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机房作业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4-06-08 14: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作业指导书(施工组织专业设计、施工方案)报审表

表号:A-1

工程名称: 编号:ZYZDS-001 致 项目监理部: 现报上磨机房工程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送审稿)),详细说明附件,请予审定。 附件: 承包商: (技术主管部门盖章) 项目/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内容较多时可列附表) 专业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总监理工程师审定意见: 总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本表一式二份(承包商、监理工程师各一份),附送审稿一份,经审查修改后出版,正式方案交监理工程师二份(存档一份、专业监理工程师一份),送项目法人一份。 (标准封面式样)

工程

磨机房工程 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或施工方案)

编号:ZYZDS-001

版次:1

编制单位: 审定单位:

脱硫剂项目部 脱硫剂项目监理部

批 准: 年 月 日 总 监 理 师: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专业监理师: 年 月 日 编 制: 年 月 日 建设管理单位: 年 月 日

(涉及重大特殊作业安全措施时)

目 录

一、工程概况------------------------------------------------------------1 二、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 1.施工部署-----------------------------------------------------------1 2.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1 3.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2 4.基础测量-----------------------------------------------------------4 5.主体结构施工测量---------------------------------------------------6 6.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8 7.质量保证措施-------------------------------------------------------8 8.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9 三、土方工程作业指导书---------------------------------------------------9 1.场地平整------------------------------------------------------------10 2.基坑开挖------------------------------------------------------------11 3.填土----------------------------------------------------------------13

4.安全施工------------------------------------------------------------14 四、砖砌体作业指导书-----------------------------------------------------15五、模板作业指导书-------------------------------------------------------16 1.结构计算------------------------------------------------------------16 2.模板加工------------------------------------------------------------21 3.模板安装------------------------------------------------------------21 4.模板拆除------------------------------------------------------------21 六、钢筋工程作业指导书---------------------------------------------------22 七、混凝土作业指导书-----------------------------------------------------27 八、装饰工程作业指导书---------------------------------------------------28 A门窗工程-------------------------------------------------------------28 B.抹灰工程-------------------------------------------------------------30 C.瓷砖铺贴-------------------------------------------------------------32 D.楼地面工程-----------------------------------------------------------32 E.涂料、油漆工程-------------------------------------------------------36

一、工程概况

脱硫剂磨机房工程采框架结构,厂房的平面尺寸为13.08米×29.805米,建筑面积为818.4m2。磨机房为单层结构,层高为9.0米,并设置1台5t供检修用的电动单梁起重机。制粉车间共设三层,第一层标高为9.0米,第二层标高为13.0米,顶层标高为23.0米;整个主厂房地面铺设地板砖,门为防火卷帘门和钢板防火门,窗为塑钢窗。

二、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1施工部署 1.1施测程序

准备工作 测量作业 自检 报验

合格 合格 进入下道工序 1.2施工测量组织工作

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甲方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2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2.1施测原则

2.1.1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1.2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2.1.3 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2.1.4 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2.1.5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2准备工作

2.2.1 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座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以

及首层?0.000的绝对标高。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层高,对比基础,楼层平面,建筑、结构几者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2.2.2 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佳木斯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器具名称 经纬仪 水准仪 激光经纬仪 激光接受靶 钢 尺 钢 尺 盒 尺 对讲机 墨 斗 型 号 J2 DS3 DJJ2 50m 30 m 5m 单位 台 台 台 个 把 把 把 个 只 数 量 1 2 1 1 2 2 2 3 4 2.3测量的基本要求 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

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测量规范》,此工程设置精度等级为二级,测角中误差20秒,边长相对误差1/5000。 3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 3.1工程定位

根据甲方提供的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按照所计算的建筑物主轴线座标点进行轴线定位。

3.2平面控制网测设 3.2.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3.2.1.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3.2.1.2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想一致。布设呈矩形。 3.2.1.3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3.2.1.4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3.2.1.5桩位必须用险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3.2.2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3.2.2.1依据平面布置与定位原则,共设置二横四纵六条主控轴

3.2.2.2主控轴线定位时,均布置引线,横轴东侧以及纵轴北侧投测到围墙上,横轴西侧、纵轴南侧设置定位桩(见附图2)。墙上、地面引线均用红三角标出,清晰明了。施测完成后报监理、建设单位确认后,加以妥善保护。

3.2.2.3桩位必须用砼保护,砌砖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详见下图:轴线、高程点控制桩埋设示意图)。

设计室外地坪300100×100×6钢板1400500混凝土桩500控制点(铜芯)控制桩埋设示意图3.2.2.4控制线随结构逐层弹在外墙上,用以检查复核楼层放线。 3.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3.3.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3.3.1.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

3.3.1.2根据场区内规划局给定的路边高程点BM4=45.03米布设场区高 程控制网。

3.3.1.3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根据规划局给定的路边高程点BM4=45.03米,在场区内(包含1#、2#楼)建立高程控制网。先用水准仪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即场区半永久性水准点M1=46.00米,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该点也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3.3.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3.3.2.1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3.3.2.2半永久性水准点位处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测量规程规定的半永久. 3.3.2.3桩的方式埋设,并妥善加以保护。

3.3.2.4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3.2.5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高差全中误差(mm/km) 路线长度(km)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平地闭合差(mm) 等级 附合或环线次数 三等 6 50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12L

3.3.3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3.3.3.1水准点的埋设

水准点选取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墙水准点应选设在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应位于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3.3.3.2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等级 水准仪型号 前后长度前后视(M) 距较差(m) 前后视距累积视线离地基辅分划基辅分面最低高读数差划所测高差之差 三级

4基础测量

4.1基础平面轴线投测方法

4.1.1将DJ2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

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

4.1.2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准,校测

DS3 ≤75 ≤2 ≤5 0.3 2.0 3.0 差(m) 度(m) (mm)

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投测各主控线,投测允许误差±2mm。 6.1.3垫层上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闭合,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详细弹出各细部轴线,暗柱、暗梁、洞口必须在相应边角,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 4.1.4轴线允许偏差如下:

L<30m 允许偏差 士5mm 30

轴线的对角线尺寸,允许误差为边长误差的√2倍,外廓轴线夹角的允许误差为1'。 4.2± 0.000以下部分标高控制 4.2.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 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4.2.2士0.000以下标高的传递

施工时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以此标高为依据,进行槽

底抄平。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根据基坑情况,在基坑内将其引测至基槽外围砖胎模内侧壁,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墙、柱拆模后,应在墙柱立面抄测出建筑一米线。〈一米线相对于每层设计标高而定〉。

4.2.3标高校测与精度要求

每次引测标高需要作自身闭合外,对于同一层分几次引测的标高,应该联 测校核,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 4.2.4土方开挖测量方法

