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研笔记】中国通史(免费)

更新时间:2024-05-25 15: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史考研笔记

中国古代史

1、中国历史的开端(原始社会) 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

远古时代:夏前史,原始社会,石器时代。

原始群,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野蛮时代)

注:原始群指为生存以血缘关系组成的松散群体。 氏族公社

特点:1族外婚

2血亲关系

3特定名称、固定信仰、原始共产制

确立:同祖母,特定氏族符号,族外婚为前提,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信仰的比较牢固的经济生活社会单位。

产生的社会基础:定居和族外婚

猿人(旧早) 杂交 京谋田 原始群 古人(旧中) 血缘婚(同辈婚) 马丁长大

原始社会 新人 母系(旧晚) 族外婚(氏族内部禁婚)山河柳 河畔羊

氏族社会 对偶婚(主夫主妻)

父系 一夫一妻制 家住纹龙 注:京谋田:北京、元谋和蓝田。马丁长大:马坝、丁村、长阳和大荔。山河柳(新人):山顶洞、河套和柳江。河畔(半)羊(仰)(母系):河姆渡、半坡和仰韶。家渚(住)纹(汶)龙:齐家、良渚、大汶口和龙山

1农为主,现畜牧

经济 2磨石器,南稻北粟 3手工制陶 母系 1族外婚,对偶婚

组织 2定居村落 3母权制

图腾:象征,族徽,母系盛行,需求保护。

1铜器发明

经济 2第一次(农业和畜牧业)

父系 3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和农业)

组织: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禅让制

氏族制的瓦解:生产力-剩余-贫富分化-私有制-阶级-国家 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特点:氏族部落间的冲突与联盟中形成。 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

黄帝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炎帝阪泉之战。 三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禅让制:民主-推举-承认-确立。 2、夏商西周(奴隶社会)

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

二里头文化:59,徐旭生,河南偃师二里头,系统发掘,夏文化。 兵礼器(国家确立的重要标志),制骨,陶窑,农业工具原始,陶酒器,贝,墓葬分化,宫殿,建筑群。

夏商周断代工程:人社自结合,科技手段,学科交叉,解决年代,96-00。 夏朝的巩固和发展

自禹始,入文明,奴制立,都阳城,迁阳翟。 涂山之会:对禹朝贡,行臣服礼。 钧台之享:阳翟,“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 太康失国:启子太康,不恤民事,东夷后羿,得拥夺权。 少康中兴:寒浞灭羿,少康灭浞,恢复夏统。 “孔甲乱夏,四世而陨”。注:乱夏为改变传统做法。

1设百官,典制,赋税制(任土作贡: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交纳贡赋)

2军队,刑罚,监狱 国家机构 3地域分区 4王都宫殿

注:禹刑为中国最早的刑罚。禹分天下为九州,四正,四隅和中央。 商族的起源

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商族和夏族是东西并列,同时发展起来的,契和禹是同时代的人。汤以前经济文化落后于夏,是夏的附庸。

成汤任用伊尹,励精图治,鸣条之战,夏桀惨败,都于亳邑。 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

九世之乱:仲丁至阳甲,多次发生“诸子争相代立”。

1天灾:当时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比较小(工业革命以前,人类抵御自然的能力都较小)

背景 盘庚迁殷 2人祸:政治动乱

过程:盘庚英明,迁都求定。软硬兼施,力挫反对

评价:转折点,由衰转兴。

注:标准模式为:背景+过程(人物、措施及结果)+评价(影响、意义) 过去+现在+++++++++++将来 原因+经过+++++++++++结果 背景:盘庚迁殷,国势上升。 1广采民意(民)

2知人善任(人)

武丁中兴 过程 励精图治的杰出人物武丁领导 人民兵政

3改革政治(政) 4对外用兵(兵)

评价:版图和政治影响扩大。

周族的兴起和灭商

渭水中游,黄土高原,姬姓,始祖名弃,号曰:后稷。 古公亶父业绩:迁于周原和开始翦商。

有亡荒阅:文王,清查逃亡奴隶。

牧野之战:1046,商军主力远征东南,武王牧野之战,纣王兵败自焚。 三监:“以殷治殷”,封纣王子武庚于殷,武王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于殷都周围建立三国以监视。后武庚乘武王子成王年幼,周公旦辅政,联合三监叛乱,三年后败。

