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思路

更新时间:2023-07-29 03:1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很好的生物文章,值得下载哦。

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思路

冯 莉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随着知识经济和高科技时代的到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得到更大程度的关注。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学生应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中学生物科学教育需要改革

众多的科学家认为,生命科学代表着21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沿,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因此基础教育理应要为迎接生命科学时代作好人才的准备。在2000年12月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联合在清华大学召开的“21世纪生命科学与高等教育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们提出两点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方面全民生命科学意识淡薄,对生命科学知识了解甚少,如某市公务员中有1/3以上不知道什么是DNA,近一半以上不知道光合作用是粮食类作物养分积累的来源;另一方面是从中小学到大学的生命科学教育薄弱,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滞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尤其是实验条件普遍落后等等,都说明目前生命科学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作为担负着基础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任务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在课程体系、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出现了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各种问题,例如,过于强调学科体系,在实验和实践活动方面比较薄弱,偏重科学知识的传承,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这都说明中学生物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现在,“面向21世纪国家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其中中学生物学的课程已经进行了新的课程标准的构建,其明显特征就是将生物学科置身在国际科学教育的大框架中,即生物科学教育是整体科学教育的一部分,生物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实际,促进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结合,着力体现STS的教育理念,尤其注重“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理念,突出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面向21世纪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应该基于国家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理念,立足于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实际,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改革入手,在注重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加强调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态度以及科学的价值观念的培养,尤其注重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加强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加工、利用能力;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能力和技巧;主动参与、与人合作、汲取不同意见作决策的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评价、处理和解决个人和社会生活32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

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联的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把新的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教育的理念真正得以落实。2 中学生物科学教育改革的研究思路

中学生物科学教育改革的总思路,应该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一方面要针对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不符合科学教育规律的种种倾向,有的放矢地改革,另一方面要在以下的理论问题上有进一步的探索。2.1 重新确定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生物科学教育是整体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以利于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终身学习及发展的需要。但是长期以来生物学教育背离了科学教育的轨道,往往单独强调自己的学科体系,生物学科的教学主要被理解为科学知识的教育,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教育往往不落实。就科学知识而言,常常被理解为既成的事实、规则、定理,且这些知识是预设的、确定的、静止的。因此课堂教学往往重结果甚于重过程;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能开发;重知识的体系完整甚于重知识的实际应用;重稳定的知识甚于重新兴的知识。现代科学的观点认为知识既是认识的结果,更是认识的过程;知识既是对事实、概念的系统描述,更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知识的教学只能作为我们讲授事物的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一种手段。尤其是生命科学本身是开放的、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培养学生在探求生命科学的知识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研究生命科学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才是最重要的。按照这一思想,学生的学习活动实质上就变成了让他们能够学习生物科学家发现科学知识的科学过程,而学生的这个学习过程就是科学方法训练的过程;就是理解、接受和形成科学精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了生命科学是什么,能够去感知生物、去关爱生物,能够欣赏和相信生物科学方法,科学地分析和判断获得的各种信息,由此学生能够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科学思想,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表明自己的态度,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形成人与自然、社会相统一的观点,落实到日常的行为表现与习惯上。作为生物学教师首先要明确生物学科是科学课,他是科学课教师,是科学教育在生物学课上的代言人,那么生物学教师就不再仅仅热衷于对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及知识的细枝末节的传授,更要注重对科学的共性和本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指导,以及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感悟;对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关系的认同,帮助学生树立

很好的生物文章,值得下载哦。

正确的态度、价值观,把握好自己的行为准则,由此逐渐养成我们期望的良好的科学素养。

2.2 重新明晰生物学科的教学方式 既然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课,而科学的本质既是认识真理,更是探索真理,既是接受知识的静态过程,更是获得知识的动态过程;既是知识体系,更是获得此体系的科学形式,因此,对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重新定位也必然要重新明晰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即教学过程应重在“做”上,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通过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模拟实验、社会调查等活动,积极主动去探索、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由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学生也必须改变学习方式,教学过程要成为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动脑思维的主动过程。“学习科学是学生们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将探究活动视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要正确地认识“探究”活动:探究即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学生只有经历“做”的过程才能深刻理解所要学习的概念。探究活动是一种多侧面的、有层次的活动:需要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需要设计调研方案;需要进行实验或调查;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得出合理的结论并运用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考虑各种其他的解释等等。科学探究活动在生物科学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学生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实验、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参与作计划,决策,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在这样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多方面的才能,形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和体验。因此生物学教学要重点强调“探究”作为生物学科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来研究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下,“探究”活动的不同的教学模式。

2.3 重新理清生物学科的社会价值 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学科应该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社会发展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是长期以来,生物学科从课程体系到教学过程都严重地脱离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更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实际。因此生物科学教育应该贴近理科教育提出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STS教育。所谓STS教育就是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服务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不仅必须传递科学事实的知识,而且要传递科学方法、知识的性质和局限性、科学的历史以及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作用。因此STS教育强调学生懂得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并能以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

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STS教育反映了当今世界理科课程改革的潮流,也揭示了理科教学的本质。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将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来倡导,这与STS的思想是相通的。仅就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看,不应仅仅局限于照搬教材,以书本为本位,更应注意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开发和开放课程资源,让那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实际中与学生有关的生物学问题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能反映生命科学新进展的生物学信息带进生物学课堂,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生物学科较其他学科而言,更接近于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实际,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小至人的生长发育、饮食卫生、健康保健,大至发展经济、开发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都是生物学所关注和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生物科学教育研究和探索的资源、题材、源泉,也是生物科学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宗旨和归宿。2.4 重新审视生物学科的人文价值 生物科学教育不排除人文教育的内容。当今科技越发达,世界越一体化,人文教育就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施素质教育不仅需要以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核心内容的科学教育,更需要以人文知识、科学伦理、理性精神和生态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中国的教育往往是有“科学”无“灵魂”的,科学本身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科学的人文理念。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是只能靠人文学科向学生传授某些人文知识和技能,而应采取广泛的学科渗透、熏陶、体验和积累。生物学科的人文教育素材极为丰富,生物学所包容的人文价值是厚重的,如科学精神的教育内容;对生物进化论的思想和生命本源的思索;自然万物的千姿百态更是丰富的美育资源;生态学是对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最朴素、最准确的阐释,也是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最好题材。对生物学教育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应该认识到我们培养的并不都是生物科学家,而是培养对生命科学有所了解和领悟的人,他不仅从生物学课上学习到了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关心,学会了审美,学会了怀疑,学会了创造;他对生命的问题不仅能够从生物学科角度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解答,而且能够从哲学层面上进行深层次的思索。注重人文知识的有机渗透,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培养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相统一的人才,应该是科学教育应达到的最佳境地和最高宗旨。

参考文献

 1 朱正威.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的若干建议.生物学通

报,2001,37(2)~(4).

 2 郑春和.中学生物课程目标体系.生物学通报,1999,37

(10).

 3 梁树森.论科学精神的培养.教育研究,2000,6.

 4 徐书业.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探析.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10.

(BZ)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td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