1轴向○37轴推进,高程分两次传递,在距槽底设计 6.2.4.1基坑开挖由○

标高1.5米的边坡上钉钢筋头,架设水准仪,随时校核槽底标高。 H轴1.0米控制线处架设经 4.2.4.2开挖到槽底标高30cm处,在基坑边○

纬仪,向基坑投测主控线,在木桩上钉铁钉,确定控制点,并用小白线拉通。然后,在基坑边②轴1.0米控制线处架设经纬仪,以同样方法确定主控线。当纵横主控线投测交叉后,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修整槽边。随挖土进度依次放出各主控线,并放出细部集水坑、消防水池等开挖边线。

5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5.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5.1.1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后,使用经纬仪将轴控线引弹到结构外立面上。

一层墙拆模后,再引弹至墙顶。并弹出外墙大角10cm控制线。

5.1.2 楼层上部结构轴线垂直控制,采用内控点传递法。根据流水段的划分,第一施工段内设置4个内控点,组成自成体系的矩形控制方格,其余3段各设置2个内控点(纵横主控轴交叉点),控制点编号见内控点平面图。

5.1.3 浇筑一层顶板混凝土过程中,按照控制点预埋100×100×3mm铁板。二层楼面放线,依据外墙及东、北侧围墙上可以通视的主轴控制线进行施测,铁板上用钢针划出纵、横轴交叉线,并将交叉点处钻出2mm小孔作为标志。

铁件剖面图

正面图 背面图

5.1.4上部楼层结构相同的部位留200×200的放线洞口以便进行竖向轴线投测。 预留洞不得偏位,且不能被掩盖,保证上下通视。

5.1.5 二层楼面的轴网须认真校核,经复核验收方可向上投测。

5.1.6 二层楼面基点铁件上不得堆放料具,顶板排架避开铁件,确保可以架设仪器。 5.1.7平面控制网根据结构平面确定,尽量避开墙肢,保证通视。 5.1.8 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先定主控轴,再进行轴网加密。控制轴线 满足下列条件:建筑物外轮廓线、施工段分界轴线、楼梯间电梯间两侧轴线 5.2激光经纬仪选型

5.2.1选用北京光学仪器厂生产的DJJ2激光经纬仪。 技术指标如下:竖向扫描精度20角秒

竖向激光束射出距离:白天500米 、夜间3000米。

要保证激光经纬仪的竖向扫描的精度,激光器射出的光束与仪器的视准轴同轴,激光束光斑与须望远镜同心,激光束出射至工作面的距离与望远镜调焦系统同焦(光斑最小),简称“三同”。

5.3基准线竖向投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5.3.1 基本要求

5.3.1.1竖向投测精度取决于测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设备的技术的状态。从这两方面着手控制投测精度。

5.3.1.2测量人员经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5.3.1.3测量人员施测前认真理解方案。 5.3.1.4仪器需有检定合格证。 5.3.2 竖向投测程序

5.3.2.1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二层楼面基准点,调平后,接通电源射出激光束。 5.3.2.2通过调焦,使激光束打在作业层激光靶上的激光点最小,最清晰。

5.3.2.3通过顺时针转动望远镜360度,检查激光束的误差轨迹。如轨迹在允许限差内,则轨迹圆心为所投轴线点。

5.3.2.4通过移动激光靶,使激光靶的圆心与轨迹圆心同心,后固定激光靶。在进行控制点传递时,用对讲机通信联络。

5.3.2.5轴线点投测到楼层后,用光学经纬仪进行放线。

5.3.2.6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下列控制线,所有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 5.3.3测量精度要求

5.3.3.1距离测量精度 : 1/5000 ; 5.3.3.2测角允许偏差 : 20″ ; 5.3.4垂直度控制。

结构施工中每层施工完毕,应检测外墙偏差并记录,并每层检查门窗洞口净空尺寸偏差,同一外立面同层窗洞口高低偏差及各层同一部位窗洞口水平位移,弹外墙窗口边线竖直通线。 7.3.5竖向测量允许误差 层 间 : 2.5mm ;

全 高 : 3H/10000,且不应大于±10mm ; 5.4标高竖向传递 5.4.1标高传递法

依据现场内两个永久标高控制点,每段在外墙设置3个标高控制点,一层控制点相对标高为+0.50米,以上各层均以此标高线直接用50米钢尺向上传递,每层误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向室内引测+50cm水平控制线,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设范围内中心位置,并进行精密安平。

5.4.2标高传递技术要求

5.4.2.1标高引至楼层后,进行闭合复测。

5.4.2.2钢尺需有检定合格证。 5.4.2.3钢尺读数进行温差修正。 5.4.3标高允许误差 层 高 : ±2mm ;

全 高 : 3H/10000,且不应大于±10mm ; 7.4.4标高传递注意事项

5.4.4.1标高基准点的确定非常重要,标高传递前,必须进行复核。 5.4.4.2标高基准点需要妥善保护。 6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6.1 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

首层墙体施工完成后,分别在距大角两侧30cm处外墙上,各弹出一条竖

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标记,作为上层墙支模板的控制线。上层墙体支模板时,以此30cm线校准模板边缘位置,以保证墙角与下一层墙角在同一铅直线上。以此层层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 6.2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

为了保证剪力墙、隔墙和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装饰施工的及时插入,

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墙、柱位置,弹出墙柱边线,然后放测出墙柱30cm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每个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的个数不少于两个。在该层墙、柱施工完后要及时将控制线投测到墙、柱面上,以便用于检查钢筋和墙体偏差情况,以及满足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

6.3 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

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完成后,用经纬仪投测出洞口的竖向中心线及洞口

两边线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体上。室内门窗洞口的竖直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门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据标高控制线由钢尺传递弹出。以此检查门、窗洞口的施工精度。 7质量保证措施

7.1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 7.2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

7.3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7.4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7.5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质 量总监和责任工程师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 7.6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

7.7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问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点部位,保 证几何关系正确。

7.8滞后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应与超前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进行联测,并 对联测结果进行记录。

7.9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 坏。

8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

8.1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8.2在基坑边投放基础轴线时,确保架设的经纬仪稳定性。

8.3二层楼面架设激光经纬仪时,要有人监视不得有东西从轴线洞中掉落打坏仪器。 8.4操作人员不得从轴线洞口上仰视,以免掉物伤人。 8.5轴线投测完毕,须将洞上防护盖板复位。

8.6操作仪器时,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尽量避开。

8.7施测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仪器架设好,须有专人看护,不得只顾弹线或其他事情,忘记仪器不管。

8.8施测过程中,要注意旁边的模板或钢管堆,以免仪器碰撞或倾倒 8.9所用线坠不能置于不稳定处,以防受碰被晃掉落伤人。

8.10仪器使用完毕后需立即入箱上锁,由专人负责保管,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 8.11测量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作规程作业。 8.12使用钢尺测距须使尺带平坦,不能扭转折压,测量后应即卷起。 8.13钢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时擦净,长期贮存时尺带涂防锈漆。 三、土方工程作业指导书

一般规定:

土石方工程应合理选择施工方案,编制、审批、实施符合规范,尽量采用新技术和机械化施工。

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道、光缆、电缆、电线的地段施工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

