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历史社团活动推进素质教育-2019年精选文档

更新时间:2023-03-13 10: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利用历史社团活动推进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学认为: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后来改为: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长流水。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又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学生一碗水,必须带学生去找水。其实这正是体现了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

本次新课程确立了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实践。为了更好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在不增加课时、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创办了历史社团――春秋社。

历史春秋社的成立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称其为“沙漠中的绿洲”、“一中历史大舞台”,他们翘首企盼“春秋社”能托起一片多彩的历史天空。在市历史教研员魏老师的指导下,我校历史组把春秋社活动定为四大系列:

系列活动之一:我们的小小博物馆――寻找历史的踪迹(开创学生实践的空间)

系列活动之二:我们的“百家论坛”――领略风采,感悟历史(拓宽学生知识的平台)

系列活动之三:我们的才艺大舞台――历史剧、辩论赛、书画展、灯谜会等(展示学生才艺的舞台)

四大系列分四个学期有序进行(博客除外),让学生从高一

到高二有不同的活动参加,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真可谓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行能力。

下面以我校“春秋社”如何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谈一些看法。 一、以人为本,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还是引用爱因斯坦的经典名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成才的起点,是学习的原动力。”历史是一门五彩缤纷的、形象的、有血有肉的学科,应该是大部分中学生喜爱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对历史课却是“想说爱你不容易”。造成这种“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原因何在?就在于传统的历史教学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唯分是重,把学生的特长爱好捆绑囚禁,奄奄一息。而学生对某一学科的浓厚兴趣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成绩,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春秋社活动的开展就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

案例:开办小小博物馆

背景:从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实物比较感兴趣,有部分学生还在收看中央台播出的《鉴宝》节目。但课堂上虽有涉及却并不系统和详细,希望多多了解。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了解相关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春秋社带领学生参观了湖州历史博物馆,同时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收集古钱币、家里的古董、老照片、纪念章、旧报刊杂志等。

收集后,社员们自己动手,将一个个古钱币用透明胶粘在裁好的纸上,注明提供者,然后在橱窗展示。提供实物的学生在旁边粘贴一个个专门介绍钱币知识的小栏目。有位学生在“康熙通宝”钱币旁这样写到“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在全国共开设铸钱局二十四处。康熙钱的背文除工部、户部所设的宝泉、宝源两局所铸均为满文外,其它外地各钱局鼓铸的通宝钱,其背文左为满文纪地,右为相应的汉字纪地……”这样的展出,吸引了大量学生的目光。学生评价“从钱币的发展历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在橱窗里看到自己的名字,现在有那么多学生来看这次展出,我感觉很欣慰,觉得为大家做了点事”;“原来钱币中还有那么多学问,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多多开展,我肯定积极参加。”

听到学生这种心声和感受,我们感到很欣慰。不为别的,就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后来我们又展示实物,开了一个我们的小小历史博物馆。学生从家里淘来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文物”:太婆的绣花鞋、祖父母的结婚照、毛泽东像章、古币等等等等。参观的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展示实物的学生积极性高涨,面对川流不息的参观者,介绍得头头是道、唾沫横飞。 这样的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不经意间拓宽了历史知识面,也提高了课堂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在上必修2讲到中国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等相关知识时,我们的学生就联想到了之前橱窗展示的古钱币“难怪康熙皇帝要在全国开设二十四处

铸钱局,原来是明清商品经济发达的需要啊”。学生这样的联系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的力气没有白花,这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是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主渠道,而作为由有共同爱好和兴趣自愿参加的中学历史社团――春秋社,就是提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一大舞台。 案例:开设百家论坛和学生讲坛

背景:央视热播的《百家讲坛》节目为大部分学生所熟悉,有时在平时的自修课或思想教育课上我们也会给学生播放于丹讲《论语》或纪连海老师讲清史之类的节目,学生反映较好。 于是我们邀请名师名家来我校《百家论坛》做讲座,如湖州市历史学会蔡锋会长的《成吉思汗》,本校韩兵校长的《巴顿将军》,李海琴老师的《流淌在音乐中的共和国史》,许云利老师的《解读毛泽东诗词》等等。每次讲座下来,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时时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

为使一些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来展示才华,谈谈历史进而研究历史,我们同时开设学生讲坛。任务下达后,各部门便紧张有序地开展起活动来了。先是活动策划部制定此次活动的具体方案,由XX部与会员俱乐部联合发动学生,再由宣传部进行活

动的宣传。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筹备,有好几位学生报名尝试走上讲坛。最后走上讲坛的学生中有讲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拿破仑的,也有讲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赤壁之战的,有一位女生还热情洋溢地为大家讲了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

学生讲坛的开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无论是台上讲的学生还是台下的观众。上台的学生虽然有时紧张地忘词,或时不时地看看讲稿,但他们的勇气和精神是可佳的。有位矛盾了很久但最终走上讲坛的同学说:“虽然我这次有时紧张地结巴,也不敢多看下面的学生,讲得也不够好,但我战胜了自己,踏出了勇敢的第一步,以后就不怕有这么多人听了。”还有位学生讲到:“以前不知道老师站在讲台上为我们上课是什么感觉,现在知道了,当我在上面讲的时候看到下面这么多人认真听,我很有成就感。”作为观众的一位学生说:“我的同学已上了讲坛,我也在品读人物传记,下次我也要上讲坛。”

除了学生讲坛外,我们还组织了年级间的辩论赛《李鸿章是不是卖国贼》,和文学社合作开展历史剧表演《西安事变》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体现出了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兴趣、灵感、兴致积极参与,给校园文化带来了不少生机与活力。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虽然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但要提高历史的

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必须延伸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这样构成一个立体开放的教学体系,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 案例:书画展

背景:我们学校是一所有美术特色班的省二级重点中学,为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以及创新和合作意识,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才艺得以展示、个性得以张扬。

必修3专题二古代艺术“书画同源”内容,展示古代中国多姿多彩的精美艺术,为了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在高一年级进行了“书画同源”的作品设计展示,利用北宋书院的一道试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学生进行想象构思。有学生不假思索地画了一匹马和几朵花,也有学生画了一行马蹄印和花,还有学生画了蝴蝶围着马蹄翩翩起舞,竟然和当年深得皇帝欣赏的名画不谋而合。此外我们还让学生用五种书法字体书写自己的名字,制成名片进行展示。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体验,不仅轻松地掌握地简单的书法知识,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想象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欣赏能力。 此外,我们在讲到选修3《战争与和平》时,布置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份有关这一主题的历史报纸,并进行评选、展示;在讲到选修4《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一课时,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孔子文化名片展。这样的活动联系了课堂又延伸了课堂,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我校春秋社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素质得到了提高,活动深受学校师生的好评。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甚至连最懒散的学生也对历史学科情有独钟,历史学科成了我校学生最热爱的学科之一。问卷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对历史教师评价普遍较高,认为历史教师课上得好,有活力、有创造力、又不乏亲和力,他们喜欢。学生亲其师,爱历史,自然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同时,我校历史教师在活动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使我校历史学科无论教学质量还是教师教学基本功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成为强势学科。我们相信只要一直用心做下去, 我们湖州一中历史“春秋社”一定会实现“以弘扬历史,提高一中学子人文素养”的目标,成为我们进行历史文化交流的平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tf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