宗周、成周:镐京-宗周-西都-周族兴起的根据地

洛邑-成周-东都-保卫宗周,镇抚东方(周公东征后营建,迁“殷顽民”于此,驻兵监视)

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灭亡

1土地所有制变化。 土地国有制开始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2社会矛盾激化。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前841)-宣王中兴(料民于太原,引起反抗;不籍千亩,公田租民)

3周边民族矛盾尖锐。 军事冲突。

1生产资料所有制。原始(公有)-奴封资(生产资料私有加深,

人身依附渐弱)

1内因:生产关系变化 1统治阶级不同阶层的矛盾(弱化统

治势力)

标准格式 (源于生产力的发展 ) 2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新经济

势力求变政治

2对立阶级间的矛盾 2新势累

积,偶然引发

2外因:不同民族和国家间的关系变化。(战争与和平) 3先进组

织引导胜利

平王东迁:幽王宠褒姒,欲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申候联合犬戎等攻破镐京,杀幽王于骊山,宜臼即位为平王,镐京残破,外有犬戎威胁,乃于前770年东迁雒邑。 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商:在夏代国家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奴隶制的政治制度。

1继承制(前期多是兄死弟及,后期多是父死子继)

2方国林立 制度 3文武宗(文职官、武职官和宗教官三大类) 4军队、刑罚和监狱

1奴隶主集团:商王(自称予一人,余一人),同姓贵族(血缘关系),异姓贵族。

社会结构 2奴隶(盛行人殉和人祭) 3平民(当兵、纳税和服徭役) 周:奴隶制国家机器进一步强化。

1中央权力机构:周王号称天子,设三公六卿。世禄世卿:官吏世袭,采邑世享。 2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国”,四类对象(同姓贵族,异姓贵族,元老重臣和圣王后裔)。 3军队和刑罚:宗周六师(驻镐京,卫京师),成周六师(驻洛邑,镇东方),殷六师(驻朝歌,镇

殷民)。量刑主要有五:墨刑、劓刑、刖刑、宫刑和大辟。注:( 刑不上大夫指可以或赦或赎)。

4周王与诸侯的权力与义务:权力(统治权,任命官吏,巡狩,保护,调解) 义务(兼任卿士,戍守征讨,纳贡,服役)

5井田1夏商已存,西周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形似“井”,故名。(背景)

2具有土地国有的性质,不能随意转让买卖。具有公有和私有两重性,趋势为私有因素

渐扩大。(生产资料所有制)

3分公田和私田,分配方式在“野”为“助”,在“国”用“彻”。 公田收获归国家或奴隶主贵族,私田的收获归公社成员所有。(分配方式)

4劳动者称庶人、庶民,随土地被封赐,实为奴隶,但地位高于家庭奴隶。(劳动者)

6宗法制:1血缘为基,父权家长制演变,处理宗族内部成员间的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力的制度。 2分封制为基础,本质不在区分血统关系,而在确定权力和财产的分配原则,稳定奴隶制的统治秩序。 3特征:从天子到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别子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长承别封

7周礼:调解内部关系,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等级制度。

1政治经济据点――同姓贵族为主体,普遍联合异姓贵族遍布全国的统治网――明确天下共主--朝向统一。

分封 2联系、交流和开发

3武装殖民,非有机体和蕴含分裂。(蒙古,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等)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工商食官:官府统一经营和管理,生产者多为官奴隶,产品归奴隶主贵族,生活费由官府供给。 夏、商、西周的文化

3、春秋战国(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背景:1铁器和牛耕(生产力)

封建生产关系和剥削方式(经济基础)-各国变法(上层建筑变化) 2私田(生产关系)

3竞争(上层建筑)-诸侯从事霸业的需要

过程:春秋时代:前658,齐桓公+管仲 政治:1三其国而五其鄙,四民分业分居(地域划分)