土石方工程应在定位放线后,方可施工。

土方工程施工应进行土方平衡计算,按照土方运距最短、运程合理和各个工程项目的施

工顺序做好调配,减少重复搬运。 1、场地平整 1.1、操作方法:

关键是测量,随干随测,最终测量作好书面记录。实地测点标识,作为检查、交验的依据。

填方应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边坡施工应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实。 平整场地后,表面逐点检查,检查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M。 1.2.质量要求及标准:

1.2.1.平整场地:平整区域的坡度与设计相差不应超过0.1%,排水沟坡度与设计要求相差不超过0.05%,设计无要求时,向排水沟方向作不小于2%的坡度。 1.2.2.场地平整的允许偏差:

1.2.2.1.表面标高:人工清理±30MM,机械清理:±50MM; 1.2.2.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向两边量)不应偏小;

1.2.2.3.边坡坡度人工施工表面平整,不应偏陡,机械施工基本成型,不应偏陡; 1.2.2.4.地面、路面下的地基:水平标高0~-50MM,平整度≤20MM。 1.3、质量检验方法: 用水准仪及2m检查尺检查。 1.4、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4.1、场地积水预防措施:

1.4.1.1、平整前,对整个场地进行系统设计,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做好排水设施,使整个场地水流畅通;

1.4.1.2、填土应认真分层回填辗压,相对密实度不低于85%; 1.4.1.3、做好测量复核工作,避免出现标高误差。 1.4.2、填方边坡塌方预防措施:

1.4.2.1、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当填方高度在10m内,宜采用1:1.5,高度超过10m,可作成折线形,上部为1:1.5,下部采用1:1.75;

1.4.2.2、土料符合要求,不良土质可随即进行坡面防护,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对要求边坡整平拍实的,可以宽填0.2m;

1.4.2.3、在边坡上下部作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1.4.3、填方出现橡皮土

现象:填土受夯打(辗压)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夯打(辗压)处下陷,四周鼓起,这种橡皮土使地基承载力降低,变形加大,长时间不能稳定。

预防措施:

1.4.3.1、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腐殖土、泥炭土、粘土、亚粘土等厚状土上进行回填;控制含水量,尽量使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手握成团,落地即散; 1.4.3.3、填土区设置排水沟,以排除地表水。 1.4.4、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预防措施:

1.4.4.1、土料不符合要求时,应挖出换土回填或掺入石灰、碎石等压(夯)实回填材料; 1.4.4.2、对由于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 1.4.4.3、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辗压。 2、基坑开挖 2.1、操作方法:

2.1.1、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面标高,挖方深度不超过下列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密实、中等密实的砂土和碎石类土1m。 硬塑、可塑的轻亚粘土及亚粘土1.25m。 硬塑、可塑的粘土1.5m。 坚硬的粘土2m。

2.1.2、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面标高,挖土深度在5m以内,不加支撑。定额规定高:宽为1:0.33,放坡起点1.5m,实际施工,参照下表:

土的类别 坡度(高、宽) 中密的砂土 中密碎石类土 粘 土 老 黄 土 1:1 1:0.5-0.75 1:0.33-0.67 1:0.10 2.1.3、基坑底部开挖宽度 基础材料 工作面宽度mm) 砖基础 200 毛石、条石基础 150 砼基础支模 300 基础垂直、面做防水 800 在原有建筑物邻近挖土,如深度超过原建筑物基础底标高,其挖土坑边与原基础边缘的距离必须大于两坑底高差的1-2倍,并对边坡采取保护措施。 2.1.5、挖方的弃土或放土,应保证挖方边坡的稳定与排水。 2.1.6、土方工程一般不宜在雨天进行。

2.1.7、机械挖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保留10cm左右用人工挖平清底。 2.1.8、挖至基坑底时,应会同建设、监理、质安、设计、勘察单位验槽。 2.2、基坑排水、降水:

2.2.1、浅基础或水量不大的基坑,在基坑底做成一定的排水坡度,在基坑边一侧、二侧或四周设排水沟,在四角或每30-40m设一个长70-80cm的集水井,排水沟和集水井应在基础轮廓线以外,排水沟底宽不小于0.3m,坡度为0.1-0.5%,排水沟底应比挖土面低30-50cm,集水井底比排水沟低0.5-1.0m,渗入基坑内的地下水经排水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用水泵排出坑外。

2.2.2、较大的地下构筑物或深基础,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层施工时,采用一般大开口挖土,明沟排水方法,常会遇到大量地下水涌水或较严重的流砂现象,不但使基坑无法控保,还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遇此情况一般需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2.2.3、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井点排水方法是沿基坑的四周或一侧埋入深入坑底的井点滤水管或管井,以总管连接抽水,使地下水低于基坑底,以便在无水状态下挖土,不但可以防止流砂现象或增加边坡稳定,而且便于施工。 2.3、常用土方施工机械:

2.3.1、推土机:适用范围:适于开挖3类土,经济运距80m以内,效率最高为60m,多用于平整场地,开挖深度在1.5m内的基坑。

2.3.2、挖掘机:适用于开挖含水量不大于27%的四类土和经爆破后的岩土和冻土,其操作灵活,工作效益高,适用大量土方开挖。

2.3.3、装载机:操作录活,回转移位方便,可装卸土方和散料,行驶速度快,可进行松软表层土剥离、整平。 2.4、质量要求标准:

2.4.1、土质必须符合要求,并严禁扰动,不得有积水、浮土和淤泥。 2.4.2、允许偏差项目:(MM)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标 高 人工 -50 机械 -50 用水准仪 长度、宽度 人工 机械 边坡偏陡 人工 机械 ±300~±100 ±500~±150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用经纬仪和尺量 尺量 2.5、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消除: 2.5.1、基坑超挖

防治:基坑开挖,应有水平标准严格控制基底的标高,标桩间的距离宜≤3m,如超挖,用碎石或低标号砼填补。 2.5.2、基坑泡水

预防:基坑周围应设排水沟,采用合理的降水方案,如建设单位同意,尽可能采用保守方案,但必须得到签字认可。

消除:排水、晾晒后夯实。 2.5.3、滑坡

预防:保持边坡有足够的坡度;尽可能避免在坡顶有过多的静、动载。 3、填 土 3.1、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上→分层夯打→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3.1.1、填土前,应将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

3.1.2、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检验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参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1.3、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

压实机具 平 碾 振动压实机 柴油打夯机 人工打夯 每层铺土厚度(mm) 250-300 250-3500 200-250 <200 每层压实遍数 6-8 3-4 3-4 3-4 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机械压实填方速度不超过2km/h 3.1.4、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

3.1.5、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3.1.6、基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

3.1.7、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位移及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同时填土夯实,直至管顶0.5m以上时,才可用蛙式打夯机。

3.1.8、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3.1.9、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度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度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 3.2、质量要求标准:

3.2.1、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3.2.2、回填土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3.2.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确定压实后的干密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2.4、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标高0--50mm。 3.3、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消除: 3.3.1、回填土下沉预防:

3.3.1.1、严格控制回填土选用的土料和土的最佳含水率; 3.3.1.2、填方必须分层铺土压实;

