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解读

更新时间:2023-12-07 23: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解读

7月1日,国务院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之后,为促进辽宁及东北地区加快发展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国家继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北部湾、海峡西岸、江苏沿海地区之后,确立的我国沿海地区又一个重要发展区域。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开发开放已形成了“三大四小”格局。 所谓“三大四小” , “‘三大’,是指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四小’,是指北部湾、海峡西岸、江苏沿海和辽宁沿海。‘三大’在改革开放后率先发展起来,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接下去还要扮演中国经济领头羊和体制改革探索者的角色;‘四小’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

“三大”和“四小”的发展规划陆续获批后,中国沿海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将暂时告一段落。

一、

国务院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意义及作用?

(一) 《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重大意义。

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经济带,其发展规

1

划纳入国家战略,进入全国沿海地区整体发展战略视野,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将随之得以迅速提升。这对于科学谋划发展战略布局,克服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辽宁全省、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及其与环渤海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对于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有效发挥东北地区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全面参与东北亚及其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意义重大。

1、应对危机的战略举措

共和国的长子,总是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 “如果放在几年前,也许谁也不会想到,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全国下游的东北,在世界金融危机袭来,珠三角和长三角遭遇严重冲击时,能重新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提供的数据,2008年东北三省GDP增速全面领先全国、广东及长三角。这一点和前5年情况有很大不同。2003至2005年,东北三省GDP增速普遍低于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3到4个百分点。2006年,除吉林GDP增速(15%)全面超过长三角地区、广东和全国外,辽宁仍低于江苏、广东约1个百分点,黑龙江则低于江苏、广东近3个百分点。2007年情况与2006年类似。

而2008年则不同。东北三省GDP增速均值高达13.4%(辽宁13.1%,吉林16%,黑龙江11.8%),全面超过了广东(10.1%)、上海(9.7%)、浙江(10.1%)和全国(9%)。特别是吉林省高出全国7个百分点,进入全国前三甲。2009年初的珠三角、长三角经济

2

形势十分严峻,一季度,除江苏GDP增速(10.2%)高于全国(6.1%)外,广东(5.8%)、上海(3.1%)、浙江(3.3%)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浙江宁波、温州的GDP增长甚至放缓到了1%和2.5%。而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同期数据分别达到9.5%、9%和6%,辽宁、吉林分别高出全国3.5个和3个百分点,黑龙江(6%)与全国接近。其中营口市1-4月的GDP增长甚至达到了18.7%。

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则更能说明问题。2009年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数据显示,辽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5%,黑龙江增长72.8%,吉林增长34.8%,分别高于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8.6%)34.9个、44.2个和6.2个百分点。而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低于全国18.6个、27.8个、16.5个和5个百分点。

“除了GDP、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外,利用外资也很能说明问题,其中辽宁省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120.2亿美元,同比增长32.1%,约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4%,由2007年的第五位首次跻身全国三甲。”盛松成表示,外资对成本和政策因素十分敏感,大量外资涌入辽宁和东北其他地区,这也是东北经济活力的明证。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速世界经济版图重构,世界各国在积极寻求应对危机冲击的同时,也都筹划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从而提高在整个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

3

国际金融危机,危中有“机”,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的低迷和不确定性,推动了国际产业向新兴市场转移。一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其自身的一系列有利条件,有望争取生产要素前来集聚,承接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转移,从而减轻金融危机对东北地区的冲击,使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东北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1年后的后续订单量增长乏力。如何继续扩大内需,避免东北区域经济出现重大挫折,避免振兴东北战略功亏一篑?答案是,在适当的区位拓展空间,发展牵动作用强的产业。辽宁沿海经济带海岸线长、园区多、发展空间大,腹地及周边环渤海地区的人力资源、科教资源以及工业资源丰富,是着力发展新型产业的较好平台。整合沿海港口资源,全面提高航运、物流等服务能力和水平,使临港产业与腹地经济联动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在这个时候的提出有他特别的意义,就是中央希望辽宁能够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率先复苏,通过辽宁经济的率先复苏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的复苏,走活全国复苏这盘棋。在过去的十年来,辽宁投资环境发生了转变,对外开放意识提高,外资将产业逐步积聚到辽宁沿海地区。现在中央通过了《规划》。这个时候通过规划是非常有意义的。

