养,当年收获。因此应放养规格在3厘米左右的大规格鳅种,每平方米水面放养50尾左右,经半年养殖即可成为商品鳅。稻田养鳅一般采用不投饵的粗放养殖法,因此,在放养前要施足基肥,养殖期间视水质肥度补充追肥。在稻田施农药时一定要放水,将泥鳅集中于鱼沟、鱼溜中,以防农药中毒。在起捕时,将稻田的水放干,泥鳅全部集中于鱼沟、鱼溜中,用网抄捕即可。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养0.2千克鳅种,养殖半年后可收获0.5千克成鳅。
四 病害防治
泥鳅的病害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霉病
症状: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毛状水霉菌。此病多发生于水温较低时期,当鱼体受伤时极易感染。 防治办法:捕捉、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2)用4%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10分钟,或用4g/立方米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 2烂鳍病
症状: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
防治办法:(1)1g/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或0.1g/立方米呋喃唑酮全池泼洒;(2)用20g/立方米的呋喃那斯溶液浸洗病鱼15~20分钟,或按0.04%的呋喃那斯拌入饲料连喂3天。 3寄生虫病
症状:病鳅体瘦弱,常浮于水面,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多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寄生虫所致。 防治办法:(1)用0.7g/立方米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可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病;(2)用0.5g/立方米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可防治三代虫病。 .4白身红环病
症状:病鳅身体呈灰白色,出现红色环纹。此病因泥鳅捕捉后长期蓄养所致。
防治办法(1)鳅种放养时用5g/m3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5~20分钟;(2)0.2~0.3g/立方米孔雀石绿全池泼洒;(3)将病鳅移入静水池中暂养一段时间。 5气泡病
症状:病鳅鱼苗浮于水面。因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而引起,主要危害鱼苗。
防治办法:(1)食盐4~6kg/亩全池泼洒;(2)立即冲入清水或黄泥浆水;(3)及时清除池中腐败物,不施用未发酵的肥料。同时,掌握好投饵量和施肥量,防止水质恶化。 6敌害
清除蛇、蛙、乌鳢、水蜈蚣、红娘华等敌害生物。 7捕捞 (1)冲水法
将捕捞工具放在进水口,然后放水进池。泥鳅受流水刺激,逆水上游,群集于进水口附近。此时将预先设好的网具拉起,便可将泥鳅捕获。 (2)诱捕法
把煮熟的牛、羊骨头或炒制的米糠、麦麸等诱饵放在网具或鱼笼中,用其香味引来泥鳅。 (3)干塘法
冬季,水温降至15℃~12℃时,泥鳅就会钻入池塘底泥中,只能干塘捕捉。先把水排干,将池塘、稻田划成若干块,中间挖排水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便于捕捉。稻田中养的泥鳅,还可用晒干的油菜秆,浸泡于稻的沟、坑中,待油菜秆透出甜质香味,泥鳅闻而易聚,此时可围埂捕捞。
蝇蛆的养殖
一 家蝇的生活习性
家蝇在室温20-30℃、相对湿度60%-80%,蛹经过五天发育,由软变硬,由米黄色、浅棕色、深棕色变黑色,最后成蝇从蛹的前端破壳而出。刚爬出的成蝇,只会爬,不会飞,一小时以后,展开翅膀开始吃食和饮水。成蝇白天活泼好动,夜间栖息不动,三天后性成熟,雌雄开始交尾产卵,1-8日龄为产卵高峰期,到25日龄基本失去产卵能力。蝇卵半天至一天孵化成蛆,蛆在猪、鸡粪中培育,一般第五天变蛹。苍蝇的一个世代,约为28天。温度及蛆饵料养分对蛆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一般室温在20-30℃范围内,温度和养料越高,蛆生长发育越快,变成的蛹也越大。
正在阅读:
2019年整理黄鳝的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05-20
合同附件一甲方管理要求09-13
关于“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研究报告09-13
融投资带动工程总承包模式介绍04-19
细胞房使用细则09-13
2010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复习资料:施工总承包模式05-28
浅议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04-23
1.光伏专业实习计划04-0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黄鳝
- 病害
- 养殖技术
- 防治
- 整理
- 2019
- 专转本2001-2011年数学历年真题
- 中国保温冰袋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年度报告(目录) - 图文
-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和答案
- 关于工地两书一牌的说明(8大责任主体)八方责任书 - 图文
-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课后翻译答案
- 全屋定制家居风格介绍 - 图文
-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十三周周练试题
- Brocade Network Advisor
- 四川省德阳市2018届高三一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 变速器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使用
- 高考难题编 - 图文
- 北航学术报告考核表
- 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 江苏地区高新技术出口简析
- 初中八年级全套体育教案(共36课)
- 案设计我的亲情故事写作与评价教案设计
- 习题1造价员基础知识
- T梁计算说明书资料
- 数列(70选择50填空30大题 每题的后面都附有答案链接)
- 移动电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