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更新时间:2023-10-01 00: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巨大代价,帮助学生树立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民族责任感;唤起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深化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能力: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

知识: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知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胜利。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了解革命先辈为人民解放和祖国富强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英勇斗争。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敬佩爱国志士,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培养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要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英雄的共产党员”“新中国诞生”等方面搜集历史事件、数据等具体的资料。 学生准备:通过各种途径(电影、电视、报纸、书籍、向周围人询问等),了解关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斗争(”长征路上的故事、人民英雄的事迹)“新中国诞生”(相关知识)等方面的历史信息。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黑暗中的探索(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提出探究的问题:前两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近代中国人民屡遭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也许有的同学要问:为什么近代以来,我们的祖国总是被践踏和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始终不能改变国家的命运?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教师要注意及时地肯定与鼓励学生的回答,同时引导学生要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问题。

小结:清政府腐败无能、工业和科学技术落后、军队的武器装备落后、人民思想的守旧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了祖国落后的面貌,而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中国屡遭践踏和侵略的根本原因。面对日益衰败的祖国,许多爱国志士以拯救中国为己任,努力探索和寻找一条救国之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洋务运动要通过什么救国?为什么要提这些措施?通过洋务运动要维护谁的统治?

小结:洋务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自强、求富。由富而强,虽然它想走的是富国强兵的救国之路,但是其本质却是继续维护腐朽的封建王朝的统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戊戌变法要通过什么救国?他们提出了哪些主张?这两项改革和你的想法有哪些异同?这些改革措施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哪些积极作用?但为什么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小结:戊戌变法是以“变法图强”为口号,对政治、经济、文化、

军事进行一些改革,但是在腐朽的清政府的统治下,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任何改革都难以成功。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们推动了社会改革的进程,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新的救国道路。

第二课时

活动二: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的调查交流反馈有关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相关资料,可以用讲故事、表演、图片介绍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到辛亥革命虽没有最终把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解放出来,但是腐败的清王朝被推翻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土崩瓦解了。这意在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的重要作用和继续跟随先驱们探索救国之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讨论,了解秋瑾烈士以及她所代表的许许多多在辛亥革命中抗争的英雄,他们代表的是以祖国崛起为己任,愿与祖国共存亡的革命气概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小结:当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之时,无数有志之士挺身而出。 同学们,你们知道5月4日是什么节日?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哪年,为什么要游行,提出了什么口号,都有哪些人参加?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比较三元里抗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在参加人员上有什么不同,进而让学生感受知识青年和工人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有句话说“少年强则国强”,这些探索救国之路的青年,其中很多人日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第三课时

活动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首歌的歌词内容告诉了我们什么?引入本活动研讨。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反馈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如党的诞辰纪念日、党中央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构、党中央总书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地位、每年的“七一”活动。如果家人有党员,也可以向同学介绍他们是哪年入党的,引导学生认识、热爱中国共产党。还可引导学生把资料整理成小故事在班上演讲。

小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的旧貌,为了不受欺凌,摆脱贫穷落后,许多仁人志士仍然在为祖国的明天奋斗着。在不断的探索中,他们找到了救国之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彻底改变中国的命运。下一节课,我们再一起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四课时

活动一:28年艰苦卓绝(井冈山的斗争 )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54门礼炮鸣炮28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从图片中了解到什么?可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上学过的《朱德的扁担》一课,帮助学生了解井冈山的生活状况,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结:《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随后朱德、陈毅和彭德怀等人先后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当时的条件很艰苦,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开展革命工作时,他就居住在宁冈县茅坪一栋八角楼上,经常深夜点着一盏油灯学习、办公。大家再来读读这张红军给老百姓的借条,它说明了什么?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有一首歌就见证了这支人民子弟军的优良作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听了歌里的内容,同学们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引导学生将红军铁一般的纪律要求与当时红军艰苦的生活战斗环境对比,体会共产党人在艰苦的环境下,不畏艰险、不怕苦难、救国救民的崇高意志。

小结:红军时时处处以群众利益为本,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革命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活困难,首要的还是粮食问题。在“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到万担”的井冈山,本地产的粮食很少,仅够群众自用,部队要吃粮、储粮,都得到山下去挑。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领导都亲自带头参加挑粮上山运动,于是才有了“毛委员背粮上山”和“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不仅如此,边区的党和政府还领导井冈山军民艰苦奋斗、因陋就简、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地解决根据地内的日常生活用品问题。部队的枪支弹药缺乏,除了从敌人手里夺取外,还利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t2d.html

Top