2、全面振兴的助推器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将带动辽宁全省的发展,还将推动东北振兴,进而促进形成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

4

格局。可以说,辽宁的沿海经济带不仅是辽宁的,也是大东北的,是大东北100万平方公里、1亿人口共同拥有的沿海经济带。

在国家战略规划的激励下,辽宁沿海经济带若充分挖掘和用好相关政策资源,则有望率先成为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所部署的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业及创新基地等五大基地的聚居地。临港产业基地将是新型工业化的范例——在新体制平台上,采用新一代先进技术,彻底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有效克服资源环境约束,从而奠定产业基地在新型工业化基础上的国际竞争力。

3、环渤海区域整合的催化剂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批,是我国环渤海区域发展的点睛之笔。辽宁沿海经济带将与天津滨海新区优势互补、遥相呼应,共同提升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在全国沿海地区竞相发展的新形势下,环渤海区域整合是重要看点之一,而沿海地区发展并带动各自腹地共同发展,则是环渤海区域整合的关键。

环渤海各板块沿海地带加快发展,可以有效催化区域内经济的对话与整合,有助于形成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大市场。如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积极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合理错位竞争发展,作为整体的环渤海沿海经济带在国家政策激励下,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则有望

5

吸引大量的生产要素,并分别在不同区位崛起世界级的制造业产业带。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必须考虑如何推进环渤海地区的整体发展,主动把自身发展放到环渤海地区整体经济格局中去审视、去对接、去融合、去推进,加强发展战略、目标、思路和重点的衔接协调。

4、布局东北亚合作的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形成了七大(三大、四小)开放地带:先是珠三角,毗邻港澳;然后是长三角,带动整个长江流域;接着是天津滨海新区,辐射环渤海的半个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面向东南亚;目的是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海峡两岸经济区面向台湾、连接中部;是为了推进两岸进一步发展和合作。江苏沿海地区则为淮河流域和陇海——兰新经济带开辟新的出海通道。相比之下,辽宁沿海经济带它不仅使环渤海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圈,更具战略地位的是它将使东北振兴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紧密结合,推进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而东北亚在亚洲乃至世界有重要位置。同时可以深化中日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有利于提升国家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

东北亚自然资源丰富,资本、科技、人力资源充沛,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2007年,东北亚6国经济总量达11万亿美元(东南亚10国仅为1.1万亿美元)。我国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区位中心,

6

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地区的窗口,是中国参与东北亚合作的战略区域。从全球区域经济产业分工的长远趋势看,包括辽宁临港布局的沿海经济带在内的环渤海重化工业,与日本、韩国的相关产业有机会发展成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巨型产业群之一。

5、建设新型产业基地的载体

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实力较强,科技人才众多,是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实现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具有世界产业高端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装备制造业内引外联,实现突破,关键在于利用这个契机,解决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国际化问题,更有效地实现东北地区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后的资源共享,并以此为载体平台,加快体制创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综合配套服务改革等,理顺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的关系,实现沿海协调、沿海与近海腹地互动发展,进而实现沿海与东北地区腹地的互动发展。要以沿海新型产业基地为载体,主导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展望未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将使以大连为龙头的创新科技、新兴产业充实到辽宁沿海城市群。包括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创新基地等在内的五大基地将积聚在沿海经济带发展平台,加速建成新型产业基地,成为东北老工

7

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集中代表,并有效辐射、影响东北腹地工业转型升级。

(二)国务院批准这个《规划》对辽宁有什么作用?