3.3.1.3、不许在含水率过大的腐殖土、亚粘土、泥炭土、淤泥等原状土上填方; 3.3.1.4、填方前应对基底的橡皮土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 3.3.1.4.1、翻晒、凉干后进行夯实;

3.3.1.4.2、将橡皮土挖除,换上干性土或回填级配砂石;

3.3.1.4.3、用干土、生石灰粉、碎石等吸水性强的材料掺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的水分,减少土的含水率。 4、安全施工

4.1、挖土方应由上而下分层进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方法。人工挖基坑槽时,应根据土壤性质、湿度及挖掘深度等因素,设置安全边线或土壁支撑,在沟、坑侧边堆积泥土、材料,至少距离坑边80cm,高度不超过1.5m,对边坡和支撑应随时检查。 4.2、土壁支撑宜选用松木和杉木,不宜采用质脆的杂木。

4.3、发现支撑变形应及时加固,加固办法是打紧受力较小部分的木楔或增加立木及横撑木等。如换支撑时,应先加新撑,后拆旧撑。拆除垂直支撑时应按立木或直衬板分段逐步进行。拆除下一段并经回填夯实后再拆上一段。拆除支撑时应由工程技术人员在场指导。 4.4、开挖基础、基坑。深度超过1.5m,不加支撑时,应按土质和深度放坡。不放坡时应采取支撑措施。

4.5、基坑开挖时,两个操作间距应大于2.5m,挖土方不得在巨石的边坡下或贴近未加固的危楼基脚下进行。 4.6、土坡的保护:

重物距坑槽边的安全距离

重物名称 载 重 汽 车 塔式起重机及振动大机械 与槽边距离 不小于3m 不小于4m 说 明

土方存放 不小于1m 堆土高度不超过1.5m 工期较长的工程,为保护坡度的稳定,可用装土草袋或钉铝丝网抹水泥砂浆保护。 4.7、上下坑沟应先挖好阶梯,铺设防滑物或支撑靠梯。禁止踩踏支撑上、下。

4.8、机械吊运泥土时,应检查工具,绳长是否牢靠。吊钩下不得有人。卸土堆应尽量离开坑边,以免造成塌方。

4.9、大量土方回填,必须根据砖墙等结构坚固程度,确定回填时间、数量。 4.10、当采用自卸车运土方时,其道路宽度不少于下列规定:

单车道和循环车道宽度3.5m 双车道宽度7m

单车道会车处宽度不小于7m,长度不小于10m

载重汽车的弯道半径,一般应该不小于15m,特殊情况应该不小于10m 4.11、拆除固壁支撑时,应按回填顺序,从下而上逐步拆除。

4.12、工地上的沟坑应设有防护,跨过沟槽的道路应有渡桥,渡桥应有牢固的桥板和扶手拉杆,夜间有灯火照明。

4.13使用机械挖土前,应先发出信号,在挖土机推杆旋转范围内,不许进行其他工作。挖掘机装土时,汽车驾驶员必须离开驾驶室,车上不得有人装土。

4.14、推土机推土时,禁止驶至边坡和山坡边缘,以防下滑翻车。推土机上坡推土的最大坡度不得大于25?,下坡时不能超过35? 四、砖砌体作业指导书:

1、主体工程以瓦工为主,木工及其它工种按工作量配备力量,以每一层为一个流水作业,每一层楼分两步架共计8天。

2、结构工程主要施工顺序为:放线、立皮尺杆—绑组合柱钢筋——一步架砌筑—支组合模板、浇灌混凝土——二步架砌砖—支组合模板、浇灌混凝土—安装过梁—绑圈梁、现浇混凝土—安装空心板—吊板缝、支模板、绑钢筋—现浇混凝土。

3、红砖要提前一天浇水湿润,砌筑采用满丁满条法,砌砖前要进行摞底,山墙第一层应排丁砖,纵墙排条砖,两大角排砖应对称,摞底砖砌好后,负责砌大角的操作者开始盘角,盘角每次不能超过五皮砖,240墙以内的墙要单面挂线,370墙以上的墙要双面挂线,拉紧平直使用,门窗膀加七分头,两边对称一至,以防产生阴阳膀,外墙大角要同时砌筑,外墙接槎每步架留槎到顶,砌筑时控制灰缝的厚度,不得超过皮数杆灰缝的高度。

4、砌筑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垂直度、表面平整度、标高等,做到五层一吊线,十层一靠尺,皮数杆要立在外墙的转角和适宜的地点,最大距离不得超过15米,并以水准仪抄平,构造柱处采用马牙槎,先退后进,五退五进,进出要标准整齐,以保证组合柱的断面尺寸。在120墙放二根Ф6拉结筋,240墙以上放2—4根Ф6拉结筋,拉结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得小于一米。

5、为了使砂浆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在砂浆中掺入石灰晶(具体按使用说明施工),砂浆必须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自投入料起3—5分钟,砂浆应在搅拌3小时内用完。

6、在宽度小于1米的窗口两侧180mm宽度和转角处430mm范围 内,不得留设脚手眼。

7、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又必须留槎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砖墙的临时间断处,如留斜槎确有困难,除转角处外,也可自墙面引出直槎,但必须砌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其数量每半砖墙放一根直径6mm的钢筋;竖向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其埋入长度从墙直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得小于500MM。接槎时必须把槎内清扫干净,浇水湿润,然后在基层上铺好砂浆,在补砌砖的立面和顶面打好碰头砂浆,补砌到槎缝内,使槎缝砂浆饱满,保持灰缝平直。 五、模板作业指导书: 1结构计算 (一)平板计算 支撑形式如图: q 受力简图:钢筋砼板 50×100方木 @400 Φ50钢管 h2 a b a 0.3m 2Φ50钢管 h1 荷点计算: (1)平板模自重 0.3kw/m (2)新浇自重 25kw/m2=2.5kw/m2 (3)钢筋自重 1.1kw/m2=0.11kw/m2

b

(4)施工人员及设备自重 2.5kw/m2

1、刚度验收:试取方料间距0.8m,木模原12mm,木模弹性模量取,水曲柳板,E=11000

取1m宽,弯矩 M=1/11ql2 q=(1)+(2)+(3)=2.91kw/m 则M?1?2.91?0.82?0.1kw.m 11Mxl?v?? 10EIxll?800mm ?v??l800??2mm 400400Ix?1?1000?123?144000mm3 12??Mxl?v??1 100?103?8008.0?1071则????10EIx10?11000?14.4?10415.8?109200l250不满足要求。 方料间距取600。

Mx?121ql??2.91?0.62?0.095kw.m 1111Mxl?v??1 9.5?104?6005.7?1071????10EIx10?11000?14.4?10415.8?109277l250满足要求。

2、强度一般均能满足要求,不需验算。 3、钢管支撑系统计算。 ①横杆挠度计算

设立杆间距b=1.2m×1.2,简图如下:

1.2m 1.2m P P P P P P P 集中力P=qs=2.91×0.6×1.2=2.0KN E=2.06×105 IO=9.32×104mm

M?11pl??2.0?1.2?0.30KN.m 88Ml0.3?106?1.2?10311???挠度: 10EI10?2.06?105?9.32?104533400满足挠度要求。

②立杆稳定验算:(平面内),设中间水平支撑一道。 公式:

N?A?fc 已知:N=q×a×b=(2.91+2.5)×1.2×1.2=7.8KN A=348mm2 i=16.4

由长细比查得:??lv1.9?103?i?16.4?116

o??0.52

则受压强度=N?A?7.8?1030.52?3.48?43.1N/mm2?fc?215N/mm2

③立杆底板面积:

回填土夯实耐压力:高为120KN/m2,底板宽0.2m。

bl?NN120 l?120?b?7.8KN120?0.2?0.33m 底板取:0.2×0.5m2 (二)梁模板设计: 1、构造形式: 方米均用50×100

板板均用竹夹板厚12mm。 400×850 侧板立档 @1200 Φ50钢管 50×100横@1200 方 @1200 增加立2、荷载计算: 125 125 1400 125 125 (1)模板及支架自重:0.75KN/m2

(2)新浇砼自重:(0.4×0.85+1×0.1)×25=7.3KN/m (3)钢筋自重:0.29×1.5=0.43KN/m

002 053 002 0041 0041 003

(4)施工人员及设备自重:1.5KN/m2 (5)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

水平:2.0KN/m2 垂直而:4.0KN/m2 (6)新浇砼侧压力

1500P1?4?K1K2V3 V:自小时1.5米

T?301500?4??1?1?1.53

35?3011=30.4KN/m2

P2=25H =25×0.85=21.2KN/m2 受简图如下:

(7)倾倒砼时产生的荷载。 P=25H=21.2KN/m2 h=H 对垂直而产生水平荷载 2KN/m2 3、梁底水平钢管计算:

荷载组合:(1)+(2)+(3)+(5) 荷载宽B 荷载简图

P=(0.75×1.4×B)+7.3B+0.43B+2×1.4×B =11.6B B(米) 挠度公式:

Mx?B l=1400 B 1/2P 1/2P Mxl1? 10EI250111P?l??11.6B?1.4?2.7B?KN.m? 236l=1.4m E=2.06×105 Ix=9.32×104

2.7B?106?1.4?1031?则: 5425010?2.06?10?9.32?10B=203mm,间距过小,需增加立杆。 4、纵向杆跨度的确定受力简图

q=p=11.6B 5、梁底横方间距的确定: 荷载q=11.68B I?Mx?1?400?503?4.2?106 12B B B q 1?11.6B?B2?1.05B3 11MxB1.05B4?1091公式: ??10EIx10?104?4.2?106400解得:B≤1000mm取1米 6、侧板立档间距: 侧板变力情况:如图 弯矩

M??侧 板 850 O 12ql 821.2KN/m2 11??21.2?0.85?l2?1.1l2 821?50?1003?1.25?107mm4 12Ix?3???E=10000 公式:

Mxl1? 10EI4001.1l3?1091?×

10?104?1.25?107400解得:l≤1.4米 取1.20米

支撑底板:

N?fc A=0.25l N=11.6×1.2=13.9KN f=120Kpa A13.9?120 L≤0.46M 0.25l2模板加工

为保证砼工艺质量,模板配制工艺必须优良,本工程采用25mm厚竹胶板,采用60×90mm木方作肋,间距200mm,竹胶板在加工场地按结构尺寸配制成型。

模板水平运输采用平板车或汽车。在装车时,最底下的大型模板面应向上,叠放的模板表面与表面相触,以保护模板表面的膜,防止模板变形。

垂直运输采用塔吊吊装,将模板吊运到指定位置。吊运过程中要防止发生碰撞,可在吊运时使用牵引绳。 3模板的安装

在模板安装前,必须对基础底进行清理干净。经监理、业主、施工方共同验收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安装前,钢筋应全部调整结束,不应有偏位影响模板安装的现象。在底部支模位置,根据柱边位置线做好定位。用水准仪抄平,再用1:3 水泥砂浆找平,标高为结构标高+20mm。墙壁模板必须使用木方作好纵横肋,对拉螺栓位置分布规则,保证板面平整,接缝位置规则一致见下图。

模板外侧用木方加固,仓内用木方支撑,仓内木方随浇随拆。 模板外侧用木方斜撑,较高时用拖拉绳绷紧,用紧线器随时校正。

4 模板的拆除:

侧模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梁底模应在与砼结构同条件养护的砼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拆除 。拆除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先拆不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

3.3预埋件、预埋螺栓安装:

在安装模板前,先根据设计要求的位置、标高,在调整好的钢筋上预先把埋件放置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埋件的锚筋或和锚筋相碰的钢筋,使埋件的位置准确。然后在模板上定好位置、标高,用手枪钻在模板上相应位置钻孔。在安装模板时,人进入模板内用M5×50的螺栓将调整好的预埋件固定在模板上。预埋件上的孔在加工时钻好。埋件表面四周贴双面胶带,与模板面紧贴,防止砼浆污染埋件表面。模板上的孔要求圆滑,不允许有毛刺。螺栓的数量根据埋件大小确定,一般不少于4个。 六、钢筋工程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工艺 1、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4)钢筋弯钩或弯曲:

①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②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④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2、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心头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采用20#铁丝绑扎直径12以上钢筋,22#铁丝绑扎直径10以下钢筋。 (1)墙

①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有9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②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③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剪力墙上下两边三道水平处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④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⑤外墙浇筑后严禁开洞,所有洞口预埋件及埋管均应预留,洞边加筋详见施工图。墙、柱内预留钢筋做防雷接地引线,应焊成通路。其位置、数量及做法详见安装施工图,焊接工作应选派合格的焊工进行,不得损伤结构钢筋,水电安装的预埋,土建必须配合,不能错埋和漏埋。 (2)梁与板

①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1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②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③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及高度。 ④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⑤楼板钢筋的弯起点,如加工厂(场)在加工没有起弯时,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1/10L为弯起点。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1/6L为弯起点。(L?板的中一中跨度)。

⑥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⑦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2)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3)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4)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5)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6)板筋绑扎前须先按设计图要求间距弹线,按线绑扎,控制质量。

7)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根据设计要求,板筋采用钢筋马凳纵横@600予以支撑。 3、钢筋接长: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直径≥18的钢筋优先采用机械接长,套筒挤压连接技术,其余钢筋接长,水平筋采用对焊与电弧焊,竖向筋优先采用电渣压力焊。大于Φ25竖向钢筋采用套筒挤压连接。 (1)对焊操作要求:

Ⅱ、Ⅲ级钢筋的可焊性较好,焊接参数的适应性较宽,只要保证焊缝质量,拉弯时断裂在热影响区就较小。因而,其操作关键是掌握合适的顶锻。

采用预热闪光焊时,其操作要点为:一次闪光,闪平为准;预热充分,频率要高;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速有力。 (2)电弧焊:

钢筋电弧焊分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和熔槽四种接头形式。

① 帮条焊:帮条焊适用于Ⅰ、Ⅱ级钢筋的接驳,帮条宜采用与主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制作。

② 搭接焊:搭接焊只适用于Ⅰ、Ⅱ、Ⅲ级钢筋的焊接,其制作要点除注意对钢筋搭接部位的预弯和安装,应确保两钢筋轴线相重合之处,其余则与帮条焊工艺基本相同。一般单面搭接焊为10d,双面焊为5d。

③ 钢筋坡口焊对接分坡口平焊和坡口立焊对接。 (3)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

电渣压力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渣池产生的电阻热将钢筋端溶化,然后施加压力使钢筋焊合。 电渣压力焊施焊接工艺程序:

安装焊接钢筋→安装引弧铁丝球→缠绕石棉绳装上焊剂盒→装放焊剂接通电源,“造渣”工作电压40~50V,“电渣”工作电压20~25V→造渣过程形成渣池→电渣过程钢筋端面溶化→切断电源顶压钢筋完成焊接→卸出焊剂拆卸焊盒→拆除夹具。

①焊接钢筋时,用焊接夹具分别钳固上下的待焊接的钢筋,上下钢筋安装时,中心线要一致。

②安放引弧铁丝球:抬起上钢筋,将预先准备好的铁丝球安放在上、下钢筋焊接端面的中间位置,放下上钢筋,轻压铁丝球,使接触良好。放下钢筋时,要防止铁丝球被压扁变形。 ③装上焊剂盒:先在安装焊剂盒底部的位置缠上石棉绳,然后再装上焊剂盒,并往焊剂盒满装焊剂。

安装焊剂盒时,焊接口宜位于焊剂盒的中部,石棉绳缠绕应严密,防止焊剂泄漏。 ④接通电源,引弧造渣:按下开头,接通电源,在接通电源的同时将上钢筋微微向上提,引燃电弧,同时进行“造渣延时读数”计算造渣通电时间。

“造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40~50V之间,造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通电时间的3/4。

⑤“电渣过程”:随着造渣过程结束,即时转入“电渣过程”的同时进行“电渣延时读数”,计算电渣通电时间,并降低上钢筋,把上钢筋的端部插入渣池中,徐徐下送上钢筋,直至“电渣过程”结束。

“电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20~25V之间,电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通电时间的1/4。

⑥顶压钢筋,完成焊接:“电渣过程”延时完成,电渣过程结束,即切断电源,同时迅速顶压钢筋,形成焊接接头。

⑦卸出焊剂,拆除焊剂盒、石棉绳及夹具。

卸出焊剂时,应将料斗卡在剂盒下方,回收的焊剂应除去溶渣及杂物,受潮的焊剂应烘、焙干燥后,可重复使用。

⑧钢筋焊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焊接接头外观检查,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 (二)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1)钢筋的材质、规格及焊条类型应符合钢筋工程的设计施工规范,有材质及产品合格证书和物理性能检验,对于进口钢材需增加化学性能检定,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2)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焊工必须持相应等级焊工证才允许上岗操作。

(4)在焊接前应预先用相同的材料、焊接条件及参数,制作二个抗拉试件,其试验结果大于该类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才允许正式施焊,此时不可再从成品抽样取试件。 2、基本项目

(1)钢筋、骨架绑扎,缺扣、松扣不超过应绑扎数据的10%,且不应集中。 (2)钢筋弯钩的朝向正确,绑扎接头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3)所有焊接接头必须进行外观检验,其要求是:焊缝表面平顺,没有较明显的咬边、凹陷、焊瘤、夹渣及气孔,严禁有裂纹出现。 3、机械性能试验、检查方法:

按同类型(钢种直径相同)分批,每100个为一批,每批取6个试件,3个作抗拉试件,3个作冷弯试验。

三个试件抗拉强度值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

冷弯试验(包括正弯和反弯试验)弯曲时接头位置应处于弯曲中心处,冷弯按规定角度进行,接头处或热影响区外侧横向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15mm计算合格。 4、机械连接:

此项工程对Φ18以上(包括Φ18)梁、柱钢筋及底层柱筋要求采用机械连接方式进行钢筋接长。为保证工程质量,我公司决定采用套筒钢筋挤压连接进行Φ18以上钢筋的连接。此新技术是通过钢筋端头特制的套筒挤压形成的接头。

(1)遵从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进行施工。 (2)施工操作:

A、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下岗。

B、挤压操作时采用的挤压力,压模亮度,压痕直径或挤压后套筒长度向波动范围以及挤压道数均应符合经型式检验确定的技术参数的要求。 C、挤压前应做下列准备工作:

a. 钢筋端头的铁皮、泥砂、油漆等杂物应清理干净。 b. 应对套筒作外观尺寸检查。

c. 应对钢筋与套筒进行试套,如钢筋有马蹄、弯折或纵肋尺寸过大者,应预先矫正或用砂轮打磨,对不同直径钢筋的套筒不得相互串用。

d. 钢筋连接端应划出明显定位标记,确保在挤压和挤压后按定位标记检查钢筋伸入套筒内的长度。

e. 检查挤压设备情况,并进行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 D、挤压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按标记检查钢筋插入套筒内的深度,钢筋端头离套筒长度中点不宜超过10mm。 b. 挤压时挤压机与钢筋轴线应保持垂直。 c. 挤压宜从套筒中央开始,并依次向两端挤压。

d. 宜先挤压一端套筒,在施工作业区插入待接钢筋后再挤压另一端套筒。

E、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挤压连接工艺检验,工世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三根。 b. 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抬拉强度试验。

c. 挤压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一批验收批 七、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一)、浇筑混凝土允许间歇时间表 浇筑混凝土时的气温(℃) 20——30 10——20 5——10 (二)混凝土的原材料 1、混凝土用水

通常适合于饮用的水,都适合于拌制混凝土用。工业用废水污水和沼泽水中可能含有大量酸、碱、盐有机物和油脂等有害物质,不能使用,饮水思源 用水一般不用化学分析便可使用。本工程使用现场深井泵水统一调配,储水箱到和储水池即可使用。

2、粗骨料

本地区多为花岗岩体,宜做为混凝土骨料破碎用,选料时要严格按规定要求储备。

3、混凝土可选用中江砂,使用中严格控制含泥量及草屑。 4、混凝土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标准等都要达到设计要求。 (三)混凝土拌合与运输

1、混凝土配料单C30、C25、C10普通混凝土由施工单位,现场试配报送监理审批后使用。但骨料变化时应重新补做该标号混凝土配料单。

2、搅拌机后台上料,用手推车人工装料分别过秤后倒入搅拌机,拌合台后设磅秤2台分别对砂料、骨料进行称重,施工中严格控制变相以体积比代替重量比。

3、混凝土拌合机前台用混凝土料斗,垂直运输采用塔吊直接运到施工地点,避免二次运输中产生离析。 (四)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浇筑时,按一定次序方向分层进行浇筑,混凝土随浇随平,不得堆积,不合格的