经济:2相地而衰征

军事:3作内政而寄军令 鲁国“初税亩” 晋国“作爰田” 郑国“作丘赋” 秦国“初租禾”

战国时代:魏文侯+李悝 政治:1食有劳而禄有功

2法经

经济:3尽地力之教

4平籴法

楚悼王+吴起 政治:1限制封君,三世而收其爵禄

2损不急之官

军事:3武卒制 韩昭候+申不害(术)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齐威王+慎到、邹衍和孙膑

前359,秦孝公+商鞅 县督军旅,农量井,书有鱼

政治:1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军)

2推行县制,行连坐之法(县) 3迁都咸阳(都) 4制定秦律(律)

经济:1废井田,开阡陌(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农) 3统一度量衡(量)

文化:1焚诗书,禁游学,行愚民 评价:实质是一场封建化运动。 军官宪法

1各国国君的名号和职权发生变化(名职变)

君 2君主继承制的发展(继承展) 3文武分职为特点的中央官僚体制建立(文武分) 官 4新的官僚管理制度确立(官制确) 5郡县制代替分封采邑制(郡县代) 县 6封建法制确立(法制立) 法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铁器和牛耕

水利事业 楚孙书敖-芍坡 吴-邗沟 桔槔

手工业和商业 铜锡合金和淬火技术 大商人出现 金属铸币大量增加(金属货币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标志)

井田制瓦解

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切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 自耕农的产生(破产后为佃农和雇农) 新型地主阶级的产生

农奴大量出现(私属徒、宾萌、族属) 公作和分地(井田和租佃)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刚刚确立,存在大量的奴隶制残余(官奴和私奴) 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前651,齐桓公+葵丘之会

前632,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践土之盟 前627,秦袭郑,秦晋殽之战,秦败 前606,楚庄王问鼎

前546,宋大夫向戎倡议晋楚“弭兵之会”,互朝晋楚 战国七雄:齐韩赵魏燕楚秦

魏国最早变法,战国之初实力最强。

前354,魏攻赵,齐魏桂陵之战,魏庞涓被擒

前342,魏攻韩,齐魏马陵之战,魏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魏元气大伤 前334,为抗秦,魏惠王与齐威王“徐州相王”(互尊对方为王)

前284,秦韩赵魏燕联军,乐毅伐齐,田单“火牛阵”救齐,但齐无力与秦抗衡 前260,秦赵长平之战,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前230,秦开始兼并战争,先后韩赵燕魏楚齐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以扩大势力范围,掠夺人口和财富为目的。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统一的历史必然性:1春秋战国的长期民族融合(联系)

柜坊、飞钱:代客保管钱物,收取柜租;凭文券到指定地点取钱。 市舶使:广泉明,玄宗设,理对外 唐后期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藩镇割,宦官专,朋党争(和东汉一样,但没有外戚,估计是武则天使唐王室有防范外戚的政策) 德四径(德宗,四镇之乱-泾原兵变),宪淮西(宪宗,淮西之乱):人民苦,唐基败;交流阻,生产坏;矛盾深

顺永贞(二王八司马事件),文甘露(郑注和李训):帮派营私,立帝监军,宫市掠田 牛李争,争科举,论藩镇 唐朝末年的社会问题

背景:政治腐―――土制败(民无入),赋税繁(民多出)―――农民起(历代农民起义都不只也不可能一处,但要抓重点)过程:王仙芝、黄巢起义:仙芝起,黄巢应;破长安,称大齐;

克用攻,全忠叛; 外因 战失机,策略误(能动性);组织动(领导组织);流动战,未安人(人民) 内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工农联盟,优势互补(工有思,民有人);武装斗争(枪杆子中出政权);根据地建设(质量互变,量的积累)

评价:大壮举,瓦解唐;击地主,阶级变;藩镇削,统阻减;“均平”号,第一次。

结束了···大壮举,瓦解唐; 建立了···阶级变;统阻减; 实行了···击地主,藩镇削, 加强了···

有利于···国家统一 符合了··· 奠定了···五代和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 符合了···