《规划》将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投资导向作用,二是政策支持作用,三是鼓舞激励作用。投资导向作用体现在,《规划》出台的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必将带来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政策支持作用体现在,《规划》列出了国家将予以支持的政策,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将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政策支持,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鼓舞激励作用体现在,《规划》是一面旗帜,号召全省人民共同努力,投身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加快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辽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林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称,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即意味着国家的认可,政策上,资金上,项目批准上,都将不一样,\差太多了。\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有什么创新点?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特点很多,最突出的有三个创新点。 创新点之一:转变了辽宁人的观念和发展定式。该发展战略使辽宁人从身在海边不识海调整为转身调头向大海。长期以来,我省的经济布局主要在腹地,重点布局在以沈阳为核心的沈阳经济区。6个沿海城市除大连外都是内陆式发展模式,城市中心离海岸线都在40公里-50公里。1980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是广东的1.1倍;到2005

8

年,广东是我省的2.8倍。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率不高。伴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沿海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辽宁人重新认识了海的意义,并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之中,打造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创新点之二:找到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切入点。所谓切入点就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曾几何时,大连长兴岛、辽西锦州湾等沿海区域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沿海地区拥有的大量盐碱地、荒滩和废弃盐田也没有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而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中首先确立的五个重点发展区域的开发建设,一下子就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辽宁沿海经济带成为了国内外投资的热点地区。随着重点发展区域的不断增加,沿海大量的荒地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使得绵延2000多公里的沿海开发势如破竹、整体推进。

创新点之三: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互为支撑,盘活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全局,把沿海和东北腹地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规划》中明确强调:要“构筑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新格局”。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不是只强调沿海的发展,而是强调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事实上,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地区是我省区域经济的三大板块,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壮大了沿海自身的实力,同时也为腹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是加强与中部城市群良性互动

充分发挥辽宁中部城市群大中城市高度集中、重化工业基础雄

9

厚、交通运输网络密集、物流中心功能完备、科学教育事业发达等近海腹地优势,在向沿海拓宽发展空间的同时,全面构建国家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统筹规划沿海与中部城市群装备制造、石化、钢铁、新材料、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发展,鼓励强强联合,延伸产业链条,共同打造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优势互补、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沈西工业走廊建设,向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延伸。支持中部城市群企业通过土地置换等多种办法,到沿海投资兴业。统筹规划沿海与中部城市群旅游资源,发展大旅游。联手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构建区域一体化旅游产业带。统筹规划沿海与中部城市群物流资源,发展大物流。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载体,以沿海港口为出海通道,加快建设沈阳国家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大连国际物流中心,完善全省物流网络,拓展物流服务种类,开展物流服务对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

二是加强与辽西腹地良性互动

辽西沿海经济区以锦州湾开发建设为突破口,主动承接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双重辐射,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外向型经济。鼓励辽西腹地在能源、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与沿海对接合作,形成具有辽西特色和优势的新型产业群。发挥辽西沿海港口优势,构筑多层次、快速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加快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辽西腹地延伸。完善港口服务功能,使锦州湾成为辽西腹地及内蒙东部地区的物流集散地和商品配送中心。支持辽西腹地以各种形式参与锦州

10

湾港口建设。在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内设置“飞地”,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辐射带动朝阳和阜新加快发展。

三是加强与东北腹地良性互动

实行灵活互利的资源配置政策,促进辽、吉、黑及蒙东地区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效整合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沿海与蒙东等腹地在能源、原材料、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沿海地区提供港铁联运等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腹地提供煤炭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实现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货物港铁联运、联营,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快推动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在关键技术装备、人才交流与培养、信息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交流,逐步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互联互通的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共享平台。发挥沈阳和大连中心城市的牵动作用,积极构建区域企业总部基地,为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信息咨询等综合服务。充分利用沿海开放的有利条件和区位优势,鼓励东北腹地大中型企业参与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共同构建临港产业基地和出海通道,引导大型、重型企业向沿海经济带集聚。