允许间隔时间(min) 普通硅酸盐水泥 90 135 195 矿渣硅酸盐水泥及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120 180

混凝土严禁入模,已入模的必须清除。 (五) 混凝土养生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用麻袋或草袋等覆盖,并在终凝后,设专人负责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

(六)预制混凝土构件

对现场及构件厂预制的混凝土构件要有出厂合格证及内部钢筋的规格尺寸、出厂日期等,应全部符合设计要求。预制构件加工表见附图。 八、装饰工程作业指导书

A 塑窗工程 1、塑钢窗

弹线放样→窗框制作、验收→塑窗框安装、验收→产品保护→塑窗扇制作、验收→塑窗扇安装、验收→清理,密封胶。

1.1 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塑钢塑窗标准图集在主体结构预留的洞口中放样,弹出塑窗框安装位置的水平线、垂直线,经复检无误后,再进行塑窗框制作。

1.2 塑窗框、扇制作所需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内衬墙强型钢的壁厚及设置必须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型钢应与型材内腔紧密吻合,其两端必须与洞口固定牢固,如在施工现场外制作加工时,塑窗框、扇进场后,分批进行随机抽样检测,严禁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塑钢窗框、扇制作品种规格、尺寸类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塑窗框、扇制作完成后,应进行“三检”及验收工作台,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1.3 塑窗框安装

在塑窗框安装前,应先进行框四周外侧面涂刷防腐沥清漆,连接铁、固定件等安装用金属零件,除不锈钢件外,均应进行防腐蚀处理。

根据塑窗安装位置墨线,将塑钢塑窗框装入洞口就位用木楔塞入塑窗框与四周墙体间的安装缝隙,调整好塑窗框的水平、垂直、对角线长度等位置及形状偏差符合验评标准,通排窗框应拉通线进行调正。用木楔或其它器具临时固定,然后,用坚固固定片、膨胀螺栓,将框与基体固定。固定点应距窗角、中横框、中竖框150-200mm,固定点间距不大于600mm,在砌体上安装塑窗框严禁用射钉固定,并不得固定在砖缝处。

1.4 产品保护

塑钢窗运输时应妥善捆扎,樘与樘之间用非金属软质材料隔离开,吊运时选择牢靠平稳的着力点,防止窗相互磨损,挤压扭曲变形,损坏附件。

塑钢窗进入施工现场后应在室内竖直排放,产品不能接触地面,底部用枕木垫平高于

地面100mm以上。窗与地面倾角大于700严禁与酸、碱性材料一起存放,室内应清洁、干燥、通风。

塑钢窗装入洞口就位临时固定后,应检查四周边框和中间框架是否用规定的保护胶纸和塑料膜封贴包扎好,再进行窗与墙体安装缝隙的填嵌密封和洞口墙体表面装饰等施工,以及防止水泥浆、灰水、喷涂材料等污损塑钢窗表面。在室内外湿作业未完成前,不得破坏窗表面保护材料。

进行焊接作业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焊火花损坏周围的塑钢窗型材、玻璃等材料。 禁止人员踩踏塑钢窗,不得在塑钢窗框架上放脚手板、悬挂重物,经常出入的门洞口应及时用木板将窗保护好,严禁重物碰撞塑钢窗产品,防止塑钢窗变形损坏。

塑钢窗清洁时,保护胶纸要妥善剥离,注意不得划伤、乔花塑钢表面氧化膜。 1.5 塑窗扇安装

塑钢塑窗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位置正确,并满足使用要求。塑窗扇及塑窗玻璃的安装应在洞口墙体表面装饰工程完工后进行。地弹簧门应在门框及地弹簧主机入地安装固定好之后,安装玻璃,先调整好框与扇的缝隙、再将玻璃入扇调整,最后镶嵌密封条和填嵌密封胶。推拉窗一般在窗框安装固定好之后,将配好玻璃的门扇整体安装,即将玻璃入扇,用密封条固定,填嵌密封胶。玻璃密封条与玻璃及玻璃槽口的接缝应平整,不得卷边、脱槽。入框安装后,调整好框与扇的缝隙,推拉窗扇必须有防脱措施。开关安装后,应用弹簧称检查其开关力不大于100N。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塑钢窗的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漏水性能,检测记录工作并报监理验收。

1.6 清理密封胶

装饰工程完成后进行塑钢窗框上保护胶纸清理拆除工作。塑钢窗框与墙体间用密封胶密封,密封胶与基体粘结牢固,表面平滑、顺直、无裂纹。塑钢窗框及玻璃擦洗干净。

2、钢木门、 防火门

采购→进货验收→框安装→成品保护→门扇安装→清理

因本工程胶合板门、防火门数量较小,项目部将该分项工程委托较大规模定点生产厂家制作安装,项目部进行质量监控的管理方法施工。

采购:根据设计施工图,对产品进行施工预算用量,工程进度安排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坚持“货比三家”原则,选择二~三家产品样本及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等文件,供监理<建设>单位选择,待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与生产厂家签订生产供货安装合同。

进货: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产品进货时间,产品进场后,材料员、包管员、质检员到场进行验收做好进货检验记录,对予不合格产品由材料员与供货商交涉,办理退货、调

货、索赔工作。产品进场后至使用前均要挂设过程标识。明确检验状态,以便使用。仓库保管员应根据不同规格分类整齐堆放,并做好防水、防火、防潮等保护工作,材料领用、发放必须持有施工员签发的材料领用单后,仓库保管员方可发放有关材料。

门框安装:门框安装前进行框外四周防腐涂刷工作。根据图纸轴线找出窗洞口位置,以其窗边线为标准正准弹线定位。并弹好室内+50cm水平线。校核门洞口位置及标高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检查窗两侧连接木砖,铁脚位置与墙体预留孔洞位置是否吻合,如不符合应提前进行处理,并及时将孔洞内杂物清理干净。量好门樘高度尺寸,然后在门、门扇上划线,防止错位和安装后发生过紧现象,确保施工质量。根据墨线安装门框,用木楔监时固定,并及将其吊直找平,用4寸钢钉固定在木砖上并进行调正复检工作。门框安装完毕后,进行门框与墙体之间缝隙水泥砂浆填嵌工作,水泥砂浆填嵌必须饱满。

成品保护

1)木窗运输时应妥善捆扎,樘与樘之间用金属软质材料隔离开,吊运时选择牢靠平稳的着力点,防止窗相互磨损、挤压、扭曲变形。

2)木窗进入施工现场后,应在室内竖直排放,其倾角不小于70%,室内应清洁、干燥、通风,并有防火措施。

3)木窗框装入洞口固定后,应检查四周边框与中间框架是否用规定的保护胶纸封贴;以上防止水泥浆、灰水、喷涂材料等污损木门框表面,在室内处湿作业未完成前,不得破坏窗表面保护材料。

4)门框安装后,严禁翻斗车在门洞运输通过,以防损坏门框。

5)进行焊接作业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焊火花损坏周围的木门框等材料。 门扇安装