“均平”号,第一次(特征) 隋唐时期边境各少数民族概况

突厥:隋立初,突厥分;太宗东,高宗西(太宗派李靖灭东突厥,高宗派苏定方灭西突厥) 薛延陀:唐太宗封首领夷南为珍珠毗伽可汗,后内乱,太宗派李勣消灭,设参天可汗大道 铁勒族 回纥:今维吾尔族祖先,玄宗封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吐蕃:太宗文,中宗金。

南诏:乌征白,起六诏;皮逻些,大一统;玄宗册,云南王

渤海:靺鞨建,满族先;大祚荣,立政权;玄宗册,渤海王(郡王)。 注:太安西,治龟兹,辖四镇;武北庭,天山北,治庭州。

都护府:边疆地,特别政;抚诸藩,宁外寇。

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和碎叶:龟疏于碎,乌龟输了是因为小碎步)

附加:1隋唐民族关系得以发展的原因?

答:统一安定是条件,国力强盛是物基,开明政策是促进。

2唐朝和西汉处理少数民族的相似措施?唐朝的新措施?综上述,谈认识 答:设机构,讨侵扰;用和亲,加交流。 疆封王

汉主少合成大国,和睦友好是主流。 隋唐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朝鲜半岛:隋三立(高丽,百济和新罗),高灭高;苏灭百,新罗一 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佛教:北魏末,达摩禅;则天时,分南北;神渐悟,慧顿悟(北神秀,渐悟说;南慧能,顿悟说)。 道教:道土长,成东汉;老为族,唐认先。

韩愈:韩愈儒,反佛道;主天命,提道统;承仲舒,性三品 李翱:儒柔佛,复性说

柳宗元:元气说,反君权; 刘禹锡:交相胜,还相用;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骆杨王卢:洛阳王卢,一个姓卢的洛阳王);李诗仙,杜诗圣 古文运动:唐中兴,韩柳导;倡古反骈;韩载道,柳明道(文以载道,文以明道) 唐传奇,城荣生:李娃白,莺莺元,小玉蒋,柳毅李(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和李朝威《柳毅传》)

隋展游,唐阎历;画圣吴,塑圣杨 刘知几,《史通》,第一部系统史学理论著作; 史通刘,通典杜,图志李 杜佑,《通典》,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专史;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国古代第一部历史地理专著; 唐一行,恒星移,测子午,天文钟,大衍历 隋巢诸,唐孙千,苏本草(巢元方,《诸病原候论》;孙思邈,《千金方》;苏敬,《唐新本草》,第一部国家编定的药典。

隋李春,赵州桥;唐玄奘,大雁塔 《金刚经》:现存最早的有明确记载的印刷品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唐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时封建军阀称王称帝的时代。(907-960) 梁唐晋汉周(量糖进汉州,量些糖进汉州探亲) 后梁,朱温,都开封 后唐,李存勖(沙陀人),都洛阳

后晋,石敬唐,都开封,割辽燕云十六州 后汉,刘知远(沙陀人),都开封

后周,郭威,都开封,死后养子柴荣即位,为周世宗,进行了改革,奠定了北宋统一的基础。 十国中北汉为刘知远弟刘崇建,都太原。 7、宋(辽-西夏、金)元

916―――――辽―――――1125

960―――-北宋――――1127――――南宋――――1276――――元――――1368 1115――――金――――1234

1206―――蒙古――-1276 1308-西夏-1227 注:916,就要留(名号),宋夏争名号

960,酒留兵(杯酒释兵权) 1125,一一而无,辽亡 1127,一一而弃,北宋亡 1227,一二而弃,西夏亡 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背景:陈桥兵变,先南后北,统一中国(宋朝军变起家,所以防政变会放在首位) 过程:军事权:酒留兵,置三司,行更戍,设虚实,募养兵 行政权:分相权,弱地方,官职差,严科举 财政权:漕财政,仓常平(转运使,提举常平) 司法权:宪司法,帅军事(提点刑狱,安抚使) 评价:除分裂,维统一;促发展,蕴冗积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背景:土地并: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冗积行:三冗两积,冗兵、冗官、冗费和积弱、积贫 赋役重:交税时,有支折(支移,折变);二税外,加丁杂(丁口之赋,杂变之赋);五等籍,分