港口经济、沿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腹地经济特别是腹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如果没有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面的互动,就不会有辽宁乃至东北经济更大的发展。在这方面,要做到产业互动、市场互动、基础设施互动,不仅有重化工业而且要有包括物流业、金融业、科技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之间的互动,而其前提是规划互动、地方政府、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等的互动。

11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国家战略的原因分析 (一) 国家和辽宁省的高度重视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具体推进上呈现三个“前所未有”。

一是规划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为使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做到科学、合理、有序,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规划先行。2006年9月25日,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召开省直有关部门、14个市主要领导参加的工作会议,征求各方面对省发改委编制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这么大阵容研究一个规划在我省是前所未有的。之后,规划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2007年1月12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个规划。

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省政府成立了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关于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目前,沿海经济带已成为全省政策最优惠的区域,在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区域还享受无费区及增值税返还等政策。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还特别享受国家对保税港区的特殊政策。

三是开发建设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经过几年的建设,沿海经济带建设已粗具规模。截至2009年4月底,沿海重点发展区域累计开发土地199.2平方公里,固定资产累计投资768亿元。一批重点项目纷纷落户沿海经济带,鞍本钢铁集团营口鲅鱼圈港500万吨钢铁项目竣

12

工投产,辽宁红沿河核电一期4台百万千瓦级机组工程、中冶京诚(营口)中试基地、五矿营口中板年产150万吨宽厚板、大连船舶重工600万载重吨造船等项目开工建设;连接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的烟大火车轮渡已经开通,沟通沿海与腹地的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穿越沿海6个城市绵延1400多公里的滨海公路即将全线贯通。辽宁沿海经济带也成为了国外企业投资的热点区域,美国英特尔、韩国STX集团、新加坡万邦集团、澳大利亚阿斯创等公司相继入驻。2008年,沿海经济带6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50亿元,占全省51.6%。

(二) 地区主要优势明显

辽宁沿海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乃至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一是区位地缘优势。沿海经济带位于东北地区的前沿、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毗邻黄海和渤海,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邻江相望,面向经济活跃的泛太平洋区域,与俄罗斯、蒙古陆路相连,是欧亚地区通往太平洋的重要“大陆桥”之一。沿海经济带拥有沿海大陆岸线2290公里,占全国的1/8,宜港岸线1000多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00多公里。

二是资源腹地优势。沿海经济带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拥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废弃盐田、盐碱地和荒滩,其中大部分尚未开发且不涉及农用地和搬迁。土地综合利用的增值潜力较大,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也较明显,为临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东北腹地自然资源丰厚,产业实力较强,基础设施完备,拥有全国

13

8%左右的人口和1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4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三位,铁矿石储量占全国的1/7。拥有众多大型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冶金、造船等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原油、木材、商品粮、电站成套设备、汽车、造船、钢等产品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5、1/2、1/3、1/3、1/4、1/4和1/8,是全国重要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商品粮和能源基地。

三是对外开放优势。沿海经济带已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外贸出口总额占东北地区的一半以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东北地区1/5。现已建成25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其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3.2%。拥有目前东北唯一的、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国家批准发布了《辽宁省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全方位对外大开放态势。

四是交通网络优势。沿海经济带已建成东北地区最发达、最密集的综合运输网络。拥有5个主要港口,100多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最大靠泊能力30万吨级,已同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出海通道。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近400万标箱。分布有沈山、哈大等区域干线铁路和烟大轮渡,沈大、沈山、丹大等多条高速公路,铁大、铁秦等输油管道,大连、丹东、锦州3个空港,52条国内航线和20多条国际航线,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

五是产业科技优势。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基础雄厚,是我国竞争实

14

力较强的装备制造和原材料工业集聚区,机床、造船、内燃机车、炼油产能分别占全国的30%、23.3%、23%、13%。拥有较强的科技力量,普通高等院校33所,占全省44%。两院院士22人,占全省42%。87所独立科研机构,占全省36%。拥有实力较强的大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学院。拥有大量水平较高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