门扇安装必须在抹灰工程完成后进行,门扇安装前必须时对已安装的门框进行复核,经确认无误后,方可安装,安装时还应该对窗五金配件,防火门启动机械装置,防烟条等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配件应齐全,安装位置正确牢固。木窗安装留缝限值应在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允许偏差以内。 清理

清理工作,待内处墙涂料工程完成后,方可进行,清除保护胶纸要妥善剥离,注意不得划伤木窗表面,并保持表面清洁,做好自检、专检交接检工作。

B抹灰工程

结构中间验收,防裂措施→弹线立灰饼→湿润清理基层→抹底找平→二次找层→嵌铺分格条→面层抹灰、细部抹灰→检验。 结构中间验收、防裂措施:

室内外抹灰工程,应在结构中间验收,防裂加强措施隐蔽验收后进行。砖砌体与砼柱、梁、板基体交接处表面采用钢板网加强防裂措施,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并用水泥钉固定。加强网固定进行隐蔽工程,检验验收、记录工作、报监理验收。

室外抹灰,在每幢房屋转角处,挂垂直线,两转角间平面拉水平通线,检查砌体垂直度,调整控制各抹灰层厚度,根据垂直线抹出转角阳角,及墙体每2×2米拉通线,设立分层抹灰灰饼,根据灰饼做找平层抹灰标筋。

室内抹灰,在墙面,柱面和门洞口阳角处,各平面拉通线,用1:2水泥砂浆做护角,护角每侧宽度不小于50mm,根据阳角、阴角在墙面上,按设计的墙面抹灰厚度,设立灰饼,并做标筋,标筋间距不大于2m,经“三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天棚根据室内±50cm水平线,测量天棚水平平整度,在天棚阴角处,做20×20见方塌饼,拉通线间距2000×2000,进行天棚平整度控制墙面清理,湿润,抹灰前准备工作。

在室内外,顶棚抹灰前,清除墙面,顶棚面上的灰尘、污物,对砖、砼墙面洒水湿润,砖墙基层一般浇水二遍,砖面渗水深度约8~10mm,混凝土墙面吸水率较低,抹灰前浇水可以少一些,检查墙面平整度,若墙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值,应用1:3水泥砂浆进行修平。其次还应检查木窗框,塑钢窗框位置是否正确,与墙连接是否牢固,连接处的缝隙嵌土灰工作是否完成。混凝土基层表面应凿毛或涂刷界面剂进行处理,钢板网加强措施是否完成,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室内外天棚抹灰(打底、赶平、修整、面层)

当护角线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砂浆刮平工作,刮平厚度一般控制在10mm,若厚度过厚时,应分层找平,后进行大面积刮糙,刮糙时应按灰饼厚度出竖头,按照竖头硬刮板,刮糙表面平整必须一致,无凹塘,无开裂。分层赶平,修整时,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抹灰层,应待前一遍抹灰层凝结后,方可抹下一遍。抹灰顺序先室外后室内,先上面后下面,同一房间内的顶墙抹灰应分层交错进行,即顶棚底层灰→墙面底层灰→顶棚中层灰→墙面中层灰→顶棚面层灰→墙面面层灰。抹底层灰时,底层砂浆的厚度为标筋厚度的2/3,抹中层灰时,依标筋厚以装满砂浆为准,然后用大刮尺将中层灰紧贴标筋刮平,木抹搓平。内墙抹灰,抹罩面灰时,用铁抹分两遍适时压实抹光。外墙抹灰,待中层抹灰完成后,进行抹灰层空鼓程度检查,空鼓凿除修补完成后,按设计弹线,弹出分格缝宽度。拉通线嵌贴分格条,待分格条粘结牢固后,再进行面层抹灰。面层抹灰与中层抹灰粘结必须牢固,面层表面光滑、洁净、接槎平整,灰线清晰顺直无空鼓现象。

细部抹灰

对于压顶、腰线、扶手、线脚等细部结构在抹灰时,应拉垂直线、水平线做抹灰塌饼,抹二次成形,对有排水要求的细部结构应做鹰嘴滴水线和滴水槽,滴水槽宽度、深度必

须符合设计要求,要拉通线嵌贴,并基层粘结牢固。

滴水线、槽抹灰应整齐顺直,窗台板上、下线脚,腰线等滴水线抹灰应内高外低,女儿墙压顶面抹灰应外高内低,压顶水向沿沟排倾。

检验工作

在各道工序施工中,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相应的工序质量要求进行自检,并经班组长验收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上道工序完成后,下道工序施工前,班组长应进行交接检查,填写交接检查表,经双方签字。方准进入下道工序,所有分项工程,隐检预检项目,完成后,必须按程序,作为一道工序,提请质安员作专项质量检验评定,并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

C、瓷砖铺贴

室内瓷砖铺贴前必须进行瓷砖挑选,预排,使瓷砖规格颜色一致,并符合设计要求,瓷砖铺前应放入水中浸泡2-3小时后,取出晒干备用,墙面清凿后扫净,浇水湿润,光滑表面应凿毛,在墙面上弹出垂直线、水平线、找好规距,并用废面砖抹上混合砂浆贴灰饼,间距1.5m左右,阴角处要两面挂直。上、下拉线,平面拉水平通线,根据预排张数,底部留一张自下而上铺贴。

贴时在砖背面均匀刮抹砂浆厚5-6mm,四周刮成答卷面,放在水平垫尺上口贴于墙面上,用木铲把轻敲使灰浆饱满,用靠尺按灰饼靠平。理直灰浆,灰缝宽度不大于1mm,铺贴顺序从阳角开始,使不成整块的面在阴角。墙面突出物周围的饰面砖,应整砖套割吻合,边缘应整齐,墙面、贴脸突出墙面的厚度应一致,面砖与基层粘贴必须牢固,施工质量应在质量验收规范允许偏差范围以内。做好“三检”工作,检查时发现有空鼓现象,应用手提式切割机,切割凿除修补,及时清洗墙面,便瓷砖表面保持清洁。

D 楼地面工程 1、地面混凝土垫层

施工顺序:测标高→基层回填压夯实→碎石垫层→支模→砼垫层。

地面混凝土垫层施工前应对地下管道埋设等工作进行检验验收,如管道埋设工作不符合设计要求,应立即进行返工整修,使用稳固及满足设计要求,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地面做法,测标高,在墙体四周+50cm弹水平线,各房中2500×2500,用短钢筋做标记,作为塘渣分层回填压实厚度标记;塘渣回填时,设专人指挥,严禁汽车碰损框架柱及墙体,派专人对塘渣中较大块石,用榔头击碎,以确保塘渣碾压质量,对于房屋墙体边、框架柱边,压路机无法碾压部位,用打夯机分层夯实,塘渣回填压实后,应进行对回填基土标高,密实程度检测。基土密实度,标高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回填基层验收合格后,进行80厚碎石垫层,铺填压实工作;碎石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根杂质,碎石粒径40-60,碎石铺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t5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