主客

军失利:宋辽币,宋夏赐 民族矛盾 民起义:川王李(早期王小波和李顺),中王则(中期王则起义) 阶级矛盾 过程:庆历三(1043),范仲淹;为仁宗,来参知;革时弊,遭反对;仅一年,便落败。

神宗即,安石起:富国,市均税,募青水(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强兵,器马保将(军器监法,保马法,保甲法和置将法) 育人,经舍科(精于社会科学)(改科举,分三舍,编三经) 哲宗即,高氏临;光入朝,元佑更(化)。 评价:旧事物――触利益,遭反对 背景 新事物――少数人,不得民(人民群众) 任非人,至分裂(领导组织)

过程 两辞相,有损害(历史人物) 存弊病,未能正(新物不新) 斗争果――上而下,基达标 结果 这类评价其实是对新旧事物相互斗争的经验教训总结。 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

辽:南面官北面官:蕃汉分,南汉族,北契丹

投下军州:立战功,分人口;私属质,军政一; 四时捺钵:四季游,设行帐

宋辽:宋太宗,灭北汉;伐契丹,收幽云;终不及,带箭归。 辽有隙,宋有机;三路北,二路亡;(太宗雍熙北伐)

1004,契丹南;寇准促,真宗督;澶渊盟,虚外物;白沟界,维旧疆;兄弟国,互不扰;岁绢币,万二一。

金:猛安谋克:部落租,加以展;三百户,一谋克;十谋克,一猛安;金特有,壮皆士;平时产,战时征。

海上之盟,120,长城界,地位平;金中京,宋南京(今北京);燕归宋,币归金。 宋金:125,乘胜下;李纲防,胜无望。 靖康之难(1127):破开封,虏徽钦; 南宋:北民,八河五;南军,黄顺郾。

1141,绍兴议,宋称臣;淮散界,附割地;贡25,复遣使。 1164,孝宗伐,隆兴议;削称臣,为叔侄;岁20,疆界同。

1208,蒙古兴,侘胄伐,嘉定议;世叔侄,岁30;款300,疆界同。 宋代经济的繁荣

背景:土赋籍,适发展;(土促私,剥租佃,客入籍)

总体论,有利境;中集权,南方展;守内策,促稳定。 过程:农业:人地增,具术善,品流广。(秧马,靠田)

手工业:五大名窑:汝禹定龙官(禹州钧窑,汝州汝窑,定州定窑,龙泉哥地窑,开封官窑)(你想平定龙关吗?)

商业:去坊市,结商行;

市舶司,唐仅一(广州),宋加五(密泉明杭秀-州,蜜泉的名气超过杭绣),北为广,南为泉;

政府许,富户印;代铁钱,通四川 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

背景:1206,成吉思汗,蒙古汗国。

领户分封制:破氏族,按地编;十百千(万),设长领(千万由成吉思汗分封);平时产,需时战,军政一。

西征:成西一,黑海东;(成吉思汗灭花剌子模) 拔西二,黑海北;(窝阔台命成吉思汉孙拔都西征,灭钦差,占俄罗斯,捷克受阻) 旭西三,西南亚;(蒙哥汉派旭烈兀西征,灭木剌伊,陷巴格达和大马士革) 长子术赤,钦差汗国(金帐汗国),术赤早死,归拔都,据有花剌子模和康居故地 次子察合台,察合台汗国,据有西辽和维吾尔故地

四大汗国

三子窝阔台,察合台汗国,据有乃蛮故地 蒙哥汉弟旭烈兀,伊儿汗国 成吉思汗1227灭西夏,

窝阔台 1234灭金国,

过程: 蒙哥汉 合州之围战死 忽必烈 1276灭南宋

评价:1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 2发展和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加强了我国境内各民族间的联系,

扩大了中外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客观上打通了中外间的交通(特征) 3奠定了元朝以后历史发展及统一这一主流和今天的版图的基础(西藏成正式,云南置行省,台湾归福建行省) 元代行省制度