六是城市功能优势。沿海经济带城市密集、功能齐备,是发展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依托。拥有6个省辖市和8个县级市,城镇化率高达58%(全国2008年为45.6%),与辽宁中部城市群互为支撑,辐射和带动力较强。大连市物流、商贸、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达,是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一。

(三) 过去几年的发展成就

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概念,是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2005年提出的。“李克强在辽宁的时候,做的两件事让辽宁人民印象最为深刻,其中一件就是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当时李克强同志指出,辽宁省的沿海地带是东北三省和蒙东地区的唯一出海口,辽宁海岸线长,有大量岸线适合建深水泊位,还有大批荒地、盐碱地和盐田,开发建设用地无需拆迁、无需占用耕地,开发利用成本很低,所以沿海地带经济发展的潜力很大。”当时只是辽宁本省的发展战略。4年后的今天,“五点一线”几乎已成为辽宁妇孺皆知的发展战略。受惠于这一发展战略,辽宁营口、丹东等沿海城市,城市面貌和经济发展格

15

局已发生巨大变化。能够提出“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战略”,那是需要智慧的。

尽管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概念提出才4年,许多园区的大规模招商引资只有2-3年时间,但成果显著。到2008年第三季度,“五点”沿海重点发展区域累计签约项目已达659个,投资总额3300.03亿元。新加坡万邦集团、台湾富士康集团、韩国STX集团、澳大利亚阿斯创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鞍钢等一批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相继入驻。

这些大型项目的带动效应也很明显。以交通物流为例,丹东港在2003年时吞吐量只有300多万吨,到了2008年,吞吐量已超3000万吨,5年增长近10倍。营口港2005年的吞吐量为7000多万吨,2010年则有望突破2亿吨。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五点”中,营口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看这个城市的经济报表,你甚至会怀疑是否真的发生了世界金融危机——2008年,营口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3亿元,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543亿元,增长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亿元,增长37.7%;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14450元,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6950元,增长20%。

营口港在短短几年里迅速做大做强。鲅鱼圈,20年前还是一个以盛产鲅鱼闻名的小渔乡,今天已是拥有集装箱、矿石、钢材、石油、汽车等49个生产性泊位的现代化大型港口。营口港现有三个港区,

16

即营口老港区、鲅鱼圈港区和仙人岛港区,生产性泊位61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5个,有成品油及液体化工码头、粮食码头、煤炭码头、20万吨级矿石码头、汽车滚装码头、集装箱码头和30万吨的原油码头。营口港2005年的吞吐量为7000多万吨,2010年则有望突破2亿吨。

港口优势吸引了大批大项目落户营口。鞍钢鲅鱼圈新厂项目总投资近300亿元,从国家正式立项到试生产开工,仅用了两年多一点时间,2008年上半年就投入试生产。目前,一座年产达500万吨精品钢材的大型钢铁企业在营口鲅鱼圈崛起。预计仅鞍钢这个项目就将给营口港增加1000多万吨的吞吐量。”

在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许多大项目进展迅速。投资15亿美元的富士康项目,从2007年4月开工,富士康项目进展顺利,全部完成后预计年实现产值将达800亿元以上。

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则依托营口港的30万吨原油码头,总体规划起点很高。尽管起步才不久,中海油的50万吨重交沥青、营口港的8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中国兵器总公司的油品储罐等项目都已开工建设。

毫无疑问,营口港是营口沿海开发的优势所在,而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对营口港来说也是重大战略机遇,除了鞍钢外,还有许多落户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客户也将增厚营口港的业绩。“如辽阳化

17

纤,他们正在从辽阳到我们这里铺设管道,09年9-10月建到港口,预计每年会给营口港增加400万吨的吞吐量;盘锦的北方沥青、营口的中冶京诚、五矿项目、富士康项目已部分建成或正在建设,这些项目也将增加营口港的业绩。”

三、《规划》的核心内容及主要任务是什么?

《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 (一) 战略定位是,立足辽宁,依托环渤海,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形成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这个战略定位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建设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辽宁沿海地区一直是东北对外开放的门户,早在1984年,大连就建立了中国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且拥有东北唯一的、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2007年大连成功举办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夏季达沃斯”会议。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外贸出口总额占东北地区一半左右。对外开放平台的建设,必将进一步带动东北地区对外开放,使东北地区的开放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建设大连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是2003年中央11号文件提出的重点任务。国际航运中心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具有明显的国际化、全球化特征,可以带动地区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

18

系,取得国际分工优势,极大地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牵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这是国家批准的全国第一个航运中心规划,加快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建设,将使沿海经济带快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第三,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沿海经济带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造船、机床、内燃机车、成套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工业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依托沿海港口资源,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将促进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全省的经济实力。

第四,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不仅要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还要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优化美化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屏障、绿色空间和生态城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使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二)空间布局,正式进入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路线图得到重新定义。

从区域范围看,《规划》包括大连、营口、盘锦、丹东、葫芦岛等六个城市,陆用面积约为5.6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辽宁整个区域面积的1/3强。常住人口在2007年的数字是1800万,基本上不到辽

19

宁人口的1/3。生产总值将近5700亿,超过辽宁总量的一半,人均生产总值也比辽宁当时的平均水平高出许多。

区域概念上,现在批准的《规划》和原来的\五点一线\并没有差别。不过,以前五点一线主要集中在几个开发区,现在变成整个沿海地带区域都可能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

2008年初,辽宁省政府决定适当扩大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发展区域范围,赋予其相应政策,以此推动沿海经济带又好又快地发展。所以除去原“五点一线”概念中重点发展的“五点”、6市、7个工业区和产业基地外,辽宁沿海经济带还增加22个政策支持区域,亦为工业园区或港口属性,其中位于大连的12个,营口4个,锦州3个,盘锦1个,葫芦岛1个,省直辖县级市兴城1个。规划总面积701.11平方公里,起步区总面积503.41平方公里。

06年的《规划》空间布局中提出,以大连都市区为龙头、以营口盘锦都市区为主体、以锦州葫芦岛都市区、丹东都市区为两翼,以重点的城镇组群、城镇为支点,以综合交通体系为“骨架”,形成与辽宁三大经济板块相交融,与京津和东北腹地相呼应,与东北亚城镇走廊相契合,与辽宁中部城市群相衔接,产业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生态网络完善,城乡协调发展,高度一体化的沿海经济带。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7月1日讨论并原则通过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 ,辽宁沿海经济带从“五点一线”变身为“一核、

20

一轴、两翼”,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壮大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强化核心、主轴、两翼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一核、一轴、两翼”的总体布局框架。规划期为2009-2020年。

《规划》提出沿海经济带要逐步形成“一核、一轴、两翼”的空间布局。目前这个空间布局已粗具雏形,要形成这个空间布局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核太小,大连作为核心城市,目前城市体量小,经济总量小,辐射能力不足;二是轴太短,从全省角度看,主轴应该到沈阳,沿海经济带连接沈阳经济区,从东北区域经济看,应该连接到哈尔滨,沿海与腹地才能互为支撑,良性互动;三是两翼不活跃,相对于核心及主轴,两翼的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大开发力度

为此,《规划》提出要提升核心、强化主轴、壮大两翼。“核心”大连要增强综合实力。《规划》说,大连要建设大窑湾保税港区、完善航运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努力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一批辐射面广、流量大的优势货品及集装箱物流基地,建设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引进和培育高层次金融人才,逐步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从未来的发展看,大连不应仅仅是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应该放眼全东北甚至是东北亚地区来考虑其城市功能定位。大连核心城市的建设实际上就是要增强大连“核心”的功能,增强“核心”的辐射带动作