背景:少民族,第一个,统一权;忽必烈,固帝国,采汉法,封建化。

过程:中行政,枢兵权,御监察,宣宗教,通驿站(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通政院) 在地方,仿中央,设行省;行省下,有其它(长官为达鲁花赤);达鲁花,蒙色担。 评价:限蒙贵,控地方;重变革,深影响 元朝的民族政策

四等人制:元朝立,维地位,固特权; 色目人:中亚、西夏、回回等

服先后,分四等,色汉南; 汉人:金朝统治区的汉、契丹、女真 用族矛,造差别,达统目。 南人:南宋统治区汉人和西南各族

注:第一等蒙古人,指蒙古各部落。

回回人赛典赤·赡思丁,第一任云南行省长官。 吐蕃喇嘛教首领八思巴为国师,后又加封为帝师。 元末的农民战争

背景:政治黑,经济残,天灾繁。 过程:韩刘起,徐彭继,方张续

刘福通红巾军北伐失败:流动战(缺乏稳定的人民支持)

内失和(领导组织混乱)

战略误,过早北(能动性有限)

子兴死,元璋起;朱升议,高广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集中的,减压力(蒙古、色目为臣,一视同仁); 评价: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思想文化

北李诫,营造法;王惟一,铸铜人;南宋慈,洗冤录

金元四大家:金代,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元代,朱震亨。刘寒,张攻,李补,朱活。 北宋:苏韩钟,沈梦溪

元:郭授时,王农书;阔阔出,《河源志》

哲学:儒道释,宋成理;阐义理,兼性命;周奠基,二程即;朱熹展。 周无极,程道理;朱天理,

陆本心;

张载气,陈物理(倡功利);叶务实(永嘉事功学派) 元代:赵培养(赵复),邓异端(邓牧,抨击暴君酷吏) 唐宋八大家(散文):曾欧王,宋三苏,唐韩柳(曾经时姓欧的成王,宋为三苏,唐为寒柳) 元曲四大家:郑关白马(郑国关着白马),郑倩女,关窦娥,白梧桐,马汉宫

元代四大传奇:兔狗井拜(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兔子和狗在井边拜兄弟) 司通鉴-袁本末-胡鉴注(司马光,资治通鉴;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胡三省,通鉴注) 三通:唐杜典,南郑志,元马文(杜佑,通典;郑志,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 宋元时期的海外交通

唐南北,宋东南;

唐设宋展,申请具保,入港报告,抽解博买 元世祖,马可波;著游记,西眼开。 8、明清(前期)

1368―――――明―――――1644―――――清―――――1911(移山留霸,一路失势) 1616―后金―1636 朱元璋与明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中央:废丞相,设内阁;置监察,掌锦衣。 地方:政三制,定明律;八股取,文字狱。 其它:抑豪强,顿吏治(胡蓝之狱),革兵制(卫所制)。 注:政三制:地方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和都指挥司 靖难役:固统治,封边疆;太祖立,建文削;燕王起,帝位改。 郑和下西洋

背景:扬国威,兴贸易,寻建文

过程:1405-1433,七下西,历亚非;达非东,越赤道。

评价:航海史,大成就;促交流,兴贸易;开南洋,拓眼界。

注:明代以婆罗洲以西为南洋,以东为东洋,郑和所到之处多在婆罗洲以西,故称。 郑和者,原姓马,字三宝;云回人,奉真主;靖难役,立战功。 “南倭北虏”问题

南倭:背景:日战国,中商展,边防松

过程:戚继光,俞大猷,讨平寇 评价:促生产,行海禁

北虏:背景:蒙瓦刺,东西侵,成边患

过程:1449,瓦刺南,攻大同;王与英,土木变;于谦出,京卫战。

注:东西侵:不仅征服北方蒙古各部,还西攻哈密,控制西域要道;东侵辽东,威胁朝鲜。 明中叶的社会危机与改革

背景:内阁轧,宦官专;财政危,流民增 过程:顿吏治,饬边防;兴水利,一条鞭。(张居正拿着一条鞭子,站在水边,内顿吏治,外饬边防) 评价:自救动,缓矛盾;果有限,死后松。

失败改革题评价范式:改良自救,巩固统治;缓和矛盾,打击有限,负担不轻,土制不变;旧势反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ta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