21

用。大连核心城市建设可以概括为“三个中心一个产业集聚区”。三个中心包括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一个集聚区是现代产业集聚区。三个中心的重点是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要整合全省的港口资源,完善综合运输体系、航运设施体系、航运服务体系。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是为航运中心服务的。同时航运中心的建设,也将带动大连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此外,在产业发展上,要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增强大连的综合经济实力。

国务院已经批准出台的《东北振兴规划》里面有一轴一带,一轴就是“哈大”,“一带”就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大连-营口-盘锦主轴从地理位置看,从属于沿海经济带和哈大经济带这两个东北地区发展的一级轴线,这一区域要加快临港产业发展,在支撑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同时,服务带动哈大经济带优化升级。 《规划》要求加快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建设,形成临港产业集群,逐步将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建设建成大型临港生态产业区,同时加快盘锦辽滨经济区建设。 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要充分发挥东北西部和东北东部出海通道的作用,利用区域内的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培育一批发展思路清晰、产业分工合理、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重点区域,不断壮大经济规模和总体实力。

目前来看,沿黄海和渤海的“两翼”建设以壮大各类产业园区方式

22

展开,辽宁沿海重化工业布局呈现密集态势。

在渤海翼方面,加快锦州滨海新区建设,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新材料、制造业、船舶修造等产业;建设锦州湾国家炼化基地和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盘锦建成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葫芦岛则建设北港工业区。

黄海翼则培育发展庄河工业园区、花园口经济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长山群岛经济区、皮杨陆岛经济区和丹东产业园区。

(三)重点任务:《规划》提出了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产业发展、城乡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开放合作、资源环境等六大重点领域,明确了这些领域的发展思路和重点。综合起来看,一是发挥东北地区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全面参与东北亚及其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二是整合沿海港口资源,全面提高航运、物流等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四是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五是统筹规划和完善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区域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

四、沿海经济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经济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障碍

23

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相比,辽宁沿海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大,市场主体不灵活,市场体系不健全,地区之间长期存在条块分割、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妨碍了区域内统一、公平的市场环境的建立,对区域内要素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体制性障碍。

2. 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过大

沿海地区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带来的开放程度、产业趋向、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区域一体化的合作,各地政府按照各自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采取不同的政策倾向,权力和义务难以对等,对各自的经济成长空间和对合作的关注也存在很大不同。

3.区域内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缺失

目前,辽宁省已经出台了两个沿海经济带开发的统一规划,但统一规划对于各地区各自的发展规划缺乏约束力。沿海各市虽然把本地区被纳入某一个经济区或经济带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契机但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仍然是竞争大于合作。

4.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由于长期以来一直以钢铁、石化等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型产业为主,辽宁沿海地区己经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亟待转变。到2010 年,整个环渤海地区将形成钢铁6830 万吨、乙烯500 万吨、炼油1.2 亿吨的规模。在渤海生态压力己经很大的情况下,进一步地布局钢铁和石化项目,会给未来的环渤海地区带来更大的环境压力,直接影响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可持

24

续性。

5.区域外部竞争激烈

由于整体实力不强,核心城市的带动能力薄弱,内部城镇协作不够,与外界联系的便捷程度还有待加强,辽宁沿海地区港口、产业等都面临着东部沿海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山东半岛等区域外激烈的竞争与挑战。

五、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建议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必将使这一区域更好地发挥服务东北地区、环渤海经济区乃至东北亚开发开放的重要作用;同时,将进一步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所在城市的一体化进程。为此建议:

1、 加快完善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应借鉴广西北部湾发展经验,成立省级统筹协调机构。以往的实践表明,新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化运作,必须运用行政手段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建立省级统一协调机构。建议成立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6个沿海城市市长为成员,发挥省开放办的牵头作用,把现有的城市间协作组织上升为省级管理。按照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明确城市分工与协作,形成沿海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2、加强对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合理布局。应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加强统筹规划,按照产业发展规律,结合区域特点,明确各市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发展。注重经济带内部的产业互补和上下游产业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t6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